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影
  • 电视剧
  • 美剧
  • 韩剧

浪漫刺客

正片

主演:金民钟,申伊,崔成国

类型:电影地区:韩国语言:韩语年份:2003

 剧照

浪漫刺客 剧照 NO.1浪漫刺客 剧照 NO.2浪漫刺客 剧照 NO.3浪漫刺客 剧照 NO.4浪漫刺客 剧照 NO.5浪漫刺客 剧照 NO.6浪漫刺客 剧照 NO.13浪漫刺客 剧照 NO.14浪漫刺客 剧照 NO.15浪漫刺客 剧照 NO.16浪漫刺客 剧照 NO.17浪漫刺客 剧照 NO.18浪漫刺客 剧照 NO.19浪漫刺客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我的心意 要你知道——也谈谈十字伤

第一次看《追忆篇》是2002年的秋天,到现在快15年了。一直以来都想就《追忆篇》写点什么,但也一直没下笔——《追忆篇》值得写的东西太多。往往提起笔来,这个也想写,那个也想写,于是便不知如何下笔了。

刚刚又看了一些对于十字伤的争论,不外乎巴那句“对不起,夫君”是对谁说的,十字伤究竟有何意义等等。略略把自己的思路梳理一遍,觉得不写下来实在有点可惜。于是这里仅就十字伤这个细节,谈谈自己的看法。

最大的感觉:看了这么多争论,觉得大家对剑心的分析日益深刻,却真的把巴想简单了。

好,先说第一个问题,巴临终那句“对不起,夫君”究竟是对谁说的?历来的答案是1、剑心;2清里;3剑心和清里。
我的看法:仅对剑心,没有其他。
为什么?其实大家的猜想全部源自中文的“对不起,夫君”,而假如我们直接看日文原文的话,就知道这是翻译引起的错觉。
巴的遗言原话是“ごめんなさい あなた”,其中ごめんなさい是对不起,这个翻译没问题。あなた翻译成“夫君”就出了问题。あなた是日语的第二人称(你),并且特别仅在夫妻间对称时表一种极其亲密的关系。因此巴的遗言其实是“对不起你(夫妻间爱称)”,而译作“夫君”之后,太强调其隐含意,反而无形中将あなた第二人称(你)这个特指给取消了。这句话是巴生命最后一刻倒在剑心怀中,向着低下头看着自己的剑心脸对脸说的话。“你”当然只能指剑心。而翻成“夫君”实际将“你”这个特指取消了,那么自然会被不少人将虚无缥缈的清里加进来了。

解释完巴的遗言是对谁说的,我们再看十字伤的含义就有意思了。很多人将巴划的那一刀理解成代表清里复仇,这当然再配合上将“夫君”理解成清里,看似自洽了。其实恰恰是完全误解了巴,同样也是完全没理解巴。
为什么?因为在最后,巴早已不纠结“为清里复仇”,更不会觉得自己有资格代表清里向剑心“复仇”。一部《追忆篇》,不仅是剑心在不断拷问自己,最后找到真正的自己,同样也是巴在不断拷问自己,最后找到真正的自己。只是后一点很多人并未能领会到神髓。
此话怎讲呢?我们复习一下第三幕“宵里山”23:42开始的巴的内心独白,也就是剑心说出“我要保护你”后巴的心理活动,这段极重要——“他死在一个我根本不知道的地方,我的幸福亦随他一同消逝了。我总是无法抓紧眼前的幸福,但那是我自己的错,错在我没把自己的心意告诉他。那个时候,如果我有勇气……我越想越觉得,如果不去恨某个人,我就会疯掉,于是我投身于刺杀你的计划”——谁是清里之死的责任人?剑心吗?剑心确实是直接杀死清里的人,但真正的最大责任人,至少在巴的意识中,其实早就认识到了——就是巴自己。
清里之死的脉络是清晰的。巴和清里订婚后,清里因为是武家次子(日本是长子继承制,次子无法继承家业),自认为无法给巴幸福,于是投身京都所司代,试图在乱世中搏一番功业,使巴能过上幸福的生活(第三幕宵里山14:48开始),但巴觉得能和清里结婚已经很幸福了,却没有能将自己的心意让清里知道(第三幕宵里山24:55开始).,他其实只要和清里在一起就很满足了(第四幕十字伤07:10开始)换言之,清里去京东冒险根本是一件毫无必要的送死行为(清里不擅长剑术,在动荡的京都又胆当了巡查队这样第一线任务,被杀几乎只是时间问题,不是剑心他也会死在别人刀下)巴已经很幸福了,但她根本没表现出幸福让清里觉得她不幸福,于是为了让巴得到幸福去冒险结果丧了命。巴在理智上认定自己才是害死清里的最大责任人是逻辑自洽的。
这也是后来巴选择恨剑心的原因——“我越想越觉得,如果不去恨某个人,我就会疯掉,于是我投身于刺杀你的计划”——恨剑心其实不是真恨剑心,而是心理作用转嫁责任,骗自己相信自己恨那个杀了清里的凶手,来减轻自责——否则沉重的自责会让她疯掉的。
但当她真正投身暗杀计划,接触到剑心之后,这种自欺其人的“仇恨”实际上让巴的心理起了微妙的变化,善良单纯的剑心让她对自己的这种委过于人的做法产生了对剑心的愧疚和自责,进而在愧疚的基调上随着和剑心的共同生活而生发出爱。剑心和巴的爱情奇妙地以两人同时感到愧疚感到亏欠对方为基础。
所以在双方的爱情升华后,巴也坦诚地面对了自己,清楚地明确自己才是害死清里的最大责任人——而不是剑心。因此,在整个第四幕中,巴都不存在为清里向剑心复仇的概念——这等于将巴退回之前自欺其人的状态中去了。
漫画版在这里的处理其实是相当清楚直白的:


