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同期表现亮眼的《恶之花》和《秘密森林2》下出现了一部慢节奏的韩剧,小清新的气氛很适合最近追太多悬疑剧的我。 #29岁就不能有梦想了吗? 女主在经营学毕业后 为了实现心里的愿望 不顾反对考取音乐学院 重新学习小提琴 “你拉小提琴很厉害吗” “很喜欢 只是很喜欢很喜欢” 这样的人设太戳我了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 面包和梦想从来不是在一条线上的 但是为了心里所想, 任性一把,又有何不可呢? 与男主不同,从小爱好和学校音乐的他,对比女主来说,是带着光环的。但是有着这样光环的他,也有旁人不知道的阴影。有着爱给人做担保拖累家庭的爸爸,男主只能一直比赛用奖金帮家里偿还债务。还有因为拿了别人资助的奖金来上学的愧疚,所以只能努力让每个人都满意。这样的阴影,是男主才华的枷锁,让他到达了某个高度之后只能停滞不前。而女主大概就是打破这个枷锁,治愈他的良药。 “不是其他人,你自己呢你自己满意吗” 女主的一个问句,击中了男主的心 是啊或许有时候,让十个人都给八分,倒不如有一两个给十分,其他人给7分来得更好。 两集看下来,有男女主各自的三角关系两条线并行讲述,音乐节奏都还不错,镜头美感方面差了一点,美术导演感觉差了点。其他都很好,是我的心头好没错~ 一点一点,走进我的心的一部电视剧。
谁说男主是个闷葫芦,只会一个人憋屈搞暗恋。他明明就超会啊!
只不过他的感情一直是很理智的状态。每次看到松雅被欺负,不是无脑地上去耍帅,而是有理有据去反驳,去维护松雅,让人被照顾也不会有太大的负担感。
但正因为这份理智,他从开始就是默默站在女二背后,看到和好朋友在一起也不开口,就是用理智默认结局了吧,两个人家境悬殊太大,爸爸一直在拖累他,即使在一起女二也应该接受不了一直帮公公还债吧。
对于俊英来说,生活真是太累太辛苦了,幸福也不敢奢望。太苦的日子会使人沮丧失望,但太甜的话,又会让人觉得不真实吧。也许爱情和生命的最佳状态就是不回避烦恼与苦难,并学会给自己的日子加半勺糖,在若有若无间体味生命的香甜。
真实的生活是一半苦一半甜的。苦日子是要过的,但是甜日子也要更加充分享受才对。
松雅对于俊英,俊英对于松雅,成为了彼此的那半勺糖。真实深刻地成长中,可以彼此倾听,给予充分的关怀。
每集看到末尾十分钟左右,真的甜死我了!
AWSL!!!
这是她人生的绝对低谷。29岁的小提琴专业应届毕业生,在同学们都纷纷找到各自出路的时候,自己的未来却是一片迷茫。投出的每一份入学申请都遭到拒绝,一直期待的舞台却没有站上去的资格,在被家人问及将来的打算时不知如何回答。当初放弃光明前途,消耗四年青春,才实现的小提琴梦想,如今看来像是一场不自量力的赌博,而她早已一败涂地。
这是他人生的至暗时刻。外表光鲜功成名就的钢琴家,谁也不知道他辛苦奔波世界各地参赛演出,忍受孤独、压力、焦虑,只为了赚钱供养自己不成器的父母。喜欢一个爱而不得的人,为了讨生活而四处漂泊,看上去一帆风顺的事业也仿佛到了瓶颈期,四周都是等着他从高处狠狠摔落的看客, 他温柔笑容背后藏着一个已经精疲力尽的灵魂。
