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普通观众关于电影的一些联想和感受。
分两段看完的,每次两小时。
没想到能用印象派的拉威尔作配乐而且如此贴合。摇摇晃晃帝国的歌也用得相当的妙,和电影的气质融在一起,后面直接用作教会的教歌了hhhhhh。此刻正听着他们的歌来写这篇文。
女主的名字叫做小野洋子,电影里不断嘶喊她的名字让人不禁想到现实里的小野洋子那首和列侬一起呼喊对方名字的实验音乐作品。
薰那场追车戏,还有她的台词“很难受啊,我喜欢你”“我爱你我爱你……”,近乎要同归于尽般的追求,或者说是猎爱真的很适合用户川纯或者大森靖子的歌作配乐,要是真的是她们的歌的话,估计又能增色不少,不过话说另一部无爱之森好像就有用到纯的歌,找时间看看。
洋子墙上的PATTI SMITH,PJ等等,还有科本的写真。
看不见的子弹,十字架,圣母像。以及捆绑着看海,这个情节相当日式了。
没想到开头的不良少年会是那么好的人。
"这个帽子50%折扣哦,让你的悲伤也打五折吧,分一半给我。”
话说安藤樱也演的确实也不错,让我真的很抓狂却又有些心疼。病娇的完美展示。把你周围爱的人一个个带走,让你无人可依,再凑近你耳边说我爱你。
一个疑惑:话说要是真的知道自己喜欢上的人,其实是异装者,那么这份爱还会持续吗?所谓的性取向和生殖器官有关吗?还是说仅通过性别化的外表,又或是真的可以只是灵魂相恋
无论剧情表面多么猎奇,但内核却是如此纯洁到令人近乎害怕的爱。
让我们爱吧,去追求信仰与希望,在这条无尽的路上反复地互相拯救。
全篇剧透!全篇剧透!全篇剧透! 电影主题曲两首链接~~~ 空洞です-ゆらゆら帝国 つぎの夜へ-ゆらゆら帝国
据说导演兼编剧,园子温有过加入邪教(在基督教上变形而来的)的经历,正是以此写了爱的曝光的剧本。 在新浪一篇文章《鬼才园子温:人生和电影一样充满戏剧性》中看到,也不知是真是假,但是园子温肯定是有过基督教(基督教不是邪教)的经历的,才能进行如此的探讨。 那是园子温的一段穷困潦倒的日子,没有饭吃,在街上被邪教搭讪,问他“是否相信这个世界上有神存在”,他回答:“我相信的话,就有饭吃吗?”对方点头,于是他就这么加入了邪教。后来园导自己逃出来了,再后来写出了以基督教与邪教为题材的《爱的曝光》剧本。
那么我们在基督教这个宗教信仰体系下,了解它的一些概念:
基督教中说“人生而有罪”。 人有两种罪--原罪与本罪,原罪生而携带,本罪是人生过程中的罪行。只有相信承担世人罪孽的耶稣基督,才能从罪中被拯救出来。
“原罪”一词来自传说:亚当夏娃偷吃禁果: 人类的始祖亚当和夏娃,因受了蛇的诱惑,违背上帝命令,吃了禁果。他们二人的眼睛就明亮了,能够分辨善恶,感到羞耻并用叶子遮住私处。上帝将两人赶出了伊甸园。 此罪遗传给后世子孙,成为人类一切罪恶、灾难、痛苦和死亡的根源。
在我的理解,那么人的恶的欲望即原罪了。原罪分支下的七罪宗:傲慢、妒忌、暴怒、懶惰、貪婪、貪食、色欲。 为何叫原罪,是因为它是发展成为一切本罪的萌芽,诸如打架、杀人、虐待……伤害别人的罪。 而基督教认为,原罪中最重大的罪恶是:色欲。 优“我从来没勃起过直到……我遇到她,我才发现那里有多美,从出生到现在,第一次,我勃起了,我觉得我有罪了。” 但洋子对男人把她压在身下是厌恶和有阴影的,优爱洋子,他不想洋子受到伤害。
