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影
  • 电视剧
  • 美剧
  • 韩剧

红柿子

HD中字

主演:陶述,石隽,张世,鲁直,刘若英,赵正平

类型:电影地区:台湾语言:国语年份:1996

 剧照

红柿子 剧照 NO.1红柿子 剧照 NO.2红柿子 剧照 NO.3红柿子 剧照 NO.4红柿子 剧照 NO.5红柿子 剧照 NO.6红柿子 剧照 NO.13红柿子 剧照 NO.14红柿子 剧照 NO.15红柿子 剧照 NO.16红柿子 剧照 NO.17红柿子 剧照 NO.18红柿子 剧照 NO.19红柿子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红柿子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从大陆撤到台湾的一批将士及其亲属中,有一个来自河南的大家庭。除了将军的跟班福顺和姥姥(陶述 饰)中意的那副齐白石的柿子图意外走散,家里人口总算齐全的到达了台湾。  换了一个新地方,姥姥各种不适应,被将军女婿(石隽 饰)许诺不久就能重返老家。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问题很少再被提及。横在一家人面前的是生活的难题。家里小孩众多,物资匮乏,但点子颇多的姥姥常常化腐朽为神奇。像是把女婿照的X光片裁成多份做写字板;跟教堂的修女弄好关系得到面粉牛奶;把女婿的锦旗做成孩子们校运会的旗帜等,过程中惹出不少笑话。而没了官职的将军则和妻子倒弄起养殖业,鸡鸭青蛙鱼轮番上阵,还卖过铅笔,但都没能赚到钱。日子就这么平平淡淡过去,孙辈渐渐长大,而福顺(赵正平 饰)意外地和这家人再次相遇,带来了姥姥的那副柿子图及那份不曾离去的乡愁。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水晶眼威基基兄弟德云社孟鹤堂周九良相声专场长沙站蓝盐推手推车的男人只要可爱即使是变态你也会喜欢我吧?圣母疯天外来客1981安然:房间里最聪明的人几度风雨几度秋橘色2015鲁邦的女儿荒野 第二季福斯特医生第二季一起同过窗第一季低潮监狱疯云闺蜜四人行 第三季吸血鬼之恋BB 30致命武器4站在你的角度看我第二季钢之炼金术师:叹息之丘的圣星星光灿烂海狼(国语版)上欲海医心第四季

 长篇影评

 1 ) 我看《红柿子》

花了两天时间,断断续续地看完了王童导演的电影《红柿子》。这部电影公映于1996年,带有半自传性质。当时,大陆也有另外一部半自传性质的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

电影对我来说,是偷窥历史的方便法门。印在纸上的那些字,多少年来,删删改改,汤汤水水,令人生疑。

就以这部《红柿子》来说,之所以观影过程“断断续续”,是因为太多的背景需要重新认识。没有这些关于时代背景的相关知识,就无法完全看懂这部电影,或者说,无法理解电影中那些角色的言行、心理。顶多记住影片里的家长里短儿女情长。这是王童的作品。王童啊,哪里那么简单。

这些背景知识的搜索,大部分仰仗网络搜索。看完电影,关闭播放器,打开浏览器的“历史记录”,作了个统计,简单记录一下观影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1. 陈诚是谁?他和陈仪是不是同一个人?他在台湾做了哪些事?他与蒋介石有哪些关系?他何以在辽沈战役关键时期能金蝉脱壳,让卫立煌作了冤大头?

2. 蒋介石为什么没趁朝鲜战争反攻大陆?退守台湾之后,他与美国的关系是怎样的一波三折?新中国最困难时期,蒋介石为什么没有反攻?

3. 于右任的妻子叫什么?他俩的爱情是怎样的过程?于右任在台湾的官职是什么?他的书法以什么风格见长?

4. 李宗仁最后一任妻子胡友松到底是不是胡蝶的女儿?

5. 胡蝶与戴笠恋情的来龙去脉?

6. 四行仓库送旗少女杨慧敏后来为什么默默无闻?她怎么就跟胡蝶扯上了关系?

7. 八二三炮战的来龙去脉?这次炮战为什么打的那么奇怪?

8. “圣诞老人”的形象到底来自于基督教,还是可口可乐的广告?

9. 《红柿子》男主演石隽演过哪些电影?他的伯乐胡金铨的生平?

