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掩护主力部队撤退,李副司令员带领特务营的战士,阻击数倍于自己、拥有坦克、大炮装备的日本部队,最后全部牺牲在阻击一线的故事。
没有看过《亮剑》,也不认识那些有情怀大老面孔,但是单从故事上来讲,战争场面还是蛮写实的。最起码我们的部队再也不是神来之师,也有伤亡。虽然我们的战士有血性,不怕死,但是他们还是血肉之躯,也会疼,也会害怕,不过我还是被他们的无畏触动到了。没有他们抛头颅洒热血,捍卫河山,哪来现在的幸福生活。很惊喜看到电影对于一些小人物大塑造,让电影更加有血有肉,可以触摸,也看到了很多战争影片的影子,这时中国战争影片的进步。
不过的确,电影也没有什么新意,用的感人桥段也比较老,虽然还是让人感动,但是看后咂咂味道,感觉感动了,但是没什么告诉细品的,有点可惜。
看到一小时的时候,小战士把手里的冲锋枪交给身边的老乡,说这个你拿去防身,我差点没喷了饭。手榴弹炮弹炸起来的时候,就见一抔抔的黄土满天飞,不冒烟,不着火,这是啥战争片啊?一个必死的定律,想死就站起来当靶子。战士赴死的时候一个个口号喊得如此响亮,人物却显得很呆板,跟八佰里一个个背着炸药跳下去的战士差远了,只能说这个片拍得一般般,大概是为了国庆献礼,生搬硬凑出来的。
在祖国生日来临之际,很荣幸和主创李幼斌老师和王韬一起观影。每次冲锋的号角吹起时,勇敢的战士们总是能勇往直前,奋力抵抗。相信他们心中必有信仰,信仰自己的理想,信仰中国共产党,信仰胜利一定属于人民!那种誓死保卫祖国,保卫人民的精神 提醒着我们每一个人 牢记历史,砥砺前行!祝福祖国生日快乐,繁荣昌盛!
#电影生死阻击# ~ 电影虽然篇幅短小,内容有点俗套,但是貌似泪流满面的我依旧(尤其是几个小片段深入人心,一个小女孩和一只小黄狗在炮火中,身旁全部都是烈士;一个秀才书生,被炸掉了一只胳膊后,面临“鬼子”的前进,身怀炸药,从胆小畏惧死亡,到勇敢直面死亡牺牲,以自己的身体作掩护,躺倒在坦克底下…) 因为内心是懂得那些千千万万的英雄们、战士们的奉献,换来今天的新中国、虽然出生在和平年代,没有经历过战争,更加珍惜现在的和平生活。 其次,(仅表示自己的观点)现象不一定就是事实,目前的和平和安全,是因为还有很多我们看不到的默默无闻的英雄们在防守祖国,他们作为后盾,默默付出,我们也许是通过新闻或者其他途径看到,虽然身在和平年代,但依旧,还会有人牺牲和奉献,只是我们没有亲眼看到。得益于每个人都是局部生活,平行生活吧。 最后,国庆节,祝福祖国!致敬英雄,祖国最可爱的人是你们,千千万万隐姓埋名,默默无闻,奉献祖国的英雄们!!
作为一个红色青年,我真的很抵触这种编剧。布防阵地很多人扎堆一个点防守?一个炮弹就打的没战斗力了,山炮一发打坦克正面把坦克打炸了?编剧难道不知道坦克前面的护甲是最坚固的?在南门炸坦克,为什么要一个个去跑很远炸?为啥不能等坦克靠近了炸?还有很多浮夸的艺术渲染,真的很尬。王韬在南门门洞里那个“鬼子冲锋了,进入阵地”那个镜头真的很尬。电影不要这样拍了,消费大家爱国情怀?伟大的烈士们不需要这种浮夸的艺术手法去渲染!因为他们本身就很伟大!致敬革命先烈!
迫真演技和不明意义剧情就不说了,看到一小时我属实没绷住。
你静步刀人吧,还拿个大刀片。结果理所应当地刀了第一个被第二个刀了,还好最后抢到了机枪。机枪真的是响啊,很响啊!就在这个时候女的还站在那大喊鬼子来了。你是嫌机枪不够响还是嫌自己白给不够快?
啪的一下(指枪声)就白给了,很快啊!
