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影
  • 电视剧
  • 美剧
  • 韩剧

编辑部的故事

已完结

主演:葛优,张瞳,侯耀华,吕丽萍,吕齐,童正维

类型:电视剧地区:大陆语言:国语年份:1992

 剧照

编辑部的故事 剧照 NO.1编辑部的故事 剧照 NO.2编辑部的故事 剧照 NO.3编辑部的故事 剧照 NO.4编辑部的故事 剧照 NO.5编辑部的故事 剧照 NO.6编辑部的故事 剧照 NO.13编辑部的故事 剧照 NO.14编辑部的故事 剧照 NO.15编辑部的故事 剧照 NO.16编辑部的故事 剧照 NO.17编辑部的故事 剧照 NO.18编辑部的故事 剧照 NO.19编辑部的故事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编辑部的故事电视剧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位于北京某处的《人间指南》编辑部,聚集着六位性格各异知识工作者。老年知识分子里:主编老陈(吕齐 饰)对待工作兢兢业业、认真负责;牛大姐(童正维 饰)快人快语、疾恶如仇;老刘(张瞳 饰)胆小怕事,体现着传统知识分子懦弱的一面;中年知识分子余德利(侯耀华 饰)善于接受新事物 ,聪明圆滑,带着点市井江湖的习气。青年一派,李冬宝(葛优 饰)想法前卫,正直善良,总想和机敏美丽的女同事戈玲(吕丽萍 饰)处处对象,无奈戈玲心高气傲,对待貌不惊人的冬宝不冷不热,若即若离。   因工作关系,编辑部的同仁经常接触社会各阶层的人物,光怪陆离,三教九流,改革开放大潮下的人生百态在小小的编辑部内一一呈现……   本片被称为中国第一部电视系列喜剧,由赵宝刚和金炎联合指导,马未都、王朔、冯小刚担任编剧。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好汉的梦课后战争活动冰雪勇士2:空降信条我要复仇 2016邮差总按两次铃1981良医第六季复仇者集结第五季新的王者第二季卧底警花2023曼谷寓言座头市喧哗旅战争与和平1956自杀热线2013葛罗达的新娘挖眼睛白鲸记绿行星反贪风暴2国语少女茯苓1:萌乖夫君养成记剧好玩客厅怕老婆俱乐部中国益智游戏铁血江湖之决不饶恕

 长篇影评

 1 ) 时髦编辑部——《编辑部的故事》着装参考


一些正在流行的 甚至是即将回潮的时尚元素都能在这部1992年的电视剧中找到印记
二十五年前的《人间指南》编辑部拎到现在 完全可以出一册着装参考指南

时髦的戈玲
戈玲作为编辑部里唯一未婚女青年 剧中的时尚icon担当 打扮摩登时髦 90年代的it girl


白色禁欲系高领衫搭配学院风棒球夹克 去年高领衫大热 但以黑灰色居多 尝试白色的依然是少数:





格子半袖 卡其裙子 总爱骑个自行车跑采访的她 可以说是一个天然的 不自知的real vintage 复古骑行爱好者了

撞色条纹当然少不了:


不失设计感的落肩条纹连衣裙 尤其是这种稍微带闪的元素 感觉今年会流行(一个猜想((基本没错



不失设计感的落肩条纹连衣裙 尤其是这种稍微带闪的元素 感觉今年会流行(一个猜想((基本没错



闪电蓝polo衫 你穿是女大学生村官 戈玲儿穿就是慵懒的马卡龙女青年
(我知道你目光在李冬宝身上移不开了 控计一下计几 下文会给他特写的)
同色系但材质不同的polo大魔王布兰切特在《天才瑞普利》里也穿过 优雅中产气质 可以一尬 你们品品:




