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问我2018赛季的F1和这部纪录片哪个更精彩,我想我可能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
F1我看了很多年,背后的工作也略知一二,但自从梅奔开始统治赛场以来比赛确实远没有了往日的精彩。正当一众车迷的热忱开始消退之时,这部纪录片横空出世了。
作为一个以感性为主要认知模式的观众,我对纪录片向来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评价标准,不过看完本剧之后,我想,假如一部纪录片能带给你对它所记录的对象的全新的,更深如的理解,那它必定是一部优秀的纪录片。正像看完地球脉动的我仿佛认识了一个全新的地球,看完这部纪录片的我仿佛进入了一个全新的赛场。
首先带给我的冲击来自对中流车队境况的纪录(一部分原因是梅奔和法拉利拒绝了拍摄)。我知道哈斯在赛场上力不从心,却不知道车队的每一员所面临的巨大压力。我知道勒克莱尔的励志故事,却不曾面对面地听他放飞理想……这部纪录片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视角,将F1这项体育运动所含的戏剧冲突完美而冷静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除去这难得的视角,本剧对于细节的捕捉更为动人。记者会前霍纳的一句“西尔贝来了吗?”与会上西尔贝不乏嘲讽的回应相呼应,我难掩狡黠的坏笑,勒克莱尔谈到他加入法拉利的理想时如是说“我心中法拉利是最理想的车队,我的教父比安奇(死于车祸)曾很有希望加入他们。”我又不禁擦了擦湿润的眼角。
如今2019赛季落下帷幕,2020赛季冬测已经开始,我很高兴看到了多年以来最精彩的F1赛季,更期待本剧第二季的上映,也希望业界能暂且放下对流媒体的偏见,毕竟Netflix真的拍了不少好片。最后缅怀一下19赛季逝去的英灵Thank you Charlie, Thank you Antoine, Danke Niki.
题外话:疫情当前,作为焦虑高三党的我难免有不妥之处,欢迎批评指正。
说实话,以前的F1只关注汉密尔顿,维特尔,kimi。通过这部剧集让我之后会更加关注印度力量,雷诺,哈斯这些车队。
这里带给我们不一样的速度体验,真正感觉到拿着超级驾照的他们的厉害之处。每一个人都很厉害。
没有了大舒没有了螺丝,原来还有这么多牛逼的车手!车队经营不易,车队经理的压力,通队竞争、撞车。让观看者激情澎湃。
由衷的心疼奥康!另外加油里卡多!加油kimi 的新车队罗密欧!
一、情节点还原
第一集 All to Play For 摩拳擦掌
一、梗概:澳大利亚大奖赛开赛在即,红牛车队车手丹尼尔·里卡多摩拳擦掌希望拿下开门红,而车队也在为新赛季揭幕站做着最后的准备。
二、情节点:
1. 丹尼尔·里卡多,澳洲人,效力于红牛队,2018赛季第一场比赛在墨尔本开赛。
2. 介绍丹尼尔小时候的梦想,以及小时候赛车录像带。
3. 红牛队经理与FI记者介绍本赛季比赛情况。
4. 周五练习赛。
5. 周六排位赛,丹尼尔排位赛排名第八位发车,此次正赛面临巨大挑战。
6. 主要对手美国哈斯车队车手凯文·马格努斯,哈斯车队两名车手拿到第五、第六的发车位置,是历史最好成绩。
7. 周日,正赛。伴随丹尼尔母亲的声音,画面配合丹尼尔赛前准备、比赛、修车。
