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尔斯打死Bast是因为他搞大了Helen 肚子让家族蒙羞,整个影片非常还原书本,刻画出EMFoster一向想要讽刺的英国中产阶级的虚伪弊端。老Wilcox默许女儿把老婆留给梅格霍华德的遗愿烧掉,转而向梅格求婚以让她合法住进来,算是安慰自己也成全梅格的虚伪做法。
另外Bast眼神表现太生动了,如果不是眼神,说他是上层阶层也有人信。偏偏就是他犹豫的不自信的眼神,表现出了阶级分别。
这片子对于看过原著的人来说应该挺完美的了,如果不熟悉情节看影片,确实有需要推敲的不解之处了。
虽然回避看文艺片,但能打动我心的还只能是文艺片,even这部在我看来no point的《霍华德庄园》。 看这部电影是冲着才女艾玛汤普森。她在片子饰演维多利亚时代英国优裕的而又有文化的中产阶级,热爱诗歌与小说,颇为感性,也因此与富有的病弱的邻居家太太相识,追忆往事,因而结下友谊,邻居太太去世后前立下遗嘱将充满回忆的乡间别墅留给她,在她不知情的情况下,邻居主人与一对儿女将此遗嘱烧毁。 然而缘分并未了,因偶然的路遇与闲聊及礼节性的拜访,她那富有的鳏夫邻居爱上她,求婚的场面颇具戏剧性:她要搬家,邻居请她去看房子,正是自己那大房子,因为充满对亡妻的回忆而愿意出租,在参观房子的过程中,他对她说他们可以share这所房子,女主人公说“好”, 邻居“我想你不懂我的意思,我在向你求婚” “我明白,回家后我会写信给你” “我应当买辆新车吗” 她走上阶梯,去吻他。 有爱吗?更象简奥斯丁小说中那个时代的多数人的婚姻态度,因为双方门第财富相当,well-matched,所以同意,爱,在开始是没有位置的,能否培养出,正如赌运。现在这时代,这样的婚姻观,也并不少啊。 女主人公的妹妹,在夜色中激发的冲动下曾与邻居的次子短暂订婚,但因其为次子,不能继承遗产,no money,第二天早晨双方都清醒,婚约随即解除,她并不感伤心,或假装不伤心,本来啊,只是well-matched的婚姻,唯一担心的只是已经告诉自己的姨妈,要赶紧遮盖此事。 随后,姐妹俩偶遇一位喜欢阅读爱幻想的小职员,在对文学艺术的热爱上颇有共同话题,这是为啦看晨光初现而在森林终夜漫步的年轻人。随后,因为错误的建议而导致他失去工作,在那个年代,职位何其难寻,内疚之下,妹妹尽力帮助这位年轻人,可是这样的年轻人都是很重视自尊的,对吗?甚至很固执地承担不应由他承担的责任,他与偶遇的一位风尘女子有肉体关系,之后因怜悯而与她结婚。妹妹听得这样的故事,何其符合文学作品中有高尚节操的人,因而在密林中也发生极其浪漫的一幕。之后,妹妹怀孕,远走欧洲大陆。 姐姐结婚啦,富有的丈夫与前妻的儿女对她严防死守,以防她染指他们的财产,包括本应属于她的霍华德庄园。相敬如宾之下,隐含她多少的委屈求全,她想介绍那失业的职员进丈夫的公司,丈夫说“这次我答应你,可是只有这一次,你和你的妹妹不能养成这样的习惯”;偶遇丈夫从前的情人,丈夫立即对她咆哮要解除婚约。丈夫允许她将自己的家俱放在无人居住的霍华德庄园,她要盛赞丈夫“so kind”。 妹妹临产前回英国来拿自己的书,被姐夫一家发现怀孕,姐姐怕她太辛苦,因此向丈夫请求让妹妹在霍华德庄园住一晚,丈夫说“不,住一个晚上,就会想着两晚,然后就不会走啦。”她涕泪交加相求,他郎心似铁。 悲剧在第二天早晨发生,小职员,或是这片子中惟一情真之人,来找妹妹,却被盛怒的姐夫家长子打死,因为“我父亲结啦什么样的亲事啊,给他带来这样的麻烦”。 