牛仔衬衫裙 眼熟不?点到为止 自查衣柜




刺绣衬衫 可以直接从编辑部走到2016年的街拍上



同样 稍有留意就会发现去年好多时尚博主纷纷穿着垂质睡衣出街 丝绒的 绸质的 命悬一线的slip dress


戈玲笑了💅🏻 早在二十五年前就穿着睡衣风衬衫在编辑部里和冬宝讨价还价了


雅痞李冬宝


工作日常中可以窥见冬宝对自己职业的认同:颜色出挑且实用(兜儿多)的棕红马甲 搭配工装风牛仔衬衫 既体现了职业精神 又流露出个人审美偏好
相比爱穿国家地理款帆布摄影马甲的中老年 冬宝不知要高到哪里去了
试问哪个女孩不想找他拍一套大挂历??别说女孩们 就连张国立饰演的gay气赵永刚都对冬宝觊觎已久

不服不行 毕竟李冬宝 华北地区凯鲁亚克



你国文青醉心转发《山本耀司与刘罗锅对谈录》 推崇性冷淡丧偶风时 李冬宝早就参悟了极简主义内核 以亚麻西装外套内搭黑半袖儿给出了另一种诠释:



摄影之余 我猜李冬宝可能还搞搞电子蹦蹦迪 mode magicT恤多少可以佐证👇🏻


除了戈玲和李东宝 剧中其他角色的着装也不乏清流 对当代“时尚”审美疲劳时可以洗眼

余德利媳妇率先代表无整形年代发言:

随意感受:


余德利爸妈 森系couple:波普毛坎肩儿 镂空针织罩衫
来张合影:


油画欣赏——《某作家的妻子》


细看发现印花还是嬉皮们的心头好 腰果花

冯小刚在剧中客串了一个热爱宇宙 带有末日情结的科技青年

透着冰冷未来感的科幻漫画tee 军工风外套 《星际穿越》里马修也穿过一件风格类似的



除了和美果科幻大片接轨以外 老妹儿英子也为本剧带来了一点儿髪(四声)国风情

请看大屏幕👇🏻


中老年妇女的偶像 戈玲的梦中情人——诗人田桥

作为一个老在路上的文学闯作者 一个随时背起的行囊是必须的(牛仔双肩包) 实用耐操的牛仔外套也是随时上路的最佳单品 肩部的皮质拼接增加了诗人的浪漫不羁 和乡土文学爱好者划清界线
自杀未遂的他,也给当代民谣狗上了一课:诗和远方没有必然联系 诗在住院部就能写 看看人家


梦幻世界歌舞厅的歌手双双

很muse了 大圈儿耳环是亮点

多说一句 她歌儿挺飞的




👆🏻这是2017年coach走秀照片 再看看牛大姐儿子的女朋友她身上的裙子:


放到最后说的这位是剧中赵永刚(张国立饰)的相亲对象:李翠玲


热带印花挂脖吊带 高腰短裙 像刚从音乐节上晃回来的大妞儿
重点是 打底穿的是网袜 很前卫了


网袜 什么概念 是今年刚刚才有回潮趋势的单品啊姐妹们!


目测很快又会再度流行起来 就跟这两年烂街的阔腿裤喇叭裤一样 重视起来!

所谓时尚 所谓潮流其实就是 一种循环

已经过去的八九十年代也从来没有真正的“过去”。

 2 ) 分集标题及剧情

谁主沉浮(1-2)

一份名为《人间指南》的刊物因内容乏味而面临停刊的局面。编辑部所有的六名工作人员心情各异:主编老陈深感力不从心,欲引咎辞职:手下最年轻的2名编辑李冬宝及戈玲打算另谋出路;老编辑刘书友和牛大姐分别认为自己是最合适的新主编;中年编辑余德利则先下手为强,直接坐进老陈的办公室内,对外自称“余主编”了。未能找到新工作的李冬宝与戈玲回心转意,拓宽思路想出很多调整刊物内容的具体方案。

我不是坏女孩(3-4)

编辑部的《知心大姐》热线接到电话,一名叫刘小红的女孩因暗恋已婚的老师而钻了牛角,她既不能向夫妻关系很好的老师表白,又不堪单恋的折磨,决定以自杀结束一切。人命关天,编辑们个个神经紧张,想出一条妙计让李冬宝去完成。

侵权之争(5-6)

有人冒用《大众生活》主编的名义,向冬宝等人提出合办“六一”晚会的要求。编辑们讨论后一致同意并加盖了《人间指南》的公章。但不久,真的《大众生活》便找上门来要诉诸法律,状告《人间指南》侵犯了名称权。围绕上当受骗和侵权问题,李冬宝们可真长了不少见识。

