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影
  • 电视剧
  • 美剧
  • 韩剧

绅士杰克第二季

更新至08集

主演:苏兰·琼斯,苏菲·兰朵,莉迪亚·伦纳德,乔安娜·斯坎伦,杰玛·韦兰,杰玛·琼斯,提摩西·韦斯特,约翰·艾伦·罗伯茨,乔迪·梅,凯瑟琳·凯丽,德里克·里德尔,斯蒂芬妮·科尔,彼得·戴维森,阿米莉亚·布摩,维森特·富兰克林,邵恩·杜里,萝西·凯弗利洛,乔·阿姆斯特朗,安东尼·弗拉纳根,乔治·科斯蒂安

类型:美剧地区:美国,英国语言:英语年份:2022

 剧照

绅士杰克第二季 剧照 NO.1绅士杰克第二季 剧照 NO.2绅士杰克第二季 剧照 NO.3绅士杰克第二季 剧照 NO.4绅士杰克第二季 剧照 NO.5绅士杰克第二季 剧照 NO.6绅士杰克第二季 剧照 NO.13绅士杰克第二季 剧照 NO.14绅士杰克第二季 剧照 NO.15绅士杰克第二季 剧照 NO.16绅士杰克第二季 剧照 NO.17绅士杰克第二季 剧照 NO.18绅士杰克第二季 剧照 NO.19绅士杰克第二季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绅士杰克第二季美剧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故事来到1834年的约克郡。Anne Lister和Ann Walker以妻妻身份在希布登庄园安家,决定结合两人的财产,成为一对无所畏惧的伴侣,所有人的目光因此落在了她们身上。Anne Lister的企业家精神和她非传统的爱情生活,都让当地人感到惊恐。而哈利法克斯也正处在变革的边缘,她拒绝低调的态度让一切变得更容易激起争端,并引发危险。   第二季将继续使用Anne Lister真实日记作为素材,编剧Sally Wainwright会基于历史事实和日记中的500万字来创作剧本。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欢乐五金行 第二季佐佐木在我脑海中三声无奈广岛背着奶奶进城前三距离蝗虫之日不堪回首酷狗马马杜太极旗飘扬封家村之荒墓通缉令国语天使降临到我身边:珍贵的朋友魔偶奇谭1985家的柚惑重案组理想男友姐妹狂欢行连城诀皮层飞天舞2000相声有新人

 长篇影评

 1 ) 以双安结婚为开始,以革命之路继续为结束

第八集剧评,也就当第二季总结了

第八集(大结局)。

这一集也是内容相对集中的一集,所有线头收拢,为本季收梢:沃克姐妹财产分割终于完成,双方签字,伦敦行结束,北门酒店开工奠基礼进行。

伦敦行当中,双安的争吵,主要是AW终于把话讲出了口,把婚后双安的矛盾白纸黑字摆上了台面:阶级差异的存在,未必能用钱抹平;理财投资观念的差异,财产处置权/经常性开支的承担义务,无法用争吵解决。这些在第一季玫瑰滤镜下真事隐去的问题,在第二季终于浮出水面。

沃克姐妹财产分割,连续讲了好几集,对于没读日记的观众,是略显枯燥,但这是跳不过的坎,必须讲清楚的事。所幸终于讲完,姐夫成为坏人担当确有商榷之处,但也无所大谓了,只是一个男人,为千千万万个男人受一次过吧,只是电视剧。

第二季前些集,AL事务不断,AW略有被推到一旁的感觉,第八集终于蓄势而发,成为本集大女主。在马车里紧紧怀抱地契大铁盒的镜头,老帕克律师在姐夫强攻之下,面部抽搐的镜头,让我笑岔了气。SW确实善于添加喜剧元素。因我前些天读日记,有沃克为寻地契大闹哈村一幕,对地契的紧张上心,大星期天的去找帕克,化用到这里,细节创作给满分。总的来说,第八集AW扳回一局。

中间两人跑去某教堂,AL借夭折小孩抒自己嫡仙误入破落家之怨,还“如果这是我们的孩子”?这个戏加得,非常尴尬。我也明白这是第一季的遗留问题,她对自已原生家庭的不屑和引以为耻,在第一季被喜剧式吵嘴错觉带过,必然需要找出气口放出来。但是这个突然强行抒情,真是两头不到岸,没看日记的观众看不明白,看过日记的观众满头黑线。

