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以《曼达洛人》一二集的西部与“东方” 来看待《星球大战》整个系列的“伟大”与渺小
//www.douban.com/people/1180239/reviews 之前五个月的评述链接
因为最近有一个得在月底前赶完的事儿,所以评述这边暂停了一下,不过虽迟但到,评述始终还是我个人觉得在思维与表达方面,最有活力的一块,至少目前为止还是如此。
之前预告过,这回会讲融创旗下的倍视参与特效制作的《曼达洛人》,是庞大的《星球大战》系列的衍生真人剧集。我之前看过第一季,但这篇文暂且只会简略的针对重看的第一二集而言。所谓曼达洛人是指赏金猎人,是一个非常西部片化的群体,武装到牙齿,好象是在COSPLAY机器人,还戴着个似乎永远都不用脱下来的头盔,从这个角度来讲,我有理由怀疑达斯维达其实也是个曼达洛人,或者是曼达洛人造型的疯狂模仿者,只是在头盔的反光方面,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虽然据说《曼》的投资很大,特效也很不错,但相对于电影系列的千船万艇来说,剧集的规模还是要小很多,一般就是一个沙漠,一两个人,其中一个不是戴着头盔,就是个木偶或CG混合制作的角色……而且情节真的就很像西部片,由赏金猎人来做主角,无非就是接到一个任务,本来是无关道德与正义,只要完事拿钱便可,但接下来,因为一些原因与感触,赏金猎人决定破例,要做回自己,忠于内心,于是原本的一个“快递”,变成了他要保护的对象,再于是各方势力,包括原来的雇主,都追踪而来……
虽然漫威的故事,本质上也有这种问题,就是内核是非常简单的,幸亏靠现在的特效,还有各种细节,段子,催泪点,以及特别是像《美国队长2》那样拍成冷战谍战片的风格,让简单故事焕发出了生机……但漫威和卢卡斯影业虽然现在都隶属于迪斯尼,但两者庞大的系列里,有一个最大的区别,那就是漫威不像星战那样,存在一个四十年前的正传。这最早的三部正传像原教旨一样,不但极深的影响了粉丝,同时也束缚了创作者,当然也可能包括像JJ艾布拉姆斯这样,自动投诚的“重启”者。
为写这第一篇,也就是第一季的一二两集,我还看了相关的两集花絮,更多的是几个导演,还有制片人在那边回忆拍摄和歌颂卢卡斯,还有《新希望》和《帝国反击战》的导演评论音轨,各有两条,先各自听了其中一条,然后就是据说是正传灵感来源之一的,黑泽明导演的《战国英豪》。
其实《战》中只是跟《星》里有很多元素对应,但也仅仅只是机械式的对应,黑泽明在桥本忍等人的协助下,展示出来的叙事能力,是卢卡斯与他的编剧伙伴无法相提并论的。而且正如我之前只要提到《七武士》,就会不厌其烦说到的,片中对于反派是没有正面描写的。而《战国英豪》几乎同样是如此,笔墨都花在对于正方这个一盘散沙的组合上,而反方最多只能算上那个跟三船比武的家伙,更何况,那人后来还投诚了,所以也实在算不上一个合格的反派。
反观《星球大战》,达斯维达可是一个被浓墨重彩描绘的反派,连他那犹如哮喘一样的呼吸声都非常考究,绝不含糊。至于后来跟主角的“伦理梗”,除了在三部曲第二部的最后,挽回一点悬疑之外,也没有感觉到有更大的深意。而且更重要的是,此举虽然让人惊讶,却在某种程度上,更为加重了达斯维达的反派光环,而让本应是最大的大男主卢克的主角光环,光芒黯淡了不少,甚至连汉索洛都不如。
《星球大战》看起来是个跟宇宙一样庞大的体系,值得无数次的“重启”和衍生,而三部曲的形式,又很容易让人想起《魔戒》来,但后者是小说改编,而前者只是卢卡斯个人的创意,以及和别的编剧一起合作的剧本,虽然后来也有相关的小说,但那只能算是这个系列无数衍生品的其中一份了。《星战》中有很多个族群,不同星球,外貌,习俗,甚至文化方面的,只是没有人类,那些由主要角色虽然看起来像是人类,但至少不生活在地球上,而除此之外,就是脸上贴着毛发,戴着头盔,或者全身包得严严实实,只留两道亮黄色的视线,又或者是像妖怪一样的家伙,要不就是干脆是机器,克隆人……
另外就是原力的设置,这当然是非常东方的感觉,犹如中国的“气”。但在具体设置上,《星球大战》也真的非常东方,气在中国的文化里是不用加以解释的,跟很多概念一样,只知道是一种古老的说法,具体是什么,没人知道,似乎也没人想知道。而在《星球大战》里,原力同样也是如此,它似乎是能“世袭”的,但又没准会出现在一个不世出的天才身上,就如同正传里的尤达一样。而且就如同武侠片里会说:你有科学,我有神功。不管怎样,都是把两者放在一个对比,甚至对立的层面上,但在《星球大战》里类似气,或者魔法一样的原力,和满是仪表盘,或者是像是蒸汽机一样的太空船式的科技之间,似乎是能完全兼容,不存在什么的“冲突”。
当然有人可能会在这时反驳道:这难道不正是体现出卢卡斯对于东西方文化的包容,而不是西风压倒东风,或者东风压倒西风?
但问题是,评论《星际迷航》,有人会说这是打破种族之间界限,超越时代,改变现实的作品,但好象没人这么说过《星球大战》,虽然里面的外星种族比起《星际迷航》来,只会多而不会少。原因一方面在于,《星球大战》中是没有地球的,而另一方面,仅仅是罗列不同的外星种族,而不直面强调彼此的差异,然后再渲染包容与融合,就不可能有什么升华的意义!
