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说这部电影在上映前确实是做足了噱头,世界上第一个变性人的故事是近期总能让观众高潮迭起的LGBT题材(也不知道为什么好像这几年突然间大家就像赶潮流似的扑向这类题材的电影电视剧,公共场合大声谈论宣告支持,好像在极力标榜自己的平等自由博爱...有些用力过猛,显得稍稍莫名其妙且可笑),预告片精致唯美的画面和流动煽情的音乐,小雀斑主演又是女装登场立马引一大票人猛增期待大开他会不会一人拿下奥最佳男女主的玩笑。 不管是哪个原因,总之我也是这帮被吸引的人之一,进场前心里还满怀期待的乐呵着,可是看完后我真是像被喂了屎一样满脸这都是些啥的走出影院默默佩服导演讲这破烂故事都能讲两小时的强大功力。 其实前半段故事还算差强人意,看小雀斑面部抽搐的激动喜悦,酷炫的换装play还有两个人蹬蹬蹬的出门上街开趴体还是挺开心的。但是,突然就莫名其妙起来了啊。gerda作为一切事件的作始佣者,作为一个想得出让丈夫穿女装当自己女模特这种疯狂主意,乐于带着lili逛街试衣服玩耍,画的都是些性感奔放黄色小插画(这点影片没怎么展现)的帅气随性的艺术家,为什么在见到lili和别的男人在一起的时候激动焦虑生气难过的像个恋爱中小心眼又麻烦的高中女生啊? einar发现自己开始习惯于扮作女人搔首弄姿爱上了变成lili的感受,gerda便开始了哭哭啼啼满脸认真的“我们都知道这只是个游戏啊”淋着雨冲回家歇斯底里的冲着lili哭吼“可以让einar出来吗我想要我的丈夫”。可是大姐,一开始要玩这个所谓游戏的是你啊,一开始这么无所顾忌的培养einar这兴趣爱好的人是你啊,一开始喜欢lili的也是你啊,你怎么能说变就变啊,说让lili消失就消失啊。 这里想说的是在真实世界中gerda,einar,lili三人间有趣的三角关系确实存在,但他们的角色对调了,gerda会对einar说让lili出来吧,因为相较腼腆的einar gerda似乎对外向活泼的lili更加欲罢不能。编剧做的这个改动直接改变了gerda这个人物的性格,使她的所有行动都极其生硬别扭且莫名其妙,也把这部电影变成了一个掩藏在变性人这个略显“边缘”题材下的主旋律爱情故事,gerda爱einar,爱的忠贞,坚定,不顾一切,死去活来,所以她才在他(她)和别的男人在一起时那么气急败坏,所以她才在开始hans向自己求爱时那么惊慌失措可怜兮兮的祈求lili变回einar,所以即使是最后她又突然温柔的陪伴在lili身边支持她变性手术也不显得那么突兀了,因为这他妈都是因为她的爱啊,深切到只要他开心他幸福怎么都没关系的爱啊。 我真是很不明白为什么要把一个有趣又伤感的故事改编的这样生硬且故作悲伤。我期待的明明是两个疯狂的艺术家搞出这么一大堆状况后,genar越发喜欢lili,einar也在成为lili时容光焕发,可是虽然有开心,但两人都与周围环境那么格格不入,无法忽视的孤独和无奈。再加上渐渐无法负担的昂贵变性手术费用和艺术上的失意,矛盾渐积。后来两人的婚姻被丹麦国王废止,并没有哭死哭活的不愿分离与悲痛欲绝,因为两人都各自有了新的伴侣,很潇洒的再见离开(可能并没那么潇洒)。谁说爱情故事就一定要从一而终永不分离忠贞不屈。最后的最后lili在移植子宫手术的第二天因为排异反应去世,genar闻讯悲伤无法自已并当场决绝的和丈夫离了婚。此后郁郁寡欢在酒精中度过余生。这才是我想看到的结局,尽管故事轰轰烈烈但最后却是随处发生平淡绝望的悲剧,而不是gerda紧握lili的手痛哭流涕的刻意痕迹。 其实前面对这部电影的批判或许有点太重,因为期望过高了。抛却期待,说实话这是一部极其“工整”的片子,精致的画面,考究的服饰,恰当的音乐,除却有几部分背景音乐太过饱满压过画面令人有些消化不良。演员的表演也都规规矩矩,不值得批评但也没能让我眼前一亮,只是小雀斑一路哭哭啼啼的表演反反复复让人看的实在乏味,但这也不完全是演员的锅。 也许本就不该指望一个工工整整,有着奥斯卡主流气质的导演把一个不那么主流不那么工整甚至不那么“正常”的故事拍的多惊艳漂亮深入人心吧。