他们都是把迷茫、委屈、悲伤、寂寞藏在心里而无从诉说的人,直到偶然间遇到彼此。相同的灵魂会不自觉的互相吸引,因为他们天然就能读懂对方的每一个眼神、每一个表情、每一个动作。不能对别人说出口的话,可以轻易说给你听,因为知道你能理解。不能被别人看到的狼狈模样,可以放心让你看到,因为知道你会体贴。在最糟糕的人生里,遇到你就像突然找到了一个可以安放心灵的避风港、一双可以抚平伤痛的手、一首可以带来安慰的音乐,于是哪怕陷入更艰难的处境,好像都可以不自觉的微笑,只要有最好的你陪在自己的身边。
冲着介绍里“29岁换专业学习梦想的小提琴”这句话来的。比起同类题材不算出彩,三十而立遭遇人生危机和现实的矛盾,代表有《四重奏》。逐梦有《交响情人梦》《钢琴之森》《四月…》等等。还有数不胜数的音乐题材的类似《钢琴师》《钢琴教师》等的电影作品。
片名点题,以勃拉姆斯舒曼和克拉拉的关系为引入,本质是包裹古典音乐外壳的爱情剧,多重三角恋设定其实蛮鸡肋,非常的韩国叙事。很多矛盾冲突也很刻意,比如教授与音乐集团的合作伙伴关系,三位教授人格与教育之间的失衡。看的时候也总想吐槽一句音乐系特别古典音乐系的学生真没这么多时间不停偶遇……女主的角色一直在强调努力和天赋的矛盾,但是这片对女主努力本身的着墨似乎也并不深。
真实的情况是,一个想参加柴赛的钢琴家真的要一天练习10小时都不夸张,一个热爱小提琴不惜为此放弃经营这种热门的专业的人就更是要非常非常认真地练习了。
但是剧里,目前截止到12集,逐步弱化了努力的部分,只看见女主向别人坦诚自己的平凡,在自卑的情绪中受困,惋惜地说慨叹着自己的付出,没有了具象化的表现,喟叹就显得有些空洞乏力。真正努力的人其实很少言说自己的努力。就像崔松雅申请大学院钢琴伴奏的对象所说的,在古典音乐的圈子,没有人会在乎你的努力。因为大家都在拼命。况且他们也许比你有天赋的多。剧情推进之后,看到崔松雅断崖式的打击和痛苦,在梦想与天赋之间郁郁不得志,就越好奇,女主到底会如何选择,是放弃?还是继续无谓地坚持着?在自我怀疑和周遭质疑的纠结边缘不停徘徊,还是最终触底反弹,激发出真正的热爱与激情?这是悬念,同样也是决定本剧后期水准走向的一个关键命脉。
“天赋”这个词其实很诡异。是馈赠,同样也是隐形的触动机制。就像一层纸,有一天戳破了,也许就通了。崔松雅缺天赋吗?看到第12集,我怀疑过这个观点。也许崔松雅只是缺少了同龄人所拥有的时间和条件罢了。退一万步,如果崔松雅从最初就坚定地选择了音乐道路,或许她会得到人生中贯之以“天赋”的这种礼物。李情景在大师课上对松雅说,拉的很不错,音色很棒,看得出来很努力,但是给人一种漂着的感觉。这句话的一种解读是:她曲目本身完成度是达到水准的,但是她没能把音乐变成自己的东西。也许崔松雅只是亟待一个契机而已,一个灵感一现的时刻,需要那种捅破窗户纸的“破”的瞬间,她才能够真正领悟音乐,感受音乐,主导音乐。
再回到剧风格本身。多角爱情的叙事和纠缠的人物关系,都只是一个辅助推进,重点其实在于每个角色本身的起承转合。个体的描绘弥补了它啰嗦又没什么巨大戏剧冲突的故事线短板。这剧突出在人物饱满,立意清晰,每个人遭遇的人生苦痛都异常触地和真实。你能够在剧情演进的过程中清晰观察到每一个人利益的出发点,以及这个人行事风格的来龙去脉和前因后果。