这跟中国传统文化习俗的“囫囵吞枣”模式是同出一辙的,就是表面上不强调差别,不承认冲突,而这实际都是客观存在的。但因为表面上的不承认,所以也就没有融合与解决的必要,最后当矛盾到达最高点时,再想来“抱佛脚”,就只会闹到一拍两散,不可收拾。
而对于《星球大战》,不用多么虔诚的粉丝,应该也会注意到,里面对于各种配角的刻画,都非常流于表面,你也不会关心那些角色的前世今生,虽然TA们造型非常突出,属于过目不忘的类型,但TA们只是像巨型广告牌上的模特,你多次开车经过时会记住造型和广告词,却不会去关心这位模特到底是谁?因为TA不是一个真正的演员,更不是一个有温度的角色。
于是这些角色虽然很多,足以让卢卡斯,或者迪斯尼不同的开放衍生影视与动画游戏,还有衍生玩具,就如同口碑不错的《曼达洛人》,还有各方面反响都挺不堪的电影《游侠索罗》,但问题是正传中哈里森福特所扮演的这一角色,本来应该是最美国化的一个经典角色,不论是性格,还是长相,退一万步说,就算别的衍生故事都失败,也应该轮不到他的外传“扑街”,而这里面应该有更多的深层原因可以挖掘。
至于科幻片中地球是否需要存在的问题,当然有人可能会说,《沙丘》也没有地球,但一方面林奇之前拍的电影很不成功,而等新版电影出来,没准就此话题会两相比较下,另一方面,《沙丘》至少从故事,包括林奇的电影版本,都很不主流,我更愿意把《星球大战》跟一般主流的科幻片,主要是斯皮尔伯格那种类型的相比较,这种电影科幻故事,需要有一个地球人类的视角,比如我之前提过的,你很难想象《ET》里没有地球的概念,那小孩与外星人之间的感情也就没有承载的力量,同理的当然还有《第三类接触》,以及好莱坞拍的无数科幻片,甚至包括斯老晚年制片的污点,《变形金刚》真人版系列。
反正后来想想,以《曼达洛人》为契机,能让我找到理由好好梳理下关于《星球大战》的一切,不管是正传前传,还是JJ的“狗尾续貂”,包括各种外传,动画,以此更加印证与丰富我的一个观点,那就是一个最早拍过极简的《THX 1138》,同时又拍过极“繁”的《美国风情画》的导演,在处理《星球大战》剧本时,也就是传说中长得要命,包括正传三部曲,而一个序幕又能被扩充成三部前传的“剧本”,其实是按照东方思维在写。
当然没准有人会觉得,这不是很好吗?美国新时代圣经一般的电影,竟然是按照东方叙事风格来写的,那不代表了剧作的正统其实不在西方,不在好莱坞吗?但还是那个思维,卢卡斯一方面掌握极大的资源,但对于编导,甚至制片的兴趣不大,好象只乐于经营工业光魔,以及天行者农场,但他的“任性”与特别,是建立在整个好莱坞叙事,都是在类似斯皮尔伯格那一种方式,就好比《新希望》是由斯导来拍的话,估计所有的情节点都会围绕着死星来拍,而不是仅仅把它当成一个线索,最后一场大战的导火索,以及用来交待那么多角色的一个可有可无的玩意儿。这可能跟我之前一直强调的,不能简单的来判断一个事物的重要性,是一个道理,就像艺术电影是很重要,需要保护与珍惜,但前提是大众化的类型电影,已经得到了更多的尊重,包括剧本规则,与制作模式。
在我心目中,《星球大战》一直以来都是一个神话,在大陆还忙着唱样板戏的1977年,乔治·卢卡斯借黑泽明《战国英豪》的创意用“土法炼钢”的特效拍出了《星球大战:新希望》这个划时代的科幻太空歌剧。
以一部烂俗的科幻片为起点,乔治·卢卡斯用数十部电影、小说、动画、游戏、冷笑话……“平地抠饼,对面拿贼”的给我们搭建出了一个事无巨细的“星战”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总有原力和黑暗面、绝地武士和西斯尊主的对立,总有火花碰撞的光剑和暴风兵手里永远打不到人的激光枪,总有诸如“飞12秒差距就可以走完科舍尔航线”千年隼,也会有争论不休的《星球大战》《星际迷航》哪家强的争论……当然,曼达洛人也是其中之一。
也许对大多非星战迷友来说,曼达洛人的名号可能并不响亮,可是说到《星球大战:帝国反击战》里心狠手辣,受雇于银河帝国并抓住了汉·索罗的波巴·费特想必大家都不会陌生。这个被称为非原力敏感者中最强者的超人气反派角色不光凭借同达斯·维达谈笑风生的气场赢得了尊重,更是凭借一身锈迹斑斑的装甲,种类繁多的武器道具和神秘感十足的涂装赢得了大部分观众的好感。于是当《星球大战:绝地归来》中虽然波巴·费特被汉·索罗剧情杀击败,超高的人气还是令乔治·卢卡斯有动力去为他以及背后的整个种族扩展背景故事,也就是人们所说的曼达洛人。
