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家新闻 Veronica Guerin
真实故事改编,发生在爱尔兰。主角与影片名字相同,由Cate Blanchett饰演。
看了另一篇影评写的很好“作者:愛碧 //movie.douban.com/review/1167178/
女记者是一个正直到近乎天真、勇敢到近乎鲁莽的人,面对面地同黑社会成员发生冲突,当面质问那个残暴的集团首脑是不是主使运毒。单薄的力量如何同黑社会较量?但是请不要笑她,请给她一点尊敬,如果不是有她和像她那样热血冲动的人,我们的生活将有一天会跌入黑暗深渊。
我们不会像她那样做,不是因为我们比她聪明,比她理智,而是因为我们没有她的勇敢,她的热血,她的正义感。对于她的个人,生命是无价的;对于她的家人,失去挚爱亲人是哀痛逾恒的。但是至少,她的死给人们带来了一些改变,一些光明。”
不过我还是很抱歉地给3星,纯粹是我始终无法认同女主的行为模式,或者说不鼓励任何人去仿效。
有两个有趣的小细节。一是女主的轿车经常出现,一辆红色的欧宝Coupe(双门轿跑车),简直就是一个古代侠女的形象。但这种人设放到现代社会,个人认为跟自杀无异。二是女主应该算是个曼联球迷,会穿上曼联球衣来两脚,还跟街头小混混搭讪时聊起坎通纳。
最后,各人认同与否其实是其次,重要的还是这样的记者令人肃然起敬。再一次呵呵最近时事中的一些所谓“记者”
凯特布兰切特的短发造型与真实人物形象很贴近。凯特把Veronica的正义热血勇敢演得形神兼备,让人觉得凯特本人也是这种性格。
其实每个人骨子里都有正义感,都有伸张正义的热血,但,不是每个人都敢拿生命去伸张,去对抗。影片之前的交代都是在说明Veronica对生活对家人的热爱,以及对社会的责任感。想想爱尔兰当时什么社会状态?议员法院警察谁都不能把毒贩怎样?连法官都被收买!同行的记者都嘲笑她的被枪击。被威胁被恐吓被收买,身体告诉她她害怕了,她呕吐,可是她的精神没有屈服,她没有让步!她更进一步接近了真相!
她没觉得这件事应该是别人的责任,没觉得别人应该做什么,没有抱怨别人没做什么,只是自己一步一步从没放弃的履行自己作为记者的责任。可能,注定社会乱到一定阶段就需出现英雄拯救,可能Veronica注定就是来拯救这个社会的。
有的人默默无闻苟延残喘的活了很久,有的人坏事做尽骂名累累还期望不死?!而,1996年6月26日,她死了,被毒贩数枪击毙在车中。为她短暂的一生划了一个惊叹号!她让全爱尔兰记住了她,乃至全世界都记住了她!
我一直在心中默念,不要死不要死,期望有奇迹,电影不都是这么拍的吗?主角都自带光环,永远不死的吗?!听着她大叫,看着她倒下,直至镜头高拉高拉,俯视着,她躺在血泊中!我都没有哭。小男孩的声音出来,我的眼泪瞬间流了出来!她真的死了,再也活不回来了!法律被改写了,罪犯被绳之以法了,非法财产被没收了,那个曾经和她叫嚣的毒贩的妻子一无所有了,正义得已伸张,我的眼泪更是控制不住!她想要的都达到了,她却不在了,她用她的生命换来了这一切她若在都好!她用她弱小的一己之力改变了这个社会,却也是给这社会的最大讽刺!
愿她安息!愿每个人都能生得其所,死得其所!
红色跑车,交通灯口,黑色的摩托车,戴头盔的骑士,碎裂的玻璃,尖叫,枪声,鲜血,倒毙车内的女人,绝尘而去的凶手。
1996年6月26日,爱尔兰都柏林,女记者Veronica Guerin在等交通灯的时候被两个枪手射杀。她生前致力于追踪一宗运毒集团的报道,挖出了该集团的秘密首脑,曾被枪击恐吓,遭首脑殴打袭击,最后被枪杀于街头。她以生命完成了她的一级死亡报导。她的死激起了一系列强烈的反响,民众组织了示威活动,将活跃街头的贩毒分子赶出了城市;爱尔兰政府修改了法律,允许查封来源可疑的资产;主使谋杀的集团首脑、凶手、参与运毒的成员一一落网伏法。
女记者是一个正直到近乎天真、勇敢到近乎鲁莽的人,面对面地同黑社会成员发生冲突,当面质问那个残暴的集团首脑是不是主使运毒。单薄的力量如何同黑社会较量?但是请不要笑她,请给她一点尊敬,如果不是有她和像她那样热血冲动的人,我们的生活将有一天会跌入黑暗深渊。
我们不会像她那样做,不是因为我们比她聪明,比她理智,而是因为我们没有她的勇敢,她的热血,她的正义感。对于她的个人,生命是无价的;对于她的家人,失去挚爱亲人是哀痛逾恒的。但是至少,她的死给人们带来了一些改变,一些光明。
只是,如果政府是冷漠的,对国民的生死无动于衷,连死亡都不能触动,我们还有希望吗?
