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剧之所以能成为经典,就是这部剧中让人看到的不能只有情爱。我有在这部剧看到我所想看到的挣扎,放弃,坚持。上一部让我觉得它能成为经典的电视剧是陈情令,可惜了真人cp毁了一部剧。这个剧我希望能跳脱出情爱。让以后想起来可以说我在剧中感受到什么,而不是只有bkpp是真的,太狭隘。
第一集我们到了新的城市,这个城市没有熟悉的海边,没有熟悉的朋友,没有甚至和你名字一样熟悉的普吉小吃,但是有我和你。
第二集我们有了不同的目标,在你放弃表演的那一刻我好像被抛弃一样,我曾为你放弃提前录取的名额,客是你觉得你自己并不适合,让我一时之间怀疑了自己,也气你的不坚持。 第三集,当我们背道而驰越走越远的时候,旅途中你遇到的意外,你如何能避免? 如果是我,我应该不会避免,我坦然接受我在与你渐行渐远中被其他事物吸引。 人是会变得,人也永远会被那些看似美好且朦胧的人和事物吸引。 在我爱你的那些年,谁能保证没有对任何其他事物动心? 我们没有败给世俗,没有败给亲情,我们失败在人原来是会变的。 无论开始有多么美好,过程中有多么动心。结果依旧可以那么惨烈。
我喜欢柴这样的人,生动,有趣,善于发现。生活中这样的人本身就是致命吸引。我理解你的不能自控,也遗憾你的不能自控。
第四集我们分开了,我不能自欺欺人的说你还爱我。这一集在整季中并不是很出彩。没有太大的感触。
第五集的最开始欧儿和朋友泳池边的对白让我觉得就到这里吧。这是一个很好的结局。你会为了他的成就而开心,也放过了自己,这好像是我能想象的到的最好的结局了。
但后来你们又相遇了,再次遇见我依旧对你怦然心动,我觉得也好,因为无论怎样的重逢,怎样的结局我都能坦然接受。
我爱过你,喜欢过别人,最后发现我依旧爱你如初。
我们又回到了那个海边,尽管过程不尽如人意,但结局自己满意就好。
德(第二季)人物分析(看第二季EP3有感,仅代表我个人看法,不上升BK)
可以确定德应该始终爱着欧儿,但是因为没有共同逐梦条件支撑,让德慢慢觉察不到爱的感觉了,不管是对欧儿还是对学长或同事,说白了德进入情感缺失期,所以演技课上根本无法和人情感对戏,这对演员是致命的
学长其实是作为演技课老师去引导学生学习进入角色体验角色的过程,尤其是在情感体验方面,需要学生忘记自身,但又要保留自身原始情感与角色进行共情,学长就是知道欧儿是德情感爆发的核心,所以引导德利用欧儿去做memory recall这个课题,很显然非常有效
德对学长的鬼迷日眼实际上是建立在梦想和对欧儿的情感基础上的memory recall,因为这是德心里很重要的memory,这个时候实际上不管换成学姐、学长甚至其他阿猫阿狗,只要满足德心中逐梦及情感需求,并有意识引导的前提下,德都会做出recall的反应,但我不否认学长这个角色本身就有点到处借戏留情的成分,他是个老手又怎会不知道呢?
以上我理智都能理解和接受,但不妨碍我看完要艹,不洗白德(第二季),男人可以渣得明明白白,但不可渣不自知,也不要给渣穿上梦想的外衣,我只想看一场臭情侣一起对抗世界的恋爱小甜剧,并不想看生活伦理剧,讲真这剧本身就算拔高到深入探讨梦想与爱情伦理的高度也达不到冲刺奥斯卡的程度,真的大可不必!拍个小甜剧赚钱割韭菜不香吗?
