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是个推理剧,但是我对里面的哲学观点更有兴趣。
「自由就是被他人讨厌,不被任何人讨厌的生活,极其不自由,同时也不可能」……很多观点醍醐灌顶。
一开始我甚至一天只舍得看一集,就是小时候拿到特别喜欢的糖果🍬只舍得一天吃一颗的感觉,手心攥的直发汗。
感谢作者✊✊
不过只对哲学感兴趣的,对推理无感的,后面三集就不推荐了
想要小伙伴可以私信我,可以给你们发百度云
学日语的小伙伴也跟友好,因为是双字幕,而且对话很日常。
作为一部基本上没有推理内容的推理剧大概没有什么可以剧透的啦,然而还是建议观看电视剧之后阅读哦。
首先恭喜shige上剧,虽然不知道为什么他拿到的是女主的剧本,只想给导演和编剧说,干得漂亮啊。那么可爱的大眼睛,就适合笑得单纯和害怕得让人想要呵护的表情啦。
同名原著是用一位青年和老人的对话,浅显易懂的解释了阿德勒的“如果拥有不怕被他人所讨厌的勇气,就能够从烦恼中解放出来”的理论。(书有中文简体版,有兴趣的可以阅读一下哦。原著只了解一点,这部剧里面青山和教授的对话是亮点之一,让人有阅读原著的欲望。)
本剧是在这部作品之上加入了刑警剧情改编而成。 所以从某个角度上说,案情不是重点,青山和大文字的对话才是重点(原著内容),而女主更像是位真人实例。
大概也是如此, 就播出的内容而言,案情非常薄弱,破案的过程单调而且模糊,如果当做推理剧来看可能不容易有追下去的欲望。
好吧,或许编剧本来就只是给一部心理学作品穿上了件推理的外衣而已。
于是,本剧的可看性大部分存在于男主和教授对话中所阐述的心理学理论,而女主的一言一行仅是为了用个真人更形象的演示一下刚刚阐述的阿德勒的理论而已。
至于推理过程,本剧基本上没有这种东西,不知道是因为编剧把侧重点都放在了心理方面,还是不擅长描写推理过程。所以作为观众而言,你只会看到女主怼了同事,犯人和路人之后,犯人就被直接找到啦。然后女主继续怼一下犯人,路人和同事,一集就结束啦。
原著的理论虽然很有意思,值得思考。可是电视剧的人物设定,以及理论和剧情的融合不是很好,使得剧情显得好像太过粗糙。作为观众也很难代入进去通过案情故事“感受”理论。
原著中的老者,剧情中设置成心理学教授大文字哲人(编剧起名字好直接,虽然原著也是“哲人”啦。),可是为什么总觉得这位滑稽又有点玩世不恭,不知道是不是toma《秘密》的影响,让人感觉他是坏人呢?
原著中的青年,剧中设置为青山年雄,名字梗该说是随性呢,还是直接呢?
青山这个角色说是女主的拍档,然而主要的任务更多的是和教授一唱一和的阐述原著理论的,顺便帮女主跑跑腿,接接电话,附和一下对方的观点。以及,可能随着和女主更多地接触亲身感受一下“被讨厌的勇气”所带来的正能量,展示一下自身的转变之类的吧。
香里奈,久违的主役。
外貌上香里奈算是保持的不错,皮肤很好,要说看起来憔悴不如说妆太淡,至于为什么淡妆到这样的程度,或许为了表示女主不想随社会大流的喜好梳妆打扮而是自己舒服就好啦(个人猜测而已)。
性格方面的确是个特立独行的人,对于平时不得不“读空气”,“随大流”的观众而言会觉得超级爽吧。比如一开场无视熊孩子买下草莓蛋糕,简直让平日里困扰于熊孩子又被“不要和小孩子一般见识”之类观点束缚的人深感大快人心。
但是,要说这个角色设定的也不是非常好。
对于展示阿德勒的理论,女主的角色让人感觉有点过犹不及。诚然女主的角色就是展现“被讨厌的勇气”,所以偶尔有点讨人厌也是正常的,甚至是编剧故意为之的。但是问题在于“度”,到目前为止,女主“特立独行”的程度和方式似乎都有点问题。
原则问题要坚持,像是不要为了社会的观点而去选择工作,伴侣,生子,不要因为年龄性别等等而简单的放弃爱好,或者和剧中觉得酵素难喝的主妇一样放弃改变(进步)。在这些问题上慎重思考,不怕与周围人不同而被讨厌,坚持自我等等都是值得肯定的。也可以说是这部剧能够带给观众的正能量。
所以,有独立的意识,不人云亦云,工作能力强,办事效力高。这些方面女主的确让人敬佩。
可是另一方面,有着“不被讨厌的勇气”是不是就意味着可以完全无视周围人的心情,这一点还是有待考量的。
怼熊孩子,怼犯罪者是一回事儿,见谁怼谁,想什么说什么,只考虑自己痛快就是另一回事儿了吧?
