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植《白马篇》:“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那是以家国情怀为先的游侠儿。
而到了晚唐,李山甫《游侠儿》:“好把雄姿浑世尘,一场闲事莫因循。荆轲只为闲言语,不与燕丹了得人。” 这些游侠儿已经精神已经离初盛唐那种豪爽通脱、自由向上的时代精神愈来愈远,更倾向在乱世变迁中的醉生梦死。
电影中的姜大卫还算是接近盛唐那一类的游侠儿,但格局上还是低了点。
喜欢最后一幕,策马,倒在草地,情人飞扑,全程升格。游侠的潇洒出来了。
张彻喜欢玩基情多于男女爱情。我还是比较喜欢男女爱情多点。
编剧又又是倪匡。武侠的倪匡,喜剧的黄炳耀,垄断了两个时代。
在武侠创作的历史上,游侠儿这样的侠客形象怕是独一无二。说他愚蠢,他却心思灵巧智斗恶人;说他聪明,他却轻信坏人终至为错误付出性命的代价。他是一个孩子气的大侠,也是一个认真执拗的孤胆英雄。这些特质复杂地集中于一个人的身上,让我对倪匡、张彻、姜大卫的组合有了新的一份惊喜,不知这三个人对游侠儿这个角色的特质谁的作用更大一些。
年轻的姜大卫,真是耀眼的让人无法直视,一直挂在他脸上的笑容,让人知道游侠儿的内心简单的只有一个理想世界。(以下剧透慎入)
接下来说一些很有趣的细节:游侠儿因为把钱给了穷人而自己没钱吃饭,不大大方方承认,反而先是拖延时间,再是卖剑换钱,然而又不舍得真的卖剑,拿了五两银子,出门还要去追没追到,接着还要说早知道弄不回来,该要他100两银子,这回亏了本了。可过了几天还是要把心爱的佩剑偷回来。(这段的翻来覆去简直太棒了,真正行走江湖的大侠绝不会这么做)
遇到有人在赌庄被骗,心生怜悯,又把身上的钱给了赌徒,马上又要回来掰下一角(与之前把所有钱给了穷人作对比,这次涨经验了)。
自己进去赌庄先以骗治骗,骗了3000两银子,经过好一番打斗终于强行拿到了银票,一转身又能把一半银票分给赌场的打手们。(到底是要跟赌场作对咋滴?)这里我觉得他的动机单纯是打坏人,至于打完了接着怎么办,他还没考虑过。
轻信恶人帮恶人去打劫(当然他自己以为是去截珠宝赈济灾民),劫到了银子还要问一句,我们辛苦厮杀了一场,也要得些好处才是。经验老道的恶人说,你若贪图这些财宝,便不叫人佩服。他便马上作罢。(像小孩子一样,有好玩具还是想要的,但别人一说这不是大英雄,那我马上不要了)
这些细节的设计,可以说在我这么多年看的武侠片或小说里从未曾有过。它们都太生动地描绘出一个首次踏足江湖却身负绝学的少年,很孩子气,所有的事情对他来说都是一场游戏,他在游戏中锄强扶弱还做了回神仙,但他身上也有一些小虚荣心、小傲娇,甚至一点点小贪念。很多看过的朋友都觉得游侠儿可爱,这便是可爱的缘由,这份可爱太真实,太人性化,但在那个遍地老谋深算的江湖世界里却有如天使下凡。
而姜尊对这个人物的演绎,我真心要说,以后的所有演过机灵男主角人设的演员们,都无人可以超越。他的机灵里还带着一点憨憨的气质,这种独特气质绝对是老天爷赏饭,相比于后来者们挤眉弄眼的演绎机灵,游侠儿有一种浑然天成的精美感,不带一点刻意。
再到后来,知道自己错信恶人之后执意去追回镖银,身体被扎穿还要在墙壁上硬把剑挤出来(其实这时候他本可以走,保命再图日后呗),但是他却用从死人身上扒下来的衣服堵住伤口坚持去追反派(扒衣服细节好评)。被反派打倒之后还要挣扎爬去拿自己的双剑(此处还给了慢镜头)。