我无法接受BKPP分手,但这就是现实啊,无论初恋多么刻骨铭心,做过多少承诺,唯一不变的是变啊,这世界,是个五光十色的花花世界,两人兴趣爱好在分岔路口走散,没有精神共鸣的恋人难以长久,就是可惜了PP,从第一季到第二季,受伤的都是更爱的PP。
两人做A那段,明明不是同志的我看得心跳加速,拍摄镜头依然可圈可点。BK想做究竟是因为听学长的话还是因为他想跟PP做而做,那场性爱,PP是真幸福,BK又是为了什么呢。爱更多的PP注定受伤更多。
换一个剧本,两人疯狂撒糖,最后结婚,领养小孩,第三季是婚后生活,反而俗套玛丽苏了。
不管第4第5集是不是happy ending,精神肉体出轨、谎言、分手,都是曾海誓山盟的恋爱们之掺杂的也可能发生的,不是对爱持消极态度,只是客观面对现实生活问题,爱得再深,没有缘分,还是要分开。
仍免不了失落,我要回去五刷第一季了。(哭)
Part 2 第1集观后感:
本来想在Reaction视频里说,但按捺不住表达的欲望,索性先来聊一聊看完第一集之后的感受。
看完后的第一感觉是:棉花糖里藏着一根根细刺,入口是甜,随后是隐隐的刺痛。
捅破了那层窗户纸之后,德和欧儿的感情和状态都迎来了较大的转变。这种转变很现实,毕竟两个已经成年的男性在确定了恋爱关系后,自然会想更进一步的索取和占有,这是人之常情,也让我觉得导演对同性情侣有过很深入的了解。
欧儿和德分别展现了两种离开家乡的状态。德对于新环境很向往,想要接触更广阔的空间,认识更多的人。
欧儿则对家乡念念不舍,颇为留恋,对新环境很畏惧。这种不适应是真实的,离开了父母,离开了朋友,离开了普吉岛的舒适圈,对陌生的环境和人感到不适应甚至是忧虑,但幸好有德能陪在他身边。
德妈送给两人的符纸以及给欧儿的录音,让我很感动,也衷心为两人能得到德妈的祝福而开心。作为母亲,哪有不了解自己孩子的,很多时候只是不想不愿表达出来罢了。父母永远比你想的更懂你,也更包容你。
德为了追求梦想就注定了他无法平衡时间,而欧儿也很懂事的鼓励安慰并支持德,我其实很心疼欧儿。通过很多镜头可以发现,欧儿的孤独感在不断地加深,他需要德的陪伴,但却因为爱而选择独自承受,而缺少了陪伴,让孤寂不断蔓延,也会逐渐销蚀两人之间的感情。
但我也无法指责德。如果德选择放弃梦想,他也就不是普吉岛夏天里的那个勇敢少年了。
第一季讲述的是两个少年不断认清自己的内心,最终决定在一起的故事;我想第二季会重点刻画两个离开舒适圈的少年,来到曼谷之后,面对形形色色的人,面对更加复杂的环境和人性,会继续保持初心不变,还是会被灯红酒绿所迷惑,我超级期待故事的发展。
环境不同了,镜头语言自然会有所改变,海浪沙滩被高楼公路取代,舒适悠闲的生活也被五光十色的生活取代,可以比较,但没必要分出个高下。音乐一如既往地恰到好处,烘托气氛。
我很怕他泰第二季翻车定律的魔咒,但以爱2算是让我吃下了一颗定心丸,至少没有辜负我长久的期待。
甜是真的甜,痛也是真的痛。但我始终相信,共同经历了风雨,并逐渐认清彼此内心的两个少年,终会携手相伴,长久相守。
你且看少年意气风发,勇往直前,披荆斩棘,成就彼此;你只需摇旗呐喊,高声祝福,尽情的往嘴里塞狗粮即可。
这篇不会再更,第三集断崖式下跌,已不想跟在这篇后面写,已经单独开了一篇来吐槽:)
//movie.douban.com/review/13604802/
PS:发现多篇影评不能打不同的分数,其实前两集我个人觉得还是有可圈可点的地方,但改不了分数。。。
==================================================================
在进如第一部之前,先来回顾下第一部的故事。以爱1到底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德与欧的感情,同性之爱的萌发以及这个过程里的种种纠结和最终的正视自我,这是以爱1最为打动人的部分。
而上述这些大背景正是至于高考前,补习是德与欧感情升温的契机,他们当下面临的问题是一致的,要解决的问题也是相对单一的——那就是考上目标的学校。而对于这个目标,德与欧已经展露出了不一致的态度。