妹妹在看见小职员时百无表情,他被打时她未见惊慌,死去时她未见特别悲伤。或许,她的所为只是成全自己的拯救情怀、浪漫情节。 长子因杀人要被判罪,姐姐本来准备离开他而与妹妹去欧陆,却因不忍见他失去长子的悲痛而留下。丈夫平分财产,因为无人对在乡间的霍华德庄园感兴趣,因而留给她,她终于得到自己应得的东西。 为什么这影评中所有人都没有名字?因为这所有的悲伤具无甚特别,剧中人的似乎没有自己的情感,在按照社会的规则安排自己的生活:财产分配、婚姻,少有个人的情感发生。 除啦那个死去的小职员,也许这是他早逝的原因,未必是憾事,这样的冷冻的世界,容不得梦想。 佩服这影片的导演,他何其会克制自己的情感,表现这凌乱一切,如果这片子有中心点,那么可说是围绕社会规则,围绕财产。导演和观众一起旁观名利世间,剧中人无情无梦,你我又何必动情。 还是有令人感动处的,有次丈夫与妻子及内弟讨论妹妹的事,长子进来,说了一句“怎么令我们这么为难”,丈夫请他解释“who is us”,不停地追问,长子出去后,他跟出去说“也许我的妻子太善良,不在乎你所说的话,but ,I mind for her “。这鄙俗的人,他,是真心地爱他的妻子的,爱钱,也爱她。:) 算是这影片中唯一“爱”的亮光。
6/10。不可否认伊沃里是还原英国古典气息最到位的美国导演,把原著中全部细节搬入电影保持一成不变需要很高的剧本掌控才华,只是这样看起来更像单纯把书页图像化毫无灵魂的照葫芦画瓢,隔靴搔痒,流水乏力,虽然结尾爆发出来了,但唯一俘虏人心的是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
我不喜欢福斯特,他的小说情节总是很牵强,霍华德庄园是这样,印度之行更是这样,看得见风景的房间稍微好一点。我也不喜欢他的角色,道貌岸然得很厉害,没有什么值得同情的人,没有人可以让我identify with,总之没有什么可以让我喜欢的。连他的irony也不讨人喜欢。
好沉闷。高雅与市侩的矛盾,姐弟三个经常在楼梯上俯视对外造成压迫感,获奖的女主角演的够过敏,神经兮兮的片子。倒是把英国的好演员都搬来了。
虚伪的探讨新旧阶级冲突的英国电影,最后bast的死和他可怜的未受教育的妻子(她的寡妇生活在结局甚至没有提到)成为最终安静和平结局的牺牲品,完全是ivory的一次倒退,画面和结局的轻快可爱简直令人作呕,比起看得见风景的房间简直是全面退步
@资料馆。三星半。“有趣的人没有房子。”而广厦万间的阶层,是否愿意,又在何种条件下愿意留宿你哪怕一个晚上呢?艺术是上层才配享有的消闲,偏偏上层无论表面如何,内里往往视沉迷艺术为幼稚与疯狂,总不会跟着北极星,在黑暗里走上一夜。中产倒最易滋生浪漫想象,但面对可能阶层跃升的求婚,回应快得可以让求婚者和观众一起措手不及。三个家庭,上流中产与无产者,你选择与谁共情?一个细节,Meg把家当搬入霍华德庄园时,摆上书架的是狄更斯。最后砸到Mr.Bast身上的恐怕也是。狄更斯温情的人道主义何尝真正影响他们呢?片子最后让我切齿的还有海伦对汽车那自然如家人式的一挥手。可怜的Jacky命运如何了呢?p.s. 片中有一场灾难式的淡入淡出剪辑,完全不明白用意为何。
一,这个阶级的人真是超级的惺惺作态,而且还不知道为什么要撒谎啊什么的;二,英国完全没有男女授受不亲的问题,可以随意表达情感,随意接触,随意说话;三,为什么一个死老头来了,会很愿意嫁给他呢?太奇怪了。但是这种英伦味很对我胃口
以我现在的状态,在看完此片和自杀之间,我宁愿选择后者......短评里除了带“英伦”两个字还敢有点新意吗?