既然说到原生家庭,必须提一提本集让我意外眼湿的地方:Marian和AL的姐妹对话/告别。Marian一直提供喜剧担当,从第一季到第二季。在第四集AL反对其婚事那里,她终于有了正常(仍是压抑着)的震惊和伤心的流露,在这一集,更完整地表露出对AL家长式处理手法的不满,对在姐姐阴影下孤独生活的哀怨,以及放手。如果说AL本人是性别歧视、性向歧视的受害者,那么Marian则是性别歧视、性向歧视、家长式压制的三重受害者,而AL是无(?)意识加害者之一。此处必须对Gemma Whelan的表演送上5星,一个令人难忘的配角,她值得拿奖。

第二季完结,当然不是故事的完结。巨篇日记,拍了不过3年(1832-1835)间的一些事件。第一季GJ的成功,让很多人知道了李斯特,更重要的是,它推动了日记电子化。在短短三年内,在互联网时代,意外疫情的机缘巧合,竟在众人拾柴的努力下,众包抄录,五百万词日记手写版的电子化抄录竟奇迹般地完成了,让李斯特笔下和生命中更多的女性,可以有机会逐渐走进光照之中。这事能成事,有赖电视剧热度的推动,而它背后SW的决心和行动力,居功甚伟。

第一季滤镜重自不必言,而解铃还须系铃人,第二季,SW确实做到了回归日记,须发毕见。以双安开始,以婚姻之路继续而结束。万里长征的革命之路,这才走了几分之几,途中的山川风物商业争夺LBD雨雪风霜屎尿屁,都将奔来眼底。SW愿意写,电视台的金主们有没有决心把它们都摆出来?有的话,我们就继续看,没有电视剧也没关系。愿意走的人,自然会走到罗马。

无论如何,先河已开,感谢SW!