曼达洛人最具标志性的特点自然是其具有文化标志意味的盔甲,T字型护目镜,一身“要你命三千”级别的移动军火库武器道具和背部的火箭背包都成为了曼达洛人的刻板形象。凭借超高人气又被从小说里救回的波巴·费特一点点揭开了曼达洛人与赏金猎人职业的秘密,而动画《星球大战:克隆人战争》中曼达洛人则进一步强化,甚至装备起了与光剑相对应的“暗剑”,成为了星战迷友们心中可以比肩主角的特殊角色。
于是当迪士尼也下定决心参与与苹果,Netflix的网络流媒体市场大混战,推出Disney+平台时,护航大作肯定不能马虎。漫威电影系列自然是重中之重,而与之相对的小屏幕市场,迪士尼则不光要尽全力压榨好莱坞国民IP《星球大战》的小屏幕价值,还要找到最万众期待的项目赢来观众——《曼达洛人》应运而生。
《曼达洛人》的故事背景设定在《星球大战:绝地归来》的三年后,银河帝国陨落、第一军团崛起前。一名在银河系边缘星带以赏金猎人职业为生的曼达洛人不费吹灰之力就捉住了通缉目标,一脸冷酷地赶回雇主那里换取赏金。
眼看着再没有什么值钱的生意,雇主推荐了一单风险性与报酬同样可观的匿名生意。为了生计,更为了种族所代表的荣誉,曼达洛人接下了这单与帝国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生意。
在目标星球,状况百出的自然环境先是给曼达洛人上了一课,而后又遭遇了数倍于自己的敌军火力。为了完成任务,曼达洛人只好和偶遇的有着自毁倾向的赏金机器人IG-11携手对付起了这帮外星暴徒。眼看终于解决了全部危险,曼达洛人终于站到了赏金目标的面前,谁想到目标竟然是一个人们特别熟悉的角色……
汇集到了戴夫·菲洛尼(动画《星球大战:克隆人战争》系列的主创),乔恩·费儒(漫威电影宇宙的奠基导演),塔伊加·维迪提(《雷神3》导演,好莱坞最炙手可热的喜剧导演),再加上乔治·卢卡斯的首肯,迪士尼给《曼达洛人》的神仙资源足够确保这会是一部原汁原味,值得粉丝期待的“星战”世界观美剧。
让你感受到“有内味儿了”的瞬间不光是诸如曼达洛人,外星巨兽,商业街道,宇宙飞船,黑帮酒馆,全息通缉令,杀人机器人,奇形怪状的外星人以及结尾出现同尤达大师相同的未知种族通缉对象都让你能找回到看《星球大战》前六部电影是那种粗粝的感动;
更加令人在意的是剧中那些感性的部分,“星战式”的幽默、“星战式”的枪战,“星战式”的彩蛋,甚至有些你能感受到刻意的模仿起了早期电影里笨拙的动作设计和贴合感没那么强的特效表现——毕竟从许多角度你都能感受到拍出这样场景的剧组不可能缺钱,于是这自然就成了星战迷友们津津乐道的部分。
当然这么说不代表这是一部对路人不友好的剧集,把故事的核心命题给一个独立曼达洛赏金猎人的前世今生让故事有机会更轻松,更慢节奏的切入以给更多新观众入坑的机会——你也知道《星球大战》系列在大陆可一直没火起来。
由“红毒蛇”佩德罗·帕斯卡饰演的主人公曼达洛人乍一出场话少,手快,俨然一副顶尖赏金猎人的嘴脸。谁能想到首播集还没到一半就被挫折失掉了面子,手忙脚乱的亦步亦趋甚至絮叨起来。剧集里刻画的曼达洛人就像是电影之外的波巴·费特,与其说是赏金猎人更像是星际游侠,他有着强硬的手腕和还算不俗的实力,隐藏在面具背后有着尚待发掘的秘密,在为了挣钱不择手段的同时他还有周济穷人的自觉,在旁敲侧击当中你还能看到他的些许稚嫩,于是这样一个复杂有血有肉的角色被展现出来,他的秘密比他一身的酷炫装甲更值得观众期待。
首播集同样抢人眼球的还有由塔伊加·维迪提配音的赏金机器人IG-11。早在《星球大战:帝国反击战》中和波巴·费特一同出现过的同系列机器人IG-88好像代表了两个种族之间的羁绊。这个时时刻刻把指令挂在嘴边,可又像胆小的人类一样随时准备自我毁灭的杀人机器人,和装作冷酷的曼达洛人碰撞出的火花成为了首播集最大的亮点之一。
眼看着《星球大战》新一代正史三部曲即将告一段落,作为观众你能感受到乔治·卢卡斯求新求变的勇气与决心。《星球大战》不光只需要关注绝地武士,关注反抗军群像戏的《侠盗一号》和关注角色前传的《游侠索罗》都算是十分勇敢的尝试,只可惜《游侠索罗》戏里戏外的闹剧都让本该改编成电影的《曼达洛人》失去了短期搬上大屏幕的机会(《游侠索罗》曾经把曼达洛战甲作为彩蛋摆在其中)只好陪着Disney+顺水推舟作了星战系列第一部小屏幕的试水之作。
《曼达洛人》到底会不会继续保持住首播集这口继承传统的心气并继往开来下去?故事还没展开太多,我们拭目以待。
星战别的台词记不住,I AM YOUR FATHER从初中开始就是父子烂梗了。我在看星战的时候到底在看什么?放在现在,什么科幻大片咱没见过,什么宏伟的科幻设定咱没听过,星战对我来说特殊在哪里?