水淹七军(7)

京郊罗卜大丰收,市民人均近一吨,极有可能造成浪费,为此愁坏了各位编辑,他们开动脑筋,欲将罗卜的各种烹饪方法公诸于世。余德利突然想起一位人称“罗卜王”的老大爷。几位编辑前去拜访,然而老人却不肯将手艺外传。大家软磨硬泡,才从其孙女口中得知一种“水淹七军”的罗卜汤作法,不过这汤的作用却出人意料。

小保姆(8)

《人间指南》发表了一份配图的文章,反映了小保姆菊子的不幸遭遇,得到不少读者的关心与同情。不久,又有一名叫米继红的小保姆到编辑部诉苦,要求冬宝助其“跳出火坑”。出于同情,众编辑帮她寻找雇主,岂料以后发生的一切却令人啼笑皆非。

一朝权在手(9)

为加强交通安全意识,上级要求各单位派人配合交警担任安全员维护交通秩序。这使从小就想当警察管教别人的李冬宝喜出望外,他打算好好体会体会“大权在握”的感觉,过一回训斥别人的瘾。上岗几天之后,冬宝才真正理解了交警的责任和酸甜苦辣。

无中生有(10)

李冬宝的老同学田桥是一名多产的诗人,他到编辑部送诗稿时与戈玲初次相见,二人对视,若有所思。戈玲被田桥那种我行我素的气质所吸引,没过几天便下决心放弃工作,与诗人共同完成浪漫的沙漠之行 ;李冬宝怅然若失。然而翌日,事情发生了戏剧性变化。

歌星双双(11-12)

李冬宝在某歌厅发现一名叫双双的招待小姐歌喉甜美,形象出众,顿生伯乐识马的感觉,急欲采访双双,却被歌厅老板当作流氓赶出门去。冬宝并不气馁,为使采访顺利,他说服戈玲同往歌厅,拍下了双双练功的照片,照片发表后,果然引起某些人和媒体的重视。

甜蜜的腐蚀(13)

余德利为刊物拉来一个广告客户,为此客户送来一台自产冰箱让编辑们“享用”,然而不久大家就发现冰箱有严重的噪声问题。为对读者负责,这份广告被取消了。客户得知后,竟大耍无赖。

飞来的星星(14)

两名激动不已的读者先后来到编辑部,声称听外电报道说,有个巨大星体正朝地球撞来,两周内人类至少要死亡过半,其中一个还说从自制的望远镜中看到了那颗星星,编辑们半信半疑。晚上,人们真的看到了那颗明显移动的星星,紧张的气氛骤然笼罩了编辑部。

吃不消(15-16)

有一定名气的文人张名高所写的报告文学《中国大宴席》本已给了《人间指南》,然而外地一家兄弟刊物的组稿人却找来,希望老陈将稿件让给他们,并声称早已得到了张的同意。为争取张的最终决定,两家刊物展开了激烈竞争。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双方采取而且被张名高欣然接受的手法正是报告文学中所抨击的公款吃喝。

谁是谁非(17-18)

一对夫妇在餐馆内打架被戈玲与冬宝看到,不久编辑部又收到两人分别写来的诉苦信。自诩有作思想工作经验的牛大姐前往劝解,不料却被女方打出家门;戈玲与冬宝到来时,正遇男方忍无可忍奋起反抗。

寻子记(19)

一台湾老兵返回大陆寻找失散了四十年的独生子,《人间指南》刊登了这一启事,结果竟有一群自称“狗玉子”的人前来认爹。老人在寻子的过程中既见到了假恶丑,也发现了真善美。

胖子的烦恼(20)

食堂的王师傅因过胖遭人非议,为避讳多吃多占的嫌疑,被临时调到编辑部打杂,但他仍念念不忘老本行。编辑们为帮其洗清罪名,制定了苛刻的减肥计划。恶治了近一周,王师傅苦不堪言,然而效果却不尽如人意。

有人好办事(21)

