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一看导演好眼熟,居然又是greengrass!前一阵才看过他的93号航班,印象深刻啊,看来这导演很不错的样子,于是又去搜了下他获奖的一些影片,于是开始用QQ旋风下载谍影重重3部曲,谍影重重是个动作片吧?居然8分多!期待啊!还有就是发现本片主角是马特·达蒙,谍影的主角也是他,记住啦!又顺便看了下马特·达蒙的简介,看来也是个优秀的演员呐,居然还是个不错的编剧,厉害!代表作《心灵捕手》《天才瑞普利》(裘德洛好像参演了)《谍影重重》三部曲,以后一定慢慢看完!
说说片子本身内容吧:总体感觉不错,是值得推荐一看的,不过并没有力荐的程度,因为毕竟这种题材的片子无法震撼人心。推荐的理由挺简单,看完后能对伊拉克战争有更多的了解,本来我就是抱着更多地了解伊拉克战争的目的去看的,这片子就是我在百度上搜伊战的相关影片才得知的,然后看评分还算不错就开看。
看完确实又对伊战增加了不少认识,也对以往的一些观念进行了再思考。片子中明显地揭露了美国发动伊战理由的虚假,所谓的WMD只是堂皇捏造的借口,帮助伊拉克建立民主自由的政府更是显得可笑,纯粹是布什政府为了某些利益集团的利益摆出的说辞,在政客们丑恶的操纵下,无论是美国大兵还是伊拉克平民的生命都显得无足轻重,他们为了实现个人目的是不择手段的。
那个五角大楼的官员只是白宫命令下的一个执行者,他所做的一切完全只是听从上面的安排,是政客们操作链条的一部分。不过幸好美国一些部门是存在一定的独立性,并且受一些制度的制约,籍此一些官员也得以保持相当的独立人格和判断,比如CIA,据我所知,当时水门事件发生的时候FBI和CIA就拒绝了尼克松的一些过分的要求。所以刚开始的时候CIA能够独立地进行和五角大楼不同道的研究,直到五角大楼得到了来自白宫的命令。
除了WMD的问题,片中还有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到底该不该继续支持复兴党的将军,是继续扶持他们稳定政局还是就地解散他们的武装?个人认为是应该继续扶持。纵然那些萨达姆的手下或者说走狗们犯下滔天罪行(从那个青年伊拉克人最后枪杀将军可见一斑),但是我仍认为继续靠他们来稳定伊拉克政局是最好的选择,而就地宣布解散他们的武装,宣布复兴党党员不担任所有公职是个愚蠢的决定。
记得片中有个镜头是2003年5月1日布什总统在亚伯拉罕·林肯号航空母舰对全国以及飞行甲板上的水兵和飞行员发表了“任务完成”这篇演讲,因为伊拉克的常规部队的战败而宣布美军胜利。记得当时观看电视直播的大厅里的人们都表示庆祝,可是在这部电影上映的2010,在死伤那么多美国士兵和对伊拉克民众造成巨大损害的那时,人们难道真的可以说胜利了么?正如片中那个伊拉克将军所说的
“你认为你们在巴格达,所以战争就已经结束了?你等着吧,战争才刚开始”
诚如斯言,布什宣布美军胜利后的若干年里,人体炸弹、汽车爆炸等恐怖袭击此起彼伏,在伊美军人人风声鹤唳,有的开始受战争戕害泯灭人性,战时虐待俘虏肆意屠杀,退伍后受战后心里综合症困扰,不能自拔。
明显美军没处理好战后伊拉克问题,我想这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这只是政客们了为了个人利益发动的丑恶战争,完全不是真心地想给伊拉克带来民主与自由,如果本身的动机值得质疑,那你如何期盼他们会用心把事情给办好呢?首要目的是不顾一切、千方百计地攫取利益!民主自由什么的只是给舆论给公众看得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的,稍微表现表现就好了。
我觉得如果真心想为伊拉克好是应该扶持原来的复兴党的,草率地否认原政权的一切是不可理喻的,一个在民主转型期间的国家是非常复杂和难以处理的,必须有一个有力的中央政府维持稳定,转型必须循序渐进,一点一点地来,可以在美国和联合国和世界舆论的监督下,一点一点改起,慢慢调和矛盾,慢慢开放自由,悍然宣布复兴党非法只能让它走向对立,带来持久的动荡不安。在一个战后的混乱时期(尤其是像伊拉克这样的宗教、民主等种种冲突存在的地区),民主不是最急需的,稳定才是重要的,我认为,民众迫切地需要安抚战争的伤口,休养生息,需要有一个安定的环境重建家园,而这一切,依靠原来的政权是必要的,毕竟不是每一个复兴党党员都是支持萨达姆的,可以慢慢地遴选出那些好的,淘汰那些坏的,并最终可以将做过恶事的送上审判席,诸如纽伦堡或者战后德国的审判一样。布什政府居然一下子开除所有复兴党员在学校、医院的职务,实在让人匪夷所思。
