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影评
1 ) 爱,无法证明
已经很久,没有一部影片可以让我完全投入去观看。
不知是从何时开始,我变得浮躁不安。
对很多事情兴趣平平,无法静心做事。
但是,今天看了这部电影,让我长久以来躁动的心,沉静了下来。
我所看到的剧名是《证据》。
在未下载之前,我以为是刑侦片。
等开始看的时候,却推翻了原本的想法。
刚开始,以为是惊悚片。
然后,以为是家庭伦理片,以为,讲的是沉重的父爱。
接着,意识到,影片所使用的手法是回忆与现实交叠的手法,这让我想起了《时间旅行者的妻子》,那个让我沉迷的书籍和有点小失望的电影。
到最后,才发现,它讲的是数学家的故事。那些,为科学进程作出杰出贡献的数学家们。
数学家们的世界,不是一般人可以轻易进入的。
他们有着你难以理解的想法。
当他们沉浸在演算之中时,也许,他们会变成连生活都无法自理的傻子。
或者,是几天几夜不睡的疯子。
不爱数学的人是无法体会那种演算之中的乐趣的。
我承认,我爱数学。这点,被很多人不理解。
不过,或许。我是爱那种演算的过程吧。
谁知道呢。
不过,这些都不重要吧。
就如到底是Catherine证明出的,还是父亲证明出的。这不重要。
重要的是,你要相信我。
因为,你说你爱我。
也,因为,我爱你。
可是,爱是无法证明的。
很多人说这部电影很沉闷,很无聊。
而我,却,深爱。
就如我爱着大部分人都不爱的数学一般。
在看影片的过程中,我总是想起那些在深夜演算题目的日子。
为卡住的灵感而苦恼,为想通的进程而开心。
我想,只有经历过不论怎么努力也解不出一道题,在换了很多方式后终于推算成功的人才能读出这部电影的深意吧。
那是成功的喜悦,那是对自我努力的肯定。
不去在意他人的眼光,只活在自己世界里的人最快乐。
上了豆瓣才知道这片子是2005年的,如果我在那年观看,一定不会有那么多的感受吧。
至少,对父爱的感悟不会那么深刻。
这些家人间的爱,是到我出国才体会到。
每周末跟父母视频的时候,总是心疼他们絮絮叨叨,有意无意透露着很想我的感情。或是不经意间希望我早些回家的想法。
我好像长大了呢,开始学到体会父母的感受呢了。
以前,还是个幼稚的孩子的时候,只总觉得父母不理解自己,感到我无法与他们交流相处。
直到高考结束,才知道他们是爱我爱得有多深。
他们宁愿自己很辛苦,也不愿我受一点点的委屈。
他们愿意付出全部,只为让我有更好的生活。
所以,送我出国读书。
影片的最后,是在大学校园里的草坪上。
看着一群群抱着书本穿草坪而过的学生,那些走在阳光下的剪影。让我非常羡慕。
似乎,有点小小的后悔没有去美国念大学,无法体会那种坐在草坪上,迎着暖阳,和同学讨论着某一步的推算或是某几题的证理。
这一刻,我是多想快点上大学,不论辛苦或是享受,对于现在的我来说,都是种奢侈。
或许,我今天会找些数学题来做。
用笔触,划出最优美的证明。
不是来证明爱。
因为,爱是无法证明的。
2 ) Proof
<情來. 算盡愛>實算改得不賴, 但那海報的設計就真是太過 mislead 觀眾, 難怪有觀眾看罷說佢搵戲黎做, 我只可說你搵錯戲睇。起初只當普通愛情片看待, 但,錯了。當真確,準繩, 容不下一小數點錯誤的數學與沒有對錯,絕對肯定的的愛遇上時會是一個怎麼樣的光景?看時真的入肉不止三分, 我看得很緊張, 很無奈, 不是緊張結果, 而是那一個啞巴吃黃蓮, 有苦自己知的情感真是拍得鉅細無遺, 細膩得令人心痛, 拍捉不到的情感難, 但, 要拍到遊走感情與理智間的抽離實在更難, 那是Christina ricci, Natalie portman或Cameron diazj都做不來亦做不好的角色, Tilda swinton或可, 但不得不說Gwyneth paltron做得非常出色, 畢竟那是一個要有一定人生閱歷才能演活的女人 (篇篇情意結 Sylvia, 她飾演悲情詩人可見眉目)。
3 ) 强烈的悲剧性
这个电影是非常悲剧的
因为这个家庭是非常悲剧的,父亲21岁在英国展露天才,来到美国的大学继续研究数学,22岁又攻克一个难题,踏上人生巅峰。其后,就是一系列的下坡路,妻子要么死,要么早早离婚,一对女儿,大女儿成年后离开家庭独自去纽约打拼,二女儿徬徨无措……
这个电影的矛盾性在于,二女儿到底应该是像父亲好,还是不像父亲好。像父亲,那就是继承父亲的天才,在数学领域崭露头角,也继承他的疯病和不和谐的家庭生活,认识一个平庸的男朋友26岁就在自己的领域一筹莫展,搞个三脚猫的乐队,结婚又能怎么样?会过上幸福生活吗?
