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太秦物语)
不得不说,看完真的被京都的平静美到了~想在那里生活,去细细感受每一刻的京都,无论是清晨宁静的街道,还是在落日余晖下行驶的电车,还是质朴善良的当地居民,都让我非常向往啊~感谢导演完美的通过镜头展现出来京都的美景,值得一看~
如果给你一张车票,你愿意和我走吗?
我想前两年的我一定会走吧~我甚至觉得女主为什么不去?有一个这么疯狂爱慕你的男人,难道不应该把握住吗?轰轰烈烈的恋爱才是青春啊。
不过京子的心我也是能够体会到了,如今看似简单朴素的京都,曾经也是繁华喧嚣的电影商业城。然而繁华过后终究也会迎来平淡,而你也会发现平淡中幸福的感觉才更真实。青梅竹马和教授两个人,就像是两个时代的京都。一个是充满着未知与激情,另一个就像是自己每天都会路过的风景。
拿着车票却只敢远远看着火车开走的京子,也许心里就像翻滚的波涛,那通没有发声的电话是最后的告别。因为她知道幸福会藏在两个人一起做的豆腐里。
最让我感动的地方是京子劝康泰重新考虑职业的时候,当她听到康泰不尊重父亲的职业的时候,女主的共情能力真的太细腻了。康泰这是哪里来的好运碰上这么好的女生…
梦想是希望,而现实却没那么理想。青春到了一个阶段你就会开始意识到自己需要停下狂奔脚步,认真思考一下自己人生的止损点在哪里。所以,趁着止损点那天没到的时候,用尽全力继续加油吧!
我觉得这部片子配乐完全在我的审美上 可惜音乐软件上都没有 急死了!!!!!!!!!!!!!!!!!!!!!!!!!!!!!!!!!!!!!!!!!!!!!!!!!!!!!!!!!!!!!!!!!!!!!!!!!!!!!!!!!!!!!!!!!!!!!!!!!!!!!!!!!!!!
《京都太秦物语》中有几处镜头让我难以忘怀。
立命馆大学的客座教授榎【读若檟】木(大地)先生,来图书馆借阅《甲骨文全集》时,认识了京子。
榎木在京子家的屋顶上,两人讨论“太秦”这个词的由来。
京子说,在上社会学课的时候,从日本编年史上看到有记载,是秦族的首领将丝绸献给雄略天皇,进献的丝绸堆成了小山,于是就有了「太秦」这个地名。
榎木补充说,太和大,本来的意思是一样的。“太”在“大”字下面加一点,这是大的敬称,如太阳、太子。
榎木说自己与其说是个文字学家,不如说是想通过文字研究三千年前古人的思想。直面古人的思考,这是门很深奥的学问。立命馆大学的白川静先生就是这个领域的先驱。能在白川老师捐赠的书上看到他的批注,好像老师就在面前一样,让自己激动不已。
另一位老师在黑板上讲甲骨文中的“西史召”。西,是在殷商的西边;史和召,即殷商时的召方、西周时的召国。在周文王时,就已经把岐山西南的召方故地,给了召公作为食邑。召公虽然被封在燕国,但并没有去就封,其长子「克」是燕国的第一任国君。召公为了辅助王室的需要,与周公分陕而治,周公在成州,主政陕东;召公在宗周,主政陕西。
榎大地教授的讲座,讲解「王」字下面的一横本来是向下弯曲的形状。「王」字是象征权力的斧钺。
“你要理解古代文字,就必须要理解文字起源时的社会、文化以及宗教背景。你想解读古人留下的遗迹,你就得像古人一样地思考。”
榎木在回东京之前,闯入图书馆的库房,在白板上写下了三个“爱”字。甲骨文的字形像是一个人站着回头看,中间特别强调有一颗心。金文稍有变形,但是都保留着中间的那颗心。可是今天简体字的“爱”已经没有心了。
清晨看到落日的情景是很有趣的。对赫拉克利特流变之说的功利解读总归会陷入困境,当然对哲人的理念作如是观总归也是无法避免的,再者如果套用此君流变的范式,“清晨-落日”的美就消失殆尽了,而代之以无常的苍凉、被缚的安然。 赫胥黎的演化论也好,达尔文的进化论也好,从物的“终始”角度来思考都是可以从流变中找到根源的,这种追溯完全可以用前苏格拉底时期贤哲们的思想对哲学史的反哺来做注脚。那么接下来我就不客气地将思想变迁、社会变化都套上“流变”了。 伦理学是第一哲学是成立的,但这个成立的伦理学是放进整体的、大写的伦理学的历史中的小写的伦理。城市中穴居的众生的伦理解读可以从黑格尔的法哲学出发,顾准对古希腊城邦制结合马克思主义的探索可以作借鉴。 日月山川是宇宙的造物,建筑是人的造物。日月山川立足混沌这一起源,是参杂理性和非理性的;建筑则是人类理性之流冲刷后留下的,因此可视作理性的堆积。而伦理学能处理的只能是那个堆积物,一者试问用今天的伦理去解决过往的争端有意义吗,二者再问今天的问题都无法解决又何处奢望建构一种伦理学去处理潜在的危机(甚至这种危机都是杞人忧天、痴人说梦)呢? 总而言之,保安大叔的那三个问题不需要加上那么多定语,始终都是“你是谁?你从哪里来?你要到哪里去?”
