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喜欢的一部剧,反映了很多人性和现实。“爱情”、“婚姻”、“出轨”构成了这部剧的中心主题。
“爱情”是电视剧反复在探讨的主题之一。对于Noah来说,爱情是“the best thing that ever happen to me”,是对Helen的崇拜与爱慕,是看到Alison瞬间的怦然心动。对于Cole来说,爱情是脑海里挥之不去的Alison的面容。对Witney来说,爱情是一遍遍受到伤害的“在乎”。对于Alison来说,爱情则是一种救赎。每个人,每个生命阶段,对于“爱情”的看法都不一样。Noah在女儿Alison被Furkat打了以后,告诉她这不是爱情,爱情是让人开心,让人变好,或许这是这部剧想向观众传达的爱情的真正面目,但对于身处在独立空间的每一个人,爱情就是某时某刻的某种情感体验,或许也可以被诠释为自我缺失的某一角得到了修复。而正是由于这样爱情如此地具有不确定性,人们发明了婚姻制度,对爱情进行约束。当我爱你的时候,我是自由的,我的目光可以在别人身上游离,但当我marry你了以后,我就作出了承诺(committement),我就是只属于你一个的。毕竟情感是飘忽不定,但对现实的对抗需要稳定的关系。但婚姻远远不止“承诺”。
婚姻是“相互扶持”(co-dependence),是两个人携手共同应对未来生活中可能会出现的困难、挑战和危机,像Cole和Alison在丧子之后共同承担伤痛,像Helen陪着Vik一起度过最后的时光。甚至很多时候,婚姻像是一张织密的网,把相互关联的两个人罩在当中,防御甚至是抵抗来自外界的威胁。婚姻是“责任”,是对于父母、配偶和子女的责任,是见证孩子的成长,出席每个家庭重要时刻的责任,像Vik在遗嘱录像中所呈现地他代替Noah完成了为人夫为人父的应尽职责。甚至可以说,婚姻是一种契约,没有婚姻束缚的两性关系最多涉及道德上的责任,但有了一纸婚约,在现代社会,就要负担起法律责任。
“婚姻是围城”,城外的人因为对安全感的追求而想要进城,城里人却因为渴望外界的自由和刺激想要出城。因而就产生了在城墙边缘游走的出轨现象,身处在城内的人,或是因为对安全感的厌倦(安全感在时间的催化下会演变为枯燥),望着墙外的大好春光而心驰神往,或是被婚姻的束缚压得喘不过气来,想要寻求一种解脱。剧中每一个角色的出轨原因,无不在于此。出轨的结果大多是背弃了家庭,背弃了子女,虽然得到了短暂的欢愉,甚至是重组了家庭,却发现出轨其实只是个借口,当婚姻问题真正的症结没有破除的时候,出轨的剧情只会再次上演。
在第四季中,Alison问Helen为什么她总会成为出轨对象,就好像自己身上有着某种磁力,能够吸引已婚人士的目光。Alison告诉她,改变想法才能够改变现实,更进一步说,其实她有自我选择的权利,这也是Alison在临死之前能够反抗Ben的精神动力。出轨的人可以把出轨的原因归咎于外界,出轨对象魅力太大,婚姻生活不堪重负,生活缺乏激情甚至是写作缺乏灵感,凡此种种都能成为出轨理由,但无论什么理由,出还是不出,决定权在自己手上。是选择婚姻、家庭、责任,还是选择自私、逃避、伤害,是每一个面临出轨诱惑的人在出轨之前必须理性作出的选择。
“回家很难,”白发苍苍的Noah对Jona说,“和某人待在一起,无条件爱他们是很难,找到新人很简单,在他们面前展示你的新形象,尝试一次没有瑕疵的生活。但迟早你会意识到,你逃避的唯一一件事,就是死亡,不是什么别人,是死亡,是当你最终要面对死亡的时候,你最渴望的就是一个真正懂你的人,懂你的一举一动,等你走了会记得你。”
这,大概是对出轨最好的注。
在其他的作品里,主角往往是带有主角光环,但在《情事》中,每个故事通过男女主人公的两方视角来讲述,让旁观者能看到更多的不同面。
其实婚姻本来就有很多面,没有人是一帆风顺的。两个人在一起会经历太多的故事,慢慢才会知道谁是你最珍惜的那个人。
就像其实明眼人都看的出来,Noah和Helen,Alison和Cole,他们都是命中注定要在一起的,那段affair只是萍水相逢的相视一笑罢了。Finally time will tell.