巴的想法表述很明确:我害死了清里,现在还在害死剑心,我不想再害人了。
但这太直白了,作为艺术表现形式,OVA的处理确实艺术手段高明得多。

上面,我们说明白了一件事,十字伤,其实没有巴为清里向剑心复仇的意思。那么当如何理解呢?
要理解巴的一刀,我们首先要理解清里的第一刀。
清里在剑心脸上留下这一刀,一般来说都按照饭冢的解释,理解成清里巨大的怨念。但仅仅如此吗?
清里的一刀,理解成被杀的死者们的巨大怨念之外。除了每次出去杀人,平时也会不时渗出血。某种意义上,它也是另一个象征——桂小五郎说过剑心“内心依旧如故,一尘不染”,却“在‘刽子手’与‘真实的自己’之间感到了巨大的落差”。这就是剑心心中纯良本性和刽子手冷酷凶残蔑视他人生命特性的矛盾造成的人格撕裂。这种撕裂困扰着剑心,让他觉得喝酒都是一股血腥味。他不得不用各种大义,用为百姓幸福杀人这种空洞的话妈比自己,躲避面对现实。他自己也说一旦了解被杀者就无法下手,正说明这一撕裂。
那么巴的一刀呢?
让我们先从一个事物说起。
《追忆篇》中大量使用了象征这一手法,甚至在一个事物上有多重象征加诸其上。在这里我们说最容易看出来的一个象征——清里死时伸手拼命想抓却差了一点没有够到的落花。这是整朵花掉落的茶花,在日本有专门的称呼——椿花,这朵花其实是有多重象征的,在这里我们只说最明显的象征——它象征着巴的幸福。杀死清里这一场剑心出场一步踏着一朵椿花意味着他这次出场将巴的幸福踏碎了。而清里临死拼命也没够到的椿花则象征着他死在离给予巴幸福触手可及只差一步的地方。这都是很明显的。
那么,第四幕十字伤中清里满身血污手捧椿花的幻像出现在巴面前,而当巴仔细观看时,清里的幻像消失,地上却留下了那朵椿花,这究竟在说什么?注意清里幻像的表情了和动作了吗?他抬起手看了看手中的椿花,向巴微笑,消失,椿花留在地面上。考虑到椿花象征巴的幸福,其实这里的象征意味已经很明确了。清里:我试图让你得到幸福,但最终未能成功,现在你的幸福就在你面前,请你自己抓住它。
第四幕中,暗乃武的老者一直在用清里刺激巴,打击巴对剑心的爱。他倒是和很多观众一样,相信巴有为清里向剑心复仇之心,只是被巴对剑心的爱压制住了。他要做的就是激起巴对清里的思念,压过对剑心的爱,让巴重新仇恨剑心。但他完全错了 ,这也是他失败的原因。上面已经说明,巴敢于面对自己后,已经明确认定自己才是害死清里的最大责任人,自然不会再移恨剑心。因此老者的刺激不但完全落空,反而让巴更加理解清里的心理,更加认定自己的责任,并且找到了自己眼下应当做的事——不要再像之前那样什么都不做眼睁睁看着自己和所爱的人的幸福从指间溜掉。我爱你的心意,要你知道。我和你的幸福,要自己努力抓在自己的手里。
巴当然知道此刻剑心心中会充满各种自责愧疚,如果让他误认为自己的真正目的是复仇的话,剑心最后会是抱着求死之心,这不是她要的。
我们看到最后巴冲出去为剑心挡了老者致命一刀,而被抱着与老者同归于尽决心挥出最后一刀的剑心误杀。但从冲出去到在剑心脸上划下十字伤再到留下“对不起你”的遗言,巴却是把自己的心意完完全全准确地传达给了剑心,不但救了剑心的命,也从怀疑和自责的深渊中将剑心几乎崩溃的心理挽救回来。
那么巴最后划下的十字伤,代表什么?宽恕吗?某种意义上这么说并不妥,清里之死上,巴已经明确自己责任最大,自然不会自认为有宽恕别人的资格。这一刀中与其说蕴含了对剑心杀死清里罪行的宽恕,不如说是让剑心对此事释怀。当然这不是她这一刀主要的心思。
巴这一刀的心思,我认为主要有二
一是铭刻。两人昨晚刚刚定下守护一世的海誓山盟,如今一天之后,自己将死,不能如约伴他一世,这一刀中满含自己的眷恋与不舍。从此天人两隔,只有这一刀中满含的爱伴心上人一生。最后那句“对不起你”,当然不是因为在剑心脸上割了一刀,而是说好的在一起走下去,现在自己要失约了。
二是封印与守护。如前所述,清里划出的那一刀,实质上是剑心心中纯良本性和刽子手冷酷凶残蔑视他人生命特性的矛盾造成的人格撕裂。那么,与巴的爱让剑心找到了自己守护幸福的新道路。桂小五郎让巴当剑心的刀鞘,实际上就要封印住刽子手人格而守护剑心本性的善良。如今巴自知将死,在这最后时刻的一刀,将自己的守护职责化作十字伤,永伴剑心。
这就是巴在短短两个动作和一句话之间准确传达给剑心的东西,而也正是因着这准确的传达,让剑心在巴逝后虽然陷入了深切的伤痛,却再也不迷茫。
这时候我们再看OVA结尾中剑心在树下抱刀入睡,巴的幻像从后围报着他——这就是十字伤的本质,既是已逝爱人的无尽眷恋,又是巴的信念在腥风血雨杀人如麻的乱世中守护着剑心的纯良本性。

