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现在战争就要打响了,我的千军万马正要去前方杀敌,拼命,流血。可就在这个时候,我的军里发生了一件奇闻怪事。这些年我也打了很多仗,算得上是身经百战了吧?可百战中遇到这种事,我还是第一次。所以今天我的老毛病又要犯,又要摔帽子,骂娘。
有这么一位神通广大的贵妇人,了不起,很了不起哟!她竟有本事从千里之外把电话要到我的前沿指挥所。我想同志们都知道的啊,这个时候,我的电话分分秒秒,千金难买啊。她打电话做什么呀?她要我关照她的儿子,让我把她的儿子调到后方,把我的指挥所变成交易所。他奶奶的,走后门走到我流血牺牲的战场上。
她的儿子何许人也?此人原是军机关的一个干事,眼下就在你们师某连当指导员。我不管她是天老爷的夫人,还是地老爷的太太。谁敢把后门走到战场上。我偏要她的儿子,第一个扛着炸药包,去炸碉堡!
——《高山下的花环》
有勇气讲真话,干实事儿。这部电影似乎就是在诠释着靳开来的言行。无论是梁三喜,赵蒙生,靳开来都好,个个战士都是有血有肉。梁三喜从头到尾对大伙儿的照顾,特别是对赵蒙生的体贴,察言观色,顾全大局,都是一个很好的连长,正直的他在出征前夜营地里头对赵蒙生说得那番话,也骂醒了赵蒙生。
赵蒙生作为大家子弟,确实是一直过着体面的生活,本来就没打算吃苦,就是为了仕途走走过场。但是梁三喜的那句话”你手里拿着的是军装“,也在他心里落下了一份很重的分量,上了战场后也看着他的气魄上来了,确实是下部队才是真正历练人的,在这儿看到了每一位战士的真性情,才认识到以前高高在上的自己其实就是个狗熊,在战场上见分晓。
而和赵蒙生对着干的靳开来,则就是个嘴欠,但很正派的人。天天笑嘻嘻的,拿连长还有周围的同志开玩笑,也不忘自嘲一下自己,就是个滑稽演员,但是也唯独他,才有勇气敢向富家子弟打抱不平,有脾气。正也是在战场上,被提拔为副连长的那一刻,他剃光了头,神情凝重地目视前方,他知道自己需要担当起来了。
这不同于其他战争片的一面就是,这部影片讲没有开战前,各个战士的家庭与私生活,在连队生活或”忍耐“的缘由,平时训练的朝夕相处,都展现得淋漓尽致,也看到了各自的心路历程。打仗之后,烈士家属的到来,看着自己的儿子埋在了高山下,长眠于此的心痛,对于靳开来的不公对待,赵蒙生对梁三喜以及各位战士的愧疚,这些都不是简单的战争场面能表达出来的。玉秀在三喜坟前,只能摸着他的牌子痛哭流涕,哪怕走路过来,也要节省着车费,为三喜还上欠同志们的账单,这都深深地打动着我。还有靳开来他媳妇从指导员口中得知丈夫生前的英勇事迹,而不是因为过失而剥夺了勋章时的释怀,还有雷军长的家国情怀,看着牺牲在战场上的儿子时仍惦记着的民族大义,这些都是军人,人民子弟兵的品行呀。
这四分都是给文戏的,拍得确实有滋有味,但是战争场面就缺少了一点震撼,更多都是枪声此起彼伏的轰鸣,战士冲锋的场面不够壮阔,也没怎么看到几个敌人,这是遗憾的,也很可惜没看到靳开来作为炮排排长的击杀场面,这是比较遗憾的。但冲着剧情,这4分,值得!
