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影评
1 ) 我最喜欢的都在这里
曾经在网上试着搜了一下这电影——信息资料寥寥无几,或者说根本没有。
谈得多的,说,这是导演谷德昭一部比较好的作品;说,这是刘青云巅峰之极的演技体现;说,这是吴倩莲难得的喜剧表演(这句是我加的……-__-|||)……连海报都没找着,实在可以说是小片子小圈子。连电视台放都是逢着过节的时候——敢情也是图着这热闹、搞笑、无厘头、去恶扬善、大团圆,兼之“拜寿”的好彩头来的。
我承认,以上所说,一点都没错,大家喜欢,也就是这热闹、搞笑、无厘头、去恶扬善、大团圆,兼之“拜寿”的好彩头……
我在想啊,谷德昭在拍时,也就是想拍一部轻松好笑的片子吧!(你看他在里面客串西医装腔作势的那副模样~~)大家喜欢,还不就是因为这种难得的活泼欢快么?
《阿呆拜寿》是最明亮的阳光,不是金黄灿烂的那种,也不是绯红将沉的夕阳——就象阿福衔着截甘蔗片,一边咬一边看着阿娣的脸在日头下明晃晃地照着,忽地裙角就飒飒地舞起来——正要与日光融为一体的一霎却又不见了。你的心呀就晃啊晃啊的浮在半空,什么都没抓住,可又飘得松软而踏实,象麦秆一样扎进了白日的水,沉甸甸地透着沁心的甜。
电影一开头是招福和客人斗蟋蟀,陪坐有一名青楼女子,名叫阿里巴巴(这个名字还真是……)。招福就说那么你祖上是旗人了?那你不就是格格了?那你是新月格格还是旧月格格?然后招福与客人以一万块大洋为赌用自己的最后一只残兵斗人家的常胜将军其必死无疑,结果是用封条封上十年以后开封——看你的常胜将军还死不死……第一时间导演就狠狠铺垫下无厘头的砖,日后重要线索的瓦。之后招福一脸志得意满状敲着手绢若有所思,就把唬得观众一愣一愣地上了这条贼船。
后面的故事不用多说了吧。除去最爱的主角间的感情戏(这能叫感情戏么……啊,姑且叫着试试吧),台词和场景编得实在好玩,居然没像《河东狮吼》一样流传真是可惜。例如卖冰棍的小贩叫卖着冰棒冰棒,吃冰棒消热解暑,没解暑算你活该。那个什么稀哩糊涂叽里咕噜哗啦小姐绞着手绢一脸茫然状说那我怎么办?胡人酒宴上的麻豆哈密瓜先生。阿娣的父亲叫阿娣去骗婚时的大义凛然:整个国家都会以你为荣~~~新娘子被喜婆背着等新郎迎接等到最后全部凄凄哀哀的秋风扫落叶般的惨相。招贺傻掉以后说的呀呀呀我是小明,我今年五岁,我要读书,我上学啦~~~~~扳着手指头数来数去突然发现:还是阿福和阿娣的最好玩,其他的笑笑就罢了,怎比得上这个回味无穷呢。
很多人看时印象最深的应该就是买冰棍那段^_^,可爱到极点。其实招福一点也不傻,头上那一下子只是让他回归到生命最本质的简单和天真,因此他对自己想要的也更加明确——即使和阿娣闹些情绪,但喜欢就是喜欢,没什么弯肠子绕来绕去的糊涂帐。于是即使要走也要亮出最后一张王牌来作一搏——套个玉镯在她手上,走出大门时一步三回头,磨磨蹭蹭直到阿娣叫他时,他才激动地喊道:根本还没走啊。看到这里心真是软了。说起来更多人还不如这个傻子呢,期期艾艾的,没有做梁山伯和祝英台的决心,也没有做只属于一个人的傻子的勇气,都是这样持续着混乱的,无序地寻找和生活——包括我在内。
或许正因为这样,我才如此喜欢着这个故事吧。
演技的事还需要我多说么?刘青云,光是眼神已经让人绝赞了。细节的拿捏更是出色,记得最后阿福重新成为招福么?抹脸、回忆、沉思、戴上眼镜——尤其是戴之前那个小小的迟疑,再起立、转身——经典就是介样诞生滴!吴倩莲,我真喜欢她在里面的爽朗的笑容,大大咧咧却又聪明心细的女儿家。看见她这样毫不掩饰的表演比她过去苦情的角色愉快的多。这部戏如果没有演技的支撑,是非常容易流入烂片抑或荒诞片的沟渠里的。真的是很难得。
还记得阿福收拾自己喜欢的东西那一段么?(其实阿福后来把这些东西藏起来的小心思真是相当可爱)他乐呵呵地把阿娣抱起来放在桌上,然后转到一边骑在凳子上捧着脸幸福地说:我喜欢的东西都在这里了。
笑就是喜欢。
我喜欢你,所以我对你笑。
阿娣,我喜欢的都在这里。——全部全部都在这里。
2 ) 幸福
好久好久以前看过,应该是在电影频道看的,哎~ 忍不住感叹一下昔日电影频道的辉煌.记忆中仅仅剩下阿呆被第二次砸中以后的意气风发.今天莫名地想到了它,重温一次.
