写在前面
1. 本影评已对需要提及的剧情做模糊处理,可放心食用。
2. 我不是书粉,但首映礼上坐在我旁边的书粉认为电影将小说情节还原了80%。
3. 一句话总结:推荐所有对【自我成长】感兴趣的朋友观看。
以下是正文
这么多年,是陈见夏与李燃错过的这么多年。
这么多年,是陈见夏努力逃离原生家庭的这么多年。
这么多年,是陈见夏一步一步遇见更好的自己的这么多年。
陈见夏与李燃
陈见夏会喜欢李燃这样一个吊儿郎当的“坏小子”并不奇怪。从小县城来到省会城市,来到全省最好的高中,但这份欣喜却没能维持多久,取而代之的是一份压抑与自卑。她没有见过太多市面,没有机会超前学习,不认识明星名牌,小心敏感,害怕被大家嘲笑。但李燃就是她沉闷的生活里吹进来的一阵清风。他带她逃离压抑的环境,带她探索大城市,陪着她自习,并且告诉她,“在我面前,你就做你自己就好”(对不起原句记不清了,二刷之后会修正)。无论是伴侣还是朋友,这世界上能有一个无条件爱你、包容你、接纳你的人,实在是一件弥足珍贵的事情。
陈见夏与家庭
妈妈粗鄙短视重男轻女、爸爸胆小怯懦逃避责任、弟弟恃宠而骄总以自我为中心,这样的家庭环境是陈见夏一切不堪的重要来源。很多人都想逃离原生家庭,但怎样才算摆脱原生家庭的影响呢?对我来说,就是见夏对着妈妈说出的那句“你有没有发现,这个家里4个人,吵来吵去只有我们两个人”(对不起这句也没记清,二刷后修正)。她仍然承担着对这个家庭的责任,但能够以一种自信、独立、坚定的姿态,一语道破家庭问题或者说母亲重男轻女问题的本质。
陈见夏与自己
当见夏从县一中转回振华,再次被于丝丝刁难,却对着全班说出“我不惹事,也不怕事”的时候,我一直在想,她的内心究竟得有多么强大的考上南大、离开这里的动力,才能让她从一个自卑敏感的女孩,成长为这样一个勇敢坚定、不在意他人眼光的人。事实上,在我看来,见夏也许一开始有些自卑,但她从不懦弱。她一直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也一直在为了自己的目标全力以赴,哪怕得不到家人的支持,哪怕会被全世界误解,哪怕要与自己最爱的人分开。李燃的形容很对,陈见夏就像一位船长,她是自己命运之轮的船长。不是每一个陈见夏都能遇见李燃,但我祝愿每一个陈见夏都能成为更强大的自己。
影片探讨的更多是一个女孩的自我成长,而不是一部简单的爱情剧,更没有俗套的青春伤痛文学。此外,电影中有很多非常唯美的画面,让人在沉浸其中的同时非常想去哈尔滨旅游hhh(首映礼现场有一个姐姐说自己是为了哈尔滨来看的这场电影,欢迎哈尔滨的朋友们来看哈哈哈!)总之,我觉得这部电影是一部水准之上的作品,推荐来看!