文学爱好者小林写了篇数千字的言情小说送到《人间指南》,她认为托了人就能发表,于是四处活动,却适得其反。小林到编辑部面谈,众编辑各抒已见,弄得她不知所措。几番改动之后,稿子面目全非,最终又被老刘删改得只剩下十分之一,当作一分钟小说留用了。

人工智能人(22)

一名自称GBM公司职员的女青年给编辑部送来一位非常漂亮的女子,称后者是该公司研制出的新产品——人工智能人蕾丝,她可干所有人类能干的工作,请编辑部租用,价格低廉。编辑们试用了两天,竟发现了许多以前所忽视的问题和矛盾。

娶个什么好(23-24)

自从开设了征婚栏目后,便有一些单身男女陆续将自己的材料送往《人间指南》。某日,一男青年极不情愿地随母亲来到编辑部,老太太非要给不急于找对象的儿子征婚。 经过交往, 编辑们发现小伙子好吃懒做且有心理问题。该给他娶个什么样的女性作妻子,可愁煞了人精似的李冬宝。

人民帮人民一把(25)

曾经冒用《大众生活》的名义欺骗了众编辑的贾何必又要以《人间指南》的名义筹划一台募捐晚会救助灾区人民。冬宝等人欲将其扭送公安局,但贾解释说此次是来补偿上回过失的,终于使大家相信了。晚会邀请了不少曾与编辑部打过交道,以后成了“明星”的人物加盟,有双双、蕾丝、米继红,甚至包括“死而复生”的田桥,大家集中在舞台上,为灾区人民奉献一片爱的情意。

 3 ) 当弱者善用乞怜才是真的可怕

看完《编辑部的故事》有一阵儿了,虽然画质比较磕碜,也没找着字幕,好在精彩,倒也断续看完了。91年的情景喜剧,王朔和冯小刚也参与了编剧,有反讽也有幽默,处处透着北京人的贫和真性情。

万万没想到的是,葛大爷30来岁就已经秃了头。一开始看着他扮演的瘦高个李冬宝,戴个瓜皮小帽,夹着一截烟,眼睛眯缝着,时不时朝戈玲那儿看两眼,看着也还算上相,没想到聊了两句,帽子摘了,秃了,但,风骨不减,依稀还有些帅气。

看了几集,觉着当时的人是真热心,尤其是葛大爷,揽了事儿就一定包办到底。那集一个女孩儿为了触不到的已婚男老师要自杀,编辑部的几个人轮番关心,最后把女孩儿给救回来了。你说,现在谁管你一个电话过来:我要自杀了。心里八成想:您自杀您到别处去,请您安静地离开,不用打电话向我们报备。

然后就继续往后看,有一集一个小保姆卖惨,说雇主“虐待”她,她吃不好睡不好。我当时吧,也和编辑部的人一样单纯,觉得她可怜,后来发现,这人是真不得了。为了帮她,编辑部给她招了一批想请保姆的雇主,挨个进来接受她的“觐见”,要求列了一堆:家庭要富裕,有专属电视,专属房间,每天要见荤,要南方(还是北方?)饮食习惯要统一,要老实巴交的雇主怕受欺负,照顾对象不能太麻烦,要给她娱乐空间……

我心想:您这是上人家里当太上皇还是当保姆伺候人的?

后半截的剧情也是神走向。她去了特别中意的一家,后边儿住着主人的卧室,穿戴着女主人的衣服首饰,嗑着瓜子儿神气极了。碰到编辑部的李冬宝和戈玲去做回访,还使唤那俩夫妻给人端茶递水,说等下要请朋友们开party。最后被夫妻俩告状了以后,被迫从雇主家里卷铺盖走了,临走前还让人家原谅她,说自己年轻不懂事啦,给年轻人一个机会,自己没地方去,可怜得不行……

我当时就觉得这样得寸进尺的人,永远不愁社会给她教训,而且眼高于顶,善于乞怜,很不讨人喜欢。(可惜结尾非要弄大团圆,给她弄得剧情是成了个娱乐明星,心塞。但我还是觉得这种人在现实生活里应该多半过得不好,除了它有什么别的优点。)

接着,往后看到一个更气的。一个女的在饭馆儿撒泼,见众人聚集过来,开始哭,指着丈夫说不回家,嫌弃她,还总家暴她,总之场面显得她很是委屈。然后,当时一众人都指责丈夫道德不行,不像为人夫的样子。