这种选择和感情不是绝对化和单一化的,如同个人的立场不会在不同的社群中,自始至终保持一致。剧中的人物都站在自己的视角完成着角色本身的使命,也因而显得更为复杂、难以分析,但是又真实,甚至是合乎情理的存在着,这是获得观众共鸣感的一个重要因素。
再说到故事讲述,总体而言有不同于日本情调的平稳、缓慢及柔和,与典型的治愈温情,比如日系代表海街日记,步履不停,或者四重奏的悬疑及平实所不同。在人际之间复杂的纠葛和矛盾中,逐步完成人物的个性成长,是韩国剧目叙事风格的一部分。
这剧同样如此。
虽然并非依靠强烈戏剧冲突推进剧情,(题外话,这编剧对修罗场的爱好以至于不得不让人一度感叹实在是太过于执着制造巧合了)
但是,在人物日常记录及行事目标的基础上,逐步开展相交的叙事线,再进行铺呈阐述,剧本身算是达到了及格线水平,并且很容易给观者带来平和与缓慢的情感体验。这种温暖与治愈(or治郁)的风格是独立于日系风格的。也带来了一种别样的体验。
还有一个亮点是,片中有些台词,看似波澜不惊却一阵见血、招招致命。崔松雅平和,缓慢的语调说“仔细想想,我何时又从音乐那里得到安慰了呢?”这种诘问是对自己,同样也是对剧中每一个身处自我逆境和矛盾中心的人的质问。朴俊英的原生家庭,为经济和他人演奏的不幸福,崔松雅热情与天赋的痛苦,李情景的嫉妒和天才平庸的不甘心,韩圣浩在现世金钱与阶级中的初心和愿望,尹东允的自我认清。
片中尹东允让我印象比较深的一段话,他对韩圣浩描述着自己放弃学习小提琴的原因。“我只是刚好程度的喜欢着小提琴” 。比起热爱提琴的崔松雅,尹东允更早的意识到了没有执着的自己,就像教授对朴俊英说“没有野心.,什么都做不成” 。尹东允对热爱的剖析,是“很有趣,做得越多,越想最好,想成为最棒的,想做一辈子,心脏砰砰跳。” 这同样是对朴俊英的反映:一个热爱音乐,但是却不是为自己而演奏的人,却因此受到更多伤害的人,预告里朴哭着对妈妈说“弹钢琴并不幸福。” 这种矛盾是个体化的,但同样也是共通的:是音乐与自我的对抗。梦想、天赋、努力就像是古典题材中的交响乐复现乐章,总是重复上演。磨合的过程是漫长,痛苦的,甚至会让观众产生一种对角色的苦恼的埋怨:为什么不能反抗?在这样的讲述中,逐步带入了观者对自身梦想追求的暗示和共鸣。就像看到曾经的自己,观者会为角色抱不平,泄气,埋怨,甚至惋惜。
如果是按照《四重奏》的叙事方式,我想这个故事所有的角色应该最后也不会达成和解,也许崔松雅放弃了音乐,朴俊音不能赢得柴赛,李情景放弃成为教授的目标。
但如果是在勃拉姆斯的叙事结构下,这种本身试图暴露出矛盾的讲述方式,又不断在自我怀疑及他人审视的话语体系中,让角色陷入对自身的纠缠及挣扎。这个时候想起他生中的一句台词,电视剧都是有结局的,一个故事也会有完满,人物总能找到自己的平和。我们都期待崔松雅的逆袭,朴俊英的复出,李请景的放手和和解,韩圣浩的成功。我也稍微有点期待也许终局之后,这些角色会找到出口,找到现实与热爱之间的平衡,从音乐中得到慰藉。
就像崔松雅说“我们需要相信啊,因为我们选择了音乐” 。
看到第三集了,一秒都没有快进。就像第二集的主题,“慢慢地,一点点”用它的温暖在侵蚀我的心。
