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年初一,一天的时间,春节档几部新片,哪部是冠军,哪部掉队,就已经很清晰了,《西游伏妖篇》首日近4亿,几乎预定的春节档冠军。
喜欢一部电影可以分很多种,举几个例子:
有的是由于这部电影就是在大众审美之下的经典之作,IMDB评分排名前几位的都是属于此类,很多观众都会喜欢;
有的是喜欢片子的演员,所谓爱屋及乌,也无可厚非,粉丝经济嘛;有的是喜欢故事,这个故事对自己胃口,当然待见;
有的是喜欢电影的风格,比如法国电影的浪漫,日本电影的小清新,美式科幻的视觉张力,都会成为观众心仪的对象。
后三种“喜欢”,真的是因人而异的,因为有的电影,或许有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但只要片子有一项指标命中你的G点,你就很可能会喜欢它。反之,则会不喜欢甚至讨厌。在这个泛娱乐化的时代,电影成为娱乐休闲的商品,看电影就变成了一件很私人的事情,毕竟观众不是某某学院派的影评家, 不会把蒙太奇艺术当做自己看电影的审美标准,对自己口味,感觉值回票价即可,如果觉得这片自己不喜欢,也就不会再去关注,或者上网发布一下怨气,骂两句也不是没有道理。
《西游伏妖篇》我喜欢,完全是因为电影对我胃口,往小了说,是对“服化道”很爱,往大了说,喜欢电影的风格。
并不是对“西游”这个题材,也不是针对徐克与周星驰,或许跟片中炫目的特效我也不在乎,所谓营销手段与个人情感无关,只是喜欢这个充满妖气、暗黑邪魅的世界。哪怕不是西游、不是星爷和老怪,这样的风格我也会喜欢。作为一个脱离了高级趣味的人,偏爱重口味、灵异、魑魅魍魉的邪典爱好者,电影所营造的怪力乱神世界以及美学成效,很是受用。
既然喜欢,大过年的也没事干,就要多说两句,究竟喜欢在哪里。
从电影题材上分析,可以说前作《西游降魔篇》是情怀+颠覆,但《伏妖篇》颠覆的更彻底一些。因为在周星驰一手构架起来的西游世界中,加入了徐克的天马行空。作为对二人都非常熟悉的俺,很明显能分析出电影中哪部分是周星驰的东西,哪部分是徐克的玩意儿。
周星驰在《西游》系列中的设定,虽然故事几乎都是另起炉灶,但在风格和世界观上,有点呈现原著中那“不夹杂主观情绪”同时“个性化”的神怪世界观。
星爷的西游“个性化”,体现在两点:
★其一为人与妖一视同仁。
鲁迅曾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把《西游记》列为神魔小说。神魔之争,是正邪、真妄、是非、善恶、顺逆之争。不可否认86版《西游记》的伟大之处,就是将原著变成了一套老少咸宜、妙趣横生的魔幻剧。其实原著关于重口味场面大多也是一笔带过,比如《三打白骨精》之后孙悟空回到花果山将欺负小弟们的猎户屠杀殆尽,尸横遍野。但不可忽视原著中有关妖精的设定。
周星驰从《降魔篇》开始,就带给观众一个不一样的西游世界,尽管星爷承认从未通读过《西游记》,但却坚信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恶魔。妖怪,无论是正面角色还是大反派,不再掺杂主观意识形态,摘掉了妖怪的有色眼镜。无论是幻化成美女的蜘蛛精,还是高高在上的九宫真人,乃至唐僧的三个徒弟,在电影的世界观里,他们全都是妖怪。
既然是一视同仁,那么就跟《大话西游》里“人是人他妈的,妖是妖他妈的”一样,所有的妖怪都是面目可憎的样子,破衣烂衫的唐三藏,黑暗变态的孙悟空,油头粉脸的猪八戒,奔波儿灞般的沙僧,堪称史上最脏乱丑取经四人组。异端化世界的形象,延续了《降魔篇》里的基本设定。
