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待已久的向往二终于开播了,第二季直接升级豪宅了,真的是向往的乡间生活的样子,淳朴而有感觉的房子和院子,虽然需要自给自足却很富有。看着就很享受,朋友三五个,喝喝茶聊聊天,玩玩游戏,真的是一种享受啊。 节目组很有心了,把家庭成员小H、彩灯、点点、天霸、日常用品……都给搬过来了,新的环境,却又有旧时光的回忆,也是第一季快乐幸福的延续吧!
很喜欢何老师和黄老师,喜欢他们老友的相处模式,喜欢他们的分享,经历的多阅历广分享多,从一些小事都可以学到很多感悟很多。
小H长成了大H,也不在是单身狗了,新成员H的女朋友小O也很可爱,嬉笑打闹很可爱啊,哲学家彩灯也是将思考人生演绎的很到位。
新成员彭彭很可爱,话不多,踏实可爱,很遭人喜欢。第一期嘉宾徐峥老师是真的可爱,嘴上说着不抗造,却不知不觉的体验了很多,也都很认真的做些着,还是隐藏的大厨,晚间的聊天游戏表演也是很可爱,真的是朋友三五群享受生活,洗头也是把我笑死了,围着毛巾坐在那里被何老师洗头的样子让我想到了春光灿烂猪八戒的时候,猪哥哥变成了猪大叔,还是那么可爱啊,不刻意去引大家笑却能让人不由自主的笑。
期待接下来的生活!
前两季都是不错的,节奏相对来说比较慢,而且请来的人也相对来说有情怀的比较多,这种慢来慢去的节奏我很喜欢,后来的几季请的人不知道是没有综艺感还是啥原因,变成了叽叽喳喳,然后有些桥段也有点尴尬,变成了想买情怀但是没什么情怀的感觉。只有前两集感觉还是那种恬淡的感觉,很舒服,最重要的是很下饭
我真的很喜欢看这个节目,没有什么特别的内容,就是做菜、干农活、好友一起交流,每次都看得津津有味。
不过,我陪刘先生(老公)刷第二遍时,又有了不一样的感受,想起了很多小时候的事情,突然明白,这样的生活并不存在。
1.《向往的生活》:这是一种慢旅行,现实中不可能。
《向往的生活》所描述的更多是一种慢旅行的休闲方式,不是真正的生活,不要说长期,哪怕在农村生活一个月,真的过农家生活,会让人崩溃。
从小,我在农村长大,爸爸非常能折腾,承包果园、开打面坊(把小麦加工成面粉),后来又成为农村电工……
与身边人相比,我家的生活条件很好,这种幸福感是极高的,当然也和没见过世面有关。可回头看,吃喝相对好一些,但有点煎熬,因为农活太多了,冬天太冷了。
我1988年出生,90年代初,还没有机械化,拖拉机都很少,大家都用人工拉的木板车或者马车拉东西。干活时,特别累,很崩溃。
《向往的生活》中也干农活,在我看来更多是体验生活,现实中如此,会生活不下去的。
端午节,我也去莫干山体验了,住民宿,吃农家饭,感觉不错,这有一个前提,不用我打扫卫生,也不用做饭。
在农村,不仅仅要干农活,还有很多生存压力,只靠种地很难养活一家人,需要出去打工。不止这样的生活,宣传的很多生活方式,都属于少数人,不是我们大众追求的,比如创业、一直旅行在路上…….
