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丁神灯,你只需要搓一搓,就有个可爱的蓝精灵出来实现你的三个愿望。龙珠,只要你凑齐了7颗,神龙会出现并实现你的三个愿望。
到了这片里,大冤种反派大叔,费劲心力、鞍前马后的献祭了一群人,打算兑换终极大奖,虽然不能自由许愿,但是几个选项听着也挺厉害,什么复活、力量、感觉什么的。结果不知道从哪串出来一群异次元杀马特贵族,看造型就很先锋、前卫,是群玩儿人体改造的主,一个比一个骇人。好不容易按捺住噗通乱跳的小心脏,那就选个感觉吧,想着体验一把子极乐的快感。好家伙~结果你想的快乐可跟这群杀马特认为的快乐不一样,duangduang两下给你胸口装上一台“快乐体验仪”,让你每分每秒都沉梫在神经被拉扯的极限快乐中。
我去nm可太坑了!行,第一次算哥们儿认栽了!再来一次!这次在造型最狂的领导:钉头人的言语暗示下,选了最nb的力量!这次总不会错了吧。果然,“快乐体验仪” 被取下了,还恢复了身体,哈哈哈好久没这么舒坦过了,爽!结果开心还不到三秒,被从天而降的锁飞碟的车链子给拖走了。意识迷迷糊糊中被钉头人安排了叫醒服务,人这还在懵逼状态呢,钉头人热情的说道:你这家伙可真会选,竟然想加入我们杀马特贵族,行吧,这就给你拾捣拾捣,弄个人体改造,拉拉皮儿啥的,从此你加入我们家族了,拥有让其他人痛苦的力量啦~
2022美国恐怖片《养鬼吃人》,根据同名小说改编,定级R,豆瓣评分5.7,IMDb评分6.2。
本片不是1987版的翻拍,而是根据同一部小说改编的全新重启版,剧情和《养鬼吃人》这个片名毫无关联。原著小说的英文名直译是“地狱召唤者”,《养鬼吃人》《猛鬼追魂》都是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台湾香港经常采用的译名方式。1987版的片名是根据第一部的内容而命名的,剧情是标准的“养鬼吃人”,而原著小说故事讲述的是地狱恶鬼在人间作恶的恐怖故事。
我没看过原著小说,不知道地狱恶鬼作恶人间的故事从何讲起,但是能感觉到1987版只是选取了中间一段,肯定不是原著小说的故事源头。2022版是不是小说的开篇我不确定,因为我没看过原著小说,但是2022版试图将这个故事的来龙去脉理顺得更清晰。
我发现近代很多翻拍的恐怖片都磨磨唧唧注重剧情戏和角色刻画,经常将恐怖原作改编成了拖泥带水的剧情片,本片也是如此,前一个小时全是剧情戏,针头鬼直到67分钟才出现。
1987版一个半小时,剧情紧凑,从头吓到尾,2022版长达2个小时,文戏过多,铺垫过长,影片前一半毫不恐怖。
1987版的魔方是个结构并不复杂的盒子,2022版的魔方的戏份大为提升,结构复杂,变换莫测,可以变换出多种形状,每种形状有不同的功能。1987版的魔方只是个机关盒子,2022版的盒子则暗藏尖刀。1987版是杀人养鬼,而2022版则是杀人养盒,这是两个版本的最大差别。我觉得2022版叫做《养鬼吃人:地狱魔方》更为理想。
2022版的恶鬼保留了1987版创造的经典针头鬼形象,1987版是男人扮演的,而2022版是女人扮演的。2022版还保留了1987版创造的磨牙鬼形象。2022版除了这两个鬼以外其他地狱鬼的形象都和1987版不同,是影片试图带给当代观众的新意。
1987版中针头鬼打酱油,戏份极少,后来的续作才变成主角。2022版虽然67分钟才出现,但是影片后半部分针头鬼的戏份较多,很显然这是要满足观众的胃口,因为看这IP就是要看海报常客针头鬼。但是,2022版的针头鬼没什么亮点,只是慢吞吞地原地不动。
片尾彩蛋出现了新形态鬼,给续集做了铺垫,能否有续集还要看本片的票房表现,不过我觉得意义不大,因为这种鬼片对当代观众来说吸引力不大。
