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HD中字
导演:奥利佛·斯通
主演:伍迪·哈里森,朱丽叶特·刘易斯,小罗伯特·唐尼,汤姆·塞兹摩尔,鲁德尼·丹泽菲尔德,Everett Quinton,杰瑞德·哈里斯,普路特·泰勒·文斯,伊迪·麦克勒格,拉塞尔·敏斯,兰尼·弗拉哈迪,澳澜·琼斯,柯克·鲍兹,Ed White,Terrylene,玛丽亚·皮提罗,乔什·里奇曼,西恩·斯通,梅林达·雷纳,Corinna Everson,代尔·戴,Edward Conna,伊万·汉德勒,马修·法伯,杰米·哈罗德,Jake Grace,萨尔瓦托雷·哈雷布,巴萨扎·盖提,Sally Jackson,菲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1994
简介: 米基(伍迪·哈里森 Woody Harrelson 饰)和梅乐丽(朱丽叶特·刘易斯 Juliette Lewis饰)有着同样残缺的家庭,深种在他们内心暴力的种子在渐渐萌芽成长。梅乐丽从小就备受父亲虐待,她决定和只有一面之缘的米基一同出走,出走前把父母都杀死。米基要梅乐丽从今起开始新生活,他们举行婚礼后,便开始..详细 >
这是一部爱情动作惊悚片,讲述米基和从小受父亲性骚扰的梅勒,两人在杀了梅勒的父母后亡命天涯,途中,这对疯狂爱侣大开杀戒,杀人不计其数,结果被媒体渲成英雄人物。虽然很牛b ,但晃得我眼睛花,从头暴力到尾,杀人不应被美化!
疯狂!
“我纯洁的一刻远胜于你邪恶的一生。”喜欢鬼才昆汀的作品。两个都是黑暗家庭走出来的,一路货色的同类人。其实还挺喜欢杀死变态父亲后,两人开车在路上驰骋,站在桥上求婚,十指相扣血液相融,长长的白纱随风飘扬。到最后两个从监狱逃出来,生了孩子开车流浪。
从头暴力到尾.杀人不应被美化
编剧昆汀在影片创作方向上与导演存在严重分歧。他认为斯通的最大问题是,“直白消耗精力,精力冲推直白。他就是风格化的斯坦利克雷默。”……“直白”似乎是指斯通的表现方式太硬太露骨。父亲天生该死脸,警察用人质擒凶,印第安人看穿白人原罪。酷炫的剪辑风格与画面拼接只是用来掩护理念表达的直白。
影片争议比较大,从我个人角度来说,十分不喜欢,唯一让我大开眼界的就是电影在技术上的成就,技巧运用十分复杂,艺术感相当强烈,观影效果和整体精神一致。片子从头到尾都充斥着强烈的摇滚情绪,一种极端的态度,因此在剧情上也相当另类、反常,虽然这是一种表达手法,一种深层呐喊,但感觉过犹不及。
奥利佛·斯通极具争议性的风格化之作,获威尼斯评委会大奖。1.血腥暴力和天马行空的视听享受之下是对媒体的刻骨讽刺;2.高速剪辑+迷幻摇滚+倾斜构图,疯癫指数爆表;3.视觉混搭与拼贴:黑白,彩色,单色滤镜,电视播报,情景喜剧,动画,DV,戏中戏,动物世界,背景幻灯片...4.飘落峡谷的如蛇白纱+1。(9.0/10)
走火入魔……我愿意就这样走火入魔
虽然昆汀不满意斯通篡改剧本,但是影片迷乱的剪辑和配乐还是最大程度的还原了昆汀的想法。影片用大多数人难以接受的反讽方法,嘲笑了无耻的媒体和可悲的看客,手法高明,但是以此崇拜那俩杀人狂的货,我只能说你们是傻逼,是傻逼,是傻逼。
无以复加!!!精彩绝伦!!!元素丰富!!!寓意迷幻!!!