原本以为S05E10,Noah和Helen从野火森林中走出来,最终解开了心结,便是本剧的最终集,(当然也是因为Helen的帽子上写了The end)再往后就是开放式结局。
今天无意刷到居然还有S05E11,喜出望外。打开就看到Noah为Whitney准备婚礼上的快闪舞蹈,感动哭了。
一家人能团聚在一起真好。真的。
一直以来,每当听到别人发出 “有意思”,这样的评论时,不知为啥,都会让我感受到一丝的 “爹味”。 今天想起来这幕情节,翻出来看了下台词,想了想。也许“有意思”与“爹味”之间的关系是:“有意思”~“凝视”~“权利”~“爹味”。
写评论必须得凑够140个字,只好摘抄一点关于“权利凝视”的理论:
“凝视是携带着权力、欲望以及身份意识的观看方法。观者是“看”的主体,也是权力和欲望的主体;被观者是“被看”的对象,也是权力的对象,是观看者所欲的对象。看与被看的行为建构了主体与对象、自我与他者。
拉康认为凝视本质上是一个主体的镜像机制,观者借此确认自我,调整与外部世界的关系,进而生成主体意识。因为,自我与主体的构成分别与某个特别的结构性时刻关联在一起,自我的完形是通过观看、通过镜像的凝视完成的,主体的象征性认同则是通过语言或言语的调停实现的。因此,凝视既是一种权力机制,创造或巩固等级化的象征秩序,具有整合、控制与社会承认的功能。凝视也是“精神的眼睛”,是现实的主动创造者,介入并侵占特定的空间,并生成意义。”
虽然叫《婚外情事》,但这部剧拍到第五季,已经不能简单的将主题定义为婚外情了,导演显然从第一季就埋了很大的野心。
Noah和Helen是一对中产夫妇,富家女的Helen,开一间不计收益的生活小店,主要职业是养育四个子女,Noah在一所高中做老师,怀揣文学梦,写过一本上架就被遗忘的书。
第一季一开始,六口人收拾行李准备去Helen父母所在的小镇蒙托克去度暑假,处于青春期叛逆的大女儿,丢三落四上蹿下跳的儿子们,在这种鸡零狗碎的环境下,男主人公Noah显得有些烦躁。
然后这还不是生活的全部面目,靠岳父岳母补给的Noah,在这个大家庭里,不得不忍受岳父母对孩子教育的指手画脚,对他们生活的横加干涉,以及作为畅销作家的岳父的调侃揶揄。
于是,被生活压得喘不过气的Noah,又在写作遭遇瓶颈,毫无方向之时,遇到小镇意外丧子的Alisa,她若隐若现的脆弱和忧郁,远离城市的风轻云淡,有一种别样的风情和吸引力。
两个已婚的男女在道德和激情的夹缝里,开始偷偷往来。故事从两个主人公背叛婚姻这一刻开始,一路疾驰,水火并行。
Noah擅长逃离,第一次婚姻给了他借口离开憎恨的父亲、窒息的原生家庭,但他没有意识到,当拥有了期盼的大家庭后,生活又将以另一种枷锁困住他,责任、琐碎、压力。
直到他遇见Alisa,两个对生活无措的男女,惺惺相惜,Alisa成为他再一次逃离的借口。
后来,他围绕这段婚外爱情写出了畅销小说,名利尽来,当经济逐渐宽裕,Alisa也怀孕待产,生活趋于稳定,琐碎鸡毛又开始浮现,Noah天然的逃避、不甘束缚的个性露出端倪,和工作伙伴调情,和前妻保留暧昧。
但也正是这部半纪实小说, Alisa开始对自己对这段关系产生怀疑。
如今的电影和剧集中,对于婚外情的书写,已经愈发趋于复杂化,更多的时候,人们乐于呈现这种情感背后的困境和无奈。
这部《婚外情事》其实有着明确的道德观,但它绝对没有任何一点说教和评判的味道,它只是在缓慢又沉稳地展示千疮百孔的生活。