 2 ) 觉得《浪客剑心追忆篇》比原作漫画好很多的10个点

1、删减了漫画当中搞笑的场景,使整个动画处于较为严肃和幽凄的风格中,大幅增强故事的写实感。整个ova塑造了从开始不易被人看透情感的冷漠剑客与杀手的形象,到最后两集剑心的性格变化,人物非常有立体感。

2、删减了漫画中二的对话场景。“飞天御剑流”大字竖在漫画分镜里真的很毁气氛,(好吧,原作本来就是少年漫)。动画里剑心给人的感觉就完美符合李白的《侠客行》所言形象:“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具体来说,剑心徒步去森林找巴的时候与【暗乃武】恶战,是“无声胜有声”的绝佳例子。

3、各种闪回分镜和镜头的运用,比如清里的人物形象多次在后两集出现。

4、“物哀”和“氛围”的完美结合,这点主要是通过大量场景和物品来实现,比如第一集清里出场附近的红椿,同样也在第四幕剑心力战三人后出现,其含义观众自然能够体会。此外,夜雨中的菖蒲花,春天的樱花,河边的芦苇,一飞冲天喧嚣的鸟儿等等大量物品、场景都在表达故事的感情基调。应该说制作组不仅在追求视觉效果,更在追求一种“以物达意”的目的。

5、各种细节与伏线点题。例如血流不止的第一道刀疤,以及每次流血时出现的剧情点,看过的诸君自有体会。

6、结尾十字伤堪称神来之笔,这也是动画漫改作品里最佳镜头(可能没有之一),比起原作中的意外划伤,意境不止高了一点半点。

7、更多地描绘了历史真实事件,动画较为详细地讲了“池田屋事件”,更容易让观众沉浸在幕末的战乱变革时代,进一步增强故事真实感。

8、比漫画分镜更有表现力的武术设计和动作。

9、巴在第三集内心独白远胜于漫画中平铺直叙的坦白。

10、岩崎琢的神配乐。In Memories“KO.TO.WA.RI”,Sound of Snow Falling,Alone Again,Quiet Life等配乐就算单独拿出来听也容易让人体会到追忆篇的人物感情以及幕末变乱纷争的乱世时代。

总结就是:导演古桥一浩在追忆篇里简直是神,借用某位bgm大佬对他的评价:“古桥是基于脚本解读,再解析,以此来构造镜头语言的,要读懂古桥的镜头,先要把握到故事的主线内涵,才能掘出古桥对于脚本喷涌而出信息量。是一流的演出大师。”此外制作组诸君都在尽心尽力追求动画艺术上的完美。个人动画阅历里,在“物哀”和“意境”的塑造上,在“武侠”和“历史”的主题里,还无出《浪客剑心追忆篇》其右者。

 3 ) 緋村劍心和雪代巴的蘿蔔

說起來已經過去了十年,那時候聽説《追憶篇》是《浪客劍心》動畫中的經典,一直想看,但始終未在市面上碰到過,初中時也不懂得上網,於是就這麽遺憾下去了,後來便也漸漸忘卻。那會兒對漫畫中的愛情故事總是嗤之以鼻,不只是漫畫,小説也好,電視劇也好,凡是關乎愛情的,難免對此冷嘲熱諷一番,那陷到愛情裏的女人真是讓人憎惡,愛的死去活來的,大抵正是沒出息的表現吧,但唯獨阿巴除外。真是奇怪的很,這種溫婉恬靜,每天打掃做飯,百依百順的女人不正是自己感到討厭的類型么,但唯獨阿巴怎麽看怎麽順眼。爲此甚至偷偷撕掉了租借的漫畫書中一張的插頁,畫上的阿巴站在家門口,看著村裏的小孩子和劍心玩耍,他們圍著劍心,對他說,這個姐姐好可怕,冰冷冰冷的。後來模仿漫畫書上的樣子用刀子在黑色紙上刻了那張劍心和阿巴站在橋上看夕陽的插圖,居然還去投了稿,在一家小報上登了出來,回想起來真覺得很不好意思。

