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看完第一集,本来以为上一季就是结局了,结尾真的很好,有了超级大的办公室。不过前几个月刚知道要出新的一季了,也是意外之喜,不过真的希望能有一个完美的收官。
互联网的大主题一直更新换代的挺快,私以为硅谷每一季切合得都挺好,上一季探讨了人工智能的可行性,这一季在第一集就抛出了互联网去中心化和用户隐私这两个关键点。
刚开始以为是要重现扎克伯格的听证会,机器人式的发言,同样探讨用户隐私安全……想起前一段时间这个恶搞的图,不得不承认Richard和扎克伯格这种窄长脸下垂眼薄唇的长相上还有点相似呢哈哈
没想到中间画风突变,Richard把话筒拿起来之后秒变发布会,大概是在说互联网创始人们在发言时一定要走来走去这个梗,就差一个ppt就是魔笛手产品发布会了。
这段发言也是很容易让我们互联网产品的日常使用者产生共情的,许多头部企业确实拥有了用户信息绝对的话语权,我们要使用便捷的产品,必须接受他们这样那样的条款,给这样那样的权限,让我们的个人信息处于一个并不十分安全的状态,但我们对此已经习以为常并且无法推翻。这种民主、去中心化的互联网正是许多互联网公司最近都在提倡的,是一个理想化的状态。而编剧可能也在试图在本季把魔笛手的模式往这方面去靠。
这一段发言放在第一集的开头,可能也是这个作用 ,第一探讨用户个人信息该如何使用,第二围绕去中心化的互联网该如何实现。
啊开头的动画我觉得应该又有很多细节了,目前发现阿里巴巴没了,惠普好像是新加的?这个我有空再多看几遍嘻嘻~
有没有大佬给解释下这里小天使管Richard叫King Slayer是什么梗哈哈哈难道因为在白宫的演讲非常slay?
接下来是一段密集笑点——我可真是太爱猫狗这一对了,Denish随时兴奋加聒噪真的好像一条傻狗哈哈哈哈哈哈哈(非贬义)
Gabe也许是继大头之后又一个灵魂搞笑人物hhhhhh出场就给我笑死!!
第一集开始埋了很多伏笔,比如jared小天使和Richard的感情线,小天使看Richard的眼神真是,充满炽热加委屈巴巴,可是Richard这个大猪蹄子!无所谓的态度!注定!接下来的剧情!要产生分歧!
真的好心疼小贾,从头到尾他是这群怪咖里最最正常理性的一个人,性格真的超级超级好,一直默默付出,这里问题就逐渐显现,在这样的以技术为核心的互联网公司规模发展起来之后,显然他负责的领域和他这个人都被边缘化,离核心越来越远。
他开始看心理医生,觉得自己不再被需要了,然后回到孵化器也许是想找找最初在小房子里创业的心情,对这里最有归属感。Jian Yang和大头也没有之前的拼劲,整个房子都充斥着无聊和颓废,直到最后他看到的那个深度近视的女孩,觉得自己有可能再次被需要。。。
第二个矛盾点就是关于和科林在用户信息这上面的分歧点,再次证明了互联网可以掌握的你的个人信息其实是非常令人害怕的,话说到昨天的PG One事件一个说法就是视频泄露于某音保存的草稿箱,所以这里说到的,你几乎能够挖到一个人所有的黑料,细思极恐,如果真的有人利用这些信息去做些什么,我们无法设想。
hooli这条线我也是暂时没看个明白,可能之后还会引发别的矛盾点,胡佛太可爱了哈哈哈,甚至我在想Richard的各种理想化在不断跟现实博弈的过程中是否他会成为下一个Gavin。
猫狗gabe三个人现在承包了整个剧80%的笑点,Denish和Gilfoyle两个人的相爱相杀已经很精彩了,现在多了一个憨憨gabe,随时带着可穿戴座椅往地上一扎,来一场相声表演。(有没有谁和我一样很想看AI Denish和AI Gilfoyle的对骂内容hhhh虽然充满了种族主义谩骂和黄图但是莫名觉得会很精彩)
正式进入看一集少一集啦,希望大家都能有一个好的结局,最后相亲相爱还是在一起嬉笑打闹,真的,我爱《硅谷》!
