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的导演剪辑版,在后面近乎不眠不休看完了这部剧,过瘾。第一集挺意识流的,从第二集进入大砂锅开始,节奏紧凑,台词之黑色幽默,令人发笑,头一次领略到西部片的魅力;从青山进入上海开始,剧情进入另一个阶段,就像高昂的进行曲忽然低沉下来,破败的唱片机借着卡碟的碟片吱吱呀呀歌唱,249经典式的长台词和隐喻像不要钱一样扔出来,逼着你去思考去怀疑去争论去完完全全沉浸在这个世界里,然后懂得一句“送死的人来了”,为之发笑亦发梦……这部剧的人物刻画和演员表演做到了互相成就的极致,非常非常非常喜欢两位男主的成长线,他们的心里都燃着大火,只是没人教他们要去往何处要填满多少燃料才能找到活着的意义,他们都得向中国的山川和大地学习,所以一个烧成了太阳,一个要去寻找他的太阳。我想没有编剧和导演会不偏爱时光这样一个角色,他从泥沼走来,却如阳光般绚烂,他本该生如朽木,却保留着一点赤子之心,他被打碎了做人的根基,却能拼凑出一副不屈的脊骨来。
“少年的中国没有学校 她的学校是大地和山川” 北伐时三人的“少年中国梦”随着北伐的失败最终破灭 十多年历经世事 三人不再是少年: 一人却初心未忘—“六十几岁的人 二十几岁的心 简直是几百年的人精” 当日寇的铁蹄踏遍中原 山河破碎之际 毅然死荐 联合抗日 他叫青山; 一人选择了背叛 毅然将屠刀对准了自己的“少年中国” 只为营造一个属于自己的地下王国 他是屠先生; 一人选择了忘却 圆滑于世 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人和事往上爬 意料之外却情理之中地勾搭上了日本人成了汉奸 在将死之际 才想起最初自己的“少年中国” 他是若水。 表面最后是屠先生赢了 如果不是卢焱和门栓阻止了若水的阴谋 赢的是若水 是否意味着 为了最后胜利 人应该背弃自己的理想做事不择手段? 青山虽死 但他拨下了种子 剧中的种子 是能让组织重生的东西 它不止是那一本隐藏了巨额财产的密码本 它是芦焱的燃烧 它是芦淼的沉着 是门栓的“为了最初的理想而死” 也是时光的那一份“把山河破碎放在心上” 它是信仰 日本人和屠先生真正害怕的 不是青山 而是种子 种子播撒了下去 会生根发芽 然后又长出新的种子 屠先生说“未来的战争 是梦和梦的战争” 若水的两个儿子成了种子 屠先生培养的继承人时光也成了种子 这场战争最终是谁赢了呢 “红日初升” “河出伏流” 种子播撒了下去 永远会有继续做梦的人 梦也许真有成真的一天
从团长过来的,感觉没有团长好,但和其他国产剧相比已经是很好了。
剧要表达的意思也很明显,权力争夺、派系之争在民族危亡,家国破碎时是多么令人痛心,以青山、拉和老陈、何思齐、门栓、诸葛骡子等共党或者说种子们,为了统一抗日战线,周旋在屠先生、若水先生势力中所付出的努力。种子们要做的事情是最困难的事情,改变他人认知,颠覆过往自我,否定为既往道路付出的一切、坚持的一切、牺牲的一切。几乎是重塑和重生。
所以欠老板做不到,哪怕是在经历日本人俘虏,亲身体会到被侵略的欺辱。他知道对抗外敌才是对的,他厌倦了派系之争,可他回到上海后,依旧卷入为若水做事。因若水勾结日本人,他死前终于能杀掉一个日本人,这才是他心心念念要做的事。改变谈何容易啊,哪怕你认知已变,要如何付出行动,过去的经验、关系、像蜘蛛网联结承托着我们,你有勇气面对离开后的自己吗?