    昨天偶然在PPTV上看到《追憶篇》的圖標,便點開看了,於是一邊抹著眼淚一邊琢磨,現在的自己和當年那個看漫畫哭的稀里嘩啦的初中生難道一點也沒變么?蘿蔔的殺傷力真是超乎想象。晚上閉了眼,阿巴的臉就模模糊糊的浮現出來,一邊盛著飯一邊輕聲輕語的說,“對不起,沒有拌菜的蘿蔔。”劍心說,“不要緊。”阿巴說,“但是你看起來不高興。”飯後阿巴洗著碗,劍心看著他那骨碌骨碌轉的陀螺說,“不如我們耕種吧……”於是他們在前院种起了蘿蔔。爲什麽是蘿蔔呢?想想在意這個問題的自己也實在好笑,爲什麽是蘿蔔?大概因爲它無味而平凡吧,因爲平凡所以特別,就像在大津生活的日子之于他們,平凡因爲動亂而顯得可貴。雖然經過幾次大雨,蘿蔔們還是頑強的活了下來,收穫的那天晚上,他們吃的很豐盛,阿巴說,“你看起來吃的很有滋味,如果我們是真夫婦,你每天都會過著這種生活吧,下田耕種,吃田裏的收成。”然後,就到了冬季,不知道阿巴有沒有把蘿蔔們做成腌菜,或許她想做,卻來不及了。

    劍心離開了,和桂一起,燒掉了再也醒不過來的她和他們的房子,那默默旁觀的蘿蔔們是否做了阿巴的祭品?

(忽然想到,幸好當年發現他的人是桂,如果是跟隨了幕府派,這故事就真徹底悲劇了。)

 4 ) 《浪客剑心追忆篇》:十字伤的解读

这是我看过七遍的作品,也是我在时光网打分最高的动画作品。如果说宫崎骏的《千与千寻》让我感受到动画这种艺术带给人的震撼感受的话,《浪客剑心追忆篇》则是首次让我借助动画这种艺术去认识电影的作品。作为一部动画电影,《浪客剑心追忆篇》在我心中是几近完美的。
 
它其实只是借助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讲述了一个男孩成长为男人的故事,但是它却有着让看它的男孩们也获得内心成长的魔力。
 
它涉及了社会的残酷,这种残酷来自于历史总是无情地沿着预定的轨道前进,即使有各种流血牺牲,也无法阻挡。它揭示了当一个人被卷入了历史的洪流中的时候,即使他再强大,也终会如沧海一粟旋转漂泊;然而,这时候人性的光辉就体现出来了,即使漂泊不定,即使如此无力,也要拥有信仰,努力去实现自己的价值。它还阐述了一个残酷的事实,那就是这个世界的进步是有代价的,代价就是落后的、弱小的事物要退去;同时,人的成长也是有代价的,代价就是亲密之人的离去。事实上,此后当我每每看到美国大片那种让一个主角完成简单成长的故事的时候,我总是自问:这种成长的代价是什么?没有代价的成长能有意义和价值么?
 
当雪代巴以一缕菖蒲花之香,去充当绯村剑心的刀鞘的时候,我开始注意此后所有电影中的植物的意义。是《浪客剑心追忆篇》让我理解借喻这种修辞的巧妙和强大,以至于直到今天我都觉得当人们同时面对含蓄和直白两种表达方式的时候,含蓄总是比直白要有内在的张力。当绯村剑心的脸上被刻画上十字刀疤的时候,我开始注意此后所有电影中人物的面部特征。是《浪客剑心追忆篇》让我关注符号的魅力和价值,以至于直到今天我都觉得如果一张脸白白净净什么都没有的话,真的是太无趣了。
 
说到十字伤,这是追忆篇的核心。追忆篇最强大的地方就是它借助一对夫妻两个人的手,先后在一个刽子手的脸上画了一道伤疤这个文本。其实绯村剑心与以复仇目的来到他身边的雪代巴的爱情,本身是有一点做作的,这种做作就是剧情故意要让这对冤家最终产生爱情的刻意安排。如果没有十字伤,这种做作就会最终被展示得体无完肤,相反有了十字伤,这种做作就变成了一种无穷无尽的思考和解读的可能性,从而让绯村剑心与雪代巴之间超越了复仇身份的相生相融的人性有了一个表达的出口。从这个意义上说,作者创造出追忆篇最伟大的地方不是既不是创作出绯村剑心、雪代巴两个人物,也不是创作出冤家最终成婚的戏剧冲突,而是创造出十字伤这个能凝聚追忆篇一切感情力量的符号!
 
雪代巴前未婚夫的刀划伤剑心的脸,是个偶然;而雪代巴最后用匕首再次划伤剑心的脸,是个刻意;所以十字伤首先是偶然与故意的结合。十字伤不是一下形成的,而是分为两次有先有后的形成的,这就造成了一个问题,为什么雪代巴也要在剑心的脸上划上一刀,为什么她又要以与其前未婚夫交叉的路线划上这一刀?或许她是想用这一刀来洗刷剑心从前所犯下的错误,或许她是用这一刀表示自己最终复仇了——这当然是一个充满爱意的表达;但是我的解读是,她用自己生命的最后力量划上的这一刀,是在划去前面的那道刀痕。因为是划去,所以必须是交叉状的。她要让剑心忘掉过去,甚至忘掉自己,重新开始新的生活。这是怎样的一种爱意的表达啊!
 
