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有趣的美国式喜剧因为牵扯了摇滚乐而显得生机勃勃,导演Richard linklate在108min的时间里妥帖地安排了一个完整的故事。而影片的主演Jack Black作为最大亮点,出色地演绎了“摇滚老师”的喜剧角色。
影片从Jack Black所出演的乐队主唱兼吉他手威尔的生活开始,描述了他倒霉的生活现状:被乐队开除,又因为房租而被死党女友嫌弃。随后威尔冒名顶替死党去了一个学校任教,偶然间发现了班级里的孩子们身上有着极佳的音乐天分。他决定组成一支少年乐队参加摇滚乐演出,并最终获得乐迷的认同。
影片透着对坚持理想之人的由衷赞许。威尔混迹地下音乐圈多年却得不到好的发展,都源于对摇滚乐的一种质朴热爱与抗争情结。这种对摇滚乐鼎盛期的膜拜见缝插针地出现在影片的各个部分,尤其是教授“摇滚乐史”的部分,看录影带学习乐手动作的场景,着实有趣至极。
《School of Rock》是一部喜剧片,因此希图从中获得有深层次的感悟并无必要,影片并没有向深处去挖掘一个教育体制外来者(威尔)对被教育者(孩子们)以及教育载体(学校)的影响,只是提供了一种想法并对摇滚乐做了正面的介绍。影片摈弃了摇滚乐手的恶劣生活习惯(威尔没有任何不良的嗜好),这一点相当讨好,也令人更接受这部影片。
影片内小演员的演出相当棒,展露出的音乐天分也让人惊艳。他们从各个侧面展现了十岁小孩的生活群像,搭配着Jack Black与自身经历相仿的本色演出,让电影从头至尾都处于一个活泼向上的气氛之中,着实是上佳的娱乐电影。
这个题材就让我一见倾心的电影,再次证明了好莱坞电影把艺术和商业结合的本领——虽然,电影手法毫无特别之处,你在一开头就已经能预见到它的主题和结局——然而,就因为这个题材,加上那个彻底投入的主角胖子,这种波澜不惊、从头到尾讲故事的方式,反而让你的注意点就一直聚焦在它最闪亮的地方:
摇滚究竟是什么?
为什么有人没有它就无法生存?
为什么他们中的相当比例在今天扮演着loser的角色?
为什么它越来越无用,却又那么让人欲罢不能?
摇滚不能拯救世界,能不能拯救我们自己?
……
我肯定想多了,那个疯狂的摇滚胖子总是在我的脑海中跳跃。他是一个标准的loser,因为肥胖丑陋被自己组建的摇滚乐队踢出,然后在房租压力下冒名顶替去做一所小学的代课老师。他在课堂上胡言乱语,胡作非为,误人子弟。但是当他无意看到孩子们的一堂音乐课之后,上帝把一道霹雳打在了他的脑袋上——他决定把孩子们组织起来,成立一支摇滚乐队。他完全不懂科学教育法,只是相信孩子和大人都可以体会摇滚的魔力。于是,他通过种种直接、火爆、新鲜的灌输方式,让孩子通过摇滚表达自己的观点,发泄自己的愤怒,寻找自己的骄傲,释放自己的能量。一开始,这个教育的过程是一厢情愿的强迫,经过从骇异、迷惑、好奇,到效仿、亲近、热爱,摇滚变成发自孩子内心的一种需要。
影片高潮部分是胖子和孩子们在舞台上的忘我表演,他们震惊了场下的观众和他们的父母。在酣畅淋漓的自我抒发和自我满足状态下,每个人都破壳而出,宛如新生。这个时候,关于Loser和Winner的世俗定义显得那么孱弱和无聊。
什么才是真正的摇滚的意义?摇滚是自我用心灵抚摩世界后的喟叹,是热情的理想主义者相互辨识和搜寻的方式。如果它有时候显得激烈,那是因为它渴望冲破阻挠,直抵人们重重壁垒封锁之下的内心。如果你不属于这种人群,那么摇滚与你终生将毫无瓜葛;如果你是这种人,那么电光火石般的邂逅之后,摇滚将和你永不分离——你会觉得,内心的某个部分和它骤然共鸣,从此你可以用它来表达你一直说不出来的痛苦和欢乐。
可惜的是,我们的孩子很难在现实中遇到这样一个疯狂的胖子老师。大多数摇滚乐手是真正的冒名顶替者,而曾经是真的那些人,现在也不甘于做loser了。
okokokok,难以抑制的冲动,让我先把感动触动激动震动的眼泪流干再开始说话。
且不说一群十岁的孩子做到这些是如何的振奋人心的rock ‘n’ roll,我的感动源于激荡的回忆。
18岁的时候,我有一支乐队。说实话一开始我是被强制执行着应征入伍的,但是这场演出给我的回忆却是无尽的兴奋。跟这群孩子一样我也是古典音乐出身,本身是跟摇滚很不搭边的一个很不rock的女生。那年夏天的时候我爱上了在我接受范围以内的摇滚,我爱上了摇滚时候的激情。看到已过而立之年还未放弃对摇滚执着追逐的杜威,还有同样已过而立之年已经被现实打败却把摇滚深深藏进心底一经触动还是会惊起波澜的内德和校长,不免让我对摇滚给人带来的影响有了新的感应。或许对于他们来说,摇滚是一段不可磨灭难以忘怀到灵魂深处的青春时光,就是我18岁那年的夏天一样。