只能说,影帝就是影帝,演技不是盖的.很久以前觉得刘青云是一个长的很难看的人,为什么郭葛明要嫁给他,但是今天突然明白了.
阿福的话,是我,也嫁给他. 因为他的眼睛里,有你想要的一切. 他会是一个好丈夫,一个好爸爸.最紧要的是,他会安静地听你说话. 他善良单纯不计较.即使你把他丢掉,他自己找回来,也照样对着你乐呵呵的笑.那句"笑就是喜欢""我喜欢你,所以我对你笑", 说出来就是勇气.阿福这面镜子, 照的我羞愧难当.
傻傻的真好,单纯点真好,直接点真好,心里有什么说什么真好,不用明明听到伤心的话还要装成没事淡定的笑真好.
很多时候,我们活的不快乐,因为我们活的不真实,因为没有在做心里真正想做的事.
明明想去看书,但是因为不忍心拒绝突然到来的邀请,而陪朋友去逛根本不想逛的街.
明明想自己安静的听歌,但是因为室友的存在,只能大声的看电影.
明明想静下心来做该做的事情,但是因为一些事情而持续纠结.
明明想把话说出去来,但是因为错误的估计了现实情况和所谓女生的矜持,而只好硬硬把最重要的部分吞回肚子里.
明明是那样的感觉,但是因为现实,不确定和害怕,而假装什么事都没有.
到底要这样到什么时候.
突然想起以前上过的一节课.
老师说:现在拿出一张纸写下你今天要做的事情. 大家齐刷刷的写.
老师说:现在你被通知,无论如何明天这个时候会被杀死. 再在纸背面写下你今天要做的事情. 大家齐刷刷的写
老师说: 有没有同学,正反面有相同内容的.
无人举手
为什么现实中有这么多的顾虑和无奈.
做真正的自己,会不会真的快乐很多.
3 ) 呆佬拜寿
招福原本是个不可一世的少爷,母亲是个寡妇,一心想儿子可以成家。招积是招福的堂弟,也是招家的第二继承人。招积一直对招福不满,于是在街头游说在街头卖艺的望弟与招福结婚以骗取聘礼。成亲当天,招积故意让招福在高处坠下,招福自此变成了痴呆,望弟与父亲趁机逃走了。不久,望弟遇到了流落街头的招福,处于内疚与同情,望弟收留了招福。 在望弟的细心照顾下招福日渐康复,两人日久生情。另一方面招家上下都无法容忍招积的行为,便请来了太叔公重选当家,望弟觉得招福有权利争取到自己的一切,便努力训练招福……
4 ) 《呆佬拜寿》中的前后对比与呼应细节
好多年前的《第十放映室》有一期的电影过年《天下江湖-情篇》讲过这个电影。描绘江湖爱情的电影千千万万,这部电影能拿出来和张国荣林青霞主演的《白发魔女》周润发叶童主演《和平饭店》等并列,可见最起码在讲爱情方面它是十分成功的。
人们喜欢看那种双方落差大的爱情,太门当户对太顺理成章仿佛就不够跌宕起伏不能荡气回肠,双方的差距越大仿佛越能证明爱情力量的强大。
这部《呆佬拜寿》就是讲了这种差距很大的爱情。
在这里我想从结构上解一解这部片子。在这部片子里我非常欣赏的是片中很多小情节和小道具都安排的前后对应,两相对比,让强迫症感到非常的舒服。
首先是主角人物的出场:一个皮肤黝黑,身材高大,大酒窝大浓眉双眼皮大眼睛;一个皮肤白皙,身材瘦小,没酒窝小细眉单眼皮小眼睛。俩人外形象一对反义词,鲜明对比。
臭豆腐:就像十放给出的台词“一个是腰缠万贯,眼高于顶的富翁,一个是江湖最底层,漂泊无根的木偶艺人。若不是因为一块至尊臭豆腐,大概他们永远也不会有交集。”至尊臭豆腐一年来一次,阿福和昭弟初遇是因为一块臭豆腐,俩人最后重新和好终成眷属的见证者也是那块臭豆腐。
