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拍的不错,一直看到尾。不过逻辑好像有点问题,第一个女人在节目上自杀时,正常来讲,就会有人阻止吧,只要是心态正常的人就会阻止吧?除非正好赶上你心态不正常时,比如自己都不想再活下去那种情况,那的确是顾不上别人了。可是影片里那些现场的观众难道全都疯了,能看着一个人慢慢自溺而亡?拍的不符合现实,所以不能给满分。不过影片刚开始主角在电台被采访那段演的是真不错,和他对话的那个男主持演技也是到位,令人动容的表演。
题材满分,演员满分,我不懂大家为什么说汽车那里开始崩坏,觉得剧情不连贯。在我看来全片在那里才开始进入高潮啊!
粗浅谈谈影片给我震撼最大的生命以及人性这两个点。
打造一档自杀节目说为了让人们重视生命,但是用生命换取一个用金钱能实现的遗愿,这本就是荒谬,恐怖以及充满危险的念头,这不会使人更加珍爱生命,相反的更加轻视生命,更加放弃努力,像是寻求到了一条捷径,可怕的是还觉得很伟大,是做出了了不起的牺牲。影片中有一幕,黑人老头回到家发现家人围坐在一起看这档节目,他很生气的关掉电视说不要看这种垃圾!他儿子站起来驳斥他这不是垃圾,这很真实,他们是英雄,他们为了自己的家人做出了牺牲!看到这里,我吓到说不出话,这样的节目不可怕么,这是在干什么,鼓励大家放弃生命么!黑人老头这样为家人在外奔波,就因为没有实际的金钱回报看起来就不如那些所谓为了家人获得好生活所以放弃自己生命的人了,这个社会如果变成这样,该多可怕。
这样的节目从最初就是有问题的,只是大家都不自知,甚至连看影片的我们在一开始都觉得这样的电视题材很新颖,甚至乎被男主那套改变世界的观点说服了,他说他要做真实有意义的事,他想让他们的死有意义,但到底什么样的事情是用生命换才是有意义的?我承认,每个人对待自己生命的方式不同,也许有人觉得她用自杀来获得了她所需要的意义,这本没有对错,但绝对不应该放到电视屏幕上,用主流媒体来向社会传播这部分极端的“意义”。
就像医生对绝症病人说“You are so strong”,那才是真的鼓励他们珍爱生命,而不是对他们说,你们不如去死吧,说不定还换点钱给家里人过更好的生活。
再谈人性,如果说节目一开始,来自杀的人还是觉得走投无路,迫不得已,有很多令人震撼的原因的话,后来随着金额越来越大,多少人就是为了钱呢,甚至包括观众,从一开始的震惊,到后来的麻木,观看死亡前会欢呼,观看死亡中没有了害怕与震惊,观看死亡后还票选最佳死亡者,没有血腥,震撼与爆炸性的死亡场景甚至会觉得无趣,大家对死亡开始变得麻木不仁,自杀者与观众都渐渐缺失了对生命的敬畏,一个为了金钱,一个为了刺激,但都大言不惭的,一个说自己的牺牲有意义,一个说自己对这样行为的支持是在改变世界。
大家说男主崩坏的没有前兆,其实是有的。他一直说自己要做出点有意义的、真实的事情,包括他一开始做这档节目的初衷,他真的觉得自己是有意义的。但一旦功成名就,他造就了收视第一,名利双收,就停不下来了,他早就发现了事情的发展和自己的初衷不一样,知道这不是在让人们尊重生命,更不是改变世界,但他停不下来了,他只能暗示自己并对所有反对自己的声音说,我做的事是有意义的,并且亲手扼杀会毁掉这个说法的“胆小鬼”,因为他不要失去他已经得到的一切,他嘴上说着初衷、说着意义,但他一次次为了收视率提升刺激度提升金额,加入竞选机制,并将那些人称作了他一开始严词勒令称呼的“参赛者”。最不能用金钱和权利测试的,就是人性。
他妹妹知道,金钱与权利摧毁的人性,用言语已经挽救不了了,她用自己来让他亲身面对“观看一个人的死亡不会让生命变得有意义”这个男主其实早已知道的事情,并且他确实醒悟了,他愤怒的对拍摄的人说关掉摄像,“看什么拍什么你们这些野兽”,或许他也是在对自己说。
生命的意义永远不要和金钱挂钩。
也永远不要拿金钱考验人性。
私以为Adam这个角色的塑造是矛盾的:他因为目睹生命的白白流逝而感到痛心,他是个在公众面前敢说真话的媒体人;但他又可以为了利益不管不顾道义、自欺欺人地越走越黑,甚至不惜以谋杀作为代价。
我实在不能相信,最开始出了事之后,一心想要辞职离开这个“允许杀人”的节目组的Adam,最终竟然沦落为一个榨取走投无路人生命来博得观众眼球的恶棍。
明明他那么有爱,那么善良——
他爱他的妹妹,即便从耶鲁辍学,也要好好照顾她。她常常不理解他,觉得他媒体人的职业常常需要挂着伪善的面具,但他所做的不都是为了她?