8. 哈斯车队因为轮胎技师没有熟悉流程而两次没有上紧轮胎导致车手(罗曼·格罗斯让、凯文·马格努斯)在拿到最好成绩时双双退赛。
9. 比赛结束,丹尼尔获得第四名。
第二集
The King of Spain西班牙之王
一、梗概:在巴塞罗那举行的西班牙大奖赛上,本土作战的费尔南多·阿隆索将要面对来自雷诺车队车手小卡洛斯·塞恩斯的挑战,而他所在的迈凯伦车队更是希望能借此扭转颓势。
二、情节点:
1. 西班牙车手卡洛斯·塞恩斯效力于法国雷诺队,从小的梦想是“成为费尔南多·阿隆索”。
2. 在澳洲大奖赛上,卡洛斯·赛恩斯要与自己从小的偶像迈凯伦车队的阿隆索同场竞技。
3. 雷诺车队与迈凯伦车队也是最直接的竞争对手。赛季开始前6个月,英国迈凯伦车队曾统治车坛多年,如今遭遇颓势,想要重回车队第一集团;雷诺车队想要跻身第一集团必须在本赛季表现出众。
4. 赛季前一个月,冬季测试,阿隆索撞车。
5. 三个月后,第四场大奖赛,阿塞拜疆巴库城市赛,迈凯伦车队车手阿隆索第一圈撞车,失去反击可能,进站后重新出发。
6. 红牛车队内部两位车手,相互击杀,双双失去比赛资格。
7. 卡洛斯·赛恩斯幸运前进两名,经纪人(其表哥)表示F1就是这么神奇。
8. 巴库大奖赛后,卡洛斯·塞恩斯回到西班牙的家庭生活,介绍其父亲老卡洛斯·塞恩斯为两届世界拉力锦标赛冠军得主的传奇人物。
9. 第五场大奖赛,西班牙大奖赛,14年后,两位西班牙车手回到故乡竞争最佳车手,最终卡洛斯·塞恩斯排位第七,阿隆索排位第八。
第三集
Redemption救赎
一、梗慨:在久负盛名的摩纳哥大奖赛上,一位新人让丹尼尔·里卡多备感压力,而威廉姆斯车队则是拼尽全力避免赛季过早结束。
二、情节点
1. 回顾阿塞拜疆大奖赛两位红牛车手(丹尼尔·里卡多与马克斯·维斯塔潘)相撞事件,车队经理的失望,丹尼尔·里卡多认为车队偏向马克斯·维斯塔潘,思考下一年留在红牛队的意义。
2. 红牛车队经理认为马克斯·维斯塔潘21岁是升起的新星,丹尼尔·里卡多28岁是经验丰富的车手,两位处在不同职业阶段,虽然希望续约但不会强求丹尼尔留在红牛队。
3. 丹尼尔·里卡多与顾问商量与其他车队接洽事宜。
4. 英国,克莱尔·威廉姆斯为威廉姆斯车队副经理,该车队由其父亲创立,是一只私人车队,克莱尔2013年接管后,一直走下坡路,在赛场排位最末。
5. 第六场大奖赛,摩纳哥大奖赛,红牛车队两位车手争夺队内头号车手位置。
6. 私人车队威廉姆斯车队需要资金支持,加拿大富豪劳伦斯·斯特罗尔两年间投入重金,条件是儿子兰斯成为队内两名车手之一。
7. 周六排位赛,马克斯·维斯塔潘对于赢得比赛过分渴望,导致车撞到护栏,需要在两小时内修好车才能参加排位赛。
8. 因为马克斯·维斯塔潘的退出,丹尼尔·里卡多在排位赛拿到杆位(第一名),并且表示红牛队是否将太多资源投给了马克斯·维斯塔潘。
9. 周日正赛,马克斯·维斯塔潘因昨日错误最后发车。丹尼尔·里卡多少了一名劲敌,最终夺得大奖赛冠军。
第四集
The Art of War赛车的艺术
一、梗概:红牛车队宣布下赛季不再使用雷诺引擎,而当家车手丹尼尔·里卡多则决定转投雷诺,两队场外关系本就不佳,如今更是雪上加霜。
二、情节点:
1. 2018年6月,本赛季大奖赛已结束8站,还剩13站。介绍雷诺车队为法国国有公司,做为欧洲最大的汽车引擎生产商,一直为对手红牛队提供了12个赛季的引擎。
2. 第九场大奖赛,奥地利大奖赛,红牛赛道:丹尼尔·里卡多需要在本赛季连拿3场胜利,才有资格争夺冠军。