追忆篇中充满了人性的悖论色彩,比如剑心的剑是强大的,但是当他面对一个孱弱的雪代巴的时候,却无力坎下,这让我们思考究竟什么才是强大?比如巴的复仇是女子典型的复仇方式,女人的强或许就在于其能为心爱的人奉献一切的那种执念,但是她如此强大的执念为什么最终依然能被软化,面对剑心她也曾有机会复仇,但却也无法坎下,这让我们再次思考究竟什么才是强大?保护是否能成为杀戮和伤害的借口,一个出于善意目的的恶行究竟是否是正义?巴与剑心的交集让两个人都一直处在两难之中,我们知道两难是最能表现人性的,因为这意味着我们必须舍弃某些东西来换取另一些东西,这就是代价。
 
剑心选择爱上了巴,他的代价就是要挑起另一份责任,拥有了一个“刀鞘”;巴选择爱上了剑心,她的代价就是放弃了自己的执念,甚至是背叛了自己的未婚夫,这会使其在内心受到谴责。当然,剑心从一个被人所利用的刽子手成长为一个有自己主见和价值观的侠士,也是有代价的,代价就是巴的死,而十字伤就是这个代价永恒的烙印。
 
《浪客剑心追忆篇》就是这样一部作品,能激发你无穷无尽的思考,关于社会、关于爱情、关于人,它是用动画的方式书写的一段社会变迁、爱情升华、人性成长的纪实。无论是剧情、人物、历史观、色彩、动作、背景、音乐、照应、细节、符号,都那么让人感怀与回味。我将永远铭记这部电影!

 5 ) 和月伸宏笔下的明治维新

流浪的剑终归剑鞘。腥风血雨风雨飘摇的乱世中,哪怕你我只是时代的巨风中旋转的陀螺和散落的菖蒲花,也要保留决定自己落下的姿态的一份尊严。爱恨,是非,生死,融于幕末的历史大幕之下。长州倒幕,池田屋事件,木户孝允等一一登场,配以岩崎琢的悲壮的OST,称之为日漫第一OVA不为过。

对浪客剑心的解读不能脱离历史和时代的背景来谈。幕府末年,变革已是大势所趋。对于如何变革,也有“尊王攘夷”和“公武合体“两股完全代表了不同利益的力量。两者主要区别在于对于幕府的态度。前者拥立天皇的绝对权威要求废除幕府,后者则试图拉拢而借助幕府的军事力量。

先简单介绍一下一些主要的与剑心有关的真实历史人物。
维新三杰之一:木户孝允,原名桂小五郎。在《追忆篇》中在池田屋事件中幸免一死,是剑心全力保护的对象。长州藩人。
维新三杰之二:西乡隆盛,在《维新志士的镇魂歌》中的长州/萨摩联手会议里代表萨摩藩与长州派的木户谈判。萨摩藩人。
维新三杰之三:大久保利通,在《东京篇》末尾被暗杀,死前留下了非常有远见的”维新三十年“的言论。萨摩藩人
日本陆军之父:山县有朋。武士出身,与木户孝允同属长州藩,明治维新后在明治政府中官至内阁总理和陆军元帅。在TV版里多次邀请剑心加入维新政府但遭到拒绝。长州藩人。
坂本龙马,促成了《维新志士的镇魂歌》里提到的长州萨摩联盟。在明治维新中起到了及其关键的作用,但是始终都是以幕后推手的角色居多,提出了“日本国”的概念。1867年遭暗杀。在浪客剑心里没有太多提到他。土佐藩人。
伊藤博文,这个不需要太多介绍了。
此外,斋藤一等人也是历史上确有其人的真实人物。新撰组,见回组,御庭番等也是真实存在的。“新撰组”也译作“新选组”。

主要的派系:
明治维新的主要集中在政府/幕府之间的对立以及各雄藩在此之间的博弈。推动维新的主要有长州,萨摩,土佐和肥前四藩,其主要原因是该四藩地理位置上均离幕府中心遥远不受其控制,而对立面的幕府势力中则有会津藩。其中剑心里有重点描述的是长州、萨摩和会津。
长州藩,位于本州岛最西南,长州藩在尊皇攘夷和倒幕上的态度最为坚决,其藩主毛利氏在德川家康时期便已与之兵刃相向。倒幕期间命运多次大起大落,但是是倒幕派最坚实的堡垒力量之一。木户孝允,山县有朋,绯村剑心属于长州派。
萨摩藩,位于九州岛最西南。萨摩藩在整个维新过程中立场前后有比较大幅度的变化。早期的萨摩藩主支持公武合体,与幕府一起讨伐长州。1866年倒戈,与长州藩联盟,成为倒幕派逆转的一个关键转折点。西乡隆盛、大久保利通属于萨摩藩。
会津藩,位于本州岛偏北的福岛县,亲幕府,是幕府最后与倒幕派对抗的力量。在剑心的剧场版《维新志士的镇魂歌》中的时雨一派就隶属于会津藩下。
天皇:京都。本州岛中部偏西,更靠近长州,萨摩等藩。
德川幕府:江户,今天的东京。本州岛东部。