一直都是看电影评价时,会上豆瓣,没有过评论。但今天,两个半小时看了电影,又花了半个小时平复心情后,写下这篇评论,不为抒发个人过多的情感,只为致敬那战斗时牺牲的一个个鲜活的生命,那些真正的英雄。我就生活在当时的战区,云南文山,爷爷辈经历过79年自卫反击,父亲辈经历过两山战斗。身边也有朋友的父亲上过战场经历过生死。记忆中,小学清明节都回到马关烈士陵园扫墓。那是,只知道里面长眠的是英雄,却对他们的真实事迹知之甚少。可想而知,我一个就在边境长大的孩子都不能太多得了解,那,没有生活在这里的人,广大的其他地方除了切身经历过那场战争的那批60后,又有多少人多少80后90后对那场战争,对那些英灵,知之甚少。冯小刚拍下芳华,有人认为他做了其他人不敢做的事,拍了其他人不敢拍的题材。我不禁疑惑,祭奠英烈,为什么就成了部分人‘不敢做的事情’,那些年国家养了个白眼狼 越猴子 ,我们做了正义的事,维护了尊严,救边民于水火!为什么不能挺直了腰杆传唱我们英雄们的故事。感谢,这部电影,从2:20分副连长牺牲后,小北京牺牲,到连长牺牲,赵蒙生嘶吼着端起手榴弹包冲向敌人,战斗后截肢的小柱子让爸爸转给奶奶的拐杖和烈属们到部队一幕幕一个个故事让我眼泪一直停不下来。感谢为国捐躯的英烈,感谢英烈背后的烈属,感谢诸如臧雷营长这样的从战场活下来后为战友传唱事迹的英雄,感谢这部拍摄于80年代的电影。伴随着赵蒙生的蜕变,也希望唤起我们心中不该沉寂的对英雄的敬畏!
1、人,把人当成人的战争片,我们总是弥漫着一种气氛,仿佛上了战场的战士马上就不应该是人,他们应该视死如归、他们应该无所畏惧,他们总之不应该有人的七情六欲、人的恐惧害怕,看看战狼、亮剑、长津湖,看了后都感觉自己上场手撕鬼子只争朝夕,都感觉是我们的征兵广告。而这部戏,人文主义,看得到鲜活的生命,看得到有缺点的闪光的人。
2、现实反讽,不管是干部来团队,抽烟抽两种,抽屉藏饼干,金句先写好,炮弹打不出,中央慰问团标准等等,那个年代的人谁心里不清楚?他本来就是你我他,把自己摆进去,谁也免不了俗。现实主义,说的就是我们自己,反思,如果是我们,最后我们敢去吗?这种成长,我们能承受吗?
3、真实的感情,最能打动人。记得,儿时的扩展阅读里面有这本书,读到韩玉秀冰天雪地推车卖猪还债,记得烈士最后的抚恤金不足还债,只觉不能自己。电影很好的拍摄了有性格的靳连长最后拿不到军功章,老实人梁三喜的母亲和爱人走路来连队,军长的儿子死后父亲给爱人写的信,真情实感,前面一个多小时的铺垫,观众已经深深认识了他们,树立起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在看到身后事,不能不被这来源于真实的中国的国情所感动。想想现在电影地可笑,悲恸于烈士们被物化虚化。
乱七八糟也说不出个啥,推荐大家自己看看,感受好电影能给我们带来的真情实感。
向对越反击战的英雄们致敬,向不屈不挠的中国人民致敬。
我想说的是,这电影之所以成功,不是应为导演的能力,是因为书的作者,我们应该感谢的是这本书的作者,你看过书,再对比电影就知道,电影上的东西基本上找不出跟书上不一样的,情节、动作乃至对白,基本完全一样,我甚至怀疑根本没有剧本,剧本就是那本小说
不论是真实出镜的武器装备(62坦克,170,56等),还是战术动作细节(单手换弹夹,三三式等),还是对尖锐问题的反映(WG十年对工业体系的影响,高层特权等),处处透着认真和严谨,秒杀一众当下敷衍圈钱的片子。
8/10。批判大于歌颂,臭弹失效招致部队牺牲,上级用尺量图瞎指挥,副连长开路牺牲却因生前话直不予评功,革命干部家母亲打电话到前线开后门。后半段以人死不赖账为主线揭示老区人民的贫困,收阵亡通纸书、遗物等桥段含蓄处理为哭坟高潮释放巨大情感,烈士归来及家属的人物关系层层递进、结构线索流畅。