现在的恐怖片越来越不好看了。
这个现象的源头很有意思。
早些年欧美、东亚恐怖片势头强劲,佳作频出。当时不管是欧美的血浆流,还是东亚以日韩为代表的的气氛组,亦或者当时中国香港cult味十足的特效片(cue一下邵氏),各有各的“恐怖”。
这些片子的共性之一就是“无序”。
现在的恐怖片太“有序”了。和世界经济下行有关,不展开。
恐怖的根源用爱手艺创造的克苏鲁神话来解释,最好不过。恐怖源自未知,未知是混乱且无序的。就像开盲盒,永远不知道盒子里放着什么(可能是薛定谔的猫)。
无序这一特点展现在故事剧本上,即“反直觉”。譬如经典日恐《咒怨》、《午夜凶铃》、《灵异咒》,都遵循这一反直觉特征。
日本人很擅长解构恐怖,将其与最日常、最正常不过的一切联系起来。这样,恐怖本身就失去了可追溯的痕迹。
如果吃饭就会被鬼杀,总不可能饿死自己吧?明知道鬼宅里面有鬼,避开了还可以保住性命。可吃饭、上厕所、睡觉(被窝竟然不是结界,这不科学),一切日常化行为被无序化之后,就连动物最基本的对危险的警觉(人性直觉)都失效了。
因此在故事的主控思想上,其最终原因虽然是积极的,过程却一定打破常规。甚至大众认知里的正面品质,“善良”“温柔”“聪明”都会成为害死角色的原因。
经典恐怖电影都离不开“至高力量”。用麦基罗伯特在《故事》里提到的概念,对抗力量需要走到终点,展现其威力,才能让观众切实感受到主角的不易。如果仅仅是某一个人造成的问题,那处理掉这个人就可以了,没什么麻烦的。《咒怨》反其道而行之,怨恨才是无形之因,无解之果。
优秀恐怖片往往在剧本设计上和优秀剧情片不分伯仲。其设计故事的底层思路是互通的。
很可惜,恐怖不能有序。有序代表着有迹可循,游刃有余。
不要去鬼屋,这本身就是有序的。当角色被打上“作死”标签,实际便是在暗示这个故事的发生是有规则的。恐惧不会融入你的生活,只要你稍微聪明、谨慎一点就能避开它。新的养鬼吃人就败在这点上,和近几年大多数恐怖片一样。主创需要一个让主角受罚的理由。
但恐怖是不需要理由的。今年《灵媒》乏善可陈,就在于它又强调了有序。是因为你做错事了,罪恶才会降临到你头上。恐怖片一旦落入有序的窠臼,就会开始讲道理。不要做坏事,鬼怪会来;不要去某地,那里有危险……
为什么《咒》最后那一下给人当头一棒,感到恶心。因为它忽然之间无序了。用一种欺骗的方式,让观众参与到无序里。它不像“躲在被窝里也会被伽椰子抓走”。老实说,如果它能处理的更好一点,就不会有这么多人骂了。无序,但没有彻底无序。
或许是因为现实已经太过无序了,文化领域反而在探索有序,大多数无序佳作都是在经济极其繁荣之下诞生的。有现实的“有序”兜底,才能产出无序佳作。
冲着之前的经典去的以为还会像那部一样,劲爆cult,各种开车片段,结果发现完全不香艳,那还能有啥意思。这里面这些外星人挺逗啊,正儿八经说反话呗,他们真觉得痛苦都是恩赐吗?大反派是真倒霉,弄个那么大个钥匙放身上,最后好不容易给去了,结果又被扒皮,真悲催。而且我觉得这里面的这几个恶魔压根没啥战斗力,就是长的吓人。
毕竟是老片新拍,这种电影拍出来一般都不讨喜,观众总会拿老版来比较,老版第一部1987年的电影,在当时那个年代确实会抓住人的眼睛,不管剧情还是修道士的造型设计,各种血腥恐怖的名场面,都能算是经典了。但重启再来看就会少了惊艳和惊喜的感觉,这就是重启类电影的弊病,只能靠新的剧情、更精致的特效来取胜,可惜很多重启电影都做的不够好。但是在片荒的时候有这么一部怀旧的电影看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今年是老恐怖片旧IP重启年,除了这个,还有什么食人族,月光光都活了。要说矮子里拔将军的话,本片还算是最佳。真正恐怖的是,不炒老IP,年轻导演就拿不到投资。那可想而知,在这样的环境下,创新有多难,成本有多高。
