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电影是一门刻板的艺术,传统的电影创作者们总是摆脱不了教条主义的禁锢,总是不能解放思想。人物,故事,主题。三幕剧原则。电影工作者满脑子想的都是这些条条框框,好像自己是在搞高尚的后现代的文学创作。
直到漫威的横空出世,电影行业终于爆发了一次划时代的革命。观众终于明白,啊,原来电影根本就不需要什么人物,根本就不需要什么剧情和主题啊。漫威影业划时代的改变了电影史,堪称是好莱坞的哥白尼。漫威宇宙就是架空界的非欧几何学,不,漫威宇宙的创新甚至比黎曼几何更加伟大。黎曼突破的不过是欧几里德第五定律,漫威突破的却是整个逻辑法则。
托尔金的中土世界,乔治RR马丁的冰火世界,阿西莫夫的基地银河,这些看似天马行空的想象实际上都是不自由的。所有这些创作者都或多或少受到自身世界观内部的逻辑体系的约束,他们的想象力是低层次的。漫威,只有漫威,才真正突破了逻辑法则的束缚,把自己的想象力修炼到了随心所欲的境界,获得了无边无际的自由。这就好比说,普通人生活在三维世界,但是漫威已经跃迁到了八维世界。葫芦娃为什么不能大战孙悟空?如来佛为什么不能是外星人?要放飞想象,要放飞自我,要知道世界上没有什么不可能。说不定斯坦李也是个纳美克星人。
但是漫威世界观的伟大之处不仅仅只有绝对的自由,还有不断的自我迭代。想要看懂这一部电影吗?对不起你首先得看前传。想要看懂前传吗?对不起你首先得看1950年的原初系列。难怪连自身漫威粉都搞不清钢铁侠和蜘蛛侠谁厉害。漫威构建的世界不是一个世界,是一个蜘蛛网,是一个缠绕了一千八百万圈的毛线团。在你费劲心思试图和人辩论钢铁侠和蜘蛛侠谁厉害的过程中,你大量翻阅参考文献,你详细举例论证,终于你得出一个结论。于是你满足的长嘘一口气,获得一种非同寻常的快感,好像自己刚刚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
然而你以为你懂漫威玛?搞不好漫威爸爸下一部作品就能狠狠打你的脸,比如说美国队长其实是九头蛇的卧底。
只有从一个角度才能理解漫威如此清奇的思路的来源——当然了,我们凡人永远没办法真正达到漫威天神的层次,仅仅是站在地上朝云端上匆匆一瞥罢了。
那就是:漫威的宇宙里居住的全都是精神病患者。漫威宇宙实际上是一个精神病院。
有没有道理?这样一来,许多矛盾和混乱的地方瞬间就变得清晰了。那些莫名其妙的剧情,那些不正常的情感反应,那些生搬硬套的高潮和泪点,其实这些都根本不是破绽。只是观众水平不够,不能站在精神病人的角度去思考罢了。
就拿银河护卫队2举例来说,为什么主角谋杀了自己亲爹,还沾沾自喜?为什么女主和她的妹妹本来正在策划针对彼此的刑事犯罪,忽然之间又感情亲密的好像连体婴儿?为什么结尾掠夺者舰队成员集体高潮了,好像朝鲜公民亲眼见到了伟大将军金正恩?
以上这些反常的情感当然不能以正常人的模式来理解,但如果是精神病人,那就非常合理非常自然了。同样,对于剧情和设定上那些看似的漏洞,一旦你进入了精神病人的内心深处,这些也就都不是问题了。
比如说,如果主角的亲爹是一颗行星,那么他的化身是如何和人类交配并进行DNA融合的?更进一步,如果行星中间的大脑才是反派的本体,那么就意味着反派的能量本质上来自自己的大脑,与此同时,主角的能量来源于他的父亲。那么他的父亲又为什么需要他?