对于未来,德的目标感更坚定,行动力也非常强,他从没有对于未来的选择有过迟疑,是理想至上的人;而欧则在做演员和继承家族产业学工商管理中有些徘徊,虽然是IG达人,但欧的性格里有着细腻的、且不自信的一面,而不自信和他是网红这点并不冲突。
第一部的最后一幕,成为大学生的德与欧来到了曼谷。就像是游戏关卡的下一篇章预告,在上一关卡里两人双双打败了大BOSS(高考),也结成了partner,要一起开启接下来的闯关。
新的篇章,故事和大BOSS自然不会雷同,场景切换,画风变化,自然会有人“水土不服”。实话实话,在第二部播出之前,我并没有抱着多大的期待,怕期待落空。实际播出后,反而超出一开始的预期,看完目前出的前两集,有好几段细腻的情绪捕捉很戳中我,代入德或者欧,也很能让人共情。新导演因为自身有从外省去到曼谷的经历,捕捉和还原了一些很细小却也很重要的情绪波动。比如第一集欧融入新环境的迟缓,比如第二集里对于自己喜好的重新定义等。
也有一些我自己站在上帝视角,觉得可以拍得更好的地方。比如我觉得妈妈的理解和接纳可以穿插在故事里展现过程,或者以番外篇的形式展现,会让妈妈在第一集录音的那段话更有力量;第二季时间跨度太大也是不少人有微词的地方。时间流逝的展现形式都通过打字幕的形式展现,确实有些单一,衔接上稍显有点生硬。从矛盾展现上,一集一年,我倒是能理解这个安排,很多矛盾也确实是在时间的流逝中积累和爆发的。挑刺是很容易的事情,但从两集的故事里,我仍旧觉得瑕不掩瑜,是个好故事。
以爱2的重心并不在拍德和欧成为情侣后的甜蜜大学生活,它有更大的企图心。之前看一本讲编剧的书籍《救猫咪》,里面把故事类型归结为了十种。其中一种叫做“变迁仪式”型(rites of passage)——所有关于生活变迁的,都属于这类,以爱2就属于这种。
“变迁仪式”型是关于痛苦和折磨的故事,而通常都因为“生活”这个外部力量而产生。这个类型跟我们所做的选择相关,但攻击我们的“鬼怪”通常是无形的、模糊的、无法轻易处理的,因为我们无法形容它。
第一部的心动、暧昧和感情里令人着迷的推拉,亦或是纠结与痛苦,带来这种情绪的是自己。而第二部的很多困境来自于外力,明明依然喜欢对方,明明对方也没有做错什么,但确还是觉得寂寞、无助和无力呢。
书本里给出了故事的走向:
在优秀的“变迁仪式”故事中,只有经历能够带来解决方案。
在急着下结论说这不是我认识的德和欧之前,在先入为主地带着审判的情绪去评判之前,不如先沉浸在故事里,和德欧一起经历他们的大学生活,看看经历这些后的,成为2.0后的德与欧。
==========================我是进入正题的分割线===============================
先从5.20发布的番外篇开始说起。
在承上启下的番外篇里,高考完的暑假也即将结束。德和欧儿故地重游,想把普吉岛属于二人的秘密花园印在脑里。然而曾经的补习班变成了私宅、无人海滩也熙熙攘攘,一切都在变化,就像是那句签语所言:所爱之物,皆有散时。这让即将启程去曼谷的欧儿不免感伤……
第二部就在这个铺垫下开启。
看完第二部第一集,再回来看这个番外,更觉得这个番外的必要性以及感叹Nadao宣传的用心,番外就像是黄昏时刻的界限,普吉岛是阳光普照的热烈与单纯,而曼谷是容纳更多复杂与不确定的深邃。一脉相承却也充满变化,甚至是困境。从第二部第一集的走向来看,第二部的故事就是要解决这些“困境”——有关德与欧自身成长的困境,也更有作为恋人相处的两人要去斩除的荆棘。
====================下面从以下几点来说说看完第一集的感受=======================
1.母亲的认可,人前的爱意表达
第二部还没播之前,在猜想后续剧时,会想妈妈这方面对于两人关系的阻力会不会是德与欧要面临的大难题。然后第一集播出的前15分钟里,这个“难题”就被化解了。而解开这个结的人就是妈妈本人。
这么快速的解决在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