 2 ) Anne&Ann: 那些浪漫又珍贵的时光

结合AL的一生,谈谈我对第二季的期待~

Anne Lister (1791.4-1840.9) 出生于法国大革命后,幼时经历了拿破仑战争的欧洲动乱,她从一些书籍上了解到欧洲的其他地方的旅行见闻,就一直想去,之后战争结束,她也终能完成心愿。 AL出生在约克郡的一个小镇上,(不是希顿庄园,那是之后叔叔去世后,才留给她的财产),她爸爸是名军官,在美国的第一场作战中受了伤于是回家,从事招募士兵的工作。AL有4个哥哥,1个妹妹。 AL少年时,比较不服管教,经常“特立独行”,被父亲送到一个女子高中,在那里,遇到了她的初恋Eliza Raine,她们住在同一个宿舍,成为了爱人,1806年,AL因为一些事被退学,那年夏天,Eliza 来Halifax跟AL一起度过了一个夏天,当Eliza离开的时候,AL在日记第一页写下“Eliza left us”,这也是她日记的开端。 1815年 24的AL正式搬到Shibden 跟Aunt Anne 和Uncle James一起住 1817年,AL开始穿黑色衣服,黑色帽子(除了一些不得已的场合),原因第一季剧里有提:(1813年AL与Mariana相恋 直到1816年Mariana结婚)~ 1819年-,AL到巴黎学习,听过很多学者的讲座,也在一间房子里,跟着老师学习解剖,她对人体构造很有兴趣。 1826年,AL的叔叔去世,她的四个哥哥都年幼夭折,于是叔叔的产业包括Shibden Hall继承权到了她的手中。之后,她一直想改造Shibden Hall,变成哥特式风格,虽然遭到很多人反对,但后来还是有了一些改造,包括天花板修缮,新建了塔楼(变成她的书房),挖凿了一个地道供仆人使用(仆人可以从地道走,把食物从厨房直接送到餐桌,缩短了距离),现在去Shibden Hall也能看出一些修缮的痕迹。 继承了Lister的煤矿产业后,她不再像原来一样,仅仅是把煤矿租给别人比如Christopher Rawson, 而是想像别人一样,自己经营。顺便提一下,罗森家族在Halifax产业非常大而且广,由于联姻较多,各种家族亲戚网很广,Christopher Rawson也是当地的商人,银行家,地方执法官。AL和他斗智斗勇的剧情也很精彩,很期待这一季会如何讲述他们之间的“商战”~ 1829-1832 AL和Vere Hobart Vere是个伯爵的女儿,算是个小贵族吧 ,AL与Hobart认识期间,也很努力的想融入她一类的阶层,(毕竟AL也只是一个没太多钱的地主),但后来经历了一些事情(包括剧中提到的情伤什么的),AL觉得自己贵族梦破灭,“I haven't enough money, I haven't enough status in this society” ,“I am like Icarus, but i have not fallen so far, I am not burnt so badly, i will go back home” (伊卡洛斯是希腊神话中代达罗斯的儿子,与代达罗斯使用蜡和羽毛造的翼逃离克里特岛时,他因飞得太高,双翼上的蜡遭太阳融化跌落水中丧生,被埋葬在一个海岛上。) 1832.05AL回到Shibden, 后来认识了 Ann Walker, Ann十几岁的时候相继失去双亲, 并患有焦躁型神经衰弱疾病, AL比Ann大12岁,但walker 家算是个暴发户吧,非常有钱,有多处房产,以至于AL刚开始想要接触撩拨Ann时,觉得“虽然地位不算特别好,但金钱足够弥补地位了”,但其实,Walker家的亲戚也惦记着呢,总是插手并想撮合安排Ann嫁给一些“败家亲戚”,比如Alexander Mackenzie。 之后两人的故事,第一季以及AL的日记都有较详细的描述,可以参见这个贴子,按时间线总结的很好://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review/10215287 不得不提的是,在几次的旅行期间,AL也是个登山爱好者,1830登上了Mount Perdu,作为第一位登顶的女人;1838,登上了Mount Vignemale(海拔3298m),作为登顶第一人! 1834年,Ann搬进了Shibden Hall,AL用Ann的钱继续了煤矿生意。她们进行了蜜月旅行,婚后生活也格外滋润,当然也有一些小摩擦。 AL一直有着更远的旅游计划,想去波斯(现伊朗),想去莫斯科,但在1840年,由于一场寄生虫引发的发烧病毒,AL死在高加索山脚下,死前六周,日记都没有更新过了,想到那种医疗条件,估计最后挺惨的...唉:-( Ann Walker花了六个月把AL的遗体防腐后带回Shibden,埋葬在家族墓园,ann 也继续住在Shibden,还因为Shibden的归属权和Lister家族打了官司前后一直持续到Ann去世,并请了画师画了一副AL的油画像(保存至今),但后来精神状态恶化, 被亲戚送去了约克郡的一家精神病院(AL的初恋女友Eliza 也曾住过这家医院),最终搬回了Cliff Hill,直到1854年Ann Walker去世。 估计这一季,会有很多婚后生活,煤矿事业,旅行经历的描述,感谢并期待HBO&BBC !!! 按照每季两年的速度,应该总共会有四季(如果Sally写到AL去世的时候,唉哭惨了,如果写到这希望也拍一下ann在AL离开她后的生活,ann真的很坚强),第二季可能会涉及到1836年AL的父亲和最爱的姑妈相继去世。 『第二季上映估计要等到2021.05』

 3 ) 绅士杰克S02E01:原来,还是那个味道

时隔三年,终于等来新的一季。更快的步速,更快的语速,更快的叙事节奏,更大的信息量。应接不暇的有点吃力的时候,看到这一段,彻底笑cry。拿着枪随时准备开火的李斯特,不明白人家为什么怕她,这种也就回看个七八十来遍仍每次都哈哈大笑的此处无声胜有声的处理方式,让人发现原来这还是那个“杰克”,还是那个味道的《绅士杰克》。

 4 ) 第二季真的好多问题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还是不要第三季了。这季的煤老板形象真的令人讨厌,生理不适。且这个剧情进展速度真的太慢了。整个第二季来来回回都只讲了两件事:财产分割,买地开矿开旅馆。是因为改编自日记所以零零碎碎的太多了吗?很多不必要的情节或者说是完全不理解的暗线。(第一季其实就有了)

比如:

侍女线是干嘛的?第一季怀孕还是呕吐为嘛?第二季又和男仆搞上是为嘛?而且还一直讲法语..想说啥?

