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影
  • 电视剧
  • 美剧
  • 韩剧

去他*的世界第一季

已完结

主演:杰西卡·巴登,埃里克斯·劳瑟,史蒂夫·奥拉姆,杰玛·韦兰,乌米·马萨库,克里斯汀·博顿利,纳温·乔杜里,杰克·维尔,乔纳森·阿里斯,巴里·沃德,凯莉·哈里森,霍莉·比奇,波丽·坎普,亚历克斯·索耶,伊莲恩·戴维斯,凯利斯顿·韦勒英,艾玛·阿普尔顿,杰夫·贝尔,玛格丽特·安·贝恩,亚当·布朗,亚历克斯·贝克特,朱丽叶·考恩,马特·金,海韦尔·摩根,利昂·阿诺,加里·萨默斯,莉莉·卡瓦纳,西蒙·勒纳根,泰勒斯·麦肯齐,路易斯·温特,厄尔·凯夫,费莉西蒂·蒙塔古

类型:美剧地区:英国语言:英语年份:2017

 剧照

去他*的世界第一季 剧照 NO.1去他*的世界第一季 剧照 NO.2去他*的世界第一季 剧照 NO.3去他*的世界第一季 剧照 NO.4去他*的世界第一季 剧照 NO.5去他*的世界第一季 剧照 NO.6去他*的世界第一季 剧照 NO.13去他*的世界第一季 剧照 NO.14去他*的世界第一季 剧照 NO.15去他*的世界第一季 剧照 NO.16去他*的世界第一季 剧照 NO.17去他*的世界第一季 剧照 NO.18去他*的世界第一季 剧照 NO.19去他*的世界第一季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当所有声音都在你周围安静下来。

James :有一天 我知道了无声的安静真的很吵

震耳欲聋

当你周围没有声音时 你很难把情感排除在外

它们都在那儿

Alyssa :我有时候会觉得我不得不躺下

因为所有事都感觉有点太过了

我向上看 看那些蓝色或灰色 或黑色

然后感觉自己融化了进去

就一瞬间 我感觉到了自由

我是个精神病变态。

如同夏目漱石写到我是一只猫,至今没有一个名字,那样稀疏平常。听上去这个世界上没有比精神病变态更正常的人了,因为我就是嘛。

一个晚上就看完了《the end of the fucking world》,它像刚过十二点的咖啡一样让我贪杯,因为它让我醒着,始终保持清醒。

似乎从没有一样东西能够如此精准的描述当代年轻人,也从未有一样东西能像它这样令爱装酷的我们,边笑边流下泪来。

我多希望自己不能够感同身受到男女主人公的情绪,但事实是,我再清楚不过了。那些密密麻麻穿插而过的内心独白,就像是在讲述我自己一样,正中靶心般和我们这样的人产生共鸣,并且轻而易举,毫不费力。是"丧"人吗?不够,远远不够来形容我们。"丧",是软糯无力的挫败感,是失去信心。而我们是颓败的英雄主义,是怀抱着某种强烈的信心在活着。

我知道这个世界凌晨一两点的样子。很安静,也变得异常狭小,止于目光所及的范围内。从十二楼的阳台望出去,那些暗的,亮的。当所有的一切都在我周围安静下来,才发现有那么多混乱又尖锐的情绪拥堵在身体里,无处可逃,它们都在哪儿。

当所有的情绪都在里面回荡。我才明白那句,无声的安静真的很吵,震耳欲聋。

我以为那种东西叫孤独,是发自内心深处的孤独感。后来我才知道并不简单。

当我无法和这个不按照自己意愿运转的世界相处时,也就意味着无法安然自处。

是绝望感,是悬浮在半空中,和除自己以外的一切都失去联系和依托。

我以为那是病,是从别人嘴里脱口而出的那两个字"抑郁"。可是我连精神卫生中心在哪条路上都不知道。

我们只是最小公约数的正常人。

我们只是比绝大多数人更早的察觉到个体的差异,越是敏锐,越爱深究。某些漆黑的夜里,感觉自己逐渐被周围的虚无吞噬,毫无违和的融入进去。往前迈一步,迈一步,那个瞬间就能感觉到真正的自由。当有这种想法的时候,我对十二楼的阳台既渴望又恐惧。