哪里不如<卡罗尔>?叙事耐心铺展,情绪缓缓酝酿,表演细腻到每丝肌肉线条的轻微颤动…从不看好Tom Hooper,包括他摘奥的<国王演讲>都是四平八稳之作。这部倒极其用了心,至少不忙着讲一个好看的故事了。可跟欧容<新女友>配套观看。看完会觉得所谓男人女人中性双性的概念多虚无。期待一个酷儿时代的到来
还挺好看的,但小雀斑也真是浮夸,摸到女装可不可以不要那么激动,感觉都高潮了……
“告诉他,今天的哥本哈根很美。”
小雀斑的同妻那还是很值得一做的
太喜欢格尔达
你最终成为了完整的自己
觉得女主演技反而更惊艳一些. our lily is beautiful. 只看画面听音乐也是享受, 难怪人人向往欧洲。
电影本身其实没什么大问题,却合成了一部杂糅片,因为霍珀捕捉不到变性人的心理挣扎,流于表面,只顾贴着雀斑脸一顿狂拍,可惜。维坎德作为女配的表演轻松甩雀斑三条街,十分令人信服,对鲁尼有绝对威胁。电影院九成女人我也是醉了,这是一个女上位的时代。其实年度最污画面该是雀斑和老婆俩女争夫吧!
给题材。推荐!看到评论里又有人扯女同男同的问题。笑了——这是跨性别!
gerda太伟大了 可能这种爱只能存在在电影里吧。。/小雀斑本应该连拿两座小金人的/结局太完美了 就让lily自由的飞吧
片子放到一半的时候听到了好多人吸鼻子的声音,雀斑痛哭,女主的挣扎和最后一幕也生生把我逼出了眼泪,大概是期待值并不高的原因真正看完了成品感觉却十分惊艳,雀斑演技五星好评
艾迪-媚眼如丝-小雀斑,请收下我的膝盖。格局虽小,胜在细腻。比卡罗尔打动我。两位主角都很好,想象两位原型,更是了不起。
一個人對另一個人最深的感情,是在兩人關係中放下自己的需要,一心成全對方,成為她自己。特別喜歡Alicia演的格爾達,兩人同是畫家,既是夫妻也是知音,從一開始的幸福妻子到眼睜睜看著丈夫一步步變成她,內心的痛苦只能獨自承受。沒有柔弱的機會,只有為了守護所愛,感傷到底也要勇敢微笑的自己。
Lily固然勇敢,可Gerda才可称伟大
雀斑女装美如画,戈尔达笔下的人物一个个媚眼如丝,真是每一幅都漂亮得勾魂摄魄,难怪在装饰主义盛行的巴黎会成为一代名家
小雀斑的影后征服之路!
勉强上四星。整个电影就像一个越空越美、越美越空的怪循环。汤姆·霍珀无法驾驭惊世骇俗的同性题材,于是直接把它变成了自己美学的实验田。维系两位主角的究竟是什么我百思不得其解,反倒是小雀斑,几乎无比轻盈的就滑入了女性一面,美到惨绝人寰!
表面上光彩照人,内核毫无灵光。 2.5
小雀斑演女人别有风韵。非常喜欢片尾戈达回到他(或者是她)的故乡,看那些画笔下的风景,开阔而自由。PS:能爱一个人爱到这样的地步,不论男女、生死,都乐意接受和聆听,让一个人自由选择他自己的路,找到自己,真是一种境界了。
一个人纤细、敏感、孱弱却又一意孤行,在不合适的时代是极容易死去的。无论出于何种目的,在无人响应的环境内,把自我放到无限大,这个自我也是极其容易死去的。我看见好奇心、善良,包容与疯狂。那个说会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的人,到底还是任性的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