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影评的自言自语。
总是看了开头就不忍心往下看,这次终于一口气看完了。也算是一种直面自己的勇气吧,虽然是懦弱的勇气。
或许人们都知道,从那句you're pretty blondie开始就是万劫不复了。可是万劫不复又能如何呢?我一直以为万劫不复也是修成正果——可惜我和很多人一样,甚至没有万劫不复的资格。 暧昧,缱绻,沮丧,失落,反复,纠结,迷乱,心跳,不可说。
总觉得自己老了,可还是浪漫主义拥护者——于是判断还没老。年轻人如果有主义,一定只有浪漫主义的,木心先生诚不欺我。 前几天有人说我很像最开始的花园里的道林格雷,感觉是很有趣的说法。个人角度的话,我说我是死亡天使与阁楼画像的集合,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是空有其表躯壳虚无的繁荣。 其实我有和人讨论过一次el angel,只有那一次。那时候我以为大家都经历过这样烟霭纷纷的彷徨,对方否定我说不是这样的,不是所有人都幸运的拥有那张天使的脸。 于是后来我再也没和别人说过。 “You look like Marilyn Monroe.”
谈谈对卡利托斯故意纵车祸导致拉蒙死亡的理解。
整部电影卡利托斯与拉蒙的情感是在朦胧中发展的,如珠宝店用几对夫妇的名字暗欲彼此的情愫,但第三者的出现,也就是拉蒙说的那个基佬,其实拉蒙心里知道,他只是借用他人的性倾向来掩盖自己深柜的事实。再者,拉蒙和一同出狱的同伙分别在酒馆与卡利托斯的对话彻底让卡利托斯的情感世界走向绝境,一个告诉他你已经成为我的"前妻",一个告诉他第三者会带他去巴黎,最终卡利托斯故意纵车祸导致拉蒙死亡。拉蒙的死亡,无疑对卡利托斯生活信念造成深刻的影响,卡利托斯虽在医院再逃一劫,但那唯一哭泣的一幕不难看出他看清了现实,回到拉蒙家,在舞蹈中迎接死亡的来临。
摘录
南美的片子有时候太让人惊艳了,不得不说导演真的太会选角,找这么个掐得出水的小鲜肉演绎一段纪实罪案,精彩还原了原罪犯的形象。而且演员的表现非常的到位,刻画角色的心理活动惟妙惟肖,一些细节处理的恰到好处。
片子色彩光线都符合大导的手笔,浓浓的南美风情,看完就是担心这片子太过于浪漫唯美会不会挺容易导致人去膜拜效仿犯罪?毕竟原型是个心狠手辣连环罪犯啊!
阿根廷罪犯Robledo Puch,是当地家喻户晓的人物。
因为太有名了,他本人甚至给著名导演昆汀·塔伦蒂诺发过邀约:拍一部我的传记片吧,一定能火!
邀约中,他还“钦点”了影片男主的扮演者,当年颜值仍在巅峰的小李子。
乍一听,是不是很狂?