进而具体到女主的职业,作为一名警察,不可能只靠自己侦破案件,团队合作必不可少,无视上司同事,不参与会议不分享信息,任意留同事的电话办案而不告知对方……剧情也挺理想化的呢。
日常生活中都说“好言一句三冬暖”啊。毕竟,除了真的隐居荒山孤岛的世外高人和鲁滨逊们,谁也不能完全不顾他人的活在世界上。而且,直率和无礼有时候就是一线之隔。
就目前而言,女主表现出的比起“勇气”,更多的是刻薄和没礼貌而已。
对于原著理论的演示也并不非常恰当。
像是女主在破案之后,面对犯人的言行,不能更好的表达原著理论,反而太过片面粗暴的阐述可能影响观众对原著的思考和理解。
以第二集为例,教授和青山所说的“目的性”理论有其道理所在,值得人们反思。然而具体事件分析却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涉及到不同性格,经历,环境,心理,意识和潜意识等诸多要素。而女主面无表情简单粗暴的一通评价只会让人觉得是在耍酷而已。
总之,作为阿德勒理论真人实践的女主显然并不能很好的表达理论本身。
进一步说,阿德勒的理论,如何实践,方法,程度,也都是见仁见智仍需思考的问题。
本来因为对于推理剧和心理学都有兴趣而对这部日剧蛮期待的,设定很有新意。
可是就目前的剧情来看,推理几乎没有,女主全程面无表情装酷,对于心理学的表达除了青山和教授对话时有点意思之外,女主的演示太简单粗暴。虽然shige非常可爱,还是直接看综艺节目好啦。以及,op值得一听。
生气是什么原因呢?
是为了让人屈服而生气。
换个人进来,立马变成礼貌的人了。
所以,领导有时间对着下属PUA生气等等,就是为了让屈服吧?
所以,平时大人对着小孩鸡娃,也是为了让小孩就大人的意思屈服吧?
再所以,平时小孩对着我们生气或对着别的小朋友生气,也都是为了让我们或别的小朋友屈服吧?
那应该怎么应对或化解呢?
真的越来越有兴趣看下去了。
就凭开场买蛋糕那段戏,我就要给五星!太爽了!
先给个五星,只要不烂尾就不改,有些话说的太他妈对了!
日本人最怕給人添麻煩,被討厭。這劇提出的思路蠻新,但是還是太淺了。如果能深究就好了。目前來看稍顯扁平。
我觉得还不错啊,香里奈经过那个照片事件之后确实星路打击很大,还能主演也是能力的体现吧。这个剧的主题我喜欢,勇气。
追!!!
我靠我给帅气,没看的都给我看!!不看不行!!L!O!V!E!lovely西给酱!!#我也情不自禁开始打尻#
又完了一部[流泪]大Boss真的猜不到 明明是搞笑角色
日本人在探索人性方面,超前意识了一百年。
电视剧就不评价了 每集只看了大文字老师装逼部分(喂)我非常感兴趣 这些部分对于阿德勒的中心理论进行的诠释还是很值得思考和辩论的 很多命题存在悖论或是极端情况 但却能在某种层面上让人被说服 我决定要再研读一下阿德勒了:)
发现了冈崎纱绘和堀井新太两个萌娃。饭丰万理江和相乐树算正常发挥吧。
案件的确是比较薄弱,推理也不够精彩,女主角的人设和部分情节也显得牵强,各位主角的智商也时常捉急,但是因为其中的一些心理学理念,我才追完了全剧,对于阿德勒的心理学还是有所感触的,打算直接看他的书了。
不好意思,我觉得很好看。一般人真的很难做到兰子那样。人活着是为了自己,不是别人。PS:买草莓蛋糕那里真的爽死了!
「被讨厌的勇气」有点萨特「他人即地狱」的意思。拥有这种勇气的庵堂和害怕被讨厌的青山,从完全不同的两个角色出发改编原作,还能恰当地渗透原作的哲理,很好啊
这部是心理学书籍改编的,本来就不是重推理的剧,肯定不会认真给你推理啊
2.19update:看着看着也追下去了,喜欢堆名桔平叔啊......剧情无亮点,推理弱。男女主让我想到大泽绘里香和花形,推理比boss还弱。相比草莓蛋糕的剧情,阿德勒的理论更吸引人。
昨天在a站闲逛发现的剧,貌似现在只有一集,比较对味,决定入坑啦
第一集!小刑警!超绝可爱!!!理论渗透得也很棒!!!
第一波追新番下来最喜欢的剧,第一集杀人理由有点扯但据说是阿德勒书里的,人要有被讨厌的勇气才能获得幸福的理念我还挺喜欢,想看心理学的书了~
根本看不下去🙄️……
可能是全日本仅存(唯一)的女汉子 添脸打四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