玉镯子:第一个玉镯子是一个对昭弟有意思的商人送的,但是昭弟戴着大了,这就是暗示俩人不合适;后来昭弟去给变成傻佬的阿福送饭时,玉镯子掉到地上碎了,这就暗示昭弟和商人的缘分在见到阿福的一刹那就已经断了。阿福记得这个碎掉的镯子,自己在街上看到类似的就用自己手上所有的东西换了来。最后阿福要被新疆公主带走了时,他把镯子亲手带在了昭弟的手腕上,昭弟终于被打动,镯子算是俩人的定情信物。
蛐蛐筐:第一次出现铺垫了招福这个角色的傲慢蛮横,强词夺理,第二次出现是阿福回家拜寿,当初自己藏好的蛐蛐筐掉落刚好打到了自己的头,从而恢复记忆。
被重物打到变呆佬:开始是阿福被阿积设计的架子打到从而变白痴,最后是阿积被阿福妈妈的排位打到,从此变白痴。
阿福和阿积治理家业的手段:纺织工人要求加薪水,不加就罢工。阿福的处理方式是:
“你就到邻村找吧,那里有好多失业工人。”“可他们的薪水已经很低了。”"知足者贫亦乐。”
阿积的处理方法是毒打罢工工人,结果当晚那个工人死了,引起更多罢工工人。虽然两者的处理方法都说不上多么良善,但是谁更狠毒是非常鲜明的。
阿福和傻佬的称呼:阿福被砸失忆变傻佬后,昭弟告诉他的名字其实是阿福,阿福很高兴女神给自己起的名字,自此以后阿福就非常不喜欢别人叫他傻佬。后半部分阿福感到受伤要走也是因为自己的女神昭弟叫他傻佬。最后阿福恢复记忆去找昭弟的时候,阿福却又表示愿意做昭弟的傻佬。这时候的傻佬称谓就是恋人间的小甜蜜了。
经常看一些片子只有上文没有下文或者只有下文没有铺垫,虽说这样处理不一定不好,但是对于强迫症来说就像在等待第二只靴子落地却迟迟没有等到。《呆佬拜寿》就不同了,他让所有的第二只靴子都落了地,看完可以睡个好觉了。
5 ) 以下内容改动自聊斋志异(婴宁)
6.王家及城中首富,服以长子身份掌握家中大权(刘青云,招福),加上年少为有精明能干,虽非坏人,却养成了不可一世的张扬跋扈性格。对其表妹卿兰(吴倩莲,招弟)的一网情深视若无睹,更看不起庶出之弟王子楚(黄子华,招积)。楚与母亲对王子服表面顺从,内心则极为不服,一心想谋夺家财。
7.楚因好赌再次欠债,求服代还不果,被债主状告受刑游街,楚颜面扫地,新仇加旧恨,楚与母亲决定除服夺产
14.惊然发现服受雷击变白痴
5.正当楚人财两得得意之际,婴宁(吴倩莲)带服(刘青云)回到了王家大宅。
6 ) 类型套路之下小清新的匠心
这部片不知道小时候看了多少遍,只因电视里放了不知道多少遍。刘青云在里面由傻变回聪明时超级炫酷,现在回头看还是觉得很有气势。小时候对黄子华演的大反派印象就很深,那种唯唯诺诺又阴毒的样子,配上大烟鬼的孱弱病态,是我关于变态型反派的启蒙之一(话说小时候对他演的赖三也是印象好深,但赖三就更可怜点)。这样的大反派最后居然只是变傻而已,但是变傻也的确变得挺搞笑的:我是小明,我要上学。这也成了我童年经典回忆之一,后来看到坏人变傻的桥段(比如《九五至尊》),都会想到招积(招祸)。
