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影评
1 ) 默默
其实看这部电影是冲着女主崔江熙去的,同是金牛座的女生,她虽然年长,但靠着万年的文艺范,她一直都青春.
从刚开始女主靠着自己公务员的职业在社会低层生活,完全没有当地青年的条件,但正气的脾气却能表现出她还没有被城市驯服,还有那么一股子执拗劲.不然也不会对父亲的误解那么深那么久,才会被可恶男人泼水后,只是气愤的想找上级辩解,不会如城市女孩一样,哭着找父母或是男友了.
当然说到那个男友,其实我刚开始还不知道他劈腿了,因为他太嚣张的说出第三者的情况了,不过女主也不是吃素的,立马来了个玫瑰巴掌.(我觉得这个细节还是很不错的,没有直接甩巴掌,因为一女主没有那么泼辣,二估计在上班呢,那男人脸上有个巴掌印总是不太好看的.)
看到这里,我觉得自己是很有同感的,因为我也是默默的生活在这个城市里,虽然不为房租及日常吃喝开销发愁,但工作的性质决定了,我没有资格也没有地方发出自己的声音,甚至连辩驳的机会都没有,所以看到她能这样的理直气壮的说出自己的心声,还只是停职两个月,我真开心,"幸好是电影呢!"
这时,正好她的爸爸也住院了,她只有回家来料理家务及打理店面,可是连同讨厌她爸爸一样,她也讨厌这个文具店,觉得这是个让自己羞愧和耻辱的地方,并且也是从她和妈妈身边夺走爸爸的地方.
于是她不顾爸爸的反对,执意要转让出去,当然这也要时间.
就在这段时间里,她慢慢地发现自己喜欢上了这些同学们,还有那个貌不起眼的老师,还有古怪的素英和英雄,并且已经开始关心他们.
当然最后的催泪弹就是爸爸积累的回忆,她的奖状,还有如何扎辫子的图示,最后就是她脱下的运动鞋.
当然最后是个HAPPY ENDING,小朋友们,女主和她的父亲,还有那个老师,把店面重新开张了.
----------------------------------------------------------------------------------
其实韩国人拍的温情片不比日本差,日本是细腻和缓慢,但韩国就是热情而明媚的,屌丝永远能逆袭成功,就算不成功也成仁,而且韩国的人在有些细节的处理上很巧妙,我觉得韩国人虽然原创的不多,但模仿的很好,模仿加发挥后的能贴上韩式标签,我觉得这才是他们最厉害的
2 ) 美娜的文具店
虽然影片整体来说还是不错的,走的是传统的心灵鸡汤路线。只是总觉得在韩国的文化氛围中有些不和谐。要说日本是这种氛围的强国,毕竟其曾经强大过上百年,积累了相当的资金,社会福利制好,所以可以开得起这种小店,不图赚钱,老人靠养老金就可以了。我难以想像在韩国可能吗?怎么生存下去,甚至到最后美娜都辞职了,怕是以后只能嫁给崔强浩,否则就只能饿死了。现实性太底了。其实也让人明白,就算是要做善事,怕也是要“学而优则仕”的。
影片一方面表现了两代人的思想问题,姜美娜和其父亲对待事物的不同看法,这种情况是在每一代人身上普通发生的,直到长大后,子女们处在相同的情境下也许才可以理解父母一代。正如美娜被迫在文具店一样。而另一方面则是表现着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和宽容,只是世界有这么好吗?