这部慢吗?对我来说,节奏刚刚好,只能说它展现了许多细节,但是在剧情方便丝毫不拖拉,没想到第三集男女主这么快就抱上了。虽然俊英在女二面前看起来爱得很憋屈的样子,但在女主面前却很直进,一直在照顾她。
赞助人奶奶问女二俊英是个什么样的人,女二回答:“比起言语,觉得音乐更舒适的人。”俊英用音乐安慰了松雅,他向她展示了自己的真心呢。
这部剧属于细水长流的喜欢,希望编剧不要辜负我们的真心好评。
《你喜欢勃拉姆斯吗》这部韩剧是从今年开始看的,我看的很慢几乎每周只看一集左右,剧情没有特别揪心,温温软软的不紧不慢的讲述几个音乐行业年轻男女的爱情友情故事。
记得上次看外国关于音乐题材电视剧大概在2010年左右,那时看的日剧交响情人梦,我看的电视剧不太多,完整的看完很少,一般我看剧之前,先去搜索引擎看排行榜和评价,看过简介决定看是否能引起自己的兴趣。
对音乐一直以来很有兴趣,觉得能从事音乐职业的人真的挺好,既陶冶情操有丰富内心,还能领会全世界的音乐,在这个秋风习习的季节,不管你在哪个城市和地方,看看古典音乐般爱情故事吧。
《你喜欢勃拉姆斯吗》这部韩剧选用剧中演员人气并不是很旺,但是表现却很惊艳,5%左右的收视率已经算是挺不错,说明观众们喜欢演员的表现,也认可剧情的设定。看过以前“蓝色生死恋、来自星星的你”这种主角总在生死边缘挣扎的恋爱故事,仿佛荆棘鸟般如泣如诉的恋爱让人感叹。《你喜欢勃拉姆斯吗》整部剧相对轻松,剧情缓慢流淌仿佛演奏古典音乐般慢慢展开,没有特别绝境的剧情设定,但是剧情徐徐展开的张力却是表明波澜不惊,暗中急流涌动,你会因为主角恋爱一波三折,峰回路转的发展而操心,为他们着急,也会因为当男女主角约会时候的腼腆会心一笑。
金旻载和朴恩彬在剧里的角色朴俊英和蔡松雅,感觉这两个演员选择的很好,尤其是朴恩彬可以说是整部剧的太阳,她演活了一个温婉的都市女生在恋爱、学业面前的彷徨和困扰。整部剧很少有一个亲密镜头,这种纯爱式的恋爱剧,显得更加纯粹晶莹剔透。
朴俊英和蔡松雅都热爱音乐,一个是非常有音乐天赋的钢琴家,一个是为心中梦想坚持奋斗的学生。两人天赋不同,但是在茫茫人海中相遇了,不一样的天赋,但都是细腻善良的人,这样的两人也许不知道对方的感受,但是只要在一起就觉得挺好的,两人的每次见面都充满了一种温柔,这种氛围很微妙,紧绷而有趣味,让观众不由为两人会心一笑。
两个人的恋爱发展有点慢吞吞的就像午后的小火车缓缓行驶在薰衣草花田,穿过茂密的白桦林,他们的爱情发展时快时慢,还有些小波折,被财团从小资助的朴俊英有时也不得不面临一些现实困境,通过四次挑战考入音乐学院的松雅善良可爱,性格温婉内敛的她在音乐学院需要面对学业压力和自己比同校学生年龄大的现实,松雅人生进展的也并不顺利,干什么都是不争不抢,当发现支持自己音乐梦想的东允是自己好友的意中人,松雅随即选择远离,良的松雅善不想伤害任何人,娴静入水的松雅,渐渐吸引了朴俊英。
然而京后文化财团董事长的孙女情京也喜欢帅气有天赋的朴俊英,俊英的朋友贤浩又喜欢情京,俊英也曾对情京暗生情愫,这样的情况让俊英同样难以抉择。
松雅面对朴俊英渐渐有些好感,但是不敢表露。两人都喜欢好朋友的意中人,陷入了勃拉姆斯般的恋爱,这种关系几乎无解,最好的结果就是两个人都从中走出,再寻找新的恋情。现实的困惑让两人都不断辗转,慢慢走着,时而交集,时而分离,身边总有曲折。
