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这个影片不同的人看完之后,内心的感触会不同。且不说受到多大的启发,心情肯定都不会太好。对一个孩子来说,这短暂的一天就像一场梦,却又那么真实,可能一辈子都无法释怀。 有人看后想到了“野生动物保护”,“人之恶”“人在大自然间的渺小”等等深层次的东西。我却隐约觉得这场悲剧开始就已经注定了。这种孩子之间的玩耍嬉戏本身没有错,但他们心智还不够成熟,处处想的都是怎么赢了对方,意识不到危险,也没有面对危险及时的应对措施。最终酿成大祸。
——浅析影片构图的作用 短片《困兽》采用多种构图方式,生动的展现了主人公处在紧张环境下的状态,也是主人公内心感受的外化,让观众体会到人物的内心世界,有效实现了与情节主题的融合,也为主人公后文的命运做铺垫。 首先,倾斜式构图。电影开篇第一个画面为倾斜的火车厢内部,配合风声与蚊子嘈杂的白噪音给人以不安躁动危险之感,随后人物出现在火车中央,隐隐给人以紧张之感。其次,封闭式构图。当两位男主角相聚在火车连接处,非正常试图让观众感到压迫和难以喘息,为后来主人公遭受泥潭困境,无法脱困做铺垫。以及影片中多次运用的框架式构图,当小车上的妇女询问光头男孩时,窗户将小男孩框在车窗中,突出了主人公的消沉,慌张与害怕,正是男孩内心对于意外害死同伴的自责,恐惧与后悔。 以上多种构图方式都给观众带来了压抑沉重之感,结合全篇两位主人公因对利益的追求,不惜欺骗对方而达到目的。最终,两人都对对方失去信任,造成了悲剧结局。以上非正常构图的运用,正符合了影片名《困兽》人被内心的利益驱使而所困住。
信任都是相互的,在说谎比赛里也是如此。人与人之间的互相角逐与不择手段,在作为旁观者的大自然前,多么的愚蠢又可笑。最终陷入困境中的,是人类自己。人类有太多的自以为是,有时忘记了潜在的强者。整个短片的点睛之笔我觉的是那只狐狸,给有头发的小男孩的死蒙上或者说是强化了了一种悲伤和冤枉感,完善了光头的人物完成度当小男孩发现自己的伙伴已葬身于流沙中,他开始了茫然的徒步。在徒步的过程中,有些画面看似是特写,但它却是远景,有些画面看似是远景,但它却是一个近景或者特写。这种画面的转化一直在强调人与自然的对比,有一种迷茫关乎到底谁渺小,谁更强大
最开始看的时候其实只看到了小孩的无心之失,当时一下子想到了《赎罪》,觉得无意识的错误有时候会造成巨大的甚至无法挽回的伤害,而且因为并不是有意而为都不好谴责,只能憋着一口气。
后来再仔细想,才感觉到其实每一个点都不是白设置的。
最开始声音先出现,苍蝇的嗡嗡声喻示着环境的脏乱、废旧,也契合了“困兽”的标题,似乎人物和废弃的动物园中关在笼里的野兽一样。
人物出现后,一个小男孩穿着衣服,象征着“文明”,另一个小男孩则光着上身,后来还拿了一根木棍——人类最初的工具,他象征着野蛮。
两个小男孩之间进行着欺骗的游戏,将骗到对方视为胜利,最终产生了“狼来了”效应,为悲剧的发生埋下了伏笔。
最初的场景是树林中的旧铁轨,而后来到了冷冰冰的工厂里,再后来是沙丘沼泽——没有人类的自然之地。在工厂里,小男孩在画面中占的比例很小,尤其是大卡车朝他们开来时,在雷声般的轰鸣声之中,小男孩被大卡车吓跑了,两者的大小对比强烈,工业文明挤压着人类,人类在世界之中无比渺小。
终于,代表着文明的小男孩被自然的沼泽吞噬了,代表着野蛮的小男孩努力想救出“文明”,把仅有的工具木棍也用掉了,却无能为力,就像这几年我们的无能为力。
此时“野蛮”重新跑向先前吓跑他的工厂,去曾经害怕的大卡车那里寻求帮助,或者说救赎。但他失败了,大卡车中已经没有人了。阴影已无法消除。
最后,在车上,“野蛮”看到了一只小狐狸——之前玩游戏时文明反复告诉他有小狐狸,他却完全不相信,认为这还是欺骗比赛中的一部分。可他在失去好朋友文明之后竟然又遇到了小狐狸!于是,在小狐狸远去时,小男孩泪流满面。
在一个荒郊野外的露天矿上,两个男孩嬉戏打闹着。当他们陷入一个谁比谁更强大的争论中时,事情变得复杂起来。其中一个男孩意外陷入流沙中,他们开始由同彼此的抗争上升到与自然之力谈判——这场游戏远比他们想象的更为复杂,最后的希望破灭了最后一幕小男孩走在路上遇到一个女人,女人说了一句“你知道你走错路了吗”这句话其实暗示了人性的黑暗所对人们自身造成的伤害,这句话其实也是一句警醒之语,提醒人们不要再沿着错误的道路继续走下去,这样只会然自己越陷越深最终毁灭自己。
一场游戏,一次意外,一段属于两个男孩的抗争,将无知和罪恶,谎言和真实都包裹在了这层层人性的困局里,生命诚可贵,人性价更高,愿我们永远不要把无知当无罪,把天真当无害,在懊恼后悔中惶惶度日。现实生活中,“狼来了”的故事也时常上演,有些人不计后果的说谎,最终只会坑害了自己,追悔莫及,而自然之力的强大是人类想象不到的,人与自然应该是相互依赖的,我们在人与兽、人类与自然面前不要再自相残杀、互相伤害了,否则结局也是两败俱伤的!
