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集,石小猛说,时间是一直在这儿的,流逝的是我们自己。他把“这儿的”说成“这儿D”,延续张译台词风格,D音稍微拉长,语气是难抑的无奈,他一直耷拉着眼皮,说完,脸微侧,向着着贴满小纸片的墙上,眼神是无尽的落寞,滴答滴的音乐响了起来,我的喉咙开始发硬。
林大夏读完了疯子写给她的纸条,然后从那堆乱纸中翻出了另一张小贴纸,“我不知道该写什么,因为你有多好写不出来,我有多想你,也写不出来。”石小猛仰起了头,那一刻,忽然想起一句话,“不让自己流泪的方式就是让自己倒立起来。”也许石小猛的方式错了,所以,即使他仰起头,还是得用食指揩去眼角那来不及吞下去的眼泪。滴答滴的音乐还没结束。而我的泪早已翻滚而出,在那一刻,有一种想大声哭泣的冲动。可我不知道怎么说它。
陆先生走了过来去,扯了张面巾纸给我,不知出于什么目的,我又回放了之前的那一幕。
泪水继续往外涌,犹豫了一会儿,我转过脸对他说,如果你也像石小猛一样把我卖掉,我会原谅你的。
于是,在看完了全集的今天,我固执地认为,这是整部电视剧的高潮。
全集是在今天凌晨6点钟看完的,即使我浑身的细胞都是住满了罪恶感,但头脑里头还是充斥着很多情节,很多台词,还有一张一张的脸,和一个又一个疑问。
其实,也许并非疑问,而是这部电视剧告诉我的很多不肯面对却又是无可置疑的答案。
也许正如很多人所讲,它告诉我们的是残酷的现实。
这种残酷贯穿于整部电视剧。印象深刻的程父掰着小猛的手,门被关上的那个重重的声音。那是一个溢满功夫茶香看似儒雅的包间,它无异于戴着眼镜,言语不紊的程父,不想,就在这包间里头,石小猛像被手术一样,换掉了大脑,也许还有五脏六腑,于是,从这里走出去的石小猛,开始变成了另一个老程,变成了这个声色并茂,有着地府一般厚重大门的房间。
那一刻的石小猛是鲜血淋漓的。他去了他母校的篮球馆,来到了他最好的时光,在这个毕业了都没能使他失去的空间里,他选择把自己劈成两半,把从前割掉,周围是一群陌生人,没有沈冰,没有那个自称不会离开的女人,那个女人在接到他的电话之后,没有找他,就走了。
她爱他吗?为什么她不看看他的胸膛?
当然,也许是剧情需要,从这个角度看,我同情的不是石小猛,而是我亲爱的张译。
拍摄手法很多地方还是很出彩的。结末,每个人动作停滞,时间一直向前。不知道导演想暗示什么,可这和石小猛所言“只有变本身才是不变的”,似乎大相径庭,估摸着,这也是石小猛进去的原因之一。
所以,他是现代版的骆驼祥子,其实他比祥子能干,比祥子聪明,在程少花天酒地,风花雪月的时候,他在拼命地干活,最后,还是输了女人和事业,爱情和面包。
那么显而易见,它要告诉我们的不是吴狄一直在坚持的价值观决定生活,决定让我们得到爱情和面包的关键在于你得有一个有钱的老子,你得是一个从小教育不良,长年穿梭于声色场所伤害各种该受伤和不该受伤但都得学会宽恕和包容的女人的富二代。而这个富二代还得有两个好哥们,不愿意把自己女朋友奉上的那个肯定吃不了兜着走,而那个无论何时何地何情况都会奉献自己,甚至还要把自己的亲哥哥的事业给送出去的那个,绝对是永远的好朋友,这个肯定是吃香D,而且是对的,是高尚的。
另:杨幂走路的样子怎么那么奇怪,你看她的腿。
那个秋姑一成不变的头发真的狠难看。
佟丽娅似乎只有两个表情,没有爱情的时候是个怨妇,得到爱情的时候有两个酒窝。
蹙眉即见惆怅的林夏姑娘真令人心疼。
李晨演技还是很赞的。
陈思成也还行,略显浮躁。你看他看着病床上的佟丽娅那眼神,怎么跟看他富一代的爹一样,充满仇恨呢。
汪峰的音乐真有杀伤力,但全剧循环地播,显得单调。那首什么爱情,那个女音怎么那么难听。
有些台词不错,比如开头张译说的那句。
