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影
  • 电视剧
  • 美剧
  • 韩剧

荒野会谈

更新至第8期

主演:李雪琴,李松蔚,席瑞,李浩源,章若楠,刘博洋,蒋先贵

类型:综艺地区:大陆语言:国语年份:2022

 剧照

荒野会谈 剧照 NO.1荒野会谈 剧照 NO.2荒野会谈 剧照 NO.3荒野会谈 剧照 NO.4荒野会谈 剧照 NO.5荒野会谈 剧照 NO.6

 剧情介绍

荒野会谈综艺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理想的社交状态是怎样的?如何定义 Z 世代的「酷」?「抬杠」和「讨论」的界限在哪里?这届年轻人越来越难带了吗?为什么「爱情」在年轻人的价值排序里靠后很多?这个夏天,李雪琴、李松蔚、章若楠、席瑞、李浩源、刘博洋、蒋先贵 7 位观察员来到荒野中,一起探索青春旷野,和这个世界谈谈!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新僵尸先生2抢钱夫妻(粤语)啊,父老乡亲我的蓝眼睛女孩姐姐好饿 第二季与弩哥同骑 第二季阳光下的冰器鬼打鬼国语版魔鬼雷普利蜘蛛丛林远方的小伙伴龙族:救援骑士:寻找黄金龙恋爱好滋味爆龙战队暴连者天国还很遥远时尚CEO的破格人生降灵日历情迷意乱大路方圆冰河急先锋爱盛开富人区四季倾城泰勒 斯威夫特vs斯库特 布劳恩 坏血狂热草原

 长篇影评

 1 ) 【是个好节目,但缺一个能挑大梁的人】

追平了《荒野会谈》,又是那种我挺喜欢的比较随性的谈话节目,八集看下来观感挺舒服的,很让人平静,内容也比较有意思,选的都是一些当下热议的话题。

但有个大概的感觉,这个节目没有太把每个话题深入下去,在场的几个固定嘉宾都是各领域很优秀的精英,但是每个话题都聊得很浅,能感觉出来他们没有花太多精力提前去深入解析每个话题,他们只是用自己平时的所见所闻对每个话题分享一些自己的观点和故事,虽然这种谈话方式确实能营造出平时朋友很随意地聊天的感觉,也能拉进观众距离引起共鸣,但是每集看完后,只感受到观点都很旧很散,缺了一个关键人的深入剖析和总结拔高,就类似于《非正式会谈》里陈铭的作用,在《非正》没有陈铭前,就是一个不同国家观点碰撞的热闹又搞笑的节目,但是陈铭的观点输出和总结将这个节目对每个话题的讨论都变得很有意义。

而《荒野会谈》,其实也就是80、90、00的观点碰撞,令我惊讶的是居然能为00后发言的只有00后本人,在00后说完“快乐至上”的生活观后,几个90后说“很羡慕,但我们就很难这样生活”,我满脸问号?我就这样啊?这是故意在凸显几代人之间的区别吗?这几个人甚至无法为几代人之间的差别找到本质原因,都只局限于目之所及。陈铭当年的“单身比例越来越高是因为伦理进化速度没有跟上”犹在耳侧,可惜我在这个节目里还没有看到能深入挖掘每代人思想观念变化的本质的人。

所以,我暂时还没看到能挑起这个大梁的人,那个心理专家有点这种感觉,但好像还做得不够,不确定,再看看。

 2 ) 「荒野会谈ep4」关于有意义的工作

对于工作我一直持有一种迷茫的态度 哪怕我跟工作也不算陌生 这两年林林总总接触过四五份工作 但是我依然感觉我与工作之间有着不小的隔阂

我跟身边很多朋友谈论过关于工作的话题 各种各样细小的分支被我们拿出来讨论【你喜欢什么样类型的工作啊】【你如何选择】等等 很明显的一点就是 大家对于自己内心的感受和情绪认可度远远大于物质认可度

把喜欢和舒服放在选择工作的首位 重视感官世界的行成 好像是大家之后挑选工作的趋势

我依然无法给出一个确切的答案 在平淡安稳但是不痛不痒和大起大落但是却感兴趣的工作里如何做选择 虽然我再做选择可能是下辈子的事情了(当然希望我这辈子还有机会)但是在我理想化的乌托邦时间里 人应该去选择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可以义无反顾一往直前做热血笨蛋的工作 做点不约定俗成的酷一点的工作 我知道有点难

【对于世界唯一的连结就是感受】

所以我开始知道我对工作纠结的地方在哪里 或许可能就是意义感的缺失 这个年纪最容易觉得这世界缺我不可的内种意义感的缺失 尤其是在做什么事情之前还得问一句意义的年纪

总是想占便宜的 总是一点亏不想吃的

我现在依然怀抱着对中国式苦难教育的抨击 坚定觉得人应该在生活的任意部分得到愉悦感满足感和被需要感

我对工作依然保持着 咖啡喝一杯少一杯 我活一天少一天的消极态度

 3 ) 普通人生的意义并不平凡

人都有对于崇高意义的追求,都会有一种不甘于平凡的执念,难道平庸的人生就真的不好吗?某乎荒野会谈中,席瑞谈到人生意义的时候说到,一个人有普普通通的家庭,普普通通的工作,普普通通的朋友,已经是很幸运了,他会过的很心安,也许在对于同辈压力时会有一些追求,会有一些焦虑;然而,何为平庸,它的定义又是什么,怎样才算不平庸?有一句话说我们都是自己人生中的主角,所以,不必过于刻意追求崇高,做好自己就好,毕竟,能够做好自己也是不容易的。