James:我刚满18岁

我觉得我明白了

人对彼此的意义

当你明白孤独的真意,也许就不会再感到孤独。

我时常在夜里,捧着咖啡,站在阳台。像是虔诚的教徒手捧《圣经》祷告,表面无比平静,内心却充满了强烈的诉求。那个时候,我望着东海大桥上鳞次节比立起的路灯,川流不息,日夜蹦腾。那边热闹非凡,这边空空落落。没有朋友吗?不是的,只是他们过于吵闹。在我也吵闹的时候,会无比契合。如同两列相对静止的列车,可以开往天南地北。即使明天,天寒地冻,路遥马亡。可是有一天,我们会在不同的时间停下来。没有"哐当哐当"的声音,当一切都在你周围安静下来,才明白停下远比蹦跑更汹涌难耐。

我明白人永远都会是孤独的个体,而人对彼此的意义是体察到前者,然后渴望不孤独。

 2 ) 缺爱的人越来越多

其实两个主角都是得了缺爱后遗症。男主因为年少母亲离世,和父亲也得不到有效沟通,导致把自己封闭在自己的世界里,寻求不到帮助而绝望。女主则是因为母亲再婚再生子,后父也忽视她的存在,导致她自己都怀疑自己的存在是不是对的,会因为面对面的朋友发短信而不是直接说话而绝交。缺爱的孩子,都是过度敏感而脆弱的。

 3 ) 如何评价《去他*的世界》中的音乐?

这部剧里的背景音乐每一首都好听到值得收藏。而且每一首都应景且有意义。由于太喜欢了,就做了个简单总结~

1.<Laughing on the outside>

这首歌出现在James出场时,歌词内容大致是“表面上我放声大笑,内心里我暗自哭泣,因为我是如此爱你。”James很酷地出场,歌词也表明这个小孩不太一样,看上去好像冷酷无情,但内心世界丰富敏感。然后暗示接下来James有这个变化的原因:爱上了Alyssa.

2.<Never>

出现在James被搭讪之后,产生了想要杀Alyssa的念头。歌词很有意思:不,不,再也不要坠入爱河了。又一次暗示他们要坠入爱河。同时,作为一部很丧的剧,它的戏剧觉悟就是越是不愿意坠入爱河,越是会很快坠入爱河。

3.<at Seventeen>

Alyssa站在阳台上看见花园里宾客盈门,她却无法融入于这个家庭,和世界。王小波说“在人世间有一种庸俗势力的大合唱,谁一旦对它屈服,就永远沉沦了。”在十七岁的年纪,Alyssa已经无法忍受这个世界的主流审美了,她说这是个无聊的小镇,拥有空洞的人类。既然不愿屈服,那只有选择离开了。十七岁的年纪,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但明确知道自己讨厌什么。

4.这首歌非常好听,但没找到歌名,据说是为了这部剧原创的。这首歌出现了两次,一次在James和Alyssa离家出走后,车爆炸了,他两一起穿过树林。还有一次是最后一集,他俩找到Alyssa的爸爸后,在海滩边过夜。James第一次主动吻了Alyssa。

歌词大意是“走了一整天嗓子冒烟,想跟你说话,想离你更近点。”可能这才是James最真实的想法吧。路太遥远,我也很累,可我越是逃离,却越是靠近你。

5.<We might be dead by tomorrow>

这首歌也是《不死法医》的片尾曲,在本片中也是很关键的位置。出现的场景是他们相拥入睡时,歌词大意是:把你全部的爱给我,因为如大家所知,我们可能明天就会死去……我们全心全意地相爱吧,即使死去我们依然爱过。

“抱着我,在这漫漫长夜,我会觉得好过一些。”这是他们互相靠近的又一次尝试。前一秒,Alyssa才在厕所哭完,然后收起坚强,鼓起勇气给家里打了电话,结果继父毫不担心她的状况,并且将消息隐瞒了下来。而Alyssa的妈妈知道可能是女儿打来的电话,却没有追问。其实这部剧的很多细节都是值得思考的,母亲的软弱,父亲的混账,生在这样的原生家庭,Alyssa可能在无数个夜晚都是孤独的,而在这个夜晚,却有James的陪伴。她的内心会不会在这一刻想着:多么希望明天就死去啊,多么希望永远活在这个夜晚啊。