不像父亲,那就否认这个论文是自己写的,切断自己与数学的联系,也切断与这个男朋友的联系,独立走上一条新路。这充满了未知与困惑,二女儿不敢这么做。
所以,这就是她无法确认论文作者是谁的原因,模棱两可,究竟是成为父亲,还是摒弃父亲,她软弱,她挣扎,她痛恨葬礼上自称父亲朋友的那一帮人为什么在她最困难最需要帮助和指引的五年里不出现,她不是对父亲生气,她是对自己生气。
最终的结尾,她又回来找那个男生,带着自己的论文,这想说明的是,她已经开始不太纠结人生要不要像父亲,而是人生要不要是自己的人生,如果是自己的人生,那就接纳这个男生,主动去获得外界的信息,然后再做判断,而不是命定的就要接过父亲的接力棒研究数学,命定的继承父亲发疯和悲惨的大脑。
其实,大女儿才是正常和独立的人生,始终知道自己应该要什么,怎么做。初到纽约,打一份很辛苦的工,付房租,不再与父亲有密切的联系,好像外国人也是这样的,要有成就,就要脱离小城市的环境,去大城市。
4 ) 证明你爱我
证明你爱我
影片结束,凯瑟琳奔回哈尔身边,放弃跟随姐姐克莱尔飞去纽约,有情人在校园的长凳上证明数学,证明爱情。似曾相识的一对身影…… 回到影片开头,卡瑟琳窝在沙发中,如梦幻般行走在长廊里,不及防撞到另一个人,被父亲喝醒。撞到的人,就是哈尔,原就是梦中人,只是虚幻中的想象,需要一些曲折费解的证明而已。
导演设置了双重梦境,才让男主角哈尔登场,惊醒凯瑟琳的父亲,也只是另一个梦中的影像,现实中伟大的数学家,经历数十年的癫狂折磨,在数天前去世。在生命晚期,凯瑟琳放弃学业在父亲身边,长期陪伴癫狂,也开始怀疑自己的状态,自怨自艾。怀疑哈尔对父亲成果的企图,在葬礼上责难亲友的疏离,面对姐姐的过度关心歇斯底里。
葬礼后爱情的突然降临,让凯瑟琳卸下盔甲,毫无保留地把最柔软的一面交给哈尔。不仅仅是身体,儿时一把心房的钥匙,一本天才的笔记本,一段过去的岁月。她蜷缩地坐在屋前的台阶上,义无反顾却忐忑不安。
对于姐姐克莱尔的建议,搬离老宅去纽约定居,凯瑟琳并不买账。对于姐姐在父亲患病期间的逃离心怀不满,另一方面,理智的克莱尔提出,也许父亲只是需要专业的护理,凯瑟琳的陪伴无足轻重,甚者是好心办坏事;而妹妹的易怒不安的精神状态更是让她牵挂不下。
高潮在哈尔取到笔记本,但和姐姐一样,他们更愿意相信这是父亲的杰作,而非凯瑟琳的天才灵光一现。凯瑟琳彻底奔溃,开始怀疑自己是否如父亲一般陷入癫狂和臆想,穿插在现实和回忆里;冥冥之中,也许正是自己对笔记的解读,才导致了父亲的离世。她决意听从姐姐的安排,离开伤心之地。
哈尔终于破解谜题,笔记确实出自凯瑟琳之手。但正如影片开头的隐示,回念以往,凯瑟琳终于明白,除了姐姐选择的这条路,她还有另一种选择:回到爱人身边,过正常的生活。可能会变成父亲那样,不过,也许更好呢?不仅只是证明一道难题,也是在证明爱情。
“I can try to make it!”
“better”
5 ) Gwyneth Paltrow的演技真的挺不赖
这部电影涉及到了亲情,信任,自我认同,以及亲情。
现在回头想想这电影,其实主线只有一个:女儿为了照顾父亲,放弃了自己的生活,却又被父亲那股可气又可爱的执着所感动,帮助父亲作着他自认为“伟大”的“研究”,并最后自己完成了真正伟大的研究,但为什么她要把自己的成果藏在抽屉里呢?