夏天快到了,院线里的青春爱情片又支棱起来了。
节前正好空出一个闲适的夜晚,于是独自买票看了《这么多年》。意外的是,居然有不少人是一个人来的。
书粉吗?还是打发时间?回忆青春?暗自揣度了一番,觉得自己实在是无聊。也许大家来看电影的想法不尽相同,但结果总归是一样的——毫无意外地陷入青春回忆。
与其说这是一部爱情片,倒不如说这是一个普通女孩的成长故事。
十年来,陈见夏努力逃离原生家庭,中途遇到了照亮她生活的那束光,又为了更远的未来,放弃了唾手可得的温暖,直到她拥有了破釜沉舟的勇气,才敢回头捡起那段丢失的爱情。从自卑敏感的学生时代到能力与压力并存的青年时期,她像一株根植于角落的野草,在风霜雨露的侵袭之下始终保持着顽强生长的劲头。
01 小镇做题家VS学渣富二代:少年心动的治愈
女主陈见夏,在一个重男轻女的小镇家庭中长大,深知只有读书才能改变命运。于是她拼命学习,终于考上了省里的高中,然而一切只是刚刚开始。陌生的新世界铺天盖地地朝她涌来,她窥到了繁华世界的一角,也迎来了格格不入的难堪。好在,她遇到了李燃。
某种程度上来说,李燃是陈见夏羡慕的那种人,他的身上有她渴望的那些特质。
陈见夏拘束畏缩,李燃大方洒脱。明明是李燃翻墙进老师宿舍偷拿CD机,但两个人意外撞见时,紧张的却是陈见夏。
陈见夏克制隐忍,李燃直白果敢。校花生日宴上,陈见夏被人指着鼻子讥讽,是李燃跳出来替她骂人。
陈见夏怀有强烈的不安全感,明知自己说错了话,也鼓不起勇气去道歉。李燃则至真至诚,可以直接把真心掏出来放在喜欢的人面前。
他带她认识新世界,也支持她去看更大的世界。毫无疑问,这样的李燃彻底治愈了陈见夏。
陈见夏和李燃虽然还未正式在一起就断联了十年,但感情线看起来仍是轻松有趣,因为他俩相处实在是太可爱了!
陈见夏大胆牵手李燃,呛声“情敌”,明明是拍手称快的场面,镜头一转,只见她哭得像只小野猫,嘟嘟囔囔地抱怨每次给李燃发信息都要犹豫半天。
明明是她撕破自己的防备,把心向李燃敞开的重要节点,在一般故事里应该是郑重其事的叙事,但这部片子就这样“随意”地呈现了,举重若轻,可爱又特别。
还有十年后的表白,李燃发表了一通言论之后,表示自己和从前不一样了。以为会是be走向,谁知道这家伙接下来是说他现在欠了债,要求报销蜜月票。说话不要大喘气好不好,简直是把观众的心提溜着玩,但我们好像又甘之如饴。
02 翅膀VS围巾:梦想和爱情,我都要
同为小镇女孩的我,在陈见夏的身上,看到了很多自己的影子。
在乡镇的学校里成绩优异,考进城里的重点班后直接泯然众人。同学买的课外书是没听过的书,笔袋里的笔也是各种新奇的模样。笨拙地学习着一切,然后发觉这中间其实有一道无形的墙,翻起来太难。
会怀念从前因为成绩好被老师和同学喜欢的日子,怀念父母引以为豪的模样,怀念排名在前、众星捧月的满足感。
那时候人变得自卑又自负,激进又退缩,一边跟自己说没关系,一边拼命想要证明自己,像个奇怪的矛盾综合体。
所以啊,完全能理解陈见夏选择了免试去新加坡读大学的机会。年少的心动固然值得珍惜,但一直追寻的出路,更无法放弃。
水杉林里划船告别的那场戏,李燃努力不让眼泪掉下来,陈见夏扭头抹眼泪,这场面实实在在地击穿了观众的心。
岁暮天寒,谁会不贪恋围巾的温暖呢?从来都得不到偏爱的陈见夏,在李燃这里受尽了偏爱。他跟她说,在他面前可以做自己,他陪了她三年,他把她放在未来的计划里。可是她却要扔下他,做那个先转身离开的人,怎么会不心疼,怎么会不痛苦?