兜兜转转的两人就这样不断拉近距离,两人在约会时候,松雅的微笑和俊英的儒雅还有两人的对话很有趣,松雅的着装设计很典雅大气,剧情发展过程中只有两人在一起时候,松雅和俊英的微笑更多,画面也是晴朗的,观众随着两人恋情的发展,会为他们的约会感到高兴,两人的感情就像苏曼的梦幻曲一般宛转悠扬,这份情感深层内敛并不张扬。
剧情中松雅等待俊英的场景很温馨,原来中意一个人就是这样的感觉,只要见到对方的身影,心情就变好,嘴角露出甜甜的微笑,这时候周围一切仿佛都静止了,眼里只有对方,两人的见面总是有一点点甜蜜、有一点点紧张,保持着一定距离,又克制着内心的情感,心中却有那么的在乎对方,这份欢喜从心中绽放传递到眼角眉梢。
俊英在剧中在面对观众说的话和与单独相处松雅说的不同,观众也能从此判断出俊英把松雅当成了知音,俊英说比赛首先想到的就是“寂静”,松雅说拉小提琴是因为音乐可以给人安慰。
找到知音都是这般感觉,只有在这样的人面前,才是最轻松最真实的,总有说不完的话,有不用言传就有的默契,这份情愫动人可贵又稀有。
于茫茫人海找到自己的灵魂伴侣是幸运是迷茫是困惑,这样的人经身边走过,即使刹那仿佛就是进入永恒,一眼万年心之所向。
这样的故事能打动观众,就是因为现实中如果遇到这种情况可能主角就沦陷不一定能上岸了,而在电视剧中那些在现实生活错过的所有,都被重新填补和改写,一切遗憾变得圆满,在某种程度也是一种治愈,善良的人们总喜欢看到圆满的结局,有情人在故事中终究成功牵手。
喜欢这样简单美好的爱情故事,好的故事总是能触动人的心弦,让人们发现并相信爱情的美好。
好久没遇到这样想耐着心看下去的剧了。男女主之间的化学反应很奇妙很可爱,氛围节奏舒缓感性,有种淡淡的忧伤和温柔。其实世人眼中的天才和凡人啊,都一样在各自的人生里烦恼着挣扎着。现实与梦想、友情与爱情的平衡和选择,大概从来都不容易吧。但也许不必勉强自己达到每个人的八分,能成为某一两个人的十分就足够了,有被治愈到呀~ / 越品越喜欢,或许恰如台词说的那样吧,这部剧可能不会大火,却像生病时的温开水,淡淡地、慢慢地温暖和治愈一些人的心~ / 虽然想不起来何时在音乐里得到慰藉了,但它一直都在陪伴我呀。古典乐和ost真美,想建歌单了~
路人小女孩看到女主的小提琴,问女主说姐姐你很会拉小提琴吗,女主过了好久说,我只是很喜欢拉小提琴,学过乐器的真的很有共鸣。朴恩斌很漂亮演技也好。剧的氛围非常文艺抒情感性。
向温柔的人投降,喜欢男女主。
200908-男主第一个弹琴的镜头柔光打的会不会过分了点。200923-八集弃。实在看不下去了,之前那个柔光镜其实已预示了套路。但我还是抱有一线希望它能在套路中玩出点什么,毕竟跟音乐相关。快进完最新两集太失望了,看不懂人物的行为动机和轨迹,沉默和瞪眼睛什么也解决不了,只会让人觉得莫名其妙。人物、情节全部都磨磨唧唧、黏黏糊糊,利益角力和明争暗斗的剧情表面化而幼稚,可惜了那几位站出来就是戏的配角。最后的最后,忍不住吐槽下选角,完全没有音乐气质。就算乐器、音乐、艺术家身份这些统统是工具,也请不要用得如此随便而肤浅。
我终于在韩剧里找到了心目中最期待的爱情的模样。
