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反时代,胶片依旧永恒
关于柯达克罗姆胶卷:是柯达推出的首款彩色胶卷,2009年停产,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 父与子之间的关系,除了漫画书里展现给我们的,还有很多的亲子关系,是那样遥远而陌生的。
在这部影片中,父亲喜欢摄影,喜欢自由,可他又喜欢用胶片记录这个世界,喜欢这样怀旧的记录时光,即使是已经被数码相机充斥,他依旧坚持使用胶卷相机,也就有了在他生命尽头发生的这个故事。
在这部影片中,父亲喜欢摄影,喜欢自由,可他又喜欢用胶片记录这个世界,喜欢这样怀旧的记录时光,即使是已经被数码相机充斥,他依旧坚持使用胶卷相机,也就有了在他生命尽头发生的这个故事。
这是一部小众的电影,只有不到五千人标记,总分7.7,但我却想要给它打上五星。不仅仅是因为这是一部关于摄影、关于胶片、关于柯达的故事,也是一部关于音乐的电影。
“Shot on 35 mm Kodak Film.”
整部影片用35mm胶片拍摄,对影片剧情的简介很简单:
“一对父子前往堪萨斯州,他们想在柯达公司最后一间柯达克罗姆胶卷实验室关闭之前冲洗照片。”
和胶卷一样,故事轻盈简单,和胶卷中定格的事物一样,有着很重的分量。
影片的一开始并没有对父亲的职业作出很强的指向性,只是告诉观众父亲已经事业有成,喜欢音乐。
即使生命已经垂危,却愿意把最后的力气花在打鼓上,并且有自己专属的乐房——一间玻璃屋子,当鼓声响起,穿透玻璃,情绪与力量更加丰富与感性。
儿子受父亲的影响喜欢音乐,当上了乐队的经纪,不太幸运的是,中年的他,还没有车,没有签下过知名的乐队,甚至面临失业的危险。
连接几十年未曾见面的这对父子的纽带,就是父亲的生命快要走到了尽头,重要的是,陪伴了父亲一生的柯达胶卷,或者说,父亲用柯达胶卷,去让这个世界的真实被保留,在父亲的垂暮之年,柯达宣布,最后一间可以冲洗柯达克罗姆胶卷(Kodachrome)的实验室,也即将关闭。
父亲最后的愿望,是和儿子一起驾车去遥远的另一端,冲洗他最早的作品——还保留着的四卷胶卷。
即使是这样,作为儿子甚至不愿意和父亲吃一顿饭,最后还是因为血浓于水,坐到了一起艰难的共进晚餐,但饭桌上的言语却不是那么和蔼,争锋相对在每一句话里,然后不欢而散。
我不想过多的叙述父与子相互妥协踏上旅途的过程。
因为整个影片最让人动容的地方,是他们去往胶卷店的这条路上,也是父亲与儿子和解的一条路,这趟路途,有美国西部的风景,有黄昏下的老式敞篷车——这是父亲开了多年却没换的车。
虽然影片从一开始所塑造的父亲的形象,是那样自我,顽固、甚至自私的一个人,但他却喜欢胶卷,喜欢有年代感的物件。这也就注定了,他的一生,与胶卷,是相互成就的。当胶卷面临死亡,他的生命,也将走到尽头。
护士Kern,她拥有天使的面庞,也拥有着能够包容与理解他人的心。
影片虽然讲述的父与子的故事,但她却是推动父与子关系从僵硬到柔软的重要存在,从一开始劝说儿子Ryder去与父亲相见,到踏上旅途。毫无例外,她与男主人公Ryder延伸出了一条感情线。
戏剧性的是Kern没能够陪伴父亲走完最后一程。
父亲最终还是没能够挺过去。
父亲的死亡,也象征着柯达胶卷时代的彻底终结。
在抵达实验室后,儿子看到了父亲在事业上的光环作为观众的我们,也才知道,原来父亲已经是世界著名的摄影师了,在这里的实验室,在他人生的最后一天,他说:
“我们都很害怕时间,和它继续前行的方式、事情消失的方式,这就是我们为什么成为摄影师。我们本质上是保护主义者,通过拍照来让时间静止,让瞬间成为永恒。”
这是父亲对于摄影的释义,也是对人生的释义。父亲花费了一生的时间去摄影,甚至失去了家庭,失去了至亲之人的理解与尊重,在生命的尽头,他终于收获完整的人生。
在他告别人间的那个夜晚,所有的摄影师们夹道送别,这是对他一生事业最大的肯定。这段有裂缝的父子关系,也得到了儿子的释然。
这四卷早期的胶片作品,送到了儿子的手中,当这些胶片投影到幕布上,一幕幕闪过的是他的童年,还有一个幸福的家庭。父亲一开始的摄影对象,就是他爱的人们,他的母亲,还有他。