当然还存在另一种可能,就是漫威并没有疯,只是创作者吸毒过多产生了幻觉。这样看其实也是合理的。吸毒者的一个典型表现就是把平常的事情看得非常神奇,比如说被关在戒毒所病房里还以为自己在银河系里飞呀飞。这也就可以解释电影的故事情节为什么这样离奇荒诞,有一种后现代结构主义的美感。谁能概括一下电影的剧情主线到底讲了什么?正常人来概括可能只需要三句话,但是在精神失常状态下就可以把一件非常无聊的事长篇大论的讲上两个小时。反派都死了来罗哩八嗦了二十分钟。这就是精神不正常的典型表征。
如果还有任何人对电影里表现出的幽默感表示不解的话,建议他们从这个角度来理解。“ Electric shock ”到底有什么好笑?戴夫·巴蒂斯塔为什么每隔三分钟就会自动抽风一次,“哈哈哈哈哈哈”?如果你站在心理学家的角度,明白这些人都是一群神经病,那么一切就又合乎自然了。
银河逗比天团加入新成员,浪贱升级续写冒险新章。本集聚焦星爵的身世之谜,同时与天团拯救宇宙密切联系在一起,在生父与养父、在仇视对方的姐妹之间寻求真正的亲情,见证天团成员间家人般的友情,以及男女主角心照不宣的爱情,虽然故事尽显模式与套路,但情感表达却也真挚服众,且缠绕于剧情的各种形式与元素依然精彩纷呈。成员在荤段子斗嘴的协助下笑料不断,格鲁特卖萌到底引爆笑点且实力圈粉。怀旧金曲串烧引领复古风尚,太空星球和战斗场景炫丽刺激,依然是大众化娱乐效果强劲的爆米花臻品。
相比第一部专注打斗与拯救的大场面,《银河护卫队2》在引入多个新角色后,却选择纵向挖掘人物的内心,呈现远超越第一部的情感深度。新登场的具有情感感知能力的螳螂妹直接解锁了战队各位成员的内心。卡魔拉与星云这对被灭霸抚养的姐妹,终于在旷日持久的对抗后解开心结。勇度和火箭从对抗到共患难而惺惺相惜,让观众意识到他们是同一类人。因为个体的卑微与独特,他们长期被主流嘲笑,进而再也不愿意被人理解,更不乐意受到欢迎。当这几个一直被误解、一直被蔑视的人物,终于展露自己最柔软内心的时刻,也是整部电影真正的情感高潮。
第一部《银河护卫队》称得上惊艳。一群奇怪的组合在满口垃圾话的化学反应中拯救了银河,听起来像是《死侍》式的反超级英雄结构。然而,相对于《死侍》的无底线,《银河护卫队》放得下也拿得起,始终守着“护卫”的主题,最后还以树人Groot的牺牲赚足眼泪。
刚看《银河护卫队2》时,感觉还是一样的味道。片头的怪兽大战,德拉克斯豪情万丈地冲入到怪兽嘴里,队友表示看不懂时,全场观众就已经绷不住笑。主权国女祭司在侍从包围下来见勇度,脚下的地毯却因为滑轮故障没法铺开。还有什么比高傲女祭司的一脸尴尬更让观众乐呵的。到了浣熊在森林里设陷阱,像玩溜溜球一样玩对手的时候,我已经觉得值回票价了。续集保持相似的味道,是保障票房的商业手段。我当然不介意接受续集的再洗礼。
出乎我意料,主线情节才刚出现。电影确保了商业成功之后,讨论起了父子关系。
有这么一位父亲,多年来没怎么管过儿子,忽然有一天心血来潮,想要亲近儿子。父亲还带来钱、房子和地位,用父子亲情的名义硬要塞进儿子手里。对于儿子来说,这真是个美好的人生转折。然而,饱经电影的我们不会轻易受骗。果然,父亲很快提出各种各样的条件:
“我很寂寞,你多陪陪我。”
“和那个女人分了吧,我给你介绍个更好的。”
“别惦记着你妈了,我早和她离了。”
听了这么多絮叨,儿子觉得自己的父亲越来越烦。一开始,儿子还以为父亲是出于关心。后来,儿子渐渐发现父亲的控制欲,但冲着钱、房子和地位忍气吞声。直到有一天,父亲毫不留情地捏碎儿子的随声听——那个看似普通,却对于儿子来说无比珍贵的物件。父子彻底决裂。
