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第三季出来的时候心想那个臭脸吃饭的大叔终于又回来了!最怀念在寝室里三更半夜的时候伴着肚子咕咕叫的声音看大叔大快朵颐,那个挺拔的喜欢吃很多米饭的食速很快的食量很大的大叔,在深夜里总能带给我奇异的快感。同时期还有一部同是打着美食题材的很火的剧叫《深夜食堂》,忍不住要把它们拿来对比。相比于《深夜食堂》“借着美食说故事”,《孤独的美食家》对美食这个主题的诠释要直接畅快的多。有时我会把《深夜食堂》比作是B级片,虽有涉猎但毕竟意不在此,而《孤独的美食家》则是真枪实弹的A片,真材实料大饱眼福。大叔独身没有妻子儿女,就连朋友也是那种几个月见一次或者几年见一次的,因为工作原因游走于日本的各个城市之间。因为角色的设定,也就避免了大叔的很多情感描写,直接了当的进入了胃与美食的对决。大叔对于美食的态度有点像小孩对于玩具的态度,是瞬时的和随性的,导演的三个镜头,特写中景和远景,当当当,就意味着大叔的寻觅美食之旅开始了。有时大叔会有特定想吃的东西,比如说某个城市的特产,但有时也会就在街边走走逛逛,全凭恋人间的一见钟情那样,一头扎进去赌一赌。通常大叔的赌运都还不错(当然这都是剧情安排的结果),而我自己的经验是这种赌一赌的情况其实没那么容易找到真正好吃的东西。接着就是片子的高潮了,不得不说大叔的食量比一般人要大很多,这也解决了一个人吃饭拍不出东西的问题,一般他点的分量是正常两三人的分量,看大叔把滋滋的刚烤好的烤肉放入嘴里大嚼,配一口米饭,然后再接着马不停蹄的进攻下一道菜,吃的满身大汗满脸通红,最后摸摸肚子,一脸满足的表情。这个境界大概就是片头所说的“不被时间和社会约束,幸福的填满空腹之时,那一瞬间,他已变得唯我独尊,自由自在,不被任何人所打扰,毫无顾虑的享受美食的孤高的行为,这种行为正是现代人被平等赋予的最大安慰”。 其实拍这种吃饭的戏应该是最难拍的,因为没有台词,所有的表情都要由你的表演来呈现,再加上大叔的旁白,但是观众就是常常被他激起吃美食的欲望。后来我如果不在半夜看,我一定要确保我的肚子是饱的我才愿意去看,不然这简直就是一种折磨。《孤独的美食家》是传递了一种遗世独立的生活态度,一个人去做事,去享受个人的自由,但是我却认为大叔不是孤独的,有美食相伴的人生谈何孤独?
五郎通常都是上午工作,中午饕餮,然后下午貌似就回家午睡了,混吃等死的日子虽然孤单但也别有风情。看他独自漫步在日本的大小城镇社区,懒懒的阳光散在整洁的柏油路上,恬淡的配乐自有一股吸引人的魅力。
五郎以美食为伴侣,不断寻找新的邂逅。他不知疲倦的身影,出现在东京每一条商店街,每一个卫星城,每一片商业区,甚至远征温泉度假地。那些载着五郎四处出击的,连接东京各卫星区的电车,那些连接日本各地区的新干线都充分暴露了日本那细腻如流乳的文化,想到能坐着这些可爱而便捷的交通工具到处游荡,品尝各站特色的铁路便当,看文库本小说消磨时光,那该是多令人憧憬向往的生活啊!