最近星战作品扎堆儿,武士团陨落真是个好游戏。除了光剑战斗,他还把握住了星战的重点,一代一代的黑暗圣堂武士...啊不对...绝地武士的悠久传承。
星战的世界并不是科技飞跃发展的世界,你想要强大的技术你不能靠科研,你得靠考古-星际争霸也是这个尿性。多少年了也没艘破船能超过千年隼,不过反倒帝国倒是挺能搞科研创新,绝地武士们还是吃着千年老本。既然没啥新鲜玩意儿可以搞,我们绝地武士就得把古老的技术,连带着传统,好好继承下来。所以星战里面到处都是大师和学徒,想当大师跟你在议会里发表几篇顶级期刊论文一点关系没有,你好好把老师的学会了就足够了。千万别有力气没处使,不然你离原力黑暗面就不远了。
父子血缘是传承,师徒衣钵也是传承。星战的世界更像工业革命以前,生产力不咋提高的时代,人们听着英雄的故事长大,吟诵着绝地们的传说,缅怀着过去的时代。星战,所谓太空歌剧,它不用人们去探索新的星球,不用人们在黑洞里面穿来往去,它的核心永远在过去,星战的宏大是从这里开始的。所以在看星战时,永远是翻着旧相片的感觉,去看他老师的故事,也去看他爸爸的故事。
我在看曼达洛人的时候我最关心他接下来冒险是什么样吗?在此之前,我更想知道他从哪里来,他,他们为什么带着这样的面具,为什么人们总能认出曼达洛人,为什么沙地粉红矮老头说着曼达洛人的传奇。
想要当代人去继承传统可太难了。传统总是要被打破的,创新才是这个时代的主旋律。可是我们又不能不想起传统,我们再怎么样不会,也不能褪了根。
人类的未来会怎么样,生产力一旦停止发展,或者速度不够快,马尔萨斯的陷阱是不是又会回来?至少星战的世界是这样的,到处都极度的饱和,在那样的世界人们坚守着传统,盼望回到过去。
继Netflix、Hulu、Amazon Prime等平台之后,今年11月,苹果的Apple TV+和迪士尼的Disney+也加入了“流媒体大战”。
特别是坐拥迪士尼、皮克斯、漫威、卢卡斯影业、国家地理等众多优质内容的Disney+,在上线的第一天订阅人数迅速突破了1000万,连带迪士尼股价都上涨超过了7%。
Disney+能有如此强大号召力,靠的是超级豪华的节目片单:500部电影,7500集电视剧集,以及10部专为平台定制的全新原创电影、剧集等等。
在这其中,就包括“星球大战”系列的首部真人剧集《曼达洛人》。
作为Disney+上线后的“拳头产品”,更是许多观众心目中的影视“第一IP”,《曼达洛人》受到了全球粉丝的极大关注。
从开播后各大打分平台的口碑来看,这部剧稳了!
为了让该剧一炮而红,迪士尼可谓不惜血本,《曼达洛人》每集成本都在1200万美元以上,一季8集的投资就高达上亿美元,许多A级大片都不一定追得上。
迪士尼还组了一支“全明星主创团队”为剧集保驾护航:拍摄多季《星球大战:克隆人战争》的戴夫·菲洛尼,参与制作《风骚律师》《黑客军团》等剧的黛博拉·周,《侏罗纪世界》的布莱丝·霍华德,《雷神3》导演塔伊加·维迪提,以及我们熟悉的乔恩·费儒。
乔恩本就是铁杆星战粉,参与过星战动画配音、与卢卡斯合过影,此次以编剧、导演、制片的身份打造星战剧集,也算得偿所愿。
如果《曼达洛人》最终大获成功,对乔恩来说,其意义甚至可能不下于当年那部开创了“漫威电影宇宙”的《钢铁侠》。
本剧主演佩德罗·帕斯卡大家也不会陌生(《权力的游戏》中的“红毒蛇”奥柏伦,《毒枭》中的潘那特工),虽然《曼达洛人》中全程戴着头盔,看不到他性感的小胡子,但一听那磁性略带忧郁的声音,就知道是他没错。
从前两集来看,拥有“电影质感”的《曼达洛人》确实表现优秀,无论是资深星战迷还是零基础的新观众都能获得乐趣——别的不说,光是看人狠话不多的孤胆赏金猎人打打杀杀就很过瘾了!
曼达洛人是银河系中以人类为主的“战斗民族”,相当于《龙珠》里的赛亚人,历史上的斯巴达人,骁勇善战、闻名天下。
许多观众对于“曼达洛人”的初识,源于《帝国反击战》中的赏金猎人波巴·费特。
带T字型护目镜的头盔,全身上下的金属铠甲,爆能枪+火箭弹+线镖+喷气背包等各式武器,以赏金猎人为职业……波巴·费特构成了我们对曼达洛人的第一印象。
由于在星战三部曲中获得了高人气,波巴和他的父亲詹戈也出现在了星战前传三部曲中。
《克隆人的进攻》里,詹戈·费特还和欧比-旺打过一架。
虽然费特父子的“曼达洛籍贯”存在争议,但他们的盔甲都是曼达洛“经典款”。
最为重要的是,当初银河共和国秘密定制的第一支克隆人军队,其基因模板正是来自于詹戈,该军队盔甲的设计,显然也是曼达洛式样的魔改版本。
关于曼达洛人的历史就不长篇大论了,简而言之,这个民族在盛极而衰后陷入了无休止的动荡,曼达洛星更是一度被银河帝国占领,归化和反抗接连不断。
剧集《曼达洛人》的故事,发生在帝国沦陷与第一秩序出现之间,恰逢银河帝国新败、百废待举的乱世……
历经多年战乱,不计其数的曼达洛人以赏金猎人或雇佣兵的身份,浪迹在银河系的各个角落——主角曼达洛人没有确切的姓名,但正邪难辨、武艺高强的独行勇者形象,正是无数曼达洛人的缩影。
迪士尼接手“星战”系列后,已拍了两部后传电影和两部外传电影,口碑却都不太理想……“星战迷”也许是世界上最难伺候的一群粉丝,他们既要“原汁原味”,又想“推陈出新”。
《曼达洛人》能受到如此好评,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它兼顾了情怀与创新。
比如背景中的自然环境,首集出场的两个星球,多少都令人联想到霍斯的冰天封雪地,以及塔图因的长河落日圆,剧集在展现星球风光足够壮阔的同时,也用新技术保证了画面不至于简陋。