 4 ) 「荒野会谈ep5」原生家庭

关于原生家庭这种在我和朋友每每酒足饭饱之后无限交谈的话题 大抵都是从中国的人际关系开始剖析的 中国从古至今好像更擅长权力关系 就奠定了一切关系都喜欢套用权利关系 类似于“夫为妻纲 父为子纲” 是在东亚文化中不可磨灭的原生家庭的特质 紧密压抑却又共生的关系 在这种权力关系下 对生命力的束缚和莫名的牺牲感 导致我们对痛苦的感知尤为清晰

我想我对我的家庭没有什么地方可以指摘 我在一个相对民主的家庭里长大 获得足够的尊重和自由 包容和爱 虽然平时会碎碎念我 会有很多矛盾和观点的冲突 20岁之前晚上回家依然有门禁会因为衣服乱放被拎着脖子教育 但是我依然知道我拥有很多爱 我的亲戚也是 对我的夸赞甚至有点盲目的 对此我深表感激 但是就算这样 我的性格也是有我不喜欢的伴随原生家庭无法磨灭的一部分印记 我的讨好型人格 从小被要求要懂事 骨子里被隐藏起来的很大一部分的怯懦敏感纠结 我也无比向往平等的关系以及不是因为你做的好才爱你的无条件的爱

「原生家庭」这个词流传进大家的视野 于是我们开始反思我们开始反叛我们开始从此认知自我性格中一部分的拧巴是从何而来 开始辩白和剖析 开始理智性打破 开始重塑开始解脱以及开始新生活

 5 ) 荒野会谈EP1 观后感

三个点还蛮吸引我的。

第一个同理心是需要付费的。我认同,我其实一直觉得好的亲密关系(朋友/爱人/父母)真的很珍贵,ta们能够承接住你的情绪,无论好坏。但是我现在一没有爱人,二家人也都是情绪逃避型人格。我只有朋友。

我和我姐生活,一直很难受的一个点就是,她是一点都不能接受坏情绪的人,每一次我无意地叹气她都会发脾气。那个瞬间,和这份记忆延伸的时间里,我觉得我承受了双倍的负面情绪,断掉了和她的情感链接。

所以真的感谢我的朋友!!!尤其心情很down的时候和好朋友说两句话我就会很开心了哈哈哈。

第二个席瑞说现在网络世界越来越像现实生活的复刻。我觉得网络世界不是现实复刻,而是现实的情绪放大镜。它或许不再乌托邦,或许会和现实不断重叠,但永远不会和现实一样。

网络世界可以让善意被无数倍放大,恶意也同样。所有一切的情绪,经过互联网,经过和指数级的人数链接,被不断放大之后,情绪反馈都是加倍的,过量的,与现实脱轨的,超出普通人日常所体验,所认知的情绪阀值。可能大家都会成为“十五分钟”的明星,如果在这15分钟内收获的情绪反馈是正向的,会上瘾一样的想要更多,渴望成为“流量”。

第三个标签越来越不带有批判性,成为主体表达自己是谁的工具。的确有的标签开始变成这种,也有些是新兴起的,像星座、mbti和社恐社牛。但是也有很多被互联网创造出来的,恶意满满的标签呀,田园女拳就是最明显的例子,女权这个词已经被污名化了。

像上面说的,互联网是情绪放大镜,有一些标签会被加倍调侃而变成梗,就会有另外一些被加倍痛骂或加倍喜爱。甚至有些时候,这些情绪都是可以一夜翻转的。就好像野草一样,轻飘飘而易燃,今天被东风吹倒,明天被西风吹落。

 6 ) 在《荒野会谈》中看到了不一样的李雪琴

看综艺时候以为lxq只是为了找笑点才观察生活。看了荒野会谈以后发现,原来她真的是一个很细腻的人。分享观点的时候态度非常不武断是那种试探且小心的,而且又很会问问题。你能从她的观点中看到她其实是温柔的看待这个世界的,并且和大家一样想要一个相对舒适稳定的生活,但又不得不努力生活去达到这一点,狠狠共情了!还有她说每个人都可以用酷来形容的时候,还有点被夸到的感觉。