这些有点执拗的细节,跟前面的小机灵小心思相对比,才真正展示出前面这些多个维度的性格背后的底色——内心执着的坚持。这或许是孩子气的另一种表现,不能做错事,假如做错了事,那么即便付出生命的代价也要纠正过来。他的内心不容许自己有错误,甚至于女主质问他抢劫镖银的时候也羞于吐露自己的错误,只有在终于追回镖银,临死的一刻才会笑着说一句:我.......上了人家的当了......(这一句的表演真的大爱)
最最让我喜欢的一段是,游侠儿死之前,他还是要去拿自己的剑,当拿起双剑又怦然落下,他才忽然错愕,发现自己再也拿不起剑的时候,才意识到死期将近。我不知道尊是怎么揣摩的角色,但是在我看来,20岁之前的我,是从来不觉得自己会死的,仿佛世界都在围着我转。所以我深深地发现这个细节的精彩之处,即便身受重伤,游侠儿依然认为自己不可能会死。直到拿不起剑的那一刻,他才知道自己真的要死了。少年对生死的概念从这一个动作表达的淋漓尽致。所以说姜大卫是老天爷赏饭吃一点也不为过,他对每一个角色的演绎,细节太值得推敲,很多类似的人设也能看得出细微的差别。很难想象20多岁的演员可以做到这样。
另外还想感叹一下那个时候香港电影人们凑在一起天马行空地乱整,出现的意外惊喜真是让现在这个年代的人汗颜。比如,女主让他陪自己走,他说他有事要做翻身上马便走,连再见都不说一声,如此反套路(喂,这是女主好伐,你是男主好伐?)。还有那段著名的八十岁老母,不是七十九,也不是八十一。
最后还是要花式表白姜大卫,太灵太会演了。张彻是他的伯乐,但张彻遇到他何尝不是捡到了宝。有了他,那个刀光剑影的硬汉江湖才变得生动有趣;有了他,那些或机敏聪慧或孤傲绝尘的侠客才有了眉眼和面目。
下一篇,要去谈谈<<保镖>>里的骆逸。
真的真的爱死姜大卫。
配图来一张十三太保吧
比起新上映的作品,越来越爱看老片,一是因为能经过几十年筛选出来的老片都有一定的质量,不回踩坑;另一个原因是觉得,那种很朴实的拍摄手法、很简陋的置景、甚至有点low的剧作条件下,影片可以更加纯粹的“传情”,这种传情,我更愿意用“真诚”来形容!
古早的武侠片有种说不出的江湖,看着看着也变成了“邵氏孤儿”。
很喜欢《游侠儿》,是武侠大宗师张彻在1970年导演的作品,姜大卫主演的作品。有帅哥有美女,这是江湖必备;其次,故事有意思,讲了一个初入江湖的少年,机制、正义、武功卓绝,却因为不谙世事中了歹人奸计,稀里糊涂地帮着坏人截了镖,最后为了弥补过失,单枪匹马杀回狼群,挽回了损失和尊严,也丢掉了年轻的生命。
故事很传统,可是那种武侠世界的浪漫和年轻人的意气风发,真的是当下电影里罕见。也难怪电影频道时不时就重放一下。
老片子后劲儿大,如果我们把游侠儿(主角名字)看成是每个年轻人刚进入社会是,那份纯真与理想的化身,那整部影片就是悲凉底色的现实主义作品了。我们大学刚毕业那会儿,不也是刚学完一身武艺,揣着正义和抱负潇潇洒洒就下了山,遇见不平事,凭着一股年轻气盛冲上去,交到了朋友,更多时候是招惹了什么人自己都不清楚。然后呢?在一次次事情中,被欺骗、被忽悠,败给自己的想当然,败给自己的天真,经历过一次难以承受或无数次挫磨,就那样遍体鳞伤地si在出入江湖的那几年。
年轻时候交朋友,那里管什么家世渊源、也不太在意性别年龄,谈得来就是朋友。就这么简单!游侠儿的爱情也是,凭着对一个陌生人的好感、凭着自已是个“侠客”应该帮助别人,就自然而然地对别人好。第一次见江灵(女主角名字)哭,他说:你本来很好看的,一哭就难看死了,我宁愿死也不要看你哭。然后就倒在地上装死。初见这一段的时候,真的笑死,他们还都是孩子。为了哄江灵,游侠义一共撞死装了三次,最后一次他再也没有醒过来。一定要看原片,看到最后是说不尽的悲伤和惋惜,不知道哭的是这段还没开始却已经几近完美的友情、爱情,还是一个本可以成为大侠竟无奈枉死的年轻人,亦或是我们每个人心里那个曾经灿烂灵动、现在已经死去的理想。