3. 丹尼尔·里卡多2018年与红牛签订合同,今年合同到期。奥地利大奖赛当日,是丹尼尔·里卡多的生日,比赛时丹尼尔·里卡多却因引擎问题退出比赛,红牛队因此决定不与雷诺公司合作,停止使用雷诺公司的引擎,转而与本田公司合作。
4. 奥地利大奖赛,雷诺车队落后红牛车队100积分,丹尼尔因红牛队偏袒马克斯·维斯塔潘转而与雷诺车队签订合同。
5. 第13场大奖赛,比利时大奖赛发布会上,雷诺车队宣布新赛季已于丹尼尔签订合同。
6. 与此同时,丹尼尔的加入也威胁着雷诺车队车手赛恩斯的地位。
7. 与雷诺车队相爱相杀的红牛队表示自己的目标不只击败雷诺,而是世界冠军。
第五集
Trouble at the Top高层的问题
一、梗概:钱多不见得胜算大,迈凯伦车队就是个典型。与此同时,印度力量车队领队和共同所有人不得不面对法律纠纷。
二、情节点:
1. 印度力量车队经理维杰·马尔雅因2016年在印度破产流亡英国,组建了印度力量车队,旗下有两名车手塞尔希奥·佩雷斯与埃斯特班·奥康。
2. 奥康小时候家中贫寒,父亲为修车工人,加入F1后成为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3. 第10场大奖赛,英国大奖赛前夕,维杰·马尔雅面临严重危机,被引渡回印度。
4. 周六排位赛,迈凯伦车队与印度力量车队较上劲,年轻的印度力量取得好成绩,在赛场庆祝;另一边老牌车队迈凯伦雄风不在,开会复盘战术战略。
5. 周日正赛,雷诺队车手卡洛斯·塞恩斯在赛场出意外,印度力量小将埃斯特班·奥康抓住机会甩开老将阿隆索出线,获得积分。
6. 三周后,维杰·马尔雅在伦敦一审,将接受法律制裁,车队进入托管状态,管理权落入员工手中,众人开会讨论下一步计划,管理层承诺本月薪资照发。
7. 面对印度力量的严重危机,奥康表示自己和老板维杰·马尔雅关系亲近,相信他能处理好车队,但之前有过两只出过财务问题的车队都消失了。
第六集
All or Nothing孤注一掷
一、梗概:劳伦斯·斯特罗尔买下印度力量车队时,队里的两位车手担心自己的位置也许会被他儿子兰斯抢走。
二、情节点:
1. 面临财务危机的印度力量车队由加拿大富豪劳伦斯·斯特罗尔买下。一方面,斯特罗尔的进入让原来印度力量的两位车手焦虑不已,担心自己会被他的儿子兰斯取代;另一方面,私人车队威廉姆斯失去重要资金来源。
2. 第13场,比利时大奖赛,回顾印度力量车手埃斯特班·奥康从小在贫寒家境中成为F1赛车手的经历,业内人士评论“才华只能让你走这么远,金钱才是主要角色。”
3. 而印度力量另一位车手塞尔希奥·佩雷斯则幸运很多,他小时候参加比赛后就得到了墨西哥当地的大佬赞助因此得以去欧洲比赛,佩雷斯带着墨西哥背景资金加入印度力量车队,成为队内最老资格车手。
4. 回顾两位车手奥康与佩雷斯的多场比赛,二人大战,互相伤害。
5. 周六排位赛,雨天。奥康在排位赛上奋力一搏,取得第三的好成绩,拿到车队历史最好成绩。
6. 第15场大奖赛,新加坡大奖赛。第一圈,奥康就被佩雷斯挤上墙,随后佩雷斯也与别人撞车,二人均失去比赛资格。
7. 第19场大奖赛,墨西哥大奖赛。本场回到了佩雷斯的家乡,印度力量宣布下一赛季将由佩雷斯与兰斯担任车手,奥康未获得2019车手席位,奥康对此结果无比失望也表示无法理解。
第七集
Keeping Your Head保持镇静
一、梗概:哈斯车队的罗曼·格罗斯让也许是太过于求胜心切,结果在法国大奖赛上把自己弄得精神紧张、信心不足。