关于民主转型期的研究,我还在细细的思考,毕竟这可能就是未来可能发生的,我现在还需要好好地多看一些书看一些历史,认真的思考。
战争是万恶之首,独裁暴政与之相比也略微逊色。如果战争是正义的,还可以接受,但从伊战的发动理由和过程进展和战后举措来看,我只能看到不义的痕迹。
最后准尉给各大报纸杂志发了email还让人不至于绝望,在政府这个张牙舞爪的巨兽面前,至少还有自由,还有独立的报道能够制约一下,所以我们能够看到诸如虐囚等消息都是美国媒体披露的,总有一些尚未泯灭良心的人提供报道真相,让舆论公民的力量制约监督这头巨兽,让这个世界不至于在欲望与贪婪中绝望。 2012.9.30 17:39
(有剧透)
这是我盼了许久的那种很男人,而且很粗的一部片子。
这里“粗”。。。。是噪点粗。曝光速度快的胶片在很暗的地方拍,就会很粗。这个电影之粗,过去十年都没有先例。结果一看,英国的摄影指导。果然粗犷。
至于“男人”,指的是能够有节气地把要说的观点坚持住。
过去一年中的政治片,都是阳痿的不行。两部批评美国政治的电影《nothing but the truth 》《State of the Play》都是开头雄心勃勃要揭露当权者的阴谋,最后又通过人物的儿女情长,把本来高潮时刻能够表达的道德和正义感,通通当成避孕套一般,偷偷地从马桶里冲掉了。
这个片子,作为一个政治题材动作片,对自己的主题的贞洁操守那是呵护有加。
这个片子尽管描述了战争的情景,但是不是所谓的"战争片", 那种什么《野战排》,《黑鹰降落》,《拯救大兵雷恩》对士兵成长,情感走势关注的战争电影其实属于娘娘腔的自我陶醉。战争面前这些脆弱的人们展现了他们深藏的人性,从而明白了生命,生存的意义一类的屁话,都是给大众洗脑,或者发泄叛逆情绪的。你恍然大悟发现在体味生命的意义,“情感”让你不容面前残酷的杀戮和奴役。你当年青春荷尔蒙迸发,想要宣泄内在暴力倾向的动机被国家机器抓个正着,忽悠你放弃了自由选择权力,而深陷令行禁止的军营的时候,抱歉,不幸的事实就是没人会跪下感谢你解放了他们,或者保卫了他们。
而在Green Zone里面的士兵一个个都是高效杀人机器,直奔目标,完成任务。职业终结者。
片子里面的人物,从萨达姆的独裁将军,敬业的大兵,权威的间谍,野心的五角大楼走狗,矛盾的名记,还有智慧与勇气并重的Freddie 阿拉伯老拐腿 没有一个人物有什么男男女女,人生感悟的情感线索,或者心理线索。
故事里面的人物,面每一个人物都是一个符号。他们代表的都是一种 “价值观”。
大兵要的是最直接单纯的职业意义,说白了和环球小姐的目标没啥区别——世界和平啊;
CIA 头头就是要实行最有效的,百试不爽的新独裁政权,当然,萨达姆当年不就是他们栽培的么(自己却不承认,CIA的地位不同当年越战了);
五角大楼特派员就代表了布什、切尼、拉姆斯菲尔德的利益集团——找理由花纳税人的钱造武器(制造新的争端就是最好的办法),找石油,找人重建伊拉克借钱给他们;
“黑桃勾”将军,审时度势当墙头草。
。。。
当这些代表不同价值观的符号为了自己的目的,进行简单粗暴的碰撞的时候,故事也就讲起来了。
伊战七年之后,可能地球人不再关注美政府捏造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故事,不至于因为这个去买票捧场,但是主流的观众对世界和平的期待还是恒定的。所以当单纯正直的大兵miller 质疑作秀的搜查,去为了伊拉克的真实的和平,结盟CIA,准备保住大将军,安插独裁新政府的时候,我们都对他的价值观表示认可,希望他能获胜。
与此同时,看到华盛顿特派员遮遮掩掩,暗箱操作,又看到Green Zone 里面美国投机分子一片奢靡天地的时候,我们看到侵略者的冷血和贪婪,鄙视他们的价值观,我们希望他们得不到想要的。
但是突然一个伊拉克的老拐子冲出来了,和大兵说,你觉得我们这些路人甲乙丙都只是为了帮助你们实现你想要的么? 我们就为了你们那点奖赏么? 我们是爱国啊!我的腿都捐给国家了!我也希望你帮我实现我的愿望啊!