大事记(括号内为《浪客剑心》相关剧情):
-江户后期,1850-1860年代初期,德川幕府面临内忧外患,天皇开始在藩士们的支持下军事实力复苏,与幕府开始可以分庭抗礼。西方势力已打破日本锁国状况,虎视眈眈。长州藩此时开始怂恿天皇调用幕府武装力量去在军事对抗西方,希望同时也削弱幕府,此举激怒了幕府。(虚构:《追忆篇》第一集 《斬る男》, 大致在1850年代中期,比古清十郎救下绯村心太,改名绯村剑心。60年代初左右,剑心不听清十郎劝阻,执意下山。)
-1863年,旧历8月18日,爆发了“八月十八政变”。幕府将长州藩势力驱逐出了天皇所在的京都。(在《维新志士的镇魂歌》或《追忆篇》里似乎有简短提及,记得不是太清楚了)。长州藩代表的尊皇攘夷派失势。此时萨摩藩亲幕府。
-1864年春,(虚构:《追忆篇》第一集 《斬る男》,剑心在暗杀行动中杀死雪代巴的未婚夫,留下十字疤的第一道伤痕)
-1864年春,(虚构:《追忆篇》第一集 《斬る男》,剑心在与另一个剑客的巷战中杀死对方,遇到雪代巴。)
-1864年,旧历6月5日,“池田屋事件”。新撰组在“尊皇攘夷”派池田屋密会的时候杀入,“尊皇攘夷”派再度受重挫,7位志士殉难。桂小五郎(木户孝允)因为与激进派的宫部意见不合决裂而没有参与池田屋聚会,反而死里逃生。(《追忆篇》第二集 《迷い猫》对此事件有重点描述。剑心、雪代巴之后与桂小五郎告别,桂小五郎让剑心与雪代巴隐姓埋名。率领新撰组)
-1864年,旧历7月18日,“禁门之变”。长州藩对“八月十八政变”和“池田屋事件”的反弹,驱兵入京都,与萨摩藩和会津藩等幕府势力交战,长州藩战败。(《追忆篇》第二集 《迷い猫》 结尾字幕提及“禁门之变)
-1864年,第一次幕府讨伐长州。“禁门之变”中长州针对天皇所在的京都的军事行为,引起了天皇和幕府两方面的共同不满。天皇与幕府挥兵15万征讨长州。萨摩藩此时依旧亲幕府,西乡隆盛此时是讨伐长州藩的主将。长州藩在不利的形势下认败,家老切腹。(《追忆篇》第三集《宵里山》开篇时剑心与桂小五郎派来的联络人的对话中提及此事件,剑心此时与雪代巴隐居大津)
-1864年末,(虚构:《追忆篇》第四集《十字傷》,雪代巴为保护剑心,被剑心所杀,死前刻下十字疤第二刀。《追忆篇》结束)
-1866年,1月,萨摩/长州联盟。这是整个倒幕派逆转的关键点。在坂本龙马的斡旋下,萨摩藩的西乡隆盛、大久保利通与长州藩的桂小五郎(木户孝允)秘密会面,最终达成同盟决定共同抗击幕府。萨摩藩正式倒戈从亲幕府转为倒幕。(《维新志士的镇魂歌》的回忆片段,讲述的就是这一段历史。会津藩的时雨泷魅和高槻严达当时试图暗杀西乡隆盛与桂小五郎来阻止萨长同盟的形成。高槻严达猜对了萨长会面的地点,但遭到了剑心的阻击,被剑心所杀。时雨泷魅目睹了该过程,从此决定寻仇)
-1866年,第二次幕府讨伐长州。长州派经过了内部政变,更坚定的倒幕派控制了长州藩,并利用西方的武器武装自己。这些举动让幕府再次感到不安,发动第二次对长州藩的讨伐。由于此时军事实力雄厚的萨摩藩已倒戈与长州结盟而拒绝出兵,其他藩在战争持续过久后也开始转为观望态度,最终幕府的讨伐失败,双方停战。此战幕府实力遭到大幅削弱,从此江河日下走向灭亡。
-1867年,大政奉还。坂本龙马和萨长两藩等倒幕派提出将政权交还给天皇的大政奉还建议。幕府在形势不利的情况下,在二条城名义上将政权交还天皇。日本最后一个幕府:江户幕府从此结束。在此期间,坂本龙马遇刺身亡。
-1868年,戊辰战役。此战是幕府的最后一搏。幕府从京都南部的大阪出兵京都,鸟羽伏见一战,幕府败于萨摩长州军,退回江户。西乡隆盛带领政府军进军江户,经幕府家臣斡旋,以幕府不战开城结束,成为日本历史上一个标志性事件。此后政府军继续杀向会津藩,血洗若松城。(《维新志士镇魂歌》里有提到。TV版里提到的“10年前那场战役”可能指的就是此战)。
-1871年,废藩立县。日本政体转型。
-1873年,四民平等政策,颁布“废刀令”(剑心里多次提及),武士阶级正式推出历史舞台。政府内部分裂为内治派和主张征讨韩国等的武断派,也造成了同为萨摩人的西乡隆盛与大久保利通的严重分歧。西乡隆盛始终坚持军事主义,同情武士等士族。而大久保利通和木户孝允均主张平等和优先解决日本内部问题。西乡隆盛等武断派终究遭明治政府驱逐,大久保一派在政府中树立了权威。(TV版中也多次提及士族对于明治政府对于武士阶级“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态度的失望。)
-1877年,5月,木户孝允去世。
-1877年,“西南战争”。萨摩等士族对于废除士族等政策的不满终于爆发,发动了叛乱。西乡隆盛回到鹿儿岛率萨摩军与政府军对抗,最终战败介错而死。
-1877年/1878年,(流浪的剑心遇见神谷薰,TV版《东京篇》开始)
-1878年,旧历5月14日,维新三杰唯一还在世的大久保利通遭怀恨在心视其为叛徒的士族暗杀。(TV版东京篇与京都篇的过渡点,宗次郎提前在马车中刺杀了大久保利通)。大久保利通去世当天上午,留下了极为有远见的“维新三十年”的言论:“明治维新需要三十年才能完成。从明治元年到十年是创业期,有许多兵事。第二个十年最为重要,是整理内政、兴殖民产的时期,利通不肖,愿竭尽心力为之。以后的第三期,就要靠你们后进诸君了!”。
-1894年,甲午战争。(《星霜篇》)