那时候我还什么都不懂,那时候我还以为两个月的排练对于演出来说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那时候我还以为我们那根本不能称之为乐队根本不能称之为演出。现在终于明白了hansen和chenhao对于摇滚的那份执着,终于明白了他们对于他们的鼓和吉他永远不能放弃的热情。灌注进这里面的不仅仅是时间和金钱,不仅仅是先天的才情和后天的勤奋,是热爱,是纯粹的热爱的推着他向前向前。hansen的节奏感可以说是不太好的,这对于一个鼓手来说是致命的,如果是我可能早就放弃了,如今他新的乐队已经在成都赛区小有名气了。chenhao的乐队也已经在上海像模像样的开始混了。
半路出家,依然被小小感动。我不能深入进摇滚深处去感受他们的感受,但我能站在摇滚旁边去体会他们的热爱。时常还是会翻出两年前的那张碟,看看我也曾经rock 'n' roll的夏天。
http://veraissinging.blogbus.com/logs/45659158.html很棒的电影。看的时候想起来Pink Floyd的Another brick in the wall
学校里总是强调纪律、填鸭式吸收知识,很多小孩在成长的初步丧失了自己的独特性,缺失了对于权威、世俗的反抗,而在人生的一开始就接受了一种模式化的教学。而摇滚校园在讲述这种反抗,摇滚精神不在于大麻酒精赌博乱性,而是敢于挑战权威fighting against the man。
这里面有几个人物值得注意,校长本是一个funny girl,但是工作和压力使她变得严谨刻板、循规蹈矩、趣味全无,男主是一个摇滚狂热少年(也可能是中年),有迷之自信。男主的朋友,有一个专制的女友,为了适应世俗,放弃了音乐梦想。小孩子,一个胖妞因为自己的身形自惭形秽,在音乐中找到自信。
摇滚可以带给勇气、自信、热爱,这些都是成年人和、小孩子逐渐缺失的。这也可以解释为何人们爱摇滚,长期压抑自己的性格而委曲求全者在摇滚里彻底释放了,如果说人是自由和束缚的个体,那摇滚一定解放了自由的那一份。同时,这也让人反思,到底我们想要的教育是什么样的?培养的小孩是什么样,如果没有老师的引导,里面有几个有天赋的少年可能就不会走上音乐道路了,这确实是一种人才浪费。当然,这是从一个社会发展的角度来提浪费,但是每个人的一生只有一次,如果当时没有选择,就再也没有机会了。
“你小孩的考试即将要到了,我知道你们对此感到非常紧张,希望他们有良好的表现,可是希望你们记得,在这些即将面临考试的学生当中,里面会有一个完全不懂数学的艺术家,会有一个完全对历史毫无兴趣的企业家,会有一个对化学成绩毫无感觉的音乐家,会有一位把体力看得比物理还要重要的运动员。如果你的孩子在考试中拥有好成绩,那非常好。但是如果他考的不好,请不要打击他们的信心及尊严,并且告诉他们没关系那只是一场考试,人生中还有很多事情更值得你去做,告诉他们无论考几分,你依然是爱他们的,也不会指责他们。请家长这么做,而当你这么做的时候,请看着你的孩子是如何的征服世界,一场考试或是一个不好的成绩,并不会夺取他们的梦想及天分。请千万不要认为医生或是工程师就是世界上最开心的人”—来自新加坡某校长的温暖问候。
又见人本教育电影
里面有多个音乐小天才的加入,,,“苍白无力”,这是我的整体感觉
里边的音乐都特棒!
School of Rock~World of Rock~有些band 他们不懂摇滚 他们只会摆pose和表演 靓皮囊和屎音乐!Jack说的对 摇滚是有使命的!rock 'n' roll never die!
看完才发现是林克莱特拍的。
热血喜剧、励志师生本身已经是我的燃点了,这里面竟然还有摇滚!
教育是什么?是教给人对未来的自信,对世界的勇气.专注真好.
没记错的话,初中美术课放了2节课
挺傻挺可爱的,但是布莱克的表演还是有点creepy
先别忙走嘛 注意最后字幕部分
开头和结尾炒鸡妙!特别是结尾!用一首歌打破第四堵墙!
十多年前看过片段惊为天人,却一直没看。昨天看到个布莱克访谈终于促成我弥补多年遗憾!这个片子竟然是林克莱特导的!龙同学由衷赞叹喜剧真是难演好演员不可多得!这片子太燃了,只想无语问苍天,为啥!我!还要!上班!我咋不上天!
这种电影能拍成这程度已经成功了~
看到这海报我都要笑……
又见死胖子
小孩子还真是不适合学摇滚啊
还行。
看得很开心,这就达到电影的目的了
Rock got no reason. Rock got no rhyme. You better get me to school on time,洗
怪你天生太热血,把梦做成摇滚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