★其二为庞杂与单纯的对冲。
这一点在《降魔篇》里就有体现。唐僧的《儿歌三百首》,如来神掌的老梗,用单纯去对抗复杂的现实。这是周星驰乌托邦主题的一贯的作风,从《喜剧之王》《少林足球》一直到《西游系列》,都是这样。主角们全都是与所处世界观格格不入,或而疯癫无厘头,或而嗔痴傻乎乎,但他们的内心是属于最纯洁的那种。执念、固执、一条路走到黑、撞了南墙也不回头。
片中唐僧对如来神掌的执念,乃至于对段小姐的情感,不就跟《喜剧之王》的龙套梦想,《少林足球》对功夫的坚持一样吗,《美人鱼》里主题也是这样,用单纯对抗物欲横流的世界。
就像电影里的角色,所有的妖怪,都是两面现身,有人表面是华丽的,内心是阴暗的;有人表面狰狞,但内心善良。无论你是妖还是人,绝对不会以外表来区分,而是内心。
周星驰的特点,就是在演绎黑暗庞杂世界中的一出童话故事。
尽管这些梗都不新鲜了,还是那一套,都是星爷惯用的手段,你可以不认同,也可以觉得老套,但必须要承认,星爷新世纪之后所有主题都是这样的。再者说,《伏妖篇》是一部续集,如来神掌、一生所爱这些噱头,都是上一部中用到的,老套归老套,出现在本片中是没有问题的,绝不是“吃老本”、"消费情怀"。
再来看徐克的世界。
★其一,妖魔众生
“徐老怪”这个外号绝非浪得虚名,都知道老怪擅长玩技术,但他当年作品中独特世界中的独特意象,是他惯用的手段。
徐克在电影中,刻画了妖魔的世界,而极力刻画的形象也是妖魔。虽言妖魔,其实是在说人,虽营造的是妖魔世界,实际上折射的是人间。这是徐克早期电影中的一大特点,这位想象力丰富的导演,似乎特别喜欢混淆鬼与人的世界。从当年的《蝶变》《地狱无门》到《倩女幽魂》《青蛇》,直到这部《伏妖篇》。
电影中刻画的人间,如同一个妖魔的世界,比丘国就是这样;而真正妖魔的世界中的妖魔,却又常常有七情六欲侠骨柔情恰似人一般,林允那个角色就是如此。或许这便是徐克电影所要传达给我们的:有时候人即妖,妖即人。 这是一个大背景,而这一切,为诠释徐克电影提供了最原始的土壤。
就像《倩女幽魂2》中的人间,整个人间毫无章法、是非不分。乱世出妖孽,这样一个人间才为妖魔当道提供了契机;乱世也出英雄,于是我们可以预见到一场即将到来的邪与正的大战。
★其二,人鬼之情
周星驰可能不会追求人鬼之恋的梗,但徐克会。唐僧与小善,这个改编版的白骨精故事,几乎就是《倩女幽魂》的翻版,小善与九宫真人,不就是聂小倩与树妖姥姥之间的关系吗?电影中把唐僧对于段小姐的情感,嫁接到林允身上,不管这种感情是以一种什么样的形式存在的,正是代表着一种人类对于美好爱情的执着追求,又出现在道德和情感都丧失的乱世,这份感情又更显可贵。
现在,知道为什么周星驰与徐克两位如此强势的创作者,为什么会合作了吧。因为两人都“坏”到了一起。
周星驰对妖魔的一视同仁,徐克对妖魔人间的追求,这是一次契合。周星驰对单纯内心的执念,与徐克人鬼之情的刻画,也形成了统一。而且,两人在视觉表达上,都很重口味,这叫“臭味相投”。当然,也有一些割裂的地方,就是无厘头笑料与叙事上的不统一,导致电影节奏出现了一些问题,打斗的时候节奏很快,部分情节过场,有些拖沓,比如吴亦凡失声那段追逐,还有替身符那段,磨叨,相对有些游离主题之外。
至于电影的故事,只能说一般,不好的地方在于段落化明显,幕与幕之间衔接不强,但还是有一条清晰的主题。
《西游记》中,唐僧与孙悟空的撕逼是西行之路上的小插曲,包括三打白骨精、真假美猴王等脍炙人口的段落,伴随着唐僧的虔诚与迂腐,以及孙猴子的顽劣和真性情,师徒二人之间的反目故事,大有文章可做。然而每次的结果,就是在冰释之后,关系更近一层。