3 ) 温情电影,带给我的是最真实的感动
昨天看了这部片子,一部很小众很无名,如果不是风行打分略高可能我永远不会关注到的韩国电影,《米娜文具店》。
家里没人,然后三更半夜我一个人没开灯扯着纸巾哭得惊天动地,哭的直抽抽(╯□╰)。
其实并没有多么的感人,不是爱情不是友情也不完全是亲情,讲的多是旧时光,有关于旧时光的那些事。
电影中一个在首尔工作朝九晚五的女公务员,每天的工作就是围堵凶狠阿扎西纳税。青春无几相貌平平一日偶然发现苦心经营的感情中自己竟然是个第三者,遭遇接连打击后还在路上平白无故被人别车。忍无可忍小小报复后换来停职两个月。女公务员心不甘情不愿的回到乡下接替摔伤的父亲经营小小的文具店,文具店在米娜眼里幼稚可笑,她不理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存在。但对孩子们来说,这里却是一个充满奇幻和满足的地方。与孩子们从厌恶到亲近的相处中孩子们帮助米娜重拾儿时并不美好的记忆,帮助她看清了自己不曾细心体会的父爱,也使她与儿时的玩伴重逢,重拾旧缘。
就是这样一个很简单的故事,看到开头就能猜得到结尾。
但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故事,不浮夸,不做作,没有美丽的不可方物的女主脚,倒是有个其貌不扬但看起来善良淳朴的男猪脚,就是这样一个故事,温暖,真实,回味无穷。
米娜初回文具店,她站在破败不堪牌匾上丢了一个字的文具店前感觉天都阴了。店里堆满幼稚的儿童玩具,印着幼稚图案的本子铅笔,杂乱无章,无从下手。米娜坐在店门口,回想起小时候自己因为家里开文具店被同学们起外号叫“屁屁”(韩语文具店和屁屁发音相似),同学,文具店,和开文具店的爸爸,她一起痛恨着,牌匾上缺失的字就是米娜用弹弓带着怨气射下来的。
谁没个外号呢,有过童年的人都有外号,小小年纪戴眼镜的被人叫“四眼天鸡”,头发黄又少的被人叫“黄毛”,皮肤黑的叫“小黑”,眼睛大眼皮总是肿肿的就叫他“大青蛙”,还有名字,谐音谐意总会有个外号应之而生。我记得我小学的时候总是被贱贱的同桌叫“鸭子”,因为变声之前的我说话声音很哑很糙很难听,他说我说话就像一只鸭子叫,渐渐地越来越多的人叫我鸭子,当时的我觉得鸭子是世界上最讨厌的动物,它为什么要叫,为什么叫得那么难听,为什么不把所有的鸭子做成板鸭!
小学毕业后我就变声了,再没人叫我鸭子了,看到纠结造型奇葩肤色的烤鸭时也会缅怀一下它们可爱毛茸茸的曾经了。
恩,没有外号的小时候是不完整的小时候。
小店重开,一群熊孩子蜂拥而至,米娜并不想开业,凶狠的赶走了热情高涨的孩子们。闲来无事自己玩抽奖的小道具,抽到没有奖的小纸牌像小时候一样垂头丧气。一对小小情侣穿着萌萌的嫩黄情侣衫来买戒指,大的太贵小男孩买不起,又挑个买得起的小一点的,俩小屁孩晃着小手秀甜蜜,米娜故意对他们说,500韩币的对戒有铅毒,以后手烂掉带不上卡地亚或宝格丽。可小女孩怎样都好哄,花型的戒指也是宝贝。
小时候最喜欢的事就是放学去小卖店,一毛钱也没有也要进去转转,塑料珠子是钻石,自动铅笔上印的是童话故事里的公主,编手镯的丝线或许就是织女缝制天衣的那种丝线,本子封皮上的米老鼠会永远那样色彩鲜艳不会褪色。
小学时候吧,有一种雪糕叫魔杯,杯底是掏空的,里面有橡胶材质彩色的数码宝贝,为了集齐数码宝贝内一块钱的雪糕我可是吃了不少(小学时要求吃一块钱的雪糕可是件需要讨论协商的事儿),那堆小玩意儿我一直攒到初二,第N次被我妈撇出去又被我捡回来之后我妈彻底怒了,于是我终于没有集齐并且丢失了他们,现在回想起来仍觉得遗憾。
连带着丢掉的还有一小盒戒指,钢圈的,完全塑料的,钢圈上缀着塑料的,一个塑料钻的,三个塑料钻的。过家家最爱玩儿的就是大家都拿出自己的戒指,公主戴彩色钻石的,皇后戴没有钻石显得老气的,越是得宠的公主戒指上的钻就得越多,我凭着那个缀着三个红绿钻的戒指当时可谓是风光无限,现在回想真是不忍吐槽一下儿时的审美,红配绿丫,赛那啥丫,当时还没有这句话丫。
丢掉的不只是这些,还有那些捡不回来的简单的快乐。
无聊时发现一个女孩子偷偷把一个笔袋塞进自己的袋子里,追了几条街才追到,带到班主任那里理论,班主任为女孩辩解,女孩却承认了自己的过错,之所以去偷东西是想引起注意。
女孩叫素英,爸爸进监狱妈妈偷偷逃走了,与奶奶相依为命。因为在监狱的爸爸和有些自闭的性格,素英在学校里被孤立,被同学们欺负,没有朋友。又一次和小男孩泰拳打架之后被老师用玩具手铐铐在一起增进感情,素英不进男厕所泰拳尿了裤子,素英泼了泰拳一身水,化解了他的尴尬。老师给泰拳风干裤子,问他打架的伤口还疼吗,泰拳摇头,老师又说,你的伤口看得见可以治疗,但是素英的伤口看不见所以无法擦药也不容易治疗,你可以帮助她。泰拳说我帮助他同学们就会说我喜欢素英,老师问那你什么时候开始喜欢素英的呢,泰拳说二年级的时候。发现自己说漏嘴时马上捂住嘴巴。这段真是戳中萌点。
你被孤立过吗?你孤立过别人吗?