可以看出,整个维新过程中,长州和萨摩两藩,以及代表人物维新三杰,对于整个明治维新的作用贯穿始终。和月伸宏对于这三人的描述也从一个侧面应和了他在整个剑心系列中表达出来的非常一致而坚定的反军国立宪政的价值观。追忆篇里,剧中出现的桂小五郎是作为非常正面的人物来塑造。桂小五郎就是后来的木户孝允。他本身有剑术在身,但最后的政治观没有被其自身的经历所左右。在明治政府建立之后,他一度是最高决策者。木户孝允非常坚定地推崇立宪,平等,开放,引入了非常多的西方现代政治理论并力图在日本实行,是维新三杰中最有远见的一位。但是因为破藩废刀四民平等等政策触动了武士的利益,在当时的时代一直被视为武士阶级的叛徒。和月伸宏在浪漫化武士一族的《浪客剑心》中,能对木户孝允如此正面的进行塑造,可以看出作者的价值取向非常的客观。西乡隆盛在日本民众中口碑颇高,一部分原因在于他是3人中最同情武士阶层的一个,但是和月伸宏基本没有给他多少笔触。他是3人中武士主义的余痕最深的一个,在新旧时代交替的时候,西乡始终不能用长远的眼光去拥抱新的时代,狭隘的武士观让他终究不能跳出藩的范畴来拥抱一个现代国家的概念。

很多人把追忆篇与星霜篇比较。其实从动画的角度讲,星霜篇除了内容基本ctrl-c ctrl-v有A钱的嫌疑外,制作的水平不输追忆篇,但是追忆篇却是星霜篇无可企及的高度。两者的根本的差别在于:和月伸宏的笔下表现出了从始至终极其坚定一致的价值观,而tv版独立制作的往往淡化这种价值观的表现而以趣味性至上。追忆篇虽然是tv版人马制作,但是故事内容是忠于了和月伸宏的漫画原版。星霜篇则是tv人马自行创作。这决定了两者的根本不同。和月伸宏对军国主义表现出了非常清醒的强烈的反感态度,这种态度贯穿了始终,在他的作品里高度一致,而星霜篇恰恰淡化甚至反转了这种态度,导致了星霜篇里人物塑造的断裂感。和月伸宏的态度非常明确而清醒:武士阶层的忠诚和坚毅的战斗精神是可歌可泣的,但是杀戮终究是属于那个过去的时代。新的时代里,人民需要通过不需要流血的方式来走向更好的生活,而这一点通过努力是可以做到的。那个杀戮的旧时代,再多的浪漫渲染也终究构不成让它回来的理由,那个时代已经过去也没有必要留恋。和月表现出的及其深刻而清醒的反战理念,是《浪客剑心》最大的亮点。

 6 ) 时代病了,谁能幸免

肃沉的音乐在漫天星斗下响起,白衣剑客在溪边持盏独坐……
“时代和人心都有毛病……”
接下来刀光剑影,未来的幕末最强剑客拾起了那把他还拿不动的剑……
——充满张力的第一幕,总让人有一种期待的兴奋。然而后来我才明白,原来剑心的命运不过是这个开头的不断重复:想凭着自己的善良和悲悯拯救别人,其实才是最容易受伤的那一个。正如桂小五郎所说:内心毫无改变依然纯洁无瑕——这样的刀才足够锋利——但锋利的刀总是易折的。
而刀鞘的作用,是束缚刀,更是保护刀。
即使死去,即使要为刀所伤……

巴在樱花盛开的季节来到京都,离别前看见家门前枯萎破裂的“酸浆”花篮子,带着无比的悔恨。也许这个时刻巴开始决心复仇,又或许巴只是不想再活下去了而已……
五月,巴与剑心初见,雨还在下,道旁开着菖蒲花。
其实巴从来没有坚定过复仇的意念,这一part的名字叫“迷途猫”,而OST中有一曲叫做“日本迷走~维新の间”——随身携带的短刀,不过是乱世之中一个虚妄的依靠,时刻用恨意来证明自己的存在意义——然而实际上到最后,真正清醒过来的反倒是巴,这里才现出菖蒲花的正真喻意所在,复仇也好正义也罢,乱世中每个人所求的,其实都不过是一己的幸福而已,可以消弭仇恨与狂乱的爱,想必剑心是从巴那里学到的。
可惜时代只记得“千人斩”的名高天下,却不记得十字伤如何被划下。死亡看起来比血更红,比雪更白,然而错误总是一再被重复,仅仅一人一剑一句“不杀”,救得了弱者,却不能令他们醒觉,这里面的悲哀与歉疚,就足以消耗掉他的全部生命。
最后的黄昏茜草,鸢飞雪舞,与这乱世如此的格格不入。悲剧早已注定,对巴而言,幸福的终结也是幸福的开始,终于不再痛苦;对剑心而言,却是要以一生来赎却的罪,直到许多年后,十字伤终于消褪……又是另一把刀鞘的故事了……

