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的演技自不必多说,这部李莲英和鬼子来了,姜貌似都使用了他最拿手的唐山方言,让原本就有趣的人物更有趣,试想改成普通话演绎,那得逊色太多。对老佛爷的体贴入微(不是那种明显的假模假式),一定符合历史真相,否则慈禧不会如此宠爱李总管(老佛爷多聪明的人),与丁嘉丽的一段对手戏,可谓一朝权在手,也发自内心的让自己要体验一下高高在上的感觉,情绪的大起大落,也应该符合太监这种从身体到心里应该已经变态的人的状态
本来是冲着姜文去的而看的电影,抱着硬汉是否能给这个角色带去非当今影视作品中娘气冲天的正常人类形象的刻画而去,果然没有使我失望,多余之情增添我对历史人物的多角度看待和刻板印象减弱。
李莲英不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尊贵大太监,在我看来姜文演绎出的更是个没那个的天天劳心劳力谨小慎微的奴才形象,减弱了按照老佛爷吩咐指手画脚出谋划策的谋士色彩,增加了人类对于情感无边界的给予与控制能力和无可奈何的生命处境。
让我最惊奇的一点是关于人类的阶层与心理的界限之间关系的描绘,让人感叹于田壮壮导演在打麻将之余的电影功力。慈禧在凌驾于万人之上的位置也需要有人给她梳发陪她说话,李莲英在背着慈禧的时候也像在背着自己的老妈,生命最后用力爬到慈禧陵前,然后死去。
言而总之,无论是自己内心浅薄也好没看过几部好电影也罢,这电影,我爱了。
光绪十四年,太后钦命七王爷 奕视察北洋海军,让李莲英陪同,这等于七王爷 是正的,李莲英是副的。太监当钦差大臣视察海军,在大清朝还是第一次,因为祖宗的制度非常严格,太监不许过问政治。李莲英非常了解这一点,于是把二品顶戴换成了四品顶戴,因祖宗制度太监最高不得过四品,规规矩矩地随着七王爷 出发。在海船上,他不住给他预备的仅次于七王爷 的豪华的舱舍。他说:我怎能跟七王爷 、李中堂(李鸿章)比呢?他坚持住在七王爷 的套间里,不和任何官员接触,白天只是在七王爷 面前站班伺候,拿着七王爷 的长杆烟袋,提着子皮的大烟袋荷包皮,往侧面一站,低眉敛目,自认为是太后钦派来伺候七王爷 的。晚上,预备好热水,要伺候七王爷 洗脚。说:我平日没机会伺候七王爷 ,现在请赏脸让我尽点孝心,感动得七王爷 连连地拱手。一趟差事回来,李莲英的名誉不知提高了多少倍!七王爷 、李鸿章争着向太后称赞,老太后更喜滋滋的,显然是给老太后露了脸,争了气,堵住了一般朝臣们的嘴,连说:‘没白心疼他。
知道这部电影,是因为中国电影资料馆某日有排片,一查,演员是很喜欢的演员姜文,这个长着浓密胸毛,男性荷尔蒙满溢,撸起袖子就是干鬼子的马走日居然也演过太监,对此我表示非常感兴趣。
这部电影我给三星半吧,1星给姜文,1星给年轻不整容的刘晓庆,1星给导演田壮壮,半星给半途领盒饭的珍妃。
整部影片采用回忆录的记叙方式,衣装整齐,年轻时的李莲英,和满头白发,落魄不堪的晚年李莲英穿插出现,给观众留下一定情感铺垫,对比强烈。因为本片并没有太多跌宕起伏的剧情,更多的是通过细节,人物之间对话,相处方式,比如李莲英帮七爷洗脚,帮慈禧冠衣梳头等,反映人物真实历史形象。所以这里主要聊一下片中几个比较重要和让人印象深刻的片段。
首先是李莲英在洞房时的那部分戏,算是整部电影比较有戏剧冲突的部分了。当时看电影对于太监娶妻这回事,内心也WTF了一下。不过随机查阅了一下资料,原来太监在古代也是可以娶妻的,这是很正常的现象,毕竟太监也是一种权势,尤其是当时混的好的地头蛇太监,被太后赏赐娶个妻,走一下表面流程,证明自己还是个正常的“男人”可以娶妻,满足一哈自己对于男人尊严的渴望(太监也是人嘛)。