事实上,Puch有狂的资本,不过并不是好的方面。
从19岁到入狱,他共犯下11起谋杀案、1起谋杀未遂案、17起抢劫案、1起强奸案、1起强奸未遂案,2起绑架案、2起盗窃案。
而更让他出名的,还有他帅气的面容。当年被捕后,所有的报道都称呼他为“死亡天使”。
甚至有人觉得,从某些角度来看,他和年轻的小李子莱昂纳多还真有些相像。
这份特殊的邀约,昆汀拒绝了。
不过在2018年戛纳电影节一种关注单元中,阿根廷导演易斯·奥特加,从他的角度为观众们带来了一部“Robledo Puch传记片”:《死亡天使》
影片一开始,17岁的卡利托原本只是一个处于青春期难于管教的孩子。
父母教育无法后,只能将他送进了感化院。
没想到,这一出于好心的决定,反而把卡利托推得更远。
在感化院里,卡利托认识了拉蒙。
不同于卡利托的小偷小摸,拉蒙出生犯罪世家,差不多的年龄,偷盗转卖枪支已经是轻车熟路。
成为好友后,拉蒙连同犯罪老爸联手将卡利托拉进了他们的行动。
原本只是想为日后东窗事发拉个垫背的,万万没想到,卡利托在犯罪方面颇有天赋。
第一次实战,他就几乎搬空了一家枪店。
就在卡利托越来越得心应手的时候,拉蒙不想再过担惊受怕的日子,抓住机会变身电视小明星。
拉蒙的选择,被卡利托视为背叛。一次酒后,卡利托亲手撞死了拉蒙。
好友不在,卡利托变得更加疯狂、更加随意。他只凭心情动手,想犯罪就犯罪,没有任何原因。
最终,警方敲响了卡利托家的大门……
说实话,改编自真实杀人狂故事的电影并不少见,比如曾获主流媒体奖项的《天生杀人狂》、《女魔头》。
但是相比之下,本片中卡利托的形象与人们固有印象中的杀人犯形象相去甚远。
他有和谐美满的家庭,本人没有丑陋的外表、也没有不合群、内向、阴暗等可能的心理缺陷。
之所以犯下如此多的的罪行,只是因为他无知。
17岁的年纪,卡利托父母担心的是学习、性格、心理,怎么也没想过教育什么是“犯罪”。
加上拉蒙有心的误导,卡利托并不觉得犯罪是一件多么具有危害性的行为。
因为不懂,所以不怕。没有生死的概念,事后更不会后悔。
没有谁是天生的罪犯。
卡利托以为他是在追寻生而为人的自由,却不知道自由也有边界。
无知又无畏,这才是本片最让人细思极恐的地方。
因此,与其说这是一部传记片,不如说导演只是借了著名杀人犯的由头,向观众展示了他的所想而已。
从这一角度看,导演并不像一些人指责的那样“美化犯罪”。
不过,作为一部电影,导演选择任何的主题都无可厚非。
但现实和人生,并不是电影。
现实中,Puch在犯下第一个案子时已经19岁,是一个理应有是非观的成年人。
因此,他必须为自己的所作所为付出相应的代价。
事实上,至1973年被捕至今,Puch一直在监狱服刑,他成为了阿根廷被判处最长监禁的人。
人生不是电影。
电影可以改编、美化甚至是重头再来,但是人生不行。
我们每个人,都该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人有无犯罪的自由?
我始终认为宣传犯罪是不对的,但电影《死亡天使 El ángel (2018)》似乎就是在探讨这样一个主题:人有无犯罪的自由。虽然,影片也刻画犯罪,但它似乎意不在犯罪,因为犯罪的行为和场景都过于乏味和简陋了。如果我们对男主卡洛斯犯罪时的心理读白和对话稍加留意的话,我们会发现本片主旨是在犯罪之外的。
人是社会的产物,一个奇特的人的出现,往往意味着有一群这样的人存在。所以,对特殊个案的调查,以及对个案背后社会原因的分析就从来不是可有可无的。本片编导对此也不例外。个人原因和社会原因同时并呈,但呈现得又不那么“传统”,这使得本片别具一格。