 短评

EP1:社交边界感是在沟通中构造的以己度人,学会拒绝别人,你就能接受别人的拒绝如今的虚拟空间是现实世界的复刻

5分钟前
  • 努力努力再努力
  • 推荐

李松蔚老师的社恐真是好有意思呀,社恐就是恐人,说的好真实呀,也确实是害怕人,是一种病。

8分钟前
  • 耶耶
  • 力荐

真的太棒了这个节目!今天的我在备考,到了晚上接近十一点,头脑完全混混沌沌,晕晕的,很炫。知识不进脑子🧠。偶然间看到了知乎推出的这部访谈,或者说,聊天,瞬间把我拉回一种轻松舒适的状态,让我感受到一种与亲切的人儿在一种无拘无束的状态下非常自由地聊天,享受着知识的碰撞所带来的快乐与思考。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个人的经历,都给予了自己身上一种独一无二的魅力!ps:才看完第一集,我知道我原来是个牛杂哈哈哈哈哈哈哈看完到第七集,第八集没有更新就忍不住过来标记了!非常好的一个下饭综艺,二十多分钟,刚刚好,不多不少,很多观点的输出。看完虽然不能记住里面的很多观点,但是在观看的过程中能给我带来很多的思考,偶尔的对号入座,偶尔的深思熟虑,我很享受这个过程。很多人说这是青年版的圆桌派,说实话,我喜欢!

10分钟前
  • 好好努力
  • 力荐

在b站刷到的,很有代表性,应该是如今年轻人很多真实的想法。希望还有下一季。

11分钟前
  • tangmm
  • 力荐

如果有人在我说话的时候表现出来不是很感兴趣,对于我来说,就会有些沮丧想逃离这个现场。

16分钟前
  • 柯南不侦探
  • 推荐

八五后大哥张口闭口都是我们那个年代,感觉我都要跟着作古了……我觉得我还是很年轻的,虽然我看不懂各种缩写……

21分钟前
  • 叫我百香果
  • 推荐

说的还不够深入,不过我确实觉得孤独和虚无是一生都要面对的课题。

23分钟前
  • 白日梦想家
  • 推荐

挑选的主题和嘉宾都很好,年轻版圆桌派哈哈哈

25分钟前
  • 土豆丝
  • 力荐

感觉谈的不够深,没有听到太多内容,但节目形式还是可以的,这类节目可以多一点。

28分钟前
  • 十四
  • 还行

李雪琴真是说的好有道理呀,交朋友确实得交善良的,绝交之后这样不会伤害自己也不会伤害别人。

29分钟前
  • 蓝精灵
  • 力荐

假期在家,偶然在B站刷到这个节目,一下子就很喜欢,一口气刷完五节,让我触动很深:这个节目不仅是作为Z世代一员自我的向内探索,也是一场对当今时代文化质地的讨论。“你必须成为一个逻辑自洽的个体,去自由的赋予任何事情以意义,这是唯一值得追寻的道路。”确实,人应该是建构式的,即个体关注如何在生活中创建自己的世界。每个人对事物都有其的独特“意义建构“过程,我们构建世界又生活在自己构建中的。因此,只有感觉到“舒服且自洽”,才是强大且持久的。

32分钟前
  • 力荐

喜欢这种静静聊天讨论的感觉~

35分钟前
  • mpor2
  • 力荐

太喜欢当一个人说话的时候其他人都耐心倾听的谈话节目了,所有人都很温柔。尊重和善良永远是最好的也最容易被忽视的人类品格

40分钟前
  • Summerpie
  • 力荐

这个荒野场景我真得有点爱,三五好友坐一起聊聊现在这个病态的社会和变态的人生,不需要结论,是一种释放。我不相信什么00后整顿职场,但我相信985整顿娱乐圈!李雪琴和席瑞真得好适合当朋友啊!

44分钟前
  • 麦田里的彼得潘
  • 推荐

李雪琴是什么人间真实哈哈哈,说出了我们的心声呀,做梦都想有一个富婆朋友能够包养我!

49分钟前
  • G
  • 推荐

有的点讨论的还挺深刻的,但是,席瑞有时候的论述让人感觉又把距离强行拉远的感觉,有点怪怪的。李松蔚在他们中间也不突兀,那个有态度的零零后小镇青年让我刮目相看,现在的孩子们可能就是如此通透了吧。。。那个打雷背景的雨夜山间对谈,有点危险刺激,又有点侥幸窃喜。弹幕里说席瑞骗子的太影响观看体验了。。。还是得注意一下,谨慎代言吧。。。

52分钟前
  • fish
  • 推荐

我真喜欢李雪琴。

56分钟前
  • 小小
  • 力荐

很有意思,也许因为嘉宾大部分都是年轻人,唯一的较年长者也是85后,所以在有些观点上格外有共鸣,同时警惕自己在看一些会漫谈类的节目的时候一不小心就容易钻出来的愤世嫉俗和怀疑主义,太危险了,怕自己丧失那种恒久谛听的能力。

1小时前
  • 蒋之恒
  • 推荐

高峰低谷之后才知道,真正的哲学不在哲学院里,而是在芸芸众生的日常里,在虚无与抑郁、苟且与荒诞里,在尘垢秕糠与一地鸡毛里。喜欢第四集。

1小时前
  • 陈美芳˙Ꙫ˙
  • 推荐

总体很像我当时做毕设时候的思路,就是很想知道同龄人的生活状态和思想感受,想把这些可能有意义的东西记录下来。

1小时前
  • 金色比利🎈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