罗森线又是干嘛的?第一季以为老太太是个幕后大boss,结果这季直接和煤老板惺惺相惜,埋汰自己儿子了,然后罗森呢,又只是出现在煤矿工人嘴里的使绊子,真正两个人的商业对决,没有;所以这季煤老板商业形象一点都立不住。

助理女婿一家又是要说啥?把自己老爸宰了,又把叔叔宰了吗?两个人第一季最后一集还美美满满的结婚了,第二季就快离婚了。。大无语事件,而且女婿是黑化咯吧?怎么没有下文了?说实话这个部分真的好无聊。根本不爱看他叔叔和老妈子搞来搞去,真无语。还不如多看看助理女儿,好看又懂事

两个孩子听到秘密了又为啥?本来还挺担心会被全村人知道,结果就没有了..难道只为了凸显煤老板的善良,感化了知道了秘密的摔断腿老爸?

挖矿的事儿最后怎么样了?挖矿没解决完..旅馆赌场的地也买了。这扩张速度..

穿插一段辉格托利党党派斗争又是为嘛?奥还有船运投资..太多零碎的情节了。

还有最重要的,第三者感情不了了之了?罗顿太太和她一炮以后,然后呢?是为了让煤老板看清小黄鸭才是最完美伴侣吗?前四集一直贯穿的线索,4集以后仿佛从来不存在一样....到最后其实也没完美解决or解释清楚!

让我对煤老板下头的几个点: 1. 恋爱期间身体出轨,原则问题

2. 自己的恋爱就是不容于世的,凭什么要求自己妹妹得嫁个名声好的,不管那位到底怎么样,凭什么你在这里指手画脚?

3.因为找了个有钱女友,所以生意上随意地开疆扩土,(感觉没有任何风险评估,这季的幽默风趣,才能卓越仿佛都是从台词中得到的)恋爱期间花销由别人支付,换个男的这不就是典型的软饭硬吃吗???

4. 对待自己妹妹态度颐指气使,不让干这个不让干那个,真下头

5. 前女友太多了,对小黄鸭一点都不诚实,质疑她感情的时候,又开始打感情牌。不怀好意的来信也没说清楚怎么回事,6的很。

6. 不让结交伦敦社会圈子,说实话不就是因为有自己的前前女友吗?好意思说为小黄鸭着想吗!

还有挺多细节忘记了,中间实在无聊,A了好久,又想有始有终,毕竟第一季真的反复看了好多遍。

哎。多一星给全世界最好的Ann Walker。

 5 ) “您记得爱丁堡那桩旧案吗?”

GJ第二季第八集,季终集,姐夫萨瑟兰上校来了一句“您记得多年前那桩爱丁堡旧案吗?”这是编剧SW给姐夫加的戏,日记里并没有提到姐夫用此事威胁律师。但历史上确有此案,这个梗,说来话长。


【姬史沉船】今天读到一起腐国旧案,颇有意思,在这里讲一讲。说的是1810年苏格兰爱丁堡,两位年轻有为的女士,Marianne Woods小姐和Jane Pirie小姐,合办了一间女子寄宿学校,办得有声有色,爱丁堡富贵名流纷纷送女儿入学。然而,1810年11月14日,15岁的学生Jane Cumming在被奶奶接回家后,突然决定内退学,并带来一大波退学潮,48小时内,学生一走而空。原因是小姑娘向奶奶报告,两位老师在夜里同床,做不该做的事动静还很大。奶奶当时就震惊了,退学,并告知亲朋好友,赶紧的退退退。

学校清了场,两位老师不服,以名誉毁谤入禀状告奶奶Helen Cumming女爵。此案历经长达两年的审理,出动了七位法官的联合判案形式,终于1812年裁定:两位老师清白,名誉毁谤成立,因为“两女同床,那一定是纯洁友谊,滚床单?不存在的。” “Jane Cumming是一个出生在印度的混血小姑娘,极有可能从她那有色人种母亲那里听过一些乱七八糟的热带不端行为,在我大英地方,纯洁的白人女性,是没有这些勾当的。”

1812年,在英格兰的哈利法克斯,21岁的安·李斯特应该听说了这案子,也许她心里一声冷笑,但无罪的裁定,也给了她某种底气。

两位女教师固然赢了官司,实际损失却不可挽回,两人关闭了学校,黯然离去。一百年忽忽而过。

1934年,美国剧作家Lillian Hellman从此事件获得灵感创作的舞台剧The children's hour在百老汇上演,两年后,此剧得以在伦敦上演。

美国剧作家Lillian Hellman(1905-1984)

