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声音,叫做理查德伯顿的声音。有一种酒鬼,叫做理查德伯顿。
作为好莱坞的演技派男星,他的片子基本是文艺片或者剧情片、史诗片。只有零星几部片子在我国公映过,其中一部就是本片,于是它流传的版本大多是上译版的。
他的戏一旦被配音,就失去了原本的味道,因为声音是他表演的灵魂,所以我特意找到了英文原音的版本又看了一遍。
拍这部戏的时候,伯顿已经53岁了。作为一个8岁抽烟12岁酗酒的人,持续了足足41年的酗酒生活,这让他的脸看起来要比51岁的罗杰摩尔大了足足十岁的样子。真是一脸沧桑,苍老得很了,看不出半点年轻时的英俊影子了。
且不说年轻时他是如何的英俊,哪怕是开始色衰的中年后期,他只要肤色白皙,那么哪怕有大胡子遮脸,也挡不住他那种细腻深情的气质。
因为他的眼睛实在是太抢镜了,这一点在70年时《安妮的一千日》,他的第六次奥斯卡提名作品里,他犹豫着要不要签名处死安妮的那场戏里真是淋漓尽致。
他早期和中期演戏真是纯靠眼睛的,这也是他50年代大多数戏好像没有什么演技的原因。因为59年《愤怒回首》之前的戏基本是远景,没有他的脸部特写,神采是没办法体现出来的。到了《愤怒回首》他的脸部特写多了,这种叫做“理查德伯顿”的味道才出现了。
78年的《野鹅敢死队》是他的后期作品,这个时候他的演技已臻化境,总是眯眼睛也照样很有力。
作为一部挽救了危机中的英国电影业,英女王出席首映礼的片子,它实在太过经典,以至于后来的都在跟风和致敬它。
伯顿会拍这部片我是很意外的,他虽然在好莱坞一直以来都有硬汉明星的头衔,但他真的很少演动作片。
不过这也是一个好处,那就是他在这部片里的演技明显比普通动作片明星要好很多,更有感情和张力。文戏更是别提了,他不会再出现年轻时那种用力过猛的现象,演技进步太明显了。
这部戏里他不用再单一依靠眼睛了。同样是满脸通红眯缝着眼睛,在沙漠的酷热里一副快要中暑的痛苦相,在57版的《一代天王亚历山大》里就木呆呆的没有精神,在《野鹅敢死队》里就始终卓尔不群。
要知道在68年《血染雪山堡》(这一年的票房冠军)时他还是主要靠眼睛来演戏,最开始他和伊斯特伍德一起出现在黑暗的机舱里,俩人同样都是沉默无表情时,他的眼睛非常有内容,在糟糕的光线下泛着幽幽的冷光,异常地抢镜。
《野鹅敢死队》里的伯顿是真的老了,然而这并不可悲。
因为他老了之后有一种雄狮一样的王者气概,满脸的沧桑沟壑就像狮王脸上的道道伤疤,这是它曾经光荣战斗过的勋章。
本片开头他出场的方式也让我意想不到,一个人裹着深色的风衣坐在不起眼的角落,两鬓斑白,疲惫不堪。用得了痛风关节炎而不太灵光的手拿着酒瓶,自斟自饮的姿态十足一个颓废的酒鬼。但是一抬头时,就好像一头狮王从沉睡中醒来。
这是一个从外到内都被酒精侵蚀浸泡的老男人,曾经风光,一度消沉。然而在“喝个烂醉躺在路边死掉”(本片里的台词),或者是“像个醉酒的诗人死在他呕吐时的阴沟里”(现实中语)的结局之前,总会有什么目标,让这个从来就没有平淡过的男人,从醉醺醺的状态中猛然惊醒。
这个时候,他就会重拾他一生的荣耀,一生的累积,集中起最后的力量,让生命迸发出最耀眼的光辉。
转眼间已经近40年过去。好莱坞出了太多这类题材的片子,却商业味道浓厚,也再没有他这样的,可以称雄一个时代的演技大师了。