又比如曼达洛人交任务时,出现了人声鼎沸、种族混居的街道,还有鱼龙混杂、窃窃私语的酒吧——我相信该剧有很大比例的成本,投入到了设计、服装、布景、化妆等“刀刃”上去了,因为寥寥数秒十几二十个短镜头,就出现了大量特色种族和机器人,喜欢抠细节的星战迷绝对买账。
此外,还有不少观众熟悉的星战元素,例如曼达洛人抓捕多名犯人后使用的“碳凝”技术,汉·索罗在《帝国反击战》中也享受过,他还以此形态被波巴·费特卖给了贾巴。
又例如曼达洛人去接任务时,墙上出现了一个带亮红“眼球”的伸缩式门卫机器人验证身份,当年在塔图因贾巴的宫殿门口,也有这样这样一款门卫机器人,为C-3PO和R2-D2开了门。
首集结尾,曼达洛人和赏金机器人IG-11大杀四方后的帅气POSE,也与《帝国反击战》中波巴·费特和IG-88一起接受“黑武士”达斯·维德任务时的站位,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首集最大爆点,当属曼达洛人找到的目标,一个绿皮肤、大眼睛、长耳朵、裹在襁褓中的“50岁婴儿”,正是大名鼎鼎的尤达大师的同族人。
有趣的是,剧集以道具人偶(为主)的方式来展现了这个角色(要知道“星战前传”中全CG制作的尤达颇受粉丝诟病),《曼达洛人》此举显然更能还原“老星战”的质感。
贾瓦人与他们的沙漠履带车出现在了第二集,曼达洛人离开不算太久,自己的飞船就被这个拾荒种族给搬得七七八八了……
贾瓦人是《新希望》中最早登场的种族之一,放着“回收旧零件,旧飞船,旧机器人”的录音广播,以买卖废旧物件维生,正是他们在塔图因把捕获的C-3PO和R2-D2卖给卢克,才有了之后一系列的故事。
《曼达洛人》的花式“宠粉”不仅仅体现在场景、种族和星战元素上,更体现在隐蔽的细节里。
就像乌格瑙特人库伊尔和曼达洛人骑布勒格的动作,稍稍笨拙的“欠流畅感”,显然是在模仿星战三部曲里“道具+后期”制作的、略显帧数不够的画面感。
卢克在霍斯骑“汤汤”时就是这种感觉。
当然,如果《曼达洛人》一味还原老星战电影,那就显得狭隘和过时了。事实上,剧集在该使用CG特效的时候一点都不含糊,足够令观众感受到这是一部2019年出的作品。
比如曼达洛人驾驶飞船摆脱拉文纳克巨齿兽的一幕,搁几十年前只能用道具+近景+借位的方法紧巴巴地拍摄,现在则可以光明正大地用电脑特效和全景镜头好好展现,人、兽、船动静之间一气呵成。
还比如赏金机器人IG-11“360度全方位无死角”旋转式射击的镜头画面,虽然依旧是“星战式”的枪战场景,但如此流畅、连贯的镜头,放以前的星战电影里是绝对做不到的。
“硬件”几乎完美,“软件”也不含糊。
《曼达洛人》选择在剧本创作上先做减法,保证故事足够简单易懂,再一点点把其余东西加进去。
曼达洛人出场就是个寡言少语、原则性强的赏金猎人,为了获得更丰厚的报酬,他从格里夫·卡尔那儿接下了一件“见不得光”的任务,对方是帝国残部,出手阔绰,光定金就甩出一块珍贵的曼达洛铁,并允诺事成之后会有更多。
“在一段混乱时期之后,能恢复事物的自然秩序是极好的,你不同意吗?”离开之前,帝国将领对曼达洛人说的这句话,似乎也预示了不久的将来“第一秩序”的崛起。
用刚到手的这块曼达洛铁,是历史上“绝地武士团”征战曼达洛星时遗失的,曼达洛人回到族群聚集地后用它打造了一块肩甲,富余的部分被用来资助更多曼达洛孤儿,曼达洛人毫无异议,因为他自己就是孤儿。
简单一场戏,不仅提及了历史,也渐渐开始刻画、丰富主角的形象。
从目前两集来看,《曼达洛人》的剧情是以“西部冒险片+RPG游戏”的模式推进的,再搭配许多经典要素和桥段的使用,尽管谈不上多惊喜,但肯定不会令人乏味。
曼达洛人在阿瓦拉7号行星遇到的库伊尔,就是一位颇有魅力的配角,他会力所能及地帮助每一位来此执行任务的赏金猎人,精准、无私、不说废话。
对闻名于世的曼达洛人,库伊尔有着更高的期许——想前往任务目的地就必须骑布勒格,曼达洛人不想花心思驯兽、只想用陆行艇或飞梭摩托时,库伊尔用近乎苛刻的态度,提醒了他“祖先的荣耀”。
之后曼达洛人闯龙潭虎穴的高潮戏堪称一波三折:本想徐徐图之,碰到IG-11打草惊蛇;本以为能和机器人继续合作,由于对方接了“杀无赦”指令,只能一枪干掉。
当小婴儿徐徐抬起手与曼达洛人伸出的手指行将触碰时,银河系又一段伟大的传说开始了。
不过,这个婴儿是颗烫手山芋……
由于握有相同定位器的赏金猎人实在不少,曼达洛人必须时刻防备其他同行和别有用心的人前来抢夺。
这里不得不多提几句这个50岁的无名小婴儿,从一出场开始,他就启动了“抢镜模式”,抓青蛙、吞青蛙那一幕简直萌出血。
真就感觉,以后演“面冷心热奶爸带大眼萌娃”也完全能接受啊……
当然,这婴儿不止是可爱而已,曼达洛人为了赎回自己的零件装备去找蛋时,被泥角兽虐得快没命了,就在他以为必死无疑时,一边的婴儿使出了原力,硬生生抬起了泥角兽。
在所有《星球大战》相关作品里,这一不知名种族的角色总共也没出现过几个(非资深考据党只要记住尤达就行了),每一个都是超长寿的强大原力敏感者,显然这个婴儿也是如此。
看看尤达大师发功的样子,是不是更有那味儿了?
不过,貌似这个婴儿对自己的力量还一无所知,使用原力更像是希望帮助他人的“本能”,而且他的原力还很弱,只是抬了一会儿,就力竭昏睡过去了……
不过这点时间,对于生死关头实现反杀曼达洛人来说,已足够了。
杀死泥角兽,找到目标“蛋”,交给贾瓦人满足他们的口腹之欲,赢回零件装备,修复飞船……不愿欠人情的曼达洛人一度想犒赏、雇佣库伊尔,却被对方一一拒绝。
库伊尔就像西部片里那类看尽人间沧桑的长者一样:历经磨难终获自由,鼎力相助仅为和平,冒险只属于仍是“冒险者”的你。
营救已经完成,接着就应该交人领赏了……执行一个秘密任务,没有得到答案,反而出现了更多秘密。
伴随着曼达洛人的疑惑和婴儿的苏醒,我已经迫不及待地想看下一集了!你呢?