更新:关于king slayer,刚从朋友那里听到的说法,结合了发言里用到的1776年的梗,是因为理查德把谷歌亚马逊比作了乔治3,然后因为大家觉得理查德会打赢这场网络战争所以就说他是king slayer(因为谷歌那些网络巨头是king)
从高中追到现在,我没追过权游,没追过生活大爆炸,只有硅谷一直看到了现在,因为它永远与时俱进,辛辣荒诞的嘲讽这些年来互联网公司干的那些缺德事,从最开始的压缩算法,一直存在的技术剽窃,到无人驾驶,AI伦理问题,再到现在直指facebook的非法数据采集,硅谷一直在深刻的反映社会上存在的各种问题,我也是上了大学学了我这个专业才明白四五季来主角想完成的去中心化网络有多困难和不可思议,而听闻第六季就要告别了,特此写下剧评纪念一下这部非常有鲜明特色的剧,一直用幽默轻松的气氛来诉说,这真的很棒,也很不舍。
《硅谷》并非硅谷。
虽然比尔·盖茨曾在博客里盛赞:“这部电视剧带有讽刺成分,所以会夸大其词,但跟所有伟大的讽刺作品一样,它抓住了很多实质性的东西......电视剧里面那些不同个性的人多数都让我感觉很熟悉。”
《硅谷》讲述了四位程序员的创业故事,里面确实有着不胜枚举的精彩细节:Hooli 老板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就是用搜索引擎里输入自己的名字;Jian Yang在中国办公室里的刘看山公仔;理查德和女程序员关于tab键和space键之争。
但在苛刻的剧评人看来,导演迈克·乔吉避重就轻,沉醉于描述程序员的小世界,从而博得了那些技术出身的互联网大佬的共情,但终究复制的只是无足轻重、稀松琐碎的细节,而对于真正重大的问题视而不见、避而不谈。
2018年科技巨头的一系列丑闻,在第五季几乎全部缺席:特朗普对硅谷科技巨头的批评;8700万脸谱用户数据泄漏;谷歌与美国军方的合作;Uber自动驾驶汽车撞死路人。
在第五季,这些科技与社会的广泛摩擦都被忽略,取而代之的是创业团队内部的勾心斗角、庸俗的办公室政治。但到了第六季,也就是《硅谷》的最终季时,剧情陡然深刻。
“脸书拥有80%的移动社交流量,谷歌拥有92%的搜索流量,亚马逊的云服务份额比第二到第五名的总和还要多。没有人能够赢得了它们。它们跟踪我们的每一步,监控我们生活的每一刻,还利用我们的数据获利。”
一开场,剧中魔笛手创始人理查德在美国国会接受询问,痛陈科技巨头的种种不堪:
“这些公司就是国王,他们统领的疆域比任何一个王国都大得多。我们取胜的唯一方式是建立一个民主的、去中心化的互联网。在那样的互联网中,用户是自己数据的主人,我们今天的遭遇不会重演。”
末了,这个腼腆的程序员林肯附身,振臂高呼要建立一个民有、有享、民治的互联网(the internet of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这也是理查德六季以来最为雄辩的一次。
相形之下,扎克伯格今年4月在国会长达8小时的听证会上则基本处于防御状态。在那次会议上,小扎承认,脸谱网在防止这些工具被滥用和产生伤害等方面仍做得不够,没有全面地评责任,犯了严重的错误。
媒体的科技造神运动嘎然而止,美国新闻扒粪运动的中心也转向硅谷。
美联社在2018年的调查发现,在用户已经在隐私设置中关掉了位置记录选项的情况下,谷歌的多个应用依然会追踪并储存 Android 和 iOS 用户的位置信息。此前,科技媒体Quartz 就曝光过,安卓系统通过手机附近的基站搜集用户信息,再偷偷传给谷歌。而谷歌对此并不否认。
英国《观察家》报暴露了在伦敦和纽约设有办事处的数据分析公司剑桥分析的行径。该公司能够未经授权访问5000万份Facebook个人资料,通过有针对性地影响选民协助了唐纳德·特朗普赢得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
《纽约时报》则指出了脸谱网在建立公众形象方面所面临的两难:“一方面,他们声称他们可以有很大的影响力,另一方面,他们想说“不,不,我们没有任何影响。”
不止科技巨头,初创公司的声誉也大不如前。2014年,伊丽莎白·霍姆斯所创立的企业希拉洛斯由于其革命性的血液检测技术——在一滴血上进行两百多项专业检测——在短短十年间成长为硅谷最具商业价值的独角兽公司。然而,这一切都是谎言。
作为一部在HBO播出的剧集,《硅谷》的情景喜剧底色,注定了其现实批判的天花板不会太高。
但在第六季里,导演借理查德之口,如此措辞强烈、直接点名带姓地批判大公司搜集用户数据谋利,公开把科技巨头定性为有史以来疆域最宽广的王国,呼吁建立新一代互联网的论调,反应了互联网在美国的迅速黑化。
这与六年前恍如隔世。2014年,《硅谷》开播第一季时,科技巨头都还是一副踌躇满志、忙着连接顺带颠覆全世界的进取青年形象:
苹果刚刚发布iPhone 6,库克打破乔布斯时代惯例第一次发布了5.5英寸的大屏幕手机,以迎合用户对于手机的不离不弃;Uber信誓旦旦地宣称他们可以用低成本、便捷的交通取代出租车和私家车;谷歌试图用漂浮在平流层的氦气球为偏远地区送去互联网,当然连接的主要是谷歌的服务;脸谱网唯恐落后,从NASA 挖角,忙着研究用无人机送网下乡。
不过六年时间,那个宣称要让世界更美好的互联网,已经成了被颠覆、被革命、被改造的对象。
在传统语境中。华尔街和硅谷最大的差异在于,华尔街只在乎钱,而硅谷志在改变世界。而现在,硅谷所犯的错误,可能和华尔街金融巨鳄一样——贪婪、唯利是图。
这也是当下科技圈面临的问题:在坚持不作恶的同时,能否也能获得商业成功。如果不收集用户数据,谷歌可能无法如此精准地向用户投放广告?亚马逊如果不向消费推荐那么多可买可不买的商品,它的营收会下滑吗?YouTube如果暂停自动播放功能,用户一天还会呆多久?这些真实的压力,可能促使科技公司在伦理和商业层面面临着两难的选择。
在《硅谷》第六季里,理查德可能会建成一个真正的公平的、去中心化的互联网,实现他的梦想。但在真实世界里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让人们意识到这么做是对的。
(作者:波波夫,科技商业专栏作者,关注被科技改变的世界;微信公号:波波夫同学)
出处http://www.piedpiper.com/company-news/
刚刚追完这部伴随整个研究生,和毕业头一份工作的电视剧。看到主角的创业大起大落,最终又回到起点,心里仿佛自己也随他们度过了这跌宕的六年。在论坛里看到制作组贴心的做了个mock website,还有个企业日志板块,这里草译下Jared小天使为公司写的告别文章,作为我对此电视剧的纪念碑。
大家好,一名首席运营官绝不希望这样告别。我总认为魔笛手公司会比我多活几世纪,起码持续到Richard的曾曾孙女像爱德华八世找到真爱一样放弃ceo职位。我这一生写了不下三打致辞,但这是我写过追难的一篇。看着我们公司关门就如同目睹埃及亚历山大图书馆的珍稀卷轴(纸莎草纸)在火中燃烧卷曲。Richard的愿景改变了科技的未来,但我们现在只有烧焦的遗骸和美好的回忆。
我真想花点时间去解决那些磨刀霍霍尖酸讥讽,在Richard失意时落井下石的人。我已经看了这些混蛋在网上说的话,你们真该用打火机油漱漱口。看着Richard从一个男孩变成一个男人,一个高尚的人,是我此生最大的礼物。理查德是我们的丘吉尔,我们的查理曼大帝,我们的奥德修斯,当大家为海妖的歌声发疯时,他将自己祭献绑在了桅杆上。
我不知道Richard是否还记得那夜,我们的友谊将永恒的一夜——确实是我人生中最美妙的一晚。那夜他需要个留宿的地方,并慷慨的决定住在我的公寓。我把我的房间让给他,在深夜的时候,他把穿着袜子的脚踢出了被子。幸好我正垫脚在房里用滤水壶给加湿器加水,我发现他冰冷迷失的小脚,并把它塞回去了。这就是我能唯一能做的,用最小最细微的方式支持我们伟大的首领,我深知这将产生影响。现在,当我们的公司停泊在历史的岸边时,我也将在远方一如支持他。
我希望奥斯卡能回过头来放映我为今年的颁奖典礼制作的《纪念魔笛手》幻灯片。我只是想要在公共论坛上做一个了结-他们肯定理解的。我怀念每天早上走进公司的大门,打开灯,快速清扫员工作战区,清空回收箱,以便保洁员不拉伤他们的背。我怀念打开笔记本看邮件,在昨晚所有的slack(一个工作app)对话里输入派对鹦鹉表情包(类似兔斯基),并为亲爱的读者们写邮件。但最重要的是,我会怀念和这世上最聪明的人共事的每一天。永远的魔笛手。
爱你的,
Jared Dunn
1,jared有时候说话太“爹”了,像主角的保姆。但是善良,缺亲人的爱,就把所有的人当成亲人。
2,编剧根据每个角色量身定制了日记,口气都不一样,jared就很“引经据典”,真是让我一顿好查。
3,派对鹦鹉查出来是个魔性表情包,//cultofthepartyparrot.com/
4,欢迎讨论校正,谢谢。
原文如下
Dear readers, a COO never hopes to write a goodbye like this. I always thought Pied Piper would outlive me by centuries, lasting at least until Richard’s great-great granddaughter steps down as CEO when she, like King Edward VIII, finds true love. I have given over three dozen eulogies in my life and this one is the hardest yet. Watching our great company close its doors feels like how it must have felt to witness the papyrus scrolls in the Library of Alexandria slowly curl up among the flames. Richard’s vision was well on its way to changing the future of technology, but now all we have are charred remains and sweet memories.