这种古典式的英国电影看多了真会上瘾…更何况里面全是戏骨。
很多对话场景用淡入淡出的方式中断节奏,比较技巧性地让故事变得含蓄,好像悬疑警匪中见得多点。没有什么罗曼史,感情与礼仪与阶级与自私的人性互相打断,结局因为Charles的失手杀人造成,看上去真没有来由,也完全可以避免。但给了故事一种况味,这些事本来就是歪歪斜斜的。
没有长日留痕的那种虐,但阴郁的感觉自始至终萦绕心头。Wilcox父子着实刷新了我对hypocrisy一词的认知,果然最后报应就来了。当然这样的故事哪里都会有的,只是如今还有几人能拍出这等质感。『黎明不是美好的,放眼只见朦朦的灰』。
女性意識和階級批判:Helen對霍華德莊園主人的針鋒相對以及下層知識份子Leonard的援助都表現出她對社會階級對立的敏感和反抗,而與Leonard之間無果的愛情悲劇則是社會地位懸殊的必然結局;而Helen和姐姐Margaret性格與處事的差異適可對比傲慢與偏見中的Elizabeth和Jane,現代與傳統的衝撞與包容和解。
這怎能算作悲劇,它分明是比悲劇更加慘淡而平凡的現實。
伊沃里生涯高峰之作,第三次改编福斯特小说,获戛纳45周年纪念大奖,艾玛·汤普森加冕奥斯卡影后。1.艾玛真的是眼角眉梢都是戏,也有点本色出演的感觉。她饰演的玛格丽特始终是影片的道德核心,塑造了一位近乎完美的女性形象,善良,宽容,智慧,温和。务实而隐忍的她也成为上层与下层阶级间的中介沟通者。2.浪漫而执著的海伦有点继承德国浪漫派的感觉,巴斯特为一睹黎明天光而徒步夜游于蓝花丛的画面也是典型浪漫派场景,家族姓氏施莱格尔更与浪漫派理论奠基人相同。3.玛格丽特似乎命中注定能得到霍华德庄园,一如各种遥感与巧合、总是将她认成女主人的老管家,还有那棵树干上嵌着猪牙的老栗子树。4.维尔比演的查尔斯总是咬牙切齿,无情而傲慢,与[莫里斯]迥异,又不无喜感。西蒙·卡洛第三次与伊沃里合作,打酱油音乐家。5.倒下的书架。(8.5/10)
#重看#较之原作的内敛克制与更庞博的体量,电影在处理情节上显得戏剧化了些,人物性格更强烈凸显,尤其是妹妹的理想主义情结与务实姐姐之间的对比,然而最终的心意相通,也不枉威尔克斯太太一番托付——这种基于女性间的相知相惜突破阶层的壁垒,相当温暖感人,且不仅奠定后续剧情推进,也为延续强调阶层融合提供庇护。完全关乎阶层分化问题,姐妹俩成为上下两层的中间层,即可上升到浮华上流,亦可下沉至草芥下层,成就一幅彼时社会的全景图;富人可以重新开始一百次,穷人拥有读书或音乐等艺术爱好也是一种奢侈,所有恩怨始于并终于霍华德庄园。布景优雅,田园风情令人沉醉,尤其是巴斯特梦游般徜徉于蓝紫花地,行走在绚烂的梦里,生命如流星。
虽然只看过两部James Ivory改编自福斯特小说的电影,他在我心目中已是继维斯康蒂之后拍古典剧最好的导演!
繁华落尽,庄园绮梦。同样的班底主创编导,与《告别有情天》呈现的风情韵味截然不同。英伦上流阶级对底层人民的淡然漠视,一场房屋继承权引发的一地鸡毛,现实主义姐姐与理想主义妹妹之间的思想碰撞,以及暗流涌动尖锐犀利的阶级矛盾。然而最最讽刺的是,主角们在经历了一系列的世事变故分崩离析,居然还能够毫无芥蒂的共处一室,可见贫民也不过是中产握手言和岁月静好的牺牲品而已。
一个极其自私狠毒的人,娶到了2任善良的妻子,这是怎样的幸福?也许上帝是公平的,他的儿子,女儿儿媳又是怎么样的傻瓜!
经典国配【2021-2-27电影频道重新译配再看】
4K修复版放映,霍华德庄园作为贯穿始终的叙事装置串起了发生在几年时间里几组角色之间的情节剧,这种叙事方式不禁让人回想起Madame de,与后者不同,本片更着重于刻画这几组角色身上由阶级差异所带来的冲突,以及那些超越阶级禁锢的共通人性,基于原著,本片是具有丰富内涵的20世纪初英国阶级生活特写
难得佳片,与老马丁的《纯真年代》可相媲美,生活细节阶级矛盾交织一体,内敛视角中蕴含汹涌尖锐的人性对比与对社会出路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