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曼战役,从1942年10月23日开始到11月4日结束。以20万英军对战104000名德意联军,在非洲北部的沙漠之中进行的较量以英军完胜告终。这一部意大利视角的以阿拉曼战役为背景的北非战场电影,网盘资源馆长找到了,现在分享给大家。 《血战阿拉曼》这是意大利导演蒙特莱奥勒以一名志愿兵从意志昂扬走入战场到磨平棱角走出沙漠为视角改编拍摄的反战题材影片。 这是一部纯粹的战争片,里面没有个人的英雄主义,更多展现的是战场的残酷,确实值得深思。人们常说,好的战争片一定是反战的,因为剥离了战争的所有外壳,你会发现,战争没有绝对的赢家,只有屈辱和死亡永远与它相随。
意大利人在北非的表现实在是差强人意。
没看出斯皮尔伯格监制的效果,没看见1000辆坦克和40000名士兵激战的大场面。只看到了男主和男配们在3000平方公里的沙漠里,走啊走啊走啊走。。。
反战色彩浓厚
站在战败国的角度,还是很惨烈的。士兵无罪(某些特BT的除外)
全是男人的电影其实挺爽的
虽是战争片,但没有多少大型打斗场面,只有处处显示着残酷与现实。最震撼人心的还是最后有这样一支部队被遗忘在沙漠中。。。中尉死也不愿被俘虏是因为见到了被别人俘虏的痛苦和不见祖国的悲伤
全片到尾没看到隆美尔,好失望(伪二战北非研究者路过)
我称之为冷的片子
意大利人打仗就是一悲剧。
战争场面太少
在这里战争同样是残酷的
呆梨人二战不咋的 但拍电影水平绝对不亚于老美,还比老美更胜一筹、、、
既然这是一部意大利视角的战争片,翻译成“血战”无疑是不合适的。因为全片⅗的时间在等待战斗,只有⅒的时间在经历战斗,剩下的时间都在撤退。但是意大利军官能当着士兵的面痛骂墨索里尼,还谋划着把后者计划用在胜利阅兵式上的军马和土豆一起烤着吃。光凭这两点就能赢得我们足够的敬意了。
7,视角比较独特,可怜的意大利士兵,连东非的埃塞俄比亚土著都打不过
永远忘不了四个开小差的士兵奔向大海的那一幕。在线网站把这部片子取了一个更市场化的名字——沙漠兄弟连。未尝不是一个最佳的译法。
当四个人赤身向大海跑去,还未得知海滩是雷区的时候,纯粹的美好就像人生中的童年。只能说意军真心是累赘。
我们在中学课本里知道阿拉曼:蒙哥马利的装甲师击败了不可一世的隆美尔。但在这部以意大利士兵为视角的电影里,前一个小时甚至都没出现敌军。导演似乎并不会调度大场面的战争镜头,不过却将士兵们的紧张、压抑和厌战情绪渲染的很好,并适时插入一些黑色幽默:比如放生墨索里尼的马,冲向大海却不知道身处雷区等。开头和结尾主角都在一辆摩托车上,但第一幕是苍凉,最后一幕是悲壮。有意思的是,导演Enzo Monteleone是曾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意大利战争电影《地中海》的编剧,他把埃及的荒漠拍成了星球大战里的贾库和塔图因,男主骑摩托的画面还真有点REY在飞行摩托上的即视感。
Reality
2006.10.14 cctv6 佳片有约
果然一个女人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