有时走开也是需要勇气的 于是她选择了直面死亡威胁
每个爱尔兰人都记得当时他们在哪儿,当他们听说了维洛尼卡·格林在那撒路被谋杀的消息。
真人真事 结局悲壮 罪犯最终也因为她的牺牲而被绳之以法 算是个不太坏的结局 谁让人们往往等到有人殉道才会觉醒
尽管心中惊恐害怕依然永远追求正义追求真相 这样的记者是国家之幸 如果这样的记者无处容身 那这个国家也没什么希望了
40分开始超羡慕!大魔王拽着你跳舞啊天呐!凯特超可爱~同时也是全片最快乐的时候 此处背景音乐是伟大的爱尔兰乐队u2的everlasting love
你热爱你的工作 你可爱的家人们支持着你 你们一起愉快尬舞哈哈哈哈
葬礼音乐非常动人
片中其他配乐基本出自好莱坞配乐大师harry gregson 曾参与配乐的电影有天国王朝、火星救援、狙击电话亭和怪物史瑞克等
Ps我发现cate完全可以驾驭黛安娜的 期待有相关作品邀请她
那一辆红色的跑车,风驰电掣般疾驰在懒散的公路上,恰似她的性格,永不隐藏永不躲闪,揭黑揭得光明磊落,做人做得率性纯真,爱国爱得炙热浓烈。
我们所处的时代和我们自己都在不断变化。过去我们崇拜“轰轰烈烈不枉来这一生”,如今我们喜欢“平平淡淡才是真”;过去我们梦想拥有光辉耀眼的人生,可是现实让我们逐渐满足于舒适安稳的小确幸;从小到大接受着儒家的入世教育,却不知不觉成为佛系少男少女……没有任何褒贬的意思,只是当面对社会危机时,我们不能安于沉默。
平凡意味着安全,为了现世安稳,我们安于平凡,于是当看到维罗妮卡短暂而璀璨的人生经历,应该不止我一个目瞪口呆。
不用出力就能出名,很多人愿意;受伤之后出名,一些人愿意;以死亡换取名气,基本没人愿意;以生前的恐惧与最终的死亡换取名气,应该没人愿意了。维罗妮卡经历了这所有的一切,然而促使她承担一切的并不是于名气,而是更为玄乎的东西——良知。
社会是一个大熔炉,有各种各样的人,经历着各色各样的事。虽然表面看上去光鲜亮丽,一揭开来——全是疮疤。比如贫困、暴力、移民、种族歧视、不公平……维罗妮卡想要引起关注的是愈演愈烈的毒品交易,青少年是其中的重要受害者。
她固执而勇敢的行为经过媒体报告后广为人知,就连妓女也知道她是个英雄,然而愿意加入她的却屈指可数。为什么自始至终我们只能看到她独自面对一切威胁与程序呢?为什么她经常不受主编待见,难以获得支持反而备受打击呢?为什么面对着泛滥成灾的毒品交易,愈来愈多的受害儿童,愈来愈严重的社会动乱,只有那么一小拨人坚持游行示威呢?
一个重要原因是毒枭的物质实力实在太过强大,用贿赂干预司法公正,企图钻法律的空子。另一个不能忽视的原因是社会大多数的漠视。大家已经习惯了选择性屏蔽于自己利益无损的黑暗一角,习惯性的追求安稳舒适的小确幸,习惯性认为与自己无关,或者有其他人会做。
的确会有不丧失良知和责任的人会做,比如维罗妮卡,但其他人的支持非常重要!