就个人原因而言,男主有着天使般的面庞,喜欢男性甚于女性,崇尚自由。其姓名源自德语,有“自由人”的寓意,这当然体现了他父母对“自由”的情感,虽然影片并没刻意展示他父母这一点,但以此可知他崇尚自由缘自何来了。他的童年没有什么阴影,弗洛伊德式的分析套路,诸如童年遭性侵或家暴,明显不能解释他后来犯罪人格是如何形成的。但他的家庭对他仍是有影响的。崇尚自由的父母恰说明他们的本分,这种本分如果不“遗传”就会刺激本分反面的增长,因为他过早地明白谨小慎微的本分带不来任何利益。加上他家境并不宽裕,学习也不好,在姣好面容下,他练就的“盗窃”的“天赋”,是他唯一感到自由放松之所在。所以,他和拉蒙一起偷盗珠宝店时,就建议拉蒙“慢点来”,并说:“我们还活着,为什么不享受其中呢?”这种“盗窃”心态显然不是为了利益,事实上他确从未为分赃计较过,他更多地是从这种天赋中获得一种自由的满足感。从“家猫”式盗窃发展到后来的“团伙”作战,虽然他从中得到了不少钱财,但更多地是为了他对拉蒙的同性情感。
当然,仅以上解释并不足以为男主的犯罪行为提供辩护,但若对当时的社会环境进行一番分析,似乎可以看出影片对男主的犯罪行为是报以同情态度的。对于男主这样的家庭,父母亲都是体面人,有工作,即使父亲干两份工作,仍然买不起蛋黄酱付不起摩托车的修理费,可见社会陷入普遍贫穷了,但却仍有男主可随时游荡的高档社区。男主盗窃枪店后,从此便两把左轮手枪随身,他跟女友的解释是,“街上的情况不对劲了”,他需要保护女友的安全。“不安全”还体现在社会似乎处在军管状态中,因为士兵可以拿枪乱射一个像男主这样的小窃贼。整个社会的乱象应当充分体现在那幅画(即那个老头被男主枪击中后凝视着的、后被男主拿回家挂在自己床头的那幅画)中了。这幅画是不是可以解读为军人、警察、官员、教士统治下的群魔共舞?女性只能靠出卖尊严生存,是最能说明一个社会的腐化堕落程度的。在这样的社会中,留给普通百姓的还有多少自由?在男主看来,“自由”就意味着“想去哪里就去哪里”,而社会留给他这种自由的空间只能是无人居住的房屋了,即使是暂时无人,他也能随着音乐起舞。显然,这种时刻是他的享受时光,而当这种享受显得奢侈时,无论他是通过什么手段获得的,这多少是令人同情的。
那么,人到底有没有犯罪的自由?“犯罪”总是相对而言的,为了穷人利益的犯罪可视为“侠”,为了公共利益的,可被视为“义”,这类犯罪之所以具有普遍的合理性,是因为大家认可的“标准”在支持着。如果抛开“公私”的传统观念,以“自由”作为标准时,或许我们会以另一种眼光来看待男主的犯罪了。(文/石板栽花 2019年2月28日星期四)
Ps.感谢MAET字幕组提供本片中文字幕!
人间天使卡利托斯,刚出场时我不觉得他这张脸美,但看到最后在脏兮兮的空房子里起舞,他的脸庞和眼神是属灵的。
在珠宝店里佩戴上耳环,对镜端详,为自己的美丽而感到陶醉,“你看起来像玛丽莲·梦露”,这句话第二次响起,犹如幻觉又像是死去的情人从地狱发出的呢喃。
为什么杀了拉蒙?在拉蒙表现出最接近接受他的爱,表达出对他的迷恋的时候。拉蒙在车上的状态像是被迷昏了,或者嗑药,含着卡利托斯的手指。卡利托斯眼里的温柔,和凌厉的杀意交织,从来没有出现过。
杀其他人时眼里没有任何情绪,既不悲伤也不欢喜,就像走进自己家那样闲庭漫步,拿走看中的财物,又像拿走财物那样自然地,拿走一条生命。
