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就是这样,没有人伟大到克制住自己的欲望。连检测一个人是否成长的标准都只是学会延迟满足自己的欲望,而不是尽可能地去消灭它,这很难,难到几乎做不到。这是人性最大的悲哀。但同样,这部戏也给我们展现了人性最美好的一种能量——爱! 一个不懂爱的人,就像不会呼吸的鱼,一旦出了水族箱,在干燥的社会上,他不爱人,也不自爱,必将焦渴而死! 这,是我从这部戏中得到的感受。
我不太同意“影剧联动”的说法。《好戏一出》作为网剧来说,节奏不对,主线剧情和影版基本一致,与其说是轻喜剧不如说是加入了5个幕间休息的电影。
我认为《好戏一出》才是黄渤花费八年时间打造出来的作品,而《一出好戏》是其作为商业电影向市场做出的妥协,也就是导演剪辑版和院线版的区别。
《好戏一出》去除片头片尾全场4小时余,电影史上确实有不少又长又成功的电影,比如200分钟的《教父2》,还有一些剧场放映的动辄三四小时的超长电影。但商业电影的每一个环节的决策都会影响到最终的票房,不仅考虑导演自身的艺术追求,还要考虑投资方、市场的意见。就算加上了「幕间休息intermission」给观众放松膀胱,其体量之大显然还是不适合投放到院线。
因此《一出好戏》不得不忍痛割爱删减掉一些对主线剧情影响不大的笑点(如孙红雷出境的还钱那一段)以及一些删去后对人物塑造、剧情推动影响没那么大的片段,从而实现向商业妥协。
《好戏一出》更加完整,把被删减的片段放回去以后,人物形象的塑造更为饱满,埋下了更多的伏笔,让故事的逻辑更加自洽。
比如同样是小王训猴的情节,在《一出好戏》中,小王变成王的过程很快,给观众感觉他脾气变暴躁“变飘了”完全是他自己的原因。而在《好戏一出》中我们看到了主管等人多次献媚、张总等人早期就脱离团队不干活、马进的多次挑衅等等情节,对于小王角色的塑造和膨胀的人性就更加饱满。
再比如张总上船的那一段。在删减版中我们只看到他迟到,再加上老潘的马屁让我们以为他也是个高高在上的人,在马进献饮料时抢夺给身边的齐姐破坏马进好事,落难后瞎指挥,似乎是塑造了负面形象。 完整版中加入了张总坐到齐姐旁边的情节,传达出他对待员工比较随和,和老潘形成鲜明的对比。抢水的霸道也就变成了缓解马进献饮料被拒尴尬的高情商,指挥修车体现他确实是想站出来担起作为公司领导的责任。
在逻辑方面,完整版中导游小王介绍「冲浪鸭」是由二战登陆艇改造,让后文「冲浪鸭」被鲸鱼尾巴拍了还没破的结实创造了合理性,也船和车原理不同就像为擅长维修的小艺把「冲浪鸭」修坏埋下伏笔。
情节推动方面,影版删除了求生初期张总和小王/王的冲突、马进的挑衅情节,让观众以为王只是因为马进脱离部队不干活就大发其怒把他绑了起来,怒气值上升得略显突兀;还有马进刚决裂就突然就有准备了个小船、张总刚带人分裂就找到大船,有种开挂的感觉,而从完整版我们看到他们很早就暗搓搓做好了准备才决裂的。
《一出好戏》是一部耐嚼的电影,品味导演想表达的意思不妨对《好戏一出》二刷、三刷,能找到更多的信息点和导演埋下的小心思。
我给一星是因为我一般看电影不是满分就是一分。毕竟我不是专业影评人参考各种数据条件什么的!我只是觉得好看或者不好看!剧中演员演技都很好,可是剧情太强行戏剧化,比如马进说全都是假的假的,太浮夸了吧!好好的一个人强行装成神经病一样来制造加深误会。正常的几句话就能解决的事非要变复杂。还有就是整部剧基本上相对符合现实!张总也是靠找到断船致富,可你靠天上下鱼。。比彩票还不靠谱
小王有能力让大家能活下来,可惜只能苟活,所以不算顶级的领导者
张总能让大家相对更体面的活,可惜上下级观念过重,把大家都认为是给他打工的,私心太重,好的一定先自己享受了,自己不干活,让别人干,所以也只能是中小企业主