主角们纷纷卖肌肉秀拳脚耍枪法,怎么酷怎么man就怎么来,也因此涌现出一批又一批耀眼的商业片明星。只有他,是他们始终无法模仿无法复制的。
即使他从头到尾都穿得严严实实,吝啬于任何一点露肉;即使他没有古铜色的皮肤,他的身体已经明显衰迈,并不强横,但他依旧有着王者的力量,不怒自威。
他把那个曾经残暴凶悍的无政府主义者,一个只为钱做事,没有任何伟大目标和崇高境界的雇佣军头目,演得如此铁血彪炳,如此快意恩仇。
经典之所以永恒,是必定如此的。
很老的电影了。如果想看的话,最好能够抽整块时间去仔细看。需要用心感受其中的对话。上高中时班主任给放的电影。当时看完的心情简直就是震撼人心。随着岁月流逝,又反复重温过很多次,每次感觉都有新感受。上译的配音简直神了,配音胜过原版。现在这样的经典电影太少了。为什么每年拍那么多垃圾影片。
这部电影的细节真的非常的走心 比如以下三处出现的东德军事顾问
全片里最明显的德国人了 还给帽徽带了个特写。说起来真魔幻 拿着西方自动武器的黑叔叔听着东德的军事顾问讲战术。这位顾问的穿衣风格也是神奇 迷彩服里面有夹克 夹克里有衬衫 衬衫里还有毛衣 真的会有这么冷吗。
塔台里冲出来的军官 貌似是空军上尉 我看的在线版本太糊了怎么都截不清楚。看来管无线电这种精细活还是得德国人亲自上手
维护老古董C-47的这位倒霉蛋穿的制服和前面两位十分接近 也判定为东德人员。
昂纳克书记上台后 貌似是着了老威廉二世的道 热衷于开发与非洲的关系。期间不仅派出了大量技术人员援建 亦有数量庞大的东德军事顾问帮黑叔叔指挥打仗。在冷战后期甚至出现了“Honeckers Afrika-Korps”(昂纳克的非洲军团)这种调侃的说法。德国人对于所谓“阳光下的土地”的追逐 并没有停留在第二帝国的分崩离析 反而在民主德国时代被书记们发扬光大。
同样的 其它西方旧帝国也在继续染指这块人类最后的净土:冷战的趋势是殖民地脱离宗主国独立 英国 法国 比利时的殖民者就改用大公司+雇佣兵继续维系其影响。从前没有来过非洲的俄国 以及失去了殖民地的德国 派出的则是”军事顾问团“。到了今天 雇佣兵们摇身一变 改叫”安保公司“ 这些成分复杂的亡命徒武装依旧受雇于美国人和英国人。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 可这片土地的人民 不知何时才能收获真正的解放。就像片子里黑人总统说的”我们直接该互相谅解“。可是黑人 后来的白人 和土生白人 究竟什么时候才能互相谅解呢。
林班尼代表着非洲民主运动自由解放斗争中理性和平的主张者,野鹅敢死队愿意帮助他这是一个大前提。这些人死得是有意义的,影片要说的是这个。然后整个救援和自救过程就几乎都是室外场景和战斗戏份,大量的动作戏份的调度和大场景的安排非常考验导演、摄影。但无论是从人物之间的对话对峙还是意识形态的撞击都没有更深入,因此动作场面印象深刻而主题是说得还是不够多的。
(8/10)上译的配音很令人舒适。发现男二是理查德·哈里斯。
每个国家都有一段SB的教育片历史...全班一起看,多次笑场...尤其是那上尉要那小兵去打飞机...打飞机...灰机...机...全班都笑了......我是不是太不纯洁了.....