二、情节点:
1. 32岁的罗曼·格罗斯让是美国哈斯车队车手,他的特点是车速快,但是稳定性差。
2. 回顾2018年4月与5月大奖赛,罗曼·格罗斯让均因车速超过临界点撞车。
3. 罗曼·格罗斯让非常清楚“全世界只有20名车手能参加F1比赛”。
4. 第八场大奖赛,法国大奖赛,表现罗曼·格罗斯让与队友凯文·马格努森亦敌亦友的关系。
5. 周日正赛,罗曼·格罗斯让依旧状态很差,排名11位,未拿到积分;而队友凯文·马格努森则取得排名第六的成绩。
第八集
The Next Generation下一代
一、梗概:索伯车队的夏尔·勒克莱尔希望自己有朝一日能为法拉利车队效力,完成已故教父朱尔·比安奇的未竟之志。
二、情节点:
1. 索伯车队的总部坐落在瑞士,两年前经营不善陷入危机,在新任老板弗雷德到来后情况好转。索伯车队曾培养出世界级车手舒马赫、维特尔与转会法拉利的莱科宁。
2. 车队20岁的车手夏尔·勒克莱尔的梦想是进入法拉利,夏尔曾在父亲去世48小时后参加大奖赛,并且拿到大奖赛冠军,被评为“最有潜力新人”。夏尔的教父朱尔·比安奇曾有望进入法拉利车队,却在2914年日本大奖赛上不幸身亡。
3. 第13场大奖赛,比利时大奖赛,22岁的车手皮埃尔·加斯利将替代红牛车队丹尼尔·里卡多比赛。
4. 第14场大奖赛,意大利大奖赛,索伯车队车手马库斯·埃里克森因车本身的问题在赛场上侧翻,对其造成心理阴影。
5. 第15场大奖赛,新加坡大奖赛,不同于其他比赛,新加坡的比赛是夜赛,且天气潮湿闷热,给身体带来极大挑战。在这期间,法拉利车队车手莱科宁决定离开法拉利转而加入索伯车队,这意味着,索伯车队新赛季仅留有一个车手位置。
6. 周日正赛,夏尔·勒克莱尔排名第九;马库斯·埃里克森排名11未积分;皮埃尔·加斯利也未拿到积分。
7. 两周后,索伯车队宣布新赛季将不与马库斯·埃里克森签约;另一边,夏尔完成自己的梦想也替教父圆梦,顺利加入法拉利车队。
第九集
Stars and Stripes星条旗
一、梗概:雷诺与哈斯两队竞争白热化,在接下来的美国大奖赛里,中游车队必须全力以赴才有可能看到自家车手站上领奖台。
二、情节点:
1. 处于中游的法国雷诺车队与美国哈斯车队全力争夺车队积分榜第四名,哈斯车队本赛季是进入F1赛事的第三年,而雷诺车队则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制造商之一,积分榜上,雷诺车队仅领先他们的对手8分,新老车队的竞争白热化。
2. 雷诺车队的尼克·霍肯伯格被认为是冠军候选人已有十年之久,青少年生涯非同一般的成功但是却从未在F1拿到被期待的名次,尼克被认为是运气太差并且欠缺一台好车。
3. 第18场大奖赛,美国大奖赛,周日正赛。哈斯车队凯文·马格努森与雷诺车队尼克·霍肯伯格展开激烈角逐。
4. 哈斯车队的罗曼·格罗斯让依然在第一圈就撞车,主场退赛。哈斯车队任务艰巨。
5. 雷诺队车手赛恩斯因为抄近道被罚5秒,这给了哈斯队凯文·马格努森机会,他超过了赛恩斯。
6. 此时,雷诺队另一名车手尼克·霍肯伯格也进站维修,马格努森前进至第六位,哈斯车队迎来大逆转。
7. 第二集团首席位置的争夺就在两个全力证明自己的男人身上展开了,最终,尼克·霍肯伯格在后轮动力丧失的情况下坚持了下去,提前冲线,保住了雷诺车队第四的位置。
第十集
Crossing the Line冲过终点线
一、梗概:每支车队都在为赛季最后一站阿布扎比大奖赛做着准备,而所有车手——不论资历深浅——也都希望自己能以一场优异的收官赛为今年画上圆满句号。