这里不得不说一句,两位演员哭戏的感染力太强了。张新成眼睛一红,我的鼻子就跟着酸。孙千本身就有一种破碎感,她哭起来就像身边的姐妹,让你忍不住会替她委屈。
再说回到选择,故事的结局,陈见夏辞职了,回到了李燃所在的哈尔滨。看起来似乎是她放弃了事业,选择了李燃,其实不是。
这个时候的陈见夏已经具备了破釜沉舟的能力,她有信心在新的城市发展自己的事业。她不再是那个仓惶无助的少女了,她再也不用在翅膀与围巾之间做选择了。
真好,当你有了能力,就可以坚定地对喜欢的人说:“翅膀和围巾,你和未来,我都要。”
03 CD机VS存折:爱与爱,是两回事
在陈见夏的成长过程中,原生家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她的性格特质、她的人生抉择,几乎都受到了原生家庭的影响。
在她的原生家庭里,母亲对她的规训是——
女孩子不必多有出息,顾家就行;
凡事要让着弟弟;
姐姐生来就应该管弟弟。
这套腐朽的价值观压得陈见夏喘不过气,逼迫她不得不想尽办法逃离。
父亲在这个家庭里则是一个沉默失职的角色,对女儿有爱,但比起争吵,他更愿意把这份爱藏起来。
女儿成绩好,父亲愿意奖励一个CD机,但不愿意替女儿从儿子的手里要回CD机,这是隐藏的爱。
父亲在生命快要走到尽头时,才开始关心女儿过得开不开心,这是迟到的爱。
那什么才是真正的及时的爱呢?建议看看李燃的爷爷。
爷爷把李燃从小带在身边,走街串巷,给他讲故事讲知识。这不仅仅是爷孙俩的温馨互动,更是李燃对世界的认知启蒙。小老头如父如母,带领李燃认识这个世界,所以后来李燃带着陈见夏认识新世界时,你仿佛能看见一种感情的流动。
爷爷还在家里常备着李燃的被褥,随时准备他留宿。尽管父母离异又重新组建家庭让李燃失去了一部分的归属感,但爷爷用自己的方式默默地给他补上了,就很感人。
当然,最直击人心的还是爷爷拿自己的药瓶给李燃装零花钱以及临终前给李燃留了一张存折,只为了他能拥有更多的选择权。存折上面密密麻麻的存款记录,每一条都是一份爷爷给予的底气。这个老人家,大半辈子都在为李燃考虑啊。
从这些为数不多的笔墨中也能看出来,李燃能长成一个坦率赤诚、率性洒脱的人,爷爷功不可没。
所以,爱与爱,是两回事,是有区别的。
很多人说最后陈见夏的母亲被洗白了,我不这么认为。
收集几张剪贴报是无法推翻“母亲更在乎弟弟”这个结论的。陈见夏自然是明白的,她也不愿意上演什么“世纪大和解”的戏码,所以权当做不知道这件事。
从小就受尽委屈的陈见夏,当然有资格不释怀。不过还好,她有李燃了。
现实生活中也许有很多陈见夏,在混沌无序的青春里摸爬滚打,但未必都能遇到一个那样好的李燃。那就暂且把自己当做是李燃吧,自己成为拯救自己的英雄,爱自己。
更新:二刷记了一些细节(以下剧透)
妈妈扮演者刘丹新发的微博
这么多年上映五天了,关于影片中饰演的... 来自刘丹_ota - 微博 weibo.com
---------------------------------
看到一些人看完电影觉得结尾洗白妈妈,很恶心。我想说一下我的看法:
我认为并不是洗白,而是真实的人性。
大环境影响+落后思想,很多重男轻女家庭里的母亲就是如此,对女儿忽视,偏爱儿子,但人性是复杂的,对自己的亲生孩子怎么可能一点儿爱都没有?弟弟给姐姐说妈妈有“偷偷”在乎女主,是现实中会真实存在的,和妈妈之前重男轻女做的那些不好的事情并不冲突。姐姐最后也并不是接受+和解