幽默是可以,但不要过头
出生星 情緒感覺哭 家人 South Node 南交點 靈前生一直做的事今生留有前生一直做的事可繼續做的事 Andrew V. McLaglen 牛星 12房其中1房 Roger Moore 射手星 5房獅子 Richard Burton 山羊星 11房水瓶 Richard Harris 秤星 11房水瓶
整個一「七武士」+「夕陽別動隊」啊 國語配音好有愛~
刚才突然意识到,这部《野鹅敢死队》不就是福赛斯的《战争猛犬》的改编作品吗,白金矿换成铜矿,干掉总统变成拯救总统,五十万英镑的酬劳没有变,香猫的年纪大了几岁,多了些沧桑感,其他都差不多。
贝雷帽戴的松松垮垮,一副死老百姓的呆滞模样,然后还有很多人叫好。
原声重看并补标……比起飞赴非洲之后的故事,队伍的招募重组过程更为有趣,虽然主要成员就是铁三角+爆破达人,可其他排队应征的老兵也各有各的速效趣点。但片长出卖了结构:刚过一半就营救成功?说明后面必有“敢死”发生!另外,野鹅敢死队与两年前出品的卡桑德拉大桥存在惊人的相似之处:1同为七零年代作品且由理查德哈里斯领衔出演。2当年有引进并成为经典国配电影之一;3同为那种IMDB评价较低(6+)而豆分甚高(8+)的电影。4剧情中都出现了主人公们遭当权无耻背叛的情景,一个是接应飞机掉头飞走,一个是任由火车自生自灭……不排除一种可能:或许4正是造成3的主要原因?
原版与小时候看的配音版感觉不一样。以前喜欢枪战场面,现在觉得杀毒枭的情节太过离谱,但那个想帮“曼德拉”打天下的瑞伍真是爱死个人。河边的遭遇战拍出了英国人的气质,上校含泪射杀瑞伍真是震撼人心。
后半部分的飞机逃杀,暗杀幕后凶手和看牺牲好友儿子的桥段后来被朱延平在火烧岛里抄了个一条龙。
租碟时候看过最爽的二战片
前半部接任务、找同伴的Rpg式展开让人很期待,后半部Slg除了些许战术细节欠佳(或许是剪辑的问题?)也还都不错。结尾上机那段热血兼伤感。
此片现在看来略显粗糙,和原著《战争猛犬》已大相径庭,剧本逻辑上存在明显漏洞,而且因为前面flag立得飞起,反倒让人有了心理准备面对结局的悲壮。反倒是此片的卖点之外,理查德·哈里斯塑造的参谋长非常可爱,与儿子的那段父子情非常感人,无心插柳般地拯救了全片。另外,国语配音很不错。
如此的高分,是儿时的记忆,配音,以及前半段精彩的营救和被抛弃后的悲壮,还有《海狼》中的罗杰摩尔。……重温后,故事依旧那么好,悲壮,只是的确太粗糙了,谁又能责怪1978年的电影呢?……和台湾的《火烧岛》很相似。
Man, in such early days when we just begin to access foreign actors.
很多评论都是因为童年记忆才打高分,似乎这个片子本身并不太值得称道。我却觉得,这个片子在雇佣兵及其所处的历史背景都是写实的,技巧精湛,只是年代较久才令观众产生粗糙的错觉。情节中规中矩,但表演精湛,真实传达了冷战中后期的方方面面。片子更在价值观上不无悲壮的塑造了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
现在看来已经没有很精彩了,不过可以当成是对那个时代和非洲的一个初步认识吧。兄弟情义表现的不太奔放,,这当然和时代与拍摄国家有关,尤其令人生厌的是那副大英帝国至高无上的作派。
从加里森敢死队到野鹅敢死队一直到史泰龙的敢死队
一群老帅哥的冒险秀。影片其实没有那么好,但作为当年的译制片,它给老一辈中国影迷留下了美好的回忆——所以,我特意选择了国配音轨,感受译制片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