意料之外在于,一开始设想应该会有妈妈发现德欧关系的一个契机,再结合前面两人相处的铺垫,再借由哥哥中间的协助,最后拨云见日。而这里省略了这些过程。(个人意见如果能有个番外篇作为补充可能更能强化妈妈后面说的话的力量)
从小就很在意妈妈肯定和表扬的德,在他和欧儿的关系上居然得到了妈妈的肯定,这带来的力量是巨大的。于是也就顺理成章的有了第一集的华点之一,海洋馆那段人前的KISS。
看到欧儿有些惊讶地说这么多人呢,而德抛下以往的害羞和顾虑,说着那又怎么,这段屏幕前的我不由自主得跟着感动。从第一部看过来,人前的爱意表达,是经历了这么多才得来的。如今的两人已无需在无人的海里,可以像普通情侣一样,在陆地之上,在人群中,牵起所爱之人的手。
基于这个篇幅的取舍,第二部的重心也从第一部聚焦在同性感情的认知上转移到作为恋人的两人相处的问题上。而比起“在一起”要经历的磨难,“在一起后”的生活所要面临的问题也并不会变少,甚至更多。
2.【逐梦】的德
有了母亲的祝福,有体贴的欧儿相伴,来到曼谷的德,目标直指一个:做演员。
这是德从小的梦想, 从在电视上见到永健那刻起,就从未停止过。而德又是努力家,认定的事情就会全力以赴去做,不管是之前学习中文,还是进入大学后第一天就去戏剧社报道。相比于欧儿,对于曼谷,德反而更适应,也更早地融入到了新的环境里。德比欧对于上大学更期待,某种程度上也更有方向感,曼谷代表着更大的舞台,而这舞台充满着未知让他去探究和学习。
这个阶段的德,可能最大的困扰就是陪伴欧的时间少了,对于这个他也是充满内疚的,就像是舞台剧结束,他本以为可以回归常规的生活,这种有倒计时的忙碌他也是以此为目标而努力的,而当后续被告知还要继续为此奔忙时,他也是优先在梦想和欧儿中选择的欧儿。
3.【思乡】的欧
欧儿这边的“困境”对比德更为多些,也让人不经回忆起离开家乡奔赴陌生城市学习的自己。开篇里,欧儿为要离开普吉岛而不安,普吉岛有父母,有熟悉的伙伴,有与他同名的当地小吃,有他从小看到大已经是“知己”的大海。来到曼谷的欧儿并没有那么顺利的融入环境,周围的同学很多都是曼谷本地人,早已有了熟识的伙伴;普吉岛的小伙伴也在忙着融入新环境;也并非没有努力去结实,只是结果并非如人意。
而体贴的欧儿,看到德已经被社团的活动折腾的筋疲力尽,也不愿去把自己的思乡情绪和他说,让他还要再为此分心。虽然很心疼德,不让他再为了陪自己绕远路上学,但回到公寓,看到空空的房子,还是免不了有些心绪翻腾。
欧儿的这段,看得人心有戚戚焉,是我个人觉得第一集的一个小惊喜。可以这么细腻的还原离开家乡,努力融入新环境的这个不令人舒适、甚至是困难的过程,有点没令人想到会去捕捉且还原这个情绪。这里有两个对比:
一个是坐在阳台的欧儿看着曼谷的夜晚,脑内却闪过普吉岛太阳下的海;另一个对比则是本级的另外一个华点,闭眼倒数十秒在睁眼,一次是看到德在和他挥手,另一次睁开眼时已空无一人,随后而来的是Q。同一个动作,却是两种不同的心境,这段不经想到《人来人往》的歌词:
闭上双眼我最挂念谁,眼睛睁开身边竟是谁
PS:看到第一集不少人讨论的点聚集在欧儿的人设上,觉得欧儿“崩人设”,太过恋爱脑。我不这么认为,思念家乡和寂寞的情绪交织,这种对外界环境的敏感和心思的细腻不正是第一部欧儿性格的延伸么?
关于做演员的梦想,比起德,欧儿更显得不确定一点,从第一部其实也能看出。看到德如此坚定梦想为此努力,欧为其高兴,也不由地会反问自己,进而迷茫。
而欧儿的寂寞,更是人之常情,谁又不想和所爱之人天天在一起呢?如果不感到寂寞,一切如常,反而不贴合那个年龄段刚步入恋爱的人。而剧里的设定,德这种忙碌状态已经持续了1个月,可不是2、3天,两人都以这1个月为目标在努力着,克制着。终于以为要刑满释放,又被临时宣告还得继续。这种感受经历过的人都知道,其中的苦涩和失落不可概述,而欧还是好脾气的、体谅的。就这样还要被扣上“恋爱脑”,真·恋爱脑的人都要控诉降低这个词的标准。我们不能用圣人的标准去要求欧儿,他已经做得很好。
第一集已埋下了矛盾的雷,第一部明朗了关系,第二部则要稳固这段关系。而稳固的路上,还需要经历很多试炼。看完第一集,一开始有些紧张和不确定的心反而安稳了下来,该铺垫的情节和人物出场后,故事节奏也张弛有度了起来,那么下一个试炼又会是什么呢?