谁知,回家以后,女人就成了另一副模样,男人畏畏缩缩,根本吵不过女人,还得忍受她管制自己的社交,工资上缴,按时回家,违反后就勒令他跪搓衣板。反正这个女人人前人后完全两样,尤其还在编辑部来采访的时候演了一个被压迫的心酸女人,哭哭啼啼满口委屈。

这个男人迫于舆论也不敢反抗,一直就窝囊着,因为他觉得自己百口莫辩,谁会相信一个男人被家暴被羞辱呢?

虽说最后两个人和好如初,但我仍然深深感觉到一个善于利用自己弱点去谋求可怜的人是多么可怕。

大家总是理所应当地以为:老人、小孩、女人偏弱势。

可惜倚老卖老的人大有人在,“作恶多端”的小孩也比比皆是,女人中也有善于示弱卖惨的,它们觉得眼泪是一大武器。它们利用社会已有的思维惯性,利用人们的善良,站在“弱者”的一边去满足自己的私欲,反正大家都觉得它们需要保护,并不会有什么攻击性。在我看来,这简直就是人性之恶了。

而相对的,社会要求我们:年轻人必须敬老,大人一定要让着孩子,男人应该照顾女人。

如果一个人做到了这些那是他的礼貌和修养足够,做不到却也不该被一股脑批评,这些本就不是本分和应该的,别一个道德圣贤在那高谈阔论,好像别人罪该万死。而且我们也并不知道有多少“弱者”在故意乞怜,这样知道真相的你们估计也会很失望和受挫的,毕竟同情心被利用了。不过我强调一点,并不是看到明显欺凌就不管了,当然要管,但第一要务绝不是先骂人不道德,了解清楚解决问题最重要。

所以啊,艺术作品比现实生活刺激多了,人还是要求知上进,一辈子一套价值体系太局限了。得学会抛开偏见,补充方法论,毕竟社会和人心一直在变,是非善恶也并非泾渭分明,少管闲事,不知不论,警惕同情心泛滥。

 4 ) 语录

 5 ) 第24集的经典对白

第24集的经典对白,王朔和冯小刚的编剧:

李东宝(葛优 饰): 咱长这么大容易吗? 打在胎里,就随时可能流产,当妈的一口烟就可能长成畸形。 长慢了心脏缺损,长快了就六指儿。 好不容易扛过十个月生出来了,一不留神还得让产钳把脑袋夹扁了。 都躲过去了,小儿麻痹、百日咳、猩红热、大脑炎还在前面等着呢! 哭起来呛奶,走起来摔跤。摸水水烫,碰火火燎。 是个东西撞上,咱就是个半死。 钙多了不长个儿,钙少了罗圈腿儿。 总算混到会吃饭能出门了,天上下雹子、地下跑汽车。大街小巷是个暗处都躲着坏人。 赶谁都是个九死一生,不送命也得落个残疾。 赵永刚(张国立 饰): 这都是明枪,还有暗箭呢! 势利眼,冷脸子,闲言碎语,指桑骂槐。 好了遭人嫉妒,差了让人瞧不起,忠厚人家说你傻,精明呢,人家说你奸! 冷淡了大伙儿说你傲,热情了群众说你浪。 走在前头挨闷棍儿,走在后头全没份儿。 这也叫活着,纯粹是练一辈子轻功! 李东宝: 是个人都饱经沧桑!

 6 ) 《编辑部的故事》全网下架了,我很怀念他

首发于《新京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3NzQyMDEwMg==&mid=403441662&idx=1&sn=bab7e2f22fdd7b3680b588f939034a91&scene=1&srcid=03071gyhfDLuTprqh53y2SWw&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wechat_redirect

“打在胎里,随时可能流产;当妈的一口烟就可能长成畸形,长慢了心脏缺损,长快了就6指;扛过十个月,一不留神让产钳把脑袋夹扁了,都躲过去了。小儿麻痹,百日咳,猩红热,大脑炎,前面等着;哭起来呛奶,走起来摔跤,摸水水烫,碰火火燎;是个东西撞上就是半死,钙多了不长个,钙少了罗圈腿;混到能吃饭能出门,天上下雹子,地下跑汽车,大街小巷是个暗处就躲着坏人,赶上谁都是个九死一生。”