二、情节点:
1. 2018赛季从3月到11月已经有20场比赛结束,还剩最后一场大奖赛,阿布扎比大奖赛。
2. 本赛季的十只车队仅有两支在2019赛季保持相同阵容。
3. 第21场大奖赛,阿布扎比大奖赛,这是丹尼尔·里卡多最后一次为红牛出战,也是阿隆索的告别赛。
4. 老对头哈斯队与雷诺队面对最后一场比赛更是是出浑身解数,雷诺队尼克·霍肯伯格被哈斯队老将罗曼·格罗斯让撞飞,最终的名次依然是雷诺
5. 红牛车队丹尼尔·里卡多与队友维斯塔潘也在激烈争夺,面对即将转会的丹尼尔,红牛将更多的资源偏向了维斯塔潘,最终维斯塔潘取得第三名,可以登上领奖台。
6. 阿隆索离开迈凯伦车队后,18岁的小将兰多加入,成为史上最年轻的F1车手。
7. 2018赛季结束110天后,新赛季又将在墨尔本如期举行,2019赛季将会是F1赛程上最年轻的一季,有一半的车手都是25岁以下。
8. 结尾,众人采访混剪。
二、关于分集逻辑
该剧集时间上紧密围绕着2018年一整个赛季来铺陈故事,空间上覆盖了在全世界各地展开的21场大奖赛,除了排在前两位的法拉利车队和梅赛德斯车队未允许摄制组拍摄外,其余车队均有覆盖。该片主要聚焦排在中游的几支车队间的激烈角逐,也照顾到了处于末端车队的尴尬处境,整部剧通过剖析红牛队、雷诺队、哈斯队、印度力量、威廉姆斯车队几只重点车队的故事,向观众展示了F1方程式的规则、车手、车队之间的利益,将复杂的人性与金钱融入到该项比赛中,让观众在观看激烈赛事时,更惊呼其幕后的种种潜规则之复杂。
第一、二集围绕车手展开故事;第三、四集视角转换为车队;第五、六集从车队高层入手;第七集与第八集分别从老将和新人角度切入;第九集则重点展示了两支车队为了争夺积分榜第四各自所做的努力;第十集则为总结篇,回顾本赛季,展望新赛季。
三、参考点
该剧用十集将一场世界级的F1比赛铺陈开来,对于粉丝来说,他们将更加了解所热爱的车队和车手;对于普通观众来说,这样一部充满荷尔蒙并且戏剧冲突强烈的纪录片并不会让人觉得无趣或者难以理解。随着每一场大奖赛的到来,伴随着画面解说,普通观众完全能融入其中并且了解比赛规则和每个车队以及每个车手的性格、特长等等,因此可见,并不需要刻意介绍规则,随着人物关系的发展,以叙事的形式自然而然地将规则普及,反而会让观众更加简单地理解整个赛事。
该剧基本上每一集都会围绕一到两个主要人物来展开故事,在这十集中,这些人物会有交集,但并不会在别人的故事中“抢戏”。故事都是围绕着人物展开,比如第一集介绍红牛车队车手丹尼尔,由他展开了人物关系延伸到车队经理、家人、对手,立体的展示了这位车手在车队中和整个赛事中的生存状态。
拍摄手法上,比赛画面、人物跟拍、人物采访交织。尤其人物采访均采用同种形式:同样的背景、光、机位,观众更加聚焦的是人物本身及其所表达的内容,不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增加了完整性和可看性。