圣经全书第46本书《哥林多人前书》(Corinthians)第13章,爱的颂歌: 我若能说万人的方言,并天使的话语,却没有爱,我就成了鸣的锣、响的钹一般。 我若有先知讲道之能,也明白各样的奥秘、各样的知识,而且有全备得信,叫我能够移山,却没有爱,我就算不得什么。 …… 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爱是永不止息。 …… 先知讲道之能,终必归于无有;说方言之能,终必停止;知识也终必归于无有。 我作孩子的时候,话语像孩子,心思像孩子,意念像孩子;既成了人,就把孩子的事丢弃了。 …… 如今常存的有信,有望,有爱;这三样,其中最大的是爱。
人生而背负原罪,能够赎罪的,正是爱吧。给予你爱的救赎的,或许是你的伴侣,或许是主耶稣,或许是你自己。 其实园子温的电影《爱的曝光》,和远藤周作的书《沉默》,都有讲基督教神甫的信仰丢失和救赎,但两个真的是很两极的,一个很外向,一个很内向,《爱的曝光》是熏救赎了哲,而《沉默》“自己应当是自己的神和救赎”。
当你身边有人信仰基督教,你会常常听见他们这样说话: “愿神除去我的疲乏,为我祷告”,“求主除去我们等待的煎熬!加添力量!!”,“这一生最美的祝福,就是能信靠主耶稣。”
我认为基督教是很唯心主义的,很不理性的。 为何要求助神,一个虚构的人? 所以神给予的力量都不是实物,而是心灵上、精神上的。基督教是心灵上的救赎。而很多时候,思想是指导行为,心理是给行为力量的。
信仰的力量之大,使得他们不惜花上数以十年或者百年计的时间去建筑。建筑了120年的圣·彼得大教堂,整整一个16世纪,罗马人一代接着一代地在工地上为此庞然大物而作种种不同的努力。 一本西方建筑史是一本神庙和教堂的建筑史,崇神、宗教是促使西方发展石建筑的原因。
《沉默》中有段话:“基督单脚踏在墓上,右手拿着十字架,正面朝向我们,他的表情就像在提比哩亚海边三次向信徒们说“喂养我的小羊”的时候一样坚定有力。我从那张脸感受到爱。就像男性被情人的脸吸引住一般,我一直被基督的脸吸引着。” 主耶稣其实是情人,是陪伴。开心时感谢神,犯罪时候求神宽恕,痛苦时候求神给予力量。
当神甫哲,在一个实体的女人熏,身上得到救赎,他的神就不再是情人了,再最后他就不再依托神了。 而优,也是在洋子身上,得到救赎。 所以,受伤的人、孤独的人,信基督教……若无法在一个实体的人身上,那么转而在神身上,在信徒们组成的教会上,相互宽恕和解。何尝不是走出伤痛和孤独的方式呢。这不正是宗教为人们所需要的原因之一么。
优的生母说:“要介绍你的圣母玛利亚给我哦” 人常说信仰主耶稣,即信仰爱。 人究其一生在寻找伴侣,这个伴侣若你幸运,能够在现世中找到另一个拥有跳动的心脏和灵魂的人,若你太过孤独,那么可以皈依主耶稣。 故我觉得宗教不过是繁繁杂杂世界中的一种人生价值观而已。
神甫失去了妻子,所以将脆弱依托在主耶稣身上,当女子熏闯入了他的生活,他脆弱的依托有了实体,从主耶稣转移到了熏身上。 而当熏离去的时候,神甫再不能把心转移到主耶稣身上了,他的心被熏带走了。 他人的爱,代替了自我救赎啊~~
繁繁杂杂世界中,各种各样的人生价值观,有善有恶。 当然有人打着宗教名义,却放纵恶、谋私利。 就像书店里某些成功学的书,所谓的价值观,不也是使少数人成功,使多数人人财两空么。
电影《聚焦》揭露的教堂的黑暗面,“波士顿教会默许神父性侵孩童持续很多年”是那些神父恶,他们以神父神圣的身份,以此获取孩童的信任和亲爱,却负以伤害。 而这伤害,用受害者的一句话来说: “那不只是肉体虐待,也是精神虐待,神父这样对你,他夺走了你的信仰,所以你借酒消愁、注射毒品、当都无用时便跳桥自杀”