【本文首发于“神经电影局”,也欢迎关注我公号“有爱评论区”。】
更新了第二篇长文://movie.douban.com/review/12137529/
《曼达洛人》是星球大战的一部衍生剧,时间线在正传三部曲和新三部曲之间,也就是银河帝国灭亡之后和第一秩序成立之前的历史。但是,这部美剧不需要全部了解电影的设定,对新观众非常友好,只需要搞清楚在故事中有哪几方势力,以及他们为了什么在争斗就好了:在遥远的过去,有一个庞大的国家“银河帝国”被起义军给端了,所谓“我大清朝又双叒亡了”,然后这批旧朝遗老遗少整天思量着怎么复辟帝国,于是就有了他们重金吸引各路高手(赏金猎人)前去捕获一只尤达大师...
我们之后就叫他小尤达吧;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在这个设定之下,我们本作只露过几十秒镜头帅脸的主角,他是曼达洛的其中一员,我们叫他阿曼好了。这位阿曼同学不同于其他曼达洛人的形象,他是
有点沙雕?
我们这位大兄弟凭一己之力就打破了观众对于曼达洛人高深冷酷的印象。虽然不一定要代入角色,不过这样确实有效地在情感上拉近观众跟主角的距离。回到正题,每个赏金猎人都有着赚大钱、想着有朝一日提前退休的梦想,那阿曼掂量掂量自己身手也不凡,就去接了帝国这活, 而此时帝国这帮人不会知道他们又请了一位自己的掘墓人。帝国为了掠夺曼达洛钢、曾经摧毁了曼达洛人生活的世界,让曾经盛极一时的曼达洛人如今只能活在阴影里。
一个有荣誉感的曼达洛人从来不会向他的敌人低头,于是就又到了喜闻乐见的白给兵环节了~
看着阿曼跟玩孤岛惊魂(Far Cry)似的无双了哨站,有种割草般的爽感。阿曼在一波带走这群小兵之后就带着小尤达溜了。当然,我觉得最令我虎躯一震、激动到浑身颤抖的,当属那一群曼达洛人在得知阿曼最终还是与帝国为敌,全体冲出来为他开路的镜头了。
除了有世仇这一层原因,我觉得主要还是阿曼对于小尤达的一种出于过往经历的怜爱,因为他小时候失去双亲之后,成了孤儿,被曼达洛人收养训练,才有了今天的他,所以对这个虽然素不相识,但是却也遭遇被人悬赏追杀、无人照顾的小尤达会有类似的同理心。阿曼的此举惹怒了帝国残余和整个赏金猎人公会,真可谓是,为了你,与全世界为敌又何妨(x)
逃亡终归不是长远之计,于是阿曼在接到了公会会长的信息之后,答应了他和解并暗杀帝国头目的请求。但是这么个几近自杀式的任务,总得给自己、给小家伙找个照应,于是他就去找了帮助过他的小老头。阿曼在找小尤达途中,小老头为他指明了位置并提供坐骑。他是前帝国的被奴役的一位工匠,通过自己几倍于人类的劳动量为自己赢得了自由,退隐在阿尔瓦行星的一个山谷中,他已经为很多赏金猎人都提供过帮助了,不过基本上都没要什么报酬,因为他纯粹只是不想又有人破坏他在山谷中难得的宁静。
在阿曼事成之后,他在战场废墟上捡到了那个被阿曼一枪崩了脑袋的IG机器人,用自己超乎常人的耐心和肯定,把这个杀手机器人重新编程、训练和传授知识,甚至孕育出了他自身的人格,如今已变成一个:文能育儿保后方,武能提枪杀四方的多功能型机器人。
小老头就这样带着IG机器人,加入了阿曼的反帝斗争中去了。原本阿曼一行人打算给对面来个偷梁换柱的把戏,结果人家直接来了个爆能枪洗地,把房子里面屠杀殆尽。真是狠起来连我自己都杀...啊这,白兵真就没有人权呗。在阿曼几个被重重包围之时,小老头也没有幸免于难,一下被两个白兵给射倒身亡。
IG机器人这时成了整个局势的关键,古有赵云单骑救阿斗,今就有IG飞车劫小尤,还给你送上开路医疗大礼包。以至于阿曼这么个对机器人有十足芥蒂的人,唯一一次除下头盔的时候是在一个机器人的面前。
IG曾有过几次想要自爆,但是前几次阿曼估计都只是想利用他而已,唯有最后一次,IG想要自爆清除掉在逃亡路上整整一排的白兵,一向不相信机器人的曼哥甚至有点哽咽难过,虽然嘴上不同意,但是心里也清楚只能这么做了,此情此景,让我想起了《终结者2》中小约翰康纳也有过这种,对机器人附以人类类似的情感的桥段,让人动容。
影片的最后,曼哥喜当爹,从此跟小尤达过上幸福快乐的生....哦不对,是从此相依为命,走上了寻找小尤达的同族的旅程上了。
以上便是《曼达洛人》剧情的全部介绍,接着聊聊影片出彩的地方。这部星球大战的衍生剧,一如既往地在人物塑造上有着自己的建树,透过阿曼(本名:丁·贾伦)一以贯之的行事风格,观众得以逐渐了解这个角色的形象:作为赏金猎人,一切以利益来衡量人和事,是他的基本底色;摸爬滚打多年,对自己和要打交道的人的实力和利益诉求有着精准的认知(俗称老油条),做事有原则、有方法、有分寸,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对敌人可以异常心狠手辣,但对帮助过自己、自己决定信任的人又可以给予十二分的支持。
同时作为一个在星际漂泊、经常居无定所的人,他独立而倔强,有着属于曼达洛人的归属感和荣誉感的精神支撑,和那一份尚未被磨平的正义感和使命感,才敢于只身面对比他强大无数的帝国,我想,如此立体真实的侠客形象,任何一个不得不独自面对生活毒打的人,可能也很难不被他折服、心生向往。