每年过年,《编辑部的故事》里冬宝说过的话都要被我转发一次,甚至用在公司微信公众号当作拜年。我觉得,这样深刻揭露现实的回顾和反思才是最好的新年祝福。

这人呐,贵在清醒。
 
昨天夜里,同样喜欢这部剧的漫画家大鱼给我发了条信息:《编辑部的故事》全网删除。跟了句,希望只是版权问题,而不是因为吕丽萍嫁给了孙海英。



△乐视的播放页面,显示已经下线


△爱奇艺、优酷、土豆、腾讯均搜不到正片片源


△搜狐也是这样

目前有一部分说法是因为版权授权到期,另有一部分猜测是也许因为吕丽萍嫁给了孙海英,如果是后者那《激情燃烧的岁月》也应该下架哇,但这部剧在优酷仍然能看



讲真,今天因为听到这个消息伤心了好一会,《编辑部的故事》对我影响太大,我说我找相亲对象都要求男方一定要看过《编辑部的故事》这事你信吗?这剧对大家而言也许是种情怀,但之于我,还藏着很多热血的理想……

微信号:yuleyidian
新京报文娱采编团队炮制
本号内容均属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20多年过去了,当年的受精卵都会用避孕套了,回过头来看《编辑部的故事》,真是太阳底下无新鲜事,围绕着《人间指南》编辑部,王朔赵宝刚把该说的都说了:换代选举、小三单恋、职业骗子、家常便饭、保姆难寻、支援交警、男女关系、酒吧歌手、行贿受贿、宇宙科学、吃喝之风、夫妻矛盾、两岸亲情、减肥风波、托人办事、智能秘书、玻璃相亲、抗涝救灾,和现在的时装剧也没什么两样。



《人间指南》是什么?差不多就是《知音》+《读者》+《爱人》,《编辑部的故事》里面很多梗现在看来都不过时,在当年更是觉得超先锋



△比如这剧里有直到现在都时不时会出现在时尚圈里的icon:吕丽萍饰演的戈玲,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个标准的文艺女青年:的确凉衬衫,淡紫色长裙,平底小皮鞋,瘦、高,动辄就一欧美街拍范儿。



△还有当年这些女青年们,多潮~所以,赶紧去把妈妈的旧衣服找出来,什么丝绒裙啦,背带裤啦,都是好货,千万别给卖咯!



△也是点破了一些“剩女”背后的真相:戈玲的文艺青年气质不仅在穿品上,“作”,那是相当的“作”,亏得冬宝有耐心和打持久战的强大内心,要放到现在,男人不仅数量少且个个玻璃心的年代,你戈玲是富二代么?官二代么?貌若天仙么?下得了厨房么?就会写几个字你就敢“作”?剩下得了!

以及,看这剧多半你都会爱上葛优演的李冬宝这样的男人,尤其在现在



△话说冬宝这一型儿的,真是性格好人品好,略长得丑点儿也不是他的错。当年的葛大爷绝对也是枚文艺青年、不仅玩单反戴贝雷帽、还在No smoking的标志下抽烟!



△而且脑子超好使,金句频出啊!当年拿着小本本都记不完啊~有才华的男人都是不浮夸女人的挚爱。

不过看到葛优“冬宝”就知道王朔就是这口味,毕竟人无完人啊。而他的意义就是供人自省——睡前想想,如果你是事业有成的60后,摸着开始发福的肚子忆往昔岁月,你自己当年是否也如同《编辑部的故事》里的冬宝,是个义务献血打苍蝇灭老鼠购国库券晚婚的五好青年?如今却如《非诚勿扰》里的秦奋,钱不缺,朋友却越来越少?

不仅俩最亮眼的主人公性格和经历在当下看来仍有说道,《编辑部的故事》从戏里大小角色的性格到他们的扮演者都很华丽,这剧的阵容就是“当年娱乐圈的半壁江山”!