1961年,美国导演William Wyler根据舞台剧拍摄的同名电影上演,获得5项奥斯卡提名和3项金球奖提名。

电影The children’s hour,1961年上映,奥黛丽·赫本,雪莉·麦克雷恩主演

今天回顾这个案件,小姑娘的证词详尽(此不尽录,网上有资料可查),描述的所见所闻在今天看来,是确凿的性关系,但在当时的全男性法官们看来,“阳具缺席的性,不成其为性”(J Halberstam, 1998, Female Masculinity)。 即使你木已成舟,他说你不是,就算开出泰坦尼克也不是船。在他历史His-tory的凹陷处,尽管可以藏身,也是被无视,被隐去,被取消资格。这并不值得庆祝。


Eliza Raine关联分界线

听Carol Adlam和Pat讨论ER,引用了Francis Singh的《Scandal and Survival in 19th Century Scotland - The life of Jane Cumming》(2020),此书是关于那个著名案件,后来被改编为舞台剧,再改编为电影The Children’s Hour的那个,惟其漂白了主角,将举报者(原型是Jane Cumming)的混血身份抹去。

书中谈到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从南亚次大陆殖民地到英国的混血儿童移民状况,作为例案专门提到Jane Raine和Eliza Raine。

一切都是一个圈,兔子洞挖深了就互相打通。

假如存在多重宇宙,1835年还被关在精神疗养院的Eliza Raine,得知Sutherland姐夫在2022年被改编,借和自己身世一样的印英混血女孩儿Jane举证案威胁前女友李斯特,那感觉如何?会不会仰天长啸,迎风洒泪。

 6 ) Suranne Jones,Sophie Rundle,Sally Wainwright在主创分享会上的发言整理(已完结)

看了油管上两个主创分享会的视频,分别来自英国电影学院BFI和一个叫In Creative Company的独立节目制作公司。根据自己的理解把三人发言的内容按照主题进行了重组整合,分享给大家。

Gentleman Jack's Suranne Jones, Sophie Rundle and Sally Wainwright talk about Series 2 | BFI Q&A

In Creative Company | Gentleman Jack with Sally Wainwright, Suranne Jones, and Sophie Rundle

关于日记的改编

Sally有一个我觉得很棒的对于Anne的形容,在这里保留她的原话:How big is your imagination? It's never big enough with Anne Lister.

她是时代的另类,仿佛来自外星球。从15岁开始记了35年日记,留下了五百万词、对于生命中的每一天都事无巨细的煌煌巨著。因为是写日记而不是写小说,“叙事”不在她的考虑范围内,更多的只是“事实”的罗列,Sally说,那些有故事价值的吉光片羽被淹没在鸡毛蒜皮日常琐碎之间,需要花很大力气去把它们发掘出来才能形成真正的故事线。

所以Sally认为关于日记改编最大的难点在于面对Anne浩如烟海的人生如何进行取舍,最后创造出一个立体丰满的、从某种程度上跟真实的Anne相似的人物,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有很多材料不得不被放弃。她说:你可以写出一千个不同的Anne Lister,这一千面的Anne都可以是真实准确的,Gentleman Jack仅仅是其中属于她们的那个。

第二季相比第一季会更忠于“原著”。Sally说第一季她有些虚构的成分,到了创作第二季的时候,她感觉到已经没有多少空间留给她虚构了。第一季虚构程度较大的故事线是Anne和Sowden俩兄弟的明争暗斗,这条线到第二季会更弱化一些,给日记记载的事情腾出更多空间。

因此当有观众提问:如何在对日记素材保持尊重与加入个人解读之间实现平衡?Sally认为这个问题是不存在的,真正的问题在于如何去把握她全部的精神,并把这投射到剧本中去。她说:Anne的日记能极大激发你的想象,但事实永远比她能编出来的更有趣,她所做的只是为日记注入生命力,这并不是个难事,因为日记本身已经拥有某种“生命”。

打破第四堵墙

剧中的Anne时而“出戏”直接跟观众对话——这是一种现在影视剧比较流行的表现手法。Sally说采用这种手法 的意图在于尽可能反映阅读Anne的日记的感受:因为这是一种如此个人化的书写,Anne是如此坦率、真诚、充满栩栩如生的细节,读来就好像她在跟你对话一样。

Suranne坦言这种独白的难度并不小,需要在完全不同的状态之间自然转换,又要掺入一些幽默进去,所以拍摄的时候她会尝试很多种不同的表演方式,留给导演去选择,有的时候会感觉错到离谱,但一旦找到了那种恰如其分的呈现,效果是妙不可言的。(联想到《疼痛难免》,同样是日记改编的剧集也采用了这一手法,而本老师的表演同样是切换自然又令人忍俊不禁——这或许可以叫做,伟大的表演是“相似”的,糟糕的表演各有各的糟糕…)

