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故事是在2018年9月16日写的,在看这个纪录片之前。
所以这个小故事的内容跟纪录片的内容,没那么相关,是根据AlphaGo与柯洁对弈的新闻来写的。但是多少有一点我对于AlphaGo的思考,放在这里当作一个小小的分享吧
今天走在路上想起柯洁和Alphago,忽然想写个小故事:
机器人Alphago被制造出来,为的是可以赢过自诩创造了围棋游戏的人类,打破机器无法超过人类(至少在围棋游戏上)的传说。
年轻的棋士柯洁,还是孩提时就被从千百万个孩子中挑选出来,用最好的老师教导,有最优秀的对手们由他历练,有一个又一个前辈为他的登顶铺路,为的是有朝一日他可以赢得所有比赛,攀登至围棋的最高境界。
一个是只懂下棋的机器;
一个是野心勃勃的少年。
第一局:289手后,AlphaGo以1/4子取胜。
第二局:柯洁投子,AlphaGo中盘取胜。
第三局:柯洁209手中盘负于AlphaGo
三局三败,柯洁哭了。因为他输了。
三局三胜,Alphago依然冰冷,因为它只是机器。
机器只懂得下棋,最后赢了游戏;人想争输赢,最后输了比赛。
机器始终冰冷,人能体会喜悲冷暖。
人想通过规则比出高低;只懂规则的机器仅仅是计算出最大的概率去达到已经被设定的目的。
规则是人的,游戏是人的,高低是人的,输赢是人的,“悲喜冷暖”是人的,“真善美、假恶丑”是人的,“生与死”也是人的,亦连“时间”也是人的。而万事万物最终的“结果”是属于人的,也不是属于“人”的。
谨以此故事献给堀田由美女士以表感激之情。
难得看到那么激动人心的一部纪录片,虽然已经知道结局,但是看到李世石下赢的那一盘,仍然非常激动。
对AlphaGo与李世石的对弈心中一直有一个疑问——迷一样的第四局。是有意安排还是系统出了BUG?在纪录片中终于得到了解答,原来是李世石下出了神之一手,这一步棋的概率,在AlphaGo的评估网络当中,可能性只有万分之一不到。
有几个有意思的细节:
1. 坐在李世石对面,代表AlphaGo下子的人叫黄士杰,看起来是个华人,也是DeepMind首席工程师
2. 算法通过一台Thinkpad X1来操作,操作系统是linux
3. DeepMind办公环境更像是一个普通的互联网创业公司,不如想象当中梦幻,起码配的显示器没有想象中好
4. DeepMind坐落在Oxford镇,曾经去过Cambridge,两座大学城应该很像,充满了古典美,到处都是学生和教授
Go以为就是"狗",没想到是围棋的英文名称。
古老的神经网络算法在如今过剩的硬件算力加持下能做什么,我们来试试。或许因为Alpha Go的作者年轻时下过国际象棋,所以alpha的首个项目是Go。
神经网络算法只是人工智能的分支之一,从发明到被广泛应用之前,一直有发展,只是未破圈,被大众感知。它就像围棋一样,是众多思维工具之一,被人类发明,发现缺点,完善,发展。
做好当前的事情,输出一点点创新的文档,拓宽一点点未知边界,无关乎名誉,只在于成长。
Fei-Fei Li出现在纪录片当中
在比赛前,AlphaGo团队发现AlphaGo存在一些问题,但是没有时间去完善了。
AlphaGo 与李世石比赛的时候场景
AlphaGo赢了第一局后,团队成员去街头买报纸
纪录片中AlphaGo背后算法介绍
李世石比赛期间出去透气
期间AlphaGo走了特殊的一步
李世石的第78步是AlphaGo的弱点
(从另外一个角度,李世石是AlphaGo系统的测试员 ^_^)
李世石不敢相信自己赢了一局
神奇的第78步
福利
关注微信号:读书舍 后台回复: A2
获取纪录片《AlphaGo》资源
AlphaGo简单介绍
阿尔法狗(AlphaGo)是第一个击败人类职业围棋选手第一个战胜围棋世界冠军的人工智能程序。
由谷歌(Google)旗下DeepMind公司戴密斯·哈萨比斯领衔的团队开发。
2016年3月,阿尔法围棋与围棋世界冠军、职业九段棋手李世石进行围棋人机大战,以4比1的总比分获胜;
2016年末2017年初,该程序在中国棋类网站上以“大师”(Master)为注册帐号与中日韩数十位围棋高手进行快棋对决,连续60局无一败绩;
