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黑色的背景中,一排排字幕悄然出现,我才意识到电影的结束,再看看我的胸前与双手,不知何时,早已挂满泪痕。影片结束,一组镜头始终在我脑海里,久久不能忘记,现在想想,可能这就叫做父与女之间的爱吧。影片12分钟、33分钟、79分钟的时候,分别出现了三次水下拍摄的,女儿望着父亲下水时,女儿的轮廓。仔细想一想,这三次父女之间的感情是不一样的。第一次,父亲其实是没看到女儿在船沿的轮廓,体现的是女儿对父亲不在于言表的关心,而且当时也是没有背景音乐的;第二次,父亲无意之间看到了女儿的轮廓,虽然透过并不清澈的海水无法看清女儿当时的表情,但是作为父亲,他完全可以想象得到女儿那时的神态,睁着一双大眼睛,焦虑的神情,盼望着父亲平安无事,期待着爸爸早点上来,此时,电影也恰当的安排了一段仿如心声的钢琴曲充当背景音乐,这段音乐不仅代表着父亲当时心理的那份感动,也悄然拨动了观众的心弦;第三次,父亲生命垂危,配以父亲的呼吸声,女儿的轮廓只是父亲的想象而已,也正是那个想象出来的轮廓才使父亲有了游上来的动力,因为他知道,他一定要见到女儿,女儿也正在船上等着他上来。
为了证明我虽然一周进N(N>4)次外国电影院,但心里依旧关心华语电影,特地拔出一天的空把金马奖的电影都扫了一遍(众:可惜没有“看电影”这个职业,不然你一定发达了)。 搞掂了《风声》就是《不能没有你》,这是个由近及远,由亲至疏的关系。
虽然这话讲得不够有地域保护性和地域荣誉感可能很多人不待见,但是大实话不得不说,对比大陆电影十年如一日的“假大空”(不是飞天遁地就是伟人大事要不然就是子虚乌有连谎都扯不圆),香港电影越演越烈的“神经质”(无贬义,只是银河映象不是搞警察就是搞杀手,小宝倒是关心普罗大众,奈何自己本身是个少爷,总归隔着一层),台湾电影还在为小人物为草根为“社会意义”为“艺术性”而挣扎,至少为华语电影保留了另外一条出路——而且这说不定才是生门是活路。
《不能没有你》的取材和立意都很好:故事来自真实事件就避免了许多扯也扯不圆的瞎话——现实才是最伟大的剧作家;透过这样一件“小人物的小事体”反映社会问题,传递父女情深是以小见大,阅卷老师顶喜欢的形式。
其实看到剧情大纲之后就知道金马奖至少是“最佳影片”这一关《风声》绝对赢不了。没办法,输在起跑线了。就跟《变形金刚》之流哪怕拍得再天花乱坠神仙画画也永远别指望Oscar最佳影片是同个道理——再商业路线的电影奖还是要留着“深度”这家脸皮的,大场面大构思之中还得有点感人至深的爱情亲情或者社会意义,更何况金马奖以前被我讲是个“很作”的奖,如今就算招牌砸了,也不至于发疯到自己再冲上去补踩两脚。
不过老师也教导我们说,光有好的中心思想和好的材料是不足以拿高分的,必须还要有好的文章结构,条理明晰的起承转合和漂亮的文笔才是一篇好作文——当然这是站在应试作文,也就是有外在目的性的作文的基础上,你要是玩新概念那自然就随便你了。
电影也是那么一回事,你要是想玩自闭玩实验性玩表现主义,你玩你的,我抱着两手闲看。但你要是想玩“社会意义”,想打“亲情”牌,就必须和观众沟通良好,交流愉快,这样电影的目的才算有达成,为了这个终级目标有时候必然要牺牲一点导演的“个性”或者“艺术性”——手法都是为目的服务的。我想戴导取一次新闻事件拍成这片还血淋淋的在片子里喊“社会不公”也不是为了关起来门来自己看着乐呵用的,既然有“外在目的性”,我就有茬要找。
话先说在前头,戴导你很帅,很是我的菜,所以这叫“爱之深责之切”。当然你的专业找门道的,我只是外行看热闹的,咱一本电影理论书也没看过……然而台湾电影若想要走出“拍得自我感觉很好但观众不待见”的怪圈,就必需要知道观众在想什么。AI的Simon叔有句常挂在嘴边的评语"self-indulgent",直译过来就是“自我沉醉”大发了,于是自我感觉很良好很艺术很有才,却忽视了向听众“传达信息”的有效性,在“大众流行”的世界里是要被打枪的。
首先一看这片,我想十成十的人都会先跳出这个疑问:为什么是黑白片?