他在节目出事时第一反应便去保护危险中的人。
他在媒体面前说实话,不惧怕丢饭碗。
这些,我以为是彰显他的正义感和人性,谁知竟然只是为了后面的人设反转。
那个在车里的女子的那一幕,我真的不敢相信他会说“让她到后台等死吧”。
明明Adam不是这样的人啊。
或许是……他被这个娱乐至死、物欲横流的时代染黑了。他沉醉于纸醉金迷、一呼百应的生活,他沉醉于做一个收视率第一的主持人。
所有人都在把他推向火坑,并从中取乐——
观众只想看更刺激的猛料;
制片方只希望利用他的影响力来获得更多利益价值;
就连他有些喜欢的Sylvia,虽然没有推他,却也没有帮他。尽管他也成就了她的功绩和名利,但她从来都是觉得,自己比Adam要高尚。
Adam最终还是摔了跟头,这是必然的。 从他亲手杀死车里的女子起,他就彻底迈上了不归路。
但话说回来,节目组的每一个人,收看节目的每一个人,都是杀死这个女子、杀死上节目的每一个人的帮凶。
他失去他唯一的亲人,唯一的牵挂——在他维系全部精力心血的节目舞台,以他一直以来牟利的方式——自杀。
Karina说,她在救他。
是,Adam是需要救赎,但不应该是这种方式!
Karina呀,自从你抑郁,Adam一直努力拯救你,他从没放弃过你。为什么,你最终还是放弃了自己的生命,也放弃了爱你的哥哥?
Karina毁了自己的生命,也毁了她哥哥的所有。
我想没人忍心看见Adam在Karina的冰冷身体旁哭得撕心裂肺,那应该是这个男人为数不多的哭泣。
我不相信这是拯救。这句话,我想告诉Sylvia和Karina。
我一点也不喜欢这个结局——Adam就是大魔头,把他抓住就万事大吉?
那些在两旁看热闹的媒体和群众,笑着、起哄着,继续消费别人的痛苦给自己带来短暂的欢乐?
——或许这就是现实吗?或许,这就是现实吗……
我看着Adam跪在地上,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昔日的同枕女子居高临下地望他,好像自己出水芙蓉、淤泥不染,但却是亲手把他推进了地狱的那个。
自始至终,Adam都没有被救赎。
或许,像他这样“利欲熏心”、“丧尽天良”的媒体人,就不值得被救赎。
这是部有说教又血腥的电影,男主被女人杀了富豪和自己所震惊,他们的死亡是没有价值的,大众看过就忘了,男主开始思考死亡能否有价值,新的节目就这样出现了,这里是男主对生命的反思,当然是有误区的,而他错误的思想也因为自己的职业变成更多人的思想。但是无可厚非,至少男主本心是好的,他本身的出发点必然会被改变,变成了娱乐节目,获得观众认可等等,以及之后鬼迷心窍被利益蒙蔽做了杀人的事。说说男主妹妹,她和男主同事那条线搞得很奇怪,没有什么很特定的联系,如果同事和男主在一起了,还比较好理解,但现在有点不伦不类的,男主妹妹的死…感觉没什么震撼,对男主而言只有伤心,她的死就没有意义。只有黑人最后才震撼了大家,本身觉得以生命换钱给家人带来好生活,其实生命是无价的,无法用钱来衡量。谈谈观众,就是娱乐至死的情况,被主持人的话语所带动,如同传销组织一样被洗脑。确实,这男主持有点本事在身上,说话都很有煽动性,在气氛的衬托下,越来越多人掉进思维的陷阱。
就好像你要自杀,我跟你说要不这样吧,你那地儿太小了,施展不开,我来给你找个宽敞点儿的地方,工具齐全,收尸队随时待命,不用你自己收拾,你也方便,我呢就顺便在门口收个门票观看费什么的,然后咱们二八开,你看看多人性化,我对你多好,再然后呢,我觉得你们这些个死法都不给劲了,那就这样,我来设计死法,你来操作,提成咱们再来细说,
你不用思考电影什么时候开始变味的,因为就没对过,男主角从一开始就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成就感和虚荣心,你可以看看男主在节目播出后升职加薪,他有想过去帮助那些个少数群体吗,他没有,他在享乐,又一个金钱游戏罢了。
再来看看这个节目本身,它真正起到的是什么作用,for the death of live?置之死地而后生?不,难道不是在美化死亡和宣言自杀吗?影片开头就开始洗脑,我们这种行为是合理合法的,狗屁不通,什么是教唆,请出门右转百度,这个节目本身就是起到了一个利诱和怂恿的作用,美其名曰以真实唤醒良知,这话是没错,但绝对不是这种真实。
再来说自杀的人,就说第一位,被家暴,女儿被性侵,但自己没有经济来源,无法独立,所以只能选择依附着生活,最后她把男的杀了,然后参加节目,她真正帮到女儿了吗?没有,反而给女儿造成了另一种伤害,而她不过是为自己的脆弱和逃避上价值罢了。
最后来说说观众,其实和现在的网络社交化境很像啊,经济基础是普及了但上层建筑十分匮乏,造成的结果就是民众容易收到蛊惑,也就是说因为对问题理解的不够全面导致为艹蛋的事助长气焰,就不举例了,我怕炸了。
既然这些前提都不成立,那影片真正想表达的是什么呢,不要忽略了影片最重要的一个存在,那个患癌症的小孩,那么努力那么拼命的要活下来,而节目里却在大肆宣传死亡,这不是很讽刺吗?所以我想他真正想表达的是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但绝对不应该用死亡,生命是用来敬畏而不是被物化。其实影片也抛出了问题,如果有人在你面前要自杀或者你知道有人准备有这种行为时,你会怎么做?