电影里多数的视效还是好的。化妆道具都用了钱。作为美术,一看这个造型,心里就有数了。这种超级感官刺激的化妆,还是要花很多费用的。做那种胶皮,全身的,都是钱。感官刺激层面拿捏得很准。这说明导演还是做了研究的。不同于其他发霉冷饭的是,本片还是对这个题材稍有延展的。比如,人如何升魔变成传教士。看翻译,把怪称之为苦行僧,也是很有趣的翻译,盖特到了精髓。看女主还用魔盒扎了苦行僧做了一次献祭。这实在是一个大突破。那要是精通原理,用之得当,连传教士的钉子也要颤抖了吧。
大卫·布鲁克纳的行活不必多说,他对空间变化的钟爱很适合地狱降临的场面,电影整体氛围和压迫感也完全在线。但不得不说故事有点缺乏野心,补充电影设定的同时主线还是倒霉蛋作死小传,和《月光光心慌慌》《惊声尖叫》这种重启加续集的重量感没得比。而且相较原版,八十年代的服化道和特效要更有味道,新钉头一身血肉雕花确实很疼,但老钉头的哥特皮衣还是更胜一筹,平庸的CG效果也是呈现减分状态。另外该片虽有R级之名,但作为网大的局限性可想而知,血腥程度其实远远不如老版,至少全片看完没什么值得记忆的点,而老版的肉泥成人和结局的锁链粉碎都经典至极。总体来说中规中矩吧,但感觉并不能算是一个太好的开头,这种完全重启走网大的电影能有什么好的系列规划呢?
锁链献祭,内窥穿喉,钢丝蜕皮,机关豪宅,几何分形异世界,进阶魔方斗妖僧,欲望求因不得果,去伪求真徒伤悲,又,论一个苦修士的炼成……怪奇精致大场面,经典优秀重启,感恩
这个翻拍感觉只是想把鬼的造型做成美轮美奂的外星人造型,这种美就是一场sm的盛宴感。剧情上有割裂感,几大块起源、故事从头叙述,再次挖掘谜底,都没有一个真正的驱动力在推进,而最有用的章节”复活“更是被拍得想当然,和许多网络电影的标配一样,桥段大于情感本身,比如这种出现很多次的桥段,他们也不是去加深情感,而是用一种这里不用多做文章了,观众都懂的心态做出来。
布鲁克纳的空间依然不错,但鬼团造型整体一般,尤其老版我最喜欢的弧线女鬼,堪称颜值担当,这部虽然给了无数镜头,但造型还是太差强人意(珍珠可还行...咱不能重金属么...)。活人献祭残暴程度几乎为零。是地狱夏天来了?鬼团把狠劲儿都使在给自己做肉雕上了?结果就弄得跟苦肠似的???。。。。人团智商在恐怖宇宙里也比较一般。整体功过相抵吧。
女主能不能死了!可以看的点撕开皮肉我的爽点。
2.5 一部太普通太系统化的流水线网络电影 只是硬梆梆的惊悚 丧失了原作那种缠绕的黏腻的鬼魅感 Jamie Clayton雌雄同体呼麦般迷幻的嗓音可能是唯一的亮点
没有什么重启的必要吧,新修道士的造型设计确实有亮点,但是还是感觉他们好像在玩什么cosplay,能夸得出口的可能就是几个虐杀段落,尤其是几个铁链穿出人体的场景。地狱迷宫充满了一种现代化的劣质感,在这一点上还是要佩服原系列第二部对于利维坦地狱的想象力。近两个小时的片长看累了。
仿佛一个诈骗集团,用一些小任务许诺你高得没边的高额回报,等你入局马上变脸,怎么玩都是赔钱,他们掌握最终解释权,想退出还得拉两个下家不然不让走。当然,如果你家底够厚还舍得破釜沉舟,熬到最后说不定能熬成合伙人。远离诈骗的第一步就是别信天上掉馅饼,真的。
预告片诈骗!期待的逐个虐杀+仪式推进,完全落空,那你安排五个少年有啥意义?期待反派杀招绚烂,杀得爽脆,也没有,就只是穿着道具服叨叨+走台步(看到田震真的出戏)。兄妹情铺垫有啥用?老一辈献祭有啥用?结尾单纯的刑虐刺激感官也许继承了些许遗志但实在欣赏不来,空间折叠这个值得大做文章的设定就用得稀烂。2022年当然要看大型酷炫装置啊,你整个红星美凯龙外立面把老子胃口吊这么高,结果就是一个V型走廊和普普通通的地下室?退钱!!!除了两个鲜肉演员的肉体,一无是处!!!