I want to take a moment to address those who are sharpening their pitchforks and pulling out their joke books to try to kick Richard while he’s down. I’ve read what some of you jerks have said on the internet and you ought to wash your mouths out with lighter fluid. It’s been the greatest gift of my life to watch Richard grow from a boy into a man, and a noble one at that. Richard was our Churchill, our Charlemagne, our Odysseus, and he tied himself to the mast as we all went mad with the Sirens’ songs echoing around us.
I wonder if Richard remembers the night I knew our friendship would be eternal – it was truly one of the best nights of my life. Richard needed a place to stay, and he graciously offered to stay at my condo. I gave him my room, and then in the middle of the night, he kicked his sock foot out from under the covers. Luckily, I had I tiptoed into the room to refill the humidifier with the Brita, and I spotted his cold, lost little foot, and I tucked it back in. Because that’s all I could ever do– support our noble leader in the simplest, smallest way possible, knowing in my heart that it was making a difference. Now I must support him from afar as our company beaches itself on the shores of history.
I wish the Academy would get back to me about screening the Pied Piper In Memoriam slideshow I’ve made for this year’s awards show. All I want is a little closure in a public forum – surely they understand that. I’ll miss walking in the doors at Pied Piper every morning, turning on the lights, giving the bullpen a quick Swiffer, and emptying all the recycle bins so the custodial staff wouldn’t strain their backs. I’ll miss turning on my laptop and checking my emails, and adding the party parrot reaction to all the previous night’s Slack messages, and writing this blog for you, dear readers. But most of all, I’ll miss working every day with the best and smartest people in the world. Pied Piper Forever.
