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13年的盲人题材国产电视剧,放在平时我是不会主动去看的。就那么巧合地,因为单位让下载的一个APP,我翻到了这部电视。抱着完成每日打卡完成在线学习时间任务的心态,我开始刷这部剧。不俗套但又有家里长短的生活剧我向来很喜欢,后来还发现之前在抖音里刷到的关于盲人乘车投币纠纷视频就是出于这部电视剧,我的兴趣更是一下子提上来了。
在情人节的今天,刷完了这部电视剧。喜闻乐见的happy ending,人间处处有真情的心理暗示,让我不自觉得心情好了起来。稍微对剧中人物对感情的态度做个小结,仅仅是个人看法,或许会有一点片面,但更希望地是自己也能从中感悟一些对自己有帮助的道理。
沙复明。——“人生总有经历,过去的就让它过去。”有责任心,有担当,全剧基本挑不出毛病的男主。虽然他和崔云的初识是误以为遇到了曾经的初恋,但之后他是用心在和崔云相处,渐生情愫,情投意合,终成眷属。他的“初恋情节”是后一段感情开始的契机,并不是把对初恋的感情转接在了下一任上。
崔云。——“你生性是弱者,但你可以学会坚强。”被渣前夫欺负地很惨的女主,性格懦弱,完完全全一个任人揉捏的包子。但在沙复明的鼓励下,慢慢学会反击,最终摆脱了前夫的纠缠。女性在生理和心理上的特点,让她们容易处于弱势。特别是在“你就该受欺负不得还击”的洗脑浸泡下更容易失去战斗的动力。女人可以有人依靠,但也要有自强的能力。
孔佳玉。——“可以一时任性,但要适时而收。”孔佳玉的一些心理状态像极了很多恋爱中的小女生。因为赌气,找别的男人去拍了婚纱照;因为和王泉意见不合,开始冷战不理人。并且剧中她也透露,自己在婚前就和王泉同居了,是因为她内心的没底气。形式上已经是夫妻了,他一定会和我结婚的。这应该是她对自己的强心剂安慰。但骨子里温和的她,最后还是会服软和好,也是她有幸遇到了一个负责的男人。现实中更多的是任性倔强的姑娘和同样任性又自我的小伙的分道扬镳。
王泉。——“为了爱的人拼命是我唯一能做到的。”最怕男人一事无成的温柔,好在王泉肯吃苦能赚钱。为了孔佳玉,厚着脸皮千里迢迢去求得丈人的欢心,在家里一遍遍地熟悉房间布置,摸东摸西学做菜。为了家人,把自己砍了一刀又一刀。面对自己爱的人,他真的是豁出命来。
牛三勇。——“我是混黑社会的,但我仗义讲道理。”他的出场是去王泉家里讨债,他一向的做事风格就是不胡来讲道理。后来在沙复明的感化下,金盆洗手。以前的我偏爱书生气的男人,总觉得文质彬彬深得我心。后来看到了《我不是药神》和《无名之辈》的章宇,再到这部剧里的“翻滚吧牛宝贝”,我开始喜欢起有一些“社会气”的血性男儿。
高唯。——“对事情和爱情都有我自己的追求,老娘儿不怕事不矫情。”前台的工作做的一丝不苟,为了所有员工的利益甘当“出头鸟”,闲时去大学里蹭课。她干脆利落,对自己的生活很有规划。当生命中出现了那个让自己心动的人,她也把他规划进了自己的生活。“我在计划着和你的未来,你却计划着和我分手”,还好在这部正剧中没有狗血地出现。虽然也出现了前任戏码,但也在高唯大大咧咧的性格中一带而过。
金嫣。——“我爱你才来追随你,若我不爱你,我也能彻底地离开你。”感动于“杜鹃啼血”,主动追求曲芒来。我就是对你好,就是要你注意我。但当曲的前任邓晓梅回来,三人陷于三角恋时,她并没有用什么龌龊的伎俩挽留,在邓晓梅被人欺负时,她还是站出来帮助了她。在曲没有选择他们中的任何一个时,她也洒脱地放下了。敢爱敢恨,在古代她一定是个江湖侠女。
曲忙来。——“不懂得拒绝,害了别人也苦了自己。”这部剧里,我真的不太喜欢他,甚至觉得他有渣男嫌疑。暧昧不明,当断不断,犹犹豫豫,这样的性格我真心瞧不起。但每个人都有自己性格弱点,如果你明知自己有问题,去正视它,虽然很难,但请克服。只要有了开头,很多事情做起来并没自己想得那么困难。
以上几个,是在剧中有感情戏份的主角。
去相信吧,会遇到生命中的那个人的。
在有感情的时候,不要负了对方;在没感情的时候,要趁早决断。
两个人的时候,去珍惜,去经营。
一个人的时候,也把自己拾掇好。
2019,去成为能让自己幸福的那个人。
和谁在一起我都会幸福,因为我从不把幸福寄托在别人身上。
前路漫漫。