无论电视节目组冠以多么富丽堂皇高大上真善美的名义,它只是一场捞钱的大秀,不要用不以盈利为目的借口来圈钱,商业行为的操作还涉及隐私,这就是所有娱乐的核心。
第一个挑战者可以说是死得其所,也是有价值的,她在赎罪的同时要眼泪故事打动了小女孩的未来,希望小女孩能在父母双亡的成长环境中坚韧不拔,成为一个对社会有价值的人。
这种节目会很快引起轰动然后被迅速消费,只有更直接、更刺激、更规模的挑战才能保证收视率。而那些热爱生命、懦弱怕死的挑战者势必打破这种局面。人们会反过来想:如果自杀者退缩了,它是否应该被代执行它的承诺。为了不让事情发生,为了保证自杀的公正性,主持人帮助了她,并被摄影机完美的记录了下来,且被同事精心拷贝备用。
主持人的这种行为很明显为事态的发展埋下了伏笔。接下来的事就是一部悲剧收场。
其实任何生命都是这样,不是绝望就是希望,只要有那么几秒的希望,那么所有的绝望仿佛都没有存在过一样。
人类对虚拟的暴力也许是热衷的,但是对真实的暴力第一反应就是厌恶和同情。看到被逼上绝路的人自杀会鼓掌欢呼?那就是说明这个国家有一半以上的人全都是反社会人格障碍。纯扯淡片。
西南偏南电影节是不是专门上映一些想法不错但完成度极低的电影?
结局真TM三观正确,虎头蛇尾的,真菜!
黑人老头演的真好
差一点就神作了。这个演播厅的阴气得有多重啊。
立意没什么问题,三观也是足够正确的,主创讽刺了一些扭曲的现状,提出了一些想法,有的地方也是较为犀利的,比如黑人小男孩对着父亲咆哮“为家人牺牲也没什么问题”,不免让人心生寒意。不过叙事总体无趣了些,在调动观众情绪方面差了不少火候,需要引起深刻反思的地方又让人觉得勉强,只能打个及格分
可惜了这么好的题材了 虽然这个节目能够正常播放确实很扯蛋 观看自杀的节目创意确实还可以影片前部分的节奏都还行 但从汽车自杀那里剧情就开始乱了 后面的剧情更是一路崩坏男主人设很奇怪 转变得毫无征兆妹妹这个角色删除比较好和producer的角色作用重复了看得出来是小成本
好题材,可惜拍的太草率,太马虎。
好生硬的转折。
没有想象中的黑暗,反而探讨了人性的光辉。
点子很好,剧本一般。娱乐至死。
最后的最后,亚当妹妹的自杀现场,监制的反抗,以及梅森的控诉,总算唤醒了冷漠的人们一点点的人性,这也许就是导演所要表达的意思。
为了讽刺丑陋而展示丑陋,但丑陋本身也实在太丑陋了。里面每一个每一个每一个角色都又蠢又虚伪,演技和剧本也差,男主最后的狂吼和制片人的眼泪还有观众的悲伤简直生气到想吐。好久没看如此三观不正又伪善的电影了,上次是《报告老师怪怪怪物》
死亡也许可以唤醒人类的同情和对生命的热爱 但是还是改变不了原有的生活。底层人民永远都是最惨的 不是走不下去谁愿意离开自己的家人和爱人。熟悉的配角阵容 付兰兰 越狱的Sarah 绝命毒师里的炸鸡店眼镜叔。
设定挺不错的,可惜挖得不够深,不过也比国内各种神仙爱情剧,面瘫时装剧好得多,一星给立意
导演和编剧对到底要表达什么还没想好,就被这惊悚的想法带着跑了,感觉生怕题材被别人偷来拍了似的。
The.Show.2017.1080p.BluRay.x264-PSYCHD
导演和编剧功力太差,没发挥出真正的讽刺效果
制作人的角色略显鸡肋,情节的数次迈进其实是主持人的心理变化,但他演得是真差,堪比康熙郭惠妮,这个角色令我很怀念F霍夫曼,他绝对演成最佳男主角。清洁工一条线完成度很高从编写到表演,虽然一开头已经知道结局,但并不影响观看(与神同行弟弟线也是),妹妹线也是有效辅助,三线都比节目有逻辑。
剧情没有评分这么不济吧,来拉拉分。一场荒唐的真人秀,外加一个让人悲伤的结局。话说人要多变态去看自杀真人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