还有,城市一定是比农村更适合生活的,我们是社会的动物,医疗、教育、人文环境,要比自然环境更重要。莫干山的空气是好,我最多也就待一个月,这还是有手机的情况下,我可以办公、写作。
我们当成旅游,体验一下可以,憧憬也没有问题,但最好不要选这样的生活方式。
2.农村的生活是快乐的,可我还是想要走出去。
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曾在农村的生活。
在农村生活,不是农忙时,真的很快乐,晚上和小伙伴捉迷藏,夏天去河里游泳,去田野里撒野,去爬树……曾经那么亲近大自然,那么快乐地奔跑。
可是一年两个季度的农忙太累了,我们家的地很多,每人2亩,共8亩,什么都靠人力。
6-7岁的时候,我就要帮着做饭,印象很深刻,那会刚学做饭,把米放锅里,加上水,先熬一会,然后上一层放上馒头,只会这么简单的。
妈妈是一个勤劳、贤惠的女人,为了多一些家庭收入,她还养了很多兔子,兔毛可以卖钱。
放学后,我就要去给兔子割草,割草是快乐的,一群小伙伴一起,大家可以玩。剪兔毛太痛苦了,我用手抓着兔子,妈妈剪毛,半个小时,就这样看着,很无聊。
妈妈还养了一头猪,过年可以杀掉或者卖钱,喂猪让人很崩溃,猪圈实在是太脏了。
我长大一些,也就8-9岁,小学二年级,我就下地干农活了,身边的小孩都是这样。我是左撇子,下地割麦子,镰刀老感觉不得劲。秋天去摘玉米,在玉米地里闷热,累得满头大汗。
还有很多很多的农活,麦子收回家,爸爸扛到房顶。这样,每天早晨起来,我爬上房顶,把麦子摊开、晾晒,晚上堆上,还要用塑料布盖上,怕返潮。每次看到一屋顶的麦子,都让人很绝望,感觉人生好没有意思。
让我觉得没有意思的事情,还有很多。当时,为了赚更多钱,妈妈会种棉花,你看到开得满地的棉花,一点都感觉不到漂亮壮观,因为要一点点拾到袋子里。
地里会长很多草,需要时不时地除草,每个周六周天,我都要下地。如果不干活,就会受到体罚。我们家的规定:干活换零花钱,不干就在家里客厅里钟表下面跪着。
前几天,妈妈给我打电话,说这次割麦子用了半天,因为全部机械化了,而原来至少忙半个月,一想到以前过的日子,都不想再回去了。
我何尝不是如此呢?从小,我就有一个愿望:走出农村,再也不干农活了。和我同龄的很多伙伴,读完小学或初中,大都不上学,出去打工了。
哪怕我中间有过阶段性放弃,但从来没有改变过我要走出农村的决心,我不要再干那些农活了。那根本不是享受,30多度的天气,在地里割麦子,像火烤一样,滋味不好受。
工作后,我小小的个子,但耐力很好,一点都不怕辛苦。
记得工作后第一份工作,中考和高考时,我要去学校门口送考,早晨5点起,给家长学生提供水,还要收集家长信息,真的很热,而我搜集的信息量基本上都属于前三。因为这实在不算啥,哪有地里干活累,有什么好矫情的。
如果非要给这段成长经历附加一点意义,就是每当我觉得累时,就会想起这段生活,瞬间觉得眼下的苦真没什么。
3.我怀念单纯的自己,但从不想过以前的生活。
读高中后,我就很少干农活了。时间是魔力,过去十几年后,我反而挺怀念那时的生活,经常在梦中,会想到和小伙伴,骑着自行车,疯玩的时候,笑得那么开心。
每当工作压力大时,我会回老家,感觉很放松。这才是我熟悉的环境,还有家乡的口音,很多美好的时刻总会再现。
爸爸喜欢玩,经常带着我和弟弟去钓鱼。每当我闹的时候,爸爸都说:“耐心一会,鱼才能上钩。”
爸爸每个月收电费(电工),我和弟弟就跟在后面,到了小卖部,就走不动了,一定要买了零食才走。晚上,最快乐的事情就是帮爸爸数钱,我总是数一遍再数一遍,我好喜欢数钱的感觉。
这些只能留在回忆里了。现在,每次回去,我真的有很多不适应,我努力融入,依然是徒劳。
这一路走来,我要求自己不回头,大胆往前走,一点点适应眼下的环境,生活更好一些。我不想一边抱怨回不去,又一边抱怨不适应。
过往生活里,尴尬的时候太多,第一就是去县城读高中,农村和县城的同学有很多不同,县城的学生明显更自信,更逗比,英语更好。
同样,读大学,工作,来到上海,我都经历过这样一个不适应的时期,有些时候,适应真的很难,但没有退路。这都谈不上什么励志的故事,因为我无比清醒地知道回不去。
这两年过年回家时,我发现想和同学喝咖啡,聊聊天,没有找到一个咖啡厅,去了肯德基,发现大家都在这里相亲呢。
同学聚会,找到一个餐馆,菜量特别大,可我吃的很少,不合胃口,聊得话题也不感兴趣。哪怕会有不适,可我每年还是会去,因为真的想念他们,哪怕一个老梗,说了十几遍,依然很好笑。
我知道这只是一年一顿饭而已,如果天天在这样的环境里,现在的我会受不了。
不知道什么时候,我变得挑剔了,回到老家的环境里,觉得哪里都不如在上海生活好,可是内心里又有一个声音,这是你的家乡呀!