女儿推荐,看了第一季和第二季,非常好看、惊心动魄的F1赛车几大参与的公司以及20个赛车选手的起起落落。之前,我并不了解F1,透过这个记录片加上老公、女儿在旁边的对于一些赛事规则的解释,才慢慢理解这个运动。赛车选手大部分都非常年轻,L. Hamilton(路易斯爵士)这种36岁仍然处于巅峰的很少。大部分的青少年从小玩的电子游戏里,赛车肯定是其中一个,对于F1的现实中的速度感肯定很让只能在游戏中体会速度的赛车迷羡慕、痴狂。赛车选手很多的赛道模拟也都是在一台类似游戏赛车上做模拟。实际的赛车里,选手对于道路的可见度不是太高,所以他们很多时候对于赛道的设计以及哪个弯道特别具挑战等都几乎是要背下来的。在赛事进行中,他们必须靠控制中心的工程师来掌握整体赛事的状况(例如:哪个选手车祸出局、选手目前的排名、跑在选手前面的另一名选手的车速距离是多少、谁在选手后面并且有超车的可能、等等。)这真的是一个Team Sports。
记录片里的二十名赛车选手被采访时,都会提到家人为了培养他们所做出的牺牲。他们大部分都是来自很普通的家庭、甚至是经济条件不是很好的家庭。赛车选手的培养跟很多其他运动的培养一样,都很花钱,可以想象这些选手的家人的付出和幸苦。这些年轻人都想到了家人,相信他们的家人也很欣慰吧。
Netflix又一个精彩的记录片系列。推荐!
12 看到 survive to drive Hass老大说的 we are under box,we are new here but for sure we are here not to make numbers, we are here to compete
看着车手的眼睛,我能看到他承担的风险
这个剧可真是,目前没有一点是关于法拉利车队的,开头就一直是法拉利。是啊,你是个车迷就肯定得是法拉利粉,真该死啊,一想到恩佐那个点头,法拉利你活该有这么多粉丝,又一想到这么多年的拖拉机,我就接连sebastian是哎和摇头,哎,你可真是凭着大众和车手对你的热爱,挖着最优秀的车手,前赴后继去开拖拉机。big boy sport高级选手的赛事。
那些想吸引大量粉丝的运动或者行业,和那些不想吸引的比如underground音乐,到底区别在哪?
你不想让这个被更多人看见,因为更多人意味着更多可能性,他们会作为更具竞争性的对手假如你,甚至做粉丝也有人比你更具有竞争性。
大家都是聪明人,都不是傻子,尤其是见过大钱,大人物的人,少爷也是知道自己进Williams 是为什么,也知道自己想要啥。车队老板也可以大方的在镜头面前讲出来,没什么好隐瞒的。
03 公牛的这个经理可真是,阴阳怪气,不喜欢。
04 红牛和雷诺的经理见面的那几秒真的是,原来大佬也会尴尬。红牛的经理可真的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聪明,认清现实,目标清晰,只要不违法认清什么的在比赛成绩和老子的破纪录任务之前,其他一切靠边站。
05 或许这些记者们,他们关注着所有车队所有人,可能更宏观一些。哇塞这记者问的也太直白了,直戳人心啊。
06 这些人的生活确实也不稳定,每次合同可能就一两年,担惊受怕的,但是人家赚的也多啊,哪怕是个非常小的车队的车手,三十多退休以后肯定生活无忧了,真的那些真不是像我这种挣一千多的人该考虑的。有一天这也会轮到我的。
09 hass的这个经纪人可真的是,晚宴上说的很到位。敢接roman是那种孤注一掷要获得些什么,一旦获得就会傲视一切,但你这不是只有你自己啊,这是一整个车队啊。竞技比赛就是这样,有成绩才能说话,就像我,人家一句,学术成果不够,你什么也说不了。roman比赛中真是充满了对别人的抱怨,一切错都是别人的。
Life general is like this, if you always let other people get on, you will stay behind.
眼睁睁看着charles从罗密欧到法拉利,激!动!
