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集 燃烧的家园 说的是战时英国人的日常。虽然有战时管制,但媒体和政治依旧在运转。政府也无法取消罢工和新闻曝光,可见老牌民主国家的底蕴。
不过我感兴趣的是普通人的日常。政府呼吁家庭主妇连皮煮土豆,自己种洋葱。呼吁女人如果丝袜坏了就不要再买了,光腿。呼吁女人不要做褶子多的裙子,因为费布料,不要用格子花样多的布料,因为费工艺。男人上酒馆要自带酒瓶,因为酒桶的用材要军用。公园绿地全部用来种菜,英国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下也不例外,一律改菜园子。奶酪面包培根全部配给,精确到克。面包的面粉比例是社会讨论热点,政府希望下调,民众强烈反对。
总的来说,英国即使在被德国海狼封锁的情况下,还是保证了人民的生活水准,没有出现衣衫褴褛嗷嗷待哺的情况。比同时代的中国人要滋润多了。
1.新的德国
太喜欢看这一集中穿插的德国自己制作的宣传片了,好看。不过毕竟冷战中的英国作品,BBC做派明显,明目张胆映射苏联。
纳粹抓住了最迫切渴望改变生活状态的一大群人,而在被失业浪潮席卷德国,这样的人大把大把的抓,所以“群众基础”好。
善于转嫁国内矛盾,不过凡尔赛条约是客观存在的,发展完全被抑制反抗是必然的,被当作靶子是必然的。
对波兰发动战争前先和苏联搞好关系,(还有其他地区的攻占)既是远交近攻的具体操作,同时也是弱国的耻辱,弱国无外交,其他国家要灭了你,你连发言权都没有。
消灭你,与你何干。
具体出兵前还会在民众中传播日耳曼人民哭诉波兰悲惨生活的小视频再激发一波民怨,凝聚一波民心,有趣。
不过,说实话,看到现在,如果没有对犹太人的迫害,德国做的事还可以理解。
2.奇怪的战争
张伯伦手握英国空军只用来在德国投放反战传单。天真的可爱。
反对军国主义的挪威怕城市像华沙一样被破坏,所以几乎没有抵抗就投降德国。号称来保护挪威人民的英法联军,连必备的雪橇都忘带了,使挪威多城被战火淹没。都挺奇葩。
芬兰士兵这么强吗,能以少胜多胜苏联。“白色死神”狙击手
丘吉尔上台了
3.法国
法国太搞笑了统帅不在前线在巴黎城郊,而且所在地没有无线的,得骑摩托兵传递消息👏
战后近30年拍的片子,很多人是那场战争的亲历者,从他们口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每个阶层人民身处战争中痛苦与无奈,片中很多画面应该是战争过程中拍摄的,能把人们瞬间拉回到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非常珍贵。93年左右的时候,忘记是哪个电视台播放过这部片子,印象非常深刻,特别是片头一张张照片被烧掉的画面真是本片的点睛之笔,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转瞬化为灰烬,深感身处那个年代的人们的无力,也更加庆幸自己生活在这个和平年代。片子看过后,我深刻的感到应该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把国家发展好,不要让我们的子孙后代再次承受战争带来苦难,希望和平永驻。
对二战相对全面的一部纪录片,不过一看就是典型的西方思维,部分观点和我们有些出入,而且对东方战场几乎不关心,20多集的纪录片,关于亚洲和太平洋战场的介绍不到五集,或许真的亚洲战场的地位不够,但是作为一个在二战中付出惨痛代价的国度的民众,感觉被轻视了。。。
明明中国是很有贡献的嘛,拖了这么多日本兵力,居然26集里才出现不到20分钟,跟意呆利一样可怜><…嘛,除了有点儿太过西方视角之外,这么细致入微关注个人经历与心理的人文视角的二战史还是非常不错的~
大量战时影像资料和二战亲历者的现身说法,最真切的还原了战火摧残的年代,太多人为的偶然共同酿就历史的必然,付出巨大代价换得前车之鉴,值得所有活在当下或是将来的世人为之思考。
这样的历史纪录片是得早点拍,73年的时候还能有那么多第一手的采访,要不过去了就没了。最大的遗憾是中国说的太少,不知道是不是和拍摄时间有关。
讲的比较客观,虽然站在西方人立场上来说,但是立场没有对错之分,讲的很不错的
A-
全套720P收藏着,果然二战中国不是主角啊,勿忘国耻!PS:这部纪录片客观印证了中国国际话语权的缺失。
珍贵史料,既真实又人性,大型历史题材记录片的典范
卡司无比强大,就差没采访希特勒了
引进版把劳伦斯奥利弗的开场白删去了。
极好,艺术水准
最珍贵之处是对战争参与者的参访,包括纳粹德国和日本。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E11中对邓尼茨等潜艇指挥官的采访。当谈到狼群战术运用之初的成功,他们脸上得意的神情,你才意识到侵略者对于战争的一种态度。
有施佩尔和荣格的采访
无论有怎样的后见之明,如此豪华的被采访者阵容都将永远也不可复得了。
感觉和中国拍的最大的不同是,英国人会请一些相关的人物来对当时的情况作出说明,而中国的那部总是找一些专家。。。
我反复看过的我以为世上最好的记录片。某集,一个德国女人说起战时她因为害怕只同意收留了一对犹太夫妇两天。第三天一早,犹太夫妇悄然离开。后来她知道这对犹太夫妇在火车站买票时被抓,并被送往奥斯维辛处死。她说:我痛恨希特勒,因为他把我变成了杀人犯。讲述这样的历史,是需要勇气的。
资料全得!!字幕粪得!!!
非常好看,比时下拍的回顾二战的纪录片好看太多。
70年代英国的纪录片,肯定有冷战思维。比如西线事无巨细,连英国灯火管制死了几人都说了,但东线几次大战都没有提及;再如市场花园行动寥寥数语,却大篇幅谈华沙起义多惨烈,指责苏军见死不救;亚太战场只有几集,还专门花时间说了苏军的军纪。不过有很多当事人的回忆和珍贵的影像资料,是不错的纪录片。
第一次全面直观三维立体全时空全角度了解二战,对于所谓代表正义的协约国与代表邪恶的轴心国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这起人类史上最大型最惨烈最血腥最凶残的战争,实际上是一起国家复仇而未遂事件,正义一方也是由不正义始,各种求全与绥靖与隔岸观火,甚至丑恶如苏联,居然为虎作怅,直到火烧自家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