成人世界里,前一秒还站在道德的高台,下一秒就被裹挟到黑暗的洞口。
这部剧如果只是在一两段婚外情事间纠缠,剧情论于狗血,便失去了今天探讨的意义。
童话里说公主和王子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成人故事说后来他们在平淡生活里彼此厌倦。
而这部剧拍到第五季,在每一个人物,每一段关系上已经进行了深刻刻画,它告诉我们,这都不是结局。
现实狗血而复杂,人性多元而流动,人与人之间,在欲望、生存、需求、自我的支配下,如大雾中的森林小路,纵横交错,哪有既定方向。
Oscar劝Kel说的,其实是对Alisa的一个一语 评论,“如果你无论如何都得走上这条(婚姻)路,难道你不希望能依靠的是Luisa,那个你知道无论如何都能接住你的女人,而Alisa,她十有八九会任由你坠落。”
Alisa的脆弱、茫然,从出生起就写在命运薄里,私生子、没有父亲,母亲的生活一塌糊涂,她的人生本身就是一个大漩涡,一直在其中随波逐流。当孩子夭折,她沉浸在自己的痛苦感中,与其说痛苦,不如说她在理所当然的享受痛苦。
遇见Noah后,Alisa觉察到问题,试着从这种漩涡里挣脱,发问:为什么她给人的感觉总是和性联系在一起,但Helen却没有。
在我看来,Alisa的自卑、矛盾在这个疑问里已经表现淋漓尽致,与其说男人容易将她和性联系,不如说她更像个猎物。
1、 Helen原生家庭完整,虽然父母之间也有小三出现,但夫妻利益基本一致。比起私生子Alisa,Helen家庭里的爱更充足,更容易接纳自己。
2、 Helen更勇敢。在大儿子因为心理问题差点耽误了疾病治疗后,她将矛头首先指向了母亲,过多干涉她,控制她,潜在的女人间的嫉妒感。
她毫不犹豫的划开她的家庭和母亲间的界限。而Alisa每次刚触及问题,便选择了退缩缩,习惯从情感中寻找暂时的精神依靠。
3、 Helen首先是个母亲,责任让她没那么多时间自哀自怜.
幸福一直在,但对有的人来说,却是隔着玻璃的鲜美果实。
我无意评判他们的行为,因为如果漫长的一生是场修炼,Noah与Alisa只是通过彼此短暂的交回,找寻救赎自己的路。
包括他们各自的伴侣,Helen和Kel,被深爱的人背叛,抛弃,是他们不得不经历的人生命题,所有的愤怒、愧疚、伤心等等情绪,是通往内心之路的一条幽谧小径,必须也只能独自走过。
五季的故事,讲了五年,似乎很久,又似乎一闪而过。当结局H与N重新拥抱在一起,大女儿放下心结,原谅父亲,孩子们各自归位,看上去是一出圆满的出轨男浪子回头大结局故事。
但我看到的却是另一个故事:脱离原有轨道,遵从内心的方向往前走,在这个过程中,跌倒、受伤或者快乐、强大。
自私的人理解了爱,逃避的人懂得了责任,恐惧的人开始享受独立,软弱的人挣脱把控,一部分迷茫如清晨的雾慢慢散去。
在这个社会,我们通过人与人的关系不断的塑造自己,修固防御机制,弹幕中大多数人都很喜欢Helen,坚强、有责任感,爱的坚持,很多人讨厌Alisa。
可我们不得不承认,之所以讨厌Alisa,是因为我们体内有一部分她,她多情、迷茫、软弱,没有界限感,若H对应的是理性,那Alisa对应就是感性,越讨厌Alisa,其实就是讨厌不受我们控制的那部分,软弱和痛苦。
导演让Alisa最终投海而死,是不是说明了这部分和现实无法和解呢?没法让她成为一个独立无畏的女人,因为,那样就失去了她的魅力。不如,让她成为一个永沉海底的故事。
本文公众号原文链接:《婚外情事》:爱究竟能走多远?