我们再来对比另一位父亲吧。他陪着儿子长大,跟儿子有很多共同回忆。他不是那种成功人士,不能让儿子衣食无忧,但教会了儿子如何去独立谋生。儿子叛逆时,父亲当面发火,背后还是放儿子闯天涯。当儿子遇到困难,父亲嘴上说不管,背后总要各种帮忙。更重要的,无论替儿子做过多少事,他都埋在心里,不会挂在嘴边成为困住儿子的枷锁。
在电影里,同一个儿子有两个父亲,所以成了一道选择题。电影中的选择并不困难。第一位父亲不但是个要征服宇宙的疯子,还变态到要害死儿子。第二个父亲看似声名狼藉,其实都是保护儿子的伪装。哪个是好父亲,一目了然。应该说,开篇的拖沓限制了电影在父子关系上的篇幅,以至于电影不得不以正邪之分来替男主角选父亲。
在生活中,大多数人都没有选择父亲的可能。每个孩子有怎样一位父亲,全凭运气。控制和爱护,同时存在于父子关系之中。对于一个初为人父的人来说,父子关系是考验,也是再次成长的机会。这段父子关系也会成为塑造孩子性格的关键,成为比基因更重要的遗产。好的父子关系甚至可以永远流传下去。电影结尾时,星爵把耳机给小Groot听的温馨场景,让我觉得就是美好父子关系的遗传。
我希望自己成为父亲时,能记得为勇度亮起的烟花。
本文剧透。 本文很长。 可以总结出三个重点: 1. MCU终于有导演这么认真地对待“牺牲” 2. 完整地阐述了一个可以提炼出核心的亲情故事 3. 队友之间的化学反应没有停留在口号 1-MCU终于有导演这么认真地对待“牺牲” 当你进影院之前,当你点开一部Marvel Studio出品的电影时,你在期待什么呢?花花绿绿的布景和制服,插科打诨的台词风格,把笑点当卖点的作派,以及其他等等从“爆米花”和“商业向”角度考虑的元素。而我在看完这部之后突然意识到,MCU风格最令我诟病的可能是那些从来没有被MCU认真对待过的“牺牲”。 仔细地回想一下MCU近几年以来的作品,似乎当我从《雷神2》真正开始接触MCU之后,就几乎没有看到过MCU的作品认真地诠释过“牺牲”的伟大,不,应该说最重要的是活着的人如何继承逝者的意志。 《奇异博士》里的古一法师说“我早已预见了我的死亡”。 《美队3》里佩吉的葬礼。 《蚁人》里的前任黄蜂女,一代蚁人的妻子的牺牲。 《复联2》里快银挡了子弹(收下flag)。 《雷神2》里弗利嘉的死亡和葬礼。Loki的牺牲(虽然是假死)。 是的,这些人都不是主角,所以看似并不必去渲染他们的死亡。而且你说,MCU本来就是那嘻嘻哈哈的劲儿,突出死亡的沉重显然不是他们的风格。 史传奇立刻就振作起了成为大师拯救世界的决心。 佩吉的葬礼似乎与谁都无关。 鹰眼和红女巫成了唯二被快银的死影响的人。 装着弗利嘉遗体的小船被点燃,渐渐化作星河中的点点亮光,而下一秒,谁的悲伤都没有写在脸上,场景突然之间就转到了被扣留在老年中心的博士那里。雷神也可以在哭完弟弟的牺牲之后突然就一脸仿佛亲人逝去从未发生一样继续踏上旅途。 你说你是可以理解到主角们的负重前行的,可是这一部分的感情似乎并没有从“牺牲”之后接续的镜头语言中体现出来。那么,为了给主角一个牵强的“振作”理由,流下那一两滴悲愤的泪水,就这样被写“死”的重要配角,是不是有成了冰箱里的男人和女人的嫌疑呢? 这样对比来看,詹姆斯·冈对“牺牲”的诠释可谓是MCU中的良心了。不管是《银守1》中groot牺牲时那句“we’re groot”还是当坠毁后看着groot真的变成了一地折枝后火箭的悲痛(甚至是drax抚摸他的时候这只浣熊身上的一个颤栗),都是很好的渲染。所以这一次勇度的牺牲也是一样的。当他决定留下来的时候,从火箭手中接过那一套喷射背包和太空服的时候,他已经做好了一个“父亲”的觉悟,所以当他最后选择牺牲自己的时候,我们与星爵可以说是感同身受的。