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压根就不猎奇也不怪诞,无非是所有人与生俱来或者他人所致的所谓“残缺”的具体外化,这些“残缺”被误解,被遮盖,被嘲笑,被努力修正。我们都为自己的不完美流过眼泪,我们艳羡着那些完美的人生完美的相貌。殊不知,所有这些人人认可的标准是致命的,伤害我们自身,也伤害他人。人不是用来衡量的尺度,人是人的目的。导演自身用浓郁的粉红和紫色表达他的喜好,他对世界不完美的喜好。
这部电影是暖的,因为每一个可爱星人都遇到了理解,即便这些理解有一些自以为是,但这自以为是却足以让人不再是,一个单独的个体。
总体来说,这是一部中规中矩的电影,没有网友刷屏般的“过于重口猎奇以至无法下咽”的不适感,也没有部分网友“感动到哭”的感觉,我只是很正常地看完了这部电影,写下一些感想。
略显重口,却因电影色调的小清新和恰到好处的配乐而达成了某方面的平衡;香芋紫和童话粉,构成了这部电影的超现实主义。转场是我最喜欢的地方,和《jojo Rabbit》有着相似但不同的地方。可能有些“过”,但很符合全片想表达的荒诞感。
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关于爱情亲情的由几个小故事串连而成的大故事,剧情方面不甚吸引人,也没有什么悬念,属于那类“看了开头大体能知道结局”的电影。
几个畸形人,有外表畸形 (这类有些部分夸张了现实), 如屁股和嘴长错了地方的女子、没有眼睛的妓女、侏儒女;也有心理畸形,比如慕残男人、美人鱼青年和美人鱼青年的恋童癖父亲。
结局是带有几分乌托邦色彩的HE,但看似人人得偿所愿的背后,是侏儒女所生的孩子基因缺陷的人生的悲剧未来,慕残者和畸形者的感情只是掩藏在爱情下的双向救赎,美人鱼青年终于摆脱了双腿却是以失去生命为代价。但,这样的结局,是社会现实大背景下所能寻找到的最好的HE了。
这个世界是不公平的,有人自降临以来就带有上天赐予的独特标记,那些标记让对常人来说满不在乎的正常生活在他们眼中难如登天.家常便饭般屡遭排异,社会的隔离,乃至恶毒的伤害,一次次践踏着他们忐忑的尊严和渴望回归的弱小以致即将熄灭的信念.
他们没有尝试过为自己博取一点点关爱吗?他们没有幻想过被接受,回归正常生活吗?他们坠落深渊以后还能再一次盼望发出的心声没有在残酷的人性中被湮没吗?我们常常以完整自踞,喜欢居高临下地审判.我们的傲慢,扼杀了社会边缘团体生活的其他可能;我们的审美,让生而受苦成为了一种无法发声的宿命;我们的完整,来自伤害带来的畸形快感.这种隐藏在人性中的缺陷,没有严重到动摇一个文明,或是导致一种趋恶的取向,但是真真实实地剥夺了一类人享受生活,享受人权的资格.我们无法纠正这种擅自的剥夺,就如同他们无法自主选择是否接受独特标记.
他们对爱的追求导致与我们相遇,他们的独特标记却让他们成为绝缘体.有一种深入骨髓的鄙陋把一个共同体划分为”我们”和”他们”,根据残缺定义模棱两可的标准,通过对标准的认可来赢得完整的认知.殊不知,在他们没有标准,没有伤害的世界里,他们生来完整.他们啊,是和我们一样的, 共同体框架下无需被衡量的独立单元!
我不会放弃企望,企望那个没有我,你,他们之分的时代的到来.也许我会在这样的痴想中丧失我的完整.而我之所以认为我现在还没有失去完整的自己,是因为我相信那个时代终将会到来.那时,所有的偏见都会被摈除,所有的爱与信仰都能在空中飘扬.
