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峰重树的情报提供者镜头拍的很有迷惑性,这里简单记录一下。
首先 长峰重树 第一次收到情报之前,给了 中井诚 一组镜头: 中井诚 输入了警察的电话然后放下了自己的手机,再拿起了 长峰绘摩 的手机。然后镜头切到了 长峰重树 收到一条陌生联系人的语音留言。
这里 长峰绘摩 的手机并没有亮屏,毕竟开机的话会被警察检测到,所以 中井诚 没有在 长峰绘摩 的手机上找到 长峰重树 的号码,而是直接联络的警察。
长峰重树 第二次收到情报之前,同样给了 中井诚 一组镜头。收信时间为前一晚 22:40 与 中井诚 离家时间一致。
长峰重树 第三次收到情报是邮件并不是语音留言,与前两次不同。注意手机时间是 19:10 ?而诚哥在警察监视下和快儿通话时间在白天,明显隔了一大段时间。
警察带着 中井诚 到达新宿公园之后收到 木岛和佳子 的情报,这时候给了警车里的诚哥手机一个特写,然后镜头马上切到了到达新宿的 长峰重树 。
第三次情报提供这明显不是 中井诚 了,当天 中井诚 都在警察的监视下,唯一有时间联络 长峰重树 的时候 长峰重树 和 木岛和佳子 也都提前知晓了。
注意 中井诚 手机这里 033090110,就是第一集 中井诚 第一次提供情报时拿着的海报上江东警察署的电话。接着他也说当天没联络 长峰重树 ,他不想再撒谎了。
最后也解释了 长峰重树 收到情报的经过,毕竟一般市民搞到假身份证的电话卡还是有难度的。
写在最前面,垦请大家不要因为结局非心中所愿就打一星,剧里演员的优秀演技、出色的剧情和台词,发人深思的现实主题核心,都值得一个大大的五星。
——————————————————
看电视剧之前,晃了一眼书评,看到有人点评说这是东野圭吾最具争议的一本的小说,那时我就知道这部剧的结局应该不是我们广大观众心中所愿的好结局。
前几集的时候,我内心跟男主一样,心里充满着愤怒,像一个摇旗呐喊的局外人,希望男主角早日追踪到凶手为女儿报仇血恨。可到了后面几集,我又被善良的民宿老板女儿所感动,她是真的在为男主着想,感受到男主之所痛,对劝阻自己爸爸说“你们每个人嘴上都同情他,可是没有任何人愿意趟这趟浑水帮助他”。我的心又隐隐摇摆到了民宿老板女儿身上,内心想着,希望给男主一个好的结局,放弃杀人复仇的话,好好活下去吧,因为就算是男主女儿,一定也希望爸爸能健康平安的度过余生吧。
可是结局却这么出乎意料这么残忍,最后男主倒下时喃喃着女儿的名字,充满了遗憾和痛苦,最后也没能为女儿报仇。
个人觉得,除了凶手,大家没必要去骂任何配角的决定,包括民宿老板女儿的阻挡。看这部剧不是简单的非黑即白这么简单。很喜欢告密的警察大叔说的话“警察保护的不是市民,是法律。而法律并不完美,有时候甚至践踏受害者的心。”这个世界,还有多少类似的故事,法律无法为他们伸张正义,他们的正义又该怎么伸张呢……
这部日剧拍得真的挺好,每句台词,每个细节都值得品味和深思。以及我看的时候代入太深了,看到大结局的结尾男主和女儿的合照瞬间泪如雨下,人生太苦太苦了,在人世间相依为命饱经痛苦的父女俩,也终于能在天堂幸福的团聚了吧!