她其实也是想走的,可离开家乡和教授一起去东京又不符合人物性格,毕竟这姑娘善良懂事又为人着想,怎么可能抛弃家人呢?但如果教授更有耐心呢?所以一句你要记得曾经有人为你疯狂让人打破幻想…突如其来的心动果然不能长久……是因为这个而哭泣吗?面对青梅竹马的他隐晦的求婚,她答应说以后一起做豆腐。相识相知的人在一起就算是吵架也能很快和好~
日本青春版《廊桥遗梦》,京都太秦清新平静的恋爱小故事。拍出了“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的惆怅。
《太秦遗梦》-太秦两家人平凡又平静的生活,非常具有生活气息的片子。没有了以往一众的老脸熟,看起来格外的新奇,甚至觉怀疑山田洋次只是挂个导演名而已。大映的摄影场倒闭了,可是周围的街道每天都上映着一幕幕的人间悲喜。
所思竟何在,惆怅极浦外;千里阻河关,将冯河飞盖。
一路往前狂奔的人,也遗失了留在原地的幸福。这世上并没有如果,献给那些从未发生过的事情。
白川静弟子京都太秦恋爱物语,古文字学者必看。。
景色不错。平凡的人生孕育梦想和爱情。
前有小津,这个就给不了高分了。
特典里山田先生和学生们的共同创作还蛮感动的
真好看啊。山田洋次的大片场怀旧
即便这样一部电影,还是浓浓山田洋次温情与怀旧。
穿插其间的访谈令人印象深刻,世界总有或好或坏的一天,但是度过之后生活还是跟电车一样不能回头
应该乘坐一次岚电
居然是山田洋次的作品,一开始看到海报以为是动画片,原来是纪录片的画风。我们都在犹豫、选择、错过、失去中推进人生的轨迹。
淡淡的怀旧气息,轻如微澜的感动,执着与坚守,请记住这个世界有人曾疯狂的爱过你。影片最终没有滑入悲情,多么好。3.5~
“所思竟何在,惆怅极浦外。”…很喜欢大叔在天台给女主讲“太秦”的“太”字来源、在图书馆蹲着身子回头表现甲骨文的“爱”字那两段。然而相爱不像文字演变那么顺理成章,一个人的爱注定只能是回望。回望是爱的某种姿态。
立命馆和深秋的京都。
知道了 雨月春秋 罗生门 都曾在京都太秦拍摄的,也是日本的一个影视基地了,片子里的那个怪叔叔说爱的方式有点疯狂,但很真诚,他那段很有劲,电影系学生在山田洋次的率领下 把大映街的普通生活拍的那么朴实
山田洋次的《二十四城记》么这是。背景放在昔日大映制片厂的京都太秦,当地老人采访+三角恋故事,两部分并没什么深层关联,干洗店酷爱读书的长女,豆腐店想当喜剧明星的儿子,研究古汉字的书呆子东京访问学者,尽管知识分子的爱来的汹涌猛烈(他说爱的古字形是一个有明显心脏的人回头望,这跟《说文解字》说的不一样啊),但女主是保守古朴的(他因为豆腐店小哥看不起家族生意而生气,只会指责小哥忘了豆腐的养育之恩,却没想过以豆腐店的条件为何要生孩子,可见她的性格,所以她肯定不会跟知识分子私奔了),这个形象可能多少代表了京都的风气。电影色调沉郁复古,不像山田的常规作品,而本片其实是山田为自己学生们安排的一个大作业,在这种情况下,全片依旧洋溢着山田式的脉脉温情(比如女主在电车上哭泣时身旁路人们的反应),这点令人感动和佩服。
那样的人很少会被接受吧,过激而又突然。但她买过了票,虽然最后留在太秦,陪着一个无望的搞笑艺人准备成为豆腐坊主人(立命馆图书管理员多好哟T▽T)。京都小景太秦人情还是很可爱的。京都腔果然要出自京美人才有风味:)
向片厂周边小人物致敬的电影。从第一个镜头起,全片处处散发着暖意。空间的交待,情感的递进都细腻而富有层次。最后,并不美貌的女主角放弃精彩的人生选择了本土生活,完成了对社区传统的礼赞。纪录片风格的融入比肥彭好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