奥利弗·斯通、昆汀是在为邦尼和克莱德报仇,两个主角演的出彩,但我讨厌他们两个人的门牙
两个小时像四个小时
居然还有中国民歌做配乐《天下的黄河九十九道湾》
疯狂、浪漫、讽刺,死去活来。枪口瞄准家庭、监狱、媒体、谎言、庸常,杀杀杀!!!反社会人格魅力=魔鬼的诱惑,很少有人能抵抗得了:受虐少女迷上连环杀手,青少年疯狂崇拜曼森、狱警近墨者黑近疯者癫,一切都好理解。90年代好像很喜欢监狱暴动这题材,另一部写记者的片里也有类似情节。
我纯洁的一刻胜过你一生的谎言
虽然很牛b ,但晃得我眼睛花,不喜欢~
啊~又一个我差点看睡着的~
一堆意象,一帮追求本性的人,一个不造作的粗俗故事。尤其是开头如肥皂剧般的两人经历设置,极尽黑色幽默之能事,令人拍案叫绝
神经质变态的电影
很抱歉,还真是不能理解用肾上腺素思考的人。我还常想杀人哪,没杀不纯洁,真杀就纯洁啦?给这片打高分,看来活得憋屈的人真不少~
假惺惺地让你欣赏一场关于暴力或世俗的盛宴,借此折腾所有甘于平凡的人们骨子里最后一点点叛逆或者良知
Shit,多么伟大多么美丽绝爆的爱情啊。
昆汀和斯通都是磕了药写出这么一发的吧,顺带发泄了一下自己对当年邦妮和克莱德的怨念。。。剧情神马的就不提了,就这神经质的迷幻色彩确实还是挺high的。两个主演的牙缝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返回首页 返回顶部
从头暴力到尾.杀人不应被美化
编剧昆汀在影片创作方向上与导演存在严重分歧。他认为斯通的最大问题是,“直白消耗精力,精力冲推直白。他就是风格化的斯坦利克雷默。”……“直白”似乎是指斯通的表现方式太硬太露骨。父亲天生该死脸,警察用人质擒凶,印第安人看穿白人原罪。酷炫的剪辑风格与画面拼接只是用来掩护理念表达的直白。
影片争议比较大,从我个人角度来说,十分不喜欢,唯一让我大开眼界的就是电影在技术上的成就,技巧运用十分复杂,艺术感相当强烈,观影效果和整体精神一致。片子从头到尾都充斥着强烈的摇滚情绪,一种极端的态度,因此在剧情上也相当另类、反常,虽然这是一种表达手法,一种深层呐喊,但感觉过犹不及。
奥利佛·斯通极具争议性的风格化之作,获威尼斯评委会大奖。1.血腥暴力和天马行空的视听享受之下是对媒体的刻骨讽刺;2.高速剪辑+迷幻摇滚+倾斜构图,疯癫指数爆表;3.视觉混搭与拼贴:黑白,彩色,单色滤镜,电视播报,情景喜剧,动画,DV,戏中戏,动物世界,背景幻灯片...4.飘落峡谷的如蛇白纱+1。(9.0/10)
走火入魔……我愿意就这样走火入魔
虽然昆汀不满意斯通篡改剧本,但是影片迷乱的剪辑和配乐还是最大程度的还原了昆汀的想法。影片用大多数人难以接受的反讽方法,嘲笑了无耻的媒体和可悲的看客,手法高明,但是以此崇拜那俩杀人狂的货,我只能说你们是傻逼,是傻逼,是傻逼。
无以复加!!!精彩绝伦!!!元素丰富!!!寓意迷幻!!!
奥利弗·斯通、昆汀是在为邦尼和克莱德报仇,两个主角演的出彩,但我讨厌他们两个人的门牙
两个小时像四个小时
居然还有中国民歌做配乐《天下的黄河九十九道湾》
疯狂、浪漫、讽刺,死去活来。枪口瞄准家庭、监狱、媒体、谎言、庸常,杀杀杀!!!反社会人格魅力=魔鬼的诱惑,很少有人能抵抗得了:受虐少女迷上连环杀手,青少年疯狂崇拜曼森、狱警近墨者黑近疯者癫,一切都好理解。90年代好像很喜欢监狱暴动这题材,另一部写记者的片里也有类似情节。
我纯洁的一刻胜过你一生的谎言
虽然很牛b ,但晃得我眼睛花,不喜欢~
啊~又一个我差点看睡着的~
一堆意象,一帮追求本性的人,一个不造作的粗俗故事。尤其是开头如肥皂剧般的两人经历设置,极尽黑色幽默之能事,令人拍案叫绝
神经质变态的电影
很抱歉,还真是不能理解用肾上腺素思考的人。我还常想杀人哪,没杀不纯洁,真杀就纯洁啦?给这片打高分,看来活得憋屈的人真不少~
假惺惺地让你欣赏一场关于暴力或世俗的盛宴,借此折腾所有甘于平凡的人们骨子里最后一点点叛逆或者良知
Shit,多么伟大多么美丽绝爆的爱情啊。
昆汀和斯通都是磕了药写出这么一发的吧,顺带发泄了一下自己对当年邦妮和克莱德的怨念。。。剧情神马的就不提了,就这神经质的迷幻色彩确实还是挺high的。两个主演的牙缝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