影片的场面调度、声画运用和节奏感完成度很高。画面的倾斜与构图始终保持着两个男孩的对峙关系,画中画的运用暗示着困境的产生。赤膊肉食男孩代表着相对野性与自然的一面,他肯单纯只为兴趣而猎杀松鼠;素食的来自于有信仰家庭的男孩代表着相对文明与理性的一面。远景镜头一直强调着人与自然的关系。在广袤而凶险难测的自然面前,理性在与兽性的对峙中败下阵来,原始的求胜欲占据了上风。在事态失控后,远景俯拍镜头展现了赤膊男孩在荒原中渺小、孤独、无望地行走,不知去路。偶遇草丛里的狐狸,证明此前另一个小男孩并不是出于求胜心态而谎骗他有狐狸,这唤醒了他理性的一面也留下了懊悔的泪水。迷幻配乐预示着他的心境,将周而复始无穷无尽地受困而不得出路。
狼来了。短小精悍,但其实也比较浅显。镜头下的自然让人生畏,有一段龟裂沙地大全景切大特写的剪辑很好看
魁北克狼来了
今年的奥斯卡短片类让我对小孩子加深了一层恐惧。外国哪找的这么多比大人还会演戏的小孩子?相对于困于大自然,我更偏向于困于人类无知的胜负欲。现实中大多数人困于此。
不知天高地厚,因而善恶生死都能用作玩笑的道具。不敬,走向了不经,有的人被困住了一瞬,有人被困住了一生,就像那随意切换成沙盘般的沙丘,上帝视角下谁都没有出路。小演员很会演,狐狸前的眼泪,很动情。三星半。
沉稳而有力量,色调和节奏都掌控得恰到好处。导演可期。3.5
寸头耳钉的小男孩简直是这座露天矿的拟人形象,他绝望的呼吸声都是水泥的颜色;个人心目中的IFC 2018 Sundance Short Film Tour最佳作品。
从流沙中拼命挣脱却反手把朋友推向流沙,明知道流沙险恶却迟迟不肯施救。人比动物更残酷,猎杀松鼠不是为了吃,好胜心足以令肉食者对素食者产生杀意,社会达尔文主义的胜利。
短片该有的样子
—— 未出鏡的狐狸遮天蔽日, 被看見的狐狸雲開月明. 死困泥潭, 生困心魔.
像狐狸一样狡诈,也像野兽一样愚蠢。
这片输skin就离谱,镜头语言和流畅度完胜
熊孩子作死短片,可以拍一个系列
远景镜头意味深长,人的争斗在大自然面前,荒诞而悲哀。
看完这短片很难受啊,独自活下去的孩子也只能独自面对这一切。
专为动物和生态代言的《困兽》最终将生存的绝境掷给了人类自己。少年悔恨的眼泪换来了这部警示寓言里的道理,翻译成汉语的意思就是: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构图,声音设计。
小男孩a先陷入泥沼,b以为开玩笑没帮忙,a靠自己的力量挣脱,后b看出a是真的陷入困境前来安慰被a推了一下,跌入更加稀软无法自行挣脱的地方,而a多次尝试帮忙已无能为力。。不得不说两个小孩都太可怜,逝者已矣活着的更加自责,其实谁都不是故意,希望孩子不要去危险的地方玩耍。
悲伤始于最后6分钟,内疚逐渐替代绝望。
戏剧张力,空间&声音不错。看到结尾处刚想说和某年拿下first创投会第一名的剧本是同样的主题大概讲的也就是这么个事就发现这片也得过first短片奖啊还是同届(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