在当今时代,信息变化的速度实在太快,热点新闻在头条上呆的时间超不过十天,就有另外更具轰动性的消息夺走眼球。人们不再关注,媒体也不再追踪,所以很多轰动一时的新闻就这样烂尾了,雪藏了,预期的效果并没有达到。马航事件、红黄蓝幼儿园、保姆纵火案……作为普通人,我们不像记者那样可以深入追踪,但应该多一些不满足,让好奇与专注更持久,从而督促媒体追踪,促进社会变革。
在这部剧中,我看到了媒体人的巨大力量。即使是老谋深算的毒枭看到维罗妮卡坚定的眼神,听到“但是他们将不会赢”的话语时也不由显得心虚无力。当他打破伪装的风度捶击没有任何准备的维罗妮卡时,当他狠狠地咬出“该死”这个字时他已经无声地宣告了自己的恐惧。一个人的勇敢露面会给社会舆论带来怎样的激荡啊!这种强大的影响力是值得传媒人骄傲和深思的。
媒体控制着舆论,媒体把视线转移到哪里,群众就会把注意力投放到哪里。正因为如此,媒体的方向就显得尤为重要,就更需要敢于照亮角落揭开黑幕的人!媒体应该有这种自觉和责任感。
毫无疑问,维罗妮卡是一名优秀的记者,她美丽大方、勇敢正直,善良有责任心,人脉广泛,交际能力强,有强大的职业操守和人格魅力。她符合“记者应该同时是一名侦探”的要求,对于社会不为人知的角落有着极为敏感的新闻意识,能在与人交流的过程中发现有关真相的蛛丝马迹。
真正让我敬佩的当她被毒枭在精神和肉体上的折磨弄得濒临崩溃之时,仍然坚持保持着外表的干练自信。她说“他们最想看到的就是我颓丧服输。在这个过程中我会失去很多,但如果我或者任何一个记者屈服的话,那意味着他们已经赢了,但是他们将不会赢!”
维罗妮卡的一个弱点或者说是优点就是她太过坦率单纯。在揭开社会的黑暗角落的时候她仍保持着对人性本善的执念,正如她在电视采访中笑着对人们说:“谁会伤害记者呢?”所以她不止一次与邪恶势力当面对质,甚至在准备曝光线人之前,对于这位曾经的“朋友”采取了提前告知的行为,最终毫不掩饰自己的愤怒与厌恶。她并不是一个演员,对恐惧的掩饰出于本能,她做不出来所谓自保的聪明行为。换个角度,可能再一次次交锋中她已经知道自己的结局,死亡是早晚的事,然而仍然要将这件事做下去,这难道不正是孔子口中“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仁道”吗?
1996年6月26日,当她坐在车上等待红绿灯的时候,一辆疾驰的摩托车停在她车旁,砸开车窗向她的后背射入了四枚子弹,她对人性的执念最终还是破灭了,那些她想要保护的年轻人之中的几个,杀了她;那个曾经是她“朋友”的线人,为了苟活,出卖了她。
有一段著名的话:起初,他们追杀共产主义者,我不是共产主义者,我不说话;接着,他们追杀犹太人,我不是犹太人,我不说话;后来,他们追杀工会成员,我不是工会成员,我不说话;此后,他们追杀天主教徒,我是新教徒,我不说话;最后,他们奔我而来,再也没有人站出来为我说话了。
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份子,社会的变故,不管看似有多遥远,最终都会与我们相关。
看到贫民窟里面色疲倦眼窝深陷颓唐灰暗的青年人,踩着遍地注射毒品的注射器,维罗妮卡可能想起自己的孩子,如果她走开了,未来自己的男孩可能会成为台阶上坐着的拿着注射器玩耍的一员,长大后可能会成为破旧楼房里面吸食毒品的年轻人……如果她走开,就没有人能坚持下去了。
母亲与维罗妮卡谈心时说:“有时候把球留在疯老头那里是更明智的选择,但是,有时候走开也是需要勇气的。”
就像她小时候勇敢地敲响疯老头的大门一样,长大后的她勇敢地选择了不走开。
值得庆幸又充满讽刺的是,她的努力在她死后有了回报。她的行为重创了猖獗的犯罪团伙,国内有了更多的人参与反毒游行,那些振振有词的大毒枭终于落入法网,政府也随之修改了宪法,允许冻结毒贩的不明资产。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她是当之无愧的“人民的良心”。
维罗妮卡用自己的生命振奋了人民的信心,她不仅是新闻界的英雄,更是整个国家的英雄。
时而锐利时而坚定时而温柔时而调皮的眼睛,一头短短率性的金发,永远显得干练整洁的套装,维罗妮卡是美丽的。那一辆红色的跑车,风驰电掣般疾驰在懒散的公路上,恰似她的性格,永不隐藏永不躲闪,揭黑揭得光明磊落,做人做得率性纯真,爱国爱得炙热浓烈。我们不会忘记在沉默时代放肆滋长的黑暗势力,我们更不会忘记揭黑幕撕伤疤用声音打破沉默的维罗妮卡们!
又是一位坚强的女性新闻工作者,结尾尤为煽情,PS:Colin不过来打了个酱油……
最近的疫苗事件,让人们记住了一个记者的名字:王克勤。片中的女主也是一位调查记者,专攻毒品。不幸的是,被毒枭暗杀。但她的行为推动了爱尔兰的立法和zf的归位,她义薄云天的事迹也得到了官方和民众的肯定。而在兲~朝,却是记者被法办。但我们依然坚信,每个人都有摧枯拉朽的力量,历史终将见证。
最大的问题在于前半段清汤寡水最后又用力过猛,题材当然是好题材,就是张力不足,几个高潮都没把握住
前半个小时剧情的支离破碎让我没办法看下去,可惜了一个好题材,一个好演员
有点短,所以剧情薄了点。OST不错呀,海报立马让我想到丑闻笔记。and she is a fighter!
