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周刚刚看完第五集,讲了一位因先兆性流产的妈妈必须在医院住到生产。每天都要打宫缩点滴,需要卧床静养,看不到外面的世界,可她却认为只要宝宝能顺利出生就好了。可突然有一天去做B超的时候宝宝就没有了胎心,一切都那么措手不及,宝宝死在了妈妈的肚子里。。。宝宝生出来时,小松姐,鸿鸟医生和其他医护人员都还是像往常一样说着恭喜,恭喜“明里”出生到这世界,“明里”真是个小美人。妈妈和爸爸带着明里洗了澡,为她做了可爱的蛋糕,带她回了家。。。。。。明里真是个可爱的名字
我之前想:《夜光的阶梯》里的剧情比我们早了近50年,一些结果注定会发生而已。
那我等一个《产科医鸿鸟》里那样的生育环境,会不会也要等4、50年?
最近日本也有聚焦产后抑郁的剧,那距离我们把产后抑郁作为一个社会话题来讨论,又要多少年?
剧中有些话题挺刷我三观的,至少给我出了很多从没考虑过的新命题。
我可能需要重新去看一下关于唐氏综合征小孩的那一集,﹝大概剧情就是某孕妇产检发现孩子是唐氏综合征,纠结要不要,医生这边同时提供堕胎与保胎两种方案,还带孕妇参观当地专门培育唐氏综合征小孩的机构,最后本着zzzq的原则生了孩子﹞
我当时看剧的时候一直觉得优生优育不好吗?哪怕是看到剧中医生给孕妇努力科普如何培养唐氏综合征小孩时,我依然坚持我们80年代的口号不动摇,甚至想从遗传学角度宣传一下自然选择的必要性。
可是,换个说法,假如《流浪地球》里抽签得船票时,咱能不给唐氏综合征抽签资格吗?
如果不给,就相当于用基因筛选的方式选幸存者,距某专家说,这种方法比“个人能力筛选法”自由点,比“金钱筛选法”平等点,反正就不如咱伟大的代表大会制来的民主。
是我觉悟不够
罪过
罪过
这可能还涉及一个人权问题
之前看国外讨论堕胎权时,有医学人士认为“人能称为独立生命体应该从有心跳开始算”,我还最认同这个观点——白大褂总比白帽子靠谱。
其实在妈妈肚子里以上全是扯淡,很多女性看到确认怀孕的结果那一刻瞬间保护欲爆棚,为母则刚。我再怎么想保持冷静客观估计也迟早成为她们当中的一员。
这个栗子里,关于我觉得堕胎好,还有一个理由是我觉得一个不健全的孩子在世上受苦的话,应该会恨父母为何把自己带到这个世上来。
“我们糊里糊涂的替社会上添了一个人,这个人将来一生的苦乐祸福,这个人将来在社会上的功罪,我们应该负一部分的责任。”
↑
这话胡适说的,是不是个很强的例证?
不,其实胡适只说了父母要“养育”,没说父母要“基因筛选”······
像我这种数学不好的人活在世上就挺难的,我总不能怪我爹的基因在减数分裂的时候突变错了吧。
第二部相比于第一部更加有了广度和宽度,更着重于探讨生命的意义和生命诞生以后的事情。这一部对于医护伙伴们也有了更加深入的刻画,每一个人都有血有肉,有纠结有坚定,做出选择,也迷茫惶惑,彼此之间的细腻感情令人深深感动,都在为了母亲和宝宝更好的未来而努力着,彼此扶持彼此帮助,解开心结调动气氛。鸿鸟和四宫交换面包的那一幕我真的好感动(其实每一幕大家相互帮助我都好感动)。 这个剧让人印象深刻的一点是,它会提出很多的选择和观点,却并不会武断地进行有偏好的引导和选择,而是把所有的利弊一一讲出来,提供思考的空间和视点,以一种宽容的方式面对所有需要做出选择的情境。就,只是选择,没有对错。譬如唐氏儿那里,就是两个妈妈做出了不同的选择,如果是我的话肯定会选择不要这个孩子,但是也有愿意选择要孩子的人,剧里有展现两组不同的选择,像鸿鸟医生说的:“选择是没有对错的,起码在我们医生看来,应该是没有对错的,如果我们不去回应他们的诉求,谁又来理解呢?” 是关于生命的、让人思考生命的剧啊。
然后,(我又来了)表白绫野刚😍我太爱温柔刚哥了。他每次对于自己饰演的角色都会认真钻研,会有很新颖很深刻的见解,这也是为什么他演技这么好的原因吧。
这片子已经看了有一段时间,今天想起来写个影评,是因为在知乎上刷到了这个问题:
http://www.zhihu.com/question/283172360
如果产检时发现孩子有严重的病,你会留下他还是打掉?