==============================我是第二集的分割线=============================
如果说第一集的主旨是讲述对于新环境两人步调的不一致。那第二集就开始就是直指梦想本身,本集讨论的重点有两个。以下从这两个点来说。
1.曾经为之奋斗的梦,长大后还能继续么?
这集的主视角从第一集的欧又切回到了德身上。步入大二的他们,开始有了更多的机会接触到表演,德完全沉浸其中,支持德一往无前的,除了自身对于表演的爱,他还有两个精神上的寄托在支撑。一个是欧,欧是恋人也是前进路上的伙伴,德的梦想和期盼的将来里,欧都是他一起;而另一个支撑,则是偶像的力量。德的社团朋友里,试镜屡战屡败,但依然不断传递热情和力量给学弟学妹的金学姐,德将其视作偶像。这里我认为,金学姐除了是德的偶像,某种程度上,德也觉得自己和金学姐是一路人。
而这集就是在一个接一个的摧毁德的精神寄托。
首先是欧儿这边。欧说自己要转系,对于德的打击无疑是巨大的。浴室那场戏,BK那种震惊、愠怒,但理性又觉得欧没错的情绪,传达的非常好。小时候的德与欧,因为欧演了永健,而产生了隔阂;而这个隔阂又因为高考两人上补习班而解除。德知道欧对于将来有选择有不确定,但还是一直鼓励他,到欧自己考上大学,站在德的视角里,他可能已经觉得欧很坚定了才对。
而金学姐那边,毕业的金学姐选择了做空姐。那个在德眼里非常坚定的、热爱表演的金学姐居然放弃”了表演,在德看来,这是一种“背叛”。
德的两盏指路灯一盏接一盏地暗了,一直往前冲的那条路突然黑了,此刻的德有点不知往哪去。
后面天台那段是本集我最喜欢的地方。看有人在吐槽说天台那段两人发型很丑,也被拍得很丑。是没错,但我反而觉得这种狼狈感很贴合当下的情绪。这里也点题了第二部的名字。
2.如果我不再是原来的我,你还会爱我么?
欧这边,在德可能没有留意的地方里,欧也在经历着自己的成长。前面说到欧并非是一个有自信的人,这里主要指在学业和专业上。第一部里欧爸曾经说过“像你这样的人,怎么能考上传媒。”欧爸出现的次数不多,而这一句也能窥看到欧爸对于欧的教育风格。
不自信的人,如果遭受到别人言语的打压,受到的伤害是更大的。第二集无论是欧上表演课还是去试镜,都能感觉到不轻松的氛围。欧在这个氛围里是紧绷的、不快乐的。试镜那段,被人质疑你可以更男子气概一点么?第一部里已经展露过欧对于性别的认知、对于性向的挣扎。但接纳自己到完全接纳自己不被别人的话干扰,需要时间。被这么说的欧赶到难过,屏幕前的我也跟着难过起来。
这集矛盾的激化在欧和德及德社团的朋友吃饭那场。情绪的铺垫到德的爆发,我都能理解,但站在欧的角度,他又何尝做错了什么。两人的吵架,又让人梦回第一部。情绪上头的德依旧容易口不择言,而欧又是那个打破局面的人。
下一集的预告,比起“如果我不再是原来的我,你还会爱我么?”,似乎又往前迈了一步“我们还能保持当初的爱么”,大概又是下一轮的腥风血雨。
怕有人误解我,我在开头再写一点吧。第一,我觉的出轨的情节很气人,但是剧的逻辑是没问题的。第二,我所说的很多同性恋现象,大多是以中国大陆的为主体说的,也只是想为大家提供一个事实角度。第三,尽管这个第三者狗血剧情很多人不想看,但它也不是没可能发生,不过我认为以本剧的基调,应该更多的将笔墨聚焦于如何解决由于一地鸡毛的现实所导致的隔阂,而不是小三这类略显粗糙暴躁的导火剧情。第四,导演虽然有些急躁,导致剧情的转变太快,里面的心路历程也没有描写清楚,但我觉得他的本来立意我是大致理解的,也就是反应一部分现实问题,并没有太大的问题,就这样。
其实看了那么多韩腐,泰腐,台腐之后,去年的我看了一集以爱后,我了解了这部剧的不同,我也看到了导演的野心:导演对待这部剧更像把它当作一部细腻,娓娓道来的电影,(不管从王家卫式色调,还是Call me by your name式的音乐都能看出),而不仅仅是磕糖的浪漫BL剧,导演想拍的不是Bl,是真正的同性爱情,是同性爱情在不同时期可能出现的缩影。