还好当时的Alyssa还不知道父亲的贺卡也是母亲写的,此刻心中还保留了一份温暖,一半来自记忆中的父亲,一半来自此刻抱着她的James。

6.<The day we fell in love>

歌词大意:多好的一天啊,让我们相爱。

这是在James拒绝了Alyssa的“爱意”时,她气愤地出门时的背景音乐。Alyssa已经不自知地爱上了James,在他闭上眼睛跳舞时,她觉得一个沉默寡言的人跳舞的样子很帅气。但年轻人的爱情里,少不了互相伤害,况且是浑身是刺的两个人。Alyssa说“我猜我老是做一些让我忘掉世界暗淡的事。保持忙碌、保持盲目,我和James就是在做这样的事情。”她对一些事情感觉莫名其妙,莫名其妙地不开心,莫名其妙地生气,她说和James的逃离是为了忘掉世界暗淡的事,可她永远逃不出生活的玩笑,而这次是一个甜蜜的玩笑。她不小心爱上了James。

7.<Smile>

这首歌也很黑色幽默,出现在变态死时,之前Alyssa说过她爸爸是一个“罗宾汉”,不知道是不是出于这个原因,James把变态虐待的照片摆在尸体的旁边。然后他开始思考这一切跟他想的不一样,他本是想杀掉Alyssa,可他却杀掉了其他人,他本来也是一个没有正义感没有共情能力的人,他会杀掉很多小动物,可现在他杀死人后会把这些照片摆出来,好像是在为自己内心的某种不可抗的害怕或者愧疚而壮胆一样。后来有一幕看着Alyssa的爸爸把狗碾死后居然哭了。爱情啊,真的会让人脆弱。

而此时的Alyssa,还沉浸在找爸爸的幻想中,幻想爸爸能帮她解决一切。幻想使人在短暂的smile中无法自拔。而人生恰恰就是为了这样一个一个smile的瞬间而活。

死去的人要继续smile,活着的人也要尽量smile。

8.<Lonesome Town>

《低俗小说》插曲,出现在Alyssa对James假装的若无其事而生气跑掉,Tomes也丧到极点,他又是一个向来不喜欢说话的人,于是他选择用一种极端的方式——被人胖揍一顿,用肉体的痛苦来唤醒精神的痛苦。歌声中,他也慢慢领悟了“逃避不再有用”,一直以来,他都刻意隐瞒自己的内心,就像第一首歌<Laughing on the outside>一样,甚至在母亲死时都无动于衷。而他这次情感的剧烈波动,也让他悟出了“其实是Alyssa一直在保护着我”。这就是人对彼此的意义,人不再是那个记忆中勉强带他看鸭子结果当着他自杀的母亲,也不再是连鸭子也不愿一起去看的父亲,人是Alyssa那样,虽然任性点,但是有强烈的感情,人是会爱的。以前冷漠是James对外界的屏障,而这个屏障随时会反过来伤害他,Alyssa索性帮他移除这个屏障,是她在保护他。

9.<Keep on running>

他俩又找到了一辆旧车继续逃跑,歌词很微妙,“继续逃跑吧……总有一天我会是让你醒悟的那个人。”

他们在夜晚逃离生活,寻找生活的出口。他们要逃离的是一个没有万恶不赦坏人的地方,但这个地方的每一个人都很软弱,都任由环境塑造自己。

尼采说,人的本质是不确定性和可塑性。人可以改变自己,人也可以塑造自己,创造自己。而这也正是存在主义的观点——完全地、诚实地相信,生命完全是自己创造出来的模样——我们自己创造自己,自己发明自己。

James和Alyssa在十七岁时,就厌倦了被环境塑造的生活,他们选择用逃跑来塑造自己。柏桦的诗歌《现实》写得好:长夜里,收割并非出自必要,长夜里,速度应该省掉。