多么深刻而生动的一课。但是我们这些看客早就习惯伊拉克的国民没有任何发言权了,从而我们也不相信他们有任何梦想,有任何欲望,有任何价值观了。
但是老拐腿的第一堂课就告诉你,这个故事别把我们伊拉克人的价值观忘记咯!
大兵似乎是心领神会,但是最终没有能超越老拐腿的第二堂政治课。
在这个并不具备Jason Bourne 的身手和智慧的大兵借助自己的运气快要成功的时候,老拐腿以小马哥式的干练枪法让大兵的好梦破灭了。
所有的政治斗争,最后的胜利者都能够语重心长的告诉那个失败的人,别难过了,这就是命。
老拐腿才是这个故事的胜利者,也成为了价值观最高级别的人物。
“这不是你能决定的事情啊。”影片高潮的这一句话,对于大兵来说比一颗火箭弹来的要猛烈。
可不是么,你的错误不是因为谎言,或者错误的原因来到伊拉克,你的错误是以为自己可以借助某种托词,侵略一个主权国家。故事里的所有美国人都一直以帝国主义的价值观来指导自己的侵略行为,认为这个是正义之举。其实呢,你有什么权利在人家国家干这干那啊。明白无论你想如何安排我们的国家,这都是侵略,而不是正义,才是关键。
Paul Greengrass 一记响亮的耳光,打得人直愣神。太男人了,这才是政治电影应该有的态度。我说的就是你美国侵略别人不对,你美国对别人指手画脚不对,人家伊拉克是要由人家伊拉克的老瘸子当家做主人的。
美国的保守派马上会给这个导演贴上共产主义者的标签,谁让他主张让无产阶级穷人当家做主呢。
对于一部影片的评价常常跟预期有关,比如一看《绿区》的组合:“谍影重重”系列2、3导演格林格拉斯加主演马特•达蒙再度出击,难免让人生出想象空间。这伯恩当了美国大兵,有美利坚这么飞扬跋扈的后台撑腰,还不霸道的在伊拉克掀起一番腥风血雨不成。但是影片还无法承受如此高的期待,我们看到的是一部其实还不错的,可以一看的电影。观众将其与“谍影重重”相比是不可避免的,这在电影前期人气上是优势,但是在影片上映后的评价上却可能是一种劣势,人们可能仅仅因为这部影片不“像”那部口碑上佳的“谍影重重”就表示不满。而这部影片也在依然体现出些“谍影重重”气质的同时,少了那份人物个性与锐利,再难让人产生那种酣畅淋漓的感觉。
这部影片尽管故事的背景是伊战后的伊拉克境内,但是剧情架构依然很“谍影重重”,光鲜的事件背后依然充满欺骗,接着还是悲情英雄的孤身作战。在这部影片中,马特•达蒙扮演的罗伊•米勒看似一个分队的领导,但是经历上依然有伯恩的影子,那就是不明真相的被人当枪使。他们在伊拉克玩命儿的找WMD,却只能找出一肚子火的NTMD气,这虚无缥缈的WMD作为开战的理由,是否存在,对政治家们而言既重要也不重要。不重要的是,萨达姆政权已经灰飞烟灭,结果已然令他们满足;重要的又在于国际公理这东西还是要给个面子,台下的手脚必然需要台上的光鲜来掩盖,于是,一方面,派些军人去瞎忙活很重要,另一方面,栽赃陷害之类的阴谋也要谋划。而对于这类政客来说,最大的威胁就是工具有了思想,于是,当罗伊开始思考这让他们一再扑空的WMD搜寻行动是否有鬼时,他就必然成为这方政客的威胁,同时也在美国政治制衡机制下,成为另一方政客的朋友。