角色如何“说话”

被问及如何写出属于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物的语言,Sally说创作这部剧的过程本身就像同时生活在两个时代,在把Anne的日记反复读了无数遍之后(没错,Anne Lister会把每天自己和别人的对话都洋洋洒洒写下来),她们的说话方式已经深深印在她脑子里了,所以剧中人物对话就自然而然从笔尖流出来,就好像发挥“第二天性”一样。再加上这部剧所要表现的东西是很现代的,她并不会觉得这种说话方式古早过时。

Sally提到了一个细节:在后期制作的时候,她看到某一场戏(就不写出来发生啥了以免剧透任何有意思的情节)中Anne Lister说了句“What's not to like” ,大惊,自己怎么会写出这么现代口语的一句话,当然那时候木已成舟,没法改变只能接受。但是话锋一转,她委婉批评道现在有很多年代剧里面人物的讲话方式都不接地气("talk unnecessarily complicatedly"),她不希望Gentleman Jack也是这样,这部剧里的人物就是用对于他们来说最日常不过的方式讲话。也许那个时候的人确实会说“What's not to like”,谁知道呢?她说。

--------------------4.24更新

(友情阅读提示:两个“安”来回切换容易晕)

Anne和Ann

从时间线上来看,Anne和Ann处于截然不同的人生阶段,一个已经历经沧海,另一个刚刚开始自己的人生。

第一季展示了Ann如何冲破阻碍开始绽放自己真正的生命的过程,在此期间Anne需要耐着性子等待,她着实等得有一些些不耐烦。Suranne解释道,其实对于身边的所有人,Anne都处于一个等待对方跟上自己的节奏的状态,因为她是个博闻强识的天才,不论跟别人交流什么,她的思维都超前五步开外…直到遇上Ann,她发现这个人却时不时能做出出乎意料的事情把自己惊到,这是她俩关系的美妙之处。

Ann确实跟Anne交往过的人都不一样,Suranne总结Anne过去的感情经历都是那种干柴烈火、爱得汹涌澎湃的类型;典型代表Mariana,两个人起起伏伏分分合合,相互进行情感勒索,那是一种耗空彼此情绪,令人精疲力尽的关系("emotionally draining and taxing")。所以当碰到了Ann,她自问:这是不是爱?爱到底是什么?

当有观众提问:你认为Anne和Ann在一起找到了幸福吗?Suranne答:在我看来,是的,观众将在第二季同Anne一起探索这个问题的答案。Anne会发现一个连她自己都有些不敢相信的事实:这确实是爱,但是跟她过去以为的不是同一种——这何尝不是每个人都经历过的故事?她反问道。

第二季是对同性婚姻的一场细致入微的审视,讲述童话故事结尾之后的故事。Sally认为她俩关系很了不起的一点在于,这是唯一一段经历了切实考验的关系,因为Ann是在Anne的众多交往对象中唯一一个做到了跟她共同生活的人,这种关系不是悬在空中的,而是由一天天的"过日子"组成的("an everday relationship")。

她们经历的考验其中就包括,Ann开始了解到Anne的过往(a.k.a 过往的女人),这对于Ann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因为她连自己都搞不清楚,更不用说去理解处在比她成熟得多的阶段的Anne了,这点给她俩都造成了很大压力。她俩的相处模式就像一件精美的艺术品,脆弱易碎、需要轻拿轻放。

婚姻与原生家庭

天底下的婚姻都是一样,不单纯是两个个体的结合,而是两个家庭的结合;Lister和Walker两家,一家有点古怪,另一家则围着钱转,显然这两家是做不成朋友的。Sally说这一季的一大主题就是Walker家的人为了反对这桩“亲事”可以干出啥事儿来;而她最享受写作的场景之一是Lister一家围坐饭桌其乐融融的场景,跟Walker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Anne的家人全盘接受了她的身份并给予了她充分的支持(Sally顺口补充:当然,她们也没啥别的选择,因为她们都怕Anne,观众笑)。Anne的姑姑可能并不完全明白这是怎么一回事,但是她非常非常喜欢Anne;Marian和Anne的父亲呢,类似于“顺其自然”,因为Anne很早就向家人公开了自己的取向,从小到大习以为常了。与之相反,Ann到了这个年纪突然说自己喜欢的是女人,这对于Walker家人想必是一大震惊。