不过,在每次师徒反目的过程中,唐僧作为师父,似乎总是站在了“正义的对立面”上,无论是三打还是真假美猴王,唐僧所体现的就是迂腐和轻动,大概所有读者的立场都在会站在“臭猴子”一边,只能说,唐僧这个人,太愚昧,竟然让这个不辨是非的老和尚成佛,可怜了一路打打杀杀的孙悟空。“背黑锅我来,送死你去”,《大话西游》中的名曲《Only you》唱出了所有人的心声。
所以,在《西游伏妖篇》中,师徒二人经历了一次带有原创性质的反目。
延续了《西游降魔篇》的主题,唐僧虽然换了更粉嫩的吴亦凡,但依然是哪个“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情种,而孙悟空,还是那个大闹天宫,不服管教的野性泼猴。两人之间的这次反目,与唐僧的“情”有关,也与唐僧初出茅庐,管教无方有关。
这里,电影其实专注了一个叫做“众生”词,七情六欲,食色性也,没有人是完美,都有着各式各样的缺点。建立在这样基础上的“反目”,这是在对原著基础上的一次相对颠覆性的反目,说白了,让两人的撕逼大战,立场更加平衡了一些。所有的一切都是建立在“众生”的基础上。
★唐僧不懂得如何管教徒弟,甚至被眼前的妖怪蒙蔽了双眼,因为其心中依然放不下“情”字!
★孙悟空不懂得人间礼仪,生性暴戾,因为他骨子里面是妖怪!
所以才有了小善这个“善良”的妖怪,用来对比二人,有了她的存在,让二者和解。
这段内容看似颠覆离谱,但意义重大,因为在电影的故事线中,孙悟空还是当年大闹天宫时那个顽劣的猴头,师徒这次具有代表性的反目之路,这段设定其实象征了一个转化的过程。
★让孙悟空这个整体就知道打打杀杀的妖怪,体会到了人间“众生”之情,收敛了身上的气焰,从而安心辅佐其取经。
★而唐僧呢,也会通过这次不寻常的师徒关系,心中挂念的人永远留在心里,从凡间顿悟出“四大皆空”的禅理,从而安心取经。
无论是唐僧还是孙悟空,都是一次自我否定的过程。
但是,问题就来了,到了最后明白这是苦肉计,但这里的处理让故事显得有点拧巴甚至多余,因为片子里没说二位是什么时候开始苦肉计的,也可能是洞悉小善是妖之后将计就计,也可能是整部电影两人之间的折腾都是苦肉计,如果是后者,就当我上面一堆没说,电影就根本没往这个路子上走,这是剧作的问题。周星驰和徐克不可能不知道的
《西游伏妖篇》,其实是一部cult邪典之作。
电影的风格,或许不属于大众审美,正如开篇所言,不要求别人喜欢,让俺这个重口味影迷很中意。
怎么说呢,《西游伏妖》的世界,就像是克里夫·巴克的“扭曲的灵魂”+《爱丽丝:疯狂回归》的感觉,阴暗诡异、斑斓奇幻。
包括开场那些“花枝招展”的马戏团,浓妆花衣下,一个个侏儒畸形,整个一克里夫·巴克著名手办系列“地狱马戏团”的既视感。
五颜六色街道的比丘国,蒸汽朋克效果般的红孩儿,仿佛让我穿越到了电脑游戏《爱丽丝:疯狂回归》中的魔境。
这样的效果其实很港漫化的。熟悉香港漫画的朋友都了解,包括《天子传奇》《风云》之类的,对比电影的画面,画面奔放娴熟,中国传统水墨置景的整体,却采用欧美工业化的细节,在这个具有颠覆性改编的故事基础上,该片的港式风格也体现的淋漓尽致,这里主要体现在特效方面,且电影的特效指导和美术总监一定看过邱玉龙的港漫《大圣王》。电影的特效风格,非常的“港漫风”,这比《三打白骨精》中的漫画风格要更加极致一些。
比如孙悟空的人设,就与《大圣王》中“极恶生魔心”的悟空很像,性格暴戾痞气十足,暗黑够酷战斗力强。