而最后伴随着father and son的歌曲,大家悲伤地围在他的遗体前做最后的告别,看着他的身体化作灿烂的烟尘消散在宇宙中,我们才共情到热泪盈眶。但是这还不是全部,“牺牲”的意义大多都是在于生者的,所以当看到宇宙中的史泰龙(233)和曾经他的朋友们赶来送别他的时候,副手接过那只一度折断的飞箭并且称星爵是captain时,盖莫拉与星云那迟到的姐妹拥抱,我们知道,这就是“牺牲”给生者带来的启示,这才是“牺牲”伟大的意义。 "Maybe what we've being searching for the whole life is right beside us",伴随着father and son的旋律,这样的感悟无疑又心疼又感动。 You're still young, that's your fault There's so much you have to know ...... Look at me, I am old But I'm happy “死亡”无疑是悲痛的,但是正是因此,生者要活得更幸福和灿烂才不会辜负“死亡”。 2-完整地阐述了一个可以提炼出核心的亲情故事 似乎大多数时候,MCU都是“爆米花”和“商业向”的代名词,一部作品似乎很难总结出除了这些“元素”之外的核心剧情来。拿“娱乐”作为核心的MCU系列,虽然在之前的《钢铁侠》系列、《雷神》系列甚至还有《蚁人》都涉及了“亲情”,但终究也不过是用来完成主人公拯救世界这个最终故事的一些佐料罢了。即,不管那些亲情带来的影响是好还是坏,最后的落脚点都只在主人公是否成功地saved the world again。(再次,我不反对观众解读出的每一部MCU作品中的亲情元素带来的影响,但是“有”并不一定代表“好”,之所以要提出这一点就是觉得这些电影都完全可以花笔墨把这些亲情元素写得更好。) 所以,电影经历了起-承-转-合,最后的落脚点并没有放在主人公(们)再次拯救了世界,反倒是放在了一个配角的牺牲带来的影响上,《银守2》是MCU的一个异类。 勇度的牺牲还有一层含义,因此也再次提升了《银守2》整个故事的高度:血缘并不定义亲情,甚至可说亲情与血缘是无关的,亲情只与爱和责任有关。如果父母只给了子女生命,却从没付出过任何的爱与责任感,那“亲情”是不会建立的。曾经思想品德课的问题得到了答案,“生恩”真的大于“养恩”吗,答案是不。 “He may be your father, but I am your daddy" 说出这样父子间轻松的调侃时,勇度却已经却做好了一个“父亲”牺牲的准备。 勇度这个角色本身的属性甚至给了这个故事更多的戏剧色彩:一个宇宙里臭名昭著的盗猎者,一个眼里只有利益没有什么亲情友情概念的犯罪分子,一个没把儿子送去给亲爹只是因为能利用这孩子偷东西的“人贩子”(被评论区多人纠正此处勇度坦白过他知道ego要自己子女的真相。因为我一直看的是无字幕版,如有台词遗漏确实是我的问题),但是亲情却给了这个角色“亦正亦邪”的复杂性。 “亲情”与“人性”有关,与“神性”无关。EGO是神,神拥有无限的时间和无限的生命所以无限的可能,不需要用“亲情”去联系起个体,去捆绑继承者,所以对他来说,子女与工具两者毫无差别。如果这个世界真的有神的话,比起我们认为他们拥有的“人性”也许神更愿意像EGO一样追寻higher purpose,因为时间与生命对神来说是无意义的。EGO所追求的,是一切的生命都拥有像他一样的永恒的生命永恒的时间,这才是他认为的“活着”的意义(meaning)。 但是,“人”却被活在有限的时间和生命中定义着,所以他们必须做出很多可能后悔或可能庆幸的选择。 (引用一段看似无关的话) “圣经上写道,”基督山答道,“父亲的罪将会落到他们第三第四代儿女身上。上帝在他的预言里都说了这些话,我为什么要比上帝更仁慈呢?” “因为上帝拥有时间和永恒,——人却无法拥有这两样东西。” 人们出于“爱”与“责任”的考虑无疑是决定的指挥棒。 而这样低等的生命在EGO的眼中是“无意义”的弱小与脆弱的代名词,所以他不需要没有继承他“神性”的子女,他可以像捏死一只昆虫一样随意左右“人”的生命。 那么,在整个[合]的阶段表现出无限“人性”的整个银河护卫队,包括愿意牺牲自己的勇度,与这样的EGO形成了何等分量的冲突与对比啊! 在这个亲情故事里,我无法不喜欢选择了从此成为凡人而放弃了immortality的星爵。 “Kill me, you will be just like everybody else!” “…and what’s wrong with that?” 因为只有凡人才知道时间和生命的无价,才会用一颗热忱的心去尊重并且珍惜时间与生命。 联想星爵父子在月光下的对谈,凡人的诅咒,才是身为凡人的美好。 3-队友之间的化学反应没有停留在口号 《银守2》中的队友之情没有停留在空有口号的 “we are family”并且“傻傻地站成一排”上(对,吐槽隔壁家的自杀小队)。截止目前为止MCU只有两个重要的团体,一个是复联,一个是银守,而前者也无意向“family”靠拢,并且队友之间除了在《复联1》中看到了可贵的团体精神之外,似乎一直处于分裂的边缘… 但是银守这个系列不一样,甚至本来这几个奇妙的人物:宇宙孤儿、杀手姐、改造浣熊、只会讲三个词的树人还有一个家破人亡的KY大叔能组队都是一件无比奇妙的事情,更不要说形成一个“family”了。可是他们还真的做到了,而且就像你不会天天在别人面前拉着爸妈大喊 “we are family”一样,他们也没把视队友为家人挂在嘴边,而是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传达给了观众。当然,最后还是借由Drax这个角色说了出来,但是他脸上那种“坚毅”却体现了他的成长。 “All I wanted is a family, don't you understand?!”(二刷后发现当时星爵是这样说的) “… I thought you already had one…” 盖莫拉与星爵的对话之中,她失望的语气无疑是肯定了自己有多么珍惜这样一群伙伴,而她更珍惜的还是星爵,即使她说过多少次打击这个油嘴滑舌的orphan boy的话,即使她一直拒绝承认他们之间的unspoken thing。最亲的人之间不会在乎距离,不会在乎对方说过什么,因为彼此最了解,但同样的,最亲的人之间也非常在乎对方说了什么,因为最怕对方不是以为自己的以为。 Love is a touch and yet not a touch 爱,让人有了软肋也有了铠甲。 星爵和盖莫拉是这个家庭里的一对小情侣,而剩下的人也无疑有着他们各自非常重要的地位。 火箭首当其冲,其实很像一个家长式的人物(虽然很幼稚)。火箭虽然嘴毒而且也小偷小摸惯了,但是完全把保护groot宝宝和大本营飞船作为自己天然的责任,同时也想着保护队友。 他知道勇度的决心和选择,所以把殿后的任务放心地交给了他;在盖莫拉要为了星爵再度冲出去的时候果断地电晕了盖莫拉, “sorry… I can only afford to lose one friend today” 和大家一起对着勇度的遗体默哀,也是他早已和其他人一样认同了这个跟自己臭味相投的宇宙混蛋。 Groot宝宝是大家的吉祥物,大家的宝宝!!!!!!