欲望不必要压制,但他伤害到了他人啊!!膨胀原罪,冲破了本罪的底线。 古池的零教会,是禁锢人的行为,是控制人的精神的。这是她存在的恶,所以说零教会是邪教。 除了优以外,哲、熏、洋子,都被小池带进零教会中。邪教零教会暴力禁欲,集中洗脑,控制人身自由。
电影,是造梦机器。它将想法/臆想,视听化,故电影来源于生活,而又会比现实生活更夸张。 优去寻找罪恶,踢飞足球、踩死蚂蚁、扭断橡皮……戏谑的音乐和荒唐的行为。 像满屏飞的胖次,和哲和熏滑稽的撞车…… 那个洛伊德大师偷拍底裤团体太搞笑……还有“我们的悲哀”---“我很悲伤,但我不知道为什么悲伤,也就是说悲伤的理由是什么?我总在思考这个问题,所以要去寻找悲伤的原因,明白吗?” 真鬼才……
父亲抛下他,让他感觉到爱的缺失。为了重新获得作为父亲和神甫的爱,为了能见到父亲,为了忏悔,而去犯罪,在这之中寻找,什么是罪? 父亲离开优后,优开始更疯狂地犯罪,去打架去偷拍底裤,为了让神甫爸爸承认自己。
动摇父亲的罪,正是七罪之首---色欲。 于是优为了更多得到作为神甫和父亲的关注,而去犯罪,进入了内裤偷拍小组。
优开始当老师,有被朋友需要的需求:
优被揭露,陷入自我认知迷茫中,优是迷茫的,既是偷偷爱着洋子的男人,又是洋子的爱人佐素黎,还是洋子的哥哥。 洋子明白了优将她从邪教中救出,一直以来爱着她,为了不伤害她而压抑着原罪不冲破本罪的底线。于是洋子展开对优的救赎。
古池:多重身份,古池认为禁欲才是消灭一切罪恶的根本。于是禁欲成了其领导下的零教会的首要教义。暴力禁欲。 色欲、或者说性,这种原罪,小池选择用刀和血扼杀它。小池放肆了另一个原罪:暴怒。 小池是爱优的,从第一眼看到他,嗅到他身上原罪和赎罪的味道,和自己身上一样的味道。 她用扭曲的宗教来控制别人,利用人都有的羞愧心。于是优的整个家庭进入了零教会,都是古池的一手安排。 零教会是认罪的,但它也是消灭爱的,是暴力的。
洋子:我经常摔跤和看见子弹在空中飞……隐喻遇到的挫折,和生活中的危机感。 洋子的父亲,和小池的父亲一样,也是个人渣啊……
变态也有变态的人生。 什么是奇迹,爱的曝光,爱的相遇,就是奇迹。 其实这真的是很长很长的故事,每个人经历的痛苦。每个人所犯下的罪,每个人所持有的爱,每个人的救赎。
古池,当优按下爆炸按钮时候,当他看见优不顾一切地对洋子说,我爱你,从第一眼见起就爱你时候, 古池将优的玛利亚像砸碎在墙壁。 洋子却也掐住优的脖子,恨的眼神望着他。 优、古池、洋子,都掐“死”了爱他们的人,优疯了进了精神病院,古池用武士刀切腹自尽。
丢失信仰,不论是伴侣,还是主耶稣,丧失陪伴和爱,精神无所皈依,进而丧失对自我精神的控制,是很可怕的,自我认知的缺失,是很可怕的。优住进精神病院正是这个意思。 优在病床上,在深夜里,恐惧的空洞的一声嘶喊……
十字架是爱,耶稣背负着十字架,我认为这正是意味着用爱来和原罪平衡,使原罪不会膨胀至伤害人。 古池抛弃十字架,抛弃爱,选择暴力禁欲,但没有了爱,管理也变得暴力起来,也最终倒下了。 欲望探索之时,背负爱,控制着原罪不冲破本罪的底线。
特殊朋友最喜欢的电影 感觉像是他不能操到我所以派这部电影来操我 四个小时整个脑子被fucked up 但据说是一生只拍一部的电影 所以原谅他了
第一次看电影看到后面放弃大脑思考 实在是信息太多但意象太杂暗喻太深 但明明信息给的很直接 所以让人觉得送分题都答不出来 很抓狂 强制高潮的感觉 强制被厌男 荡妇羞辱 爱情线本来应该是美好的救赎的 但男主这种癫狂的爱让我怀疑他爱的几分纯粹几分只是寄托信仰 而女主就是个好命的憨批 受6780年代美国摇滚精神影响颇深 或者说就是这种垮掉精神的化形 自以为受了伤就能俯视众生但其实是个逃避的懦夫 男女主的爱让我找不到实感 或者也可以说是不愿意相信这种纯粹爱情的存在所以故意躲避吧 毕竟我理解的爱是面向众生一视同仁的大爱 爱情这种东西存在于biology 青春期姑娘的臆想和贩卖纯爱target这类姑娘的影视书籍里而已 而归根结底 大家只是爱自己或者这个爱着别人的自己