这可能就是“丧”存在的意义吧。人生就是在没有意义中不断寻找意义。在生存中重建一种意义来对抗存在的荒谬。

我叫James,我明白了人对彼此的意义。很开心认识你。

(写这篇文章也有半年多了,谢谢大家喜欢。打个小广告吧,喜欢看电影、美剧、英剧可以关注公众号:再遇见近未来)

 4 ) 我们在变好,世界却觉得我们在沉沦

当我一开始看到导演通过双线叙事Alyssa和James不断交替自白,我以为这是一个“when I first saw him,I flipped”式的爱情故事,只不过把主角换成了两个更加社会边缘的人物,充其量也就是一个《悸动的心》的水平。直到,他终于杀死了第一个人,诓骗观众的《怦然心动》画皮瞬间褪去,《穷山恶水》、《天生杀人狂》似的末路狂奔现出原形,情形越来越不对,当最后的镜头明显致敬《四百击》的时候,导演的心意昭然若揭。

“我们在变好,世界却觉得我们在沉沦”

对于成年的恐慌,原生家庭带来的伤害,不断压迫、催促着他们出逃。“出逃”似乎是西方叙事中的典型母题,是长大成人的第一步,当一切都在脚下,他们无拘无束,他们唱着笑着体验着这片刻的自由,可短暂的欢愉过后是无穷尽的问题,就如同《毕业生》里最后渐渐消失的微笑。第三集汽车燃起的一把火割裂了他们与过去的生活,那时候James知道,他回不去了;杀死变态的第二把火,较低了他们被社会接纳的可能;碾死小狗的最后一把火,是Alyssa对父亲——最后一个证明她与社会有联系的人——的绝望,他们最终彻底抛弃了社会。《the end of the fucking world》和我喜欢的另一部同样题材的电影《sing street》不谋而合地选择坐船去远方作为结尾。“海”在这里象征着“洗礼”的仪式,渡过了这片海,就是重生,洗去所有罪孽。他们可以去外国、去所有人都不知道的地方,他们可以当作从没有发生,他们可以把一切重新来过。然而在导演访谈中,《sing street》原本设计的结局是他们淹死在海中,在《the end of the fucking world》里他在海滩上奔跑,看似广阔而没有边际,看似自由的海水,却像是一个囚笼,根本就不能“渡过”只有绵延无边际的绝望。《四百击》中安托万穿心的直视,《the end of the fucking world》里的最后一声枪响。都是扼住咽喉的手,让人无法呼吸。

他们明明在变好,Alyssa和James这段畸形又单纯的恋爱中,我渐渐看到James居然开始有了感情,也发现Alyssa居然也可以开口讲“对不起”。他们奇迹般地舔舐着伤口,互相拯救。这些本该由父母、教师、社会组成的保护膜,却变成了束缚、伤害他们的荆棘;本应该起到治疗、帮助他们的人们,却成为了逼着他们走向绝路的幕后推手。在大人的世界里,他们没有故事,没有改变,只有证据没有情感,只有成年或者未成年。这个世界怎么了, 这些所谓的成年人真的比十八岁的孩子更懂得生而为人的意义? 就像安托万最后不停地奔跑,对于成人世界的恐慌,全都留在了安托万的那一双眼睛里。就像《the end of the fucking world》里说的那句:“在一个混乱的世界中疯狂,疯狂的那个人才是唯一清醒的。“ 他们也许才是清醒的,他们才是现世的良药。

暴力、边缘的主角、公路之旅,这些风格化元素解构、柔化了这部电影的严肃议题,但我们拨开这些夺人眼球的元素,我们看到的是一个 “问题青少年的教育缺失”。一部真正优秀的电影总有极其突出的审美趣味,包括配色、音乐、服化,但它讲述的核心主题一定是普世而引人思考的。我觉《the end of the fucking world》做到了,I like it。

题外话,我超喜欢女主角说black、dad不用元音/ae/,不需要调动面部肌肉(就是那些制造微笑的肌肉)只需要饱含怒气,张开大嘴发/^/,极其果断、饱满又决绝。美丽的英式英语。

 5 ) 如何看待《去他*的世界》的结局?