三十多年后再看才发现是谢晋导演的,唐国强演的小白脸,是斯琴高娃演的东来嫂。战争场面堪称巨制,飞机坦克在当时应该是让人叹为观止了。这电影打100分的话,战狼什么的15分吧。
至高牺牲都是温饱生活 都不曾享有的人做出来的。唐国强演出的指导员,望好里说是高富帅接上了地气、受了真正的人的薰陶;望坏里说,就是安插进去化解阶级矛盾的洗地侠。宣传干事那个角色在30年前,就隐隐透出了一股微博大V兼公知的味道。
这部电影我肯定看过,但是确实没有印象了,所有的印象都来自于原著小说,应该说,在80年代初期出现的原著小说思想性相当超前的,说实在,这片子放在今天,可能都要禁映,反应的问题实在是太尖锐了。
我觉得是中国最好的战争片,并且很长一段时间内不会再出现了,再见伟大的八十年代。电影中表达的情感到今天依旧能打动我,战友情、亲情、爱情,以及对国家的拳拳赤子之心,真挚而热烈。中国是我的,可也是你的。二百个亿养个狼。赵蒙生,名字起得好,赵家从沂蒙老区那样的群众中诞生,千万不要忘了啊。
借着《芳华》,看一下这部,人物塑造情感充沛。
黄昏将至,我们吃着白米饭,喝着快乐水,想不通那些身强力壮的士兵会死,我在深夜惊醒,突然想起,他们是为我而死。愿后代子孙铭记历史,惟愿青山不老,忠骨永存,惟愿国家强盛,无敌来犯,我们的英雄能够不再流血牺牲。
批林批孔,批他奶奶的。
8.7你是大山的孩子 你也是祖国的孩子 你是高干的孩子 你也是祖国的孩子 你是军长的孩子 你也是祖国的孩子 你们是来自五湖四海的孩子 你们也是祖国的孩子 祖国是我的,也是你的 生,血液流淌在一起 死 ,军魂葬在一起 你是祖国的孩子 思念写成的书信最终变成一张还不完的情感欠账单 你是祖国的孩子 享乐的吞云吐雾最后烫成了浴血重生的疤痕 你是祖国的孩子 军衔庇护的免死金牌最终换成了英烈勋章 祖国是你的家 来自五湖四海的你们各自有家 生,为了小家而守护大家 死 ,为了大家而舍弃小家
中国电影在倒退,真的。
国产五星,千禧年之后中国的电影最大的毛病,还是情感的缺失,导演当商品做,不带情感,标榜冷静克制,虽然八十年代电影滥情,但这种电影里的真情感,现在是在也看不到了
我只用一句话来表示我看这部电影的感觉:我差点没在公司里哭死。第一次看电影如此。
爷爷跟我们讲过,抗日战争时,第二天他被派第一个去炸碉堡,前一晚,把他叫到指挥所,给他做了一碗红烧肉践行。第二天,日本兵夜间转移了,才捡回一条命。朝鲜战争时,他们连打到只剩他一个人,捡回一条命,后为了让连队留种,把他调到指挥所当电话员。有次战役中,电话线被炸断了,军长要他们半小时必须连接,否则电话员挨个枪毙,可线断了再拨打也无济于事,第一个电话员就地枪毙,我爷爷第二个,后在指导员提醒下,爷爷是军官,枪毙需要组织汇报,所以没有枪毙成,捡回一条命。后来接线过程中,他的最好兄弟跟他并排走,一颗榴弹炮当爷爷面直接把兄弟炸成了碎片,瞄的不是他,捡回了一条命。爷爷打了日本人,打了解放战,打了抗美援朝,洗澡见他满身弹坑,其实战争离我们真的不远。不经历战争的人,不知何为太平,何为珍惜。爷爷已经走了19年了。
他们默默地死去了,沉默,像脚下的土地,像地里的粮食,连留一下一句遗言的机会都没有,只有靳开来留下一句话:“让大伙儿吃甘蔗。”
30年后的《芳华》竟然还比不过当年《高山下的花环》,谢晋导演牛逼!
共和国的旗帜上有我们血染的风采,共和国的土壤里有我们付出的爱。
一部表现和平时期战士的影片 将战争作为背景 突出的是人的情感 情感是人的情感 而人是社会的人 是社会矛盾的承载体 在战争背景下将凝聚强烈情感指向各种矛盾一一展现 有对走后门不正之风的批评愤慨 在对四人帮倒行逆施造成灾难后果的愤懑 有烈士留下的带血的欠账单 以强烈的情感冲击力撼动人心引人思考
唯一还能让我们感知新时期硝烟的记录,仅评这一点,就具备了应有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