接下来的故事,罗伊就基本变身成为伯恩了,在一位瘸腿哥的引导下,他们发现了扑克牌通缉令的要犯,更发现一股突然出现的美方分队要与他对抗,然后是小队兄弟不愿跟着卖命,他只好带着瘸腿哥继续探求真相。罗伊是孤独的,看起来,他不像伯恩那样的失忆,但是头脑清醒的他却越清醒越迷茫,看不到真相,想不通迷局,只能在伊拉克的谍影重重环境中去探求。只是,欧洲城市间的穿梭,变成了于绿区和战区间的狂奔,在这些桥段,我们依然可以看到那种格林格拉斯擅长的快节奏,罗伊依然很忙,这边忙完了,要紧接着马不停蹄跑到那边,中间还不忘跟这方势力谈谈判,跟那方势力聊聊天。而与运动中闯出真相正是“谍影重重”的撩人之处,快而不乱,逻辑清晰,而本片依然很清楚的将一个幕后的阴谋展示出来。同时,格林格拉斯还很好的表现了美国政治的这种制衡关系,有收买前高官要栽赃的投机政客,有要争取行动主导权的专业情报机构,有罗伊这样的一线揭示真相的士兵,当然,这种状况下,记者是绝对少不了的,而且依然是小人物扳倒大势力的关键一环。而片中很有反讽和隐喻味道的角色还是瘸腿哥,他是萨达姆政权的受害者,对前政权充满仇恨,同时对于美国人又带着复杂的心情,推翻了前政权,他感到解气,但是之后美国人实用性的政治走向又让他对其充满怀疑,在两个时代,他似乎都只能跛脚前行,可以说就是部分伊拉克人的缩影,他们的心声总是被人忽视。而故事的结尾,当罗伊试图解救那个前政权高官时,瘸腿哥又以突然一枪实际行动证明,伊拉克的事务如果不给他们以说话的机会和正常的解决途径,他们必然会以另一种方式爆发,一如伊战后,数年的纷乱。
而本片与“谍影重重”比,一大不同就是,格局更复杂了,“谍影重重”系列看似有一个神秘的组织,看似在欧洲奔来跑去,但是内核里是一个简单直接的故事,也让导演尽情施展其节奏和动作上的优势。而伯恩人生经历的不幸,那种彻底的孤独感更让他表现出一种动人的悲情。而在《绿区》中,格局更大,一场阴谋中,影片的重点实际上偏向了政治惊悚,在“谍影重重”系列是个人经历至上,带出政治的黑幕;而这部影片,人物个性和感情被明显弱化,由“个人主义”走向了“政治大局”,个体弱化成了烘托政治黑幕的元素,特别罗伊这个角色显得有些单线条,缺乏伯恩那样的深邃感和层次感,所以我们只能看到有些模式化的士兵、政客、伊拉克百姓的面孔,很难让人产生深刻的印象,也很难让这部影片从近几年众多伊战题材影片中脱颖而出。
http://hi.baidu.com/doglovecat/blog/item/8a1b7031bc0e9317eac4af26.html 《谍影重重3》之后,似乎所有人都对导演保罗·格林格拉斯再度和马特·达蒙合作的新片《绿色地带》充满期待,未料影片上映后既不叫好也不卖座,全球票房连一亿美元的成本都凑不齐。
《绿色地带》果真是格林格拉斯的失手之作吗?