©文章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或任何形式引用
在纽约的学校担任文学教师的中年男子诺亚,暑期与家人一同到蒙托克小镇度假时在一家餐厅偶遇年轻的服务员艾莉森,与其一见钟情并展开一段婚外恋情后,离开了相守二十年的妻子海伦和四个孩子,艾莉森也抛下了与其丈夫科尔已陷入危机的婚姻,期望开始新的生活。《The Affair(婚外情事)》的故事背景用不多的笔墨就能够勾勒清晰,是观众再熟悉不过的婚外恋情题材。以至于仅凭剧名和剧情,很多人误认为该剧不过又是烂俗混乱的婚外情故事。然而,《婚外情事》这部剧的野心和深度远远不止如此。
《婚外情事》讲述着一段段情感故事,但它又不仅仅关于爱情、婚姻,它更关乎于人如何面对欲望和自我。
《婚外情事》中有着许多段破碎的情感,甚至可以说,在剧中几乎找不到没有裂缝的关系,不过是裂口或大或小,或岌岌可危或全然崩塌的区别。诺亚与海伦富裕美满的家庭因平淡而走入困境,艾莉森与科尔相爱的热情被丧子的伤痛笼罩,哪怕诺亚和艾莉森克服重重困难走到了一起,也发现这样的爱情并不是他们当时所想象的那样。
剧中所有或长或短的情缘中,每个人似乎总试图在一段感情中,在他人身上寻找自我、进行自我投射,怀着极高的期望爱上一个人,走进一段关系,希望这样的情感成为生命中的亮色。而最终他们总是会发现,外界如同黑洞,终究无法给予人实质的响应,也无法把他们从各自的深渊中拯救。
从遁入到逃离,从一段感情到另一段感情。两性之间的吸引力是如何产生的?为何爱总是不能长久?激情褪去后的婚姻值得坚守吗?《婚外情事》用了五季的长度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
诺亚与艾莉森电光火石的爱情看似突然,实则只是两人面对人生难题偶然却必然的出口。诺亚始终无法突破在海伦强势的家庭背景的压力和自卑,艾莉森无法走出痛失爱子的自责,一个需要成为强力的拯救者,另一个需要被拯救,但是到最后,他们才发现新的恋情原来并不能改变一切。无论多么相爱,原有的懦弱、创伤并不能被所爱的人抚平、改变。
第五季的尾端,海伦好奇地问诺亚,如果艾莉森没有出现,他们的生活会不会一切如常。其实艾莉森只是恰好出现的选项,如果只是把新的恋情当作生活困苦的解药,那么不是从这个轨道出去,也会从其他端口远离原有的婚姻。正如诺亚自我反省的那样,许多人都会遇到婚姻之外的诱惑,但是不是每个人都会选择离开婚姻。
爱本应是其本身的最终目的,然而却总是在有意无意间被人当作了实现其他目的的工具。情感困境背后往往是无法解决当下人生意义问题的矛盾。
一直面对熟悉的家人很难,一直面对陈旧的生活很难,新的人事看似充满吸引力,但终究只是饮鸩止渴。人因为对于未知、死亡的恐惧,因为难以找寻不到答案的迷茫的躲进爱中,躲进新的感情中,但是殊不知,新的恋情并不能实际解决问题。
《婚外情事》第二季中,一位老爷爷曾对艾莉森说“人活着,从本质上来说,就注定是孤单的”,这犀利而残酷的真理成为了剧中每一段被逼入角落的情感的注解。生命的本质是孤独,所有的有意义,无意义,所有的痛苦,撕裂归根都是要自己去经历和承受,从自己出发去与自己对话,从而达成和解。每段感情悲欢后,承载的都不仅是与身处其中那个对象的相关的悲欢,而是人在这段情感中对于自己的认识,与生与死认知的博弈。
逃离躲避永远不能获得幸福。切切实实地活在当下,去面对,去解决,去反击困境,才能够获得长久的、真正的幸福和爱。