主要问题还是导演对妈妈这个角色刻画不够饱满,铺垫不足,只通过弟弟轻飘飘的口述就想表达,会让观众产生误解? 我的解读里,女主结局不是原谅之前发生的一切,与妈妈“和解”,而是学会“放下”。人活一辈子,每个人看重的点也不一样,有时候亲情真的难以割舍。(可能有些人喜欢看女主远走高飞,与母亲和弟弟彻底断绝关系的剧情,这确实很爽,对于不够狠心的普通人来说也确实很难做到) 我真心希望这部电影有更多人看,而且最好是男女老少都去看,想让更多人看到女性的困境,想让那些有重男轻女思想的人能或多或少反思一下自己。电影这方面的展现算不上深刻,它只是把这个现状摆在了明面上,但我依然觉得不错。 电影画面很美,男帅女美,但让我久久不能平静,走出影院泪流不止的还是这个内容。希望每个重男轻女家庭的女儿,都能拥有自己的翅膀,能够勇敢翱翔,抱抱你们。
大半夜还没睡着的我还在回味燃夏。
#这么多年 一个关于女生自我救赎自我和解的成长故事,侧重剧情向家庭向不是传统意义的青春爱情糖水片,而李燃是她年少时光里唯一照亮过她的光。
燃狗是真的纯爱战神,校园部分蛮完整的也比较落地,成年李燃一出场给我帅到嗷嗷,少年李燃更意气风发,不同时期燃狗气质状态把握都蛮细腻的。李燃个人故事的笔墨不多但明显感觉爷爷不在以后的日子他经历很多被磨平了很多。他很好特别好,现实里很难遇到只能在电影里做一场梦。陈见夏敏感自卑有心气是个缺点不少但够倔够拼的姑娘,原生家庭的打压和偏见让她急于挣脱自救,围巾和翅膀,她选择了远走,摆脱那个痛苦的家,告别年少的恋人。她足够努力也足够幸运,无论多久爱人就站在原地等她,她伸手就能触到他的怀抱。
成年人的无奈和学生时代单纯的美好很对照,所以我极其喜欢故事的结尾还有彩蛋,是一种少年回溯的call back那个臭屁大男孩没走远。是青春里那个最好的人兜兜转转还会在一起。我走出影院的时候是有一种愉悦想要蹦哒的幸福感,收尾可爱俏皮,真心的喜欢。
画面拍的很美,故事流畅不狗血,帅哥美女真养眼,要说遗憾就真的是成年部分时长原因剪了不少,抖那些出圈的部分就真的是剪不进去正片的彩蛋了。还有锅姨这妈演的真绝,气人能气死人。
最后说一句,李燃你让我有点想不起来林杨了真的。林杨太无害了论撩拨心弦还得是燃狗哈哈哈哈哈!
虽然本人是张新成粉丝,但是绝对没带迷妹滤镜。
认识张新成也是振华三部曲中的你好旧时光里面的林杨,毕竟看过书也看过漫画哈,当时抱着随便看看的态度把剧给看完了,张新成表现得非常好,演出了我心中的林杨,到现在我想到林杨那就是张新成,也许这也是这么多年选角的原因之一吧
本人词穷,就知道青春爱情片一定要自然自然自然,演员自然,剧情自然,两位演员表现得很自然,并且拍得非常细腻,感情也很细腻,李燃在小说里也是真的温暖的吗,反正姐妹们冲,为我本哥加油,张新成保持住,很荣幸能一直粉你,希望你能带来更多优秀的作品
对了,不满意的地方,就是重男轻女吧就是重男轻女,干嘛洗白白,还有就是激情戏根本不够看好吧哈哈哈哈哈哈
五一放假的前一天,家属陪娃去上钢琴课,说结束后带他一起去吃海底捞,我则利用难得的闲暇一个人跑去看电影,选的是一部爱情片《这么多年》,看得过程,我一度在狂吃便利店的关东煮,而旁边的小情侣则在黑暗中偷偷接吻,也不知道谁扫了谁的兴。