原来,家乡是想念回不去,可是上海就很好吗?不是这样,我依然没那么适应,也找不到归属感。
时间和环境都会改变一个人,离开了一个环境,剩下的注定只有怀念。
眼下的生活,不一定是最好的,但别无选择。我能写出很多上海不好的地方,但出去很多次,还是觉得在上海生活最舒服。
我在家乡生活的同学,也这么对我说,“一直想离开家乡,等工作家庭稳定了,发现去哪里,都不如家那么熟悉。”
这让我想到作家庄雅婷的一段话,“很多杰出女性说自己当年刚硬坚强,慢慢走来,却不知不觉放软了身段,开始体会温柔平淡的力量。”
看官不禁要问:“那一开始就温柔温暖柔软的姑娘不更是人生赢家嘛!”
其实也就是硬过才能真软,赚到钱才能理直气壮说钱不重要。没有搏杀过的温柔终究是天真。
或许向往的生活也是如此,真的是站在事业的高处,偶尔回头,才觉得这样的生活真好,但就是回不去了。
我还是喜欢Henry在里面,没有他我根本看不下去啦。第二季里面的亨不怎么去录向往,但是有他就肯定不会冷场。那些见不得他好的人,我劝你们好好的看看吧。
Henry是调动气氛的小能手,那些为了黑而去黑的真的没有必要好吗。他的努力大家都能看的到,只是你们不愿意承认罢了,这个超有梗的boy,反正我是爱了,你们随意
第二集
最开始觉得彭彭挺尴尬的,节奏完全不在一起,也不那么会说话表现自己,但是默默去插水稻然后带起了所有人一起,就觉得很感动,很多时候面对现实可能大家会觉得不愿意去做第一个人或者会权衡一下情况,每个人都会权衡,但是真的很感动那种踏踏实实的有责任感的或者是单纯处于本心的一种行为,可能看似傻乎乎的,但是真的会感动自己也感动别人。另外何老师带着彭彭唱歌,之后又大声唱走调了那一段也很感动我,就让我想到了在ktv里自己唱着跑调的歌或者找不到调了朋友们会嘲笑却也总帮我接下去。就是很多小细节很感动。总被何老师温暖着,就是向往的生活,如果自己现在是彭彭那样的人,有点无措,甚至自己还不那么自信,但有大家的支持,总有一天会成为何老师 黄小厨那样明确知道怎样取舍人生甚至怎样以一个玩世不恭的轻松外衣处变不惊的化解身旁的风雨波折。向往的生活。
其实第一季的时候并不看好这个节目,这不就是没买版权的中国版三时三餐吗?大概当时等待三时三餐更新太难熬了,才选择看起了这个节目。第一季给我的印象不是很深,大约心理还是抱着对抄袭的嗤之以鼻吧。
第二季再看,当然完全还是三时三餐,虽然导演并不承认,但是相对于之前,感觉这一季的很多细节都变得更好了。
1.后期。这一季的一个很值得表扬的是后期处理,很多细节这里没法展开,包括戚薇那一集的数马等等,看出来了芒果的整个团队还是很厉害的。
2.Henry.虽然因为前一季Henry的槽点太多,虽然这一季这些槽点也并没有消失,还在第一期的时候讨论了“大华”这件事,就更加招黑了。但是多了一个彭昱畅之后,他对于同伴的关心似乎为他拉回了一点人设,或者说好在这一季还没有请很多年轻的女孩子,不然有些事情还是会暴露无遗。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点在于这一季给了他很大的空间来秀他的音乐性,大约团队也想到了通过他身上的闪光点来树立正面的形象。看了688这一集以后,我突然觉得他其实很暖心了(当然可能带一点私心)。在活泥巴那里,他说要保护冠军的脚所以只让冠军浇浇水,然后韩天宇说要结婚以后,他突然就超暖心地给他唱歌什么的。然后这一季各种脏活累活都包揽了,真的是“哥哥”的感觉了,一直照顾大家,所以真的有一刻有转粉的冲动了。