多年后重看,发现这部电影虽然有很多香港喜剧用惯的老梗,但也的确是出类拔萃的小清新。当时港影的一大笑梗是让古人演现代生活片段,比如《花田喜事》里面的奔驰马交通警。这部也有选美啊智力测试啊吸管杯啊等现代梗。时装表演梗到后来的一部《花田喜事》还在用。元华几次要杀掉丢掉刘青云不成反被虐,也是当时香港电影常用的笑点,《东成西就》《新少林五祖》都有类似情节。最后的智力测试那种无厘头,更不用提。
但令这部戏不落俗套的是其中一些颇具匠心的美术、音乐设计。比如几次元华和刘青云的追逐戏,动作设计和运镜融合了舞蹈的节奏与走位、与卡通片的夸张,很有趣致,甚至别具美感。又比如影片从头到尾对民乐《旱天雷》出神入化的化用,为影片增加了一种隽永温柔的淡淡惆怅,很符合阿福变傻时与招弟之间的一些小儿女情愫。
以上这些,以及刘青云凶与傻转换演技浑然天成,吴倩莲耐看到极致风韵到极致的美与清甜,黄子华工于心计表面又唯唯诺诺的阴森,元华漫画般夸张又不失可爱的表情与肢体语言,令观众25年后看这部片还是能在各种用滥的俗套中品出一种雅致宁静的美好清新。经典港片令人回味的往往是商业化类型片俗套之外的东西,但很多模仿者却只记得抄那些俗套了。
你递给我那块臭豆腐的时候,我就已经心动了。你把那支快融化的冰棒送到我嘴里时,我就已经爱上你了。你听到阿弟掉井里了,二话不说直接跳,我就认定这辈子是你了……你回忆起黑色的破碎时间时,我的心都要碎了……好在有情人终成眷属。多年后再看,吴倩莲真是美人。
还可以,很有年代感的浪漫。
哈哈那时看电视也很幸福啊能看到这样的电影
吴倩莲要不是因为年纪,应该没汤唯什么事了。
我不叫傻帽!我叫阿!福!
配乐真不错!这个霸道总裁好可爱,刘青云演技真是没话说。不过取名字叫招祸真的没问题吗?不过反派除了心肠坏,感觉各方面能力太差了
笑中带泪。片头的旱天雷,谷德昭的医生佬。我钟意傻佬。
突然明白为啥让吴倩莲去演小龙女了果然很冷艳啊~~~~
话说这如果是谷德昭导演的就太让人吃惊了,所幸看到监制是杜sir,顿时心中明意。巨萌的刘青云,俏皮的吴倩莲,各色配角也趣味十足。剧情依旧是小打小闹的爱情故事,细节却毫不敷衍,“我不是傻佬。我是阿福。”“我钟意傻佬。”“那我是傻佬,不是阿福。”啊,又自然又可爱又浪漫,旧时的港片真是好啊
其实很好看,刘青云最大的魅力在于你看他演什么你都不会认为他是刘青云,他只为角色服务~~~
原来刘青云也可以演喜剧,吴姐姐也很有一番风韵在其中!
笑中带泪.吴倩莲爽朗的笑看着很让人舒服,刘青云的演技很棒.
刘青云的阿福可比郭晋安的阿旺演得好多了。题外话,当年的栋笃sir存在感真是pia淡啊。
看过很多遍的片子之一。很好,整体感觉都很好
刘青云和吴倩莲的演技,没话说。
看这部片子我一直在思考一件事情:刘青云究竟是跟袁咏仪更配一些呢还是跟吴倩莲更配一些呢?
太搞笑了,刘青云演傻呆太像了,演技杠杠的。
女人都是吴倩莲,身份低微又实际但赶脚自己有一颗浪漫的真心;女人也希望男人都是刘青云,对自己是忠犬一片真心打都打不走,但实际上却是霸气的富二代,就算是醒了也对自己爱得死去活来。——这种好事儿也就女人自己在那想想了。
吴倩莲是一个神奇的女人,有她在的片子总是感觉更淡然隽永,因此在我这里便有不少的加分
臭豆腐也可以是定情信物哟米娜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