作为一个已婚有娃人士,为什么会选择看一部爱情片呢?大约是我身边的朋友们最近都在抽疯:我40多岁一直未婚的闺蜜,前几天跟我聊天,提到她的初恋男友,说希望未来自己老了si以后,对方可以帮自己撒骨*灰。另外一对年轻朋友,我们认识很久,彼此无话不谈,然后,突然有一天,男孩说爱上了女孩,爱上那个一起吃饭可以聊他前女友的朋友,我的天呢!!!最要命的是,不知道是不是发生太多不可思议的事,昨晚上我竟然破天荒地梦见了一个故人——初恋男友,整晚上我都在梦中筹备去看他的一场篮球赛,无数次地挑选穿的衣服,梳什么发型,甚至为随身携带哪种香味的纸巾而纠结。
春天真是一个充满恋爱酸臭味的季节啊,感觉所有人都有点春心荡漾,而《这么多年》就是这样一部很应景的电影。
比如,我的大龄未婚的闺蜜,当她聊到这个奇葩念头,我的反应是,“他肯定不会去的”,我闺蜜说,“我们当年经历过刻骨铭心的爱情,他不一样,他会帮我的。”我说,“那就对了,既然当年他因为现实原因放弃了你,等到他活成爷爷辈的人,又怎么可能突然转性?那时候他就不怕熟人圈的非议,去大张旗鼓参加前女友的葬礼,还担任如此重要的角色?他好面子的,比起他后来漫长的人生,青春年少的爱情也就是个屁。”但看完《这么多年》,我突然很想跟闺蜜说声“对不起”,虽然人性本来都有点自私又愚蠢的,但或许总有一些值得去较真,哪怕是执迷不悟的事情,比如爱情。
就像《这么多年》,虽然整个故事并没有什么狗血的桥段,但沉浸感一流,非常好代入。当李燃站在雪地里,对着窗边的陈见夏灿烂一笑,我手里的关东煮瞬间不香了。突然想起在遥远的过去,十九岁那年,也是这样大雪纷飞的冬天,我也曾经一脸欣喜地、跟一个男孩子并肩走在寒冷的雪夜街头,那时候,我们多么雀跃又青涩,不用说接吻,就是隔着厚厚的羽绒服,肩膀不小心碰到一起都会脸红心跳半天。后来,即使各奔东西,大家又爱上了其他人,有了别的故事,甚至各自跟其他人解锁过人体奥秘的一万种姿势,或者为人父,为人母,组建了各自不同的家庭,但那种只是远远看一眼,心就会跳到月亮上去的开心和甜蜜,再也找不到了。
我想《这么多年》,一定是一个有点年纪、很多沧桑的人写给当年青春年少自己的情书,李燃就是那个最完美的情人,要回到最好的年纪,穿越回最纯粹、勇敢的那个自己,去谈一场毫无保留、双向奔赴的恋爱。
《这么多年》全程叙事是一流的,并没有什么了不得的戏剧冲突,毕竟在青春爱情故事里,什么早恋的禁忌,什么家庭的悬殊,什么同学的闲话,在两颗年轻、真诚、炽热的心面前,都是无关痛痒的背景板。甜蜜是什么呢?是新生军训时不经意的擦肩而过;是同学聚会时的大胆官宣,是一起吃过的街边小吃店;是某个很想对方的夜晚,走到窗边,梦中的男孩就站在月亮底下、雪地里灿烂一笑,完美的就像一个梦……
爱情无非就是这些不足与外人道也的小事。
哪怕是关于痛苦的部分,回头去看,也成为再也无法复制的勇敢。比如李燃为了去见转学回老家的陈见夏,哪怕被父亲揍得浑身伤痕累累,还是冒着摔断腿的风险,翻墙逃出家门,到了眼前,却发现陈见夏在跟同学比赛做题,瞬间断了私奔的念头,只想成就她好好好学、远走高飞的梦想。这就是青春年少独一份的爱情,爱,是丝毫不计较个人得失、也不会去审视对方值不值得的付出,爱不是满足自私欲望的占有,而是希望你好,只要你好,是情不知所起一往情深的鲁莽和笨拙。