《婚外情事》围绕一段婚外情故事,能展开至五季仍有着醇厚的层次,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其充满文学质感的角度选取和人物、对白的刻画。同一个事件,不可能在不同人身上完全相同地发生,每一个故事,都有着不同的叙事角度。在《婚外情事》中,当事主角对于同一件事选取的切入点是不同的,对于其中细节的记忆也是不同的。记忆是有欺骗性的,在每个人自己的故事中,我们总是被外界闯入、主导、改变的那个人,在这种被动的叙事角度中,所有不愿意面对的结果都有了无能为力的借口。
在第五季中,编剧采用了视角切换的理念,不仅增加了多样视角,合并视角,还尝试让角色离开自己原有的视角,通过别人的视角去看到原有的问题。
本剧第五季第九集中,编剧通过不同人的观点,对于Me Too运动进行了深刻的探讨。使其不再是简单的口号,而令人看到这场运动对于置身于其中的群众、公众人物及其身边的人带来了怎样的影响。被男性视角审视的女性一直是本剧关注的主题,剧中前有艾莉森发现自己被诺亚当作了欲望的象征,而在第五季第九集中,诺亚的女儿维特尼通过男友给自己的画像,发现了自己再一次被男人当作了猎视的对象。男性与女性之间的微妙权力拉锯,在此被独特地展现。而在第十集中,诺亚听到了艾莉森的口述录音,终于了解到了艾莉森当年的想法。
编剧在采访中说道,在听到了艾莉森的口述后,诺亚终于明白当年艾莉森有多么的悲痛脆弱,她需要的其实不是一段新的恋情,而是朋友般的陪伴。“朋友”这个概念,在《婚外情事》的最终季,似乎显得比爱情更为重要。
诺亚与海伦在历经种种波折后,最后和谐地以朋友相称。爱人的角度是自私、专断的,而以朋友般的角度去看到对方,就会多了许多宽容和理解。当他们尝试从对方的视角去看到发生过的一切时,也对于过往终于能释怀。他们能够承认相爱得热烈,也能够承认保持距离的相守才更为合适。
只要转化角度,问题可以有令人意想不到的解答思路。
原生家庭对于人的影响常常为人提及探讨。在《婚外情事》中,家庭对于孩子的影响不断成为推进剧情发展的动因。剧中角色的性格缺陷都可以在其父母身上看到影子——海伦的焦虑和控制欲,维特尼难以投入爱的不安全感,琼妮的抑郁悲伤。她们深陷原生家庭的轮回中,厌恶家庭的影响,竭力逃脱,却又不断成为她们不愿意成为的人。这无限的循环使人绝望。
看似一向悲观冷肃的编剧在剧集尾声给了观众一个慰藉。得以原生家庭对人的影响的确很大,但它并不是不可摆脱的,而停止埋怨,停止质问,学会去原谅、放下,学会去爱就是最好的途径。
在剧末,当海伦愿意尝试用另一种方式重新去爱,当维特尼明白人生中爱比怨恨更重要,当琼妮放下对于母亲的成见,重新相信被爱的时候,她们都找到了与过往,与家庭,与自己的和解方式。
爱很脆弱,它难以抵御时间的推磨,寥寥时光就能把最初的热切消耗。
爱很坚强,相信它的人哪怕在其中一次次受挫,最终凭借着信念也能再度找到它。
爱能走多远,婚姻能持续多久?
爱是宗教,最重要的不在于与之携手的人有多完美,而在于置身其中的人有多愿意去经营和坚守。爱是勇者的奖章,敢于接纳残酷的自我和生活的人,才会真正得到它。爱也是最美的舞,哪怕时间短暂,它每一次翩翩的模样都是生命最终的意义所在。 愿你永远去爱和被爱,在山巅,在海角。
看到这一话的标题就泪奔了,五年了,五年了!这剧向来都是单人视角,这一次在天灾面前首次达到了真实无偏见,在混乱和不安中突现坦诚、真诚与团结。
不仅如此,5x10这一集“山火”“峭壁”“毒蛇”三重自然困境中人的“求生存”为落点,设计实在太精巧太棒了!
追这部剧5年,人类的共情能力使我能和主角感情高度一致,在峭壁下Noah笑出了声,我在屏幕这边也笑出了声。同时剧中每一个人已然像是最熟识的朋友,当在Noah怀里的Helen垂下手臂,忍不住暂停疯狂地去查被响尾蛇咬后多长时间内还有机会救治…
出轨很多家庭都有,但并不是每一个都离开了家庭,Noah也终于道出了真实的想法,想当一次不凡的英雄,定下35岁目标的Alison也确实需要被拯救,但谁有能料这位不凡英雄带来的Drama,反而引发了更多坎坷?这就是现实,残酷而真实!