从来没有过女人,也从没享受过征服女人的男人尊严的李莲英,学着皇上在床上挑逗女人,以此获得一种心理上的征服感和所谓男人尊严,没想到这寡妇cross the line,也就是碰了他的XX地方,这一碰,就点爆了老李。因为他没有萌萌。没有萌萌却还借着权势这块遮羞布来娶妻,娶的还是个带着个孩子的寡妇。 寡妇的这一碰,在李莲英看来,不仅是这块遮羞布被捅破了,而且是连寡妇也在羞辱自己,对比之前支着手,似个老爷一样躺着的挑逗此寡妇的姿态,简直就是一种无情,深挖到骨子里的嘲讽。
然后,寡妇被暴打了一翻。
更要命的是,寡妇这个时候还叫他老爷,这简直就是把自己“男人”的头颅按在地上摩擦。因为李莲英自己心里其实比谁都更加瞧不起自己,不仅没了男人的神圣器物,每天还要在一个女人面前点头哈腰装孙子,伺候她,只为了活好这条狗命,所以老爷这个词对他来说,可能就像21世纪有个人骂你是条没有尊严的狗一样,甚至更恶毒。
于是,寡妇迎来了第二次被暴打。
所以,当你见过李莲英在洞房时被一个寡妇羞辱后,披头散发的歇斯底里和痛哭流涕,就会越发觉得在慈禧面前衣冠楚楚,人模狗样的他,有 多 可 悲。
然后是扔珍妃。这一部分对李莲英没有过多的细节拍摄,没有过多的表情展示和强调。珍妃求助——李莲英沉默——李莲英下跪沉默——慈禧发话扔井——‘喳’完之后动作迅速干净,丝毫不拖泥带水——‘扑通’,珍妃领盒饭。但是这部分却极为重要,因为这样话不多,动作干净利索服从命令的场景,可能是李莲英一生中最为常见的场景之一,李莲英是如何在皇宫中安然度过一生的,以小窥大,我们由此可得知。在皇宫中,朝廷上,想要保住自己的太监狗命不掉脑袋,什么时候该说什么话,做什么事,帮什么人,走错一步,那可真是幸福二选一了。虽然珍妃和皇上是在自己的小动作下联系上的,但是这种时刻,如果同情珍妃,说出真相,可能现在故宫导游介绍这口井,怕是就要叫莲英井了。明哲保身,服从命令,才是李莲英这个人设的正常操作。所以再纵观李莲英这一生,卑躬屈膝,明哲保身,不仅没有男人尊严,也活得没有血和肉,唯一幸运的是,有慈禧一个人宠爱就够了。
好了,来到最后一幕吞杰宝环节。一开始我还在想那个篮子里是什么,是米吗?还嘎嘣嘎嘣脆的。朝廷有规矩 死之前要吃饱?后来才知道,那是一个太监最重要的东西———杰宝。又看了一些百度百科关于古代太监割礼后器物的保存和赎回问题,可以说是涨了很多姿势。
都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杰宝也是父亲的骨,母亲的肉啊,人死要有全尸,太监也不例外。这玩意就算死之前带在身上,但也不属于这个肉体,怎么样才能让自己死的时候当一回真正的男人?吞了它,这样的话,杰宝就和自己的灵与肉融合在一起。这个画面细想还是有些引人不适的。看的人都已经浑身难受无法自持,那么吞的人呢?李莲英深知自己的死期已经到来,默默拿下篮子,目光狰狞且含泪水吞下自己失去了一辈子的男人的尊严,吞下受了一辈子的耻辱。我在想,吞下去的那个过程,李莲英在想什么,是在想慈禧?还是在回想自己的一生?
田壮壮导演在选演员方面从没让我失望过。马走日这部戏演的漂亮。这不是一部有强烈剧情冲突的电影,更像是一部历史纪录,个人传记类影片,平静,却让人有一丝忧伤。
我是从中央六台的电影频道了解到这部电影的,立刻就产生了观看的兴趣,所以在国内的在线影院看完了。姜文大家都很熟悉,生活中的纯爷们,电影银幕上比较典型的阳刚符号,雄浑威武,霸气外露,比如让子弹飞啊,红高粱啊,鬼子来了啊。 所以他演李莲英这个太监形象,这种颠覆不亚于让他去反串一个女性。然而李莲英不是普通的小太监,权倾朝野,一人之下。这种权力的膨胀,反衬着他作为一个奴才的渺小和压抑。 有两幕体现得特别到位,一是李莲英去服侍光绪临幸妃子,在别人床笫交欢的时候,他像件家具一般杵在一旁伺候;二是李莲英这太监娶妻,娶了个拖着孩子的寡妇,行过对拜大礼后,他让妻子像那晚光绪的妃子一样伺候自己,结果妻子的“无礼”触怒了他脆弱的神经,他毕竟是个不能人道的太监,是“少了那根鸡巴的男人”,依靠权位自我欺骗的自尊荡然无存——于是他开始痛打自己名义上的妻子。 下手之后,他又后悔,坐在床边搂着她安慰她,谁想她再次措辞不当,又引得他大打出手。