等到我们长大了,学会了权衡利弊,学会了理智克制,我们很难再去不计得失、不担心受伤地去爱一个人,甚至是像当年的陈见夏,有一点点冷漠,有一点点自私,说好的一起去南京读书,为了自己的前程,就毅然决然地跑去遥远的新加波留学,哪怕条件是保送读完大学以后,还得在当地工作六年。四加六等于十年啊,十年有多久呢?十年是陈奕迅唱的那种“再也找不到拥抱的理由的最熟悉的陌生人”。十年可能认识一个新的人,如果一切顺利,可能会跟对方结婚,生的孩子都会打酱油了。但十年之后的李燃,还是爱陈见夏,就站在原地一直等着她,除了长大一些,沧桑一些,即使变成2.0版本的李燃,爱情反而有增无减地继续深爱着她。就像当年一样,爱努力学习的她、爱要强的她、也爱这么自私又冷漠的她,爱她本来的样子,爱这个连她自己都讨厌的陈见夏。
如果说高中时期的李燃是完美情人,那么成年后的李燃则是梦幻爱人,十年啊,断联十年,重逢后,他还是如那条压箱底的围巾一样,就这样傻傻的等着她,等她远走高飞回到原点,他还是出现最合适的季节,在她最脆弱的时候,一把抱住,给她毫无保留的爱和照顾,这是什么呢?这就是临死之前,值得托付“撒骨*灰重任“的完美情人。是蜜运期,深吻的恋人眼中的粉红泡泡,哪怕爱情总会在柴米油盐中,消解成最熟悉的陌生人,或者互相嫌弃的法定室友,但起码此刻,我们彼此相信,爱是那只灯塔水母,是存在于人世间的永恒奇迹。
而我年轻的朋友们终于走到了一起,那个傻大个男孩只是牵到心仪女孩的小手,都把朋友圈状态改成美滋滋。而看完《这么多年》,当我慢慢走出影院,迎头遇上一阵急雨,但又有什么要紧呢?哪怕雨水淋湿了大半个裤腿,但我心情很好,在这样狼狈的冒雨骑车的晚归夜,在这样平凡无聊的又一天,我突然闻到十九岁那夜他嘴里水果糖的味道,我仰头看着近在咫尺的他、长长睫毛上的冷冷月光,而今夜我不关心人类,当然也不会冒昧的打个电话给他,就让那么多年之前的美好或者遗憾,永远留在心底的某个角落吧。
其实与其说是爱情片,不如说是陈见夏个人青春成长片,代入感太强,除了最后我绝对不会回家之外,这点让我颇为不爽。全剧性格高光就是她决定无视流言蜚语家庭压力坚决返回振华中学,没有丝毫自暴自弃,她有这样抗争命运的勇气,做什么都会赢的。陈见夏人设蛮特别,不是那种男凝视角下洁白的茉莉花,绝情又多情,沉稳又敏感,能屈能伸,被千妹演得很狡猾,很可爱。啊啊迟到了半个小时没看到张新成抽烟和军训的镜头我恨!夏天的围巾vs秋天的团扇,从男人嘴里说出来是深情,从女人嘴里说出来就剩幽怨了,所以抛弃男人一般不需要有什么心理负担,她好渣他超爱——不过谁知道呢,也许小可怜李燃压箱底的十年也是幽怨的十年。(省流纯爱版)李燃:陈见夏,我变得更有担当了,这次你离开,我也不会哭的。陈见夏:我知道你不会哭的,我回来,是因为我爱你。
陈见夏和李燃相遇在中学校园,分离在大学时光,又在多年后的人生路上不期而遇,然后回忆像潮水一样涌来,曾经的恋人又被爱情再次包围,这次更加浓烈更加深沉。客观地讲,如果你对一部爱情片的期待就只是无休无止无脑地疯狂发糖,吹出一万个美丽肥皂泡供你悬浮在幻想宇宙,那《这么多年》或许不是你的菜。这里没有那种会让人甜到牙根发腻的嘤嘤情节,也不会把所有邂逅和重逢都包装得像是不真实的三次元童话,也正因如此,爱情中的每个波折才有了扎实的分量,在你的心海激起更大的涟漪。好看的爱情故事从来不止是一帆风顺,不是我们如何在一起和一定会在一起——而是会让你看到,在许许多多的瞬间里,我们是如何差点没能在一起的。只有这样,最终的双向奔赴才有动人的力量。
我就一件事情弄不明白:为什么这个男的不能离开哈尔滨啊(新加坡不能去,上海也不能)?他家是卖红肠的吗?