剧中一句台词特别好,大意是不要做到每个人都8分的音乐,要做到在某些人心里10分的音乐,因此,我修改评分为10分。
可能和编剧自己写的台词一样,是不会得到全场八分但会收获一小部分人的十分喜爱的类型。第一集女主被问「你小提琴拉得好吗」时愣住最后只是回答「我喜欢」的情节让我的心也刺痛了一下……(朴恩斌真完全长在我审美点上,挑剧品味也好
演员营造出来的氛围很好
本来以为是男女主音乐天才互相吸引那类型的,没想到会是二对三角关系六个人之间复杂的纠缠。但在蒙上了古典音乐的色彩后添了一丝朦胧的美感(勃拉姆斯原来是这层含义)女主和男主的故事很好的展示了爱好与天赋之间的距离,优秀选手背后也有心酸。大概会是一个互相靠近然后治愈的故事吧现在看来还挺舒服的 希望后续发展能更惊喜吧
小众题材的剧做得很认真细腻,这才是市场好!分众传播,各取所爱;百花齐放,都能存活发展。无论什么题材,你可以不喜欢故事,却能感受到审美,试图了解走进主人公的独特世界。
16(完结) 喜欢这部剧恰到好处的尴尬,甜甜的氛围,踌躇徘徊想靠近的心情,因为一句话就牵动的心,很细腻的剧,适合独处的时候看
很平淡的剧,因为太乏味了所以甚至找不到评价的点
勃拉姆斯、舒曼、克拉拉,很巧妙地用三人间的纠葛与友谊点出男女主角各自的三角习题啊~ 朴恩斌不同于在<青春时代>里大喇喇的个性,把一个视音乐为梦想在追逐又对未来有点旁徨的角色诠释得很好,红着眼眶就能感受到她内心的波动,搭上古典乐的基调是一出视觉与听觉都很舒服的小品。哇~我真是越看越打从心里喜爱它的调性耶,就像第二集里舒曼的<幻想曲>,柔和而缓缓地渗透着......poco a poco----我要努力推一下这一出~喜欢古典乐的人会喜欢!喜欢以音乐为背景(如长假、密会)而追逐梦想的治愈剧的人一定会喜欢!喜欢在舒缓而愉悦的步调中笑看青春的人更会喜欢!金旻载的琴艺也未免太好了吧,没想到是自己弹的啊~~好好听啊~~~
喜欢🤤🤤很适合现在的天气呢 男女主一对视暧昧氛围就暗潮涌动啦~~~~
很久没有看到化学反应这么足的cp了 这么慢的剧 眼神都带火花
私心很喜欢这种细腻的作品,虽然收视不会很好。
我很不喜欢电视剧里的三角关系而这部又是各种三角 但是以勃拉姆斯舒曼克拉拉的故事为切入点真的好好 古典乐的元素也很舒服!音乐有的时候真的有这种让人无条件沉溺其中的力量!再一次感叹女主的可塑性太强了吧看过的每个角色都是截然不同的性格但都驾驭的很好!求求你们快点相互治愈!
两对三角恋看起来很狗血 但实际上男女主都是喜欢深藏心意却又执着善良 两个人很像 甚至两个人连对话慢半拍都一样 化学反应很喜欢而且朴恩斌姐姐居然很适合这种温吞内向的人设 以前的鬼马调皮的样子都完全看不到 金旻载嗓音这么好听的吗 气质也很适合钢琴家5555
大学毕业开始学小提琴能进音乐学校呀,打着大龄逐梦旗号的女主几集没碰小提琴啦,虽说是古典乐题材的一集45秒的古典乐出现,这样合适么?原来是个普通的恋爱季呀//我喜欢这个剧的音乐有4个,但我不说了。唯一不足就是音乐部分太少了,情绪部分太多了。有可能还是比不上交响情人梦… …
特别喜欢这种暗涌细腻的情绪,朴恩斌指日可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