对待食物的态度…
这个周末由于某些原因自己硬是把孤独的美食家第三季看完了,其实这种剧集并不适合一次看好多集这种突击式追剧,类似的模式,类似的滤镜,相似的镜头,很容易疲劳,而且一个晚上看别人吃一百种食物,也确实是对于自己的残酷。
但是当时没有把新的土剧资源下载好能怎么办呢,不过自己也不是一动不动目不转睛全神贯注那样去看的这部剧,只是喝着茶,看着书,可能将其作为家里的背景音去欣赏,不得不说,不知不觉自己日语听力水平有所提升…
第三季,当然延续了第一季第二季的风格,从第一季中俺想到了日本服务业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和礼仪素养,第二季中自己看到了就算是弹丸之地依旧可以滋养出独特的饮食风气和风俗,而第三季,自己集中看下来,日本人对于食物的尊重,成为自己印象最深的。
先不说每每吃之前的双手合十"我开动了"和吃完以后的"谢谢款待",就算是有些人觉得"小题大做"的烹饪方式也让人看到了无论是厨师还是食客那对于食物的崇敬和感激之情。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说起来,身边很多朋友对于日韩食物谱系中那种,一次一百个小碗,每个餐具中食物都不够蚂蚁吃的模式很是嗤之以鼻,当然就本人来说个人对于两种模式都表示理解,因为自己是个吃货,无论是一种食物的巨大餐具,还是多重食物的"循环往复",个人都觉得各自拥有其美好。
可以用大批量食材做出大锅饭自己觉得很了不起,用一点点食材做出玲琅满目的菜肴自己也十分佩服,自己不想站队,自己只是喜欢,吃,食物。
总的来说,孤独的美食家系列还是适合偶尔一集那样去观看吧,甚至手帐爱好者完全可以制作一个追剧观剧手帐,对于每一集中的食物,制作方法,店铺信息,都记录下来,个人觉得也可能是不错的素材累积,说不定哪天去日本旅游可以按图索骥,另外就是主演的表演越来越行云流水了,不过分喧宾夺主的配乐,时不时出现的奇奇怪怪的客户,倒也活跃了气氛,每次都是甜点加正餐的模式,羡慕主演吃不胖,个人评分9.1分,推荐指数四颗星。
《孤独的美食家》,一部纯吃货的剧集,称它为电视剧都多有牵强。没有所谓的故事情节,更没有深藏玄机的人物角色,只有一位永远容易肚子饿、永远对美食充满热情、而且永远能轻而易举邂逅美食的吃货大叔。作者完全摒弃了想要讲故事讲人生讲道理的想法,甚至把大叔隐隐约约、异于常人的人生经历一笔带过,每每选在正要认认真真忆当年的时候戛然而止,取而代之的就是一句百听不厌的——啊,肚子突然好饿。
没错,肚子突然好饿。遇到这种情况,人生再多的愁怨、再多的困难,都可以不管不顾全部放在一边。然后接下来要做的事情明了又简单——寻找美食、填饱肚子。这也是整部电视剧的主线所在,没有任何旁枝末节。每当找到称心如意的美食,大叔也没有别的台词可说,唯有一句——恩,好吃,真的好吃,这次真选对了。然后就是一阵专注而享受的大快朵颐,仅此而已。
就像电视片头所说,美食是人类最高境界的治愈。在这有限的时间里,无数被社会被时间束缚捆绑的人,得以寻找到短暂的自由、短暂的随心所欲。这也成为不分时间、不分地点、不分社会阶层的平等的安慰。先人有言:食色人之大欲。白首不离的真爱难寻,除了极尽个人之能事以外,还得多少看点上天成人之美的脸色。但美食相比之下,却近在咫尺,触手可及。所以美食才能成为更多人的精神慰藉。
掰指一算,人生不过百年,其实真正能够随心所欲的日子确实屈指可数。襁褓中咿呀学语寸步难离,未及弱冠又多受管束,年至耄耋终被衰旧皮囊所困,中间年富力强之时却又逃不过家室之累。如此想来,真正潇洒纵意之时少得可怜。而在漫长的人生苦旅之中,把美食当作短暂的慰藉显然是最为简单易行的方案了。即便因为病疼需百般忌口,这种饮鸩止渴式的安慰仍然难以抵挡。病中之人的安慰少有来自医药,想动动不了,当然只能靠美食享受一点生命残存的乐趣。
生命的道理,有时候简单得没有道理可言。人一辈子,不就是需要点苦中作乐的精气神儿吗?