我好像一直都很喜欢看竞技体育,更接近human being本能。
打开netflix,本想在假期的傍晚随便看点什么打发时间,结果一口气看完了这部F1传奇纪录片。非常非常非常的感动,无数次激动到流泪,血液沸腾,全身起鸡皮疙瘩。
上一次看F1的记忆还是初中三年。30年的人生里,在家和父母一起住只有这三年,那时候每天的午饭晚饭电视一直都是中央5的体坛快讯。那时候成绩好学习压力不大,我从来没上过补习班,周六学习,周日就是休息,睡懒觉到中午可以看到个NBA的结尾,下午就看F1直播。
全程2个小时的比赛,不眨眼的看完。我妈就说就是不停绕圈而已,有什么好看的?
当然好看呀!
F1不仅是车手的单打独斗,车好不好,当天有没有下雨,车队的进站策略怎么用,进站换胎够不够利索,会不会有超车,有没有三连发卡弯,爆胎,退赛是常有的事;车不稳定真的很糟心,再好的车手也无力施展;
最烧钱的运动,充满变数和刺激;
技术好很重要,法拉利曾经因为车好而稳坐第一,舒米常常夺冠,每次都是标准的跳跃pose,巴里切罗像是千年老二;
还有那些不能轻松躺赢却有股冲劲的人,特别不服输的蒙托亚,一次次的挑战法拉利;后来出现了英国帅哥巴顿,卖相好看但是也就那样,那时候我们喜欢阿隆索啊,又是一个很敢挑战的人;还有汉密尔顿,kimi,马萨,小舒马赫也在,那会维特尔还在开第二梯队的车?
还曾经对空气动力学充满向往,直到高中物理总是不及格,唉...;
然后十几年过去了,看了这部纪录片发现F1依然是我心里最最好看的比赛。
没有大车队的躺赢,镜头对准了年轻的赛车手,成绩垫底的车队,没有钱可以烧的车队,引擎技术跟不上的车队,没有了工作的工程师,没有了工作的赛车手,车队成绩不好的负责人...
透过屏幕能感受到他们承受的巨大压力(比我等普通人要大很多倍);
面对难题和质疑下的落寞,眼泪,无言,承受,探索解决方案。
没见过纪录片能这么励志的!我觉得他们真的太棒了!
同时感觉我们是活在同样的世界里的,因为我们面临着同样的问题。
因为自己的原因而导致工作失误,团队里有个关系剑拔弩张的队友,老板没钱了,硬件技术不靠谱,富二代来抢饭碗,竞争对手在媒体上黑我,留在老东家还是跳槽...
在种种情况下,他们这么做的;车手们保持严格的自我训练,在赛场上拼命争夺;经理们开会开会开会,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保证工作能顺利继续下去。
虽然广义上来说这还是一个有钱才有可能躺赢的游戏,但netflix真的关注点找的太好了,抛弃了大车队的华丽成绩,让我们看到游戏的背面,这么多人在努力坚持,看的人心酸。
一口气看完,我流了好多的泪,获得了好多好多的力量和勇气。
真的拍的太好了。
领会一下标题,Drive to Survive. 非冠军车队,车手,老板,如何在被大Boss垄断的游戏中,生存下去。精彩的角度,完美的诠释。
Netflix的纪录片这几年功力渐长啊。一直看不懂Netflix这几年投的片子,正如这部纪录片中Haas车队director所说,"high是非常high,low是非常low",大概他们的投资策略是钱多无所谓投100部有10-20部能卖座叫好就行了。本片实际上讲述了2018赛季的爱恨情仇,更像是一部赛季总结recap。影片拍得极为精彩漂亮,丝毫不逊于《速度与激情》,镜头语言和画面风格极为丰富,热血激情又充满悬念。影片以点带面,记录了阿隆索的退役,红牛和雷诺的爱恨情仇,车队内部车手间的竞争和相爱相杀,小车队如何在竞争中立足,年轻一代的涌现尤其提到2019赛季会是F1历史上最年轻的赛季,也预计会是更快的一年。影片没有聚焦法拉利和奔驰-大牌几乎打酱油,而是关注于整体这是十分难得的。五星推荐。以上。
刻画得很细腻,关注着平时看比赛完全不关心的中下游车队,完全无视法拉利奔驰也是蛮有意思的。
真的是让门外汉三天种草F1哈哈哈哈非常抓人的纪录片
印度人口味够重的啊,选了粉色的喷漆...