屯了一段时间,今天下午把影片一口气看完了,这部剧带给我的直观感受是静默、沉重、悲伤和无奈。
影片开头,父亲和女儿的幸福日常,在平淡的对话和细节中,主人公的家庭情况就很好的呈现了出来。虽然看日剧不算很多,但通过对话形式展现角色背景和故事内涵的手法,确是霓虹编剧惯用的闪光点。所以很多日剧中的台词被观众所喜爱,并反复回味。
本剧篇幅上较少,切入主线的速度很快,交代清楚人物以后就推进到了犯罪的情节。随后就把话题引到了剧中讨论的三方主要群体:受害者家属、警察和媒体。
警察方没有失职渎职,镜头给到的是通宵加班查案的正面形象;媒体方虽有践踏受害者隐私之嫌,但没有过于过分的行为;主角和另一个受害者父亲在受到强烈打击下,仍保持理性,目标明确,只要求要凶手偿命,没有滥杀无辜或抹黑警方的夸张行为。
本片讨论的主题是当面对法律和人性冲突时的是非观,向社会和观众尖锐地抛出这些问题:未成年人犯罪法律应该如何判刑?对待这些少年罪犯应该如何管控?如何保证对他们的处罚是切实有效的?法律和社会应该如何保障受害者的隐私?当我们面对这种滔天的罪恶时,作为普通民众该如何反应?等等。
私以为法律是为保障多数人的利益而设置的,孟德斯鸠的社会契约论很好的阐明了,我们现代的文明社会是建立在社会契约的基础之上,法律就是人民与政府签订的契约,所以法律具有权威性,是不允许被破坏的,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能受到法律的保护,政府公权机关才能依据法律来处理案件。
不过,人类毕竟是感性的。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人民的朴素情感,在我们中国所谓善。没有谁能够考虑到各个方面,而且总会有人利益处于相反面,因此法律是不完美的,我们只能在现实生活中使用了,经过历史的打磨,才能不断地去修改完善,从而可以更好满足更多人的利益。
对于本片中提到的未成年人犯罪,确是现在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的话题。我们的法律也在精进,相信未来会有更合适的法律标准。如何保护真正该保护的未成年儿童和区分一些知法犯法的未成年罪犯,仍是我国法律的一大挑战。
说回彷徨之刃这部电视剧,首先作为线索贯穿的男主女儿被强奸的那段视频拍的很好,少女的恐惧、屈辱和施虐方的可恶与冰冷,这段音频极致的体现了出来。这种冲击感,让剧中和剧外的人都难以言喻。作为一个和她年龄相仿的女生,剧中每一次看到这个片段都让我十分悲痛和揪心,当听到这些受害者无助的求救、呼喊时,我潸然泪下,感同身受,想到现实生活中看到的那些案件,强奸杀人的场景,不禁让我不寒而栗,可能同龄人更能有这种感受吧,总而言之,我光是看着就要气死了,更不用提如果是父母看到受害者生气被凌辱的视频会是什么样的心情了。
昨天吴亦凡被抓,我也想到那些少女当时被迷奸会是什么样的场面,简直禽兽,令人作呕!抓了他真是大快人心!
男主角的演技很好,把一个父亲的悲愤表现的很好。在警局的强忍泪水,到回到家后一个人悲泣与怒吼,再到杀人时的疯狂与仇恨,都表演的淋漓尽致,看的我也感动的泪流不止。我也问了我爸爸这个问题,如果是我被害他会怎么样,虽然就像剧中那个年轻的警察一样回答不出来,但我相信全天下的父母,那一刻的悲愤与自责会是相同的。
剧中还有一个很戳我的点,那个离家出走的女孩。本来以为她是叛逆少女,或有感情纠葛,才会主动与杀人犯一路,结果被警察抓住后询问,才知道她也是受害者,人生已经被毁了,干脆堕落、自暴自弃了。真相令人唏嘘,现在我们在网络上看到一些案件,有很多媒体大肆传播,受害者生前的照片、受害者家人采访的视频,然后等到最后警方发出一个通告,才算结束这场事件。网民们纷纷散去,感慨不已,有的人还会对被害者评头论足一番,长的也不怎么样嘛、肯定是她不检点、为什么光抓她不抓别人等等。这种反映社会现实的剧情,更让人揪心。
我们不是受害者,事情没有发生在我们身边。我们这辈子都不能体会到他们当时的恐惧与无助,我们也没有资格对这些事情指指点点。我们看到这些事情,仅仅是看到了而已,事情的真相自然会有警方去调查清楚,犯人也一定会被抓获。我们能做的就是报以善意,最起码也要积点口德。现在仍然存在事件会被资本、或者......按下来,就像宁波工程学院的黑人外教!吴亦凡之前的公关团队!等等。群众的发声是有用的,但我们也要擦亮双眸,不要被居心叵测的公知和外国势力带节奏,相信我们的人民政府!
影片最后长峰重树被击毙,少年A仅被判刑,结局令人唏嘘。有些人不理解开枪的年轻警察与报警的和佳子。其实就像我上述所说,法律是永远不能被违背的。因为我们要维持一个良好的社会秩序,如果你有理他也有理,大家都去违法了,那法律还有威慑效益吗?如何再去约束和保障守法公民的利益与安全呢?
尽管法律不是尽善尽美,但我们仍然要做好守法公民。不论什么时候都不能违法,否则一定会受到法律的制裁。至于法律与人性的界限和媒体的作用,是该剧留给我们的一个问号,值得相关人员和我们普通民众去思考。
谢谢。
没有看过原著,但看完之后感受到了非常强的东野圭吾风格。总体略有失望吧。
从一个极致残忍的凶案展开,故事的三方是禽兽般的少年,复仇的父亲,以及无能的警察。最近在看韩剧至上之法,有些感触。法律是什么,真的代表正义吗?可能未必。法律只是目前现行的一种制约手段。不得不强硬,也不得不单一,所以如果by case来看,说不定正是正义的反面。
每一个观众大概都会被前几集震撼的恐怖镜头而触动,从而坚决站在父亲复仇的那一边。警察发自内心可能也觉得父亲做的是正确的事,可职责所在却不得不去阻止甚至最后开枪。开枪的警察也没有做错,他是个好警察,但午夜梦回他又是否真的完全无愧于心?