和顺镇那个老太太第一次说,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时,我的心跳了一下,真出彩,像极了团长里头的孟老头。
后来,经老太太反反复复唠唠叨叨说得观众都背熟了的时候,索然寡味了。还有那句人生以快乐为基准,爱情以互惠为原则,令人恶心,而且还要恶很多回。
最后,全剧不错。孟烦了可以拿视帝。你看他在显摆时,那贱兮兮的样子多令人讨厌。
28集,宾馆里,他蹲在角落里,黑眼圈,眼睛深陷,疲惫,恐惧,迷茫,仇恨,焦躁。。。令人心生寒冷。
时间没有抛弃他,抛弃他的是时代。
我不想说,这部剧拍的是有多好或者是多不好。只是忍不住,不吐不快。
有很多事,我当真以为自己忘记了,却又被这部戏勾出来。
那一年,我和小丸子还有另两个男生合租一个三房的民房。每天最庆幸的事,早上的公交离起始站不远,所以总还能抢到位置。而每天的傍晚,我们都要快速判断那趟公交会停在哪个位置,再继而迅速从人相对少的那个门挤上车。熬过了那半小时后之后,晚上我们两个女生轮流做饭,两个男生轮流收拾洗碗。
苦吗?真的不觉得苦。庆幸那两个男生都不怎么计较,不然四个人一起买菜做饭,多的是为了鸡毛蒜皮闹的不愉快的事。更庆幸换煤气以及一切需要劳力苦力的事,都总算是有了男人可以一起承担。在那之前,当然都是些比这更艰难的日子。
丸子和小雅第一次见我和小摊小贩还价的时候都很惊诧,这么一身武艺怎么练出来的。她们当初来到陌生的城市,总算还有亲戚照应,而我,除了自己什么都没有。
我清楚记得自己是如何在回家路上被人骗了新买的手机,然后还傻乎乎在KFC门口等到半夜一点,以为那人当真救急完会把手机还给我。第二天醒来,恍然如梦,却深深知道,自己是多么的幼稚和天真。这件事如今讲给小红帽听,他还以为我在说笑话逗他。
在一个没有朋友没有亲人的城市,是如何以杂草般的精神活下来,我有切身体会。在深夜出租的小屋里,如何悲痛难自抑的嚎啕大哭,那是怎样的一种难以言说的孤苦。
我其实何必受这样的辛苦,我是独身女,家境虽算不得多富,但从小也是衣食无忧,是我自己开不了口,也压根没办法开口。就这样自己撑着,变成了如今的自己。
有许多许多次,我深恨自己底线太高,脸皮太薄。但当真还是坚持了下来,没有出卖灵魂的自由。我所走的每一步,都是自己所选,无人逼迫,包括爱情,这些都值得我深深的感恩。
老程对石小猛说,你很聪明,甚至比你自己以为的还要聪明。很多人也说过我很聪明,而人生这把手术刀其实最最中意下手的对象,就是所谓的那些聪明人。
因为聪明,所以会心有不甘。因为聪明,所以容易觉得自己所得与付出太不成正比。因为聪明,所以总想着比别人跑的更快一些。因为聪明,所以不信命。所以,成者聪明人,败者也是聪明人。庸常简单的人,永远不会是被流年之苦伤的最深的人。
吴魏说,这城市只有两种人,少数的狼和大多数的羊。我觉得不对,这城市是只有两种人,一种有路可走,和另一种无路可退。有些人的前路是天生的,有些人的退路是被自己封死的。只此一点,就足以云泥之别,一个上天,一个入地。
是怎样走到今天的境况,说真的,我已经遗忘了很多。因为我一直没有觉得有多苦,我心中没有怨恨,自然不会记得太多。因为我觉得自己总算是有路可退的那一类人,已经是莫大的幸运。
有一些姑娘看到小雅写的那句,“因为家庭条件已经足够让我有尊严地活下去,何苦为了一件昂贵的大衣就玷污青春”,觉得过于嚣张,伤害了她们。那是因为她们不可能知道,当年她因为工作磨坏了多少双高跟鞋,以至于现在因可日日穿平跟鞋都觉得幸福无比。那是因为她们不会知道,某一年元旦,她的新年愿望压根不是爱情,亦不是如意郎君,而是忧愁的跟我说:我什么时候才能突破零业绩。
人生和时光有多蛮横和冷酷,不是上网看看微博和日志可以体会的。每一步都是你亲历亲为方才能体会。