电影整体充满了暗黑漫画色彩,特效场面好似许多香港漫画独有的武打科幻情节,比如红孩儿的三昧真火,幻化出千军万马的火焰场面,大圣旗的嚣张的造型与之对应,是全片效果最好的一段。徐克充满妖气的鬼魅美学风格绝对要记一功的。
同时,徐克一味的追求技术上的凌厉反而让作品有些走火入魔,比如《蜀山传》,乃至后来的《狄仁杰》系列和《智取威虎山》分别招来了陈国富和黄建新作为监制,徐克的恣意美学与两位监制的严谨内敛二者原本互相抵触,但在这两部电影中我们看到了二者的结合共同产生达到了一种互为利益的关系——即有的放矢的沉稳。本片同样如此,徐克在周星驰的世界体现之下,让整部电影的特效炫目却不夸张,满屏CG却没有出格。
PS,能把林允和王丽坤拍得有沟,才是了不起的事情。
PPS,电影的彩蛋,是徐克和周星驰的调皮,我希望他们再次合作。
PPPS,虽然蜘蛛精的外表在同类作品中都类似,但片中的蜘蛛精让我想起了《仁王》中的女郎蜘蛛。
这个圈钱的电影时代。
美人鱼,长城,西游伏妖……,我保证以后再也不会看所谓的国内大片了,以后再也不会看所谓中国大导演的大作了,以后再也不会去还某人的电影票了。 我的耐心已经用完了。
我们现在最急迫的是把精力放在新晋导演的培养上,这才是当务之急,刻不容缓。现在我们的电影圈青的还没有出现,黄的就已经集体沦陷了。
我热爱周星驰的无厘头,我喜欢徐克对电影的理解。但是这就是所谓的强强联合? 看来那已经都是过去了。
全剧笑点全无,全部烧剩饭,大打情怀牌(快用完了),剧情逻辑不够严密(网友列出了很多,我就不一一细数了。)演员演技……,这些只值两星。
和红孩儿打斗的地方的确有新意,特效也不错。但是最后跟九头金雕的打斗画面,一点感觉都没有,最后真如来出现接的也是太硬了。(很明显是为了省钱)——特效可以给三星。
总体来说,我个人感觉,比长城强,但是强的不够明显。 可能因为这是周星驰和徐克的作品,所以我们的期待太高了,但是我觉得这对电影来说,不是坏处。希望他们在专心赚钱的同时不要忘记电影,不要忘记艺术。
我欠你的已经还清,你欠我的也无需再还。周星驰,再见。
去看了《西游伏妖2》,非常喜欢,想起了许多童年往事,如果不是看这部电影,连自己几乎都忘记了。随便聊两句。
我小时候非常喜欢《西游记》,喜欢到什么程度呢,就是曾经照着小人书画孙悟空,那时候我们看到小人书制作都非常精美,每一副都是国画的工笔画,我用了整整一个星期临摹了一张A4纸,连孙悟空身上的毛都一根一根的临摹到了,因为画得几乎一模一样,大人们非常吃惊。那时候我也只有五六岁,可见对孙悟空是有多爱。
也正因为如此,《三打白骨精》可以说是我的童年阴影,看到孙悟空被冤枉,我曾经嚎啕痛哭,内心充满了委屈,虽然最后他又回去救师父了,和师父也和解了,但是我的内心里很讨厌唐僧。始终不能原谅他。
因为这个,后来再长大一点,渐渐过了叛逆期,有了自己独立的人格和思想,我就再也不看《西游记》了。不仅仅是讨厌假道学的唐僧,我也不喜欢孙悟空了,因为他几乎不再真正的反抗,而是一味的显示出一种愚忠,我无法接受一个我少年时心中的英雄,被一个金箍困住,没有一点独立的思想,只会委屈求全,唐僧有什么本事服人呢?除了会念经,假正经,他是一个钢管式的人物,他从一出场,人生观和世界观就从来没有出现过改变,崩塌,重建。而《西游记》说到底,是在反叛的外衣下,骨子里宣扬着伦理纲常,师徒四人就是一个抱团取暖的大家庭,无论外部出现什么妖魔鬼怪的挑战,内部都要团结,完整和圆融,唐僧就是封建大家长,他靠着师父的名头,如来赐予的紧箍咒压制着孙悟空,这多么像我们的现实世界啊,孙悟空就是我们每个人被压制下去的内心原始欲望和冲动,这个小集体靠什么支撑下去呢?