10. 胡金铨拍过哪些电影?他所在的邵氏公司什么时候成立?

11. 邵逸夫的生平?

12. 邵逸夫的部下、后来的竞争对手嘉禾电影的主席邹文华的生平?

13. 李小龙为什么对邵氏公司发火?他如何被邹文华挖走?

14. 邵逸夫的儿子是谁?到底是香港人还是新加坡人?

15. 《红柿子》里涉及的两部电影之一《宫本武藏》导演是不是黑泽明?同名小说的作者是谁?宫本武藏是谁?

16. 《红柿子》涉及的另外一部电影《血染海棠红》的主要情节是什么?

17. 1957年“刘自然事件”的来龙去脉?它为什么与当时冷战的大背景格格不入?

18. 上世纪五十年代台北、北京之间的联络人曹聚仁是谁?他为什么能担当这么重要的角色?他的作品有哪些?他与四行仓库的杨慧敏是什么关系?他儿子原来就是凤凰卫视的曹景行。

——如果不是这部电影,我相信,对绝大多数人来说,以上信息完全是一团散沙。然而,历史是互相纠葛的。所有因缘际会,铸就了历史。

9 -�Ӏ�c2

 2 ) “姥姥都老了,还算什么时间啊”

我很想看王童的《稻草人》,没找到片子。见学校缘网有《红柿子》,也下来看看过瘾。
2小时46分钟。
“红柿子”原是姥姥收藏的一张齐白石的画。后来为了十个孩子的学费,还是卖了,这是老人的付出。

红柿子其实提起的不多,只是一个情愫,不怎么贯穿。
“姥姥,送你个表”
“姥姥都老了,还算什么时间啊”

主要是表现姥姥。
流亡到台湾的那些人渐渐故去,他们的后代是否还有遗失感?
惊喜地发现刘若英也在里面。

很多导演自己的生活经验的展现,比如收割后的稻田地里抓鸟雀。偷听父亲跟其他军官讨论反攻大陆的地图安排。
养鸡,鸡病死,烧了。
修女送东西给姥姥,姥姥坐在礼物上,孩子们用草垫着用枝条拖着她回家。
一起看老电影,回家路上走近路,过桥时候掉入水中。
姥姥屡次到学校跟校长谈这谈那,比如介绍买铅笔,比如拿不出钱来买锦旗,就自己家里的锦旗拿出来改造,校长都怕了。

她们本来打算回去大陆的,结果再也没有回去。

她偷偷吸烟,晾晒自己的寿衣。最后在两个孙子游行示威回来后给了他们几块留下的豆腐和咸鱼,自己就走了。一代人的终结。



 3 ) 姥姥的故事和反身离开的历史

王童

王童导演曾任台湾金马奖评委会主席,他作品四度获得金马奖最佳影片,次数上仅少于六七十年代拿奖拿到手软的李行。王童的代表影片首推台湾近代史三部曲《稻草人》、《香蕉天堂》和《无言的山丘》,这个三部曲与侯孝贤的台湾历史三部曲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加上拍摄时间上相近,堪称影迷观看台湾电影的入门级必修。相较之下,1996年的另一大成之作《红柿子》显得低调无闻,王童仅凭影片获得了1996年金马奖的最佳导演提名。那一年的金马已显疲态,风光尽属姜文《阳光灿烂的日子》。《红柿子》最终只在最佳美术设计上有所斩获,提名最佳女主角的陶述和导演王童都两手空空,看起来影片并不算成功。然而日本著名电影评论家佐藤忠男的个人十佳里却有《红柿子》的一席之地,它也是选单唯一一部华语作品。虽是一家之见,却也证明《红柿子》有值得挖掘的地方。

对王童的创作生涯来说,两岸往来和解时期,第一时间出现的影片就有《香蕉天堂》,《红柿子》的出现恰好赶逢两岸关系开始恶化,所以影响力被弱化。即便在时间跨度上,《红柿子》与《香蕉天堂》有大部分板块重叠,然而《红柿子》的意义实在非凡,因为这是一次带有自传色彩的阶段性总结。王童谨慎梳理出的成长往事,大部分是关于姥姥和父母一辈人。身为作者本人的王童却被隐没在人堆当中,充当不起眼的观察者之一。父亲王仲廉于1991年入土为安,遗留给王童一个机会甚至是责任去认真、全面地审视父辈。不同于侯孝贤早在80年代就破解了自传的人生难题,王童只有拍完《红柿子》,心口石头方才落地。完成于90年代的《红柿子》散发着熟透的气息,晶莹亮泽、红艳欲滴。此后十年王童都没有恢复到旧有水准,与台湾电影一般江河日下,无处谈复兴。