2012年6月份,我去南京出差,办完事后顺道看望一个同学。他跟我说的那个地铁站我记不清了。好像是跟北京的一个地名一样,到了那里他跟我讲怎么走。当时说的就是找金陵中学的对面,他在那里上班,盲人按摩院。
他是个盲人按摩师,视力0.01,高二的时候开始视神经萎缩。后来就什么也看不见了,再后来就退学治病了。想想当时我们搞捐款、聚在一起给他打气、还煞有其事的说着以后我们上了班就算一个人拿出一点工资,也能够他的生活。高三的时候他跟家人四处求医,离开了学校,也离开了我们的视线。再知道他的消息,我已经在北京上班了,另外一个同学说他要来北京。我们约好了一起吃饭。后来才知道,他是和她的女朋友来北京考试的,一个盲人的什么证书。他的女朋友全盲,没有光感。小时候4、5岁的时候就全盲了。
就像电视里说的,想起他们的时候。我总是唏嘘感慨,同情感油然而生。也只是这样,过后我会投入自己水深火热的生活中,直到下一次的唏嘘。
当我走到金陵中学的对面,他已经在等我。我们先进去他们店里,坐下来寒暄起来,说说他什么时候回的家、家人老人身体好不好之类的。过了一会,他媳妇下钟了。她能径直的走到我们对面的沙发坐下。对他们来说,熟悉的环境很重要。她媳妇很热情,很开朗。就像我前几年见得时候一样。同学特意请了一下午假,等我,陪我。并一定要晚上请我吃饭,我说我来请他,可以报销的。他坚持认为到南京,应该他请。
我们坐在店里的沙发上聊天,等着吃晚饭。我意识到,来的太匆忙,至少该带点礼物什么的。就在门口买了好多樱桃,给她媳妇吃。我们去了他们的休息室,半地下的。很窄,格局跟电视里差不多。就是桌子上多了电脑,基本上每人一台。我当时就很诧异,他们要电脑干嘛。更惊讶的是,基本上每人都有QQ。
后来,我们聊到结婚生子的事。同学说他们要不了,我说为什么。他说,两个人在南京挣的太少了,买不起房子。最关键的是,他媳妇不敢生,害怕孩子和他们一样看不见。知道现在我都没想好,应该怎样接她的话。安慰?鼓励? 我不知道
也许是巧合吧,电视剧的故事发生在南京。还在金陵中学的附近。我没有看原著小说,只是感觉这个电视剧很有诚意,很有诚意。就像斜对面的按摩店里的一样,生活着
将文学作品用光影的形式进行表现,一直是电视作品和电影作品被更广大受众所熟知的重要方式,每一种传播媒介都有其自身的优势与劣势,两种不同媒介间的改编也都应考虑这些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做出相应的调整,即使讲述完全相同的故事,各媒介形式也不能奢望获得所有受众的认可,在本文中,笔者将比较毕飞宇的原著小说《推拿》与央视同名电视剧,以期读者和观众对此获得更直观的认识。
从叙述角度而言,电视剧《推拿》最大的改动,是将原著中的主角王大夫换成了沙复明,由他而展开了一系列人物关系,将戏剧冲突由推拿院员工之间的矛盾换成了推拿院几个重要人物的家庭矛盾,也就是说,将矛盾斗争放置在了“外人”身上,从这个层面而言,充分体现了建设“和谐社会”的基本理念。(>^ω^<)
将内部员工(特别是女员工)的勾心斗角基本去掉,让大家的生活、工作环境形成一派和气的局面,甚至几位姑娘偶尔用“嬷嬷”“小主”互相称呼,也反映了导演把握“潮流”的追求,台词、剧情均未被优秀的小说原著所限定。
原著一开始就详细讲述了王大夫在深圳的生活及由此感受到的金钱的诱惑,也细致描述了他与小孔之间的情感发展,而这部分在电视剧中仅仅带过,这样一来,就使得人物表现比例与角色的轻重相吻合了。另外,原著中,王大夫的母亲非常市侩,而电视剧中的王母则要细腻慈祥得多,这想必是导演考虑到坐在电视机前观看这部电视剧的观众中,有不少是家庭主妇,这样的改编更容易引起母亲们的认同和共鸣。
不管是小说还是电视剧,其中被主要描述的年轻员工,除了小孔和王大夫,就是金嫣与徐泰来(电视剧中叫曲芒来)了,“芒”音通“盲”,这种谐音的使用,在中国文学史上,《金瓶梅》和《红楼梦》是为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小说版《推拿》的“沙复明”这个名字就是个有意思的反讽(毕飞宇在原著中曾进行了相关描述,详见200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推拿》P35),就电视剧版《推拿》而言,这体现了导演通过人物姓名揭示人物命运的诉求,除了保留了沙复明的名字,由徐泰来到曲芒来,人物姓名的变化,也更增加了人物的悲凉感。而影片中吴和平一角的设置,也通过他的名字起到了讽刺的效果。