真實事件改編提前為影片注入了力量,但是从敘事到人物都硬梆梆的,即便結尾卯足了勁煽情(煽情手法老套到家,插曲聽多了真膩),還是感受不到故事的溫度,始終難以觸到角色的內心。必須說Cate Blanchett的女王氣場太強,有些該柔和的地方顯得不夠柔和,不過表演還是保持了水準。
突然让我有了一种“穿着靴子死去”的伟大与冲动
24小时内看的第二部关于殉道者的电影。哎,果然又坚定了“新闻工作者是高危行业”的信念啊。没办法,这一行一定是嗜血的。因为是真人真事所以给足五星,让我们看到这个世界上还是有勇敢的人,即使知道再危险,也还是义无反顾地去做了他们认为对的事。ps结尾部分的音乐选的真好。pps女王演技好出彩。
好感人~算是乔·舒马赫的作品中最撼动人心的一部,当然少不了布兰切特的精彩演出
新闻工作者的偶像剧,谨致以我最崇高的敬意。
这是我想看的乔·舒马赫的最后一部电影。大魔王三十多岁时很有魅力的一次表演。想不到二十多年前爱尔兰的毒贩这么嚣张,不仅公开贩毒,而且政府似乎拿他们没什么太好的办法。大魔王饰演的女记者几乎凭自己一己之力在追查这些毒贩,最后她被自己的线人反水出卖,被刺杀在自己的车里。她死后,爱尔兰全国都愤怒了,政府也颁布了一些新的法令,终于将毒贩绳之以法。可以说是她的死亡推动了爱尔兰的禁毒事业。观众可能并不了解这个记者是什么样的,但她演的记者热情、执着、勇敢、聪明,被恐吓时会害怕,但又十分坚强。哪怕你从未听说过这个记者,你都会觉得大魔王就是那个记者,她的表演非常形象非常立体。
角色设计干练且女性魅力十足,但电影节奏调整不够精致,对心理描写不够细腻到位,与演员气场以及表演水平相比,显得不够配套。。。
为正义只要付出一个人的性命就够了?PS:配乐很美好。PPS:凯特真美。PPPS:科林法瑞尔这配角就不要太小了。
是否这动荡不安,毫无公正的社会只有个人英雄主义可以拯救?在中国根本就找不到这种个人主义的影子,实属可悲。
在这部电影里,乔·舒马赫的水平实在是太一般了,不过是为了凯特才看的,也无所谓了,短发的她更加干练,在调查的时候还不忘展示一下自己的女性魅力。可惜人物性格太单一了,整片一直是硬硬硬这样的感觉,很少停下来,尝试触碰人物内心。
最后,小男孩的声音响起,就泪奔了。每一次社会的变革和进步,总要有一些美好的不畏惧强权的人先站出来,也总要等失去了这些人,大众才意识到他们为我们做出过怎么样的努力。不要责备维诺妮卡天真愚蠢不懂得保护自己,她始终坚持去相信正义就是她的天真愚蠢。也正是因为这份坚持连宪法也为她做出了修改
人物传记 真实事件
政治法制口子的记者比做体育时尚类的记者地位高是应该的,因为前者可以确实推动了国家的改革制度的进步,而且这种改革和进步有时候是要用鲜血和头颅才换来的。http://www.oh100.com/a/201205/94433.html
受《永不妥协》的影响拍出来的?根据真实故事改编,除了实地拍摄,剧组可能也用了些当地人,这让本片有英国电影的质感,但演员的方法还是美式的,嵌在里面还有点奇怪的突兀感,而且家庭戏份额较重。布兰切特演个非常直接的调查记者,试图揭开爱尔兰的贩毒网络,她被人袭击以后给各路大佬发信问“是不是你要杀我?”,直接登门问毒枭的钱都哪来的结果被揍的满脸血——这种愣愣的角色像是从肯·洛奇电影里走出来的,那些毒枭也都像是在街边打麻将的隔壁老王,不过这些还都是成立的。但问题是,布兰切特为何要介入这个领域,感觉是突然一下就把嫌犯毒贩当成此生志向了,动机实在薄弱了点,这个案子本身也不复杂,除了那点英国风,就无甚看点了
一个真实的故事,却没有被善加利用,剧本实在有点流于表面;不会让正义的鲜血白白流淌的国家才是一个有希望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