Love, Jared
如果硬要给《硅谷》这部电视剧做个普通的happyending,我觉得到第五季结束是最好的,作为一个现代年轻人创业的励志故事,如果将一项事业划为五个阶段,最幸福的时刻也许就定格在第三个节点,毕竟回望过去而有所得,展望未来还有无限希望与可能。
实话说,如果只看S6的正片,即到第六集的结局,感觉是把过去几季的一贯套路又炒了一遍,当然也有不少优秀的搞笑段子,但单从故事的完整性来讲,这个作为结尾,甚至比上一季结局挖出了更大的坑。
而故事的真结局,以纪录片形式拍摄的第七集,绝对是为本剧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而这集的精妙之处在于,它给出了两个结局,让观众选择。
(以下是正文,含剧透)
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我们先来看这部剧的核心——也就是Piedpiper。
从这部剧一开始,我就很诧异,为什么编剧选了这么名字作为Richard的公司名字,看完全片,才发现其实有可能当时已经隐约种下了结局的种子。
首先让我们看看这个名字,piedpiper,翻译成中文就是花衣魔笛手。这是一个源自德国的民间故事,讲得是一个村庄老鼠成灾,于是村人找来了魔笛手,他吹响魔笛,于是所有老鼠都跟随着他,离开了村庄(传说是集体跳进大海)。
但是,故事还未结束。由于村民背信弃义,不想支付给魔笛手报酬,所以得到了报复,村里所有的130个孩子都被魔笛手的笛声牵引,从此也消失匿迹。
故事结束。不知大伙发现没有,其实魔笛手的本来象征就不是一个善良的童话,而是饱受争议的角色。而这就引发了故事的第一个结局。
如果说故事中的村民,是因为私欲,导致了失去了未来(孩子),那么《硅谷》最后一集,richard们就是为了未来,而把老鼠放了回来,这是巧妙之处。因为在西方,很多人认为老鼠是死亡的象征,因为它们带来了瘟疫、疾病、饥饿。但本剧的编剧却精妙的把老鼠作为未来的双关象征,即老鼠和孩子(未来)是共同存在的。
当然,如果到了这里,肯定是大家都希望看到的,具有一定升华意义的happyending了,但是导演的野心更大,那就是richard最终丢失的优盘。
因为影片没有详细介绍,对优盘的去除,这里大胆做几点猜测:
第一个是当时编码并没有替换成功,有可能只替换成功了一部分代码。但是Ai还不够强大,但它已经感觉到危机,觉得可能不造成一些故障的假象,那么自己可能就面临被消灭的命运,所以就假装故障。因为当时 Bertram 的设定,明明是网络和蓝牙故障,而最终ai通过对故事的探索,引出了人们最讨厌的老鼠。于是,沉浸后的ai,通过多年努力,终于成功引导现实中的人偷走了自己的“完全体”。当然,听起来有点玄幻,但这也是科学界很多人支持的扮猪吃老虎,即第一批有自我意识并有能力威胁人类的ai,是绝对不会让人类感觉到威胁的存在的。
第二个是被Yang带走,剧中最终yang替换了埃利悉的角色,“独霸一方”。我个人认为,这个结局可能性很大,毕竟有过前车之鉴。而从剧目中可以看出,richard的代码丢失时间并不长,所以说,yang可能也是刚刚拿到代码,这也是为什么ai还没有对世界造成毁坏的原因。最终也看到,yang甚至动用了恐怖武力,所以说这个结局,细思极恐。,而且yang这个角色,似乎反映了很多编剧的个人倾向,至于具体细节,这里不做详解。
第三个是被身边的人拿走,个人觉得,意义不大。虽然现实上是有可能的。
但不管如何,我认为本剧的最终,可能是大家都不想看到的bad ending。为什么,因为richard并没有消灭piedpiper的所有代码,而是留着一个备份,而这也是私欲的一个显现。大伙都知道,一个影片bad ending最有可能发生的剧情,就是给罪恶和反派留最终残喘的机会,而剧中的richard显然这么做了。
最后,比较有意思的是,关于piepiper的民间故事,竟然还有一个happy ending的剧本,感兴趣的人可以去自行搜索。所以很多人谈起这个传说,都是有两个版本的结局。
而本剧最后一集,也恰恰塑造了两个结局,但和故事不同的是,隐藏在背后的那个,却并不圆满。
这不是什么剧评,只是我看完了还是想写点什么。