2017年5月,在中国乌镇围棋峰会上,它与排名世界第一的世界围棋冠军柯洁对战,以3比0的总比分获胜。
围棋界公认阿尔法围棋的棋力已经超过人类职业围棋顶尖水平,在GoRatings网站公布的世界职业围棋排名中,其等级分曾超过排名人类第一的棋手柯洁。
2017年5月27日,在柯洁与阿尔法围棋的人机大战之后,阿尔法围棋团队宣布阿尔法围棋将不再参加围棋比赛。
记得在电视剧《请回答,1988》中的一个片段中,每天沉迷于胜负的顶级棋手阿泽问:“我可以输,对吗?”大人们没告诉天才的话,朋友们告诉他了:啊泽是可以输的。
19岁的柯洁穿着黑色的西装,低着头快速走到舞台中央,站在alphago之父哈萨比斯先生旁边。这时,这个刚刚输掉2017年人机大战第三盘棋的青年深深的吸了一口气。
隔着一个座位,是他的好朋友连笑,老大哥古力没有出现在赛后的发布会现场。连笑抬头看了看他身边的柯洁,安静地坐好,这是棋手熟悉的对外姿态—风平浪静却又波澜起伏。三次掌声,19岁的棋手用他的坚韧赢得所有人的尊重。在舞台上,他调整呼吸,声音低沉,两句话刚过就哽咽起来:我很责怪自己。我不想说这是双赢,对我来说我是和他比赛,与其他人想法不同,我输了我很难过,我觉得自己发挥得很糟糕。柯洁揉了揉眼睛,隔着眼镜你能看到他眼中的泪水。对局中,她出门洗了一把脸,那个时候他眼眶里已经充血,或许他需要的不是冷水,而是平复情绪。
赛场上,柯洁承认自己失控了,这个19岁的男孩仿佛回到了自己的少年时代,因为下不过对手而哭鼻子,当所有人认为这个狂傲的少年已经强大的没有弱点的时候,却忘了他只有19岁。
现场很安静,蓝色的大屏幕让人浮现一个熟悉的画面,阿泽问:我可以输,对吗?
图片
最后一个发言的棋手连笑望着自己的朋友说:“我非常敬佩柯洁,在第二局没有人能比你做得更好!”是的,你可以输。
第二局柯洁完全轻松之下,有了世界第一人的发挥,这是人类天性的顽强,也是几十年残酷棋手生涯的条件反射。以至于不懂围棋的alpha之父哈萨比斯迫不及待的就在中午发文赞美柯洁的完美开局,是的,没有人知道如果是1年以前的 alpha 是否能战胜这一个完美开局局的柯洁,也许那时的alpha真的远不如柯洁。
从alpha出现之前的觉得棋道100已知50到现在的只知2,不是谦虚,是真情流露。
人工智能不过是把围棋当作试水之路,科学家们真正要的,是到医疗等应用范畴去造福人类,正是因为围棋的高深和难解,才让deepmind公司愿意耗费巨资和几年时光来研究,并以攻克围棋为最高荣誉。正是他们让我们知道,围棋的边际我们还远没有碰到。
从古棋的座子,到后来的小目、三三、高目随意,再到现在的套路横行,围棋几千年的历史一直在发展。但人工智能太快,裹挟着时代飞奔。
当年,日本人领先的时候,我们说精神;聂卫平追上的时候我们说成绩;韩国流肆虐的时候,我们说境界;等到中国全面开花,韩国人才凋零,日本偏安一隅的时候,alpha来了。我们是不是应该静下来想一想,这些年我们究竟忽略了什么?那些日本围棋一以贯之的仪式感、神圣感和厚重的文化积淀,是他们称之为道的底蕴和苦苦维持的脸面,曾几何时却被我们弃之如履,并嘲笑他们食古不化。如今,胜负的门槛被踩平,我们才想起围棋竟然是琴棋书画四艺之一,而不是这几十年以来的体育竞技项目。
总有那么一些棋局是可以镌刻于脑海中的。比如吴清源与秀哉的三3·星·天元开局;比如桥本宇太郎和岩本熏的核爆之局;比如藤泽秀行三小时长考后屠杀加藤正夫的百目大龙;比如聂卫平在第一届中日擂台赛上2目半战胜小林光一的不可能任务;比如常昊应氏杯上对崔哲瀚的三鼻顶,又或者是罗洗河在三星杯上放弃三劫循环的千古名局......那也许不是技术上的最佳,却闪耀着人性与思想的光芒,有开拓,有坚持,有决心,有灵动......棋手,用棋谱诉说他们的故事,而观者,从中不但窥视历史的印记,还有人类的悲喜爱恨。静夜掩卷,杯酒入喉,围棋中蕴含的人文温度从未消失,也不会因为胜负而消亡。
这部片子里,李世石到更像是主角,一个挽歌英雄。
第37手的石破天惊? 还是第78手的神来之笔? 影片最打动我的 是阿尔法狗团队在第四局面对李世石的胜利时 那种真实的矛盾 樊麾说 李世石曾经为自己而战为国家而战 这一次 他为人类而战 其中的勇敢和挣扎超越肤色民族让人动容 而帅哥程序员说 这还远远称不上人工智能而仅仅只是一个程序