3.聊天。其实这一季我最喜欢的甚至不是看他们插秧、挖笋、摘草莓等等干活,而是看他们聊天。我真的觉得这一part太喜欢了。从徐峥他们那一集很搞笑地洗头和学狗,到张杰他们唱歌聊孩子,然后李诞池子那一期疯狂搞笑,宋丹丹不用说一定是幽默又情怀,然后就是688和奥运冠军的聊天,让人又对运动员心生敬畏了。大概是很少能有机会在这样的环境、这样的氛围和这样的人在一起聊天,所以听他们聊也觉得真的很温暖了。当然,这一part最重要的应该还是何老师,何老师真的让人佩服,怎么能有一个人说的每一句话都让人感觉那么合理,那么温暖,那么恰到好处。
想了一下第一季的疯狂diss,慢慢的我也不再想说什么不好了。当然,抄袭可耻,我仍然希望我国能够把版权弄好,以及多一点原创,只是,有时候,那种源自内心的温暖,可能是真的实在的东西。
第一季完整的追完,还是原来的配方。希望一直保持下去
芒果每次做节目选的地方都超级美啊!“何妈黄爸”的组合感觉很般配呀,Henry之前有些用力过猛,希望这季能有所改变。新加入的彭彭太圈粉了,做事认真不争不抢。敢于当众孤独,这真的是我所向往的生活。
看了最新一期,徐峥老师太有梗了,只要他在,就笑得停不下来,希望节目越来越好(✪▽✪)
就算要换掉大华也请不要换成董子健和林更新 谢谢
彭昱畅比大华更适合这档节目。
节目挺好的,何老师和黄磊依旧犹如一个家庭的两位大家长,还有一个话不多,但能干活的小朋友——彭昱畅。
多了个嘉宾彭昱畅,彭彭的综艺感还挺强嘛,节目依旧温暖啊,看着就很安心,继续支持继续支持。
ab真的好尬啊。。哪有官博骂观众疯了的???//加星!大华这季竟然没那么油腻了?//减一星是因为大华,要是节目里没有这个油腻泰迪且zz人设的大华就好了!!尤其是第一期,没有大华看得那叫一个舒心痛快,全程笑点,无快进!徐峥洗头那笑到肚子疼,超久没那么笑了!彭彭是非常适合这个节目了!
希望这一季依旧能像上一季一样请些有综艺感的嘉宾来,虽然节目不刺激,但正如节目的宗旨,慢下来去生活,琐碎的一天也可以过得很搞笑,偶尔诗情画意一下,先导片然令人没想到的是一片广告植入也能笑翻观众,有何老师在,这个节目似乎就不会缺少欢声笑语,期待后续!
洗头那段笑的我差点从沙发上滚下去
一脸懵逼,好像大家对大华的出现很不满意。但是第一期没有大华我觉得很遗憾,是不完整的向往生活。所以大家都是彭昱畅的粉么???
芒果台做综艺还是有两把刷子的,轻松诙谐,喜欢何老师跟会做饭的黄磊。
一如既往的轻松氛围,配合周末夜晚真舒服
不爱何炅,不爱黄磊,不爱刘宪华。本季我只爱彭昱畅。五颗星给胶原蛋白满满的彭昱畅。
一座房子,一片地,几个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舒适惬意,挺喜欢的。彭昱畅挺不错的,大华还是有点尬,何老师和黄老师是灵魂。
真是万万没想到,第一期在没有刘宪华的情况下,节目会顺畅那么多。另外出现的新人彭彭相比之下意外的好很多,是那种静态照片不怎么起眼,但在节目中看起来很舒服的艺人。
本被官博实名制盖章疯了的高贵路人不开心,一星拿好。从我是大侦探到向往的生活2,芒果真是越来越膨胀了,真·不把路人当人,我求求你们干脆改姓杨算了。一季的好感毁在官博手里,祝抄袭综艺和杨氏姐妹花捆绑flop,慢走不送。
可以以后都没有那个做作油腻到不行的刘宪华吗?第一期没有他好看太多了!
我的妈呀,大半夜笑出猪叫声,果然期待了一年的没错的(PS求张杰先生好好唱歌别上综艺节目了,都要从路人粉变成路人黑了)
彭彭好可爱的说,第一期的徐峥真的很圈粉啊。希望刘宪华不要再搞傻萌的人设了,败坏路人缘。本身很有才的小伙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