唯一重塑自我的人是时光,可时光也是经过门栓的背叛、青山的死、小家的死,友情、亲情、爱情的获得与毁灭。才开始生出真正的自我,要自己去看、自己去想、自己选择。一直都知道自己要什么,为此排除万难的坚守值得敬佩,可涅槃重生,重头再来的勇气同样难得。
兰晓龙真的异常懂人性,明明时光浑身上下都是武器,可他却是最让人心疼的人;何思齐自带光环背景,多条大腿,可他的赤子之心、善良、傻气燃烧的绽放又让人觉得理应如此;暗、阳两面展示给你看,人物特性真实、立体、复杂,牵动着我们的心。不过他的女性角色倒是很纯粹,多是纯净、智慧的,明显的单一特征,少有更复杂的面向。
好家伙是在乱世中的自我选择,冲击更大更艰难并且要付出绝无仅有的代价。那现在我们的自我选择呢,信仰、理想已经没落了。关于生活的选择又何其艰难,希望我们都能找到自己的路,也能有勇气重头再来。
“未来的中国是梦与梦的战争。”
“我要让你看一个人如何为他最初的理想而死。”
“中国人还在抵抗,就像黄河水还在流。” ……
这是一篇剧评,写给一部我认为值得认真对待的电视剧——《好家伙》 简川訸导演,兰晓龙编剧,这个搭配的最美妙结果是,电影画面般构图与调色,有情节有张力的剧本与台词。2012年拍完,2016年才播出,从拍摄到首播其间坎坷不断,从演员到剧组人员为之付出的心血却不止四年。看完之后,我的体验是这样一部质量上乘的电视剧不应该被辜负,值得拿出来谈谈。
从剧情整体来说,这部戏的标签是“谍战剧”“抗日剧”,但这很片面,我从来不觉得兰晓龙只是想写一部战争大戏。《好家伙》的故事背景建立在,1927年4月12日,爆发在国名党新右派和国名党左派与共产党之间的武装政变,国共合作失败。1941年皖南事变后,国名党的反共高潮再一次掀起,故事从这里展开,所有的人物像种子一般的从土地里冒出来,宿命般的相遇,磨难后结束。 从人物设定来说,我从心底里佩服兰晓龙写英雄群像的能力,对我来说非常难从中挑出我最喜欢的角色,如果有我估计这列表会很长很长。事实上人物设置和去年大热的《伪装者》相同,你可以简单的理解为由“军统”“中统”“共产党”三方面构成,但这些身份角色在《好家伙》中表达的比较隐晦,但正是这份神秘感在你不被剧透的情况下更是多添一分解密的乐趣。再来就是非常走心的角色名称,“青山”“若水”“屠先生”传神的表达人物个性,同时你在观看的过程中一定会有新的想象。“铁门栓”是象棋中的一招制敌方法,而这个人物也在短暂的人生中活得像一枚棋子,但我依然曾为他喑哑的诉说信仰万分感动。“时光!”“时光!”“时光飞逝时光也永驻……”时光这名字起的太好了。这一整部戏时光就像阿瑟·克拉克的那句话“我从来没有长大,但我从来没有停止成长。”但时光这个角色太虐心了,为他哭过不止一次两次,可能这背后的意图就是告诉我们,时光流转,成长是要付出代价的,经历痛苦的成长更胜于新生。 从演员表演上来说,除了“屠先生”其他演员都是原声表演,角色的完成度很高,台词功底之深让人看的酣畅淋漓。简而言之是“爽快而别有趣味。”杨新鸣演的“青山”,古怪老头太可爱,他有很多台词柔中带泪,不知道为什么“山河破碎”四个字从他口中说出来我已然感到风雨飘零般的凄凉。我本人是非常喜欢张译的,所以好像无论怎么说都是带有个人感情的。但我坚持认为没有人比他更适合249的剧本,他总是可以把别扭,愤怒,倔强和不忍心演的那么自然,我认为是性格使然,水瓶座在我这里代表了一切神秘力量。如果你很担心这是一部英雄悲歌,那你至少可以在“何思齐/芦焱”这里找到一些温情和调笑。 最后想讲讲我最喜欢这部剧的几个特别之处:
·种子和毒药
整个故事通篇贯穿的两个“意象”,这个构思很神奇。可以说这部剧就是一群被称为“种子”的人护送一个带有希望的“真种子”的密码本去救国救难的故事,这是最浅层的含义。但我更愿意想象它的象征意义,一群不明身份的人由“惊蛰”而起像种子破土而发一般从各地冒头,也正因为每一个人都有一颗种子每一个人都愿意自己就是新中国的希望,不惜代价的去“送死”,直到有一日种子可以遍洒“种花家(顺手安利《那年那兔那些事》)”,开出一个和平美好的祖国。而毒药是一个代表“死亡与结束”的意象,它在不同的角色手中转换,不断升华其简单意象。直到最后你会发现用既定的方式死亡并不是件了不起的事情,只不过是“人固有一死”罢了。 ·少年中国 戏中一句台词重复多次,改自台湾诗人蒋勋的《少年中国》:少年的中国有新的学校,她的学校是大地和山川。少年的中国有新的老师,她的老师是大地的人民。 但我依然更喜欢兰晓龙笔下的“少年中国”,我喜欢若水在最后背靠滚滚黄河,脚踩默默黄沙高喊:少年的中国没有学校,他的学校是大地和山川!我曾说249是我看过最会写青年志气的,总会让人产生共情,备受鼓舞。青山老头总是被质问“你为什么总是把六十岁过成二十岁的模样”,这几乎是我的愿望。后来我渐渐相信可能信仰真的有奇迹吧。