如果恰好你也喜欢用胶片去记录这个世界,如果你恰好有时间,就去感受这部影片里,保留的旧时光,每一帧的镜头里,都有那股藏在胶片里的温柔与力量。
最后附上,这张影片中出现的音乐,他们都是上个世纪的声音,拥有着和这部影片一样的柔情和力量。
分享专辑《Kodachrome (Music From The Netflix Original Film)》
本文转自公众号:一个罐头
现代人对快速获得结果的渴望越来越强烈,很多因为过程才会有的美好和快乐越来越少,无论有再多的不舍,都抵不过人类想要“发展”的雄心。胶卷的消亡,就是众多不舍却注定消失的之一。
影片从一开始我就知道结局会如何,甚至知道那四卷等待全世界最后一家胶卷店冲洗后的内容会是什么。说实话,当这些想法出现在我脑中的时候,我对这部电影慢慢失焦了。我没想到,连我看电影的习惯都被在电影业的快速“发展”中潜移默化改变了,幸好,不管电影开始15分钟能否吸引我,坚持看完是我不变的固执。当然,结局和我一开始就知道的一样。当然,我也依然被感动了。
老爷子在走进胶卷店之前换了礼帽,所有赶来冲洗胶卷的摄影师因为老爷子的离世按亮了闪关灯,男主拿起了他年少时最喜欢的鼓棒…我都胸口发烫。
这是一部好电影。因为它让我重拾了关于享受过程的美好,就算你从一开始就知道故事的结局会如何。如同,我们每个人从出生的那一刻起不就都知道自己的结局会是什么,不是吗?
老爷子说:数码跟胶卷的区别就像是去摸一个经过手术隆过的胸,无论看起来多美,都是假的。
关于柯达克罗姆胶卷:是柯达推出的首款彩色胶卷,2009年停产,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
父与子之间的关系,除了漫画书里展现给我们的,还有很多的亲子关系,是那样遥远而陌生的。
在这部影片中,父亲喜欢摄影,喜欢自由,可他又喜欢用胶片记录这个世界,喜欢这样怀旧的记录时光,即使是已经被数码相机充斥,他依旧坚持使用胶卷相机,也就有了在他生命尽头发生的这个故事。
这是一部小众的电影,只有不到五千人标记,总分7.7,但我却想要给它打上五星。不仅仅是因为这是一部关于摄影、关于胶片、关于柯达的故事,也是一部关于音乐的电影。
“Shot on 35 mm Kodak Film.”
整部影片用35mm胶片拍摄,豆瓣对影片剧情的简介很简单:
“一对父子前往堪萨斯州,他们想在柯达公司最后一间柯达克罗姆胶卷实验室关闭之前冲洗照片。”
和胶卷一样,故事轻盈简单,和胶卷中定格的事物一样,有着很重的分量。
影片的一开始并没有对父亲的职业作出很强的指向性,只是告诉观众父亲已经事业有成,喜欢音乐。
即使生命已经垂危,却愿意把最后的力气花在打鼓上,并且有自己专属的乐房——一间玻璃屋子,当鼓声响起,穿透玻璃,情绪与力量更加丰富与感性。
儿子受父亲的影响喜欢音乐,当上了乐队的经纪,不太幸运的是,中年的他,还没有车,没有签下过知名的乐队,甚至面临失业的危险。
连接几十年未曾见面的这对父子的纽带,就是父亲的生命快要走到了尽头,重要的是,陪伴了父亲一生的柯达胶卷,或者说,父亲用柯达胶卷,去让这个世界的真实被保留,在父亲的垂暮之年,柯达宣布,最后一间可以冲洗柯达克罗姆胶卷(Kodachrome)的实验室,也即将关闭。
父亲最后的愿望,是和儿子一起驾车去遥远的另一端,冲洗他最早的作品——还保留着的四卷胶卷。
即使是这样,作为儿子甚至不愿意和父亲吃一顿饭,最后还是因为血浓于水,坐到了一起艰难的共进晚餐,但饭桌上的言语却不是那么和蔼,争锋相对在每一句话里,然后不欢而散。
我不想过多的叙述父与子相互妥协踏上旅途的过程。
因为整个影片最让人动容的地方,是他们去往胶卷店的这条路上,也是父亲与儿子和解的一条路,这趟路途,有美国西部的风景,有黄昏下的老式敞篷车——这是父亲开了多年却没换的车。
虽然影片从一开始所塑造的父亲的形象,是那样自我,顽固、甚至自私的一个人,但他却喜欢胶卷,喜欢有年代感的物件。这也就注定了,他的一生,与胶卷,是相互成就的。当胶卷面临死亡,他的生命,也将走到尽头。