我喜欢这个结局,但并不令我满意。虽然男女主酷的让人羡慕,找到了他们所要的,但我真的很心疼男主的父亲,他有一个忧郁的妻子,一个从小就不正常的儿子,儿子嫌他太吵,一拳打翻了他,可他依旧维护自己的孩子,女主的母亲和继父忙于双胞胎的照料,可以不在意不关心也不会为女主担心,而男主的父亲不一样,他只能自己拿着冰袋敷自己脸上儿子留下的拳印,无助地打电话报警,在警察局里听着自己儿子做的疯狂的事情,却依旧相信自己的儿子是一个好孩子,然而他没有办法辩解,也许妻子的离去没有击败这个男人只是因为他还有个儿子,可若是儿子也死去,我实在不敢想象,也许一个个的冷笑话只是他的强颜欢笑呢?我真的…不敢想…如果男主死掉了,那他真的是个自私的混蛋…其实仔细想想,我刚满17岁,恰好男女主的年纪,但我却有点不敢直视男女主的疯狂,整个过程我都在担心男女主再闯出大的乱子,因为这意味着他们会受到更大的惩罚。可这部剧就是想让人体验一把在现实生活中你想做却不能做的疯狂,那种不顾一切,抬头对着一切大喊f**k的肆意与畅快。然而我早就被这世界束缚,所以无福享受这种疯狂。我不能接受杀人抢劫后仍旧平安无事的结局,但与其回去坐牢不如使出全身力气跑出这个混蛋的世界,这样的结局是很美很酷,但他的父亲实在令我如鲠在喉…

 6 ) 在一个错乱的世界中疯狂,不是疯狂,而是清醒.......个屁


“在一个错乱的世界中疯狂,不是疯狂,而是清醒”。她的父亲十分认真的说出这句话的时候,Alyssa满心欢喜,开心的想“他简直就是甘地”,一个酷炸的解放领导者。

      Alyssa的父亲看似自由,乐观,他裸着身子在海边撒尿,有一艘小船,拿来零食和啤酒,收留逃亡的他们。这看上去简直太美好了,好的不真实,果真也就不真实。开车碾到半死的狗,不知道什么时候出生的连新校服都穿不起的弟弟,十年里的贺卡也是假的,甚至看见有偿举报基本没什么犹豫就打了电话。他只是一个不负责任混蛋透了的父亲。

      他爱Alyssa吗?爱的吧。毕竟最后他说要把责任推给James,毕竟他为他们提供了几天美好的假期,但这爱也仅限于能提供几天无需责任的假期了。几杯啤酒,几个笑话,几个拥抱和晚安。一场可怜的,Alyssa满心期待的父爱仅仅如此。

       早在少年时期,他们就早已知晓,这个世界没有什么对错,或者干脆全都是错的。Alyssa性骚扰的继父,视而不见的母亲,十年未曾见面的生父。James当面开车跳湖自杀的母亲,脸谱化式的好父亲。恶之花在轻轻招手,你势必会被推着成长沿着愤怒屈辱而行走。

      James以为自己最愉快的事会是杀人,而感情总是可以轻易脱离。不真正的遇见一些什么人,不真正的面对一些事情,我们都以为自己可以冷酷无情,都以为自己可以随时抽离,觉得自己只会爱上自己。

     然后为了保护Alyssa而杀人,呕吐感抑制不住的涌上来,杀人的快感呢?甚至帮那条半死的狗结束痛苦都忍不住哭泣,那个面无表情虐杀动物的少年呢?那个在脑海里把尸体一条条清醒的记着,期待着下一次终结的冷漠少年呢?
       Alyssa也以为自己什么都不在乎,随时甚至主动的和James上床,毫不避讳的问:你舔过么?sex到底是个什么狗东西,让继父露出恶心的嘴脸,母亲却视而不见。在和随便拉来的黑人小哥到最后一步反悔了,在变态房主意图强上更是心生无限恐惧,答案早就在前一晚出现了。James搂着她入睡,她想,或许James真的值得爱上。Alyssa只是渴望安全感,渴望爱。