第一部的欧德还只是十六七岁的少年,不管是德对丹,欧儿对柏石,还是欧德之间的感情,当时在普吉岛上的他们,对感情,对爱情都是纯粹的,他们所考虑的只有一件事:就是你爱不爱我,你想不想和我在一起。这是一种夹杂着荷尔蒙的冲动,以爱出圈的点也正是在于它在讲这样纯粹和冲动的感情时,以一些十分勾人的细节,直击了我们的内心。椰子味洗发水,喂薯片,在阁楼上想亲又欲言又止,水下无法抑制的吻,之后的犹豫,欧儿对自己性别的一瞬迟疑与怨恨,德半自我感动半不顾后果的把学校名额让给德。所有的这些细节,都把那些暗戳戳的我们青春时期的悸动拍的淋漓尽至,浪漫又真实。
在这样的诉说中,德和欧的性格也逐渐显现了。
德其实算个梦想主义者。他从很小的时候就梦想着当演员,并且也以非常有效的努力方法一步步地朝着自己的梦想前进。他对自己的梦想,是坚定而毫不犹豫的,他对于未来,充满了美好的希望与幻想。但德同时也是个犹豫的人,他对于同性感情,或者说对于所有新的,意料之外的事物,都是犹豫的,在和欧儿在一起的过程中,德几乎是没有主动过的,基本上推动感情发生变化的都是欧儿,德之所以把学校名额让给了欧儿,也并不是因为它完全突破了对于同性恋这一现象的犹豫,而是因为对的欧儿的喜欢与悸动,这样的感情虽然很浓厚,但同时也是不成熟的,也正因为如此,这一给没有考虑欧儿感受的付出,当时也产生了IG那一幕的矛盾。德的本质一直没有变,他依然是坚定的,固执的,对于新事物难以接受的。
欧儿其实算个现实主义者吧,欧儿细腻,敏感,怯懦但却同样勇敢。他怯懦于追求自己的梦想,勇敢的展现,证明自己,反抗身边环境的质疑甚至是压迫。他勇敢于正式自己的感情,正式自己对于同性恋的身份,并且直球地追求,向德表达自己的喜欢。同时欧儿更能接受新事物,并且聪明的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妥协,这在第一季中就初有体现:比如欧儿会在自己的高考志愿中想着填报商业相关的专业,这是德绝对不会做的事。
德和欧儿的性格基本可以说是相反互补的。
(欧儿和德的性格塑造与家庭有着很大的关系,德家庭虽然没那么富裕,但哥哥和妈妈从小对他就非常宽容且充满鼓励,欧儿的家庭虽然富裕,父母也很爱他,但他们对于欧儿还有有一种掌控,一种强烈的期待)
看了第二季的前三集,我只想说,其实第一季的人物性格,基本上是没有改变的延续到了第二季,而两人的性格,加上环境的推动,也导致了一直到第三集德出轨的情节。
第一集的主要矛盾,是两人由于学校不同,安排不同的导致的无法见面,性格使然又导致两人融入环境的速度完全不同,由此完成了落差,两人的处理方式也跟大多数情侣,像欧儿这样心思细腻的一方选择了妥协,我只能说些很现实,也是生活中极有可能遇到的问题,我只能说非常合理。
第二集主要矛盾,是对在现实所造成的打击下,欧儿的审美等变化,做出了完全不同的反应(当然第一集的矛盾也并没有解决,有所延续。)长期见面变少导致了德忽略了欧儿内心的心理变化,也没有感受到欧儿由于无法演绎强迫自己演绎与自己大相径庭德角色所造成的不适感,失落,对表演之路的质疑。而德一直泡在热爱演戏的社团中,加上他能很好地融入环境,两人的心理状况产生了巨大的落差。德也依然延续了第一季犹豫的个性,对于欧儿转专业,纹身的行动产生了犹豫,甚至有些无法理解和接受的想法。这也成为了导火线,使得德和欧儿在聚会的饭桌上争吵。这个时候我看到好多友友开始说这个是PUA了,我觉得并不是啊,在一段恋爱关系中,本来就会希望对方做出自己期望的行为,做不到的都话就会产生委屈,生气,这也正是为什么德当众说了欧儿。这就跟女朋友收到直男男朋友不喜欢的礼物,明明可以留下却因为工作关系还是异地所产生的愤怒,是完全一模一样的委屈,生气。在第二集的最后,两人看似和好了,可关系之间却有了一些隔阂,这个隔阂也导致了第三集的剧情发展。我只能说,这真的也很合理。