·黄河,母亲 剧中有一段戏: 黄河岸边,双车非常虔诚跪拜母亲河。 时光说:你是上海人,要拜也是拜长江啊? 双车说:都一样,都是中华之河,妈妈河。 时光恍然,他终于明白了,也对着黄河磕头。 山河破碎中,长江黄河都一样,就像很多的生离死别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说也都一样,自相残杀的日子是没有希望的。 前两天看微博热搜,李晨在黄河边主持《黄河大合唱》的节目里哭了,或许是节目效果,但我更愿意相信真的有情怀击中了他。 希望真的可以“青山在,人未老”,希望做个好家伙。 后记 《好家伙》对我来说很特别,它几乎在我2017年觉得最没有希望的一段时间出现在我生活里,所以我总说“信仰”救人与谷底。我一度为了这部戏把签名都改成“我唯一觉得对不起你的,就是再也不会有人给你安慰”,这句话曾是我最大的慰藉。如果真的相信人的成长在一瞬间的话。 前两天看到一句话形容兰晓龙的《团长》很有意思: 入坑只需要情怀和脑子,出坑除非你把灵魂和骨头埋在禅达。这可能就是我和其他喜欢他的人一样的地方吧,在心里做了一件特别轰轰烈烈的事。
好剧无人赏。
兰小龙的剧和阵容还是挺靠谱的。
片子还是个好片子,249的本子有点深,张译好感。
虽然收视不是很好,但确实是一个好片子。兰晓龙的故事还是适合自己编剧。有没有人觉得这个戏里张译特别有少年感?
战长沙加生死线?全是熟人面孔,四星给兰晓龙,再加一颗给张译。片子比较慢热,渐入剧情了!
如果团长没死,且连着迷龙的份一起活下去,就是个青山先生的样子。而时光是还没变成唐基的啸卿啊。这剧看得非常轻松,笑点如此密集而不捅刀,感觉啊249变得温柔了。又或是团长后遗症,所有的刀,都在事后回戳。(问题还是有:道具、化妆功夫下得略少。龙套更是...如此聪明台词让缺机灵的人念,简直惨
少年的中国,没有学校,他的学校是大地和山川。这部剧评分上不了8.5是豆瓣之殇
期待值过高,认为兰晓龙的作品不会差,所以开播之后有心理落差。开始几集剧情离奇难懂莫名其妙,故弄玄虚。耐着性子看下去剧情还算新颖,主演的演技在线,制作也算良心。
有厚重感,比较慢热的一部片子,看下来很不错。兰小龙+张译+李晨,有品质。
四年前的电视剧放到现在,许多生硬的阉割和怪异的切换都能看出这部剧换来播映经历了什么。不过能够播已经是幸事。不得不承认导演的功力还差一截,如果还是孔笙的话绝对是一流水准
九爷如果遇上一个好导演,是要逆天的。目前还是团长最接近九爷的气质,荒诞戏谑,阴阳不明。
249的世界曾三次为张欣造神。史今是女娲是母亲,折损耗尽满身心力,甘愿以自己的路铺就他人,把一滩泥巴捏出人形。孟烦了,那么怨天尤人的孟烦了,你看他是满心怀疑和恶毒的不信,剖开却是年轻又苍老的灵魂,内里藏着曾经熊熊燃烧又倏然扑灭的灰烬——蠢蠢欲动的灰烬,它们还在试图燃烧。多么饱满立体让人痛惜的一个人,你没法不爱他。最后是芦焱,以水做成用焰包裹的芦焱,在我看来是249笔下欣最坚韧的一个角色,这种坚韧不同于顽石,是积少成多滔滔不绝的河流,历经万险只抵达汇入深海一个终点,所过之处棱角粗砺皆被无声磨平。从芦淼到芦焱不止水与火的转变,更是水与火的交融。他的内心是温柔但能翻覆的江河湖海,灵魂是燃烧十四年还不肯熄灭的火焰。
李晨真是捡了个好角色
不忘初心,坚定前行。ps:张译真是个好演员
“少年的中国没有学校,他的学校是山川和大地。”看见这句台词我知道,这剧追对了!(张译出品,必属佳品)
都没认出来张译就是董小凤。。演的太好了 五星
区分智商级别和人性分类的剧。
少年的中国没有学校,他的学校是山川和大地。张译是个戏疯子,李晨这部剧里也不错,其他配角也很赞,最近晨冰两口子确实让人很意外。
这种主角们都不干正事,每集就两人一对儿谈家国天下谈哲学谈人生的调调真是太合我的口味了!一部神奇的抗日剧。
这质感才是国剧该有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