姥姥

红柿子是齐白石的一副画,也是河南老家院子里的柿子树。红柿子这一意象在片中多次出现,具有不同含义。最浅的一层,它是维系姥姥与故土原乡的中间物。不过那棵挂满果实的柿子树只能是在记忆画面里,表现在影片中,柿子树的出现有着很工整的首尾呼应。具体于齐白石的画,那是追求柿子的寓意本身。柿字谐音世、事,五个红柿子就意味着五世其昌、家和事兴。姥姥是这么大一家子里德高望重的长者,她随身收藏着这幅画,画里画外都带有深层的情感,一朝被无奈转手时更是爆发出强大的故事感染力。

红柿子的期望来自姥姥为代表的老一辈人,对于王童这帮小字辈。大陆的印象是残缺的,毕竟他们成长于台湾。对姥姥来说却不一样了,他们迁到台湾是为形势所迫。身在台湾这片热土,没有生活无虞却不至于晚年潦倒,但客死他乡总归是触目惊心的几个字眼。《红柿子》巧妙地建立了老少两代人的一种情感纽带,姥姥对于大陆的思念与牵挂,影响了孙儿们的成长。关于这一要点,侯孝贤的《童年往事》更有温暖感人的情节描述。在小孩子眼里祖母与姥姥总是能带来快乐,垫板铅笔锦旗甚至学校杂事,《红柿子》用了太多细节去讲述有姥姥陪伴其乐融融的成长时光,虽然结局饱含无奈但全片却不会哀婉。这名老人思想传统,慈祥有趣还带有些严肃,对待子孙尽心尽力,她觉得只有把孩子拉扯大才是真的,自然处处护着他们。与此同时,父亲与母亲是缺席的,他们忙于解决一家的生计大事。

自传

《红柿子》的内容并非王童百分之一百的个人自传,他吸取身边三个家庭的灵感才创作而成。片中孩子名字的前两个字都是王光,王童本名王中龢(和)。中字变成了光字,正是片中那个爱画画的光和。画肖像画的一段,姥姥还认为光和要考艺术系还需努力,重量级配角刘若英亦在该段出场。王童本人从小对美术绘画感到兴趣,后来也考上了美术系,进入中影公司也是担任美工一职,他在多部影片中的美术指导设计中表现抢眼,后来得以有机会执导影片。

王司令员显然是指王童的父亲,国民党高级将领王仲廉。他成为蒋介石兵败退台的牺牲者,带不了兵只能养鸡养牛蛙卖铅笔。无奈流年不利,没一样有见成效。妻子郭翔九曾是大家闺秀,落户台湾后事事操心,租房卖画只为一家的幸福。王家的困苦被父母二人肩扛了下来,生活的落魄程度从他们身上可窥见七八分。《红柿子》的中心人物是姥姥无疑,父亲母亲的位置多少显得尴尬,父亲戎马一生现在却无用武之地,他叫不清儿子的名字,会冲着孩子发火、砸烂自制收音机,看起来是个不受欢迎的角色。母亲忙忙碌碌,更要照顾来台湾后新生的孩子。父母能直观地理解和照顾老人家的感受,无奈心有余而力不足,毕竟十几口人张开的嘴巴要分去无数精力。

影片

接近三小时的片长会让不少人望而却步,不过《红柿子》讲故事的能力和整体流畅程度是不容置疑。影片的初剪版本是四小时,割舍之后依然稍嫌太长的原因是发自个人的缘故,想要说的东西太多,自然溢满。大陆一段以冷清的黑白画面来营造萧瑟浓郁的时代感,黑白镜头的再次出现是结尾院子里的红柿子树。该段落突出的颜色是红色,挂满枝头的红柿子,无人采摘。王童运用技术突出了红色,之后红色依然是影片有意主打的色调。姥姥的寿宴酒席、冯副官和奶妈的婚礼、长袍锦旗寿衣,红色的反复出现不是单纯的巧合,它们都与红柿子形成完整对照。一旦由片中人物开口反复提及忆起红柿子就显得矫情刻意,电影只能通过类似表征的红色物体来反映主题,将“红柿子”的意象贯穿环绕,不断承接延续使得《红柿子》显得充盈。