小说用了一整章讲述了芒来(在下文中,笔者会将小说中的泰来也用芒来进行表述)的情史和金嫣由此产生动力从大连前往南京寻找她“命中注定”的爱人的经历,还用了一整章来描写金嫣对于婚礼的想象,而在电视剧版《推拿》中,则仅仅通过简单的平行蒙太奇介绍了四个人物(金嫣、芒来、王大夫、小孔)对婚礼的看法,这样的安排,显然是为了为导演增添的内容留出发展情节的余地。
电视剧版《推拿》去掉了原著中的厨师金大姐,将这个角色设置为老板之一张宗琪的妻子,由此引出了一对夫妻日常生活中的有戏剧性的部分,藏私房钱、憧憬买别墅、为孩子的学习成绩担忧……这些似曾相识的场景天天都在每个普通家庭中上演。
原著中芒来的初恋女友小梅离开后就杳无音讯了,而电视剧版《推拿》中,邓晓梅的归来,则增加了“三角恋”故事的可看性。金嫣去找邓晓梅谈判,金嫣谈话时的霸气与过后的脆弱也增加了人物形象塑造上的层次,如果金嫣真的那么自信,那么她完全不必去找邓晓梅谈判,然而,“这个男人是我的”的信念并不坚定,芒来总是一副优柔寡断的样子,这才更为故事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性。
在濮存昕的演绎下,沙复明少了些精明多了些温和,小说注重描写了沙复明对于“美”的追求,这其中涉及了两个部分:与向天纵的“初恋”和对都红的心动,影片中设置了崔云这个角色,并用闪回、画外音及心里蒙太奇等方式吊起了观众的胃口:他们二人是不是早就认识?抑或是少年时代的沙复明曾被少女时代的崔云打动了?类似于将小说中的金大姐替换为张妻,这也给了另一个家庭发生矛盾的空间(这个家庭的组成人员为:崔云、吴和平、吴迪、吴母、吴妻)。而让沙复明觉醒到都红的美,不通过“剧组进驻”的剧情,而是采用一个瘫痪老头对她上下其手来完成,既增添了老头“为老不尊”的喜剧感,有一定会的社会批判力度,又顺利完成了让沙复明意识到都红是美女的任务。
虽然电视剧版《推拿》是一部现实主义的作品,但导演仍不忘是不是地唯美一把,让金嫣与芒来跳了几段舞,也许两位演员是舞蹈专业出身,呈现的视觉效果还是颇令人满意的。相比之下,在同一舞台效果的烘托下的沙复明与牛三勇的京戏表演就略逊色一些。
既然看电视剧是种娱乐行为,也许我们对于剧情不应太过苛求,因此,在文章的最后,略提一下演员的表演也是必要的。
本剧云集了国内多位实力派演员,如濮存昕、张国强、刘威葳等,但在这些熟悉的面孔中,表演最到位的当属赵倩和李菁菁两位。眼睛是心灵的窗口,由于影片中的大部分角色是盲人,因此两位饰演健全人的演员就自然更有发挥的空间,李菁菁将崔云的小心谨慎、软弱善良表现得近乎完美,甚至走路姿势、哭泣的表情和骑自行车的动作等等,均贴合人物个性及命运,赵倩则将韩秋霞的泼辣精明刻画得入木三分,而濮存昕虽为第一男主角,但表演并无甚出彩的地方,而张国强更是把王大夫的内在的憨厚表演成了一种外在的“傻”,其他演员,多是限于戏份的原因,往往无甚发挥的空间。
文学作品改编成影视作品的方式有两种,一是紧贴原著的忠实改编,二是对原著中的元素进行删减与曾经的自由改编,本剧则可被放置在后者中,从这个角度上讲,康洪雷导演的《推拿》基本是部优秀的作品,近期有传言说中国第六代导演娄烨会将《推拿》改编为电影版,作为大银幕之作展示给观众,让我们拭目以待。
最近几年各大卫视争先播放古装、虐恋、伦理、抗战题材的电视剧,让人看的有点审美疲劳,而且大部分的电视剧都是为了拼收视率,从选材到拍摄都是为了迎合市场的需求,很久没有出现过像《推拿》这样的精品。尤其是在央视这样一个官方的媒体,在宣扬主旋律的电视剧泛滥的情况下,能够播出这样一部反映盲人精神和感情世界的电视剧,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的。