所有的一切,就这样消失,好像从来没有存在过。江灵年迈的时候,会不会像《泰坦尼克号》里的rose一样,回首半生,暮然记起,自己年轻的生命里还有一个率真可爱的“小侠客”《游侠儿》。
以前书本上写“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背诗的时候并不能想象出,什么样的人儿,才是游侠儿。
没想到是一部我以前不喜欢看的,总是打打杀杀遍布血腥的武侠动作电影,让我鲜明感受到了,游侠儿的风姿。
瘦巴巴的小姜,演起豪侠任性的少年,一点也不违和。路遇盗匪,灵巧少年顽皮捉弄他们,跟到客栈探听消息顺带吓唬他们,最后黑吃黑,却不伤他们性命。转眼又把这劫来的千两赤金,送给大河决堤的难民,百姓感激他扯着不让走,他还误以为不够,怀里的最后一点碎银也尽数给出。单纯的少年,随心行侠,正是“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性子。后面浑然忘了自己一文不名了,客栈里要人家拣好菜上了,吃完却发现囊中羞涩。
哈哈哈,我的好少年,第一次吃霸王餐啊,有点不好意思却也能坦然跟小二企图挂账。显然就是一个初出江湖,对行走江湖半生不熟的小侠客呢。总是坦然的游侠儿,一钱三分的饭钱就想拿自己的随身武器——一对短剑抵押,有旁人欣赏欲买,立刻涨价到十两,心里头却打着对方一出门,就抢回来的主意。哈哈哈,果然是侠以武犯禁。出门没追上,感叹一句“早知弄不回来,该卖他千两。”
然后小小游侠儿,追武器的路上,顺手救了一位可爱少女,留下了将来一再流传的段子——你可不能哭,一哭,就难看死了(皱眉瘪嘴)。还劝人家,不要出来江湖上转,江湖上坏人多。结果,我的少年啊,是你遇上了坏人,被欺骗,被甩锅。路遇两个赌徒,你也不知道人家是不是坏人,卖剑得来的十两银,付掉饭钱余下的,你又要尽数送他们。总算吃一堑长一智,给人后又折返回来,掰回了八钱银子,预备去赌徒说出千的赌馆,大闹一场。(总算避免了霸王餐之后霸王赌😂)
游侠儿在赌场里真是活灵活现的可爱闹场,诈赌赢了人家三千两,靠武力拿走了这些赢钱,但保持了不伤人性命的原则。哈哈,难怪总是随手散金呢,千金散尽可是果真还复来呢。
姜大卫演游侠儿这角色,简直般配极了,机灵可爱却又有初踏江湖的懵懂纯真,武力高强随遇而安,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精湛的骑术演绎,仿佛重现了“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当年邵氏后山的景色,很是能体现绿林好汉,骑马纵横的豪气。可怜游侠儿被胖胖脸大叔一团和气所骗,跟着去杀了他以为是独龙会这种欺压百姓的恶势力实际却是镖局的人们。游侠儿并没有动手伤人,然而最后误伤汪镖头的那一剑,却好似预示着他即将大开杀戒。
矫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正是游侠儿发现错误后,追回被劫珍宝那场战斗的写照。然后,他重伤而死,死前还要叫可爱的少女,“不要哭,不然我又要装死了”。
少年发现自己犯了大错,面对少女的切切追问,希望他否认的话语,却直言承认“是我”。他依然能调皮、明朗的笑着,因为从他发现不对的那一刻起,他就预备着去夺回珍宝,纠正自己的错误。没有丝毫的的推卸责任与退缩,永远行动派的少年,追上劫匪杀人也像在游戏,顽皮可爱,厮杀无数。只有在长剑穿身,剑下劫匪求饶“我有八十老母”时,他才有了一丝悲怆“老母总是八十,不会七十九,也不会八十一”。