第一次接触这个IP是看到逃生对抗游戏DBD里面的加入的新鬼:钉子头。当时就很好奇摆弄个小盒子+拿锁链牵人何以称得上很厉害的杀手。有幸看到2022重启的Hellraiser,自己是津津有味地看完了。以前以为自己绝对看不了重口味的电影,但这部真的还行,至少逻辑是自洽的,有完整的设定和故事线,起承转合、人物结局也都能让人接受。重口的部分不仅没有特别生理反感,甚至看的有点爽,证明导演还是有底线和标准的,搞血腥的同时也保存了美感和内涵,不是一味突破下限恶心人。美中不足的是女主这个角色塑造的真心不让人喜欢,相信所有观众都会吐槽。还有就是地狱使者出现几次过后压迫感逐渐减弱,最后被铁笼子卡住,弱的跟僵尸一样很搞笑
就像电影里罗兰说的度秒如年,这片就是度秒如年,尤其是女主角,很丑,嗑药,酗酒,发酒疯,作死,坑人,各种buff叠满,看着她就是度秒如年,然后一路主角光环保命,硬是给个合家欢结局,说是强行给她选择了生活,但没有拍她以后怎么个生活的泽莫,反倒是跑回去拍罗兰了,女主角这都能活下来了就是个扣分项。罗兰的故事比女主角的故事好看多了,可惜他和鬼斗智斗勇被女主角破坏了,让本来要高潮的剧情又平淡了,以及受折磨的尺度是电锯惊魂级别的,罗兰就是本片最大看点,其次是女鬼,这女鬼长得比女主角好看恩倍。这片的节奏就是一小时的故事非要拍成两小时,在女二号受折磨前,真的能把人看睡着。但凡把马特和老太太的死法拍出来,也不至于让前半部分那么烂。
主角好像什么都不会,在影片中除了fuck you(吵架)就是fuck me(做爱),甚至在亲人失踪后还可以有心情跑去doi,让人看不到任何特长、亮点,只是单薄无又无推进力。更别提这导演蹩脚的视觉表现力。
除了经典的设定,略改进的形象,和完整的故事,其他都是现代劣质恐怖片的烂俗套路:智障狗,分头走,不是生气就是吼。几十年过去,观众审美已经升级,但创作上想象力的贫瘠撑不起这个重启。
新的pinhead演员不错,声音极具蛊惑,这个角色始终是有开发潜力的。造型适应新世代,虐杀铺垫地华丽却有些寡淡。富商相当于一、二部里的恶人,所以即使是重启,情节还是较同质化。最不喜欢的是宅邸戏,系列粉丝要看的是人间地狱,血肉模糊汁液粘稠的压迫,不是这种动作追击啊
一部恐怖片不优秀就在于主角很讨厌。真正恐怖片应该是无路可逃,而不是自己作死。
意料之中的无功无过。不知道是为了照顾愈发脆弱的观众群体,还是这届钉子头确实不好发挥,挥之不去的满分命题作文感,惊喜少少,谨慎多多。但我还是愿意给个高分,一是我的高分没啥含金量(。),二是这一部对我来说也确实做到了当初侏罗纪世界出来时的我的基础线。我可以看到如今他们去拍上一代的作品的时候能够运用到的更新潮的技术和想法,那么我也可以去构想这个东西用在旧作里会是什么样。期待这是一个开端,慢慢走向更优秀更丰满的内容。
这是把恐龙特急克塞号里的格德米斯们又拎出来打了一顿吗?!
就没人吐槽一下女主丑爆吗?长得像咕噜
在经历了Hellraiser系列几连跪以后,编剧们绞尽脑汁在想这个系列如何编下去,于是他们灵机一动:把Pinhead的性别换成了女,其实这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哈哈爱酗酒爱磕药以自我为中心从不情绪管理的低智商白垃圾扫把星主角,嗯,还是那个味儿。前面拍的太拖沓了,全片缩到80分钟刚刚好,喜欢高潮部分。利维坦降临太酷炫了,地狱修士们的新造型也很精致,就是Kirsty有点不够性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