齐天大圣在大闹天宫之后其实就已经死了。被伦理道德给压死了。所以我长大后,也几乎不会为了西游情结,去看任何《西游记》改编的东西。除了当年的《大话西游》和几年前看周星驰的《西游降魔》,那时候也是被朋友拉去看的,本来是抱着轻松一下的心情去看,结果被周星驰的颠覆大吃一惊。于是这一次自己主动去看了《西游伏妖2》。
虽然是徐克导演的作品,但是里面对《西游记》的颠覆,都带有明显的周星驰的风格。我进电影院之前本来就没有抱着什么期望,因为我就是为了看到自己期望以外的东西才去看这个电影的。然而当悟空要脱离团队,转身要走,唐僧扑通一声跪在他身后,向他说为师错了,为师不该不尊重你,不该当面羞辱你……(大意)的时候,看到悟空静静地听着时脸上的面无表情,我在黑暗中眼眶一热,唐僧这一跪虽然十分戏谑,后来又被猪八戒和沙僧一挥手消解掉,却看得我内心感慨万千。这就是我的童年阴影啊,是我儿时看三打白骨精时候的执念啊,什么伦理纲常,凭什么你是师傅就不能认错啊,你要向我空道歉!你要真心诚意的道歉!那一刻,我感觉自己瞬间回到六岁,那个心中的小孩,被治愈了一点点。后来我在微博上提到这个细节,才发现好多朋友有跟我一样的执念,一个小朋友说,就是啊,凭什么你唐僧做错了,从来没有真诚的道歉过,只一句为师错怪你了,就轻描淡写的过去了?
师父,你知道我等你这个道歉,等了多久吗?后来因为知道等不到,因为我们长大了,明白在大人的世界里,很多大人就是这样,做错了事就含混糊弄过去了,因此我们也不在等了,就把这件事从记忆里给抹去了。然而周星驰始终没有忘,他一遍一遍的翻拍西游,终于让唐僧跟孙悟空道了歉,甚至下了跪。虽然只有那么一下,又似真似假,但是我还是觉得相当满足了。我想这样的心情,也许那些曾经等过父母,为自己对孩子的伤害说一句对不起的朋友们,大概都会懂吧。
你再不道歉,我就要老了。
反过来说,这也是我唯一一个喜欢的唐僧形象了,作为大家长的唐僧,他不再是一个全能超我的形象,他太年轻,经验不足,也是摸着石头过河,他可以承认自己的无能,也很害怕自己的徒弟,完全不知道怎样控制自己的这几个徒弟,也会为情所困,也会把事情搞得乱七八糟。当唐僧开始像个人,这个一起往前走的四个人,才开始有了真正的人和人之间的感情。周星驰的颠覆,真的是彻底的颠覆,他所有的用情至深,都藏在不正经,儿童样的打打闹闹里,用真实的人性,颠覆一切所谓的政治正确。
我想,当我们都承认自己是凡人,你也不用再跟我装圣贤的时候,也许我们可以真的相亲相爱吧。
最后想说一下这部电影的特效镜头,暗黑哥特风的想象力爆炸。看到和红孩儿打斗的一场戏时我都震惊了,竟然是个机械朋克红孩儿,完全是普通观众接受不了的风格,他竟然敢这么玩,单是这份任性和大胆,就要冒极大的风险,让我忍不住想叫好,这真是太酷了。星爷从来不让我失望,因为我永远对他的期望,就是希望他到老都能尽情发挥创造力,像个大顽童,永远不自我囚困,自我设限,给我我想不到的,我忘记的,这就足够了。
也不是不好(至少比起美人鱼),就是什么都差一点,差一点就觉得好笑了,差一点就觉得特效牛逼了,差一点就觉得故事流畅了,只有各位主演的演技没有异议,除了姚晨,个顶个的差
不知道這是什麼玩意兒 沒想到這樣都能逗笑他們 錢原來這麼好掙(我就是不喜歡啊 我打兩顆星隨心隨性)跟【大话西游】不是一回事 别想着它腐朽的尸体会成为什么了不起的文物
星爷一次次用自己的作品呐喊"我不过是一个演员,根本不是一个好导演 一个好编剧,而且状态还每况愈下”,可是就是有人不信
究竟《大话西游》还要被消费到什么时候,你们不烦我都嫌烦了。周星驰这几年是有多缺钱?徐老怪过足了特效瘾,可惜吴亦凡演技太吃藕,看他扇自己耳光的时候我真想冲上去动手...