        其他人也很有意思,两个妹子警察。白妹刚开始对黑妹心生爱慕,而爱慕在对两个少年的处置中逐渐退却,在黑妹高傲施舍般的勾引下,毫不犹豫的拒绝了。还有便利店帮助男女主的小哥,那是他第一次叛逆吧,那是他第一次反抗吧,沉默的笑点。

       回到最初的地方,Alyssa走向James,她开口撒的第一句谎开始。两人并不知晓,在下一个瞬间会成为彼此的英雄,然后和所有人一样,被这个世界打败。

       在一个错乱的世界中疯狂,不是疯狂,该是逃避。

 短评

英国黑色喜剧《the end of the fxxxing world》画面分镜颜色都很好看,音乐又怀旧又好听。刚开始以为是连环杀手成长史,然后又被它的一本正经的荒谬逗得忍俊不禁,看着看着,忽然就觉得心脏被一股暖流击中,一切忽然有了意义——这该死的世界糟透了,我恨它,但我喜欢你。

8分钟前
  • 寂地
  • 力荐

男主好性感

9分钟前
  • 阿雀水
  • 推荐

有时候去他妈的也是对世界的一种真诚

10分钟前
  • 大島
  • 力荐

1.Alyssa带着男人回来的时候James拿着小黄花的表情萌秃我了 果然丧和萌不分家 2.“你是处吗?”“是”“我也是”“噢,shit”

13分钟前
  • 青门江
  • 推荐

丧到飞起。早知道当初不如杀了你,为什么要让我对这个世界有感觉555555555555

14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等了十八年,其实只是为了一句"it's not your fault"

17分钟前
  • Aria
  • 力荐

原则上我不跳舞 但是却很难对Alyssa说不

22分钟前
  • 小王
  • 力荐

绝对的恶是有的,司法卷宗不乏天生嗜血成性者,但这一对小朋友仅仅是缺乏共情能力。原生家庭本应给到的安全感对于青春期的情感建构几乎是摧毁性的缺失,与其说是亡命之徒,不如说是一次补偿,一次情感的追债,向大人世界宣战,控诉,并在共生关系中彼此慰藉。当男孩自我牺牲那一刻,已然人格修复。

27分钟前
  • 茂树
  • 力荐

又血腥又甜蜜,又呆板又狂暴,又孤独又治愈。

30分钟前
  • babynana
  • 推荐

男孩在《黑镜》,《离别是美丽的》,还有这部剧里面,都有打飞机😂

34分钟前
  • 胜利
  • 力荐

管你丧不丧,管你浪不浪,管你BGM好听不好听,管你浅层讨论不讨论人生,深层辨析不辨析生命。我只知道当我看到片名的时候就已经濒临,看完一集已经高潮,多少次,我就想对这个世界和一些人说:FUCK!!!!!!!!

37分钟前
  • Fleurs.哼哼
  • 力荐

「B-」厌世反叛少女和反社会性冷淡少男对抗世界,看来英国人是时候该好好关注一下青春期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了。剧集冲突效果很强,配乐简直大爱,强推

41分钟前
  • 波吃曼
  • 推荐

“直到那天我才知道,无声的安静真的很吵”

46分钟前
  • 翻滚吧!蛋堡
  • 力荐

《怦然心动》丧到家版,我喜欢。

49分钟前
  • 阿五
  • 推荐

人对彼此的意义,就是可以汲取温暖,可以一起跳舞,一起抢劫,一起杀人。但是最后,他把她留在安全地带,选择一个人走。

50分钟前
  • 粟冰箱
  • 力荐

末了个日真是个好译名

51分钟前
  • ياۋا ئوت
  • 推荐

身边的人都不会帮助我们解决问题,他们只会带来更多的问题。于是我们走向世界的边缘,与人群保持距离,制造自以为是的“安全”。“当我满十八岁那天,终于明白人对于彼此的意义。”

56分钟前
  • 颜落寒
  • 推荐

James爸爸讲的英国女王的笑话真的好好笑啊哈哈哈哈

60分钟前
  • 女小丑
  • 力荐

Poor James 装了两集狠后彻底沦为小甜饼。Me before you,爱情治疗中二。

1小时前
  • reneryu
  • 力荐

他们多幸运啊 在这么烂的世界十几岁就找到了最爱

1小时前
  • NONO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