石小猛,他为什么让自己变得无路可退,因为他从来没有用心去看前路,他太急于证明自己,他太妒忌那些不需要奋斗的人。这不怪任何人。当他决定拿爱情做交易筹码的时候,他的心里已经开始有一个黑洞,从今往后再也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填补的洞,并且会日渐蚕食那些善念。
而我从来就不妒忌像程峰那样的人。为什么不。因为真正的聪明人,不仅能看到别人拥有而自己没有的,更能看到自己拥有而别人没有的。否则,他永远找不到人生的平衡点在什么地方。否则,时光那把手术刀,迟早让他面目全非,谁也不再认识他。
十二新书《不畏将来 不念过去》
豆瓣阅读地址: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24297906/卓越链接:
http://t.cn/zTXxXfr京东链接:
http://book.jd.com/11221162.html当当链接:
http://t.cn/zTXx9GA我记得说徐静蕾有一段特别著名的话,她不是最好的演员,也不是最好的导演,但是综合起来却是一个素质很高的人。我相信,导演兼编剧兼男主角的陈思成也是一个这样的综合素质很高的人。他不仅会编会导会演,还很文艺地会写歌会唱歌。但是你说不上来他哪一方面更优秀一点。
先说编剧这一部分吧,我相信他在编这部剧之前积累了大量的素材。所有时下流行的和过去曾流行的故事的写法和素材在这部剧里都有所表现。故事上,有现在内地都市剧里最喜欢写的傍大款,当小三,剩女愁死妈,也有以前的偶像剧里特别喜欢用的清纯小妹收服花花公子的故事,而且这个故事总让我联想起玉观音里的杨瑞和安心,同样是北京的花花公子爱上云南的清纯小妹,而且小妹还有一段离奇的故事。三角恋就不用说了,几乎每个主角都有两位有直接关系的异性友人。有琼瑶剧里的一见钟情,为爱痴狂和离奇身世,也有老韩剧里最喜欢的绝症和车祸,还有永远不过时的酒后乱性、人流和自杀。再加上港台剧里的兄弟反目、商战复仇的线索,并配有台湾乡土剧里制造大量巧合大量误会和撞破秘密的情节。语言风格上,一会儿是京派剧里的耍贫胡侃,一会儿又转成台湾乡土剧特有的脸谱化的狗血对白,一会儿又有春晚小品式的夸张的笑果和主旋律的歌颂。
读遍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我认可编剧的努力,他显然看过很多种类型的电视剧,那些经典的故事和场景他都记在心里,他太想把这些故事揉到一个故事里,把这些场景都连贯起来。可惜加法做太多的效果却有点不伦不类。首先,“非正常”故事太满本身就会增加故事的不合理性。一个“非正常”的酒后乱性的事,通过撞破秘密和当事人自曝以及好友帮曝等“非正常”途径在一集之内就能让全体角色都知道。编剧兴奋地制造一个又一个离奇的故事,甚至连自己埋下的伏笔都等不及马上揭露后果,因为后面还有更好更离奇的故事,保证让你目不暇接。结果却是重事轻人,让人觉得不是人在经历事,而是事强加在人身上。而编剧在人物刻画上又太脸谱,立不起来,其中有几个人物比如吴魏,超出了编剧的驾驭范围,能感受到编剧刻画他们的力不从心,而编剧在写自己要演的这个人物时,又不能本着客观公正的态度,最后写成一个高富帅的完人。其次,经典的故事不是不可以借用,但是一定要用自己的口吻讲出来,很明显,编剧还没有形成自己的叙事风格,所以才会借用经典故事出处同样的叙事口吻,而由于这些桥段出处的口吻由于类型、地域、时代的不同有时候甚至大相径庭,才导致了这个剧看起来多少有点不伦不类。