Gwen的表演让我想起了林嘉欣,让人觉得舒服,像是那种你身边的平凡人,但又像是天使一样的,可爱的,却也又很多缺点的。缺点一大堆,但就是那微小的,闪闪发亮的可爱之处让你努力忘掉她所有的缺点即使那有时是致命的。她们对我而言就是有着一种说不出的魔力,让你想跟她过后半辈子。
我不得不说编剧讲了一个精彩的故事,以至于我在好几处地方都不由的惊叹一下。虽然他所做的是把一个简单的故事复杂化,悬念化。通过它,又联想到《心灵捕手》和《美丽心灵》,让我们又对学院中的研究生活产生了某种向往。
顺便说一句,我并不觉得gwen的姐姐有多坏,只是觉得她并不属于妹妹和父亲的世界。
http://tygoonray.blogbus.com/index.html 6 ) 可怕的歇斯底里
女主角的歇斯底里让我头疼,她哽咽的叫喊和绝望的眼神让我在欣赏影片的同时多了一种忍耐
如果她把她的表演控制的更好,那这会是部更好的电影
因为它有出色的故事和摄影~~还有不错的其他几个演员
一条条说:JG在这里头无疑很美型,我喜爱他对凯瑟琳表达爱的方式,貌似JG常常喜欢上性格上有突兀的人,要不就是帕金森患者要不就是个性古怪的数学家女儿;帕特洛的演技很好,但这个角色让我有点读不懂;凯瑟琳的姐姐是个惹人厌烦的女人,我要是凯瑟琳,也会和她大吵不止的。
I don't get it, but it's too sad and beautiful to be given a 2 star rating... maybe need to watch the theatre version, or the film itself again...
格温妮斯在这部电影的演技远远好于莎翁情史!
“proof”这个词可以看做是katherine为达成父亲所愿所做的数学证明,hal为katherine寻求其为真实作者的证明,更是父与女、男女主之间爱的证明。故事终究是个细腻温情的情感小品,所以这个中文译名其实不错。剧本其实还蛮赞的,细细品来,至少比这个6.9分要高不少。
I've proved it, who cares you can understand it or not
电影名是proof,要证明数学理论出于凯瑟琳之手,只有通过由爱而生的信任。偏偏这理应的爱情重头戏,显得很薄弱,难有投入和感动。片子出彩之处是帕特洛和霍普金斯的演技,两名精神病患时而咆哮,时而落寂,时而欢欣,时而茫然,一份不离不弃的亲情更是让人潸然泪下。
future's heat equals to future's cold
这部改编自同名舞台剧,由格温妮丝·帕特洛、安东尼·霍普金斯、杰克·吉伦哈尔主演的影片最大看点就是演员表演。忘性大也有好处,就像这部,以前看过,现在再看仍像看新片一样,汗~~
也许是帕尔特洛最好的表演,她真的是被低估的选手。
其实可闷了。看完这部再回想一下《莎翁情史》 MD格温妮斯凭啥靠着那个电影就把学院奖的小金人拿回来了?!她是我至今没弄明白的影后!不过这部还是凸显了一定实力的,尤其和霍普金斯对的时候。接客和她根本不来电好吗?!生拉硬扯的姐弟恋真别扭。
学数学的和搞研究的看了会很亲切。想当偏执狂吗?上数学系吧,哈哈!
It's not the irrefutable evidence proofs love ,but trust. (结局潦草唐突了点,但不影响整体观赏性,可惜中文译名太烂了)
2013/10/21 Gwyneth Paltrow演的真棒,那种自我否定,却又渴望得到别人认同的挣扎感表现得非常到位。Hopkins和Davis的两个配角也很出彩,倒是我要看的Jake基本就在打酱油(而且Jake真心是越熟才越有味道了)。虽然数学天才情商受阻的故事并不少见,不过这回换了个女天才,还真是别有一番风味。
交织亲情的温情电影,却温的如白开水般闷,导演的节奏感有问题。
给做学问的人看就别有滋味,天才都是煎熬出来的。真的要对人类社会的基础结构作出贡献,那就只好吻别、远离这花花世界。
一本数学笔记揭示各方面情感,亲情爱情,甚至包括真理性的暗示。一味沉浸在悲痛对身边人太过忽视产生怀疑,那是把绝对尖锐的利器。但是还是觉得片子太闷了....而且说真的= = 男女主太没火花了。再加上数学= =... 还好有个JAKE...
喜欢Gwyneth Paltrow,演得真好。
她的生活容不下怀疑。因为她对她自己已经有太多的不确定,她要的只是从朋友亲人爱人那里得要无条件的信任。不要让她失望。她的存在已经摇摇欲坠了,她需要有人告诉她,她是有用的,是被需要的。我能理解。数学和逻辑抵不上四个月的寒冷拥挤的书店。生活才是证明。情感才是证明。
看Donnie Darko的时候觉得Jake怎么那么丑啊!这回再看也还行。
拍得缺乏生气 没有意思 Gweyneth Paltrow演得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