不是,别的就不吐槽了,新加坡和中国的通讯是只给你俩切断了吗?
男主还蛮有魅力的,但不像一个真实的人类,像一台人形全自动取款机……
张新成每次深情地看着孙千的时候,就像一个眼神坚毅的喜羊羊
女主弟:“你恨我吗”女主:“傻,你可是我弟弟”那一刻我无奈到极点
i原著感觉超出预期了(?)张新成固然不是我的李燃,孙千却是很有点陈见夏的感觉。八姐最灵的小幽默保留不少,可惜的点是高中时期的细节删减太多,做得好的点是重逢之后的部分舍弃了原文的世俗狗血,整体可以及格。
总体感观还不错,仿佛看到了自己学生时代青涩的影子。或许每个人对于爱情都有不同的理解,但电影却把恋爱过程中大家都能共鸣的小细节丰富呈现了出来。演员的表演也比较细腻,我们能察觉到张新成和孙千在不同背景下,不同时间节点下的细微情感变化。围巾、西餐厅门口的雕像、孙千的雨中舞…等诸多意象化的表达,全面的拉升了影片的质感和可看性。。整体是一部不错的爱情片,推荐!
太碎了真的是
充分说明了,找有演技的演员和有CP感的男女主角的重要性,太有代入感了。请把张新成和孙千锁死谢谢。
看完首映我真的很惊喜!!!不是书粉,也不是很了解振华n部曲。从一开始对这部电影并不报太高期待,毕竟国产爱情电影懂得都懂,但是!!这部真的可以是天花板了,有剧情,有演技,有泪点,有笑点!!纯爱真的yyds,本来以为演过林杨的张新成来演混混李燃会出戏,但是他稳稳的接住了这个角色!!孙千也好棒,好适合演这种忧郁女主,总之五一大家无脑冲这部就是了!!
剧情节奏好有问题/张新成真的是学霸脸演校霸完全没有代入感(没有说他演技不好的意思)
栓q 我要怎么做才能把一张林杨的脸带入到燃狗 救救书粉+剧粉吧
男主女主演技还不错,故事真的很一般般…(补一句我真的很讨厌给女主妈洗白那段台词,什么爱在心底口难开,就是重男轻女啊啊啊啊啊拖出去吧)
建议改名 更适合东亚女生体质的恐怖片
整体观感不错,国产爱情片在进步。孙千演怯懦但又不服输的女孩很灵,张新成也能驾驭痞帅和少年感,两个人很搭。故事在19年这个时间节点展开,通过触景生情的方式回溯10年前的学生时代记忆,年代还原比较到位,很容易将人拉回到十年前,算是意外之喜。观影过程对电影本身的感受,和观影之后联系生活的回味都挺唏嘘的,“最登对的总分开”大概生活总逃不开一些意难平吧。在电影里跟着角色的悲喜跨过一段10年的情感,其实就是映照自己的心事吧。
承认被暖到了。 陈见夏的原生家庭是不幸的,但能与李燃相遇却又是幸运的。彼此救赎的爱,就像寒冬雪夜里的相偎取暖,不会因为分开就随时光消散。 不得不说,长相清秀,气质里自带倔强坚韧气质的孙千,是真的很适合演陈见夏。倒是一贯给人以“乖仔学霸”印象的张新成,跟李燃痞帅差生的设定有点差距。 不过这点差距,被他的表演和CP感弥补了。每次两个人凝视对望,情绪都满到要溢出银幕。情感给的足、诠释到位,故事的感染力自然就出来了。何况,还有高还原场景和足够用心的细节做衬托。但愿每一个被原生家庭伤害的陈见夏,都能遇到自己生命中的李燃。
张新成没演出来小混混感,孙千绝美,演自卑要强的高中生毫无违和感。剧情单薄,完全看不出来男主怎么喜欢上女主的?又剪得稀碎,一场戏十秒钟(对我说的就是床戏,就给我看这个?)
如鲠在喉如芒刺背如坐针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