△见过世面的余德利,聪明圆滑,有经济头脑,甚至带有一些市井江湖的习气,演员侯耀华,不用多说了



△坚定的社会主义分子牛大姐(图中),快人快语、嫉恶如仇,三观尤其正,就像现在每个团队里总有个这样的“正三观”,演员童正维。牛大姐有个绝对金句啊!“我们女人一生总要疯几次,不像男人,永远清醒。”到现在都忍不住啪啪鼓掌~



△还有胆小怕事的“老刘”,演员叫张瞳,北京人艺的老前辈啦,已于2007年去世。

客串的腕儿也不少,都是大熟脸



△冯小刚,他还是这剧的编剧之一,对,编剧阵容也超豪华:王朔、马未都、冯小刚,啧啧



△濮存昕,濮哥就是嫩帅!



△矮油,这不是郭德纲的纯爱CP于谦老师么?



△娘娘腔“张国立”



△以及伟大的朝阳群众……【对不起走错片场了】

当然,这剧最令人嗨的是里面的“嘴炮技”,精彩,一种高级的精彩,随便挑几句:

抱歉,刚才我说是公安局的,让您心虚了。

我胖我的,关你屁事!

你说我吧,多聪明,真是蓝精灵转世,一休托生,打针吃药还都弄不傻。

我们冰箱是多功能的,除了能当冰箱,放上钱就是钱柜,放上衣服就是大衣柜
(然后冰箱老嗡嗡响,推销冰箱的人又说)
这种压缩机是日本特别为美国摇滚音乐爱好者设计的。

文人办事就是麻烦,干轻浮的事还要出师有名!

当年的故事始于1992年那个阴沉闷热的夏天,吕齐饰演的陈主编走下那辆红白相间的公共汽车,去向编辑部,宣布自己退休。因为,一本他为之奋斗了多年的杂志因为销量低迷而面临编辑部解散。


20年后的今天再来拨开故事的序幕,毫无违和感。2012年底纸媒开始唱衰,终于在2105年爆发,那些陪伴我们、甚至供给过我们快乐的报纸真的没了。

10月27日,我去买最后一份《上海壹周》,和报摊主瞎扯:这期有没有卖得特别好啊?知不知道报纸就要没了啊?她没大反应,就说我手上的是最后两份。然后问我是不是要给人带一份自己留一份,因为买报纸的人本来就不多,买两份的就更少了。

报纸没有想象中那么隆重的告别,“悦读版”每个人都在自己的专栏里写了离别,作者名字后面有微信公众号——可能是以后工作的方向?

也是那天,大鱼给我发了一张图片,是一幢两层楼房,第一眼没认出来,但我依然凭感觉调侃他:总不能是《人间指南》编辑部吧?

答案就是。

西郊民巷,人民大会堂边上,那里有戈玲和冬宝的青春,那里有报纸的黄金年代。然而,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问题。李冬宝们并不能写出真正的《人间指南》,却在那个过程里,丰富了别人和自己的人生。所以,没有了报纸,写字的人也不是一无是处啊。

 短评

就凭我对葛大爷各个时期不分黑白的喜爱,我也不可能是颜控啊~————————————————这个剧的精髓全在片头曲里了,25集就没跳过片头,听了25遍。此剧拍于1992年,而每个有常识的中国人都知道这个年份意味着什么。因此它就成了理想主义的尾声,市场经济的前奏,首都的小老百姓渐渐过得好了起来,仍然在谈论地球宇宙和人类之爱。价值虚无之前的荒诞和计划时代的社会性互搏,解构的意思总在那儿一拱一拱的,可是都不彻底,因为最根本上,是社会人间充满善和爱的主题在那儿托着,这说明,80年代还没完全过去。戈玲特别酷。而且戈玲剧中每一身衣服都好看,穿搭特别有参考意义,果然时尚是个圈。