公平地说,Walker一家也在履行守护Ann和她的财产的职责,防止唯利是图者觊觎她这个香饽饽。不过Sally认为Anne当然不是他们所害怕的那种fortune predator(虽然钱绝对是她考虑的出发点之一),她说日记中有很多细节剧中没法一一呈现,那就是Anne对于Ann真的是无微不至的照料,她帮助Ann走出了心理困境,克服了Walker家束缚她的牢笼;因为和Anne在一起她才能够做到的事情,比如周游列国,极大拓展了她人生的深度和广度。即便是在今天,结婚都需要对原生家庭做一定程度上的克服,一百都年前的她们已经做到了。

--------------------5.3更新

Ann: Unlikely Hero

托编剧才华的福,Ann Walker终于有了姓名而且在剧中能够得到跟Anne旗鼓相当的呈现,完全值得大书特书一番。她最耐人寻味的一点是,作为一个并不想“搞事情”的人,却做出了惊天动地的事。

Sophie对Ann的概括是“看似不可能的英雄”(unlikely hero 找不到言简意赅的对应翻译)。她描述Ann的日常状态是“绑在蹦极绳上”——往前进十步,又后退十步。她一直在试图跟自己和自己所处的关系进行和解,但只要她主动做出什么努力,就会自己把自己“绊倒”。因为她“想太多”,企图同时兼顾太多方面而不能,这让她看起来瞻前顾后,她自己也为此感到挫败和沮丧。

Sophie说Ann痛苦的根源在于一种被深度内化的恐同心理,这是一种与她的存在如影随形、无法摆脱的根本冲突,她无时不刻在和这种心理进行搏斗。然而她所遭受的精神和情绪困扰,放在今天其实是完全可以可控可调解的,但囿于时代,她很难得到心理援助,现代人觉得理所应当的对待方式对她来讲也是一种奢求。她所需要的只是有人告诉她:“你没有疯,你没有毛病或者什么缺陷。我们来聊一聊。”这是Ann很让人心疼的一点。

那么为什么是Ann最后跟 Anne走到了一起?Sophie提醒我们,在故事的开头,Ann已经快三十岁了,在这么长的时间里面她都没有屈从于家族的旨意找一个体面人嫁了,而是一直坚持过着忠于自我的生活,尽管渺茫,也没有放弃追寻关于自我的真相和真正幸福的可能——虽然那时候她并不清楚那到底是什么。这种不同寻常的韧性和勇敢,让她能成为跟Anne要找的那个“对的人”。

对于Ann来说,Anne在成为一切其它角色之前首先是成为了她的朋友,在她陷于“失语”状态的时候第一次给了她自我表达的“语言”。Sally说第二季的一个看点会是当Ann从Anne那里获得自信之后,反过来把这种自信用来对付Anne;她具有一种“固执的力量”(great power of stubborness),这种力量支撑她走到这一步,需要的时候也会用在Anne身上。(也是时候也让煤老板领教领教了!)

观众提问Sally:如何塑造Ann这样一个公众知之甚少的人物?Sally回答:实际上Anne的日记给Ann留下了非常丰富的记载,有关于外表的,还有很多的对话。Anne算得上一个相对可靠公平的叙述者,如果Ann说了什么Anne不同意的话,她会原封不动、详详细细地写出来。再有,尤其对于日记这种体裁,人总是可以从字里行间读出言外之意的。(Sophie打趣:我就不太相信日记,我觉得Ann怎么会有她写得那么令人讨厌?)

最后,一些无法归纳但值得一提的有趣问答

Q: (问Suranne)你有没有在片场戴计步器?

A:是的。有时候我会戴在风衣的里面——别告诉服装部的人。(看得出来Suranne本人也挺喜欢走路的,walking meeting、保持状态、解压放松一举多得,还能给刚生完孩子需要休息的Sophie顺路带杯咖啡…)

Q: 对于1834年圣诞节发生的事情,你们觉得粉丝们会如何反应?