一个在退圈边缘反复横跳的人真情实感地跪求:每年一部可以吗?
没有梅奔,没有法拉利,大家都在为生存而战!只是可惜了奥康和威廉姆斯车队。F1从来不相信天赋,金钱游戏而已。
大概是目前为止最适合与朋友一同分享的 F1 纪录片,你甚至不需要了解任何历史、认得任何一位车手,10 集爱恨情仇一窥这项充满铜臭味运动的现状,随后无压力上车 2019 赛季。科技、工程、财富、政治、历史、人性、际遇... F1 总有一点 G 中你。希望有更多季。
连我这种赛车小白都可以看得如痴如醉,这套纪录片确实厉害,每集一个主题,去讲车队之间,车手之间的典故与爱恨恩怨。最终,也让你明白,这个项目为什么这么吸引人。真是精彩。
大學在上海第一次看F1,320碼撕破空氣的引擎聲引起的雞皮疙瘩至今忘不了。(Netflix牛逼*3
好多好多好多好多里卡多的大白牙(和大眼睛)!以及立体塑造了潘潘作为一个有点蠢兮兮的反派形象,以及马画龙虽然是个疯子但是似乎是个有点可爱的疯子……然而格大旗被嘲到可以报警了(最后疯狂心疼奥康...
印象最深刻的是Haas车队总经理,他是太棒的Team Leader,佩服。优秀的纪录片或者电影,都是在用情节来讲人,讲人士如何在自己的关键时刻做出选择。6星评分!
奥康的经历真是心痛,但又那么真实。 场内场外,这就是为什么F1如此让人激动
跟踪一个赛季的多个车队,每场比赛找到最有故事的那个角度,然后慢慢地通过一年的积分排位,让观众逐渐了解每个车队、每个赛车手和整个F1赛事。聚焦于第二集团的抓马,完全放弃垄断的前两名法拉利和梅赛德斯,这个选择可以说是这个纪录片成功的决定因素。积分榜前十的车队差不多都了解了一遍,威廉姆斯也太惨了,本来就是男性主宰的比赛,好不容易出个女领队结果完全是反面教材。故事非常有趣,制作《Amy》的团队果然没有让人失望。
看max和卡呆的爱恨情仇,看雷诺和红牛的恩怨纠葛🤣
没有银红之争 扣一星
专注于梅赛德斯和法拉利以外的其他中小车队,深入了解平时新闻里看不到的背后故事
很细腻的纪录片
#迄今最好的赛车纪录片 想要在愈发无聊的围场里讲出点新鲜事,you gotta dig it deeply,这些故事源于赛道,又回归于赛道,十集的长度节奏十分紧凑,银红双雄沦为背景,人物也不再是只通过媒体传递给观众的刻板形象,都有明确的行为动机,那就是更快更快更快!随便还满足了我们这些吃瓜群众的八卦心理哈哈,简直比比赛本身好看十万倍!f1官方别在媒体上加大投入了,直接把钱打给网飞,每年出一季这个,保证比赛收视率蹭蹭往上涨!
比极速风流还要速度与激情。F1大染缸里面什么都有,有水到渠成梦想成真也有事与愿违,绕不开的还有万能的金钱。从赛事转播和体育新闻里只能看到车手场上的表现,但这部纪录剧把车队领队以及车手场上场下生活和心理状态极其细腻的展现,他们的自信,犹豫,期待,失落,愤怒或是不满,在本身已令人窒息的比赛氛围里现在可以感受更丰富的背景,2018赛季几乎可以一场比赛一个主题,剧本剪辑了得。再看2019赛季的当前standing,用结果来回顾18年的这些选择,又有几家唏嘘几家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