不,它无疑是今年最令人难忘的佳作之一。
苍白的剧情和人物,无节制的晃镜头和碎剪,是《绿色地带》遭美国媒体诟病的两大标靶。其实,这样的评语也可以放在《谍影重重3》身上。当然,《绿色地带》不是没有毛病,比如强迫症般的变焦晃动镜头,主角性格缺乏传统的启承转合变化,但正是马特·达蒙扮演的搜寻WMD(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小组组长对真相的执拗,成就了《绿色地带》最令人激赏之处:它开门见山地指出,所谓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谎言。这般单刀直入,这般明确无误,是之前好莱坞电影所没有的,也是《折弹部队》等片所回避的。
作为一部阴谋论惊悚片,《绿色地带》故事略显简单,缺乏推理悬念,但绝对不乏震憾,一是被追捕的伊拉克将军说出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真相,二是美国政府官员对伊拉克未来的争论,决策者不顾伊拉克可能分裂和内战的事实危险,执意扶持不符民意的傀儡,更是尽显谎言下的自私、蛮横与冷酷。影片首尾呼应的高升镜头触动人心,第一次,我们看到的是美军侵入时夜空下的炮火通明,第二次,是美军占领后的满目疮痍与滚滚狼烟。一个理直气壮的谎言,到底可以给他人带来什么?
《绿色地带》最动人的形象和最震撼人心的台词,都出自弗雷迪,这个在两伊战争中失去左腿的伊拉克退伍军人,猥琐而惶恐,主动成为美军的战犯信息提供者、翻译和导游,当被搜寻WMD小组组长怀疑谋取钱财时,他失声怒吼:“我有比你所能想像更远大的理想,我这么做是为了我的国家。”当组长出生入死终于追捕到关键证人伊拉克将军时,弗雷迪却一枪将其毙命,面对惊诧与责问,他的一句“我们的事情用不着你们来决定!”又是何其惊醒梦中人。
无论场面调度、叙事节奏和情绪调动,紧凑硬朗的《绿色地带》均是一等一水准,绝非言之无物或力不从心之作。它一再证明,在风靡全球的纪录片风格动作场面上,保罗·格林格拉斯仍是功力最深的世界第一,他永远有办法让观众身不由己地在他的指挥下兴奋紧张,片中歼灭大楼狙击手和直升机特种部队降临,都不动声色地营造出了高手对决感,如同武侠片一般,而结尾高潮动作场面里空中与地面视角的来回切换,相当令人耳目一新。
一直认为,在电影院看电影,尤其是大片和动作片,要好好享受超大屏幕和音响效果,放松下来欣赏。有人关注剧情,有人喜欢特效,有人爱研究电影的内涵,无论如何,如果看完电影,感觉一个字,爽,那这票价就值了,做为一个影迷,此刻你是幸福的。
看完Green Zone,就是这个字,爽;甚至有一刹那,感觉幸福是来得如此简单。。。
的确,这部电影很和我的胃口。其实看完电影我才知道这部电影是波恩系列三部曲的原班人马拍的,后者我在电脑上看的,一直是个遗憾。
美女(酷哥),枪,机械(车,飞机等)和精彩的打斗;这是动作片抓住广大男淫(女淫)们最管用的元素,要的就是你肾上腺素飙升的效果。
偏偏波恩系列和这部Green Zone没有风骚的美女,有的是风骚的走位。三部曲里给我印象最深的场景是最后一部里,在伦敦火车站里面,波恩掩护记者,仿佛精确计算过般得把前来抓人的特工一一放倒,那风骚的走位,真是让我欲罢不能。
这部戏里,一开场,马特达蒙演的准尉带着他的人马冲进仓库,那交叉掩护,火力支援已经让我心跳加速;随后抓伊拉克将军的房子里又玩了把CQC,渐入佳境;最后在伊拉克的小巷里,马特达蒙和前来救人(杀人)的特种兵又和伊拉克武装打了场巷战,摄影机控制你的了眼睛,片子里天上的直升飞机做出的方位指示又控制你的了耳朵,战场上各种讯息传入你的脑中,伊拉克人的抵抗部属和马特达蒙的追击线路交叉,这种多线条的迸发,把你硬生生的拖入了战场,直接高潮。
有朋友评论说这部电影就像第一人称射击游戏的模拟,我虽然只玩过一点CS,但是很赞同。