另外,随着主角的视角和历程,该剧也逐步开展它的世界观讲述,有开篇寒意肃杀的冰封世界,有长河落日圆的荒凉大漠,也有良田美池的世外桃源;影片没有花大篇幅专门去介绍这些星球世界,但从稀松平常的一些人物对话,辅之以必要的镜头语言,就足以把一个地方的样貌呈现出来,让观众迅速适应不同场景,也是星战剧构建世界观一贯的手法和优点,对阿曼的漂泊谋生者的形象构建也有所贡献。
除了主角之外,其他的角色也是通过这种寥寥数语、人狠话不多,以及各自特色鲜明的人物行为方式,塑造了一个个丰满的人物形象,在主角之外你也会喜欢上他们:一辈子为摆脱奴役而斗争、坚韧不拔的小老头库伊尔,豪爽义气、坚决反抗帝国压迫的女士兵奥梅拉;本无善恶之念、却尽忠职守,身上能看到库伊尔影子的机器人IG-11。可以说,每个人都按照自己的道路在努力活着,哪怕是非生命体的IG机器人。
1977年,《星球大战》的第一部作品上映,迅速成为一种风靡全球的独特文化。
虽然《星球大战》在许多影迷的心中拥有难以撼动的地位,但也有人戏称该系列现在成了太空家庭伦理剧了。
那一句“我是你爸”更是成了可以比肩“I will be back”的经典台词。
卢克·天行者一家、绝地武士的那点狗血的事被不断翻来覆去拍了一部又一部,让人不免有些审美疲劳。
尤其是迪斯尼接手后的新三部曲,口碑更是一降再降,疲态尽显,颇有点要口碑雪崩的苗头。
到了2019年,迪斯尼终于开始求变,商业模式上推出了Disney+的流媒体订阅,正面迎战Netflix网飞,Amazon亚马逊等一众华尔街宠儿,内容上也推陈出新,以支撑新的内容分发平台Disney+。于是我们看到,在星球大战这个超级IP上的操作,不但有传统的《星球大战9:天行者崛起》上映,还推出了一部星战主题的新剧集——《曼达洛人》。
在这部剧中,迪斯尼终于脱离开卢克·天行者一家和绝地武士,在星战的大框架下开启了一段全新的冒险。这一出手,让人眼前一亮。
本文有少量剧透。
1
曼达洛人的首次出场是《星球大战:帝国反击战》,在正传的第三部《星球大战:绝地归来》中也打了一把酱油。
在正传中,曼达洛人波巴·费特虽然出镜不多,但是却和两大主角卢克·天行者、汉·索罗都正面硬刚过。
新剧把这个原本有些酱油的种族搬上了小银幕,拓展出了一段有别于绝地武士的太空游侠传奇故事。
《曼达洛人》第一季只有八集,剧中的主角丁·贾林是曼达洛人中的一员,是公会中有名的赏金猎人。
从对话和部分闪回镜头透露出的信息来看,丁·贾林是一个孤儿,双亲丧生于帝国的铁蹄下。
在帝国覆灭前,隐约还有一段极为传奇的经历。
在丁·贾林身上可以看到第一个出场的曼达洛人波巴·费特的独特设定。
身披曼达洛铁制成的铠甲,刀枪不入;
还是一个移动的武器库,手枪、步枪、匕首,还有火焰喷射器等一应俱全,武装到了牙齿。
会整天戴着曼达洛人标志性的头盔,从不以真面目示人。
直到最后一集,才露出庐山真面目,观众也才知道他具体的名字,神秘感十足。
和绝地武士喜欢拿着灯管互殴的武士风不同,曼达洛人是刀头舔血的赏金猎人,喜欢用各种长枪短炮和别人对射。
有一股浓重的西部牛仔风。
腰间拔枪就是西部牛仔标志性的动作,赏金猎人也是西部牛仔颇为常见的身份。
在星战宇宙中,曼达洛人就是太空版的西部牛仔,无论是装束打扮,还是为人处世都有明显的西部牛仔特征。
并且在剧中也随处可见西部片中的典型场景,如荒凉的原野、鱼龙混杂的小酒馆等,就只差没有那风滚草了。
所以,《曼达洛人》就是一个有太空味的西部传奇,而丁·贾林就是一个穿行在宇宙各个星系的西部游侠。
这部剧在原本的星战框架上给系列注入了新的基因,让人感到惊喜。
2
《曼达洛人》有趣的一点,是它成了《星球大战》系列中龙套的集结地。
除了曼达洛人这个戏份稍多一点的酱油角色外,还有部分龙套在剧中也纷纷出场,成为个性鲜明的角色。
例如,奎尔这个角色的设定就很讨人喜欢,让人过目不忘。
他原本是一个被奴役的奴隶,最后靠着自己的努力重获自由到一个偏远的星球定居。
永远都是一副老夫我宇宙风景都看透,往后只想过细水长流、与世无争、超凡脱俗的生活的模样。
时不时从嘴里冒出来的那一句口头禅“I have spoken”,总是能传达出一种世外高人的幽默感,隐隐有成为星战又一经典台词的潜力。
在星战中,机器人也是不可或缺的角色。
卢克·天行者的专属宠物R2D2,礼仪机器人3PO的人气都不输给一众主角。
在《曼达洛人》中也出现了一个很受欢迎的机器人角色——IG11。
IG11这个型号的机器人在星战中也并不是第一次出场,在《星球大战:帝国反击战》中曾经和曼达洛人波巴·费特同框,惊鸿一瞥,作为一个龙套短暂登场。
和同样是人形机器人的3PO不同,IG11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机器人杀手,也是赏金猎人公会的成员。
《曼达洛人》把这个原本酱油得不能再酱油的机器人塑造得与星战以往的机器人完全不同。
胆敢单枪匹马跑到敌营前叫阵,可以360度无死角射击,如入无人之境,堪称机器人中的赵子龙。