眼睛愈益清明就不会再为嘴上说的虚假的完美所感动,这部剧撕扯着疼着的真实,感慨和泪水颇丰。
#TheAffair510
Can Noah Solloway be redeemed? 5星完结,最后一集有两个地方处理得太棒了:婚礼上Helen看着歌手和其后的镜头,所有观众都知道要发生什么了,按照爱情故事的常理,这里是抛下一切犹疑和顾虑奔向对方的环节,在Noah开门的那一刻两人会心知肚明地拥吻起来,然而编导并没有这样处理,在所有经历之后,褪去了年轻时的激情,她即使决定遵从内心也没有朝他奔去、而他在开门时的表情更是彻底打碎浪漫主义的幻想,但现实主义的浪漫才是本剧的感人之处;第二处是孩子们决定离开婚礼奔向父亲,这一举动替代了前面似乎缺失的奔跑,作为激情与和解的象征,完成了全剧爱和原谅的结局。
最后一季了吧?第一季的时候可能谁都没有想到这故事能走得这么长久,还越来越醇。
这一季的叙述时间差开始混乱,在第一集中可能还摸不着头脑,但是光看到Helen和Noah还是很高兴,希望我爱的女主Alison的死能真相大白,加入真爱的女主,也是我喜欢的角色,此剧导演是不是对女演员的嘴有特别偏爱,哈哈哈哈。
角色虽来来往往,但每一个都能被充分发挥刻画,台词功力甚为深厚。
最爱的片头,最爱的故事。
这部剧教会了我们什么叫做原谅。
很多事情都在证明生活就是一坨屎,但从没有人告诉你how to fix it,你可以去发泄愤怒的人有很多,但是能够真正付出爱的人却很少,而面对生活,永远无法用一种简单的方式解决问题,或许就是拥抱这一切吧。这一家人真的是幸福的,他们一起经历了这一切,这些狗血难道不就是人生么,这一切风浪过后的平静也会更幸福而不易乏味吧。
最后一集太感动了。我终于意识到,只要深深相爱过的人,无论结局如何,彼此之间就永远有连接。
还是同样的配方,同样的味道…
其实《婚外情事》和《This is Us》几乎是在同一时期拯救我于去年最难熬一段时间的剧集,只不过它相较于后者的正面温情疗愈,这部,可以说相当残酷赤裸了——它打破了道德、善恶的“正确”至上,以毒攻毒般让我直面自己的丑陋和错误。到最终季,它将所诠释的每个角色的人性深度,和从台词节奏所呈现的文学美感,展示的淋漓尽致,更不用说各个POV让你知道,人生,哪有什么纯粹的真相。人的漫漫一生,这简单的命运二字,到底源自基因,性格,原生家庭,还是自己做的每个选择?抑或所有?而更简单的爱字,又是否可以fix them all? 当你犯了错误,你会遭遇内心的挣扎、亲友的背离、舆论的谴责、命运的惩罚——而这些,又是否应该就此否认你的人本身?若你对这一切问题依旧无解,并颇为确定这一辈子不会有解了,你又会如何继续过下去?愿我们最终,都找到自己
直到最终季结束,Noah一人的崖边独舞让我知道,这不是一部简单关于夫妻、子女或家庭之间感情纠葛的故事,它更深入内心,向自我审视,让每个人经历一场离别或分裂最终得以完成内心的救赎。对我而言它不再是一个简单的描述某种家庭分崩离析的狗血故事,它更像一部小说、一篇寓言,让我看到男性、女性、青年人、中年人对真实的赤裸渴望、对欺骗背叛的残忍抉择以及对兜兜转转后再次直面自我与对方时的坦然与从容。再回头重看第一集,将会发现当初一个选择引发的巨大破坏力和对生活彻底山呼海啸般腾挪之后每个人的变化,是如此真实可感,又心生喟叹。
10年一个故事,看完仿佛自己过完了一生
人人上那些弹幕大概都是没有结过婚的孩子们留的,婚姻有什么谁对谁错,一路上一堆堆的事故一次次包容跟抱怨就走过了一生。
真是一个冗长的,俗气的,又浪漫至极的最终季。
近几年家庭类爱情类电视剧里最出彩的一部,每一个角色每一段感情描述得都很细腻。
人的情感和选择的动因是如此复杂,微末之处可能改变每个人的人生轨迹。有人一直问为什么,哪有这么多为什么,不过是下意识的选择,今天想喝甜汤,明天想喝酒大醉一场。难道代表今天喝甜汤的我,明天成了一个失意的醉汉吗?谁能来做评判。其实我爱喝茶,只是今天没有喝而已。为什么?不为什么。这就是人,爱就爱了,走就走了,回头就回头了。只有时间,永不停留。
没有任何文学可以表达如此细腻的情感连接,也没有任何影像可以捕捉如此精确的情感因素.
You saw the whole of the moon, Whitney 婚礼大团圆,感动!
大结局的婚礼好俗气哦,但是是那种可以给满分的俗气。高中生嫁为人妻,身边的兜兜转转又回到原点。大家各自经历着不同的人生又彼此交织,深爱的人一个个缺席,自己还是要硬着头皮与生活和解。老丈人最后那番话,终于让我相信他是个畅销作家了(哪怕是有点痴呆的),一生中有很多机会愤怒,但很少有机会去真的爱别人,不要因为年轻而浪费啊。以及,Noah米兔那段有点想到伍迪艾伦,最后这个海边独舞又很难不令人联想到赵涛……
trauma will pass down generations, unless you pick up the resilience from your 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