2分钟前
  • 苏丽珂
  • 力荐

同《我愛我家》一樣,《編輯部的故事》也顯示了中國90年代作為過渡時期的語言特質:老幹部牛大姐和主編老陳,滿口革命語言和大道理,而80年代的新青年李冬寶和戈玲,則對這套正統話語缺乏信賴,並不斷加以虛無主義的解構(戲仿、調侃)。他們點評人生百態、社會問題以至國際事務,其《人間指南》編輯部,正試圖像上帝一樣指導人間的生活。這顯示的是90年代初期的一種文化想象,即出現一種新型的社會組織形態,替代原有的黨政機關履行職責,告訴人們怎樣的人生是有意義的,應該過什麼樣的生活。2020年4月疫情季於海甸島家庭影院。

3分钟前
  • Bork
  • 力荐

这个电视剧只要在电视上播,我肯定要看的。反反复复不知道多少遍了。又下了全的看。

5分钟前
  • Chris 一切由无聊开始
  • 力荐

中国最早的情景喜剧???

8分钟前
  • 仓郡
  • 还行

王朔、冯小刚、马未都、赵宝刚、郑晓龙、刘震云这几个基本上奠定了这部戏的风格,外加葛优这几个,这部戏确实活了,也就火了。基本上也探讨了上个世纪80-90年代改革开放之后的诸多社会热点问题,其实也算是紧跟时代脉搏,现在看,不失为一部当时社会反映的活化石。后来这几个都是腕。8.5

12分钟前
  • 巴喆
  • 力荐

好段子真是隔二十年还是好段子啊。

13分钟前
  • 王大根
  • 力荐

4.5;台词密集,嘴炮不断,抖机灵得恰到好处,知识分子的冷幽默雅而不俗,结合时代特色,针砭时弊绵里藏针,细品之余大有深意;六位主角性格各异,形象立体,戏剧冲突制造得极为自然,堪称社会缩影;配角也是大腕云集,红花绿叶皆出彩;国产剧的盛世,可赞可叹。

18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力荐

印象中是不喜欢的风格

21分钟前
  • 还行

必须五颗星,全剧每集一个故事,个个故事都精彩纷呈。编辑部里个个儿都是人精,全都戏精上身,把人物都演活了。每集看得都乐得前仰后合,太逗了。

24分钟前
  • 元宝宝
  • 力荐

北京人所向往的充满希望的年代

28分钟前
  • Over5
  • 力荐

理想主义情怀还未曾全部泯灭......

29分钟前
  • 僧撸矛机茅笆时
  • 推荐

北京话普及剧

33分钟前
  • 云中
  • 力荐

上世纪90年代过去了 我大概要用一生去怀念她。

35分钟前
  • 迪仔I编号223
  • 力荐

我就是這么貧起來的~

37分钟前
  • 米姐起飞
  • 推荐

重看一遍,小时候不懂。它里面的冷嘲热讽放在今天仍然不过时。社会基本没什么进步,除了每个家庭的钱比1991年多了一些。

40分钟前
  • 魏晓波
  • 力荐

今年过年重看了一遍,修正了小时候的一些印象,余德利没那么坏,编辑部有个这样的人还真是省了很多麻烦,换现在的话就指望他创收了;戈玲真的很潮,很多衣服现在看依然好看,可能材质不太一样了但很多配搭绝对现在也看得上眼,后几集的妆容居然跟现在正好契合,怨不得那时会被牛大姐们看不上眼;李冬宝是文艺青年,小时候还以为他是流氓小混混;老刘最蔫坏,为了占便宜不怕打脸,推脱责任遇事就躲,不过好歹是善良的,牛大姐稍好,但思维方式实在有问题,说不到正题办不了正事;总编老陈超厉害的,面儿上绝对是个好人,其实老江湖深熟谙社会行事规则,既有方法有原则也有心胸和逻辑,是个好领导。台词简直值得青年编剧逐句背诵。后面有几集编的松散,逻辑偏一根筋那种,不如前面来得爽。看完这个再看《我爱我家》会觉得不够犀利。

45分钟前
  • U 兔
  • 力荐

至今仍是中国顶尖的情景喜剧之一。

46分钟前
  • 大头绿豆
  • 力荐

葛优年轻时候可真歪瓜裂枣

48分钟前
  • 螺丝இ
  • 力荐

人字的结构就是相互支撑~~~~~~

49分钟前
  • 十个斗的眼窝浅
  • 力荐

-东宝,想什么呢?-想葛玲儿呢~

50分钟前
  • littletwo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