黑白片很容易被误解为“有艺术性”,其实仔琢磨一下黑白片的“艺术性”是哪里来的,总不能是“物以稀为贵”这么白的理由吧。彩色片的色彩层次好,调子丰富灵活好掌握,而且就现代来说更为写实贴近生活,是现代电影“自然而然”的选择。那么故意做“不自然”的选择当然就是图黑白片的“特色”了,黑白片最大的特点就是——丫是黑白的(被围殴),代替色彩层次来作为传递信息手段的是光影对比,用光影来构图自然比用色彩构图更有聚焦效果,更有对比的力度,也更有手法的难度,所以选黑白的第一条理由是冲着这个,也即或是为了说明黑泽明是自己偶像,或是为了体现特别有对立戏剧冲突的情节,或是为了构图上的特别艺术效果;另外因为电影早期都是黑白片,用黑白胶片会有一种“历史资料片”的感觉,具有划清时空的效果,因为观众的周围都是彩色的,冷不丁见屏幕上的黑白两色,很容易把角色置入“与我们生活在不同时空”的范围内,如果是背景较古早的故事反而能因此将观众更快的带入设定的历史背景,更有真实性,所以选黑白的理由之二是为了还原历史感;最后黑白是没有感情的颜色,具有一种用彩色很难达成的纯中性的调子,一方面可以造成冷漠压抑无情的环境效果,另一方面也可以用来隔离任何拍摄方的主观感情体现“客观陈述事实”的意味,如果配合一水的中景和远景很容易造成一种疏离感,将导演、角色与观众隔开,从而强调事件的存在感(这方面的经典强烈推荐《洞》),所以选黑白片的理由之三就是为了体现大环境的冷漠严酷或者导演本身的抽离立场。
回头看这部电影,其实我对戴导的打光是很有意见的。既然要拍黑白片就结结实实拿出点手段来体现其优越性,虽然我是外行,但也晓得单纯只靠自然光线并不能体现“真实性”或者“压抑感”,只是弄得一味的灰塌塌。
灰塌塌的一个问题是层次不好,有时候一个远镜过去我都看不清画面上都是些什么东西,不得不把注意力从人物移到周围环境上——我想这不是导演要的效果吧。
另一个问题是单调,这部电影一开始就是一当爹的抱着女儿要跳楼,嘴里大喊“社会不公”,那么本意自然是要观众感受他们父女情深进一步同情他们的处境从而思考将他们逼上这一步的原因最终正视这个社会的冷漠(我觉得主要还是人情冷漠造成的,其实那个“监护人”体系是为了保护小孩的权益存在的,规则本身并没有问题,是操作规则的人的冷漠无情缺少基本的人道关怀最终造成了这样的结果),而电影的最后是父女重逢,总体来说在悲惨之外还应该有温暖轻松的时刻来衬托其悲其惨,而这漫长的悲惨之后的希望也会格外闪光。在这部电影里当然你看不出树是不是格外绿天是不是分外蓝,你甚至都分不清天是下雨天是放晴天上是不是开太阳,两位主角一开始和乐融融生活幸福的时候感觉阴沉沉的,逼上绝路心情郁闷时还是感觉阴沉沉的,最后重逢时依然阴沉沉的——我一点也看不出把亮度调高一点会有什么问题啊!