那么绝望那么美
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42
人们的丑恶只是外表,每个人都经历过绝望,但是却都充满着希望,内心都是明亮温暖的。每个人都是天使,都在爱与被爱的包围圈中。 世界的恶意也许永远存在,既定的苦难也许不可避免,但人生永远充满种种可能。 虽然我们无力改变世界,也无法改变他人的眼光,但仍可以用尽全力,让自己快乐起来。抛开外貌,我们看到的是两个人在精神上的交流和吸引,这是一种超越性别,外表和感情的爱。爱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找到自己,才可以真正地爱自己。
这部90后导演处女作让我想那一句铭记在心的台词:这一生,遇到性遇到爱都不稀奇,稀奇的是遇到理解。电影用超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讲述一个看似毫不相干,实则环环相扣的故事。关于爱,关于尊重,关于理解。全片风格实验先锋,美术设计精巧,摄影手法娴熟大胆,配乐完美嵌入剧情,演员表演细腻入微。
三星半鼓励。相比《玉子》这才算是合格的公益广告吧。不同的角色功能十分明显,并没有逃出少数群体认同的既定轨道。而且实际上对少数群体本身的关怀也只表达了相对容易影像化的“天生”的部分,基本忽略了社会文化的塑造作用。但是依然很欣赏这种视觉上的大胆表达。但愿更多人能看到、能看懂。
色彩似阿莫多瓦,配乐似多兰,妖气冲天的90后导演拍了一部妖气冲天的恋畸电影。情节如魔方旋转,被侮辱和被损害的人物际遇关联,视觉爆炸甚至压过了重口题材。虽然有缺陷,但绝对够震撼。每年那么多平庸寡淡的电影,突然看到这样铺天盖地的粉红和紫有没有想cry!!!
本店供应鸡汤
OMFG还是欧洲人在思想解放的大路上遥遥领先,简直是哲学电影。皮囊和灵魂哪个畸形比较可怕?一大片的紫和粉扑面而来真是赏心悦目,至于人物,放下审美观一切都变得自然甚至理所当然。创意赛高,其实还能再玩脱一点。
极尽做作的猎奇,可能我还是更愿意看多兰吧……
银幕内外,骚紫红遍;生而为人,真爱至上。阿莫多瓦后继有人,猎奇又上新高度;皮囊之下,切肤之爱,万类霜天竞自由
上个月我去超市,遇到了一家三口,目测均超过2米。于是,我们这群“侏儒”目不转睛的伴随着他们。但反过来,不过185的我们如果游离在NBA的赛场上,是不是同样会换来侧目?看尽人间,你会发现歧视与仰慕的对象往往就是特立独行的他们,而天才和蠢材往往不也是一线之间?
奔腾的想象力创造出视觉风格强烈的隐喻世界,而疯狂的影像因为有着简洁有力的叙事支撑而没有流于猎奇本身的陪衬。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个体对于生活的不懈渴求,超越身体局限的强大共情,让整个散发光芒的故事成为对世俗偏见的一记痛击。
1.哪怕你的菊花长在嘴上,有了爱,我的舌头也能轻探菊花,甘如蜜汁;2.一部小温暖、小清新、小治愈的重口味电影。
颇为挑战心理承受力的影片,有点联想到柯南伯格的作品,即便重口却不能否认影片本身有想法,献给自我否定者的、粉色的与淡紫色色调的温情抚慰,所谓的残缺皆是社会强加的外在判断,又不是过错在己身,直面是唯一的处方药,兴许众人或多或少都有某种程度残缺的心,彼此依偎才有可能互相救赎
就别过分解读了
健全的肌肤千篇一律,健全的人格万里挑一。外貌协会成员必看佳片。外在重口味,内核小清新。有淡淡的伤感,又暖暖而治愈。
演员们生活中太美,于是他们来演了一回畸形,但依旧很美。
3.5 怪异温情MV点子片,用足够精致的镜头语言和很多重口味的点子做了几个相对保(鸡)守(汤)的主题。有想法但不惊艳。
以奇情谱写柔情,以满目温软反衬跌宕残酷,我们须历经万千伤痛,砥砺前行,终得一个共振的你,终得互触肌肤,一定会有只鸟儿为我歌唱;多线叙事下的同一主题,永远不要输给自己,怪人亦美丽,生命不乏惊喜;配乐太棒。
电影《肌肤》Pieles 太喜欢了,最后十分钟几乎是热泪盈眶的状态,完全被治愈了,美人鱼死后的新生,畸型母亲的生产,破败皮肤的重建,放下束缚的镜中之女,看到舌头探进屁眼的那一瞬间,快餐店的会心一吻,真是攒了一个月的甜蜜和感动耗尽…
反正我看着那个屁眼是难受。不管电影怎样
身体上的怪异其实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超现实的温情,喜欢结尾。短片则有点恶趣味了,但很痛快。
千万不要过度解读这部电影,不过是从另一个角度——即个体差异的合法权益来解读社会上的弱势群体,猎奇归猎奇,但也仅仅止于猎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