扫射鬼子扫得正爽,机枪没子弹了。这时一般人都会立刻给机枪换弹,但歪把子换弹确实慢了点,没得讲的。
于是我们这位被刀了一下的八路军就站起来用步枪开火。迅捷白给。
我都傻了,这么好的射击位置,趴在那别动就行,你想动也动不了,肯定已经被人盯死了。编剧写这段的时候都不带脑子呗都?
李云龙和楚云飞都有,按理说会聚焦期待,但是也容易失望。
21国庆
如此烂剧本就算你们请李幼斌、张光北这些实力派来演也救不了,结构性硬伤好不好?广电能不能扶持点能把剧本写通顺的剧组,投钱搞这种项目的意义何在?还有中老年实力派演员就必须沦落到演这种烂作吗?为什么欧美像迈克尔基顿、梅特尔斯特里普这样的实力派老戏骨仍然能够出优秀的作品,咱们就不行。难道在咱们国家40、50岁往上就不是人了吗?就不能创作一些以这个人群为主角的好剧本让咱们国家这一大帮优秀的老戏骨出来演吗?这个市场不可谓不大,可是你们这帮资本就是只看到所谓年轻人的需求,但是年轻人真的爱看现在那些毫无营养假的要死的玩意吗?
李云龙!你他娘的被绑架啦!
李幼斌老了,史兰芽也老了,张光北的演技一直没啥进步。
一个网大,汇集了亮剑的部分阵容,尝试了骑兵、守城、反坦克、夜袭、巷战、毒气、肉搏等多种战法,全程节奏唰唰唰,除了大姐和小妹稍有情感戏,基本从头打到尾。战争戏细节自然无法和院线大作比较,人肉接力炸坦克也不过是《八佰》用过的套路,场景明显就是找了个影视城,特效更加没法看。但是这都不妨碍网络观众就喜欢这个套路,节奏快刺激度高,各种战法都搞一遍过瘾,最后还团灭牺牲煽情,看弹幕里满屏都是此生无悔入华夏。这就是最成功的商业套路,还要什么自行车?
看到导演凉一半
亮剑原版人马拍了个网大亮剑,可惜远远不如亮剑...
【245/166】老实说,这部电影有些消费《亮剑》情怀,打仗跟做游戏似的,诸多不和谐之处…吐槽不来😬除了那个衣服脏兮兮的还有点在打仗的样子。两颗星致敬情怀与亮剑精神!
众多亮剑老戏骨回归,还有浩二,全程也基本都在打,战争很残酷,没有打不死的英雄只有不怕死的中国军人
故事简单,不过英雄气概还是满屏呈现。
小黄狗超级可爱
你也要带着老婆赚这个钱吗?还是人情社会必须接这个单?老李啊,你真他娘的是个人才。
我想说,是否可以让那些60岁的影星,不再扮演抗日时期我军基层军官?
整天搞这些人肉炸坦克的煽情戏,没劲。#20211006
6/10.300人特务营阻击日军大部队扫荡,全体阵亡。虽然只是小股部队的小规模战斗,但胜利不就是靠这样一次次的血战换来的吗。战斗悲壮而激烈,没有重武器的八路军落尽下风,但没有一个人退却。作为网大拍的还是可以的,但缺点也不少。具体行军我不懂,但布阵是不是有点太集中了,给史兰芽加戏有点扯,小女孩到处乱跑不应该,明明到处都是枪林弹雨,后面老百姓怎么还往村里躲呢?太不合理了。
作为一部网大真的是给我惊喜了一下,开始冲着李幼斌和亮剑班底的一些演员才看的。作为网大,服化道一星、演技一星、摄影一星,这一星是好的意思。
嘎子出场就光荣了,老李少了点血性,看了一半撤退了。
都有李云龙、楚云飞、孙得胜了,那我打分时候怎么说也要给个面子。李幼斌老婆纯纯关系户,全片主要的槽点集中她身上。小女孩的小黄狗怎么一天就变大了那么多?
战斗场面很大,不过我觉得如果是一场战役需要死守那没办法,一场狙击需要把一个营放到死地里头拼么?毕竟日本人带的行李也多,稀罕的坦克就带了三辆,毒气弹也带着,在山沟里头能爬多快?化整为零引导敌人层层骚扰,不要说一天一夜,几天几夜都打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