alphago大战柯洁时和朋友探讨过相关纪录片拍摄的可能性,看完这个片子,感觉它做到了我们当时设想的200%,只是主角换成了李世石。印象深刻的是,片中完美的特效将复杂抽象的围棋运作思路非常视觉化地表现了出来,还有樊麾的采访,那么生动和直指内心,简直是所有导演都梦寐以求的那种嘉宾。
有意思,我以为是科技层面解读阿法狗,原来着重还是还原了对局,加入了人类与围棋对科技的思考。
略单薄了些,中日几乎隐形,活跃的顶尖棋手一个没有(古哥只活在记者的提问里),完全不足以展现这件事在棋坛引起了怎样巨大的震动。职业围棋意味着什么,李世石意味着什么,阿尔法狗又意味着什么?解答流于表面,90分钟像拍了个广告,收得也仓促。可能苛求了,总之感恩能有这片。
1.人类最宝贵的东西还是人性吧,主要是同情心。在某一时刻,一丝悲伤把全人类连为一体;2.李世石是获得纯粹理性的无上智者,樊麾则是承载爱和理解的先验化身;3.人类以智谋或制造陷阱取胜,人工智能却教给我们如何学习;4.从乐观的角度上说,李世石可能是世界上最后一个还可以以人类思维战胜人工智能的人类,从悲观的角度上说,李世石可能是世界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赛博格;5.正如宇宙一样,人的思维在不断扩展,而边界之外,到底存在什么?
作为一部纪录片很难满意,而且因为没有中国讲解的素材导致很多判断、言论都不尽准确(因为樊麾、欧洲讲解员、韩国讲解员的判断能力和水平都和柯洁古力相去甚远),但一些情绪和细节让我非常感动。重温37和78手仍是美妙体验。Aja Huang心路历程我简直又能脑补一万字,太感人。
那是人类最后一次下赢狗子...
人类已完。
从小学棋一直认为李世石是历史上最优秀的棋手 现在我觉得他是最伟大的 这部纪录片把李世石从被击败-击溃-自我怀疑-重新认识-超脱的过程呈现地非常完美 史诗感
比之前看的任何报道都来得震撼。AI使人产生的敬畏感不逊于深海雪山,但深海和雪山就在那里,而AI,人类设计了它的原理,却难以预测它的极限。第二局的黑37手和第四局的白78手形成了有趣的对照,一个创造性地超越人类预期,一个概率极低的非人类的选择触发了机器的错乱,内里其实相互关联的。
AlphaGo添人肉臂黄士杰,欧洲杯击败樊麾(职业二段)并将其延揽,世界杯击败李世石(职业九段)并将其激活。瞩目手:第2局37手、第4局78手、第5局缓手。
在同一个夜晚,噙着泪把电影刷了两遍,体会人类在一项体现极致而古老智慧的游戏中,如何以一种令全人类恐惧的过程和悲壮的方式,完败给人工智能程序AlphaGo的故事。樊麾恰当及时的点评、李世乭的从骄傲到失望再到隐忍的情绪波澜、DeepMind团队的谦虚单纯,共同构成了极美的人类群像。2018年1月观影
伟大的人类战士李世石万岁!
做得太肤浅、表面了。
太好看啊啊!过程展现得精彩又有营养,作为一个棋盲也激动不已。李世石败于阿尔法狗,恰恰体现了围棋的内涵。而阿尔法狗走棋,简直是门哲学,还顺便教做人:很多时候看似毫无道理、怪异反常、近乎乱来的走法,一些人类绝不会选择、一致认为是误判形势的荒谬棋步,最终却并未一败涂地,恰恰导向了胜利。
看电影了没
樊麾真是抢戏啊。没有他的话这个电影就有点太高冷了。一众CS大拿们一本正经的说这说那完全抵不上樊麾那几句真诚的破英语。
李世石真是一个坦荡的人!第三局后记者会上说的话太动人。
这部纪录片的目的并不是给大众带来焦虑和不安,而是用这场人机大战来展示人类的智慧和魅力。AlphaGo取得了最终的胜利,这基于它身后整个团队的日夜付出,基于一系列算法,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李世石连败三局后依然能以昂扬的斗志面对AlphaGo,用“神之一手”拿下一盘,足见他的个人智慧在逆境中迸发出了超乎想象的能量。我不那么了解围棋,但在李世石胜利的那一刻我似乎也参与到了这场比赛中,似乎自己也是胜利的一份子——这是人类的胜利;我不那么了解AI,但研究团队的谦虚与严谨同样赢得了我的尊敬。樊麾作为同时了解围棋和AlphaGo的人,每次的点评都恰到好处,他用蹩脚的英语让观众正视人工智能,同时正视人类所拥有的力量。