台湾电影不乏有涉及国民政府迁台的历史事件,大时代与小人物常是导演安插的视角。《红柿子》有关于大陆的真实背景,不过仅有十来分钟。人物说小不小,国民党高官,后面退为普通百姓安居生活。王童发挥个人所长,搭建了真实的老旧屋子来还原50年代的台湾眷村风貌。关于台湾五十年代的社会环境也是说得隐晦,不外乎王司令的革职、美军军官的出现、失散多年的勤务兵,结尾1957年的刘自然事件算是稍重的一笔,直接和姥姥的生命形成交叉点。对孩子们来说十年间是童年、少年到青年的蜕变时期,影片更多是由琐事拼接,被回忆缠绕。

红柿子

演员方面,成天笑呵呵、被孙子连哄带骗拉去看电影的姥姥是影片第一人物,她由被人称为陶姑妈的演员陶述来出演。当年陶述已经74岁,身骨硬朗,现在有病在身,要人照料。陶述说台词是有板有眼,与小孩子打成一片,她的欢喜演出跟出演母亲的王瑜等人被台湾评论人士认为太僵硬,缺乏引领观众进入故事氛围的演绎技巧。不过石隽等人的表演在我看来还算到位,严肃不失温和。究竟是隔离事外还是融入其中,自是见仁见智。总之,《红柿子》避开了煽情场景,留给观众冥思沉想的空间。

被历史改变的人生没有对错,结尾送葬队伍与一列行军意外相遇,恐怕是全片在红柿子挂满枝头外最叫人感慨的场景。字幕播完送葬队伍跟大兵队伍由不同方向出画,一切都结束了。不会再有牵挂着红柿子的姥姥,也告别了打来打去的战争历史。历史的反身离开是《红柿子》的中心主题,有着故土情怀的一辈人走了,剩下的空是感怀。回归台湾电影,1996年之后,带有点滴乡愁和过去未来的电影一并消亡,《红柿子》是个完整的句号。政党轮替、绿色抬头、族群分化,电影根植的土壤变质造成历史真实的缺失和遗忘。

不知道两岸的再次和解会带来什么变化,至少对于海峡这边的观众,与乡愁有关的电影没有欺诈与谎言,用生命来替换的影像永远值得信赖。【图文:http://www.mtime.com/my/moviel/blog/1600765/2/

 4 ) 姥姥

1.姥姥不愿离家 于是躲在柜子里

2.姥姥临走前还不忘让人给狗喂两个馒头

3.姥姥经常找校长以致校长都怕见到她

4.姥姥爱看电影 深夜还和几个孙子们冒雨去看上映最后一天的电影

5.姥姥很开明 作业为什么一定要用红铅笔 孙子早恋也不说 着凉了还摸摸孙子的蛋蛋有没有软

6.姥姥想吃柿子 一直没成

7.姥姥老了

 5 ) 温情是王童电影的灵魂

台湾电影佳作,华语最好的亲情和家庭电影之一,也是除无言的山丘外王童最好的作品。

最喜欢那种久违的浓浓的中国传统味道,恭良温俭让。

没有大的戏剧冲突,12个小孩,一家人的生存琐事娓娓道来,酸甜苦辣尽在其中,好看有趣有味道。

温情是王童电影的灵魂。浓浓的亲情贯穿始终,很温暖很感动。王童在告诉观众,生活虽然艰辛酸楚,但亲情可以让生活变得温馨。

每个角色都很出彩,老太太特别突出,她就是中国传统智慧的化身,乐天知命,随遇而安。

中将父亲太平民化了,少了一点将军的气派。8.6

 6 ) 。

红色出现在红柿子里的姥姥生日和结婚礼上,强调着古开今日的节日和庆贺传统对于人的文化塑形作用,若没了这些仪式,人将如何认识自身?而国家与故土所象征的,是节日的传承、传统的顺遗,失去节日,失去红色的柿子,千百年后,就不再有今日,不去希求国别、民族时,一切多样化就失去了意义,独特性在记忆与真实的情感中给予人们的形式意义也失去了生命,那么就是对人类自身的否定。