神父是个很有趣很有魅力的男人 强制让男主赎罪是他魅力的顶峰 有人说逼男主认无中生有的罪是为了荒诞 个人认为其实是原罪的引子 虽然原罪这个概念一出来就让电影少了很多荒诞未知和扭曲的冲击力 但原罪本身是个挺有意思的概念 神父想让儿子认的是原罪 而儿子却无意间身体力行去否认原罪 但没有人逃得过的 所以我不喜欢男主 因为我觉得男主形象太理想化 是导演内心的真理化身 而现实中绝不存在
有关爱情主线唯一有趣的片段是他们在海边那一段 男主强制扣留女主 女主不为所动 嘲讽他不懂的圣经 字字都与男主的爱完全契合 这一段对宗教的嘲讽可谓登峰造极 一堆动听的字而已
喜欢女二 最能与她relate 很爱这个世界 但找不到容身之地 所以偏执的认为只是大家都没受够伤 被逼得揭露真实嘴脸而已 所有成就只是揭露男主同类面貌的顺带 所以选择死在任务达成的那一瞬间 像常人一样活着早就是个负担 不择手段地证明自己的信仰 是多余生命的唯一意义 她一直在要渴求什么 其实是渴望被所爱世界的接纳 而男主的同化会是世界并不无药可救的最好证明 至于对男主的爱 更像是对世界的最后渴求但真正所渴求却求而不得之物是什么呢 复仇之余 填充灵魂能让自己真正活着而不是作为妓女婊子商品被贩卖玩弄的东西到底是什么 这部电影给的答案是爱 但是意外的毫无说服力呢
自残街霸的洋子已经够丧了还被被邪教玩坏 丧的巅峰哈哈 爸爸和优君都是神父 都被女人玩死 松冈茉优还没拍小森林的时候好可爱 很cult很园子温/然而是因为ゆらゆら帝国终入的四小时巨制/真实和虚幻消解的边缘题材 /元素杂糅乱炖但容易上瘾/ 邪教立入禁止/但四小时可还行/别望而却步/ 最喜欢的「空洞です」 在剧情设定里被作为邪教教歌/看主角们人手捏着一页歌词洗脑循环/ 相当满意☻
精彩得完全感受不到原來片長 4 小時...談宗教談家庭談變態談愛...好喜歡片中提到的, 生活中就是有無數看不見的子彈在到處橫飛...
三星半。观影感受:惊叹、不适、我擦、哇哦、咦~、感动、可怜、对诶、没错、哎呀、恶心、蛮甜。简而言之,这是一部能把人看得精分的电影。
4.5 园子温真的是个变态,我看他和朴赞郁我都要少吃点做个心理准备才行。整个片子呈现出吊诡的气质和惊异的敏感,这种东西是非常人而又不止步于动物的。混乱的有序,狂躁的编排,厌世又不去死,活着又背负罪恶,人生就是在永恒的矛盾之间摇摆动荡。命运的悖论,像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人人头顶。
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作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爱是永不止息。 【迄今为止园子温最高分片,荒诞中见温情,绝望中爱意丛生,4个小时看得痴醉。
园子温的野心很多喏。
这个编剧很变态,真想看看他心里都装了什么东西。作品永远充斥着宗教、病态、荒诞、畸形亲情、极致与毁灭的爱。四个小时的电影,剧情难能可贵的饱满紧促,但前两个多小时的内容还是稍显拖沓。真心爱这样疯狂的电影,这才是好电影。
爱是原罪,爱是勃起,爱是救赎。
牛逼闪闪,灵气逼人!cult的表子、纯爱的里子,园子温你丫个死变态!