《产科医鸿鸟》第一部,就出现了唐氏儿。 当时那孩子是长住NICU,被父母故意视而不见。 后来在医护人员的劝导下,父母终于接受了这孩子。
第二部中,则是直面唐氏儿的问题: 在产检时母亲发现孩子患有唐氏综合症,这孩子要还是不要。 最后母亲决定留下孩子,还朗读了《欢迎你到荷兰来》的诗篇。 本片中对唐氏儿的宽容与接纳态度,确实是刷新了我的三观。 在我看来,孩子生为唐氏儿的落差,并不是从意大利到荷兰,而是从意大利到非洲贫困小国。 唐氏儿所需要的精力与财力,不是一般家庭能够承担的。 上面那个知乎的讨论串,有着各种各样鲜活的案例。
其实从一开始,本片就从各种侧面透露: 如果不是父母刻意要求,医院并不会强求产妇去做产检。 光是这一点就足够让人吃惊了。
从另一层面上来说,日本少子化程度之严重,哪怕是唐氏儿、先天性心脏病或是四肢不健全的孩子,日本社会仍然愿意付出社会资源来供养。 与其说是体现了社会的人性化,不如说是对孩子已经没有什么下限要求了。 也就是日本这种少子化、同时又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才养得起吧。
如果这事放在我身上,我想我还是会选择放弃。
1.女性生孩子真的太不容易了(原来剖腹产是因为顺产不行的选择)
2.怀孕38周胎停真的让人太难受了😣(停止妊娠生死胎真的超级难过的)
3.人是可以借力的(不要妄想什么都自己担着,人不是万能的)
4.婴儿有握抓反应(破坏感动)
5.单身父亲也不容易(人止不停那一刹那)
6.产后抑郁与激素有关(有情绪要说不要怪自己,虽然这样但是还是气死我了😤)
7.日本福利制度真的好齐全(可能与少子化、老龄化有关)
8.真想给那些说我来帮你养的丈夫一巴掌(剧里妻子生第二胎那个丈夫还问生产时间是多久完了好去游船,我真的想对你施展流星拳😡)
9.父母的阅历和第一个孩子的年龄其实是同岁的(就是说0岁孩子+0岁父母)
10.职业女性真的好不容易(刚生产完的职业女性急着回归职场为了不落下进度逞能太容易过度疲劳了)
11.医生要和病患保持距离(不然经历反复生死太容易投入感情了,我再也不说医生凶了)
12. 生产的形式不重要,结果很重要(计划的并不一定与实际相重合)
13.首先是人再是母亲等其他的身份(本末倒置❌)
14.无痛分娩其实也是会痛的(只是当下不痛而已,其中一个太太非要顺产感受疼痛时医生说如果要痛才能当妈妈,那男人是不是就没有资格当爸了)
15.孕妇产前产后的情绪都要关注(并不是生了孩子关注点就应该只放在孩子身上了,孕妇产后抑郁情况很普遍)
16.产妇孕期增长体重25斤左右较合适(弹幕科普的)
17.剧里18染色体三体的孩子一出现就会有弹幕发0o0(好可爱的表情,孩子也是真的)
18.唇腭裂原来是这样的(可治,只是治疗时间不一定)
19.孕妇怀孕最好还是听医生的吧,邪门歪道就过耳不闻吧
20.剧里好多早产儿(日剧真实感也太强了吧,那黑黑又瘦又小的孩子真的)
21.怀孕吸烟可能会导致生产的时候大出血🩸(由于血液不通畅)
22.聋哑人夫妇真的好不容易啊(阵痛叫不出声,孩子哭也听不到😭)
23.初中生妈妈(父母都还是孩子啊)
什么是教科书级别的催生,看《产科医鸿鸟》就够了。×晚节目组能哪怕学到一成也不至于让全国巡回白眼那么久。剧里的画面都是请真实新生儿和患儿拍的,特别有实感和用心。孕产妇的风险也涵盖得很全面,疼痛,损伤,各种并发症/感染风险,婴儿健康风险,产后抑郁,职场困境,家人的不理解,疾病与生育的两难等都有仔细探讨。 想催吧也要讲武德。让你充分了解风险和残酷之后再用深层意义和关怀温暖你并尊重个人选择,比那些空中楼阁用亲情和刻板印象无限pua你不知道高哪里去了。虽然对我没啥效果,光沉迷刚子的美貌了( 另外第二季比第一季总体要沉重,第一季的音乐元素更多,角色形象美化程度也更高。但第二季相对写实,相比之下第一季钢琴家医生的形象还是过于漫画唯美化了,虽然安排了个不幸的背景但仍然温柔得像是带了某程度上的神性。第二季刚子(估计是年纪上来了)的演绎层次感更好,那些忧郁失落纠结反而更像个有血有肉的人。 一些比较有趣的视角: 爸爸跟妈妈说“我会帮你”,被四宫小可爱驳斥“什么叫做帮?