和动不动就要举手投降的逗B礼仪机器人3PO不同,IG11在深陷绝境时总是宁死不屈,动不动就要自爆,死也不肯投降。
《曼达洛人》吹响龙套集结号的时候当然也不会忘记星战小黄人——贾瓦人。
这群星站废品收割者一出场就拆了丁·贾林的船,逼得他只能去偷泥角兽的蛋来换回飞船的零件。
贾瓦人还总是冷不丁地出现在《曼达洛人》各个大街小巷之中,成为整个背景中的一抹亮色。
《曼达洛人》把焦点放在酱油角色的身上,而不是再一次重复绝地武士的传奇,给星战系列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更是拓展了星战宇宙的边界。
3
《曼达洛人》的故事设定在《星球大战:绝地归来》之后,这时候银河帝国已经覆灭。
虽然在剧中还有零星枪法奇差的风暴兵打酱油,但是叛军对抗帝国的戏码已经看不到了。
取而代之的是曼达洛赏金猎人亡命天涯的生活。
除了亡命天涯,《曼达洛人》还展现了曼达洛人糙哥的育儿之路,赏金猎人奶爸的训练指南。
剧中的一个主角是长相酷似绝地大师尤达,年过五十的老成小婴儿。
小婴儿是一个原力敏感者,小小的身体里暗藏着无穷的能量。
发发功就可以让伤口痊愈,还能隔空操纵各种物体,所以成了帝国余孽悬赏的目标。
丁·贾林接下了这个价值一桶曼达洛铁的任务,从此在亡命天涯还带着娃的路上一去不能回头。
接下任务后,同为孤儿的丁·贾林动了恻隐之心,公然违反公会的规定从帝国余孽手中救回了小婴儿,黑了一桶曼达洛铁不说,还拿钱捣乱。
从此,丁·贾林被帝国残余势力悬赏,被公会追杀,只好带着小婴儿在茫茫宇宙中逃亡。
在途中和小婴儿建立起了宛如父子般的深厚情感,为了救小婴儿不惜一次次以身犯险,为他撑起一片安全的天空。
他也慢慢从一个只知道打打杀杀的糙汉子,变成了一个心思细腻的合格奶爸。
而小婴儿的人设也是又萌又讨人喜欢,大眼睛、长耳朵、短手短脚,憨态可掬。
虽然他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心,喜欢在飞船上摸这摸那,闲来无事喜欢吞只青蛙,但是却并不像人类的熊孩子那样惹人烦。
而且在关键的时刻还救了丁·贾林的命,并不完全是一个被守护者的角色。
两人在一路上相互扶持,书写了一段另类的星际父子情。
同样是亲情,《曼达洛人》更加自然温馨,不像星战的其他作品那样充满了父子、兄妹相爱相杀的狗血。
没有了绝地武士的《曼达洛人》不乏看点,在经过了不太成功的《星球大战:原力觉醒》和《星球大战:最后的绝地武士》,以及有些糟糕的《星球大战:天行者崛起》之后,
《曼达洛人》推出后广受好评,或许可以给迪斯尼更好的启示,找到让星战宇宙继续扩张的新道路,重现这个现象级超级IP的光辉。
好了,I have spoken,列位看官自己慢慢观赏吧。
想看尤他大师的成长
Disney+出手不凡,质感复古,情怀分已经拉满。都在说回归了老星战的味道,其实还是西部片元素的归位迷人到无法自拔:This is the New Hope of Star Wars. 另外,红毒蛇终于不怕被捏烂脑壳了。
This is the way.
比电影好看多了
星战味很足,第一集除了有点短其他都很棒啊,太空西部片赛高!继乔奶奶之后,又一五十岁生物恶意卖萌,应当受到谴责!🐶 第一季完结补充,真的好,完全没让人失望,第八集死神卫和暗剑联系起了TCW很舒服 期待下一季啊!Mando才是真正的星战,隔壁走天崛起学着点吧
陷入了消费主义的男主角为了换一身盔甲而四处兼职,最终在人口贩卖的道路上与受害儿童产生感情找到了自己的救赎。
他努力工作,就是为了给自己换一身新衣裳~
星战首部真人剧集!星战万岁!!
这个贾瓦语是不是就是小黄人语😂
配乐果然路德维格·古拉松做的,讯息鼓和非洲长笛太突出了,和《黑豹》如出一辙,非洲丛林迷幻+太空西部科幻,就冲这配乐可追。
星战的外传系列比正传好看多了。
爱了爱了!今年简直是星战迷的大福利!《曼达洛人》从音乐到服道化到特效,都是肉眼可见的烧钱精致电影级制作,全新的星战故事线,经典西部片冒险架构,但又不缺乏和星战主线元素的紧密联系,希望《曼达洛人》能作为起点,开启更遥远遥远的星战世界。
因此剧 暂停辱骂达斯米奇一个月
前排提示,观剧门槛较高,非星战迷会感觉在看《迪迦奥特曼》
那些仅仅因为输给绝地和西斯而饮恨吞声的银牌种族,在很久很久之前的银河系可是多如牛毛啊。
那堆说一般的,清一色全是说第一集结尾是尤达出现,说这话的,没资格说这剧一般,你们根本不懂星战,是星战粉的都TM给我点赞,压死那帮凑热闹的伪粉,把分拽上去!原力与你们同在
-星战衍生有啥好看的。-猛男带娃真好看,《曼达洛人》真香。
看完第一集,我决定正式加入星战大家庭,要在这几天把星战所有电影补完。
里边都出来风暴兵了,且强调了两次以上这是后帝国时代,怎么还有那么多人说那是尤达大师。
我活在三个世界,一个是现实,一个是魔兽,一个是星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