原著《推拿》本身就已经写的非常精彩,擅长刻画心理的毕飞宇把一个盲人推拿院里的芸芸众生写的入木三分,其实读过原著的人应该都知道,由于原著里大量使用心理描写和独白,改编成电视剧的难度是很大的,毕竟需要很多巧妙的构思来把这些描述性的语言变成实际可感的情节。事实上,这也是本剧最大的亮点之一,编剧很巧妙的把原著里很虚化的东西变成了故事情节,原著里很多精彩的词语都变成了台词,而且在衔接上也非常流畅自然。
既然是改编,肯定是要在尊重原著基本精神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本剧的编剧就在原著的基础上进行了大面积的颠覆。比如,张宗琪在电视剧里变成了一个攻于心计的明眼人,并且因为金钱的诱惑让推拿院遭遇灭顶之灾;沙复明被刻画成一个更加仁义的形象,并且没有对都红产生感情,反而最终跟苦命的崔云走在了一起;崔云的故事单独成了一条线,她的善良、她的隐忍还有她不幸的遭遇,让故事的层次更加丰富。等等诸如此类的颠覆都让故事更加饱满,而且更具有观赏性,同时,每个人都在充当着主角的角色,他们的不幸遭遇,他们的感情世界都被放大,更能够让观众产生情感上的共鸣。电视剧的结尾,推拿院挺过一劫,纷纷离去的推拿师又重聚在此,并且有好几对在感情上找到归宿,一片皆大欢喜的场面。最后伴随着芒来的歌声,回放起了每个人在推拿院经历的片段,让人觉得唏嘘不已。
让我觉得非常值得一提的,还有它的拍摄方式和配乐。我觉得《推拿》这部剧其实有种超越了一般电视剧的气质,有很多在脑海里浮现的画面都被用很干净的方式呈现出来,而且感情的传递上也非常准确;背景音乐也非常的细腻柔美,随着剧情的发展错落有致,让人举得非常舒服。不得不说演员的表演也增色不少,张国强饰演的男方小男人“王泉”以及濮存昕饰演的精明老板“沙复明”是让我觉得演绎的最好的两个角色,加上大量的南京方言,让人觉得非常接地气,很有生活气息。
很多人说这部剧在情感的表现上,不论是剧情还是呈现方式,都有点矫情,有点过分。我觉得之所以这样讲是因为,在对原著进行改编的过程中,添加了很多非常现代化、在正常人世界里也会经常遇到的情况,加上表达方式的渲染,难免让人觉得有点矫揉造作。但是,这样的一部表达盲人情感世界的电视剧,就是要传递一种观念:盲人不是弱势群体,他们也有自己独立的生活,也有自己的感情阅历,也有自己的悲欢离合,就像正常人一样,他们也是能够洞视一切的。《推拿》剧里雕琢了更加多元的人物形象,也让人感受到了盲人精彩的人生,他们努力寻找自己的爱情,执着坚定,不肯轻言放弃;他们会经历天灾人祸,但也会笑对人生。
这部电视剧能回归朴素扎实,实在动人。类似《万箭穿心》。最后一集狗血到可以减1星,更爱毕飞宇的悲剧收场,讨厌电视剧的这种处理方法。
看到演员阵容我就在想这肯定是康洪雷导的,果真是啊。好看!虽然有些地方拍的忑文艺了点!!!而且每次女演员互诉心事,都离得特别近特别近,我就有点受不了了了。
电视剧仅得其形,不得其神;电影得其神,而不得其形-最好的果然还是小说啊
在各大卫视乱七八糟的剧集中,这个剧显得特别好。不过这个剧本身也很好,改编的不错,演员也都是好演员。
跟大部分国产剧一样,前面剧情进行缓慢做足了细节,前15集可以说是完美,但收尾为了happy ending就一下从现实主义变成了理想派,各种潦草结束。20集以后略矫情,最后3集只能用狗血形容了,不过辛亏前面情绪铺的足,最后一些煽情点还是能让人投入。总的来说,这部剧都还是今年最值得看的国产剧。
编剧已经尽力了,但是还是不够,毕竟原著结构太特殊。
配乐要克制啊,另外全都铺音乐听得难受啊,开场是不是用力过猛啊,第一次画外音那个女的是谁啊?14分钟,有缘再会吧。
速度看完,眼部的特写看不下去。这么多名演员,片子好像没有什么反响。可惜了。
让我瞬间无比怀念南京。
有康洪雷,就还有能看的中国电视剧....
blind
特喜欢刘威葳
张国强那一口南京话吓到我了,怒赞!
还行 虎头蛇尾
这小说改编难度不是一般大,编剧记一大功。另外南京话实在太难听了,用在电视剧里面实在不合适。
大陆很少能拍出这样不浮夸不造作的质朴电影了。。。有种以前看编辑部故事的感觉,场景什么的也充满了质感,名著就是不一样。。。
太糙
配乐太满了,一直看会感觉很吵
不错!很触动人!
演技也太好了。。补小说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