 短评

四星半。扣掉的半星是因为个别固定长镜里表演痕迹有点重,那是我在将近三个小时里为数不多的出戏时刻。是王童的《童年往事》,但用力更工巧。侯导的风格是恬淡和留白,而王导则尽量戏剧化。用全知视角铺展烟火气的生活,用绵密的细节完成家族往事书写。拉出时空跨度但并不追求波澜壮阔,是非常私人、非常熨帖的讲述方式。没有渲染什么国仇家恨,而呈现出一派天真自然的图景。短暂的黑白的上海段落过去之后,彩色的台北也带领叙事变得诙谐起来。像一阵太平洋的暖风,不时让人眼底湿热。同时塑造出了中影史最可亲可爱的姥姥形象之一,是有智慧也不狭隘的仁慈长者。

8分钟前
  • 晚不安
  • 力荐

这片还挺国民党视角的,开场短短的黑白画面到台北后就彩色了,涉及到志愿军战俘的情节,也说那个党国纹身是官兵为了证明去台湾的诚意而主动纹的。基本改编自王童自身经历,他爹是国军名将王仲廉,兄弟姐妹共14人。片子拍的散,但不乏趣味,尤其老太太的各种省钱招数,用王仲廉的X片当书垫、拿部队奖旗当学校奖旗、逼孩子们用卖不掉的红蓝铅笔写作业,搞到校长也怕!她还有个影迷身份,雨夜跟孙辈跑去看重映的白光、严俊主演的《血染海棠红》!齐白石画的红柿子和开场黑白画面的红柿子是这家老一辈的乡愁,不过这点并未过多延展。全片的孩子戏把控的很好,相反全片唯一一出演呲了的是对应王童的王家老五的青年演员金勤(那股子做作的骚劲无怪乎后来去演《十七岁的天空》了),另外演国军——志愿军——车夫的赵正平当时太瘦了

9分钟前
  • 左胸上的吸盘
  • 还行

除了会掀起战争和射出精液,男人似乎是无能的,擦破鸡蛋,放走牛蛙,连坐公车也会摔跤,甚至记不住自己孩子的年龄和名字;而女人才是撑起天空的角色承担琐碎的家务抚养每一个孩子长大,可以放弃心爱的一幅画,也可以忍受自己早已习惯的痛苦分娩。《红柿子》是家国分裂大背景下的故事,但没有放大民族层面的怨念和哀愁,聚焦描绘庶民家庭如何靠智慧和勤勉在异乡活出尊严和精彩,即便有思乡之情,拍得克制隐忍,以几颗柿子点到为止;太平轮巨流河的历史纵然是历史,而这种云淡风轻的历史也在告诫后人不论身在何处都应笃定从容、自强不息。7.16@广州展映

10分钟前
  • 草鸟
  • 力荐

台湾电影的长而慢真是有传统...一直想看这部,终于找到DL于是迫不及待的看起来,对11个小孩的足球队真是佩服佩服...电影是传统的路子,以情动人,其实我就是好喜欢这一口,对那些所谓的先锋玩弄哲学神马的...终究觉得不够真诚。所谓的电影,就应该是这样的好吗?给6星!加一颗给奶茶~

13分钟前
  • 我的事说来话长
  • 力荐

挑儿童演员有点不太讲究,国军还没败退呢就已经满口台湾腔了,瞧瞧人家赵哥多敬业,硬是模仿出了一点安徽口音,张世的四川话竟然也不是配音的

17分钟前
  • zitsunari
  • 推荐

每一个国民党撤到台湾的军属后代导演,都会提交这样一部电影。都带着不紧不慢的,应对艰难日子的心态。每个家庭里面的女人,都不仅提供了衣食住行,提供了温暖和坚定,孩子们渐渐长大,家庭会有新的转机。

20分钟前
  • Sabrina
  • 力荐

全程含泪,直至字幕起才终于大哭。台湾人的《活着》,一路舍去身份、尊贵、豪宅、名画,异乡成了故乡,留下质朴清贫的一家人,栉风沐雨,落地生根。

21分钟前
  • 哪吒男
  • 推荐

可能在大佛普拉斯中,看到了可能的另一个中国。而在王童手中,仍旧能看到平行空间分裂前的藕断丝连。

25分钟前
  • Fleurs.哼哼
  • 推荐

不是我的菜,除了几个忠诚的随从外,其它的人物都不是很喜欢。小孩子很没有礼貌,老太太也不属于和善的类型,父亲和母亲说话像念台词,而且一个军人说话那样?此外,小孩子们一出场就操着满口台湾腔,太不严谨了。没有觉得什么温暖和感动,唯一觉得有点触动的地方是孩子们让姥姥坐上箱子推着她走。