学生时代就是在孤立与被孤立中一路走过来的。
孤立一个人其实并不需要太多理由,她不讲卫生,他不爱说话,她爱哭,他不爱笑,她喜欢给老师打小报告…小孩子的世界,屁大点事儿都是天大的事。你不喜欢他,我也不喜欢他,于是我们在一起,更多人在一起,最后由几个人不喜欢他变成所有人不喜欢他。我们聚在一起嘲笑着他独来独往,没有人敢跟他在一起玩儿,那会被人叫叛徒,那时谁懂什么是叛徒呢,反正就是叛徒了。
在大团体中孤立别人,在小团体中会被人孤立,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袋零食,被孤立的原因复年后是无论如何都再想不起来的,但是那种滋味隐约记起像是被蚂蚁咬了一小口,只是一丢丢的小小痛。
那时的我们谁都不会去想,有个孩子,被大家孤立的孩子,被很多只蚂蚁咬着,他会是有多痛呢?很多年后他再想起被所有人孤立的日子,那痛是会被遗忘到不值一提还是加剧到铭刻于心呢?或许我们当时善良一些就好了。
对被我们孤立的人说一声对不起,对不起其实我并没有那么不喜欢你。
对孤立过我们的人说一声谢谢你,谢谢你让我知道我是不完美的自己。
米娜为了早点关门大吉想出一个招数,用买三赠一等促销手段吸引孩子们上门,这样货就能早点儿卖完。米娜不再是凶狠的阿姨,她陪孩子们做游戏,与孩子们越来越亲近。要买下店面的是一对夫妇,谈话中米娜发现他们眼中只有钱,如果他们接手店面那孩子们的快乐也许就消失了,米娜犹豫了,推迟签署契约。
老师指责米娜是无良商家卖垃圾食品给小孩子们吃,米娜与他争吵,同乡来劝架,老师崔强浩认出米娜就是小学时的“屁屁”,米娜也想起,他就是儿时另一个被孤立的小男孩,他们曾是彼此唯一的伙伴。两个小人儿曾转着圈儿跳交谊舞,一起用粉笔在围墙上画花,一起偷按别人家的门铃后逃跑;米娜学骑车叫喊着强浩不要放手,米娜打破牌匾的弹弓就是强浩教的,米娜和强浩一起扮家家酒。
你还记得你小时候的小伙伴吗?
一群熊孩子,是比田地里的害虫还要可怕的存在。
小时候在农村住,男孩子一根高粱杆儿舞的呼呼生风,女孩子把地瓜叶折成人生中的第一条宝贝项链宝贝耳环。大大的井盖是我龙宫里的石桌,常年不断水的水槽是我龙宫里的独特景色,小龙女我独坐家中烧菜做饭坐等一个不流鼻涕不尿裤子还会采果的王子娶我。
小时候最讨厌的事情是坐在小院儿里练二胡,我这吱扭吱扭痛苦的拉二胡,那帮没良心的兔崽子们就故意很大声的数一百个数我抓住你了!然后我奶奶就斜着眼睛来一句“是不是心里又长草了”。于是我继续心不甘情不愿的拉二胡,等终于磨蹭完两个小时飞奔出小院儿那帮小犊子都回家吃饭去了。哎,惨不忍睹的童年。
记忆最深的是有一年元旦,开完联欢会要出去玩儿,于是就被拐带着去钻一家福利院的下水道,又长又黑,站在这头只能看见一丢丢亮光在那头,八九个熊孩子就战战兢兢的进去了,前几十米还好,能看见一点儿,后百十米完全是睁眼儿瞎的状态,不知道踩的是啥一心向着亮光去,现在回想一定有死耗子蟑螂啥的,哭了是肯定的,几个女孩子最后是挂在三个男孩子身上飞奔出来的。哭够了之后又顺着来时的路走回去的,路不再那么黑了,不再那样可怕了,甚至还讨论这个是不是下水口,会不会忽然有一泼水泼下来。
小屁孩时代的小屁孩们总有那么一两个他们有奸情,她吃了一脸饭粒他给她擦嘴,他拉臭臭擦屁屁时她给他捏着鼻子,末了他跟她说我今天吃了什么吧啦吧啦,她瞥一眼臭臭嫌弃的说我都知道了。
我的那些无关爱情的小男孩儿们,他们现在长成男子汉了吧,正守护他们的小龙女吧。