马进有利他之心,并且与大家有平等心,注重大家的幸福,所以他更进了一步,那么他就是最好的领导者了吗?其实未必,因为他最看重的是带给大家美好的感受,可惜现实中,感受这个东西是最抓不住的,瞬息万变的
其实更好的领导者,今天这个时代已经有人给出了答案:“我的本质是教师,我领导的技巧来自于做老师的经验,作为一个老师,你希望你的学生能超过你,能成为社会栋梁,能成为各行各业的精英,而不是破产或坐牢,当你对他人有期待,别人会感受得到”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有静,居众之所恶,故几于道矣。居善地,心善渊,予善信,政善治,事善能,踵善时。夫唯不静,故无尤。
太惊叹了!黄渤把全部四个小时的未删减版电影用六集网剧的形式呈现出来,真是“一出好戏”呀!看完仍旧意犹未尽,矛盾迭起,跌宕起伏,用极为荒诞的手法将人性、生存、社会演替表现的淋漓精致,让你时而喜,时而悲,时而揪心,时而落泪,黄渤这个导演处女作,应该能把他这些年情怀和思想讲个差不多,了结一个心愿了。
背景发生在疑似的一次陨石坠海世界末日之后,公司团建出游的一行人被冲到一个海岛上。这部片子非常的夸张,以至于很多点细想便会发现漏洞,但这并不是影片想要表达的重点,荒诞胜于现实。现实主义用几个矛盾来突出:
1.原本的世界是否还存在。从片头的各国各大媒体预测,到史教授一前一后煞有介事的分析,被困在岛上的人们永远不知道真相,但需要证据和理由来说服他们,这就是:一块一千多米海拔的地标、黄渤在海上找到的北极熊尸体,到后面从天而落的鱼雨,漂上岸的巨大鲸鱼。这些奇异的现象都让人们越来越想象世界已经灭亡,加上身边人的说服,人群已经完全坚定自己就是人类最后的希望了。以至于最后黄渤、小兴、王发现大船时,以疯乱真,以及小兴笑而突变深沉的表情,才得以成立。对于世界存在与否的争议是本片的主线,相当于人的信仰。若相信世界还存在,那握着彩票券的黄渤便可以用命来赌,拿到转让申明的小兴也可以赌上其他所有人的命;而不相信世界存在时,人们开始放弃在原世界里的阶层和身份,准备在新的岛上用平等的身份长久的生活,万人之上的公司老总也会被人暴打,看门的保安也开始飞扬跋扈,每个人都只是自己,没有社会背景。真真假假,都是世界。舒淇想在这个没法追求真假的世界里最终找到一点点真,也就是爱情。“真假有那么重要吗”,王回来说看到了船,黄渤和小兴为了保持现状谎称其疯了,这时镜头倒了过来,这一幕非常精彩,原本倒过来的船此时正了,这个世界已经颠倒了是非。
2.资源的争夺。无论是原始社会,还是部落之间、国家之争,拥有资源的人便拥有领导权。岛上只有水、食物、住所以及人类社会生产的机械。王作为野外生活经验丰富的人,首先成为水和食物的占有者和挖掘者,带领人群找到野果、野草,教会他们抓鱼,顺理成章的成为绝对的领导者,但王代表着军事化的集权制,所有人必须绝对的服从他,说一不二,却也蛮横不讲理,也是野蛮原始社会的缩影。于是出现第二个领导者,发现了大游艇,即拥有更为优越的住所、工具以及食物的张总,温文儒雅,似乎是人类文明社会的重现,有酒喝,有雪茄抽,有碗有床,和原本的生活更加接近了,但他制定了一个规则,让这个似乎”人类社会“的游艇,重新变成了“动物世界”,他也代表着资本阶级,拥有智商和制定规则的权利,这片由他决定的市场,并不能持续太久,毕竟资源有限,还要看天吃饭。最后侥幸获得“局部地区降鱼”的黄渤,在毒荼之后获得最高资源权,三国鼎立的局势由此打破,鹬蚌开战,渔夫得利。但是此时黄渤还占有一项更加重要的资源,那便是机械,准确来说是小兴的技能带来的工业革命。食物能生存,游艇能苟活一段时间,而工业革命,这太像人类发展史了,给人希望呀!