这一段描写他内心中的惶恐和扭曲,相当出彩。 影片中穿插着许多老年李莲英的倒叙镜头,那是慈禧死后,失去靠山的他孤独地在陵寝边上的小屋守灵。那个妻子带来的拖油瓶的男孩陪伴他,在野外,男孩站着撒尿,他却要像一个女人一样蹲着撒尿。他缺失的男性人格就在他独特的沙哑的公鸭嗓声中回音。 他是可以禁锢光绪自由,亲手淹死珍妃的大内总管,是老佛爷少不了离不开的竑股;却是大臣眼中的狗奴才,哪怕是身穿黄马褂的他,只要被参了一个僭越犯上的本子,就可以轻易地失去一切光环。 他蒙受清廷宠爱,却无法改变清廷的祖制,眼睁睁地看着光绪临幸了自己的侄女,却没有办法给失身的侄女一个正当的名分;他的族人来请求他收留一个男孩入宫当小太监,只说了一句:“家里人都说他像您小时候一样机灵”,就引得他雷霆震怒,歇斯底里地大骂这同族:“活着得像个人!” 一个中国最爷们的演员,演绎着晚清中国奴性最重的那根脊梁,田壮壮选角乃一大妙笔。 影片没有刻意去给李莲英这个曾经被严重符号化,失真的历史人物“翻案正名”。一如田壮壮执导的一贯思路,充满隐喻和暗示,留给观众自己的想象空间,去咀嚼李莲英这个角色身上的人性和人性弱点。 唯一遗憾的是,田壮壮的风格中的弱点也特别明显,试图以一个尽可能客观的第三者角度去叙述,会给一部分观众带去影片平淡,故事薄弱的感觉。 但是我希望看这部电影的观众,都不是那一部分会计较跌宕宏大的所谓高潮的人。
女王与gay密的故事。
田壮壮也就那么回事儿,第四代的路子,此片儿最大的意义在于供姜文秀演技
悲悯。
最爷们的太监?
他是演过大太监的姜文,他是想演程蝶衣的姜文,他也是你们口中男性荷尔蒙爆棚的姜文。
“誰讓我一時不痛快,我讓他一世不痛快!!”老佛爺霸氣外泄.. 能在皇太后和皇帝之間的鬥爭中倖存,並且大紅大紫 他可真行啊 這一點挺佩服李諳達的.
两个当时中国最会演戏的演员。
几乎可以发五星了。完全没想到壮爷打着麻将能把这片儿拍得这么牛逼!竟然还剪出来一个心理结构!细节非常讲究,足见功力。这片还在柏林得了个special mention。太监的性生活实在是神来之笔。虽说片名是[李莲英],但实际上是……慈禧和李莲英的爱情故事啊啊啊。有[末代皇帝]和[楢山节考]的梗。
这片里有关于XX的描写 当时我就惊了~~啧啧
姜文的演出十分出彩,全片充满第四代的影子,田壮壮当时还是有点力道的。影片有很多地方还是不符合历史实情,但是场景的构架有那么点真实的意味。
田壮壮拍得真心好啊,姜文演得也好。这是他俩唯一一次合作吧?
小时候跟老爸老妈在电影院看的。
国内最爷们的演员演了个非常娘的角色,可见演技。除了这个,本片还真是方方面面的无聊
姜文披头散发闷骚劲儿堪称美景……
留待复习。记得最后一段似乎是自个把当年阉掉的部分吃掉了,然后奔到慈禧坟前死,那种凄苦沧桑的心境啊,儿时看了非常震撼。洞房时的扭曲和悲戚,对老佛爷的相依为命的感情,老了就像哄着老母亲,哄着妻子,哄着小孩。说不清楚的细腻。姜文演的一点儿不落俗套。一个苦命人,也是一个明白人。
资料馆2014.12.31.7pm 稳且细腻,拍出了太监(残缺男人)与晚清(残缺国家)的哀愁,选择用历史罅隙去放置历史时刻,提供了不同于“较主流的家庭伦理剧”的差异化的历史想象影像。虽有不足(没有给予有力的历史思考-解释),但可给予加分。
慈禧的干儿子与亲儿子,田壮壮的文人气质让实景与考究的诸多细节显得尤其真实。刘晓庆的老佛爷平民化立体化,姜文的太监形象复杂用劲,尤其那带口音的奴才口气,梳头那段的手活儿还有两人各自的蹲蹲接手。老电影胶片。
不至于完美,但拍出了“民族精神”……
田壮壮的风格就是这样,每一个桥段背后都有一段可供解读的“意图”。就是太直白太不晦涩了,且试图把帝后太监都还原为人,第五代太多电影都是如此,人为设计的痕迹过重。刘晓庆和姜文的演技是很好的,只是刘和《红烧圆明园》比并未有什么区别。哎,也许慈溪和李莲英的确是真爱呢。
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