啊,肚子突然好饿。
S3五郎菜单:
【北区 赤羽】水果三明治套餐、珍珠鸡拼盘、鸡肉杂锦、烤鸡油串、珍珠鸡汤、鳗鱼菜肉蛋卷、鳗鱼盖饭;
【神奈川县 横滨市 日出町】生奶油泡芙、生姜爆猪肚、炒肥肠、口条、啪当面;
【静冈县 伊豆半岛 河津】冰冻草莓碎、芥末盖饭;
【文京区 江户川桥】金目鲷刺身、银鳕鱼西京烧、橙醋鱼鳍肉、纳豆炸弹、干烧喜知次;
【中野区 东中野】樱花盐牛奶绵绵冰、道格酸奶、羊肉串、羊肉丸子串、微烤嫩羊羔里脊、番茄烧羊肉配烤馕、拉条子;
【板桥区 板桥】黄豆面面包、和风泡菜、盐烤内脏(肥肠、心、软骨、颞肉)、酱烤内脏(肥肠、心);
【目黑区 驹场】土豆小圆、蒜香蘑菇、牡蛎奶汁烤菜、Borraacho汤;
【台东区 莺谷】雪顶咖啡、油淋肝、著名炸火腿、牛油果炸鸡肉饼、橙醋拌白萝卜泥、鸡肉饭、味增汤;
【练马区 小竹向原】隧道卷+红茶、烤猪肉三明治、自制黑糖姜汁汽水、菠萝火腿蛋糕、意大利香肠套餐;
【荒川区 西尾久】章鱼煎饼、火焰酒什锦火锅套餐、山药汁麦饭、炸猪排;
【新泻县 十日町市】板栗包、啊萨萨萨萨饼、炖牛肉、什锦煲饭、咸饭团;
【品川区 大井町】皮蛋、蛋黄酱裹虾、姜末淋豆腐、生拌沙丁鱼、沙丁鱼丸汤、沙丁鱼奶酪卷、蒲烧沙丁鱼、沙丁鱼寿司.
从第二季的“只是吃”状态拉回来了一些,风土与人,这也是很好的下饭菜。片头旁白平板得不可思议,很不习惯啊。音乐越用越杂……井之头的食量是不是离编剧的考虑范围越来越远了OTL他的胃,能装下宇宙吗,哈哈哈哈~
优雅
已经成大叔脑残粉!
等第四季!
没有什么比看着大叔吃美食更过瘾了~看着口水洒一地
有第三季!!!!!!!!!!!!
依旧是 清清爽爽 干劲十足的五郎~!
就是这音乐~这孤独又微妙的喜感。以前没觉出好,现在离不了~~叔值得你反复咂摸!
这一季还挺好吃的。
不看美食了,因为借鉴意义不大。专门看日本的小巷子,小餐馆。
下饭剧,每天晚餐时候撸两集,就没那么馋了。其实收录的都是简朴的平民小馆子,就算没苍蝇哄哄,菜式也谈不上精美,口味也平常,有些连“美食”二字都谈不上,有些一副经营不下去快倒闭的模样。叔的可爱之处在于,不管吃啥,对食物本身都带着感恩的心情。
这不科学啊啊啊啊啊!!!!有生之年居然还能活着看到第三季!!!!!XD一年两部是想闹哪样啊啊啊~~~~
这一次才看到吃甜品就看饿了!五郎好久不见!
睡前解压素材。2022年上海疫情时期,居家,望梅止渴。
白饭大叔
先是看着五郎吃饭就流口水,就不自觉将嘴巴塞满,都现在,尼玛看见五郎就流口水,明明就是个猥琐大叔好么,我流毛的口水啊!
脑残粉无良5星
豆瓣自动为我挂上了五颗星。封面照是闹哪样啊,没让我五郎叔吃饱就让人家拍照了吗。。。粪蛋啊
音乐,分镜,拍摄手法还是一样的套路,看到第三季就有一些审美疲劳了。看来还是不能连着补。不过,每一集结尾的原作者part还是一如既往的有趣。
讨厌啊不要再出第四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