配乐很精彩,一个简单的爱情故事被放在了一个背景下,成了个寓言。所以也可以当两个故事看,这样,4个小时也就不会嫌长了。
High点不断捻儿四个小时,把想耍的玩儿了个痛快。元素杂糅,类型撞击,神来之笔,丰富表达。还是承载的东西太多了,有些失控和叙事上的松懈似乎很难避免。水手服萝莉洋子一出场就帅翻了!渡部蜀黍总是被推倒也总是点到推倒为止好不甘心!安藤樱讨厌得入木三分!
看到后来,其实我都想切腹了,没明白这几个孩子到底瞎折腾什么,但诚如书所言,这是一部“又纯情又变态又狗血的cult文艺青春电影!”海滩,当洋子把优紧紧压在身下,对其狂喊《圣经》(足足有五分钟吧),洒家只觉内心无比凌乱……《莉莉周》之后,最日本的青春片。
大爱啊,爱情、暴力、偷拍、Les、邪教、信仰、Cult,等等等等,如此多的元素被柔和成一个纯爱故事,可以说,变态中带着纯爱,感动中又带着变态。
纯爱与变态的赞歌,疯都要疯成心上人最爱的样子。前150分钟爽炸,爱是邪教青春是邪教园子温也是邪教!可好不容易有机会上大银幕看一次,标放也做得太不上心了吧,不仅画幅有裁切,连字幕都极差。提前一秒蹦出来剧透,翻译离谱到连不懂日语的我都能听出错来,不切分不断句,已经到影响理解的程度了…
前半段的畸形家庭和伪善宗教倒是蛮好,而后半段已然失控。要说cult《神秘马戏团》就已经很高,而纯爱部分简直就是狗血,我不明白为什么把cult和纯爱放一起就是神作了,况且还那么冗长
园子温是有多变态才能把纯爱故事拍成这样啊!四个小时混杂纯爱青春信仰喜剧性感暴力黑色,故事方面天马行空最后又收束地不错,配乐非常好,尤其前半部。还有不得不说,满岛光装狠卖萌都是要人命啊!
可算是年度神作吧。看之前没有心理准备,一不小心四个小时就过去了。。又纯情又变态又狗血的cult文艺青春电影。男主角第一次见到,年纪应该很小,但演技很牛逼,渡部叔在片中屡次被推倒,大杀必死,只可惜他老人家没裸。
园子温的最佳力作,四小时丝毫不觉得长。多类型混搭,多风格拼贴,融变态Cult、纯情恋曲与荒诞喜剧于一身。拍得很卡通化,但内核却足够严肃真诚。对原生家庭、校园文化与社会问题作了夸张式的呈现。看似嘲讽解构宗教,实则是对基督精神的高扬(抗击虚伪,直面本心,信、望、爱)。或者说,圣洁与神性,完全可以在俗世生活与带有“罪恶”却真诚前行的人身上找到,一如圣母玛利亚与耶稣在片中成为男女主理想另一半。满岛光、安藤樱和渡部笃郎的外形气质与精湛表演和所属角色无缝契合,着实厉害。在整个城市中四处飞行的看不见的子弹,在沙漠中背负起白色的十字架。PS:其实,男主角如果是牧师而不是神父的话故事就没得拍了罢,毕竟牧师本来就可以结婚(马丁·路德开创的传统)——顺便吐槽下有的字幕翻译也傻傻分不清牧师和神父hhh (9.0/10)
园子温真就是一个变态,偷拍,日式的cult血浆,女同舌吻,邪教,把男女演员都折磨疯掉最后在以纯爱结尾,足足用了3个多小时的时间。真是生命不能承受之罪,从开始的偏激信仰到为了基督教中的认罪而去犯罪,到爱的性倒错产生的位置。缺点还是日本电影人思维的不考究,爱与罪的诠释不如阿莫多瓦
4个小時不快進的話實在有些艱難
在纯爱满天飞的时候,能独辟蹊径,实属不易。影片也在很多时候,做到了剥离出爱最原始的状态。只可惜收尾不佳,台词生硬,实在还是没有撑足场,达到影片该有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