当他终于把珍宝还给事主,临死犹在惦记少女的哭泣,“不要哭,哭了就难看死了”,挣扎起身,想再像他每场对敌惯做的招式那样,抛接双刀,抛起却无力接住,双手染满鲜血。我的心,和可爱的少女一样心痛。少年倒下去了,任少女怎么说“我不哭了,你不要装死了”,他也不会起来了。
片尾游侠儿死了,但又接了一段他从前装死哄少女不哭的慢放镜头,那样美好纯粹的少年少女,少年笑容真诚灿烂的起身,少女从俯身的着急到随之起身的娇嗔,怎么不应该来一个美好的接近,轻柔的亲吻??????张彻导演,我恨你哈哈哈😂
别看,看了之后你会永远记得姜大卫的那个笑容。
姜大卫死得好惨,功夫好没头脑,太年轻没心机,左一剑穿心,右一剑穿心,李丽丽这么喜欢他都不知珍惜。难怪都说张彻是基情大导演,培养的契仔们组成基情大本营;邵氏时代的姜大卫俏皮、机灵,却像性冷淡,不知道如何谈恋爱;邵氏时代的狄龙英俊、洒脱,却不知如何怜香惜玉,有兄弟就够了……
就如同影片中姜大卫每有近景镜头便会咧嘴一笑,这笑中的单纯恰对应着“游侠儿”的性格,以及影片的主题。喜欢江湖中如此单纯的人物,一如喜欢苍凉现实里那些坚持自我的、孩子一般的人儿。
勇者无畏,侠者无敌。
中午醒来电视台在播 23岁的姜大卫第一次扮电影主角 连人物也很傻很天真 总容易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 混江湖么 到底清无鱼什么的 ...“天下乌鸦一般黑 天下银子一般白” “再美的女孩子 一哭就不好看了”“说起来真丢人,我…上了人家当了” 哟喂~ = = 张彻+姜大卫+午马+倪匡 你们都好年轻~
张彻能遇见姜大卫何其幸运,所有想象都得托付,变得有形有质,绝不会有“还是差一点”的遗憾。就像大卫已经在大理石里面生好了,只等米开朗基罗把他挖出来。
白马饰金羁,连篇西北驰。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真难得看到这么年轻的郑雷,好不习惯,印象里一直是港剧里的霸气老脸好不好~天塌下来当被子盖的单纯青年小姜,气质无限贴近“游侠儿”三个字~不设找零自己掰什么的好欢乐~~
这狗血剧情
邵氏 张彻 姜大卫 李丽丽 午马 倪匡 最能表現姜大衛先生浪子本色的電影, 很榮幸在電影院看, 單眼皮酷得不行的姜大衛, 真是那時代的代言人, 6070年代全球風起雲湧的青春反叛浪潮...時也命也...下一年就出了更酷的李小龍....
姜大卫帅的这叫一个天崩地裂
内心纯粹的赌徒愿赌服输。
这部里面倪老爷子的经典台词相当多--凡人都是他家祖宗鬼孙子...= =
★★★
游侠儿看游侠儿
死得冤啊,总是太傻太天真啊!结尾再现意气风发,真是难忘。“小姑娘别哭啊,我宁愿死也不愿看你哭……”然后整个儿人就搁地上了,真会把妹啊!总是笑啊,笑得YD啊~卖萌可耻啊~小得瑟儿!(“我家有80岁老娘”“真奇怪,老娘总是80岁,不会79也不会81”o(╯□╰)o;助导:午马
卖萌有错,卖萌有罪啊——“姑娘你别哭,我宁愿死也不要看见你哭……”那灵动诙邪的笑容,圆溜溜眼咕噜转转转的小眼神太挠人啦~~如果可以,兽性大发的我想把姜大卫终身囚禁在心窝中,让他永远不要离开我。
简直是为姜大卫度身定做,好一个鲜衣怒马游侠儿,能遇到这样一个风姿绰约的游侠儿也是今生有幸,可惜最后还是张彻钟爱的悲剧结尾
整部戏中邪魅一笑多少次?无胡金铨之韵味深长,无新派武侠之奇趣诙谐,张彻之作,得一艺工血热罢。
7.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