3.希望与尊严。人之所以为人,不是吃饱不饿死,而是有尊严的活着。这部片子里的每个人似乎都经历了,抛弃尊严-重拾尊严-重获希望的过程。要说阶级位置最高的便是张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到了岛上,人人都要靠双手吃饭,再摆官腔只会被揍。黄渤也是个有脾气的人,说走就走,不服气张总用商业计谋骗了他,不愿为他卖命,一身清高拂袖而去,但没食物能怎么办,只有俯首称臣,却依旧被人痛扁,自己编造的谎言把自己框了进去,被当作疯子时,尊严又在哪儿。张艺兴饿到极点也去偷鱼,被暴打一顿回来。为了吃饱肚子这件事情,尊严真的没什么,王和张的阵营开战,每个人以前不都是毕恭毕敬,甚至手换着手称朋道友的么,为了食物,也只有撕破脸皮,这一幕非常精彩,哭闹声、嘶喊声,大家不敢相信这是事实,只有疯了一般去发泄。到黄渤背靠大灯出现时,仿若神仙,神说,应有光。绝望到极致的人们,看着希望冉冉升起。
当马进点燃了颠倒船后,也顺利带大家到了山背,大船如预期开过来了。
然后大船上,下来的人,告诉他们:世界真的毁灭了,就只剩这条大船了,想上船必须服从“大船上的另一个马进”。
================================
字数补丁
字数补丁
字数补丁
字数补丁
算是对电影的内容补充(应该叫电影的未删减版才对),出彩的地方还是在于故事,称得上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寓言,体力、智力、欲望、情感对群体关系的影响。缺点是没有用适合这个故事的方式去拍摄,用段子喜剧情节处理人物层次转变这么丰富的剧情,让人入戏困难;人物众多,群戏很乱,配角表演也是喜剧式浮夸,不符合故事气质。作为人类寓言,缺少演进的过程,即没有能把你领进那种生态系统转变的情境,戏浪费在了搞笑的情节上,然而并不好笑。当喜剧看会很失望,当正剧看还可以。
电影已经用力过猛了,再来一个加长版的电影当是电视剧,呕吐
不是说制作上有什么短板 而是整个故事充满了亢躁 主角跟所有人的互动(包括所有角色间的互动)都在是冲突较量输赢的维度里 包括舒淇那个角色代表的“爱情” 也一样是件功利与共的僵硬奖赏 这种纯雄性的竞争思维下的种种演进看得人脑袋闷疼 没有什么舒缓和享受其中的时刻 而本来 末日求生可是我最喜欢的主题之一了 摊手
删掉的孙红雷 终于被放了出来
时长约是电影版的两倍,无聊程度也是。
变化不大,更喜欢这版的叙事顺序(其实电影版出的时候就和室友讨论如果开场就让一群人直接在岛上醒来会不会更有趣),群戏没有任何改动所以还是不行,多出的时长让张艺兴角色更丰满,王宝强建立第一个政权的过程更加详细,黄渤和舒淇的爱情线理的更加细腻,故事也更有趣了。《幸福的时光》真的好好听!还莫名贴合了我那段时间的心境。
berger还不如一开始就拍迷你剧呢,这个在国产电视剧里,所有方面都是顶级水平了。
这是拿电影版重新剪辑完成的作品,还挺有心意的
基本是按照书中的内容来的,除了小王的结局。电影的剪辑更有艺术感,配乐也更胜一筹;电视剧版又是新的剪辑感受,弥补了电影中一些转折的突兀,更好理解后面“真的假的”的含义,真的是“好戏一出”,很喜欢。
比电影版自然一些,但优点还是那些优点,缺点也还是那些缺点。片尾曲是完整版的《当每颗星星》,这个好
电影完整版 黄渤真的是看重这个片子啊
比电影版一出好戏完整多了,很多一出好戏中莫名其妙的情节在这都看得很自然,希望有更多人能看到这部电视剧,尤其是希望那些看过电影版觉得差强人意的人能够看到这部电视剧,在更加流畅自然的剧情下,这些人因该会对黄渤导演的处女作有更高的评价!
补充了好多电影的细节,节奏上不那么赶了,让这个有趣的故事,有趣的演员能有更多的发挥。当然了好的东西明显了,坏的东西也更明显了,关于人性。当然人性还是广电总局说的算。
从“宁浩扔出烟把儿”这一系列镜头就能看出,这会是好戏一出
其实挺喜欢网剧版结局所有人走了以后,黄渤舒淇两人只剩你我地生活的场景,这一幕才是真正把爱情的部分画了一个圆满的句号。六集时间加入了一些搞笑片段(主要集中在前半季,包括极限挑战既视感的“你觉得我比你笨吗”的孙红雷,我差点以为会有五个人冲出来“你是三傻!”,几个女性角色和王迅的喜剧戏较多)和部分人物的心理戏,信息量其实主要在心里戏上,喜剧部分剪的挺好,好几个喜剧桥段连鸡肋都算不上……那么,正义联盟要不要也出个扎导版美剧?
为什么要出剧集版啊???
把电视纪录片剪辑成院线纪录片的很多,例如《我在故宫修文物》、《生门》、《最后的棒棒》、《喜马拉雅天梯》等等……把电影剪辑成网剧的还是第一次见,学到了。
黄渤太鸡贼了,这也能做成网剧,哈哈哈哈
有点拉,2个人的反转太假了,不过他弟弟人格塑造倒是不错。最后想2个人走,或者一个人走,不是很正常么,但没流血,小王活着就不正常……强行喜剧结尾?!
时长约是电影版的两倍,确实有几个挺有意义的镜头。但是说明确实电影版剪辑地不错了。省了俩小时。看过电影版的,还愿意花4小时看一个同样的故事,不如把加的镜头作为花絮一点点单独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