29分钟前
  • 半袖
  • 还行

姥姥从大陆到台湾的这十年,我在哪里都可以,只要全家人能平安的在一起。红柿子是幅名画,辗转内战逃难抗美援朝被俘遣散残破的被贱卖,隐去了历史背景而在影片中它只是故土老宅黑白记忆中红色的执念,也是从影院中出来遗憾没买到的乡愁味道。恋恋不舍到彻底放弃,正是外省人从军官家眷到自谋生路的老百姓并融入到当地的转变。王童就是那个喜欢画画找不到神韵的小男孩,没有亲身经历的体验也不能编导出这么生活诚挚的故事。林象朗园。

32分钟前
  • seabisuit
  • 力荐

王童作品,严重强烈喜欢此片。电影风格平实,温情细腻,生活气息浓郁,浓浓的乡愁剪不断理还乱。以个人家庭的悲伤苦难来映射整个时代世界沧桑的变化,真挚的情感永留心间,不知不觉泪流满面。当我们被某部电影深深打动的时候,必是从中看到了自己或身边的人们某个时候的影子。

34分钟前
  • 方枪枪
  • 力荐

8/10。丝丝入扣的物象缝合起台湾身份认同之路:家人/购画者喜爱大陆带来的画作,红柿子树上断线的风筝饱含乡愁,红寿衣(孩子们碰了被打)寄托魂归故里的想象;圣诞到教堂接受洗礼/馈赠,奶奶大寿邀请修女,再如进口笔、牛蛙养殖反映出美国文化势力,副官和奶妈的婚礼体现了离开大陆重新安家的生存哲学。

35分钟前
  • 火娃
  • 推荐

情真意切,和风拂面,世相迤逦。片长:02:46:48。

40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力荐

王童自我书写,外省人身份,家国不复,渡不过的海峡。消色调,红柿子,国徽,锦旗,总统像,X光片,红蓝笔,意象嘲讽,人生无奈,历史消解。片头院落的摇升镜头,片尾空椅的固定镜头,弱化戏剧冲突,钢琴曲响起,眼泪掉下来。从三船敏郎与《宫本武藏》到白光与《血染海棠红》

41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力荐

王童的自传体电影,没《风柜来的人》惆怅,没《牯岭街》沉重,政治与时代变迁的荒凉都是淡淡的背景,乡愁被亲情冲刷,连五颗柿子的那抹红色都被岁月抹淡了色。刘若英出现的好惊喜啊,当年的她,和《少年小渔》差不多年纪吧。

42分钟前
  • 蟹香
  • 推荐

1.无限辛酸。国民党将军家庭在台湾的生活,没有对回大陆等幻想生活的描述,而着重刻画了一家子在台湾生活的艰辛,每个人都任劳任怨,一切都只是为了孩子们的成长;2.太朴实,太形象,太生活,一个跌倒也让人看了心惊胆战,仿佛她就是自己的亲人;3.姥姥、母亲、父亲的形象演绎得真入味;4.怀念阿太!

46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推荐

姥姥走的那段 再现红柿子的收尾镜头感人的

50分钟前
  • 板扎蒙古龙
  • 力荐

更生活化的台湾《童年往事》。“都跑到台湾来了,还会有什么行动?”孩子们有多无邪,就反映那些大人们有多虚妄。随着第二代渐渐长大,红柿子成为了永远回不去的大陆的念想。“主义”只是政客们捣鼓出来的政治玩偶,但是老百姓的谋生是时时刻刻的,无非就是过日子。王童的叙事很具传统手法,稳。8.6

52分钟前
  • 巴喆
  • 力荐

台湾电影界有了王童、侯孝贤,那还轮得着杨德昌出头。

54分钟前
  • 易老邪
  • 力荐

这个故事讲的太好了,没有一处不自然的地方。侯孝贤的《童年往事》拿来比一下,就可以看见两种对世界的态度。大陆的斑灰,到台湾的隔世感确实如此,能记得的只有那写红红的柿子!

56分钟前
  • bird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