回到剧情,话说我上高中,美国开始打伊拉克的时候,就和同学讨论,老美这场仗冠冕堂皇的说找什么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无非就是为了石油,为了教训伊拉克这个不听话的当初的小弟,杀鸡给中东各国看呗。但是一直以来,都没有机会了解美国人自己对这场战争的看法。说实话,我有点不相信美国人真的naive到认为自己是去为了解放伊拉克人民而打的这场战争把。但看完电影回到家里想想,其实自小灌输的自由,民主和人权思想和强大的国家宣传机器,把马特达蒙这样的小兵打造成追求所谓”正义“的战士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吧。但是为了追求自己的”正义“,抗命而为的士兵,只是好莱坞编剧的一厢情愿罢了。甚至中情局的中东问题胖子专家也跟着naive,就更不靠谱了,这种编造情报,散播谣言的活本来就是他们中情局的分内事。
电影取名Green Zone,是为了讽刺在安全区内吃喝玩内的美军高官和政客不顾伊拉克老百姓死活吗?Freddie杀死伊拉克将军后那番慷慨激昂的辩争,似乎也体现了编剧对战争的反思,电影或许想表达这种态度,只不过,从03年伊战开始到现在的7年里,不知道有多少Freddie已经在暴乱中丧生了,伊拉克人何尝能掌握自己的命运呢。
政治是残酷的,剧情要经得起推敲是很难的,还是欣赏动作来得爽快些。
一般。小马哥下次选戏要好好看剧本啊。最近几部都不怎么好看的说。
失望,跟波恩不是一个档次。
雖然主演和制片人來自《諜影重重》三部曲,但本片質量明顯降低了一個檔次。難怪環球電影公司這么不重視本片的宣傳。
感觉不错
晃 忙活 谁的民族大义和真相
完全误入歧途,被野心所累之作,只能算是一般,详见影评。
比扯淡部队强多了 但也一般 晃来晃去的
环球为了哄绿草和达蒙继续合作拍伯恩第四部于是弄了这么一片子让两人开心,可手持摄影真心不是万能的,没了过硬的本子,缺乏好的动作戏设计,终究成不了精品。后来的结果,片子有点悲剧,谍影4也换了班底,两边都没讨到什么好。
71/100。太匆忙太草率,像拆弹那样好好讲一段故事不行么,非要从整个大局来解析战争。。。结尾那里还行。马特达蒙身手全无,全程挨打。这片子个人感觉还不如Body of Lies。还有,格林格拉斯现在是不是已经不会使正常镜头了?晃你个大头鬼啊!!!
我靠,一看就是Greengrass的片,一猜就是John Powell做的音乐。看来已经适应PG的手法了,晃死也没有不适!谎言与政治,可以一点都不沉闷,如此紧凑激烈,和着坐实的枪声,和小马哥坚定的神情,哇塞~最近总算有一部不低于期待值的片了。ps,花絮有必要看。
很不错 虽然最后那个让瘸子打死将军的地方很唐突也很生硬但却是有那么点深度也确实有点煽动性 其他的都很好 就是剧情推荐的有点跳跃 不过还好大方向是没错的
切入点真聪明啊。
两个小时就是为了让弗莱迪和梅花J将军代表伊拉克人民说那几句话,显得大而无当了。说清它想说的阴谋论,需要一部电视剧的长度。美国人的政府架构,感觉也许人脉关系比我朝还重要啊。每次看马特达蒙被人一顿胖揍,我就觉得他是在替伯恩还债。
导演在叙事上的不足导致影片整体节奏跟说服力都有些失控,好在马特戴蒙还像那么回事儿的完成了任务。跟越战一样,米军的精神状态依旧处于崩溃的敏感边缘,而职能部门之间的勾心斗角跟缺乏协调也是备受诟病的一大要害,但是你能保证比美国人做的更好吗。
就WMD那点破事还劳神拍成电影?真是浪费我的达蒙哥
伊拉克爱国青年的形象较单薄;虽是动作片的皮囊,对美国式民主黑暗一面及国家恐怖主义的刻画都很现实。一亿制作,赔本收场,很多负面政治评价——美国的内忧外患使其舆论环境日益保守。
Paul Greengrass是不是误以为谍影重重系列的神作地位是靠一刻不停地晃镜头而奠定的?另外,现在还有多少人关心伊拉克这个借来的壶?为摇晃而摇晃的镜头以及找不到准心的陈旧题材成了本片的致命伤,巷战场面也远不如“黑鹰坠落”。Matt Damon只能沦为不出彩的三流主角。
叙事和节奏都差点劲,不过小马哥演得还是很真实的。
政治就是阴谋,士兵就是棋子。
摄影大叔您是大力水手吗?从头到尾手持跟拍您不累嘛,您不晕我都晕了。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