护士Kern,她拥有天使的面庞,也拥有着能够包容与理解他人的心。
影片虽然讲述的父与子的故事,但她却是推动父与子关系从僵硬到柔软的重要存在,从一开始劝说儿子Ryder去与父亲相见,到踏上旅途。毫无例外,她与男主人公Ryder延伸出了一条感情线。
戏剧性的是Kern没能够陪伴父亲走完最后一程。
父亲最终还是没能够挺过去。
父亲的死亡,也象征着柯达胶卷时代的彻底终结。
在抵达实验室后,儿子看到了父亲在事业上的光环作为观众的我们,也才知道,原来父亲已经是世界著名的摄影师了,在这里的实验室,在他人生的最后一天,他说:
“我们都很害怕时间,和它继续前行的方式、事情消失的方式,这就是我们为什么成为摄影师。我们本质上是保护主义者,通过拍照来让时间静止,让瞬间成为永恒。”
这是父亲对于摄影的释义,也是对人生的释义。父亲花费了一生的时间去摄影,甚至失去了家庭,失去了至亲之人的理解与尊重,在生命的尽头,他终于收获完整的人生。
在他告别人间的那个夜晚,所有的摄影师们夹道送别,这是对他一生事业最大的肯定。这段有裂缝的父子关系,也得到了儿子的释然。
这四卷早期的胶片作品,送到了儿子的手中,当这些胶片投影到幕布上,一幕幕闪过的是他的童年,还有一个幸福的家庭。父亲一开始的摄影对象,就是他爱的人们,他的母亲,还有他。
x
如果恰好你也喜欢用胶片去记录这个世界,如果你恰好有时间,就去感受这部影片里,保留的旧时光,每一帧的镜头里,都有那股藏在胶片里的温柔与力量。
最后附上,这张影片中出现的音乐,他们都是上个世纪的声音,拥有着和这部影片一样的柔情和力量。
分享专辑《Kodachrome (Music From The Netflix Original Film)》
本文转自公众号:一个罐头
配乐,台词,镜头,色彩,都恰好击中我的审美,是2020最喜欢的电影之一了,奥妹真好看,爷爷真酷,很真切打动人心的故事,没有任何追求fancy,追求深刻,追求刺激的意图,可就这样的单纯的讲述,用各种语言去传达的那种情绪,才最真诚,就像胶卷,没有光圈,没有焦距,只是用心去捕捉,用心去呈现。
我们拍照是为了留下时间,make humanity tangible, we are all conservatives, true.
1.四星半。2.有人说剧情偏弱,确实,最后看照片的结局闭着眼都能猜到是什么照片,而且两个人其实不用最后这个看照片的情节,也已经和解了,我以为儿子最后会选择不看照片让照片和父亲一起埋葬,因为他心中已能坚定,他已和父亲和解,他能坚信,照片就是他和妈妈,可惜还是用了个比较套路的结局,但是前面的剧情其实很有代入感,从冲突矛盾,到一步步走向释怀和解,里面涉及的亲情友情爱情,也和现实一样,不那么完美,但却足够温馨,所以也许他没有肖申克这些神片那样引人入胜的剧情,但这却有种润物细无声的代入感,这样的剧情不能称为神作,但至少我觉得,能让我有代入感的电影剧情,也绝对不算平庸。3.这是一个讲和解的故事,儿子接受了父亲为了事业忽视他,但其实深爱他的事实,父亲接受了儿子恨他那么久,最后再多弥补自己也觉得不够的事实,当然不仅仅是父亲和儿子的和解,其实也有自己和自己的和解,也许我们都没有必要揪着以前的错误不放,及时放下过去,放过自己,才能更好的珍惜时间,珍惜眼前人。4.时间总是人类敌不过的东西,摄影也许无法永恒,但是人类对抗时间的一种方式了,当然还有爱的延续,这一切都是人类延续时间的一点点方法。5.是一部值得自己安安静静看完的电影,是一部越长大越有感悟的电影。
这是一篇不像影评的影评。
之前偶然在淘宝上看到柯达幻灯片,带有柯达红色字样的白色框内的一张胶卷,一张卖2-6块钱不等。当时很好奇这种照片是怎么拍摄出来的。几个月后非常凑巧地在这部剧中找到了答案,其实所用相机和普通胶片机是一样的,所用的胶卷是柯达克莱姆胶卷,应该只是最后的冲印方式以及放映方式不同吧。
剧中的取景、色调以及构图真是赏心悦目,背景音乐也是恰到好处。
人们从前拍摄是为了记录生活,是为了把时间停下来,定格在那一刻。而如今,数码相机的普及让人们可以随时随地拍摄照片,镜框内少了些深思熟虑的构图,原片需要靠大量后期粉饰,快门变得廉价,拍照没了仪式感。所以现在很多博主会去买胶片机摆拍,或是跟大家安利一些ccd之类的,使得胶片机又重现在大众面前。