第三集的出轨我虽然也很生气,但也并不是德和欧儿之间不可能发生的事,也许交往第三年发生这样的事稍微有点早,但如果德和欧儿之间的隔阂无法解决,也许在交往的第五年,第六年,第七年,这样的矛盾也很可能会出现。德犹豫的个性在第三集之中淋漓尽致地体现了。欧儿的审美,性格都有很大的变化,这导致了他对欧儿的喜欢产生了犹豫,迟疑,质疑。而学长柴却依然热爱着表演,与德的梦想,本来所期望的欧儿完全一致,这也是为什么德对柴产生了好感。尽管最后出轨这件事我也很气愤,我的预想本来是德发展这段感情中的不对,可能会因为契机跟欧儿分开一阵子,没想到是这样的。但以我的想法,我并不觉得第一季的德和第二季的德不是一个人,他们就是一个人,自始至终的性格都没有任何变化,我虽然对剧情感到气愤,但我觉得它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合理的。
大家都说同性之间的爱是纯粹的,美好的,但我想说他同时也是脆弱的。因为它不像异性之间的爱情,还有父母,社会,结婚之类的多种因素加之爱情延续关系,同性之间的爱情延续关系,仅仅就是靠着互相的喜欢与依恋,如果这份爱中产生了质疑与裂痕,很有可能会导致这段关系直接破裂。这也是为什么现实生活中很多同性并不想谈恋爱,而是仅仅追求单纯的性关系,因为很多人经历恋爱之后明白了这份爱情的脆弱,最后变得不再信任爱情了。当然,也有很多能支撑很久的爱情,但那是需要两个人智慧,耐心,坚定不移的坚持的,能做的这点的通常都是更加成熟的人,而不是德和欧儿这样的大学生。
最后总结一下,我也气德的出轨,但我并不觉得这部剧的走向离谱,它完全是有理有据的展开的。我觉得第二季导演的都本意就并非是想要让我门磕糖,而是想让我们更加真实的感受的真实的同性爱情,第二季中的各种矛盾,完全是有可能现实中发生的。
所以没磕糖的友友麻烦你们不要暴躁的改低分,而是冷静下来分析一下它究竟合不合理。毕竟能这样真的反应同性爱情的剧并不多,我不想让它被骂的一无是处,请你们把它当作一部细腻的电影来对。其实像王家卫春光乍泄里何宝荣也出轨,也很渣,但观众们并没有一味的骂他,而是更多的思考了王导想表现的这段真实又复杂的感情。
更新一下
我严重怀疑导演小学作文都写不好,因为你的主旨确实体现了扭曲的爱情观。你自己前面觉得爱不能永恒,这两人怎么还能和好?
听说大结局He了,私密马赛,我知道现实因为以前太爱对方复合的也有,但我个人真的觉得出轨有第一次可能就有第二次。
德会出轨有迹可循,但我想看欧儿独自美丽,猛锤出轨渣男,私密马赛,你可以反映现实,但这个结局真的有点太负面了,pmeen你到底想为哪部分人提供心灵港湾。美好爱情主义者你丢了,现实的爱情主义者你也丢了,这样拍真的很容易误导那些曾经被劈过腿的人,你会给这些人重重的一拳,我真的🆘
算了,总之,希望大家远离的德这样的男人,这个从第一季开始就固执,幼稚,看似优秀但内心脆弱的普信男。也希望大家该断则断,虽然他有可能改过自新,但以后的一点点风吹草动都有可能让你质疑这段感情,一但出现裂痕,伤口,总会有疤的,总之这种跟出轨男复合的事情请慎之又慎,虽然现实生活中很难,但请保持头脑清醒!!!!!别让他利用你真挚的情感。
PP看起来发ig像官宣了,快乐起来吧。请大家多多关注bkpp,毕竟这个剧本来就是他们的cp项目。
总之,祝大家拥有美好的爱情。
为虐而虐,狗尾续貂。别和我说什么现实向,人设都崩了。5分,平庸的续作。和第一季差太多。
剧情照进现实,互相爱着对方的BKPP。
如果结局是BE就回来改成两分。
背叛者只有一个下场,那就是死!!!