开篇就说清楚了卡利托斯以不为恶的心态行恶行的本质,他不认同现在的那套社会规则,一样东西既然放在那里,他能走进去拿到手里,为什么不是他的?偷来的金项链送给女朋友,摩托车骑来兜风,借来喜欢的画作挂在床头。
他逃狱后来到空空如也的拉蒙家,安心地睡在拉蒙的床铺。打电话给母亲时,穿着红色高领衫,靠在蓝色的墙上。那幅画面像宗教画,天使降临人间,以纯洁面孔施以杀戮的血与火。
拉蒙一边对叫他基佬的人挥拳相向,一边又接受被舔屌换取上电视的机会,介绍自己时毫不掩饰出名的野心和欲望,被父母否定后失落生气。他的脸,不像是一个年轻的学生,有种三十岁的年龄感,有时显得浮肿,大多数时间性感颓废,写满直白的欲望,简言之是张色气满满令人想艹的脸。
“与其说我们像切格瓦拉和卡斯特罗,我们更像是艾薇塔和贝隆。”卡利托斯给出的暗示,拉蒙感受到了吸引,却又退后,假装什么都没有。虽然他和卡利托斯是搭档,但他有畏惧,有谨慎,他的心还是俗人,沉浸在俗世的金钱地位中,他并不像卡利托斯那样享受犯罪,享受的只是犯罪的后果——钱,比辛苦工作赚得更多也更轻松的钱。
卡利托斯想要打开珠宝店里的保险箱,试图达成好奇心的探索之旅,被拉蒙粗暴地拒绝和截断。
最后他还是回到了那家变得空荡荡的珠宝店找那座保险箱,圆他未完的探险,却发现里面空空如也,只有熔断的灰烬和嘲讽般的零碎木块。
逃出来坐在车上,听着手风琴,卡利托斯为什么会哭?眼眶里滚动着一颗将落未落的眼泪,泪痕敲得人心碎。
Born to be evil, in such a sexy way!!!Lorenzo Ferro is promising! 这电影让70年代的布宜诺斯艾利斯也如此性感!!!
#Cannes71# 拍得太飞了!恍似年轻时候阿尔莫多瓦自己拍的!这个题材拍实了反而不好看,就这样贱兮兮的喜剧走法才对啊!竟然还有对阿根廷军事独裁时期气氛的描写!比今年柏林同类「博物馆」还要好!就是片中同性这条线应该再拎得更清楚些,
我来来回回检查了豆瓣影片页面三遍来确认这片没有被分到“同性”类别下面……松弛的道德观带来了稍显特别的幽默感,但和阿莫多瓦就别比了吧真不是一个级别的……
本以为是部慢节奏风情电影, 没想到更像是部黑色喜剧。从一开始金发小男孩打开音乐肆意起舞的时候就完完全全被他迷住了,谁能看出上帝给一对踏实本分老来得子夫妇馈赠的美丽小天使原来长着撒旦的翅膀。小男孩毫不犹豫砰砰两枪杀了人之后会说“我不认为他们已经死了,这其实只是一个玩笑对吧” 一路都做着最残暴的事, 却眨巴着天真的大眼睛 看上去比谁都无辜。看预告和剧照的时候还觉得Ramón是要用美男计主动诱惑小男孩走上犯罪道路, 但反而是在小男孩炙热的眼神中,“与其说我们像切格瓦拉和卡斯特罗, 我们更像是贝隆和贝隆夫人”的暗示明示下闪闪躲躲。色调和配乐都喜欢极了。(P.S. 电视台表演的Corazón Contento和高潮那首La casa del sol naciente的演唱者 正是导演Luis Ortega的父亲——阿根廷传奇歌手Palito Ortega) #SSIFF#
今年戛纳卖相最好的一部,男主活脱脱南美版多兰,得火吧……
他们俩!为什么!没有!大做爱!!为什么!!!
完全不做道德审判,一个常理来说道德败坏的疯子有其色泽斑斓的精彩人生。
有什么样的制片人就有什么样的电影!从配色到人物完全就是阿莫多瓦,能把一个杀人狂拍得这么诱人,也真是很难。不过阿莫多瓦的犯罪者恰恰又都是受害者,这个呢?面对这样让人在观影时有强烈道德不安感的角色时,是不是应该在展现作案过程的同时分析一下他的心理构成呢,否则这种喜剧式犯罪意义何在?