结局耐人寻味,复仇的父亲死了,可怕的人间恶魔却还活着,并且还会最终回归社会。
那么下一个受害人,是谁?下一个凶手,难道仅仅是少年自己吗?
“彷徨之刃不止指长峰的枪,警察的枪,还指名为法律之刃。”
长峰重树和女儿绘摩相依为命的命数终究被社会霸凌分子所倾覆。三个少年罪犯的首脑菅野,以飞扬跋扈的生命力挑衅和毫无悲悯同情之心的霸凌,与另一位叫敦也的少年合谋侵犯绘摩并将之杀害,抛入无穷无尽也无涯的生死寂灭之海。而最后一名少年中井诚借父之名开走了自己家的车,虽然没有直接参与暴力但还是纵容了杀戮与疯狂。
长峰重树如同怔忡之症一般,在中井诚的暗中交待之下他来到三人聚首的木屋,目睹了女儿惨遭凌虐却纤纤弱柳毫无反抗力的录像,他捅死了敦也,并促使他说出菅野的所在地——长野,他带着猎枪走遍长野所有旅馆却不见狡猾菅野的踪迹。
在长野的一家民宿里,长峰重树的身份被旅馆店主的女儿和佳子无意中得知。和佳子的儿子在七年前死于肺炎,出于同理心,和佳子并没有选择报警,而是站在长峰重树的立场上考虑问题。沉默的铁证也让和佳子寝食难安,在菅野出现的时候长峰重树的射击没有成功,警察的到来让长峰急于奔命,并被和佳子从茂密的树林中解救出来。
到了最终洗礼般枪机审判的时刻,中井诚背叛了一直让他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菅野,相商定于一广场,中井诚将给自己的“哥们”加同伴十万日元。菅野所弑杀另一名女孩的父亲,反而被菅野捅倒,菅野得知警察的到来于是拿中井诚做人质,闻讯而来的长峰重树,当他将要射击菅野的时候被警察织树无意中打中了要害,菅野被判十余年的有期徒刑。
中井诚对于菅野的惧怕,缘由在于自身的软弱无能,在中井诚的家里有个专制且说一不二的父亲,中井诚的心底充满了恼恨和深重的压抑。在其父亲骂他应该早些报警告知菅野的位置的时候,中井诚终于爆发乃至对父亲动武。他的脆弱与遮掩不住的内在荒凉是彷徨,体现了青少年教育问题的失败。
菅野肆无忌惮的生命力,暴戾心火的一面使他更为跋扈与乖张,他如同刃一般和中井诚的虚弱交相呼应,最终中井诚成为人质的时刻已不再惧怕菅野,中井诚说他该死,并拒绝了他们的朋友关系,菅野的心理最后一道防线被击溃,其实如枪如刃的他,内心饱含充溢着的则是存在的虚无。
误开枪打死长峰重树的警察织树,也没有被判刑甚至有任何降职。和佳子在接受盘问的时候,问了一个问题,为什么三人都杀了人,而结局是多么的不同?诚如周刊记者的道德诘问,长眠于地下的父女公道何在,如何告慰二人的在天之灵?道德、法律都无法真正惩戒未成年人菅野,而长峰重树在饱尝了生死寂灭的时刻又如何才能免去复仇的刑罚?迷迭之罪,悔侮漫漫,对女儿的长相思,声音命理的揣度与悲苦,到头来只是一场魔术般的变现和意识的发炎?孤苦的他如何从容,法理的准绳如何介入一场大悲咒的说不出的对错?