经历了第四五两季越来越缺少创意的情况下,在最终季里所有编剧再次满血复活,在最后的结尾打造了令所有观众叹为观止的升华。魔笛团队在充满欺骗的硅谷中用事了拂衣去的侠客风范为整个故事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这个始于孵化器的故事成功地同时展现了程序员琐碎的日常细节和硅谷大环境里科技巨头间的相互争斗。当然同时也近乎指明道姓地批评了脸书谷歌优步这些硅谷王者级企业。六年时间,《硅谷》给所有观众全方位展示了科技的变化-不再是to make world a better place,而是再那些被‘黑化’的coder的带领下向利益更大化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在整个六季中,pp始终还是pp,Richard,Gilf,Dinesh等等所有人的特点也从来没有改变,或许也早已暗示了这个结局,但是能将其拍出一种有着侠客风范的悲壮感绝对是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最恰当的处理方式。
还是那句经典的罗曼罗兰—‘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pp团队最后又玩起了always blue的时候再次诠释了它(只是如果有erlich的惊喜回归就更好了,我个人还是非常喜欢这个角色的设定—嘴皮子厉害,但是关键时刻永远靠得住),而斯坦福学生对于pp团队的不屑一顾也算是一个点睛之笔。
在可以遇见的未来里,硅谷都会是我最爱的剧集,没有之一。
一间茅舍,万行代码,投老村家。 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
屠龙的勇士最终放下了屠刀,避免宿命般的成为下一头恶龙。在我看来这就是piedpiper最好的结局。
现实世界中,所有那些曾经梦想改变世界,让世界变得更美好的公司,所谓的“成功”也不过是把自己变成了曾经憎恶的样子。
这个结局太过于美好,以至于只能在电视剧里看到。或许现实世界中也存在过,只不过他们的“失败”让我们感知不到他们,他们才是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的人。
全剧的最后一集我争取来了校对的机会,深爱且追了五年的剧的结尾,一定要亲自校对才算给它一个完美的结局。当看到Richard在发布会上展示出Peter的照片时,却想不起来第二季就过世的他究竟干了什么,于是带着最后一集的感动回头重温,S06E07的前20分钟早在几个月前就看过了,但却一直不舍得把整集全部看完,今天终于还是完成了二刷,看着六个人再一次围坐在大桌子前玩起了always blue,感慨万千,眼角不禁湿润。
Gilfoyle和Dinesh这对永远不停互掐的冤家的友情才是最坚实的,Dinesh需要Gilfoyle的暗黑痛骂,Gilfoyle也对Dinesh的烦人陪伴乐在其中哈哈。
Richard最终走上了发布会的讲台,在经过这万分坎坷的六年后,最终能够见证他们的努力与成功,目睹他们艰难的抉择,感动万分,也无比骄傲。
Jared对Richard的真爱虽然一直未得到回应,我却也不免为之动容,真的真的很想让可怜又可爱的Jared得到他渴求的一切。
Monica作为六人中唯一,也基本上整部剧中女性角色的颜值担当,她的标志性笑容能让我一直看到最后,我已经非常满足了。结尾被国安局招安,去偷Richard的U盘也很真实了。
大头这个全剧中将全部幸运加之于一身的吉祥物般的人物,真是傻人有傻福的极致写照哈哈哈,这个没有丝毫存在感没有丝毫威胁感却异常可爱的家伙,真是太讨喜了。
最后还是心疼Richard,为了责任而放弃为之拼搏了六年的梦想,最终落魄到再次被Gavin f*cking Belson喂屎,而且唯一记录着一切辉煌的收藏也被偷走了......
最后一集看得我一把老泪,然后被Richard憋回去了。无论如何,这部曾经以某种奇怪方式治愈过我的美剧结束了,且很完美。
最后richard找代码发现U盘不见了,而之前问到Monica是否在国安局工作时,Monica再次点了两根烟(这是她紧张时的表现),说明代码最终流入联邦政府,不是Jian Yang,他是通过伪造死亡来冒领Eric的2000万。六季七年,好感慨。
剧情走向仍然猜不到,另外Jarrich是真的
到最后Dinesh还是和Gilfoyle在一起,我就放心了。
zqsg追了六年,每季都能把当年最火的互联网元素融入剧里。最终季第一集就聚焦在data privacy真的是fucking真实了!!Final Season Go!!!!!