即使是最强剑客,睡觉时也要抱着佩刀,所谓为“天下人的幸福而挥刀”,那时不过是一个简单的梦想——剑心洞见了清里的求生欲望,却没看出这一剑之后并不是乱世的终结,而只是一个男人的怨念和一个女人的悲伤。
故事最后,桂小五郎也知道剑心已经被推入自我负罪的渊薮之中,“飞天之剑不应用来终结乱世,而应用来守护新时代”。践行所谓的替天行道,需要无数的牺牲品——不仅是那些死在飞天之剑下的亡魂,飞天之剑的主人也是,桂小五郎、高杉晋作、后来的大久保利通也是……
——所有生活在那个剧烈动荡时代的人都是,那里又有什么神轿?!
剑心也好,长洲藩志士也好,幕府的新撰组或闇乃武也好,都自以为自己是在用暴力开创\守护时代,但一开始比古清十郎就说得很清楚了:
“你一个人走进那个乱世有何作为?如果想改变这个乱世,那就只好加入其中一股势力,但换言之,你会被权力利用,我并非为了那种原因把御剑流传授给你……剑是凶器,剑术是杀人的伎俩,无论用多美丽的借口来掩饰,那始终是事实。救你之前,我已杀了数百个坏人,但坏人也是人,他们不过想在这乱世尽力活下去罢了,你如果投身乱世,只能被各种水火不容的正义所推动,令人无法理解的相互杀戮,而御剑流会令你杀人无数吧——”
政客总能找到各种各样的理由洗刷溅到自己身上的血污,可惜作为一个剑客,剑心继承了师父的冷静自省。有人说历史上其实只有党派之争,没有忠奸之分——比起那些想火烧京都的革命家,剑心又算什么“千人斩”呢?
历史是是一桩最大的悬案,对于后人而言,了解得越多越不知道真相如何。而那些参与者和目击者则通常不知道自己到底是凶手还是受害人,他们能确认的,只有自己手上身上的斑斑血迹而已……

 短评

突然想起:希望你做一把名叫绯村剑心的刀的刀鞘……

7分钟前
  • 丁萌
  • 力荐

各种隐喻、闪回、意识流画面用得太棒,再加上神一般的BGM,不愧是传说中的OVA最高作。也许因为文化关系,有些地方觉得很隐晦理解有点困难。全片的感觉只能以“令人悲悯”来形容,所以印象最深的画面竟然是巴眼中站在佛像前面的淸里幻影。以及给深爱的男人破相,这个情节我太喜欢了怎么办啊(掩面

11分钟前
  • R·WALKINGDEAD
  • 力荐

曾经让我心痛的满地打滚

13分钟前
  • Layla
  • 力荐

哭死我算了

16分钟前
  • 疯眼穆迪
  • 力荐

喜欢得一塌糊涂

18分钟前
  • 掀桌超人|2U4U
  • 力荐

春观夜樱,夏望繁星,秋赏满月,冬会初雪。此情此景,怎么会有酒不好喝?有朝一日你会明白酒的味道,到时,我们一起品尝美酒吧。

21分钟前
  • 沉歌
  • 力荐

追憶篇分為四部分。第一部分是康德的故事,第二部分是費希特和謝林的故事,第三部分是謝林和黑格爾的故事,第四部分是黑格爾和荷爾德林的故事。

25分钟前
  • 陆钓雪de飘飘
  • 推荐

容量极大的经典之作。

30分钟前
  • 力荐

可以看出这部片子刻意被监督独立于TV版之外,让它能够独立成篇——他不想随随便便做一部高人气TV的附赠品。幸亏是这样,我们才能欣赏到这部能进OVA史上前五名的作品。

32分钟前
  • 幽远
  • 力荐

最好的OVA吧,没有之一。

34分钟前
  • 木鱼水心
  • 力荐

傳世之作 人設 劇本 分鏡 配樂 吹替 皆無可挑剔 從頭至尾 瀰漫著悲劇的氣氛 含蓄而不做作 最後在兩人相擁那一幕 巨大的哀慟奔湧而出 便讓人的淚水止不住 血落成冰 斯人逝矣

35分钟前
  • [已注销]
  • 力荐

我记得。我也知道你不会还我了。

36分钟前
  • MINT
  • 推荐

最記得那一句 腥風血雨.徹底被擊中.

40分钟前
  • mi4444d
  • 力荐

“菊”与“刀”双重性格下的暴力美学。

44分钟前
  • Vini_Kazma
  • 力荐

雪代巴....这才是真正的浪客剑心...TV版什么的弱爆了..那个年代应该还在用赛璐珞片画的动画吧...那种温和的色彩啊...

49分钟前
  • Vash
  • 力荐

动漫史上最高OVA,没有之一。

52分钟前
  • 甲🎹
  • 力荐

100/100:十多年过去了,追忆篇仍然是日本动画史上最优秀的OVA。

56分钟前
  • 阴暗中的绝望
  • 力荐

“历史是一桩最大的悬案,对于后人而言,了解得越多越不知道真相如何。而那些参与者和目击者则通常不知道自己到底是凶手还是受害人,他们能确认的,只有自己手上身上的斑斑血迹而已……”

58分钟前
  • yiyo
  • 力荐

OVA挑不出更经典的!

1小时前
  • 风向未来吹去
  • 力荐

每次看都能触碰到心灵最软弱的那部分

1小时前
  • 空思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