爆款!颠倒众生美少年,痴迷罪案舞翩跹,男女通吃非凡物,拍案惊奇活久见。两位男主的暧昧气息秒杀一众同志片,剧情时而黑色幽默,时而残酷无情。残杀11人抢劫42起,被判刑46年,阿根廷史上最高,却有着惊世美颜的双性恋美男,绝对不容错过。阿莫多瓦制片,你懂的。
在这行将就木又斑驳陆离的蛋里,总需要一些倔强的眼神,不屈的力量,去挑战精英的睥睨,去对抗群氓的乌合,“去他妈的世界”谁都会说,“干他妈的世界”才是勇者。即便披上死亡的羽翼,也是为了飞得再高一些,去撬动,敲碎那外壳,回到真正的天堂。
撇开三观不说这片真是可爱爆了,男主是哪里跑来的绝世大宝贝啊!大大的眼睛红红的嘴唇,17岁就杀人放火的美少年,天真无邪的作恶。导演把发生在阿根廷的真人真事拍得充满黑色喜剧效果,仿佛看到了阿莫多瓦年轻时的骚劲儿。求原声!!!
尽管有美化犯罪的意思,但仍然具备反思精神,只放在报纸上和体现阿根廷军事独裁的最后一段。愉悦在戏里,反思在戏外。
当你有一个魅力值溢出屏幕的演员时,其他的一切仿佛都是对的。画面的色调和调度都很美,配乐非常加分,从第一幕开始就打心底里喜欢,全程内心飞扬,男主像极了刚出道的安妮海瑟薇,男二也很帅,非常养眼,故事嘛,至少是有趣的。可能是本届戛纳私心最爱吧
从天上掉落人世的魔鬼,最不该动的是凡心。在他私处堆满首饰,在爱人面前一切珠宝都不值一文。从不相信财产私有制,却把爱人当做私有财产,为他赴汤蹈火,对抗世界,得不到他就亲手毁灭。这个世界本应属于自由的非法分子和艺术家,却被扒光马驹须发当婴儿的家伙掌权。偷窃本是自由的,爱却是不自由的。
电视电影
这就是不做爱的下场,人都逼疯了。。。
天使般的面庞,恶魔般的内心,金发红唇的美少年令人意乱情迷。两位男主的暧昧点到为止,有了更多浮想联翩的空间。从一开始的小偷小摸,到后来的杀人放火,虽然做的全是危险又犯法的事,少年眼中却透露着一种让人无法抗拒的纯真,好像一切都如午后的阳光一样寻常。你可以说他是胡作非为,也可以说他是活在当下。他是疯狂的,他是自由的。
《死亡天使》头一次啃生肉 因为我实在等了这部电影太久😭说实话影片比我预期要克制很多,甚至还有一点点文艺…最重要的是Ferro小天使真的太可爱了啊我的崽!导演到底去哪儿找来的这样的大眼睛嘟嘟嘴娃娃脸小卷毛肉肉的尖下巴还有点婴儿肥的小天使来饰演17岁就杀人放火的双性恋美少年的啊!!!还有配乐真是美极了bellísimo!
只有一点点同性元素,不过犯罪跟闹着玩似的,看得挺爽的。男主是怎么做到车撞车自己不死而害死男二的?没有狗血亲情,没有狗血爱情,没有后悔莫及,没有痛哭流涕,只有在列车上缓缓流下的两行泪,这是男主唯一直白的情感了,其实我觉得这都不该有,男主本来就是杀人不眨眼,天使模样的魔鬼。海市蜃楼男主还是有胡子要好看一些,在这部里居然还有福利。还有,真人真事还是挺让人震惊的。
House of rising sun前奏出来我整个人梆硬,节奏色彩音乐都起飞。卷发男孩和布宜诺斯艾利斯是爱与美的神祇。在一群dreadful pretentious slow的戛纳片中真是哭着感谢这个片子的馈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