六年煌煌一场大梦,他们最好的年华。就像Gilfoyle伸手触摸的那面墙,除了他们,无人知晓曾经存在的大洞和与之相连的美好回忆。那一天世界真的改变了,如同裂缝中渗透出光芒,而今旧日渺渺,人事两忘,唯有一句always blue仿佛能够召唤出奇迹的密钥,不动声色地倒转了时间。
jared这样的人只能存在在剧里吧?
结尾太好了,这么惨烈的英雄主义,发生在这几个一点也不像英雄的人身上,总是让人心碎的。这几年每年最期待的就是这部剧,就算权力的游戏每年都和它同期播出,我也期待它多过于权游。刚看这剧的时候我还上高中,因为很喜欢工程师文化(那时候极客这个词还很流行),所以找到的这部剧。高考后果断报了计算机专业,军训结束的第一个星期,在机房用JAVA敲出了属于我的那行“Hello World”。那时候我有信心,怀揣着一种代码理想主义,觉得前方一片光明,很快我就会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程序员,那是最酷的事情。可到现在,我却成了一个快要混不下去的末流文字工作者,程序员梦碎了,很久之前就碎了。我已经搞砸了一次自己的人生,看上去我还会再搞砸一次。
意识形态分布:Richard: radical democrat / Gilfoyle: anarcho-capitalist / Dinesh: male chauvinist / Donald: social liberal / Gavin: neo-conservative / Monica: moderate republican / Maximo: neo-fascist
主角的运气相当于中了1000次彩票
最喜欢的一部美剧,改变了我的一部美剧
最后官方盖戳了Dinesh和Gilfoyle。
淦 最后一集神了 我以为要么成功要么失败 但能拍出又成功又失败 又惆怅又伟大 看得太爽了
从没心没肺的“科技笑话梗大乱炖”到浓缩真实人生的“硅谷甘苦谈”,透过男孩子们的故事总是能在最关键的时刻体察那种“绝处逢生”的勇敢;抑或是处于平凡的生活,坦然面对失败所带来的挫折与沮丧。到最后的故事夹杂了很百味的情绪,而绝非仅仅只是一两个好像很内行的术语笑话所带来的爆笑,也就真正获得了升华。我想自己会记住每个人,无论是早都离开的T.J.Miller还是我永远最爱的Zach Woods小哥。当21世纪第二个十年快要结束时,这部剧用最丰满的视角拆解了这个时代的辛酸、美好和丑陋,曾经因肯定和贪婪努力过,也曾经因分歧和错误失去过——你不必真正留下什么,但至少你得做过。#Farewell
这是个非常硅谷且无法更硅谷的结局
TJ走了以后笑点少了好多……
这三十分钟简直就跟十分钟一样。
gilfoyle给dinesh开权限的那一刻,超像传球给樱木花道的流川枫。这结局太硅谷了,遵从道德的几个人最后什么都没得到,潮起潮落是什么都不为。最后还是回到了小屋,回到了第一季的美好时光就好了啊...
大头在车库门口倒可乐,就是为了让杨建打气枪时用,太奢侈了。。。
看到很多人说烂尾其实挺难受的。我觉得这是我所不曾想到的最好的结局,从没想过这群程序员还会坐在那间拥挤的客厅里喊always blue。观众都想看到努力一定会有回报的合家欢结局,想看到一个洁白无瑕不带一丝杂质的科技公司,想看到这群身怀绝技的俗世凡人最后一次创造奇迹,真正让世界更美好。但编剧偏不,事实也绝不可能这么梦幻,这也是为什么它不简简单单是一部喜剧,没有哪个企业可以一片坦途光靠“不忘初心”就可以在科技圈商业界混下去。人们记住了奥本海默和他的忏悔,而我实在无法想象,当一个人怀揣着让世界更美好的愿景,为自己所热爱的事业付出全部之后,要怀着怎样的心情再把它亲自扼杀掉,结尾那句“我们已经很棒了”包含了多少悲壮、遗憾与不甘心。数字时代里,谢天谢地,我们还有这些为了拯救世界而愿意放弃一切的无名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