很难去评判数码相机的出现对胶片机而言,到底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当时的人又怎能想到,柯达这样一个公司最终的结局竟是被时代淡忘。这有点像传统纸媒的没落,每次看到某家书店倒闭亦或是报刊亭荒废,都有种说不上来的惋惜。
希望我们无论身处哪个时代,心中都能保留最初对胶片、对报纸、对cd的那份仪式感吧,不要被铺天盖地的短视频、实时更新的热搜淹没。
——时光或许会带走过去的印迹,但你可以选择保留。
最后一起来欣赏一下剧末的几张照片吧。
柯达也致敬了,摄影师也纪念了,父子情也说了,四平八稳,离牛逼差一脚。
3.5 抢救逝去的时光和我们的记忆。最后十分钟真叫人流泪,摄影师凝视相中人,而相中人各有自己的凝视。想起爸爸去世后,找到他珍藏起来的底片,是我们一起在我的幼儿园里拍的,当时我全托,大概是他去看我吧,具体也忘了,反正就只有我俩,或只有他拍的我;他妈的这一刻好想他啊!
很久没有看到这种让人看完很走心的电影了,最后甚至看哭了,喜欢这类剧情片,公路桥段的风景好美,胶片的质感也非常棒,演员也都喜欢,很不错了。ps.不知道为什么Netflix显示分级是mature 15。。
很轻的故事,很重的人生。
该片大面积冗长平庸的对话和剧情也掩盖不了其中短暂炸开的才华火花,那几个片段就是说出了一些永恒不变的大道理,那些值得一遍一遍重复的道理。宽恕别人,宽恕自己,人生的意义如何实现,如何留存,艺术的真相是为了什么,它讨论得还不错。歌也好听!
Nothing gets better when music meets photography while being on the road
看完电影,边听OST边翻老照片,结尾曲真奇妙~
Film与DIgital,父与子,旧时代和新时代。“我们本质是保护主义者,我们通过拍照来让时间静止,让瞬间成为永恒,人性是有形的。”
“我们都很害怕时间,和它继续前进的方式、事情消失的方式,这就是我们为什么成为摄影师。我们本质上是保护主义者,通过拍照来让时间静止,让瞬间成为永恒。”
突然,在最后播照片那一刻,崩溃...突然,想起了,消失在我生命的父亲
作为一个摄影专业的毕业生,结尾处哭的不能自已,我们都是保守主义者,都曾想用某种方法来留下时间,然后我们便选择了拿起相机。
父子和解的老套路,唯一的惊喜是导演拍摄用的35mm胶片,画面上浓浓的质感。
一星给奥妹,一星赠音乐,一星敬菲林,一星送金句,最后一星遗父子情~
有些颓弱无法避免,例如唱片、胶片,甚至生命。但总有些什么无法被击败,例如爱的延续和更迭。
喜欢,生日快乐🎊!
一个时代的谢幕
美国人喜欢开车境内跨洲跑的很大原因是没有过路费和油价便宜
情节不用看就能猜到,肯定是那么个过程,那么个结尾。但是喜欢没什么办法。
或许后来走偏了,开始时是美好的,一生波澜壮阔,落幕时也令人惋惜。老头如此,柯达也如是。老头作为父亲的形象是原创,摄影师的形象却是取自Steve McCurry,最后的kodachrome是在他手中,片中的伟大事迹和片尾照片用的也都是他的。整个影片的色调确实就是kodachrome的,暗部死黑,整体偏洋红,对黄色表现特别好,对蓝绿色比较抑制,以至于开头我还以为是70年代的故事。老头死时,摄影师们夹道送别,闪光灯冲天而闪,我当时就热泪盈眶了,一个人在事业上能获得的最大褒奖不过如此,《美丽人生》里主角收到同事钢笔的礼遇恰似相当。但不管事业如何,一个人一生中的最大成就,仍然是自己的孩子,最大享受仍然是家庭。人生得意,岂得两全?
05.27为了一卷菲林去拍一部电影,这当然……absolutely good!// 08.16一个典型的美国家庭故事,但是讲得真棒,音乐,摄影,公路旅行,伤感又治愈。/老爷子离世时,所有后辈和同行们用闪光灯送别,看到这儿直接泪奔。/最后,向Kodak公司致敬,徕卡M4-p是台好相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