为什么会是这样?
我个人是很受用这种暗黑化西游记故事的,本来也是冲着徐老怪充满妖气的鬼魅美学风格去的,加上骨子里还是延续星爷前作的那种暗黑童话风,再脑子里仔细梳理了一遍剧本,这种暗黑+重口味的东西,很对我的路子,算是用特效还原到了《西游记》故事的暗黑精髓,最后你也别说你没被徐老怪的特效惊艳到?
我不太懂电影院里的其他人是怎么笑出声来的。。。
全片最好看的居然是舒淇。
我们真的错怪了张艺谋!这片子比《长城》简直差了100个《摆渡人》
吴亦凡和文章我都很讨厌,但是文章还是比吴亦凡演得好啊。
【C】像是西游降魔的“精简进化”版:美术更华丽,特效更夸张,想象更飞。前作受欢迎的元素变本加厉,而不重要的部分则减到最少,比如故事,演技,逻辑……毕竟也没几个人在乎。深谙大众口味的两位大导,以炒冷饭,翻老梗,堆场面,滥煽情等多种招数,共同榨制出一部死戳内地观众G点的优秀商品。
来看零点场,没让我失望。港式幽默很符合我的口味,特别是星爷的作品,特效真的很赞……
两星半吧。这个片子里的套路与无趣烂梗,就像一直炫目的特效一样突出。重复再重复的配乐,重复再重复的喜剧烂梗,重复再重复的深情主题,看多了实在是腻。除了展示被特效放大的恶趣味与视觉奇观之外,似乎就什么也不剩了。
工业上特效可看,故事真差,台词尴尬。演员们没有一个演技在线,台词跟不上嘴,动作跟不上腿。
我欠文章很多电影票
如此可爱多元富有个性的唐僧四师徒被双王拍成这个逼样,真还不如去年今日的三打白骨精呢。
好壞都在徐克。造型、美術、想像力其實相對前作都要優勝太多,有不少顛覆破格之處,非常之徐克,去到白骨精段落就好似《新蜀山》般變成視覺轟炸,特技和劇情反轉都開始氾濫和不堪(好顯然徐克的劇本依舊是大問題)。喜歡周星馳的人應該不會滿足,徐克抓不到周的路子,我會完全當本片是一部徐克作品
重新解构了唐僧师徒关系。从彼此敌对,到降妖过程中,师傅关系缓和,悟空完成救赎。剧情有些不足,但特效不错,徐克技术还在。买不买票,是自己的选择。本片有缺点,不喜欢吐槽也没关系,就别拿什么不欠电影票的梗来黑周星驰,快三十岁的人了,成熟点!
有诚意的烂片,特技没话说,部分颠覆牛逼大啦,整体类型出了问题,徐老怪的老毛病,但好在永远不老。对演技真是粗糙,如果没有吴亦凡该多好
看了吴亦凡格外想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