(每个特写都让人想发出吸小猫小狗时候的那种内心抑制不住的尖叫声) Drax一如既往地KY而且毒舌到惹人烦,但我并不讨厌他。这个角色从《银守1》出场,就看得出他背负的悲愤,所以我在看到Mantis因为触碰Drax而感受到他内心因为看到美丽祥和的星球涌现出巨大悲伤的时候,我并不惊奇。 一个人内心的复杂是不会像祥林嫂一样整日挂在嘴边上的,更多时候人们为了活下去选择了沉默,选择用欢声笑语掩盖了悲伤,只有在最平静的日子里,看着最美好的景色,才会放任自己去回想失去某些人和事的痛苦。 在这趟旅途中,他和groot宝宝互相接纳了,而且他也成长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走出了久久不能释怀的悲痛,选择去接纳新的朋友,新的爱与责任。(最后他搂着groot宝宝,看向了Mantis呢喃着you're beautiful. On the inside.[依然嘴犟]) 总结, 应该说这个故事非常合我的胃口,既有悲剧式的自我牺牲(死亡,与选择成为凡人)也有无数的爱与欢笑,某种意义上是一个笑中含泪的欧亨利式故事。 重要的是我非常感谢每一个把漫改剧情当正剧剧情来尊重对待的主创们,这一点在MCU里非常难能可贵。我喜欢看有剧情的电影,而不仅仅是堆砌一些元素的速食食品。 虽然也有一些必须要提及的缺点,比如金曲串烧的存在感有些太强太刻意了,除了最后最应景的father and son还有一些比较配合逗比画面的金曲属于可圈可点的范畴,剩下的可以适当省略一些了。 “磁带”的提及率太高,有点故意过头了。此外笑料也有几处过于堆砌了,仿佛回到了史传奇剧组,把笑料当剧情。 还有几处转场略显生硬,上一个场景在其他星球,某配角在做其他事情,下一秒突然切换到随身听和金曲,让我措手不及到以为遭到了替身攻击(诶你等等)。 —————— 更新:二刷后我发现了更多问题,应该说整个起-承的阶段节奏都非常支离破碎,仅靠金曲串烧和输出视效的大战场面外加尽情耍嘴皮才撑住场面(不然甚至会滑向“无聊”)。整个叙事节奏像是在适应导演认为的下一场要放什么音乐,而不是适应剧情需要。电影前半非常悠闲又毫无“purpose",像是仅仅讲一个星爵回老家探亲的日常故事,外加勇度那看似无关紧要的团队矛盾。不过,可以说这是与其后的转-合阶段形成巨大的反差吧。 瑕不掩瑜,对于《银守2》的故事走向我还是非常满意,所以内心给了四星半以彰显我对这个系列的支持和欣赏。 虽然我也并不满意前半的节奏,但是确实要真心地赞美这种“给故事结局”而不是“给主角鼓鼓掌”的做法。
生父好、还是养父好?千古谜题终于有了答案。依然是经典老歌串烧,那首“Father and Son”真是唱到我心坎儿里去了。好笑、好玩、好煽,结尾彩蛋X5。#I am Groot#
刚看完觉得好好看呀,过五分钟想一下,好像也就那么回事。彩蛋多真是恼人。
“小时候我总是拿着大卫哈塞尔霍夫的照片和朋友说他是我离城出差的父亲,有着数也数不清酷炫的新鲜玩意。现在回想起来,尽管勇度不是大卫哈塞尔霍夫,但他有个酷到爆炸的飞行梭,有帮立誓追随的太空海盗,有群不同肤色星球的辣妹围绕。所以也许到最后,大卫哈塞尔霍夫真的成了我爸” #不算剧透的剧透
不如第一部惊艳,总体上不如预期,但还是一部含糖量很高的爆米花大片,中规中矩的漫威大片,各种熟悉的漫威套路,无论笑点、泪点、特效、彩蛋和动作戏都给的很足,虽说不高级但也足够有诚意。观众喜欢就全给什么,就好比劲歌金曲,整部电影的背景声几乎都是,甚至笑点和煽情的做法也都是复制第一部。
我靠这部也太好看了吧!太好看了!真的好看!特别好看!好看好看好看!