最后一个问题是缺乏“代入感”。我现在看在巴黎取景的片都很有代入感,因为这是我熟悉的城市,看着故事的上演会觉得这是发生在我身边真的人和事。而影片的黑白色淡化了小环境,把明明是发生在当时代发生在我们身边或许每天在发生的事情给生生的陌生化了。
这样一来镜头语言就显得很死板,就好比有人跟你讲话但整句都不分轻重音也没有起伏,缺乏感情的投入与表达。在体现社会环境压抑这一点上我有收到,但是人物的情绪和互动就完全被这一成不变的灰塌塌给隔离出去了,我有时候也纳闷导演是不是存心要拍得像图书馆里快放霉的资料片似的,但从给的镜头来看又分明不是这么回事(这咱后面再说),加上全片几乎没有配乐,这简直是成心往外在赶观众~~~
说到这里我就很想知道,戴导本人到底是把这片当成“社会片”还是“艺术片”?真的是后者那算你有个性我无语,如果是前者我就不理解你硬要用黑白片的用处何在。有好几处镜头,诸如爸爸第一次入手背朝着海面冲着女儿笑,比如父女两个坐在海边絮絮的说话,比如爸爸带去的甜瓜烂了(你还特地给一特写),这些地方如果是彩色的镜片会更漂亮更有感情的调度更有视觉上的冲击力,如果没有办法达成黑白片vs彩色片的优点又硬要选黑白片,难道只是单纯想说明侬很艺术很不俗,我等观众很不懂艺术很低俗咩?这心态不好哇
再来就是如果这片单纯追求“艺术性”我就随你怎么浪费镜头了,有蔡明亮和侯孝贤他们“珠玉在前”,如果是搞表现主义你一个长镜头十分钟就拍着天只为了拍摄“状态”或者追求构图我也没话说,但如果是“社会性”就要讲求一个效率问题。影片统共就那么点时间,事情统共就那么一点,如何能从观众处得到最大的反响与共鸣从而达成“社会性”的目的,信息的充分与细致就很重要了。
这是小成本小制作但没有弄出明显的手提效果,而且还是黑白片,说明不是走“新闻纪录片”路线,而是要用融入一点的角度来拍,那我就想问那些废镜头是哪么回事?比如两警员到父女俩住的小屋问话,这时候出现了至少两组同角度的拉背镜头——其实观众根本只要知道警察说什么就好了,这两位警察的表情和肢体没有更多的信息可传递,反而小屋内部的布置是我作为观众很好奇想知道的信息,与其从一个很不舒服的角度看警察讲话,我可以只用听的或者只用字幕知道他讲什么就行了,反而希望镜头带我去看一看这间屋子里有什么能够体现这对父女的贫困与相依为命的温馨——即便是新闻纪录片在这种场合下都会去注意这些细节。信息细节上的缺失让观众对这一对父女少了认识与理解,同理心和同情心的给予多少会差一点。后面出现的很多对话镜头都是一样的问题,如果对话双方的表情没有更多的信息可传达,那还有背啊还有手啊(你不会擦个汗捏个衣角么)还有别的肢体和环境啊,镜头不是追着台词在行动,应该是更好的衬托台词而存在的。另一组个人觉得很奇怪的镜头是插叙结束回到案发现场的时候,完全把开场的片段重播了一遍——省钱不用省成这样吧。这是件大新闻,报道的新闻媒体很多——这是其一应该告诉给观众的讯息,另外通过了解这对父女爬上天桥跳楼的始末,观众对人物有了认识产生了感情就不需要在用这样“就事论事”的镜头了,可以多一点感情上的互动,因此与其重放一遍之前的片段告诉观众“喂,这是同一件事”(观众没有蠢成这样吧),不如换一个角度重拍一遍这个“父女要跳楼,大叫社会不公,媒体冲上去访问”的片段增加影片的层次。
除了这种个人觉得浪费的镜头,还有一些应补没补的镜头弄得我很个应。总体来说这部镜片的小女孩没有存在感,我作为观众没觉得她有多可爱,对于后来父亲的声泪俱下自然感触就不那么浓。这也不全是小演员的问题,而是有很多父女互动的地方都缺少交待。比如父亲第一次入水时没有补给小孩一个笑脸的镜头作为呼应就很奇怪。还有父女坐在海边絮语的时候,这是很好的表现父女情的地方,却拍得很不自然,一个还是黑白片的问题弄得我看不清楚时间是否傍晚,另一个是从头到尾都是背影而且是没有肢体互动的背影就很让人费解,感觉上好像这俩父女也没怎么亲密的样子。正常的拍法自然是温暖的黄昏下,蔚蓝的大海边,父女肩靠着肩说着话(最好再摇一摇),先拍个金色光线下美好的双人笑脸,再慢慢的拉到紧紧相依偎的背影,最后越拉越远告诉观众“这美好的时光不多了”,不过可能是这拍太俗套,所以戴导不走寻常路以追求“艺术”效果,于是艺术也打点折,感情也打点折。