A:(Suranne和Sophie齐齐望向Sally, Sally搓手沉默三秒)我认为他们会享受这段剧情的。它很复杂。Sophie不知道发生了什么…..(Suranne接话:没关系亲爱的,你不需要知道…观众笑 x N)

 短评

那谁,是不是女权上头了看什么都承认不承认?lesbian的承认?男人要模仿她吧,不觉得有模仿蠢男人,你好崇拜男人哦,老李就是她自己,高质量lesbian,别把她当异男要求,别把她和异男比较,我还说沃克时而小女子主义?M是老李一生挚爱,但凡M是父母双亡的富婆...

7分钟前
  • 假木贼
  • 推荐

嘛 虽然一直觉得鸭鸭和老李不合适 但还是恭喜鸭鸭家产分好和老李也和好了 接下来...第三季应该是要虐出天际了..

12分钟前
  • arne
  • 推荐

这一季比上一季更拖沓一点,分家产拖了好几集。还给了煤老板更多侧面,表现她的各种缺点,人物更立体了导致人设不如第一季那么讨好。看有评论说这季主创换人了,反正全方位不如第一季吧。

13分钟前
  • 其实叫朗基努斯
  • 推荐

我想有个多重宇宙!赶紧去告诉Miss Lister躲过生命威胁!

16分钟前
  • 中二九
  • 推荐

第一季内容差不多全忘了,甚至不记得前女友😂,可是这一季最性感的时刻正是见前女友那里,张力十足。(分割家产什么的好烦啊,我也想体验一下这种有钱人的烦恼

17分钟前
  • Lanita
  • 推荐

我不想让你生气,你生气会让我心碎!

19分钟前
  • 各站停靠
  • 力荐

看海报,要drama,mary果真还是要出现竞争对手才意识到自己有多爱lister。lister俨然最抢手姬仔

20分钟前
  • Moobius
  • 力荐

煤老板真的是卷王之王,守护自己和老婆的财产就是守护尊严//we are decent landed ladies。

25分钟前
  • lily
  • 力荐

即使放到现在,两个女子的结合也没那么容易。。都是心志坚毅的人啊。

27分钟前
  • 南宫云
  • 推荐

看完第1集,走路风风火火的样子,怕电脑银幕hold不住要冲出来😅 看完第4集,这个煤渣,还是潜水艇适合她。看完第8集,这…居然幻想前女友,我…有点担心…单纯的小鸭鸭。😰

30分钟前
  • FirstLast4ever
  • 力荐

这季剧本有些散。

32分钟前
  • momo
  • 推荐

从第一集开始我就不敢把这剧当甜剧看!提前心疼我的富婆!

36分钟前
  • freelorn
  • 力荐

虽然煤老板一整集就像上了发条一样窜来窜去。。。。哈哈哈但是能看到这一季开始更多地展现她性格的两面性,以及小白兔外柔内刚的性格可能煤老板产生的影响啦

41分钟前
  • 乌鸡学士
  • 力荐

其实不太喜欢“前任”和“财产分割”这种剧情,好在制作与表演依然在水准之上。最后她们又即将开始崭新的旅程。

45分钟前
  • 颜落寒
  • 推荐

煤老板没有那么爱小黄鸭,但这是她在人间能找到的最好的选择。

48分钟前
  • 王六屁
  • 力荐

两个想要“被承认”的女人:Anne通过模仿男人被承认,Ann想作为女人被承认。因此,在我们眼里,Anne总是雷厉风行目标明确,而Ann则显得优柔寡断信心不足。虽然在这一季中,Anne似乎有成为“精神男人”之嫌(尤其她对Ann的态度时常展现出大男子主义的一面),但视之为一种朴素的反抗仍算得上巨大的进步。认真说来,Ann的女性觉醒真是“李斯特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她到后期其实是比Anne更进步的——如何仅仅以女性身份,而非向男性趋同,获得承认?她并不因为Anne是女人就对那些令自己不舒服的特质视而不见,只是目前她似乎尚未发觉引起这种“不适”的本质。

49分钟前
  • sibylinsane
  • 还行

煤老板这日行一万步不在话下吧

52分钟前
  • 要更努力开心啊
  • 力荐

每次李斯特盯我时,我都礼貌点头,我知道我是她的日记本了🦭

56分钟前
  • 屁味渗透垫下👑
  • 推荐

五星好评~太甜了第二季第1集

1小时前
  • 亿万同人字幕组
  • 力荐

「旁人从不赞同 / 而情理也不容 / 仍全情投入伤都不觉痛 // 如穷追一个梦 / 谁人如何激进 / 亦不及我为你那么勇」——杨千嬅《勇》

1小时前
  • ハヴィエ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