I am Groot, I am Groot. I am Groot...I am Groooooooooooot!
@balmes 故事无趣笑话还都超dry一点都不好笑,有种所有人都在扯着嗓子声嘶力竭喊:“我好有趣!我好好笑!你们看到没!看到没?!”的感觉(然而并没有感受到(五个彩蛋也一个比一个无聊
今天刚看到一位友邻说“在陪孩子玩的间隙见缝插针地工作”,这不就是大伙养Groot宝宝的日常么。本片中心思想:渣男是全宇宙的敌人。
我不想剧透,但我想说,我见证了银河系最壮观的葬礼
银卫1开创了另类的电影风格,而这一部却是单纯地把上一部脍炙人口的元素复制放大,代价却是元素质量参差不齐,剧情、人设缩水,电影看起来好像是商业元素压缩饼干,毫无整体意识。人物形象最饱满的居然是星云?勇度卖廉价眼泪也是够了,我反倒觉得古一法师默默离去更煽情。BOSS打不过就让他掉线。
萌点与泪点齐飞,荡气共柔肠一色。
编剧本着精神病人思路广,弱智儿童欢乐多进行的剧本闯做。尬聊姿势大全,包教包会,把星战梗撒到了不要脸的程度。黏菌果然是宇宙最强,玛丽波平斯我们永远爱您!但十分担心星爵妇联4的音乐鸿沟,虽然他现在能听几百首歌了
“跟养父相比,亲爹是个球。”
怎么回事,如今好莱坞学习社会主义家庭价值观停不下来?
梗还是OK的,依然是一群三教九流超级英雄。Groot可爱疯了!!彩蛋里的青少年Groot还让星爵尝到了当爸爸的滋味,哈哈哈哈
我真理解不了说这个不如1的,真不是装逼,这片子太细节了。
基本是把上一部的亮点进一步放大并重演了一回,亮点还是那些,比如绚丽的宇宙,美术确实太抢眼,角色性格也更丰满了,尤其火箭浣熊和毁灭者,树人则是各种卖萌,还有不间断的复古音乐。不过,130多分钟还是有点乏味了,大概第一部分的新鲜劲一过,总觉得有点失望,只是这个程度???
故事内核和《还珠格格》一模一样!男紫薇和女尔康面临原生家庭危机,皇阿玛竟是传播毒精子的走婚族,尔泰妹妹一个拥抱破除童年阴影。宇宙第一法则:红尘做伴,活得潇潇洒洒。(这个让人想睡的亚裔丫鬟?可不就是金锁!!
老爹因捏坏儿子最爱的随声听而被儿子带着小伙伴们灭掉的家庭伦理惨剧。
可能由于太喜欢第一部所以有点失望,尤其是那些斗嘴和卖萌的笑料,简直就是对第一部笑料的回收再利用,毫无新意且显得特别干,就连煽情和怀旧金曲也显得迎合似的勉强刻意。倒是视效、美术设计仍然值得一看。整部片可能就那么两三场戏可以勉强坚持到一周之后再遗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