育儿是两个人的责任。”这个在《逃耻》里也有过。 还有NICU里面医生的口头禅是“孩子很努力呀。”在孩子可以出院时,虽然翻译的也是“出院”,但日语原意是“卒業”也就是毕业。这些表达还挺有意思的。能看出来剧里的价值观就是把新生儿当一个完整的人看,而不是一味渲染父母的伟大。父母在努力的同时,孩子出生之后也在通过自己的努力在顽强生长。孩子也不是父母的所有物。 看得出来剧想传达的生育观跟我国还是有挺大区别的。我国的优生优育思想已经深入骨髓,产检唐筛各种都是理所当然。而有残缺的宝宝基本就被剥夺了出生权。但剧中还是提供了两方观点,到底是优生重要,还是尊重生命重要。残缺的孩子是否愿意来到世界上,以及残疾的人生是否也有完整的意义。 最后观某站弹幕有感,休产假的妈妈一个人带孩子导致产后抑郁准备自杀的情节仍被弹幕出警“不负责任” “平衡不了家庭跟工作” “丈夫养家不辛苦吗”。 只能说在拥有后代这件事上,某些男的确实不配。
每周一泪目……
依旧是大龄单身青年该看的剧集,生命的感动,只是可能被美化了,但美好得令人动容。也是日本的医疗真的关心人的生命质量,已经不止于治愈身体,连精神都被关爱了。看完我又开始深深地担忧,我会有自己的孩子吗?真的没有一丝一毫的迹象。
几年后,结了婚,也面临着生育的问题时,才发现生孩子真不是件容易的事,不光是经济和社会条件的外在因素,更多是内心对能否能成功养育一个生命的忐忑和不安。
1集。
这部剧从2019年就躺在我的移动硬盘里,只看了前面两集。结果2021年9月23日在B站看完,这剧真的太温柔了,真的没有第三季吗?T_T
上一季鸿鸟医生说「生命是个奇迹」,这一季他则说「感谢所有生命」。倒数第二集哭惨了,最后一集倒是很淡定的看完了。无论是产科医生还是产妇和家人的视角,都很能触动人心,生命诞生后续的关怀也是值得探讨的问题。这季追的两部医疗剧都圆满了,感恩,我们能有健康的体魄!
新生 永远值得热泪盈眶
第一话就很棒!而且真的是如刚哥所说的,与第一季只讲到生命的诞生为止不同,而这一季内容更有深度,还关注生命诞生后的故事。
原来这部全都看完了忘记标记。对于我个人而言,看到第三集产后抑郁是感触最深的,生活的巨大变化以及无力掌控击穿了整个人,时至今日仍不能确信自己是否是个合格的母亲。正因为如此,这部剧才真的意义重大,让那些对于生产中的种种不了解、有偏见的人更好地认知这个过程,不管是未婚还是已婚者。好希望我们国家也能有类似的剧集出现,让生产更具人性关怀。
感觉最后两集有点过份煽情了,个人并不太认同这部剧的一些观点。总的来说保持了上部的水准,全员演技也很优秀,不过说真的没有了上一部一集一哭的感觉,虽说一直走治愈路线也没有什么新意,但是这种有关生命的医疗剧还是拍得舒心一点好,毕竟现实的残酷已经看得太多了。
可能没做妈妈吧,无感1话弃
果然!在最后一集讲了羊水栓塞,太凶险了都不敢看。《欢迎来到荷兰》作为背景真的很好哭。
医疗剧的谦卑与细腻,它都有。每一集的完成度都很高,起承转合流畅自然。选取的案例很有代表性和话题性。前半段侧重于不同家庭对于新生命诞生的众生相,后半段则着重描绘医生们各自的困境与坚守。 “每个人都有难言之隐”但毫不矫情,忧虑和希望都是淡淡的 。
鸿鸟在泡面头之前就已经和四宫在一起了呀,求求你们赶快结婚吧!
圣母化的主角。
【17秋 TBS】又暖又治癒的サクラせんせい回來了!Baby換了假髮,正常多了。為我溫柔的剛哥打call。
第一集:生产是不能按计划进行的。第二集:人的价值不是用生孩子决定的。第三集:产后抑郁。4:TOLAC。5.太可怜了。第6集:虐。第八集:辞职去进修(3.9已存盘)第十集:虐。四宫医生父亲去世,他做手术,未能见父亲最后一面!妹妹把父亲保存的四宫脐带交给四宫.第十一集:台湾腔中国游客生产
1
9.1太高了,但的确还不错,较平淡真实
明明产检得知是唐氏儿,为什么产科医生话里话外诱导加暗示,劝说孕妇生下来?说实在,后两集看得别扭。不止生下来叫作“尊重生命”“为生命负责”,有时,选择不生也是尊重,也是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