在故事的编排上,我发现了一条有点囧的规律。编剧像小学生写日记一样记录每位主角每天的生活,并常常在晚上把他们的生活联系在一起。因为每一位主角每一天的生活都太精彩了,编剧无法取舍。编剧把每个主角每天的内心变化、关系进展都计算得分秒不差。谁也不能比谁的进度快,不然这个故事就乱了。在某种程度上,你也可以认为,编剧很公平,没有让任何一个主角在任何一小段时间内有片刻过平淡生活的机会。
陈思成在导演、演员、写歌、唱歌这几方面做得都挺平庸的。正如这部剧,论故事论人物论对白论镜头论配乐似乎还不错,整体上没有哪一方面很不好,偶尔还有闪光的地方。比如故事上,我喜欢大药瓶子跟林夏的故事。人物上,我喜欢吴迪和林夏,吴迪让我觉得真,林夏实在太可爱了。演员上,张歆艺、李晨和张译的出色的表现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编剧在刻画人物方面的不足。疯子爸爸跟小猛做交易那一场戏无论对白和镜头我都很喜欢。配乐上,片头片尾曲都不错。至于布景、服装和化妆,都是符合这部剧本身的要求的。但是由于剧本本身太单薄,所以即便其他几项不拖后腿,这也只能算一部平庸的电视剧。
这部剧借用了太多现成的东西,没有新鲜感。就连“北京爱情故事”的名字也是借用经典日剧“东京爱情故事”的名字。我不知道借用这个名字出于一种什么样的心态,可能是太笨,可能是太懒,可能是致敬,也可能是投机。
算不上喜欢,也算不上讨厌,没有什么打动到我的地方,最后我还是把这剧看完了。就是这样。
大结局:沈冰在最后一秒醒过来了。但车祸导致部分失忆,只有N年前和石小孟恋爱的记忆,疯子用尽了办法仍然没有效果,沈冰无法承受被石小孟抛弃和疯子恋爱的事实。 最终她和同样失意的杨子曦相约一起跳楼,在两人跳下的过程中她们穿越到了清朝康熙年间,杨紫曦爱上了八阿哥,沈冰爱上了四阿哥...
在 万象film 上看完的全集,很喜欢陈思成
当时疯狂的喜欢这部剧
其实沈冰爱的是云南高中时的石小猛,所以在石小猛提出分手时,表现得并不非常伤心。其实,雌性动物潜意识里爱的都是圈子里的上位者。
实话说本来对这几个演员不感冒(尤其是函数姐),无意调到浙江卫视,听到了“疯子”点评于娜的经典台词,于是毅然决定追此剧
陈思成是真的有才,太喜欢沈冰这个角色了
陈思诚挺有才的,就是渣了点!可惜了佟丽娅。
相对于来说写的很现实吧
我觉得还挺不错的,超爱张歆艺和李晨还有啊,某些同志们能不能不要为了个别人就乱评一部剧啊,其实我也并不觉得杨幂演得很假啊。
第一集看的我很兴奋,台词特别逗,佟丽娅一出来我就知道坏了,剧情就开始狗血起来,直接看了最后两集。太沉重了。
看的时候好喜欢陈思成和佟丽娅这队,结局好伤心呀,不过现实很圆满,陈思成的确挺有才的。
当时很喜欢沈冰,舒服自在,以北京为故事背景的爱情故事,不知道让多少人羡慕。
看了第一集,决定追了,5星期待,豆瓣sb敢再多点么,虽然对杨函数也没啥好感,但是从此以后再也不敢明目张胆的黑某函数了,主要是黑杨函数的某群人层次太低了
大药瓶子这样的能在任何你需要的时候陪伴你支持你帮助你的叔比管你叫“我们家丫头”和想买以你生日为房号的叔更赞啊!
喜欢这种剧情,丫丫好漂亮
佟丽娅一星,李晨一星,又长又拖沓又无趣,导演长了倭瓜脸怎么好意思在里面这么得瑟
这部戏的主角还都不错,挺现实的生活,不是传统那种完美无瑕的人设。
看了四集,然后去看了剧透,弃剧。《北爱》其实应该叫《别奋斗》。程峰没奋斗,娶了个贤惠美丽的好老婆;沈冰没奋斗,嫁了个钻石王老五;吴狄奋斗了,只能娶不孕不育女;杨紫曦没奋斗,嫁了个准富一代;小猛奋斗了,啥都没有了;林夏没奋斗,有多金熟男陪伴;吴魏奋斗了,脑癌死了……
首先, 这部戏很难得,里面居然没有一个人物是我喜欢的;其次,都市剧也能拍得这么爱国,少见。
这部电视剧挺感人的,就是其中的主角…可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