读日本作家东野圭吾的小说《彷徨之刃》。 20世纪90年代的日本,经济停滞社会发展止步。社会灾难频繁爆发。焦虑、惶恐的人们把注意力转移到社会安全问题。这种社会背景下成长起来的青少年对于社会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没有辨别能力,更多的是主观认知,家庭教育的缺失也助长了认知上的扭曲。表现在青少年身上冷漠、自私,无所畏惧的人性一览无余。 而这一时期的日本,真对少年犯罪重视程度没有跟上少年犯罪率的攀升。这一弊端也导致了青少年对于犯罪后所要承担的后果没有足够重视。《少年法》的不完善,也成为了青少年犯罪的不稳定因素。它的制定没有给被害家人公平的回馈。让充满正义感的人们有口难言,让义愤填膺的被害家人走上了复仇之路。 小说《彷徨之刃》就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创作出来的。 它讲的是长峰重树之女长峰绘摩在观看烟火后彻夜未归,父亲长峰心急如焚向警方报案,几天后绘摩的尸体在河边发现。在警方调查中,长峰接到匿名电话,说出罪犯地址及出行轨迹。接到电话的长峰半信半疑,但出于对杀害女儿凶手的憎恨和复仇的心态长峰还是到了指定地点。在那里长峰发现了自己女儿被害的真相,仇恨的怒火再也没办法让他平静下来,复仇之剑指向罪犯……。
有时候我就是在想,S人偿命这种事情为什么越来越难实现,FL越来越健全,然而纯粹的正义却越来越不纯粹,甚至还有圣母B高呼废除S刑,真希望这世间有把刀悬在所有人头上,当你犯罪的时候,就会兜头给你一D
演员们都很敬业,但因为拍的过于写实,导致过于残暴和血腥。成年人我都不推荐观看。
这个结局是最憋屈的结局,但却是最真实可能出现的结局,最能反映书名的立意。彷徨之刃不止指长峰的枪,警察的枪,还指名为法律之刃。
wowow之所以叫wowow 不是没有道理的
……我终于知道一群人打低分的原因了,结局整个垮掉,做出这样的事还不能在电视里被法外制裁,一群警察在结尾逼逼叨叨,那个死富二代改过自新尼玛呢!!!!!要气死了!
法律事你来,我先捅为敬!
我佛了,真的,这本东野原著就因为太过于残忍不忍再看第二遍,没想到wowow出品能给拍的这么实……丰叔的那滴泪处理的真好。作为人类,这种暴行不能宽恕,就算神也无法原谅,所以只能报仇。
看小说就气得不行,看剧直接气哭。坏人的坏不以年龄为转移,支持爸爸复仇,非常时刻,只能靠杀戮解决杀戮。
有未成年畜生保护法就只能自己干死人渣了
“警察保护的不是市民而是法律,但是法律并不绝对/完美,需要时常修改。”如果说法律是理性的“正义”,那么“复仇”就是感性的“正义”。一样是杀人,为什么结果会不同?为人父母者失去子女,承受痛苦,而犯下罪行的少年却还有“自新”的机会?也许私自制裁是不对的,但这剧更大的意义是向始终不够完善的法律和警察体制提出质疑,在“法”与“情”的天平两端到底孰轻孰重,到底值得保护与应该惩罚的是什么?PS.泷内公美太适合演这种游离在事件边缘的角色了,《共演NG》里也是。印象里应该是第一次好好看市川理矩演戏,演得真不错~
一直觉得电影版结尾改编没有能够重现原著的复杂内核非常遗憾,没想到wowow第一集就好到头皮发麻 一秒都不多余 一边看到想吐一边跟着丰叔泪涕齐下 不亏是wowow啊 感觉这次会是影视化版最佳了……
法律中對惡性少年犯的仁慈 是對被害者家屬的殘忍 / 什麼時候才會世界和平呢
非常余韵悠长的电视剧,改编得不错
很棒。这部日剧俨然有了HBO剧集的范儿了,非常现实,非常残酷。影片设置了好几组父女关系,并细腻地描摹出了父亲内心的绝望和崩溃。随着情节进展,社会性也出来了,面对少年杀人事件,警察的正义陷入虚妄,媒体的关注沦为消费,父亲在犯罪的边缘寻找痛苦的出口。
搜了一下这个居然中日韩都拍过,而且竹野内丰自己12年前演过电影版的。东野圭吾的原作,Wowow出品,质量还是可以的。
虽然但是,最后那几刀,捅的好。
同一个故事翻拍两次,竹野内丰从警察演到父亲,笑死
同类型的作品看了超多,韩国的日本的……每次看还是很痛心,此类影视对我都影响就是,首先我对自己都保护欲非常强烈,对男性提防心理很强,无论在哪我基本不会在晚上单独出门;其次我打心底觉得并不是所有人都有资格做父母的,当前我国政策鼓励生孩子,我太反对了,这项政策对于不想生的人来说根本没什么,但对于意识不强的人来说就是大大的好处,很多事情都是如此,我真恨不得做父母要先考一个资格证!无论是生儿子还是女儿,负责任的父母都需要花费极大的精力,如何育人是千古难题。
最后一集实在拉胯,少年捅人警察只是看着也不掏枪,少年绑架,警察也只是看着,人家大叔一出来你就果断掏枪,人家往前一步你就果断开枪,也太双标了吧,完全不符合逻辑
虽然现实中还没有做爸爸,但演起各种爸爸,都令人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