米娜在强浩那里得知,爸爸曾给同学们玩具,让大家与自己交朋友,但是小朋友们为了得到更多玩具愈发的欺负米娜。米娜开始发现,爸爸一直无言的爱着自己。整理爸爸的东西,米娜发现一本爸爸的笔记,里面贴着米娜的奖状,贴着米娜爱吃的菜的菜谱,有米娜绑头发的皮筋,有米娜任性撕掉的画报被重新粘好,还有一张教怎样绑辫子的图示。米娜想起小学运动会的早上,爸爸笨拙的给自己绑辫子。还有一双运动鞋,爸爸买错了号码,米娜光脚跑了第一名。
有时觉得,如果在“____的父爱”这道填空题里最适合的词那便是“无言”,在“____的母爱”中最合适的是“唠叨”。
父爱与母爱不同,父亲总是沉默无言默默爱的样子,不温不火,却一直都在让人感觉踏实。
小米娜呲着牙咧着嘴喊疼,她一定不知道,笨手笨脚的父亲多年后回想起这一刻会有多满足,多幸福。
米娜辞掉了公务员的工作,回到了米娜文具店,强浩帮他用白漆刷好了牌匾上的字。
故事结束了。
看着结尾冬天到了,米娜围上围巾,孩子们换上厚衣服,愈加温暖,并且希望冬天快点儿到来。
夏天是炎热,冬天裹着厚厚衣服捧着热茶,那才是温暖。
朴有天有这么一段话-------{听到‘太阳’想到的是什么?太阳很大而且非常热,于是就会存在一堵无法靠近的墙,这样就好象两者之间有距离似的,所以我想到了‘冷漠’这个词。}
喜欢这段话。
喜欢这种韩国电影,故事简单不华丽,串联起生活中一点一滴的小细节,用最简单的故事带来最实在的感动。
对比来看中国的电影,大制作大场面,看着那么的不真实,为了票房为了口碑,都不肯静下心来好好讲一个故事。讲故事的想要的太多,听故事的看故事的没有心情给你想要的那么多。
《致青春》里那么激烈的爱恨不属于平凡的灰姑娘,《小时代》里那么耀眼的火树银花里也永远不会有一个丑小鸭。
我会报以惊叹和艳羡,但从始至终不会流下一滴感动的眼泪。
4 ) 《美娜的文具店》:童年的回忆总是美妙
导演: 郑益奂
主演: 崔江熙 / 奉太奎 / 朱进模 / 郑圭洙 / 金熙元
关于童年总能勾起人不少的美好回忆,似乎这个词已经带有魔力,总能令“年迈”的人唏嘘不已,并一下子陷入一种深深的情怀中无法自拔。《美娜的文具店》就打了这样的一张怀旧牌,观众在女主角的反差之下更快的进入了剧情所希望营造出得氛围之中,破旧的文具店那种岁月的痕迹是影片中对于怀旧情结最显而易见的标志,导游聪明的从这个侧面出发渐渐的打动观众的做法更为平易近人,那怕对于中国观众而言,那些贴画、玩具、铅笔与我们童年的玩物不甚相同,依旧能跨越国界的局限找到属于观众自己的共鸣,这便是影片成功的所在。
其实《美娜的文具店》并不算品质非常高的电影,但暖心的成分和喜剧的效果其实都有些后劲不足,韩国电影那种笑中有泪的模式就是本片走的路线,实话实说本片的套路有些过于明显,以至于整部电影几乎没有啥惊喜之处,大结局也早就在观众的预料之内,尽管或许看这种类型的电影惊喜无需苛求,但少了惊喜之处整部电影的情节便显得平庸和平淡,影响到情绪便是笑不出声哭不出泪的尴尬。整部电影最出彩的便是隔壁文具店的那对小兄弟,尤其是小屁屁几乎没有台词便叫观众笑出了声。
或许这部电影是一部令人过目即忘的电影,但必须承认韩国电影平均水平已经处在了不至于令人吐槽的程度,而且必须承认的一点是我们有时候很需要这样的电影来放松心情,那种刺激之外,深刻之外电影还有一种类型便是叫人轻松快乐,以此来说《美娜的文具店》倒是恰到好处。
5 ) 泪点高的谨慎观看
我觉得韩国电影的典型特征就是以小见大,而这部电影恰恰将这个特征发挥到了极致。
看电影的时候我在想如果是中国导演他们会怎么拍这样一个文具店的故事。没有华丽的场景,没有著名的演员,没有使人为之一震的情节却足以让人心头一热。
美少女贴纸,跳皮筋,抓石子,蜡笔画,游戏机......我所感受到的韩国人不再是一江之隔的外国人,就像是我童年时的伙伴,我曾做过和他们一样的事,拥有同样的回忆。