20201121:第二季不结婚很难收场;20210610:第二季不be很难收场。
冲着今天这一集 它的总评分就不配评分上9分了 对我来说 第二季到这一集就已经结束了 看的时候我已经把这辈子会的脏话全说了 如果不是不能发出来 我可以不重复的骂十分钟🙃我可以理解导演想表达一些感情里会遇到的状况 但那么相爱的两个人 为了对方可以放弃梦想可以对抗世俗的两个人 你让他出轨?!脑子里进屎了吧🤬我真的 为我今天看了这一集而给自己道歉 脏了我的眼睛🙃
有惊喜。 欧儿数 “1 2 3 4……”然后睁开眼这两段太好了,pp表现很棒,BGM应景,就氛围感拉满!预告完全骗人…不是妈妈的阻拦,不是社会的恶意,不是小三的烂桥段…唯一有关的是时间让彼此“成长”,“陪伴”显得尤为重要,这恰恰是BKPP两个人在一起最重要标签(告诉我这不是纪录片是什么!!!)。昨天直播的时候billkin透露,5集会拍完5年的故事,时间跨度大,人物环境各方面都在变化,不能以看part1的心态直接延续来看part2。其实我觉得这一部导演更内敛,很会拍内心戏啊~人物塑造很棒啊~pp眼神绝了!billkin吻戏绝了!有几个场景绝对是本色出演啊啊啊啊
第二集把德写的像个精神病 写不出好的剧情就别拍 宁愿德欧永远停留在普吉岛
好真实的男通讯录故事,曾经挣扎出柜的老公如今背着自己在外面做0,被伤害是不是每个太烂德磕药鸡的宿命
从海报释出的那一刻就笃信不会压错宝,大概十年之内这都会是我的泰剧天花板了。——————————————————————(编导真的毁灭吧,这辈子跟你们不共戴天)被第三集打脸,我可以接受他们之间在学业、梦想、交际圈、生活方式等一切问题上有分歧,只要这是在合理的人设框架和情节基础之上,但绝不接受他们对彼此的感情不忠诚。德为了欧甚至能够放弃宝贵的大学名额,编剧笔下却变得如此自私和不懂珍惜,这已经是对观众、对这个项目、对BKPP最大的不尊重。我的五星只给留在普吉的两个少年。
掉分掉的这么严重,是因为大家只想看耽美偶像剧,而导演想讲一个更真实的同性故事。(当然导演水准的确有点点下降,但为了这份“想说现实故事”的心,我觉得值得奖励四星
勇健说:“背叛者只有一个下场,那就是死。”第二季不是德欧,为了欧放弃考试名额、费尽千辛万苦想要和欧在一起的才是德。
评价一律如此走低,是因为大家都不愿意看神剧走下神坛。然而事实上没有人能永远生活在像是世外桃源的普吉岛,也没有人会一成不变不会长大,不会变得复杂,同样没有人能爱一个人一直等在原地。现实和理想本就存在太大的鸿沟,有裂缝再正常不过。但人们不愿意看见,也不愿意去承认,这种裂缝存在于每一段关系里,只要有光照进来就能看见。可看到裂缝了,分开了彼此,却还是想要厮守的两个人,可能才是现实中大部分爱情的模样。如果这样来看,并不是编剧太烂,而是人们讨厌有裂缝的感情。可现实不是童话,爱情就是不完美的,哪里又有完美的爱情呢?
这一季终于搞完了,真的好雷。能批评都地方太多了,导致已经无力吐槽了。
第一季的藤井树气质消失了 像一切暧昧终结之后的索然无味
失去了第一季最吸引我的特质 变得普普通通
我已累计刷了第一季7、8次,从台词、配乐到构图……实在有太多太多喜欢的地方,德与欧儿的故事已经很完整了,真得不需要有第二季。如果一定要有,那么请换个名字。叫《长大成人》或者《曼谷大学生》,与爱无关,更别说“诠释”了,一点心动的感觉都没有,何来“以你的心诠释我的爱”?
什么狗屁玩意儿,一个镜头能无限掺水加长,换了个什么狗屁导演真是的
剧情就…没啥意思,越来越像个唯美MV。
和第一季比差太多了吧,现在看起来就和普通泰腐剧没啥差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