最后就是镜头跟配乐不搭始终是我的死穴。这片子的配乐很少,但凡出现都是很有情绪的。第一次让我纳闷的就是父女在小屋里吃饭那一出,音乐起得很煽情,镜头却很死板的缩在角落里俯拍,搞得观众好像在偷窥一样,在这种音乐下偷窥难不难过啊!我要追身的镜头啊,我想看小姑娘怎么提起笼子,怎么高兴的跟爸爸说“抓到了四条”,我想看爸爸怎么在辛苦了一天后对女儿露出欢喜幸福的情绪,谁要在角落里偷窥啊!另一组要人命的镜头是父女俩骑摩托车在路上,突然响起了轻快的哨声为背景音乐,摆明了是说父女以为搞掂户口问题了于是很开心,当然一个是我还是遗憾这是黑白的拍不出天多蓝多晴朗树多绿多可爱来衬托这种欢乐感,另一个是音乐明明很跳跃,镜头仍然很死板,这时候不是应该来点留白的镜头拍拍天啊鸟啊蝴蝶啊之类的象征一下,再切两个特写活跃一下吗?我这俗人看得那个难受呃……
最后闲话一点,我对那个“两年后”的字幕也有意见。对于父亲和女儿来说这该是多么漫长而艰辛痛苦的两年,没道理这么轻描淡写这么小字体的带过去了而不来折腾一下观众的……好歹黑屏也黑得久一点嘛
大致观感如此吧。其实要说我很懒散又邋遢的观众,一般不讲究这些有的没的东西,只求故事扯得圆,大致比例适当也就好了,这废话一堆的,还是那句话,戴导你很帅,很是我的菜,所以请加油,好吗?(学小胖握拳)如果拍一部电影是有社会责任感的驱使,是有明确的目的,并且希望观众能领受到这个目的,请不要躲在导演的小黑屋里作艺术家状,偶尔也要考虑一下我等俗人的领悟能力和理解能力毕竟就这么点。金马最佳导演什么的,其实跟台湾老一辈的那些导演比,无论说是构图光影长镜头运用的味道这些艺术感上,还是细节处理节奏掌握手法选择这些表现力上,我不讲大家都晓得有差距了,矮子里面拔将军也没搞头么。
为什么全世界观众感动落泪,我就是哭不出来。
情与法的灰色地带
可怜天下父母心,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你的父母是真正爱你的。
看戴立忍电影《不能没有你》。大约期望太高,比预想的差一点点。自然,对底层人的关注令人起敬,控制也得体。影调大约后期调成黑白,无法与黑白胶片拍摄的对比度和造型感相比。黑白暗示的时间停滞感,使父女相处时光成为永恒。全景镜头较多,冷静距离感。对机器的强调
难得有这么克制的电影,不过社会性又差那么点,文艺又文艺的不太入味儿,但是还是很好看
人在一个矛盾的社会制度体系中显得那么无助,而人性的推诿、冷漠在这无助之前又显得如此形秽不堪。
不能沒有你。
不喜欢
男主角长得像大话西游里的葡萄
可以看到官僚的虚伪、社会的冷漠,也可以看到亲情的动人、兄弟的真挚,今年看过的最好的华语故事片。
6/10。父女在报户口和立法院工作人员的大前景后面等待,跳桥的时候爆掉的水管和扫水车溅到留下两道印记,机器的等级制度决定血缘合法性;父女双脚踩洗衣盆象征相依为命的处境,无意中捡起抗议牌使小人物和水果袋被强行扣押,除了好友关掉电视阻止群众毒舌评论无人施舍同情,黑白色彩强迫性抑制了情绪。
很久没见到这种直击现实的台湾电影了,五星。
三星半。虽然也是社会事件,也有很多不完美,但却拍得特别简单、纯净,生活再艰辛,却能有一个能让这一切变得快乐、幸福的人。对于拍摄此类题材,要想有别与社会新闻报道,关键在于关注的是事件中的哪方面,这也是导演的一种态度
让我想起《我是山姆》
OY黑白映畫(國語、閩南語、客家話) 獲第46屆金馬獎『最佳劇情片』、『最佳導演』、『最佳原著劇本』、『年度臺灣傑出電影』
我一直看,一直看,一直看...就看得到...
立委会,社会局,警察署等等所谓的职能部门是怎样,也许都是同气连枝。社会底层的无奈悲哀是我们必须也必需了解的。人治还是法治? 这社会真鸡巴操蛋,我却是其中一员。戴立忍果然不俗,期待其今后作品。
电影能解决什么?
心酸......
说句良心话 只值三星 不过看在戴立忍的份上 给个四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