电影采取的叙事手法有点类似另一部韩国电影阳光姐妹淘。虽然回忆穿插式的叙事手法并不特别,但难得的是这部电影并没有出现温情电影容易犯的错误过度煽情。每当我看到一个泪点,下一幕总会是出其不意又自然衔接的笑点。没有没完没了的音乐和人物特写但依旧让人感动。
值得一提的是电影中第一次让我流泪的场面,是我看到的这部电影的第一个价值主题的呈现。影片中作为男一号的老师让同学之间互相称赞,只有一个女孩子经常受到排挤,而她在之前和老师的谈话里明白了,不是别人排挤她,而是她先逃离了别人,所以在全班沉默的氛围下还是一个一个说出了那些排挤过她的人的优点。这一幕就这样切换了过去。我以为关于这个小女孩的故事就会这样结束,没想到影片最后才是小女孩的真正结局。无法预测大概是韩国电影和韩国电视剧的最大区别。
这不电影总体来说还不错,健康向上的价值观融合到一个小小的文具店故事里,上下衔接很好,过度自然。唯一不足的大概就是最后的叙述没有掌握好节奏,显得有些虎头蛇尾,特别是女主回心转意辞掉公务员工作回到文具店的情节少了些说服力和描写,毕竟扔掉的是金饭碗,但也可能女主本来就是性情中人。
6 ) 小清新的电影,
很小清新的感觉,开始我并没有想到是这样一个类型的电影.
当开始看到文具店的那一刹那,就像打开了童年藏起来的潘多拉盒子.
想起来小时候最喜欢的彩色铅笔,想起来那些陪我度过童年的小伙伴.
记得小时候,总觉得杂货铺的爷爷是个最富有的人,因为所有我喜欢的东西他都有.即使是现在看来一文不值的东西,小时候,也是如获至宝.
片子开头,美娜是那么那么的抵触这个杂货铺,我想,如果换做是我,我也会很抵触的吧,自己本来有个那么好的工作,一切不顺心的事儿铺天盖地的出现在美娜身边,难怪她开始会不喜欢那些可爱的孩子吧.
可是慢慢的,慢慢的,孩子的纯真是可以感染到每一个人的.包括美娜,包裹我.
真的很羡慕那些小孩子,有这么一个为自己着想的老师,和这么一个漂亮的杂货铺姐姐.
呵呵,如果,如果以前,我的老师也这么好,那么现在,会不会有点不一样.
在首尔看的唯一一部电影,一般温情,也不刻意煽情,演技不出彩,主线埋的还算不错。我现在依然很爱逛文具店。
儿童牌真的是亲情片的一招必杀技,可谓无人能敌,此片算是轻松幽默的标准温情小品,充分体现了棒子们骨子里的乐天精神
小清新啊
奉太奎不要这么颓废啊
女主就是个小号的金河娜
1.因为我有个女生朋友叫“美娜”,所以才花时间下载并看了这部电影;2.难怪觉得在崔爸爸身上看到我高中的舍友平平的一点点影子,因为他跟像我舍友的石山同学蛮像;3.电影整体感觉就还行,再可爱的孩子也无法弥补故事的不合理和搞笑的刻意,关于美娜对文具店从最初的厌恶到最终的喜爱的转变不够自然....
固有韩式风格,就那样呗。
No.647 文具店不仅坚守了孩子们的乐土,更是坚守了一代人的童真
小孩好萌~
20130805 女主演的不错呀 一开始就能猜到的温情结局 还是要多些可爱的细节呀!比如为了自家文具店卖力的两兄弟
很暖,我们都会有那么一段记忆,存放在小学校门口的小商店里。
为什么海报上的这件衣服在电影没见着
一部遵守规则的中规中矩的电影,奉太奎虽然长得不咋地,不过,人缘不错。
爱学韩国女人的中国妇人
还不错
小学那会儿,上学路上总会路过个小卖铺,店主是个女的窝们都叫她老板娘,那会儿的小学生女的玩儿抓石头子儿跳绳,男的都拍画片打面包。
爆米花电影。。。怀旧色彩不错
剧情简单温馨,起码我看哭了。想变回小女孩向爸爸撒娇的愿望估计会一直一直在。
很容易被忽视的韩影,小朋友们好有爱,奉太奎的班主任造型毫无气场。
每位小童鞋团体都有一个根据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